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名言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名言

發布時間: 2021-09-29 14:01:59

❶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名言

《管理的實踐》

❷ 《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事。

2、並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3、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認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5、每個人都以卓有成效作為最高工作標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時間管理,聚焦貢獻,發揮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7、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8、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9、經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

10、領導者應該是引導屬下做正確的事,因為領導才華是以領導者做事的成果來判定的。

❸ 管理學名言名句

管理學名言名句:
打鐵需要自身硬。
其身正,不令則行,
其身不正,雖令則不從。
上樑不正,下樑歪。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❹ 關於目標的管理學名言

目標管理的最大好處是,它使管理者能夠控制他們自己的成績。這種自我控制可以成為更強烈的動力,推動他盡最大的力量把工作做好。

管理目標的名人名言

――巴納德(美)

提出目標是管理人員的責任,實際上這是他的主要責任。

――巴納德(美)

對於組織運動的效果來說,預定目標的實現,取決於個人努力與群體努力的.結合程度。

――卡斯特(美)

在分析目標時,也必須考慮怎樣實現它們――即採取什麼手段。

――卡斯特(美)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兼顧臨時之計和長遠目標。

――P?德魯克(美)

建立目標是一種平衡:在企業成果與遵循人們所相信的原則之間的平衡,在企業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之間的平衡,在期望的結果與可用的資源之間的平衡。

――P?德魯克(美)

成功的經理人員在確定組織和個人的目標時,一般是現實主義的。他們不是害怕提出高目標,而是不讓目標超出他們的能力。

――亨利?艾伯斯(美)

管理人員在確定目標時:必須考慮目標的三個方面:優先次序、時間和結構。

――唐納利等(美)

對每個領導者來講,指揮的目的是根據企業的利益,使他單位里的所有的人做出最好的貢獻。

――亨利?法約爾(法)

一個沒有理想與目標的人,在思想上往往偏於保守;在行動上,常常想維持現狀。|

――土光敏夫(日)

事實上一般的職工不可能同地位高的人接觸,他們只能通過管理者的規劃與目標來了解他。

――土光敏夫(日)

❺ 管理大師德魯克60句經典名言

一、管理者必須要卓有成效

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事。

2、並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3、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認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5、每個人都以卓有成效作為最高工作標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時間管理,聚焦貢獻,發揮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二、企業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1、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3、經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

4、領導者應該是引導屬下做正確的事,因為領導才華是以領導者做事的成果來判定的。

5、不能把失敗歸咎於部下的無能或偶然狀況。其實,失敗是系統存在缺陷的徵兆。

三、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

1、對人的多樣化要有絕對的包容性,不能讓企業成為改造員工個性的工廠。

2、你要僱傭一個人的手,就得僱傭他整個人。

3、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4、有效的領導者對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為基礎的,用人不是為了克服人的弱點,而是為了發揮人的長處。

5、衰退的最初徵兆,就是無法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熱情的人才。

6、企業應該對人的判斷力支付報酬,而不是對無過錯支付報酬。

四、以最快速度適應「變化」

1、今天最成功的商品,明天可能最快過時。

2、即使最強大的企業,如果不面向未來採取行動的話,也會陷入困境。

3、變不是最重要的,變化的趨勢或趨勢的變化是最重要的,趨勢的變化能讓人發現看得見的未來。

4、在一日千里的結構性調整中,唯一能倖免於難的只有變革的引領者,我們無法左右變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5、變化不是威脅,而應該把它看作機會。

6、目標實現的時候不是應該慶祝的時候,而是應該重新定義目標的時候。

五、「學習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1、歷史書不會記載那些在學校時成績優秀但走入社會卻一事無成的人。

2、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3、如果只局限在公司里了解情況,那麼經營者很容易陷入一種盲目的安心狀態。

4、知識不在書中,書中只有信息。

5、知識更新非常快,知識型員工除非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否則很快就會遭到淘汰。

6、未來的文盲將是那些沒有知識和不會更新知識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下降。

❻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名言

彼得·德魯克 (Peter F.Drucker) 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企業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2、「認識你的時間」,只要你肯,就是一條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4、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

5、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6、誰必須利用我的產出,以使我的產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9、我們該知道運用自己上司的長處,這也正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10、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習性,不會勉強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項具體任務就是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14、決定優先要點的原則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機會而不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專心」是一種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決策的沖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決策,而不是巧的決策。

