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也是一種愛師德徵文
1. 責任與愛的作文
責任與愛
對每個你所擔負的生活角色,你需要承擔在角色當中接觸到的人和事的責任。因為這是你的角色賦予你的使命,如果你已在這個角色中委身,就需要完成你的使命。如果你不能完成,則需要有其他人跟上,完成你的事務以對這些人和事負責。
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你必須注意要用心去完成,而非單單依靠流程、知識、方法、慣例或金錢。因為愛是完成使命的最大力量,愛也是你每個責任的根本目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愛,這一切責任也都顯得荒謬了。
那愛又從哪裡來呢?我認為從愛的源頭來,從實際生活的不斷練習當中來。對,不斷失敗,但也不斷爬起來。每次爬起來後,你會再懂得一些愛。
愛的源頭是什麼?是神,因為神是愛。所以與神的關系很重要。
愛的練習是什麼?是跟人的關系,跟每個領域當中你會接觸到的人的關系。
每個人的生活領域基本可劃分為幾個方面:家庭、工作、情感、身體、心智、信仰。在這些方面你會與不同的人產生關系,同時與他們產生關系。愛是維持這些關系的紐帶,責任是維系關系向正確、有益方向的發展的有效監督力。愛不是情感上的滿足,愛是實際行動。行動是在最普通的生活中點滴產生的。可惜現在許多人在「感情至上」的觀點中不能自拔,逃避責任,以至使「真愛」成了一句空話。
分析好在每個領域你的責任之後,細劃,落實到實際生活日程當中,排列優先次序。再把你真實的、起初的愛灌注在這些事情里。這才是責任的真正涵義。因為神說:
我若能說萬人的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
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
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已身叫人焚燒,
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
說方言之能也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
2. 以教師的愛與責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於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凶。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學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例如;我20XX年任四年級的數學,該班有個學生張有飛,成績差只寫幾個簡單的數字,還有學生經常欺負他,但他喜歡勞動,我抓住這一閃光點用愛幫助了他,現在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學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於愛的話,那麼更確切地說是基於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3. 求一篇以『責任與愛』為話題的作文,急!!
們好!我是來自伏河初中的演講代表—xxx。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愛與責任』這個話題。大家都說,愛與責任是做好教育事業的必需,好比左膀右臂,兩者缺一不可。而至於兩者之間的關系就莫衷一是了。有點說,有了愛才有責任;也有點說,有責任才有愛。而我要說,愛源於責任。也許我的話音才剛落,下面就有同志唏噓不已了。不要急,請聽我細細道來,你再作評說不遲。
什麼是愛?愛是一種主體傾向於客體並願意為之付出的情感態度。而什麼又是責任呢?責任是主體應當為客體承擔起的相應職責和任務。我這里講「愛源於責任」,准確地講是指責任感。所謂責任感,是指主體對自己應當承擔起地相應職責和義務地認同和主動踐行的願望。對於我們教師而言,首先就得有責任感。如果先就來談愛,那好比去追天上漂浮不定的雲彩,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易見文字激揚卻難見行動落實。說半天,一個人還沒品嘗這桌菜,他能給你回答這桌菜的味道嗎?一個人還不會走,他能給你跑嗎?離開了責任感的愛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中樓閣一座!有人或許會說,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組織的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先進事跡你沒學習嗎?他們難道不都是因為對教育事業有無盡的熱愛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嗎?的確,他們的先進事跡,我們贊嘆不已;他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一片赤子之心更讓我們欽佩萬分!但請問,他們為什麼會有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無比的熱愛呢?難道他們由遺傳而來,天生就有?不。不!請仔細聆聽他們一句句心聲:不能讓一個人失學;要用知識去喚醒他們;要實現他們祖祖輩輩翹首企盼的願望;我走了,孩子們怎麼辦?試問,這一句句話語里所飽含的不是他們自覺踐行教書育人天職的高度責任感嗎?再請認真觀察他們一點一滴的付出吧:崎嶇的山路上早晚接送孩子的身影;幫助後進生的苦口婆心;熬到油盡的燈下備課;不厭其煩的反復講解;事無巨細的樣樣關心等等。試問,這裡面所飽含的不是他們渴望學生成才的責任感嗎?毫無疑問,正是他們高度的責任感使他們擁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和無比熱愛。你提出的事實,無可雄辯地證明了我的觀點:愛源於責任。謝謝(鞠躬)
不要高興,請回過頭來反觀我們身邊的現實。也許有人會說,那些先進事跡只是個案,不具有普遍性。他會說,我才沒有那麼高尚呢,我就不熱愛教育事業。我們能否認有這種現象的存在嗎?視教書為職業,甚至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已的「教書匠」充斥各個角落。這時,我們能給他們談責任源於愛嗎?恐怕換來的只有鄙夷和不屑一顧。怎麼辦?其實,應當是愛源於責任而不是責任源於愛。說愛,你可以說自己沒有那麼崇高,主動放棄先進追求,我們也只能從道德上對你譴責。但說責任就不同了。責任是社會賦予一門職業應當履行的義務。如果不能履行這項義務,那麼這門職業就喪失了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而不能立足。毫無疑義,一個不能教書育人卻會誤人子弟的教師將會怎樣?只能是受到同事的否定,學生的鄙夷和家長的唾棄。再者,教師職業的責任有法律的明文規定,《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上相關條款就是鐵的依據。法律是社會的底線。法律的規定,你無可辯駁地應當執行,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認為:責任是第一位的,愛是第二位的。責任是內核,愛是外化。有了責任才有愛,愛源於責任。這時的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態度,而更表現為一種行為方式。讓我們從擁有責任感開始塑造自己吧。主動承擔起教書育人的天職,用愛心來澆灌祖國的花朵,去托起明天的太陽!
