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師德要求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有六條: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把這六個點概括為「三愛兩人一終身」, 這樣方便大家記憶。同時也需要大家從整體上把握各點的內涵及地位。1.愛國守法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首先,愛國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支撐,作為一名教師,要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不斷強化自己的愛國意識及情操,激發愛國情感;其次,守法要求教師要依法執教,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必須要求教師成為守法的楷模,這樣才有利於潛移默化的影響受教育者,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基礎。2.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崗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甘為人梯,樂於的奉獻,將個人成長與祖國繁榮緊密聯系。因此,教師要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上課,不得敷衍賽責。3.關愛學生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到關心和愛護全體學生,具有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關愛學生是調節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4.教書育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根本任務。教書是育人的主要手段,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宗旨。因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作為教師,我們要堅守高尚的情操,知榮辱,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要言傳身教,以身立教。6.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與時代與時俱進,甚至要走在時代發展的其前言,因此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拓寬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潛心專研,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不斷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不斷更新適應時代發展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Ⅱ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基本要求
第一、從意識上看,它比一般的職業道德有更高的水準。
這里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和歷史上的教師職業道德意識相比,當今的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有更高的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貫穿於教師職業道德意識的各個方面,是主線和靈魂。另一層意思是:在社會上 各個行業里,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要求比其它行業更高些。這是因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教師肩負著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四有」新人的重任。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教育後代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教師的道德境界應更高。這就是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原因所在。
第二、從行為上看,它比一般職業道德更具有典範性。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手段。因此說,教師的「為人師表」不僅是人民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而且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盡管社會制度幾經變遷,教育體系、教育 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教師在道德上應起表率作用的觀念卻代代相傳。當今時代的教育是全新的、開放的、立體的教育,為實現教育應「面向社會」、「面向科學」、「面向未來」的新要求,人民教師就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建立起更高的威望和形象,成為社會的楷模和典範。
第三、從影響上看,它比一般職業道德更具有廣泛性和深遠性。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教師是精神文明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所謂廣泛,就是指教師的思想道德不僅直接的影響著在校學生,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教師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教師對外的聯系也越來越廣,他們的思想、品德、行為將廣泛地作用於社會。可以說,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是一件牽動千家萬戶和影響千秋萬代的大事,具有十分廣泛的意義。所謂深遠,就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可以直接影響著在校學生的心靈、性格與品質,進而影響其終生,甚至影響到整個會的進程。
Ⅲ 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是
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是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並擁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中小學教師的愛國守法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教師要做到將愛國守法統一於整個教育活動中,除了自己模範地愛國守法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這方面能夠分辨是非。
教師也要做到依法執教,首先必須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遵守社會秩序,恪守社會公德;其次,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領會有關教育、教師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把依法執教這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聯系起來,完整地理解依法執教的全部內涵。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教師愛崗敬業就是要把教書育人作為終身職業,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獻給學生和教育事業,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具體要求是:第一,教師要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志存高遠。第二,教師要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第三,教師對待工作要勤勤懇懇,高度負責。第四,教師不能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所謂關愛學生,簡而言之,就是關心愛護學生,這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為人師的基本素質之一。關愛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關愛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仁愛心,關愛學生有利於增強教師的感召力。在關愛學生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平等公正地愛學生;第二,關愛的同時要嚴慈相濟;第三,關愛的體現是為學生著想。關愛學生就要處處替學生著想,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這樣的關愛才算是落到了實處;第四,關愛的大忌是體罰心罰。
(四)「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教書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書育人指的是學校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教育內容為載體,強健學生的體質,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向上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離你那,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用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Ⅳ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其必備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師德。從古至今,國內國外,人們都把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素質的第一桿標尺。可以說,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僅直接關繫到大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及億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還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風貌產生深遠影響,師德建設的重要性無論提到怎樣的高度都不為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黨和政府日益重視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師德素質也有明顯提高。但我們應該看到,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開放的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教育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也在不斷地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學校教育和師德建設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同時,隨著人民大眾對於優質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人們對教師素質及師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此外,我們的師德建設工作也存在著許多不適應和薄弱環節,如在師德教育內容上偏重於理論解讀;在師德培訓的方式上過於注重灌輸、說教;在師德建設的目標上過於強調遠大理想目標的樹立,缺乏對教師生活現狀和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等等。也正是由於我們的師德建設方面存在著種種情況, 2005 年,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強調指出,要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機制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創新,特別要在增強時代感,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把師德的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教師普遍認同的行為准則,並自覺按照師德規范要求履行教師職責。因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和全面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師德建設工作的策略和途徑有待進一步改進,師德建設的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仍然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
Ⅳ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5)小學教師師德要求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於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
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網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Ⅵ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樹立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在新《規范》中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強調尊重教師,強調教師責任與權利的統一,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