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對婁師德
㈠ 關於狄仁傑的故事20個字,急!!!!!!!!!!!
1、內舉不避親
武則天曾命幾位宰相各自舉薦一人為尚書郎,狄仁傑便推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為地官員外郎,而且非常稱職。武則天贊道:「您可以和內舉不避親的祁奚相比了。」
2、外舉不避仇
狄仁傑早年被貶官時,路經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結果被開封縣令霍獻可勒令當日離境。狄仁傑貶謫彭澤時,霍獻可已為御史,又當庭叩首苦諫,極力請求誅殺狄仁傑。後來,狄仁傑回朝復相,卻舉薦霍獻可為御史中丞。
(1)愧對婁師德擴展閱讀: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㈡ 當代學生2009初中古詩古文題目
約6490字。
初中古詩名句賞析大全
第一冊
1《歸園田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能達到這種境界,正是心靈自由而平靜的美好結局。
3、 《過故人庄》:「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同時也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綠樹」對「青山」,「村邊」對「郭外」,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十分工整。
4、《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
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用亂花淺草來寫西湖早春的美景。「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出事物在發展變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
6、《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是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8、《望岳》:「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聯繫到詩人當時實情,這句詩更可理解為:他不計落第得失,堅信自己出眾的才情,堅信自己一定能脫穎而出。至此,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凌雲壯志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枝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幹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於烈日炎炎下的嘶鳴,正當涼風
㈢ 中國唐代最傑出的名將是誰
李孝恭、李靖、李績、阿史那社爾、薛仁貴、郭子儀、李光弼、李晟、韋皋及李愬等十大名將,有的為大唐的建立征戰四方,有的在維護邊疆安全中戰功累累,有的在維護中央統治,對地方藩鎮的戰爭中屢立戰功。他們是大唐偉業的創建者和保衛者,也是大唐軍隊的精英。
李靖,衛國公,649年病逝,謚號「景武」
阿史那社爾:唐初名將。又作阿史那社爾汆,突厥人,阿史那氏,與契苾何力、執失思力一起,是唐初最著名的少數民族軍事將領。
李績,英國公,669年滅亡高麗後病逝,謚號「貞武」
李孝恭,河間王,640年暴斃,謚號「元」,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僅次長孫無忌
郭子儀,汾陽郡王,781年病逝,謚號「忠武」
李光弼,契丹人,臨淮郡王,晚年受到朝廷猜忌,764年鬱郁而終
薛仁貴:(614—683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
李晟:(727-793),唐朝名將。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勇烈有才,善騎射。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終年六十七歲。德宗親臨弔祭,廢朝五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追贈為太師。西平郡王,793年閑居家中病逝
李愬: (773-821)唐代大將。字元直,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李晟子。有韜略,善騎射。初任坊、晉二州刺史。著名戰例是雪夜襲蔡州
韋皋:字城武(七四六至八o六),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始仕為建陵挽郎。張鎰節度鳳翔,署營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授隴州刺史。置奉義軍,拜節度使。帝自梁洋還,召為左金吾衛將軍,遷大將軍。貞元元年,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在蜀二十餘年,封南康郡王。高仙芝,高麗人,密雲郡公,756年宦官邊令誠誣陷被殺
㈣ 誰有初中文言文70篇的答案、50分
11. ★齊人有好獵者
【參考答案】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應該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難時,不可勉為其難,有時暫時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蠻干,當失敗時,應該注重考慮成功的策略。)
【參考答案】
1.(1)將(2)黃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觀音菩薩」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聽,不阻止她呢,又恐怕會讓讀書人見笑。
13. ★邴原棄學
【參考答案】
1.(1)能夠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錢,學費
3.發現邴原無學而泣,躬身垂問。得知邴原身世後,甘願舍棄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學費。這位老師「關心貧幼」、「幫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質值得每一個人敬佩。
4.貧不喪志,立志求學,並在學習中刻苦勤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4. ★晉人好利
【參考答案】
1.(1)離開 (2)求取 (3)給 (4)比……嚴重
3.雖然強搶不是什麼值得表揚的,但晉人的辯解卻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類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當然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風范,說起廉潔慷慨激昂,而暗地裡卻貪得無厭,為自己利益費盡心機者,實在比這晉人還要差!因為他們多了一條更卑劣的品行——虛偽!
