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戰疫
A. 1月10日,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在戰役中成長」這部宣傳片。修改病句
修改如下:
1月10日,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在戰役中成長》這部宣傳片。
B. 陳賡指揮過什麼重大戰役
原名陳庶康。生辰:1903年2月27日 忌日:1961年3月16日籍貫:湖南湘鄉湖南省湘鄉縣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討伐陳炯明的東征。一九二六年赴蘇聯學習,次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做情報工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團長、師長,紅軍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幹部團團長,陝甘支隊第十三大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岳軍區太岳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雲南軍區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國防部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獎軍銜。是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陳庚出身將門,祖父為湘軍將領。陳庚14歲時,隻身投奔湘軍,4年後脫離舊軍隊,到長沙當鐵路工人,在此結識毛澤東,加入共產黨。1923年12月,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堂,次年3月,隨校並入黃浦軍校,成為黃浦一期生。在校期間,任過孫中山的侍衛。
1931年9月,任紅四方面軍第13師38團團長,12月升為12師師長。第四次反圍剿時,右腿受重傷,於1932年回上海治療。
1933年,被叛徒出賣被捕。
1950年7月,應胡志明邀請,陳庚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由昆明趕往越南,幫助越南進行抗法斗爭。同年11月底,由越南回國,赴朝鮮戰場。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以及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
1961年3月16日,因心肌梗塞復發在上海去世,享年58歲。
黃埔三傑
陳賡(1903~1961)名庶康,字傳瑾,湘鄉縣龍洞鄉泉湖村人。民國5年(1916)投湘軍魯滌平部,參加討吳、驅、張、援鄂等役。民國10年退役,在長沙粵漢鐵路局充辦事員。業余入補習學校,後改入自修大學苦讀。次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湖南 學生、工人運動。民國13年,入廣州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11月畢業後留校,歷任第二期入伍生連連長、第三期本科隊副隊長、第四期步科七連連長,參加平定商團叛亂等戰斗。民國15年9月,赴蘇聯學習。民國16年2月,回國至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營長,負責中共中央警衛,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二十軍三師六愈後,民國17年,在上海主持黨中央特科工作。民國20年6月,赴蘇鄂皖地區,歷任紅軍四方面軍團長、師長。次年9月負傷,不下火線,睡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數月後轉去上海醫治,與魯迅訂交,曾向魯迅介紹鄂豫皖紅軍斗爭情況。民國22年3月24日被捕,蔣介石以師生舊誼深厚及東征時救命之恩難忘為辭 ,以陞官發財為餌,極力誘降,被凜然拒絕。5月,經營救,機智脫險,回中央蘇區,任彭(湃)楊(殷)步兵學校校長。