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
A. 毛主席為什麼在北戴河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從避暑勝地到中央暑期辦公地點,再到各領域專家休假場所,新中國成立至今,北戴河的角色不止一次地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因?《環球人物》雜志記者采訪了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教授徐焰少將。
《環球人物》雜志:上世紀50年代,中央為何選擇在夏季去北戴河辦公?
徐焰:北京的夏天十分悶熱,當時別說空調,連風扇這樣的降溫設備也少有,加上第一代國家領導人中南方人居多,毛主席也尤其喜歡在水邊的感覺。而從環境、路途等方面考慮,北戴河海濱沙子質量好,海灘平緩,鯊魚少,距離北京又比較近,各方面條件都很理想。
另外,解放後,不少原國民黨達官顯貴和外國駐華人員在北戴河留下了一棟棟空別墅,堪稱華北地區最大的海邊避暑建築群。這些設施是現成的,領導人去避暑不用勞民傷財重新建設。
《環球人物》雜志:北戴河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夏都」的?
徐焰:最初,是因為毛主席特別喜歡在夏季到北戴河辦公,一去就不想走。為方便工作,大家也都跟著去。北戴河於是聚集了大批中國領導人和相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1954年,為保障領導人正常辦公,中央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員會,下設暑期工作辦公室,為中央機關服務。中央辦公廳警衛局也專門組成了暑期警衛、服務班子,奔赴北戴河展開工作。時間一長,北戴河便成為中國夏季的政治中心。
可以說,我黨的不少重大決策都是在北戴河制定的,許多影響到當時國內外局勢的重大事件也都發生在這里,或在這里拉開序幕。如1962年,正是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拉開了中蘇全面論戰的序幕。又如1971年,林彪、葉群就是從北戴河中直療養院原96號樓出逃,最終走上了不歸路……北戴河由此同釣魚台、人民大會堂等地方一樣,因事關國家大事而變得十分重要。
《環球人物》雜志:除了見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北戴河還曾被稱為「中國政治的晴雨表」。這又是為什麼?
徐焰:北戴河的政治地位與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是相吻合的。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根本沒時間、沒條件休養。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隨著各項建設順利進行,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得以落實。「文革」期間,暑期辦公制度一度中斷。直至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療養院重新收歸各個部門,一些中央負責人又在夏季到北戴河休養、辦公,國內一些重要政治活動、決策於是又和北戴河關聯起來。
B. 北戴河往事追蹤報告txt全集下載
北戴河往事追蹤報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由古老版走向現代潮權流的北戴河
報告之一
由避暑勝地演變為中共中央暑期辦公的夏都
☆ 秦始皇曾到此海濱並派出求仙使者成為走向海外的開始
☆ 曹操平定北方後東臨碣石觀望滄海寫下千古名篇
☆ 近代西方侵略者看中此地駐華使節於光緒年間便圈地建房以避暑
☆ 日寇侵華北戴河淪陷岡村寧次等敵酋也到此居住
☆ 東北解放大軍入關北戴河紅旗飄揚幾個月後朱德首次到此療養
☆ 1954年中共中央確定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毛澤東也於同年到海濱長住
提起北戴河,國人可謂家喻戶曉。此地是渤海灣金項鏈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位於秦皇島市西南部,東起狼牙山橋,西至戴河口,海岸線長約15公里,是享譽海內外的旅遊避暑勝地。1979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然而,關心政治的人提到北戴河,重視的是它的政治色彩,因為它曾被稱為中國的「夏都」。
中國人談起古代歷史,難免要講起秦皇漢武。北戴河的歷史,恰恰與這兩位古代著名……
C. 中央機關工作人員有沒有暑期休假:暑期辦公制度已取消
和其他公務員一樣,每年只有十幾天帶薪休假,安排在工作不忙或家中有事的時候,沒有暑期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