15.★范仲淹罷官
【參考答案】
1.(1)急忙,趕快 (2)具備,齊備 (3)失意的樣子 (4)結束,完畢
3.亟令詢之、憮然,即徹宴席,厚賙給之。
4.表現了范仲淹體恤民生艱難、心繫百姓疾苦的道德風范與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參考答案】
1.(1)卻 (2)聖賢 (3)因此 (4)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無義
3.讀死書而不善於運用,變得非常迂腐,甚至連基本的人世常識和人情倫理都忘卻了。
17.★非所言勿言
【參考答案】
1.(1)禍害,災難 (2)糊塗、愚昧的樣子(昏暗的樣子)(3)謀劃(4)防備,戒備
2.聰明的人,還沒有一點聲響時就預計到了;會思考的人還沒有成功時就做好防備。
(聽力靈敏的人能在無聲中聽到聲音;善於思考的人能在禍患沒發生時做好防備。)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為勿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詭;非所爭勿爭,以避其聲。
【特別說明】
本段中「紅色字體」為對原書的「文段」和「參考答案」的修改,敬請讀者自察。
18.★武王問治國之道
【參考答案】
1.(1)方法 (2)罷了 (3)怎麼樣 (4)利益,好處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敗,生之勿殺,與之勿奪,樂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參考答案】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慮 (4)災難,禍害
3.前者寡而實,後者多而虛。
4.寡——多、實——虛、有——無
20.★劉備納賢
【參考答案】
1.(1)後代 (2)回頭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為 (5)拜見 (6)以……為奇
3.要有一番作為,就要善於海納百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1.★絕妙好辭
【參考答案】
1.經過 (2)同「否」 (3)走 (4)女兒的兒子 (5)記錄 2.略
3.才高八斗,絕頂聰明
22.★牧童捉小狼
【參考答案】
1.距離 (2)特意 (3)快速跑 (4)樣子 2.略
3.要善於用智慧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23.★林逋論學問
【參考答案】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討、分辨 (4)「之於」 (5)實在的事情
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24.★一軸鼠畫
【參考答案】
1.(1)隨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諭兒輩
【參考答案】
1.(1)用來做成 (2)不要
3.節儉是長期養成的良好習慣。
26.★★劉慶問飲
【參考答案】
1.(1)到 (2)先前 (3)只是 (4)無辜服罪
3.自己拿著房間鑰匙,房間緊閉如常而金錢卻丟失了。
4.通過詢問商人的日常生活(不一定對的哦~~~)
【原文】
仲尼相魯,景公患之。謂晏子①曰:「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孔子相魯若何?」晏子對曰:「君其勿憂。彼魯君,弱主也;孔子,聖相也。若(君)不如陰②重孔子,設以相齊。孔子強諫③而不聽,必驕魯而有齊,君勿納也。夫絕於魯,無主於齊,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魯之齊,景公不納,故困於陳、蔡之間。
(選自《晏子春秋•外篇》)
【注釋】①晏子:晏嬰,為春秋時期齊國國相。②陰:假意。③強諫:竭力規勸。
【譯文】
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裡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系,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
31
【參考答案】
1.(1)憂患 (2)你 (3)認為……驕傲 (4)接納
3.足智多謀
32.★★饒州神童
【參考答案】
