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排擠婁師德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道:「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網路》
2. 今天上海語文中考第一篇議論文【過有「容」的生活】,狄仁傑排擠婁師德到知真相的事例是插在哪一段
題目是《過有容的人生》好吧!
3. 翻譯:狄仁傑和婁師德
師德河隴地區鎮守四十多年,恭恭敬敬勤於公事從不懈怠,使百姓和少數專民族都能安居樂業。性屬情沉穩厚道能寬恕別人,狄仁傑如相,是師德舉薦的;但是狄仁傑不知道,所以內心很輕慢師德,多次排擠他於朝堂之外。太後察覺了這件事,曾經問狄仁傑:師德賢嗎?狄仁傑回答說:作為將領他能夠認真的鎮守邊關,賢我卻不知道。太後又問:師德能識人么?狄仁傑回答說:我和他曾經是同僚,沒有聽說他能識人。太後說:我能夠發現愛卿你,是師德舉薦的,所以也可以算得上是識人了。狄仁傑出去後,感嘆說:婁公道德高尚,我被他包容很久了,我卻不能發現蛛絲馬跡(他包容我)。當時朝中誹謗污衊很多,師德長時間出任要職,唯一能以好的功名結束自己的仕途,人們因此敬重他。
4. 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為何狄仁傑還說他的壞話呢
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為何狄仁傑還在武則天面前說婁師德的懷化呢,這實際上是狄仁傑的一種策略。因為狄仁傑揣摩對了武則天的心理。武則天最討厭的就是朝中官員拉幫結派,因此的話她對婁師德狄仁傑兩人的關系有所懷疑。而狄仁傑為了打消武則天這種懷疑心理,就故意在武則天面前說婁師德壞話,來顯示兩人的交情一般打消武則天心中的疑慮。這實際上也是變相的在保護了他和婁師德兩人的性命安全。
而他的表現也被上報到了武則天的那邊,再加上狄仁傑時常還在自己的耳旁邊說婁師德的懷話,武則天心中的疑慮終於消除了。最後的實話告訴了狄仁傑說他能回到朝廷之中還是因為婁師德,讓他不要忘了別人的恩情,做個忘恩負義的人。
5. 狄仁傑和婁師德的那段故事是什麼
這是好像一篇類似短文中的句子: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因為(我的)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譯文)
通不是一個字,句子里是通薦表,其中「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中的 奏摺應該就是你說的話的意思了吧
6. 武則天用什麼方法化解了狄仁傑與婁師德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7. 婁師德明明舉薦了狄仁傑,為何狄仁傑還說他壞話
狄仁傑是武則天任用的人才,他最高身居宰相位置,為唐朝的繁盛做出了很多貢獻。不過,狄仁傑的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還曾經因為武則天推行俊臣的政策而被被冤入獄,後來被武則天派到一個小縣城做縣官。好在婁師德是個慧眼識珠的人,他知道狄仁傑是個治世之才,幾次三番在武則天面前推薦他。最後,武則天聽從了婁師德的建議,任用了狄仁傑。不過,武則天卻懷疑他倆結黨營私,這也是狄仁傑多次說婁師德壞話的原因。
從此以後,武則天就沒有再對婁師德進行監視,狄仁傑也盡心輔佐她。從這件事情,我們看出狄仁傑確實非常有智慧,他用簡單的幾句壞話就讓武則天放下警惕,不再認為他和婁師德是朋黨,他和上級領導的溝通藝術,我們現在也可以拿來學習。
8. 狄仁傑與婁師德 內容理解題
文章出色、品行端正;
提拔,對武則天的推薦;
寬宏大量,寬厚仁愛,慧眼識英才
9. 婁師德包容狄仁傑那件事,概括100到200字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內問他說:「朕重用你容,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庸碌依靠別人而庸碌成事的。」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10. 婁師德與狄仁傑 全文翻譯
一、譯文: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二、原文:宋·王讜《唐語林》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10)狄仁傑排擠婁師德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一、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二、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