4. 提供一篇作文《有一種愛叫做責任》好的有追
有一種愛叫做責任
——訪環資學院輔導員孫棋老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題記
選擇當輔導員老師,源自他對「教書育人」的嚮往與崇敬;選擇傾其精力,源自他對工作、對學生的負責;選擇真誠付出,源自他的博愛。他,讓我們看到一種愛,叫做責任。
學院,他唯一的牽掛
他每天工作近12個小時,有時甚至達到16個小時,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他以其強大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完美的表現,贏得了學院領導和學生的一致肯定。
工作之餘,他總是思考如何開展好學院學生工作,如何幫助廣大同學共同提高與進步。他的創新,他的探索,也為學院的發展開拓了新的途徑。他所創立實行的「團學工作中心學習組」、「星級學生幹部綜合評價體系」、「堅持紅色之路,探索紅色教育」、「思政老師與學生幹部思想交流體制」等都得到了廣大同學的密切關注和熱烈反映。在他的主持或協助下,這些活動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先後獲得浙江省青年志願者助殘先進集體、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浙江大學學生工作創新獎(三次)、基層黨支部創新二等獎、基層團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新生入學教育組織工作一等獎、信息工作優勝單位等系列獎項。
育人——心與心的交流
「身為輔導員,他的職責就是育人。」孫棋老師如是說。為了做好育人工作,他除了從各方面關愛同學,更注重與同學心靈上的交流。「至誠至性的交流是發蒙起昧、療心育靈之道。」無論是同學們生活上的困惑,學習中的疑難,還是人生規劃的迷茫,他都悉心為大家解疑答惑。有同學表示「孫老師的教育培養使我的成長突飛猛進,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對我的諄諄教誨」。也有同學說「聽完您的經歷,我很嚮往,原來大學是可以這么充實的。謝謝您,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予我幫助。」
而針對學生幹部提交的《思政老師、學生幹部思想交流表》,他認真地寫下評語,一一為同學們解答。「孫老師,我現在發覺這個交流表越來越好了,能對自己所想的作個總結,雖然思想可能有些幼稚,但總算是一個有思想的青年人了!還有您能做我的傾聽者,我也感到榮幸和高興!」。這是一位學生幹部的意見反饋。孫棋老師還憑借自己的工作經驗專門在中心學習組開展了「大學是這樣度過的——我的大學生涯規劃」等數個主題討論,為同學們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指引了方向。
同時,他對經濟困難生的關愛與幫助也是矚目共睹的。為了幫助學院的經濟困難生,他將自己的衣服贈送給他們,而且為了避免同學尷尬,他還特意以「其他教職工」名義轉贈。一位2005級同學在給他的信件中說「孫老師您知道,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自己的人,也不善於表揚贊頌別人,可是我真的從心裡感謝給我幫助的人,尤其是您,再過一段時間您就要離開這個崗位了(孫棋老師是2004年留校的2+2輔導員),以後見面也就沒那麼方便了,我真心希望我們能成為朋友,也真心祝福您一生平安!」
他對修養的追求
「我們都感到您確實是一位真誠、閱歷豐富而且很有深度的人,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節假日,他都會收到來自同學們的祝福和感謝,這便是其中一條。
他嚴以律己,注重自身修養提升的同時也幫助同學們提高。他經常教導身邊的學生,要「立大志、吃大苦、做大事、成大業,做一個非常之人」。從他身上,同學們看到了一種追求——對修養的追求。憑著他良好的師德師風,憑著他兩年來的勤勉敬業,他於去年被評為了浙江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采訪期間,恰有一位剛轉專業進環資學院的同學因生活困惑前來向孫棋老師咨詢。孫老師對其的耐心細致,以及他對學院同學的熟悉程度,都讓該同學驚嘆不已。而我們也看到了作為一位輔導員,他的責任心以及對每一位學生的關愛與了解。
他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同學們帶去了久久無法平息的感動與溫馨。同學們的感激與尊敬也成為了他兩年工作中的一大財富。在感動之餘,我們深深感受到一種真心與虔誠在他與同學之間傳揚,也看到了一種愛,平凡而崇高——那便是責任……
5. 愛與責任優秀作文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不要說工作平淡,它聯系著多少家庭的悲歡;不要說生活清貧,富有的程度無法用金錢計算。接納一個新生,就是接納一個家庭的希望;輸送一名學子,無異於發射一枚搭載太陽的導彈……」每當唱起這首《教師之歌》,我的心中就充滿了一種無法言語的愛,我的肩頭又多了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教育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在平凡崗位上的無名士卒如何才能成為偉大事業的脊樑呢?我曾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100%的學生都喜歡那些富有愛心、責任感強的老師。愛與責任,成就了偉大之於平庸的不同凡響。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慶幸自己能在隆回一中這所以「愛與責任」為主旋律的學校開始自己的教學生涯。
