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精準排查
1. 為了科學研判師生狀況確保有序開學要對哪6類人員進行重點排查管理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發熱門診患者等。
要求各縣(市、區)、各鄉鎮(街辦)、社區(村)、各用人單位要認真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繼續加強重點人員摸排登記管理工作,全面掌握重點人員入並信息,嚴格查驗應檢盡檢人員的核酸檢測證明,未做核酸檢測或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不得進入社區及單位。
以太原市為例,境外入並人員,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發熱門診患者,復學後從湖北入並的學生及學校教職員工,離漢通道打開後其他有湖北旅居史不能提供核酸檢測證明的人員,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接觸旅客工作人員等六類人員屬於應檢盡檢人群。
(1)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校園疫情定期防控要求如下:
1、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重點區域人員課間和課後的職責,防止學生聚集。學校執勤人員要全面開展日常巡查,防止學校發生火災、觸電、擁擠、踩踏、欺凌等事件,有效維護學校和學生的安全。
2、各級各類學校(含托兒機構,下同)繼續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期間24小時值班制度,嚴格出入學校控制,實行全封閉管理。
3、嚴格執行《防治措施》,教職工進入校園必須遵守「安康碼」綠色碼和常溫,佩戴口罩並登記。返校復課的學生應進行體溫檢查,體溫正常的學生方可進入課堂。
2. 校園安全排查的三類五類是什麼內容
(八)交通安全
1、是否落實了教育學生不乘坐無牌無證車輛、貨運汽車、農用三輪車、超員超速汽車、後三輪摩托車、拖拉機、報廢車、拼裝車等不符合規定的接送學生車輛;
2、是否開展了對接送學生車輛的監管並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以整治。
3、學生上下學、上下車是否安排人員維持秩序;
4、學校門口是否設置減速帶、人行橫道線、警示標志等交通安全設施;
5、校門外路口是否安排本校人員值勤維護道路交通秩序;
6、外來車輛的校園准入制度和管理是否落實。
(九) 學校周邊環境安全
1、學校門口、操場、圍牆等治安重點部位的安全管理、監控報警設施及其他安防設施是否完備;
2、校園周邊是否存在非法經營的游商和無證攤點,有無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和出版物銷售,200米以內是否存在網吧、游戲廳,600米以內是否存在酒吧、歌舞廳、洗浴中心等娛樂場所,是否存在影響師生人身安全的治安狀況和建築隱患等。
3、學校周邊是否有池塘、陡崖等危險地段,是否安排了包靠人員定期巡視。
4、學校周邊是否存在精神病患者、酗酒人員或其它心理不健康人員、邪教分子等危險人員,是否採取了因對措施。
3. 確保有序開學要對哪六種人員進行重點排查管理
六類重點人群分別為:
1、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
2、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
3、因所在居民小區、農村居住區有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而被封閉隔離者,
4、自省外返回未滿14天者,
5、近14天有發熱等症狀未痊癒者,
6、家人或本人有境外旅居史或湖北旅居史、與境外人員或湖北旅居史人員有接觸史。
(3)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教育系統抗疫工作五方面
1、控源頭:情況摸排、重點人群、落實管控。
2、嚴規范:校園管理、身份管理、場地管理、流程管理、軌跡管理、餐飲管理、活動管理、宿舍管理、處突管理、信息管理。
3、管過程:假期間、返校前、返校時、返校後。
4、壓責任:崗位責任、直接責任、第一責任、包保責任。
5、保質量:師生健康、成就夢想、教學順暢。
4. 為了科學研究師生狀況,確保有序開學,要對哪六類人員進行重點排查管理
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發熱門診患者等。
以太原市為例,境外入並人員,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發熱門診患者,復學後從湖北入並的學生及學校教職員工,離漢通道打開後其他有湖北旅居史不能提供核酸檢測證明的人員,國際航班第一入境點接觸旅客工作人員等六類人員屬於應檢盡檢人群。
要求各縣(市、區)、各鄉鎮(街辦)、社區(村)、各用人單位要認真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繼續加強重點人員摸排登記管理工作,全面掌握重點人員入並信息,嚴格查驗應檢盡檢人員的核酸檢測證明,未做核酸檢測或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不得進入社區及單位。
(4)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校園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規定:
1、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課間、放學時段重點區域人員值守,預防學生出現聚集。學校值班幹部要開展全方位的日常巡查,預防校內火災、觸電、擁擠踩踏、欺凌等事件的發生,切實維護校園及學生安全。
2、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含托幼機構,下同)繼續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期間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嚴格管控校園進出通道,實行全封閉管理。
3、嚴格執行教職員工「安康碼」綠碼加體溫正常、佩戴口罩並登記後方可進入校園的防控舉措,返校復課學生一律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的方可進入班級,非特殊原因,學生家長及親屬等外來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園。
5. 全國超1億名學生復學的防控措施是什麼