民國23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軍幹部團團長。翌年5月,率幹部團一部搶占皎平渡,巧渡金沙江。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會師後,任紅軍第一團第一師師長。11月下旬參加直羅鎮戰斗,負傷。民國25年3月,紅軍東征,率部進軍山西,轉戰同蒲路沿線。6月,回師陝北,參加西征及山城堡戰役,協同其他紅部隊解放甘肅、寧夏廣大地區。慚26年2月,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兼第一隊隊長,9月,任第八路軍二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10月7日,側擊犯娘子關的日軍;22日,夜襲井陘與舊關間的長生口 ,觖舊關之危。26日,在娘子關以南七亘村設伏,殲日軍二十師團輜重部隊,斃敵300餘,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批軍用物資。28日,仍設伏於此,在昔陽縣黃崖底伏,殲日軍一○九師團和一三五聯隊300餘人。12月22日至26日,協同三八五旅粉碎敵人對晉東抗日根據地的六路圍攻。民國27年3月,日軍出動3萬餘人對晉東南九路圍攻,陳率部協同兄弟部隊抗擊。三戰三勝,神頭伏擊,殲日軍1500餘人;響堂鋪伏擊截擊日十四師團輜重部隊的汽車隊,斃日軍森木少佐以下400餘人,徹底粉粹了敵人圍 攻。4月中旬,率部乘勝追擊逃敵,直抵石家莊附近,沿平漢線南下,轉道清路沿線,襲擊滹沱河以南、道清路以北的魯西北和冀南平原地區的縣城和車站,大破道清咱敵軍7次、平漢線敵軍8次。民國28年2月10日伏擊於河北河南部的威縣香城固,全殲日軍第十師團第四十聯隊一個加強中隊。民國29年1月率部進入太岳區,5月成立太岳軍區,任司令員。8月,投入百團大戰,發動白(圭)晉(城)戰役,殲日軍350餘人,破壞敵占區鐵路百餘里,斷敵戰區橋梁50餘座,摧毀火車一列。 民國30年,三八六旅決死一縱隊合二一二旅及決死二、三縱隊一部份組成太岳縱隊,任縱隊司令員,創建晉冀豫抗日要根據地。續而奉命組織太岳南進支隊,開辟岳南抗日根據地,至民國31年,多次粉粹日軍「掃盪」。民國32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民國34年6月出席中共七大會議,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解放戰爭開始,率太岳縱隊參加上黨戰役。 民國35年,率四縱和太岳軍區部隊轉戰晉 南,六戰六捷。民國36年,率晉冀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進軍豫西,配合劉、鄧挺進大別山的戰略進攻。繼而東進參加淮海戰役。民國38年,任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4月21日,率部渡江解放江西,執行長距離、大迂迴、大包圍戰略,直搗福建,南進廣東雷州半島,合圍殲滅粵桂境內國民黨軍。再進滇南, 殲滅企圖逃出國境的要民黨軍2萬餘人。1950應邀赴越,幫助抗法戰爭。任西財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發生,1951年任志願軍第三兵司令兼政治委員、志願軍副司令員。1952年6月回國,在哈爾濱創建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擔任院長兼政委10載,1945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8年兼任國防科委副主任,1959年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等職。1955年授大將銜、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0年3月15日回湘鄉縣探 親,參觀城區、城郊部分工廠、雲門寺和東郊公社,在生產隊食堂與鄉親共餐聚談。事後,以所了解情況與縣內領導幹部交換意見,敦囑切實關心社會群眾生活。1961年2月帶病開始撰寫《作戰經驗總結》,僅完成第一章《序言》,心臟病發作,3月16日在上海逝世。
C. 孟良崮戰役回憶:孟良崮戰役的傷亡人數一共有多少人
孟良崮戰役的傷亡人數:
此戰共殲滅國民黨軍32680人,其中俘敵19680人,斃敵13000人。據臨沂行署出版辦公室編的《孟良崮戰役資料選》資料顯示,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犧牲約2043人、負傷約9300人、其它減員約846人,合計12189人 。
孟良崮戰役是國共內戰期間,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
1947年5月,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整編七十四師在山東蒙陰、臨沂間之孟良崮山地,被人民解放軍所殲滅。這是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具有決定性的一次戰役。我當時在參與這次戰役的國民黨軍整編八十三師(原一○○軍)中任五十七團團長,對於該師師長李天霞和整編七十四師(原七十四軍)師長張靈甫之間以及王耀武、俞濟時等人之間在這次戰役中的勾心鬥角的派系斗爭,知之頗詳。
1947年3月萊蕪之役,國民黨第七十三軍及四十六軍全部被殲滅後,蔣介石乃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妄圖突破一處,以挽救華東戰場的劣勢,即以衛戍南京的整編七十四師(王耀武的基本部隊、美械裝備)由淮陰出漣水,進入魯南之臨沂,向蒙陰進攻。當時在該地區的國民黨軍由蔣的親信湯恩伯統一指揮。湯駐臨沂城,指揮的部隊為7個整編師。蔣、湯都把七十四師當作「王牌」,令其擔任主攻。山於解放軍戰術運用靈活,國民黨軍進入山東1個多月,並未與解放軍發生主力戰斗,只是每天行軍,圍繞著臨沂團團轉。至5月上旬,以七十四師為主力向蒙陰進攻,以整八十三師擔任右側掩護。按照蔣、湯部署,整八十三師應以1個旅(欠1個團)進出沂水西岸,確保主力右側安全。但整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由於與整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爭當整編軍長失敗,並未按照蔣、湯命令行動。
李天霞是黃埔三期,與王耀武同期同學,曾當過張靈甫的上司,比張資格老。但李為人跋扈而又狡猾,為王耀武所忌;而張靈甫頭腦比較簡單,性情比較戇直,對王耀武表示絕對服從。因此在抗戰時期王將李調為一○○軍軍長,以施中誠為七十四軍軍長作為過渡,在勝利後以張靈甫接充。內戰開始後,張靈甫在南京就近走俞濟時門路。俞為七十四軍第一任軍長兼五十八師師長,系俞飛鵬之侄,與蔣介石既是同鄉又有師生關系而兼瓜葛之親,自調總統府第三局局長後,掌握特務,權勢甚大。七十四軍改為整編七十四師後,俞有意掌握該師,乃保張靈甫當整編第五軍軍長,企圖以其舊部整編七十四師副師長蔡仁傑升充師長,命令已經簽訂,只待攻下蒙陰後,公布辦理交接。
李天霞爭當整編第五軍軍長既未成功,對張靈甫更加妒忌,而且他個性狡猾,打仗時慣於保存實力(自詡為打巧仗,不打硬仗)。因此,他不照蔣介石命令派出部隊,只令整編十九旅五十七團派團附一員、率兵1個連、攜帶報話機1部,冒充旅部番號,進出沂水西岸游擊。
我當時充五十七團團長,乃派少校團附王壽衡率兵1個連,攜報話機1部,向沂水西岸進出。至5月11日,我奉令以全團進至垛庄以南之老貓窩山地,掩護七十四師右後方。12日黃昏,七十四師由蒙陰南撤至垛庄東孟良崮山地,我突然接到張靈甫電話,問我沂水西岸是哪支部隊。我不能直說,只得支吾其詞。張非常忿怒地說:「你們搞的什麼名堂?現在右翼出了毛病,我們有一個旅沒有下來。共軍大部過了河,形成包圍。我已向國防部告了狀。出了事,你們要負責。」他暴躁一陣之後,又比較和緩地說:「霞公(指李天霞)是我的老長官,他上次受了處分(指在蘇北作戰失敗,受到撤職留任處分),我心理非常難過。他現在又來耍滑頭,你要告訴他趕快設法補救。我只等五十七旅撤下來,站住了腳,就不怕了。」
張的這些話,我當時沒有轉達,因為我有我的想法。我所帶的這1個團是在蘇北曾經兩度被殲滅的殘破部隊,前團長被俘,無人收拾殘局,我是由師參謀長被調去接任的。全團裝備不全,士氣頹喪,內中第三營是由偽軍的1個團改編補充的,是全師戰鬥力最弱的一環,加上我又不是李天霞的舊部,自進入山東以後,李總是以這個團打頭陣,其用意是縱然這個團犧牲了,干全師實力無損,他還可以拿來向上面報帳。他的居心是十分毒辣的。
與張靈甫通電話後,我又接到湯恩伯電話,詢問垛庄情況。他說:「據飛機報告,垛庄已有敵軍,究竟如何?」我說:「垛庄並沒有敵軍,現在駐的是七十四師的輜重營和通訊營。