18、有效的決策人,首先要辨明問題的性質:這是一再發生的經常性問題呢,還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當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麼。

20、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

22、決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決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會問:「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項決策?」

25、決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發展,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28、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❼ 彼得.德魯克的一句名言

彼得.德魯克在我心中:知識型員工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diamondwang | 08 九月, 2006 20:45

致力於充分發揮自己及其他人長處的管理者,總能將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的成績有機地結合起來。

了解自己的長處。在恰當的時機,利用這些長處來為組織服務,為組織做出貢獻。確保你的價值觀念和組織的價值觀念協調一致。

知識型員工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通過自己我發展來提高效率,是滿足如下兩種需求的唯一途徑:

第一種需求是社會需要通過組織的貢獻來實現其績效目標;

第二是個人對成功的需求。這也是組織的績效和個人的成績能夠能夠結合起來的唯一途徑。致力於充分發揮自己及其他人長處的管理者,總是努力讓自己的知識成為組織成功的機遇源泉。他重視自身的貢獻,從而將自身的價值轉化為組織的績效。

知識型員工對經濟報酬也有需求,因為它是對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約束。但是,光有經濟報酬是不夠的;他還需要有機遇,需要有成績,他希望能完成其使命,希望能實現其人生的價值。只有使自己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才能獲得以上這些滿足感。只有提高管理者的效率,才能讓社會協調好如下這兩種需要:

第一,組織需要員工為其做出它所需要的貢獻;第二,個人需要組織成為其實現自身目標的途徑。

摘自: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

❽ 關於管理學的名人名言

一、《公司的概念》

這是德魯克的一部早期作品,出版於 1946 年。當時,二戰剛剛結束,美國的大企業正在快速崛起,而學界卻不了解這些企業內部是如何運作的。德魯克恰好受邀到當時美國最大的工業企業——通用汽車進行為期 18 個月的調研。調研一結束,德魯克就把他的觀察和思考寫成了這本《公司的概念》。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本詳細揭示企業組織如何運行的書。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出版之後,遭到了通用汽車高管層的集體抵制,德魯克在書中提出的某些批評意見他們不能接受。為了反駁德魯克,通用汽車董事長艾爾弗雷德·斯隆甚至專門寫了一本自傳,叫《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來系統闡述通用汽車的管理理念,斯隆這本書同樣成為了管理經典。

二、《管理的實踐》

這是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這本書中,德魯克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釋了管理的內涵,開創了「管理學」這個新學科,德魯克也憑借這本書奠定了管理學宗師的地位。德魯克還在這本書里首次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目標管理是德魯克最重要的概念,然而,也是被曲解和誤用得最多的概念。
人們以為目標管理的關鍵在於目標分解,也就是先由高管制定企業的總體目標,再把目標分解下去,變成個人的小目標。於是發展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績效考評體系,如 KPI。但在實踐中,績效考評讓不少公司都栽了跟頭。那麼,像 KPI 這樣的績效考核體系,問題出在哪裡?真正的目標管理,到底應該怎麼管?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書出版於 1966 年,是德魯克自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本書。德魯克在這本書里提出:未來的社會是知識型社會,未來的管理者就是組織中的知識工作者,而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管理好自己,提升工作效能,追求「卓有成效」。這就是現在所說的「人人都是管理者」「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CEO」。
但是,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某種程度上說,管理者就是「組織的囚徒」。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於別人,不屬於他自己,他的工作隨時可能被別人打斷,如下屬、上司、客戶、合作夥伴等等。而且,管理者往往疲於應付日常事務,抽不開身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項。管理者要如何做才能實現卓有成效呢?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四、《非營利組織的管理》

這是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出版於 1990 年。畢生研究企業管理的德魯克,為什麼會寫一本關於非營利組織的書呢?因為當時,非營利組織已經成為了美國國內最大的「僱主」,平均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志願者,他們每周至少為非營利組織工作 3 個小時。在德魯克生命的最後 20 年,除了寫作,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了非營利組織,幫助它們進行更好地管理和發展。
和企業相比,非營利組織面臨著一些特殊的管理挑戰。比如,企業經營得好不好,一目瞭然。而非營利組織到底經營得好不好,就很難有一個統一衡量的標准。還有,很多非營利組織的主要「雇員」是不領一分錢的志願者,來去自由,該怎樣管理和激勵他們呢?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五、《創新與企業家精神》