全國超1億名學生復學的防控措施有:
1、確保人員排查管控到位
對師生員工全員精準排查,掌握返校前14天旅行史、居住史、接觸史及身體狀況。對重點人員精準管控,全面掌握其醫學隔離觀察情況,醫學隔離解除後方可返校,絕不允許帶病返校或未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返校。不安排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
2、確保物資設施配備到位
按省《學校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配備防護物資、消毒物品、洗手設施;校醫室、隔離觀察室人員、物品、設施按要求配備到位。
3、確保校園衛生消毒到位
加大校園環境衛生整治力度。餐廳、教室、宿舍、衛生間等場所要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或肥皂。按照《江蘇省中小學校防控指導手冊》要求,做好環境通風消毒。
4、確保健康監測日報到位
安排專人負責每天對全體師生員工進行晨檢、午檢;每日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疾控部門報告異常情況。如有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的師生員工,要立即報告並隔離治療。
(5)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中小學生在校不戴口罩須滿足三個條件
學生體育鍛煉不允許佩戴N95口罩。我們也從各新聞報道中知道,近段時間有出現個別學生在上體育課時,戴口罩進行運動而產生不適的情況。針對此情況,在發布會上,王登峰司長還表示,學校在上體育課、體育鍛煉時,不允許戴N95的口罩。
在近日衛健委也下文稱,低風險地區,師生在校園里社交距離保持1米以上,可以不用戴口罩;老師上課時可以不用戴口罩。
王登峰表示,中小學生在校不戴口罩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低風險地區,二是要確保進入校園的每個人都是健康的,三是校內疫情防控措施要做到位,比如說教室里要隔位就座,面向老師,還有宿舍、食堂都有相關的人員距離和防控要求。做到這些之後,在低風險地區的中小學是可以不戴口罩的。
6.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開學哪六類人員需要進行重點排查管理
為了學生能更好的開學,要對以下六類人員進行排查:確診人員、疑似人員、發專熱人員、涉武屬漢人員、密切接觸人員、外出人員。
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校園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如此才能有效地預防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師生人身和學校財產安全,為開學復課營造安全穩定的教書育人環境。
(6)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保證學校有序開學,需要排查的內容涵蓋了學校周邊環境治安隱患、疫情防控、消防及安防設施、教育教學設備、危化品、用電線路安全、學校日常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摸清登記在冊。
分類建立校園及周邊不穩定因素排查整改台賬,切實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安全隱患進行整改,營造良好的校園及周邊環境氛圍,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7. 為了科學研判師士狀況,確保有序開學,要對哪六婁人員進行重點排查管理
六類人指:
1、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
2、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
3、因所在居民小區、農村居住區有確認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而被封閉隔離者,
4、自省外返回未滿14天者,
5、近14天有發熱等症狀未痊癒者,
6、家人或本人有境外旅居史或湖北旅居史、與境外人員或湖北旅居史人員有接觸史。
此外,校園安全管理「六個一律」:即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校內學生未經批准一律不準出校,校外學生未經批准一律不準提前返校,任何人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對發燒咳嗽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7)師生精準排查擴展閱讀:
學校關於疫情上報流程
1、報告程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如發現師生 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學生由班主任、教職工由年級組長或所在科室負責人立即向學校疫情報告人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後進行排查,並向學校疫情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學校疫情領導小組組長要組織專人趕赴現場,進行分析研判。
2、報告時限。
經分析研判,有疑似新冠肺炎風險的,可先立即通過電話向屬地 衛生疾控部門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1 小時內通過文字情況報告。對於出現已被確診、疑似病例的師生,學校要立即通過電話向屬地衛生疾控部門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1 小時內通過文字情況報告。
8. 釘釘怎麼看到師生情況排查表釘釘怎麼看到師生情況排查表
同學們,我解決了!看你輸的手機號跟家校群的內個一不一樣,不一樣的話,就看不了
9. 學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怎樣才能圍繞破除小勝即滿思想,牢固樹牢慎終如始意識
隨著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發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校上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嚴格的措施,全力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如下:
1、要認清嚴峻形勢,綳緊思想之弦。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實抓細。要時刻保持防範意識,堅決杜絕僥幸心理,毫不放鬆地嚴格落實各項防控工作。
2、嚴防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發生,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強化責任擔當,壓實各方責任。全校上下嚴格做好每個環節和細節的防控工作。嚴格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幹部要帶頭,不參加規模性聚會、聚餐及聚集性活動,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校內。
3、 要堅持「人物同防」,做到應檢盡檢,對校區內外來人員進行密切關注和排查登記,並做好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
4、要抓好重大活動、重點場所防控,公共場所一律佩戴口罩,嚴格落實測體溫、核驗安康碼等防控舉措。對於食堂、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重點關注、重點防控;對於學校公共場所要嚴加防範、全面消殺。
5、 堅持科學防控,加強督導檢查。認真制定並落實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細化舉措、強化部署,全面加大宣傳力度,及時普及科學知識,廣泛動員學生,加強聯防聯控,有效提高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效率,確保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教育部提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四點要求
一、全面恢復教育教學秩序
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意義,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印發的各級各類學校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國衛辦疾控函〔2020〕668號)要求,結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實際,積極穩妥制定開學工作方案。
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園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組織教職員工做好開學准備,落實對師生員工的健康監測要求,全面排查各類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按照「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屬地統籌」等原則,周密安排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相關工作,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科學精準做好校園疫情防控
要壓實學校防控主體責任,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
開學前,要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當地醫療服務預案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和校園環境衛生整治,「一人一檔」制定返校學生信息台賬,確保學生返校全程可追溯。
開學後,要嚴格日常管理,嚴格把好校門,嚴格活動管控,強化教室、食堂、宿舍、實驗室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繼續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突出對「重點地區、重點人、重點節點、重點事」的防控。
針對國內境外疫情重點地區、無症狀感染者、有重點地區旅行史或病史人員、秋冬季傳染病高發時節等強化關鍵環節管理。要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配合,健全預警、預防機制,確保對突發疫情做到「四早」。
三、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各地各校要堅持底線思維,制定完善本地本校應急處置預案,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要組建應對學校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工作隊伍,加強應急工作人員培訓。要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點對點」的協作機制,協同開展應急預案全員、全過程、全要素演練,把做好應急演練作為開學、開園的必要條件。
要確保應急工作機制運轉順暢,一旦發現疫情,能夠快速啟動,第一時間隔離、第一時間報告,高效處置,將疫情處置控制在合理范圍。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地各校主要負責同志要充分認識學生全面返校、學校滿負荷運行、應對「疫後綜合征」的壓力挑戰,強化組織領導。
確保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制度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校防疫物資儲備充足,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對條件薄弱學校改善衛生基礎設施和防疫物資配備支持力度,加強對學校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
要強化轄區、教育部門、學校、家庭個人「四方責任」,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教育系統應對「疫後綜合征」工作方案》,針對教育管理、教學改革、心理援助等重點問題,細化方案,做好應對。
及時排查師生心理狀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切實提高心理疏導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