黃昏前,自己的飛機掃射了一陣。我剛才還和七十四師通訊營廖營長通過電話。」湯恩伯當時叫我轉告七十四師,垛庄要派步兵確實佔領,我當即轉告蔡仁傑。事實上七十四師後撤已很紊亂,無力顧到垛庄,只將部隊擺在孟良崮一帶山地。12日晚9時許,我又接到李天霞電話詢問前方情況,並對我指示說:「夜間作戰要多准備向異,特別注意來往的路,要多控制幾條。」接著又說:「你是很機警的。」這明明是暗示我,一旦有戰斗就叫我後撤。可是不到半小時,又由十九旅楊旅長轉達師部電話命令:「五十七團佔領現陣地,確保七十四師右側安全,並歸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就近指揮,除電張師長處,特令遵照。」我當即把李天霞剛才電話中的指示向楊報告。楊也不敢決定,叫我向湯恩伯請示。我和湯恩伯通電話,湯很簡單地回答:「所有部隊都不許動,我已令各師分途進擊。」我當時想:李天霞一方面公開下令叫我歸張靈甫指揮,一方面又用電話暗示我後撤,很明顯,這是他的花招,一旦出了問題,國防部追究責任,他將以我為犧牲品。這時,我已預料到一場大風暴必將到來。
夜晚11時許,我團發生戰斗,解放軍猛攻第三營陣地。
經過約4小時的戰斗,該營瓦解後竄。至13日晨4時,第二營陣地又被突破,解放軍沖到團指揮所。我率第一營及二營殘部後撤,拂曉時已撤出包圍圈,到達通往臨沂的公路線上。
但由於我的任務是確保七十四師右側安全,現七十四師既仍在原陣地,我若率部南撤至臨沂,則七十四師如出了問題,我將負完全責任。根據當時情況,我估計如果南撤,必受軍法裁判;如向七十四師靠攏,尚有萬一的生機。稍事休息整頓後,我乃率部沖入包圍圈內,佔領垛庄以東高地,向七十四師報到,與該師五十八旅一七二團並肩防守西南陣地。
13日晚,我正面無戰斗,但北面和東面戰斗頗激烈,徹夜槍炮聲不絕,至天明始和緩。14日上午8時,我以報話機向旅部聯絡。旅部黎參謀長告訴我,他們距我們很近,已奉命令協同友軍進擊解圍,叫我們安心固守,聽好消息。1小時後,他又在報話機中告訴我,他們已奉令行動,要到傍晚才能聯絡通話。下午六七點鍾,報話機要加上天線才能和旅部聯絡得上。雖然在通話中不能詢問對方位置,但根據這種情況判斷,旅的主力顯然離我們比上午更遠了。
14日晚間的戰斗比13日晚更激烈,解放軍炮兵集中向山地轟擊,山鳴谷應,震耳欲聾,人馬亂竄,傷亡頗多,加之山地為岩石質,又不能挖掩蔽部,只是聽天由命地挨打而已。至15日拂曉後,又稍加和緩。這天下午4時,垛庄已為解放軍佔領,我們在山地的水源斷絕,飲水做飯發生嚴重問題。這天晚上,戰斗空前激烈,槍炮聲和炮火光、曳光彈、信號彈在天空交織閃亮,使死寂的山地面貌為之一變。這晚五十一旅主要陣地被突破,五十七旅也被截斷。到16日拂曉時,有些部隊已互失聯系,陣地被截成數段。天明後,解放軍攻擊更加猛烈,連續反復沖鋒。垛庄的解放軍也向我山地進攻。
我和一七二團團長雷勵群同在一處指揮應戰,互相談到,今天是最後關頭,看情況很難逃脫被殲滅的命運。不獨聽不到解圍友軍的槍聲,連炮聲也聽不到,對他們已經絕望。目前不但彈葯缺乏,最大的問題是飲水,官兵已渴得不能忍受。雷說:「極力主張佔領孟良崮山地的是師部副參謀長李運良。」我開玩笑地說:「這是『馬謖拒諫失街亭』歷史故事的重演。」根據我們的經驗,在抗日戰爭中以及在內戰中,解圍的部隊總是各存私心,不會真正前來解圍的,什麼分進合擊,只不過是高級指揮官的主觀願望而已。由正午12時到下午2時,孟良崮高地師指揮所近旁,人馬擁擠,東西亂竄,毫無指揮。我和雷以電話向師部聯絡,但各線都叫不通,用報話機也聯絡不上,我們判斷師部或者正在准備突圍。我和雷商量,等到黃昏時如仍不能和師部取得聯絡,即並肩向南突圍。但是到了下午4時,陣地全被突破,解放軍戰士沖上山頭,我當了解放軍的俘虜。到5時左右,國民黨飛機還投下了許多彈葯和食品,我看到真是哭笑不得。所謂孟良崮戰役,就以國民黨軍的全部被殲滅而結束了。
我被俘後,被送到河北慶雲華東高級軍官團學習時,遇到七十四師司令部隨從參謀(實際上無此編制,這是張靈甫學王耀武擺官架子,巧立此等名目)楊占春,談到5月16日下午2時左右,七十四師已全線崩潰,師、旅、團、營都失去通訊聯絡,師指揮所山腳已有解放軍部隊。張靈甫見敗局已成,無力挽回頹勢,友軍解圍希望亦已斷絕,就想演一出滑稽的「集體自殺」把戲。他先以無線電電告蔣介石,訴說友軍見死不救,尤其對李天霞沒有遵照命令派出部隊掩護右側安全,指為失敗主因(實際上李天霞即使照命令行動,也不能挽救七十四師的被消滅),並將在指揮所的副師長以下、團長以上的軍官姓名報告蔣介石,說要決心「集體自殺,以報校長培養之恩」。電報發出後,副師長蔡仁傑、五十八旅旅長盧醒拿出老婆、孩子的照片,相向而哭,不肯自殺。副參謀長李運良則假裝自殺,弄得滿臉血污,卧在石洞外邊裝死。