美國的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達羅克說,她的案頭常備三本書,常讀常新,第一本是《管理的實踐》,第二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三本就是這本《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寫於 1985年,30 多年過去了,關於創新的本質,關於企業家精神到底是什麼,還必須要回到這本書。德魯克指出,跨越不確定性和不連續性,是連續創新的基礎。

六、《動盪時代的管理》

德魯克一直有深刻的危機洞察能力,這可能與德魯克親身經歷了 1929 年大崩盤直接相關。大崩盤前夜,德魯克還是位年輕的證券分析師,他通過數學模型,預測未來股市會保持強勁增長。結果,這個錯誤毀掉了德魯克的證券分析師前途,他這才走上了學術道路。
這本書寫於 1980 年代,德魯克在書中指出世界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動盪,20 世紀初那些默認的假設、規律和慣例正在遭到質疑和挑戰,而管理者必須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德魯克當時甚至明確地指出,蘇聯將會解體,這個觀點讓當時不少學者難以接受,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甚至認為,「德魯克一定是瘋了」。

❾ 德魯克時間管理名言

職業經理人時間管理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時間管理」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寸光陰一寸金」正是反映了時間的可貴。如果說一個人的時間管理涉及個人的成敗的話,那麼,管理者的時間管理除了個人的成敗,更關繫到組織的成敗。領導時間管理就是保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他應做的事情,實現領導的高效能。
一、現代管理者的時間觀
(一)時間是什麼
時間,它異常獨特而又寶貴。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地存在。它不問富貴貧賤、或官或民、男女老少,最公平地分配給每人一天24小時。它看不見,摸不著,既不能貯存,也不能提前使用。如果「今天」無所事事地過去了,那麼就將永遠失去了它。時間是永恆的,因
而是最長的;但任何人也不具有做完一生所有工作的時間,所以時間又是最短的。物理學上的時間是無伸縮性的,但生活中的時間卻有伸縮性;它對於勤奮者是快的,而對於懶惰者卻是慢的。時間的供給是有限的,但它的利用卻又是無限的。對於子孫後代來說,時間將一切沒有價值的東西吞沒在忘卻的長河之中,但卻永遠地保存了那些偉大的一切。
古往今來,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著不同凡響的時間觀。歌德說:「我的產業這樣美,這樣廣,這樣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別林斯基大聲疾呼:「在所有的批判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富蘭克林的千古名言是:「時間就是生命」。郭沫若直到晚年還諄諄叮囑:「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因而,他們大多惜時如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是他們的時間觀。魯迅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他常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也用於工作;愛迪生在隆重的婚禮儀式上因突然想起解決自動電報的辦法,竟撇下新娘和賓客直奔實驗室;福樓拜經常徹夜不眠,致使塞納河上的漁夫和輪船船長們均習慣地把那徹夜通明的窗口作為前進的燈塔;陳景潤在走路時仍潛心思考數學問題,竟一頭撞在樹上……
但是,在過去的年代裡,世界上真正具有強烈時間觀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特別是經歷了幾千年漫長封建社會的中國,長期受小生產的影響,大多數人習慣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樣毫無時間觀念的慢節奏的生活方式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您慢慢走」,「您慢慢講」,「您慢慢來」……這種以慢為禮的陳腐觀念不知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間。
(二)現代管理者的時間觀

熱點內容
如何訪問外網 發布:2025-04-30 21:13:09 瀏覽:679
什麼犬什麼什麼 發布:2025-04-30 21:08:56 瀏覽:437
北師珠教學管理系統 發布:2025-04-30 19:19:56 瀏覽:919
教師暑期感悟 發布:2025-04-30 18:35:46 瀏覽:507
數學書2年級 發布:2025-04-30 16:22:56 瀏覽:664
老師磁力下載 發布:2025-04-30 15:38:26 瀏覽:478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4-30 15:34:06 瀏覽:125
顏色英語單詞 發布:2025-04-30 15:25:42 瀏覽:350
語文象徵 發布:2025-04-30 13:58:28 瀏覽:148
語文三年級上冊生字表 發布:2025-04-30 13:54:49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