1.(1)愛慕、羨慕 (2)斷、切斷、斷絕 (3)終了、完畢、結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養兒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長,扼殺了兒童的天性,實在是危害極大。
33 好:喜好 主:掌管 之:代「燭鄒的罪狀」 聞:接受,聽從
C 派燭鄒管養鳥的事,結果鳥卻跑了 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為我們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 揭露了統治者奢侈玩樂,重鳥輕人的殘忍,歌頌了晏子巧言善諫的機智聰明
34 御 駕駛 旋:旋轉 竭 用完 庄公假裝沒聽見沒有理會
他的馬力氣用完了,還強行求全,所以說會失敗 寓意-----凡是都有個度
35 多言何益: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 益:好處。 恆:常常 鳴:叫
重要的是話要說得切合時機
打比方,作比較的說理方法 說話不在於多少,而在於切合時機的道理
36饋:送 使:讓 少:一會兒 從前有人向鄭國子產贈送活魚
所以對君子可以用恰當有道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道的方法來迷惑他。
37知:曾經 至:非常 盜:小偷 陰:暗暗地
陳述古就讓人去把這口鍾迎到縣府衙門來放到後閣供奉著 然後暗暗派人用墨汁塗鍾 膽小害怕的心理
38 得:得到 食:吃 名:名聲
於是把爐火燒得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了細竹子作為橋 能夠渡過這里就使你活下去
39 將:要 然:知道 徒:但 去:驅逐
治理天下,和我放馬又有何不同呢? 黃帝大受啟發,稱牧童為天師,再三拜謝,方才離開。 啟示: 對有損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的團體或個人,要及早發現、及早處理。(或:要虛心向他人請教;事物是相互聯系的等等。)
40降:投降 御:遮擋 舉:抬 與:和 妻子:妻子兒子 負:帶著
我李陵的心難道與眾不同,能夠不傷心嗎?
41於:在 舉:採取 移:改變 施:影響 寡:少
子貢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後經孔子勸說,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收下了那人的謝禮
42
數:多次 固:本來 益:更加 由是:因此
你雖然稱贊他美,他卻專門說你壞話
準是對陛下沒有隱瞞,更體現他忠誠正直
43聞:聽說 謂:告訴 適:趕上 諭:領會
您有什麼可以教導我的啊
張詠就是這么說我的啊
44發:打開 反:翻轉 駑馬:劣馬 若:你 惡:討厭 道:路
紀國有這樣深刻的言語,為什麼會亡國呢
這個故事說明,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座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大道理不應該空掛在嘴上,而應該親身去實踐。
45惟:只 篤學:好學 余:我
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
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
4646`嘔心瀝血
1.①快速②使動用法,使……跟從③一概,都④醒悟2.①背著又古又破的絲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絲囊中。②這個孩子要嘔出心肝才算完啊! 3.窮思苦索,費盡心機;認真教育、苦心鑽研技術、刻苦探討
47工之僑為琴
1.①砍削②用作動詞,裝上琴弦③用作名詞,美器,美琴④用作動詞,裝進匣子里⑤往,到⑥通「稀」⑦打算⑧表推測的語氣助詞2.①又與刻字工匠商議②用百金來買琴3.居高位者沒有見識,只重虛名,世道不辨真偽。
48曾子不受邑
1、①接受 ②同「返」,返回 ③向 ④保全
2、①接受別人東西的人害怕別人,給別人東西的人驕橫地看待別人。
②曾參的話足夠用來保全他的氣節了。
3、要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能接受別人的施捨。
49呂僧珍無私
1、①偏私 ②擔負 ③都 ④擴大、增加
2、①你自己有正當職業,怎麼可以胡亂地請求呢?
②怎麼可以搬遷它擴大我私人的住宅?
3、嚴以律己 不謀私利
50劉行本進諫
1、①鞭打 ②稍微 ③放 ④怎麼能
2、①這個人一向清廉,這次他的過失又很小,希望稍微寬恕他一點。
②如果是錯的,應當把我送到大理寺處置我,怎麼能輕視我不看我一眼呢?