這出醜劇扮演未畢,解放軍戰士已沖上山頭,副旅長明燦首先被手榴彈炸斃,張靈甫、蔡仁傑、盧醒以及五十七旅團長周安義等高級軍官均在混亂中被擊斃。我於1947年11月被放回國統區後,才知道蔣介石當時根據張靈甫的電報,曾大事宣傳,並開追悼會,厚撫張、蔡、盧等遺族,還將美國送給他的1艘炮艦改名「靈甫」號,並將李天霞撤職押解徐州「剿總」軍法處審判。但由於李天霞貪污的錢很多,他花了金條幾十根,得宣告無罪。李的主要理由是他為了七十四師,犧牲了1個步兵團(即我所帶的那個團)。
孟良崮戰役的傷亡人數:
此戰共殲滅國民黨軍32680人,其中俘敵19680人,斃敵13000人。據臨沂行署出版辦公室編的《孟良崮戰役資料選》資料顯示,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犧牲約2043人、負傷約9300人、其它減員約846人,合計12189人 。
D. 整個中日戰爭史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是哪一次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史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在會戰兵力規模及戰鬥力方面,中國軍隊出動陸軍約七十個師,外加七個旅及上海、江蘇各保安團隊,輕戰車約一個營,還加上獨立野戰炮兵五個團又兩個營等,合計50多萬人。日本陸軍總兵力九個師團又一個旅團、外加兩個支隊又兩個步兵聯隊,共計約22萬人。此外,日軍擁有重戰車約兩個大隊、輕戰車兩個至三個大隊;還有攻城重炮兵一個聯隊、野戰重炮兵兩個聯隊、野戰炮兵三個聯隊。(原編者註:一個日軍聯隊的編制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團)
海軍方面,中國軍隊除海圻、海寧、逸仙、楚有、應瑞等輕巡洋艦與驅逐艦十餘艘外,另有永綏、江貞、順勝等炮艇,以及魚雷艇二十餘艘,合計約四十艘。而日本海軍初期動用聯合艦隊第一、三兩艦隊兵力,包括「加賀」號航母在內,共有巡洋艦、驅逐艦及以下戰艦共五十餘艘。
空軍方面,「七七事變」時,我國空軍雖擁有各式飛機600架。但可用於作戰的機數只有230架,預備機75架,合計305架。空軍編為九個飛行大隊、六個獨立飛行中隊,另有由航校師生組成的暫編大隊,以及一個空運隊,飛行員620人,設空軍總站十處,空軍機場110處。空軍裝備的各種型號飛機均靠進口,計驅逐機113架,重型轟炸機17架,輕型轟炸機52架,攻擊機20架,偵察機103架。而同期日本陸海軍飛機數達2700架,為當時世界空軍強國。日本航空兵分隸於陸軍和海軍。陸軍飛機1480架,下轄三個飛行團及直屬第四、第五飛行聯隊。
E. 樓中戰役師生上網課的下聯是什麼
上聯是:樓中戰役師生上網課;
下聯是:宇內XXXX求X人。
本次創建文明校園宣傳活動旨在進一步引導學生踐行校園文明、提升文明素養,營造濃厚的文明和諧校園氛圍,包括「鏡頭中的校園,視野中的文明」文明系列圖片展和「築夢路上,守望文明」主題宣傳欄展示2部分,共展出主題教育圖片300餘幅和宣傳展板48塊,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和活潑的文字展示了發生在美麗校園里的青春文明故事和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文明禮儀,倡導青年學生傳承弘揚中華美德,做文明人。
G. 曾國藩最有名的戰役是哪個
曾國藩的淮軍與李鴻章的湘軍合殲太平軍
H. 馬跡塘戰役
馬跡塘戰役發生在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9軍147師440團、 441團、439團2000餘人同國民黨97軍、103軍3個師2萬餘人,在桃江縣馬跡塘古鎮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戰斗從8月3日凌晨4點打響,至8月4日下午5點結束,歷時兩晝夜。解放軍官兵浴血奮戰,殲敵1000餘人。仇萬順等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在戰斗中英勇犧牲。