有一個故事曾深深的打動著我,這個故事發生在我的師傅、隆回一中周愛國老師的身上:那是2005年6月的一個深夜,高一331班寄宿生黃獎華嚴重中暑,暈倒在宿舍里,周老師聞訊後,背起黃獎華就往縣人民醫院跑。一路上,汗水濕透了他的全身。值班醫生說:「幸虧送得及時……」可值班醫生的話還沒說完,周老師卻暈倒了。原來周老師當時正忍受著膽囊炎疼痛的折磨,身體很虛弱啊!當時,在場的醫生和匆匆趕來的家長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都說:「周老師,您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啊!」像這樣感人的故事在隆回一中經常上演著:有老師因病聲音嘶啞,卻從未耽誤過一節課;有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常年為學生免費補課;有老師懷揣著醫院的住院通知,仍然堅持上課,甚至在被迫住院期間也忍不住三天兩頭回來看學生……朋友們,是什麼讓我們淚流滿面?是什麼讓我們感動萬分?是愛,是責任!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責任是教師最崇高的付出。
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為了加強師德建設,隆回一中還建立了「師德責任制度」。這個制度規定,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任務,全體教師還分別承包各班的成績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幾個學生,承擔起四種角色——像父母,體貼關懷;做良師,鼓勵指導;成益友,排憂解難;當醫生,溝通引導。師愛流淌在平凡的日子裡。師德責任制滿足了學生渴盼常沐師愛的需求,教師一句溫暖的話,一句真誠的贊美,都會在學生心中點燃一盞明燈,激起學生前行的信心。
一個學生曾對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聽您的課。因為每當我看到老師對我微笑,我就倍感溫暖。讓我知道老師是愛我的,所以我不能對不起您。」話說得很質朴,卻讓我感動。「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師的愛,是學生心靈永恆的支點和動力。用愛做支點,學生就有希望。用責任做杠桿,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誦讀這意味深長的詩句,我感到萬分的驕傲與自豪。整天倘佯於學生和家長中間,望著一張張笑臉,聽著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感受著心與心碰撞時的那份快樂,我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參天大樹挺拔聳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撐;凌雲高樓氣勢撼人,靠的是厚重堅硬的基石無語的支撐。那麼,我們教師又靠什麼來支撐我們無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愛與責任!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縣西洋江鎮蘇和完小的廖龍玉老師怎會35年如一日,青春無悔地堅守在貧困的大山?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二中賀春暉副校長怎會在 11年前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後仍帶病堅持工作,始終站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縣侯田中學周建成老師怎會在深夜備課時累倒在書桌上,再也沒有醒來?
皺紋可以爬上我的眼角,青絲可以變成斑白的華發,歲月可以老去我的容顏,韶光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塵土中消逝。然而,唯有愛與責任,才是我們教育永恆的源泉。唯有愛與責任,才是我們教師最美的語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許清貧,也許無奈,我們無法割捨的是心靈深處那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在傳遞生命的火炬,我們在播撒希望的種子,我們在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我們堅守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用生命捍衛愛與責任的光輝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