3、D
51.★★★李生論善學者
【參考答案】
1.(1)同「識」,記 (2)勸說 (3)超過 (4)何不 (5)等到
3.闡明勤學苦練出人才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養。
4.要點提示:學貴善思;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
52.★★★子產論政寬猛
【原文】
【參考答案】
1.(1)使……服從 (2)很少 (3)於此,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這個地步 (6)稍稍
3.說明為政者要寬嚴相輔而行,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53.★★★劉崇龜換刀
【參考答案】
1.(1)極不,一點兒也不 (2)以為 (3)大繩子 (4)跟蹤 5)等候
(6)急,趕快 (7)處死
3.盜賊認為女人是來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踐其血,污而仆」怕受牽連,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調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劉崇龜用換刀的方法,以假亂真迷惑對方抓到真正的兇手,這是智慧的表現。
54.★★★苻融驗走
【參考答案】
1.(1)做,擔任 (2)誰,哪一個 (3)就,於是 (4)過了一會兒 (5)用嚴肅或嚴厲的神色
3.蓋以賊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賊也。
4.只有見聞廣博,觀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實。
55.★★★申包胥如秦乞師
【參考答案】
1.(1)到 (2)請求出兵 (3)國家 (4)趁 (5)叩頭
3.(1)出逃 (2)滅亡
4.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56.★★★臣聞地廣者粟多
【參考答案】
1.(1)辭,拒 (2)成就 (3)拒絕,拋棄 (4)幫助 (5)使……成霸業
3.古今對比和敵我對比 君王不拋棄民眾有很多好處,拋棄百姓危害極大。
57.★★★懸賞納諫
【參考答案】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懸賞納諫
4.等到兵敗才想到要求謀臣,未免太遲了。
58.★★★扁鵲治病
【參考答案】
1.(1)先前 (2)治癒 (3)治療 (4)計謀 (5)損傷,傷害 (6)好
3.因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計謀雖多,卻缺乏決斷;齊嬰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堅強,缺乏計謀且又過於專斷。將兩個人的心對換,可以揚起長而避其短。
59.★★★狄梁公與婁師德
【參考答案】
1.(1)擔任 (2)左右 (3)過錯 (4)自誇
3.狄梁公:知錯能改;婁師德:胸懷若谷;則天皇帝:懂得用人之術。
60.★★★王安石待客
【參考答案】
1.(1)拜見 (2)料想 (3)准備 (4)以……為怪
3.嫌貧愛富、阿諛奉承 做事講究原則
60王安石待客
1.拜見 料想 准備 感到奇怪
2.(1)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走。(2)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餅拿過來自己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的告辭了。
3.嫌貧愛富、阿諛奉承 做事講究原則
61竊槽
1.管理 用 找來 這
2.(1)得意洋洋認為自己有十分獨到的見解。(2)現在你用所學的佛理向我炫耀,可以;但我擔心真佛會笑你不過是偷竊了他的糟粕罷了。
3.佛學的糟粕或從佛學中竊來的一點皮毛 以不知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處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為了不起而誇誇其談)
62賈生吊屈原
1、① 擔任 ② 往;到……去③ 眼淚 ④ 等到 ⑤游說 ⑥ 志向
2、① 十八歲時,憑著能夠誦讀詩書、撰寫文章在郡縣中聞名。