馬跡塘戰役是衡寶戰役的前哨戰,粉碎了白崇禧余部從馬跡塘境西逃桂林的圖謀,為衡寶戰役的勝利贏得了先機,促成了程潛、陳明仁在長沙和平起義,實現了湖南的和平解放,對加快解放全中國的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49年8月2日,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9軍147師從常德揮師向安化、邵陽方向疾進,盡快與敵接觸,以拖住企圖經湘西逃往廣西之敵,為在湖南境內圍殲白崇禧部主力創造條件。8月3日凌晨4點,師前衛440團到達馬跡塘對河蓮花坪。為弄清馬跡塘的情況,部隊就地休息。師偵察科長吳海忠帶領一個偵察班,約5點,抓獲兩名俘虜。審問得知馬跡塘下首沿河駐有國民黨103軍一個連。馬跡塘街上有五、六百人,其中軍官家屬兩三百人。30多條木船——裝有服裝、彈葯和光洋。6點,3營副營長徐悅松,帶領9連渡江(資江)成功,只打了幾槍,就解決了街下首這個連,我軍無一傷亡。
與此同時,3營營長余振江帶7連從馬跡塘對面大河口強渡資江。馬跡塘街上之敵,用機槍封鎖渡口,3營長立即挑選一個班,先以一條木船強渡;並組織輕重機槍掩護,半小時即勝利登岸。從下游過河的9連亦乘勝向馬跡塘壓來,兩面夾攻。8點,戰斗結束。俘敵300餘人,主要是軍官、家屬和後勤官兵。10點左右,440團開進馬跡塘。3營駐街南,2營駐街東,1營駐街中。3營、2營各派一連上山構築工事,迫擊炮連在東南方小山上構築炮兵陣地。部署就緒後,全團休息,迎接後續部隊到來
目前該館已成為益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益陽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桃江縣黨員教育基地。僅2018年6月份至今一年內,接待了黨建活動單位196個,中小學師生6759人,各界社會參觀瞻仰人員3萬人次。2018年《馬跡塘戰史研究會》被評為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
I. 淮海戰役中的「何基灃,張克俠判變」是怎麼一回事
淮海戰役中張克俠與何基灃,率國民革命軍部屬舉行賈汪起義。
1948年淮海戰役中,張克俠與何基灃一起,在賈汪、台兒庄防地率領三個半師、兩萬三千餘名官兵起義。
張克俠與何基灃此次起義,使淮海地區東線的國民黨軍防線出現了一個大缺口,使解放軍得以乘虛而入,直搗徐州,加速了淮海戰役的進程,受到了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嘉勉。
(9)師生戰疫擴展閱讀
張克俠起義之後,任解放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兼上海淞滬警備區參謀長,參加了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
新中國成立後,張克俠曾任林業部副部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J. 寧波鼓勵師生留在當地過寒假,特殊時期是否該更加嚴謹
現在冬季來臨疫情有反彈趨勢,許多地區對於在校學生都提出規定。而寧波鼓勵學生和教師留在寧波當地過寒假,這對不少期待回家過年的師生,可謂是受到打擊。然而在特殊時期,我們是否應該更加嚴謹,答案是肯定的。現在疫情依然非常嚴峻,特別是在冬季疫情反彈趨勢已經開始展現苗頭。所以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應該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抗擊疫情。
所以作為被他們保護的人,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們那份敢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僅僅有一次不能回家過年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在疫情結束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會在第一時間趕往自己的家鄉,與父母團圓。所以即使因為疫情我們滯留外鄉也沒必要傷心,將防控疫情作為自己的職責,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在今年也有許多地區,像寧波一樣提倡在外地過年,並且許多地方政府為這些異鄉人也送上暖心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