②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棄官和得官等閑視之,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麼了。
3、屈原投汨羅江殉節的事;認同的講清理由或不認同的講清理由。
63韓信忍辱
1、①百姓;平民 ② 推薦;推舉③ 同情 ④ 你 ⑤ 羞辱 ⑥ 全
2、①經常向人乞討食物,所以很多人都討厭他。
②整個集市上的人都笑韓信,認為他很膽怯。
3、忍辱負重;具有頑強意志
64臧僖伯諫觀魚
1、① 前往 ② 勸阻③ 引導 ④ 衡量;估計⑤ 顯示 ⑥ ……的原因⑦ 射獵
2、①凡是一種東西,不能夠用來演習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夠用來做器用,那麼,國君就不要去理會它。
②至於山林河湖的物產,把它們取來做日用品,
3、國君要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能玩物喪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① 名望 ② 告訴③ 只 ④ 都 ⑤ 離開 ⑥ 停止⑦ 左右 ⑧ 返回
2、①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范逵車馬仆從很多。
②范逵既贊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謝。
3、待人要真心實意才會得到別人的好評。
66王粲強記
1.①以……為奇 ②全,滿 ③ 記 ④超過
2.於是讓王粲背誦碑文,王粲背得一字不差。 3.強記默識;善算;善屬文
4.蔡邕關愛、推重年輕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動;年輕人的成長需要前輩的關愛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憂
1. ①平定 ②稱贊 ③熟練 ④盡 ⑤同「返」,返回 ⑥死
2.①唐太宗說:「我自己選拔一個人,你就不再擔任原職了。」
②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賀。
3.江東之役,幾所度之,神用頓竭。
69君不自詐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極、最 ④認為可恥
2、①那些堅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權勢順從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
②源泉渾濁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
3、皇帝認為用欺詐的方法去試探大臣是否為「直臣」,這種做法是可恥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說 ③防備、准備 ④責備
2、①將要進門,問有誰在。將上客堂,聲要高揚。將進內室,眼要向下。
②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你媳婦不講禮儀。
3、 ①與人交往,要注意禮貌。 ②與人相處,要嚴以律己。
68. ★★★★祖逖聞雞起舞
【參考答案】
1.(1)踢 (2)醒 (3)指舞劍 (4)果真 (5)帶領 (6)駐扎
3.有志者及時奮起為國效力。
㈤ 有關於「忍」的故事
東漢華陰人劉寬,為人有德量,涵養深厚。有一次,乘牛車外出,遇見有人遺失牛,找上劉寬的牛車來辨認,劉寬默默不言,隨即下車徒步回家。經過片 刻,失牛人找到了自己的牛,親自送還劉寬並叩頭謝罪說:「我很羞慚,愧對長者,願任隨長者處罪。」劉寬和顏悅色地說:「世間相類之物,容易認錯,幸勞你送 回來,這有什麼好謝罪的呢?」鄰里都佩服稱贊他這種不與人計較的德量。
劉寬性情溫良,從未發過脾氣,即使在急迫匆忙時,也未曾見他容色嚴厲,言辭急迫。夫人也感到奇異,為了試探劉寬的度量,想激他忿怒。有一次正當劉寬要赴朝 會,衣冠裝束整齊時,夫人命侍婢奉肉羹進入,故意翻倒沾污了劉寬的朝服,劉寬神色不變,仍然和祥關心地慰問侍婢說:「肉羹是否燙傷了你的手?」他的寬宏度量,竟然到此程度,海內聞風都尊稱他為寬厚長者。
北宋人張知常,為人善良,而且寬宏大度,凡事為人著想。張知常在太學的時候,家裡託人帶給他十兩金子。同寢舍的人趁張知常外出時,打開箱子,把金子拿走了。學校的官吏召集同寢舍的人進行搜查,結果搜到了金子。張知常認為如果承認是自己的,那麼此人必將受到責罰,況且其在眾目睽睽之下必將深感羞恥,無地自容,於是說道:「這不是我的金子。」同寢舍偷金子的人被張知常的善良感動了,於是趁夜晚將金子放在衣袖中還給了張知常。張知常知道他很貧困,便送了一半金子給他。人們都說張知常送人金子,這是人們容易做到的;但找到被偷的金子卻不認,這是別人所做不到的。這其實是說,張知常能夠這樣一心替別人著想,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
北宋時,曹州商人於令儀,家境富有。一天夜裡,有一盜賊進入他家,他的幾個兒子將盜賊抓獲:原來是鄰舍的兒子。於令儀問:「平素很少聽說你有什麼壞習慣,問什麼要偷盜呢?」那人說:「由於貧困。」問他要什麼,說:「想得十千衣食錢。」令儀讓人拿十千錢給他。那人走了後,令儀又把他叫回來,那人很害怕,令儀對他說:「你家貧,背十千錢出門,我擔心被人盤問。」留那人住了一晚,天亮後打發他了。
宋代的高防剛到澶州防禦使張從恩手下當判官,就有個名叫段洪進的軍校盜用公家的木材做傢具。張從恩大怒,想把那個姓段屠殺掉。 段洪進為求活路,就撒謊說:「是高防讓我乾的。」張從恩就問高防有這事嗎?高防為救人一條活命,就認了。結果段洪進沒被殺,可張從恩不再信任高防了。他給高防十千銅錢和一匹馬,打發他回家。高防也不辯解,便辭別了張大率和部隊走了。張從恩覺的不對勁,半道上又派人把他追回來。到了年底,張從恩的親信終於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帥才知道高防是替別人承擔了罪過。張從恩非常感慨,從此對高防更為看重。
北宋名臣呂蒙正剛入朝為官時,朝廷中有官員指著他說:「這小子也配參與商議政事嗎?」呂蒙正表面裝著沒聽見,走過去了。和他一起做官的為他抱不平,問那個說話人的姓名。呂蒙正制止他說:「如果一知道他的姓名,就一生都忘不掉了,還不如不知道的好。」當時的人都佩服他的度量。https*://ls.chairsabs.org.au/
唐朝名相婁師德,為人寬厚、低調,深沉有度量。在婁師德升任宰相後,其弟授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離京赴任時,婁師德問他:我身為宰相,你又擔任州牧之職,我們兄弟榮寵過盛,自然會受到別人的疑忌,該怎樣化解呢?其弟跪下說:「自今以後,如果有人唾面於我,我就自己擦擦算了,決不與人計較,請兄長放心。」婁師德神色凝重地說:「這正是我最不放心的地方。有人往你臉上吐唾沫,那是生你的氣;你擦了,那你就拂逆了人家的意思,會使人更加生氣。唾沫嘛,不擦也會乾的,最好以微笑受之。」
淮南的孔旻,在鄉間隱居,全心全意修行,終身不做官,氣節很高尚。曾經有人偷他家園子中的竹子,孔旻可憐偷竹人涉水過河寒冷,就為他架設了一座小橋讓他渡過。由此可知他對人的仁愛友善,偷竹人感到很羞愧。
釋伽佛初在山中修行,時國王出獵,問獸所在。若實告之則害獸,不實告之則妄語,沉吟未對,國王怒,斫去一臂。又問,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發願雲:「我作佛時,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為惡。」存心如此,安得不為佛。後出世果成,佛先度憍陳如者,乃當時國王也。
「忍」超越了常人社會層次,就是另外一個境界了,那就歸入修道和修煉的范疇了,包含著無盡的內涵深意,不是常人能理解領悟,非修煉人不足道也 摘自網上
㈥ 狄仁傑是名臣,為什麼有人說他是白眼狼
因為狄仁傑做了一些事情愧對於對他有恩的人婁師德。
一、狄仁傑對婁師德排擠打壓,導致婁師德被外放。
婁師德是唐朝的一位名將,他當時舉薦了狄仁傑當宰相,但是由於狄仁傑剛開始對婁師德舉薦他為官的時間事情並不知情,不但沒有對婁師德進行感恩,反而還三番五次的和婁師德為敵,在朝廷上排擠婁師德,最終導致了婁師德被外放任官,這一切都和狄仁傑脫不了的乾洗。所以在外人看來,狄仁傑對曾經推薦他圍觀,可謂是他的伯樂的人進行排擠,使得自己的恩人被外放,這是一件忘恩負義的事情。
狄仁傑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原因自己一直深受婁師德的恩情而自己卻不知道,狄仁傑知道了以後,感到非常慚愧,感嘆說:婁公那高尚的品德,他寬容待我,我卻不知道,我和他相比確實是差太遠了。
可見狄仁傑之所以會被說成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就是因為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恩人進行排擠、打壓,導致自己的恩人被外放為官,這種行為在外人看來確實是忘恩負義之舉。
㈦ 愧對婁師德看出了狄仁傑什麼品質
我感覺應該是對別人覺得這種品質感覺很是身價。
㈧ 猶人傑的故事
狄仁傑的故事有很多最出名的故事,就是狸貓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