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建設台賬六
1.引導教師確立職業理想
教師工作平凡中蘊含著偉大,辛苦中潛存歡樂。要把教師職業作為神聖的事業去追求,既要在確定職業時處理好個人志趣同社會需求兩者之間的結合與統一關系,又要處理好職業定位與個人才能的關系,建立起只要勇於實踐,勤於積累,通過辛勤勞動定會成為合格教師的信心。還要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發揚艱苦奮斗、埋頭苦幹精神,在實踐中追求成就。
2.引導教師強化職業責任
作為教師,首先應對職業責任在思想上承認和自覺認同,把它轉化為認真履行的道德義務,落實到教師的全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熱愛學生,對學生全面負責,堅持把熱愛學生和對學生負責看作教師的責任,堅持教育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和對社會負責、對事業負責的一致性原則。
3.引導教師嚴守職業紀律
職業紀律是職業勞動者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和要求,是維持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必須模範地遵守職業紀律。學校工會要幫助教師強化政治紀律觀念,嚴格維護社會主義講壇的純潔性。要強化教師角色意識,准確把握為人師者的言行態度,管得住自己。認識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表率。要提高教師廉潔從教的自覺性,自覺抵制市場經濟對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抵制以教謀私、唯利是圖的不良風氣。
4.引導教師優化職業作風
教師的職業作風,反映了教師在職業活動中的態度和行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無形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明顯的示範性特徵。教師職業的特點要求,要建立熱心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學術風氣,敢想敢說敢於,敢於向權威挑戰,「格物窮理」,敢領學術之先,在教育科學和現代科學中有大作為。要著力在教師中發揚團結奮斗、互相協作的風格,依靠群體優勢開拓教育的新局面,實現教育行為由「個體小生產」向「社會化大合作」的轉變。
5。引導教師提高職業技能
教師職業技能,反映了個體從事教育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是個體實現職業理想,形成高尚職業道德的重要保證,是事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要求,是評判教師是否勝任工作的重要標准。
B. 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六條是什麼
維護學生權益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9月3日公布。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教育部和中國科教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對1997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規范》有6條,分別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規范》提出了教師要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自覺抵制有償家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等內容。
教育部指出,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向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教育部要求,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准確地理解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並認真做好新修訂的道德規范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C. 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對教師的六條要求有哪些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D. 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要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勝任21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本人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作為人民教師,在人類歷史的蒼桑流彎中,承擔教化萬民,培育萬代,推動社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向前發展的重任。當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呢?那就要加強師德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樹立起教師形象。
首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對廣大教師來說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如果問起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很多人的回答往往不那麼全面,多數教師的回答是: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教育工作中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還有的教師的回答是,教師職業道德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這些回答都是不全面的,因為它沒有完整地反映出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生活中,調節與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這一概念提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說明了它是教師這一職業所特有的,是與教師這種職業密切聯系的專門性道德,是教師在其現實職業道德生活中應遵守的和所具有的。
同時也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說明教師職業道德不只是教師在職業生活遵循的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還包括教師對這些規范或准則中得而形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行為准則或行為規范既具客觀性,也具有約束性。一方面體現著教師個體內在的自主性或自覺性,另一方面對所有的教師提出的共同要求,要求所有的教師都應共同遵守。
教師不僅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遞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生產者,他們的勞動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具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通過自身的勞動,傳播著社會政治、思想道德及科學、藝術、文化和生活價值觀,使社會的民德民風得到教化。從而幫助社會消除不良的思想意識和舊的習慣,倡導新的精神文明,整理完善著社會思想、文化、道德體系,並把這些凝結為受教育者的內在品質,使社會的精神文明得到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真正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其次,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自覺修養和自覺實踐以下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准則: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和為人師表。
依法執教是調整教師勞動與法律制度之間關系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社會主義的法律、制度、政策是人民意志的反映,是維護人民利益的,依法執教是教師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國家和社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愛崗敬業是調整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人民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有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崇高理想和勤勤懇懇、孜孜不倦地鑽研業務的精神,這是由教師勞動的特殊性決定的。愛崗敬業是教師道德基本規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師道德規范的思想前提,沒有愛崗敬業思想,就談不上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廉潔從教、為人師表,也就不可能實現。
最後,新時代的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到在教學中高屋建瓴,游刃有餘,要想有淵博的知識,那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做到教育者本身終身受教育。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需要具有真實才學,因為不學無術的教師,消極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雨之雲,無水之源,無光之燈。俗話講;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一缸水,特別需要的是長流水。
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探索新知,不斷創新,強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發展自己的教學藝術,努力追求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改革開拓,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努力進取,與時俱進,勵精圖治,不斷加強自身教師道德修養,努力提高道德素質,樹立起新時代的教師形象,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E. 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六條是什麼
維護學生權益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布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9月3日公布。為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侍橘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教育部和中國科教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對1997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
新修訂的《規范》有6條,分別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規范》提出了教師要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自覺抵制有償家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等內容。
教育部指出,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向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教育部要求,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全面准確地理解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並認真做好新修訂的道德規范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衫擾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或談旦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F. 師德師風建設教育內容
1 .確立職業理想
教師工作平凡中蘊含著偉大, 辛苦中潛存著歡樂。
要把教師職業作為神聖的事業去追求,既要在確定職業時處理好職業定位與個人才能的關系,建立起只要勇於實踐,勤於積累,通過辛勤勞動定會成為合格教師的信心,還要樹立正確的苦幹精神,在實踐中追求成就。
2 .強化職業責任
作為教師,首先應對職業責任在思想上承認和自覺認同,把它轉化為認真履行的道德義務,落實到教師的全部實際行動中,真正做到熱愛學生,對學生全面負責,堅持把熱愛學生和對學生負責看作教師的責任,堅持教育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和對社會負責、對事業負責的一致性原則。
3 .嚴守職業紀律
職業紀律是職業勞動者必須遵守的規章制度和要求,是維持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表率, 必須模範地遵守職業紀律。學校工會要幫助教師強化政治紀律觀念,嚴格維護社會主義講壇的純潔性。要強化教師角色意識,准確把握為人師者的言行態度,管得住自己。認識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表率。要提高教師廉潔從教的自覺性, 自覺抵制市場經濟對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 抵制以教謀私、 唯利是圖的不良風氣。
4 .優化職業作風
教師的職業作風,反映了教師在職業活動中的態度和行為,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無形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明顯的示範性特徵。教師職業的特點要求,要建立熱心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學術風氣,敢想敢說敢幹,敢於向權威挑戰, " 格物窮理 " ,敢領學術之先,在教育科學和現代科學中有大作為。要著力在教師中發揚團結奮斗、互相協作的風格,依靠群體優勢開拓教育的新局面,實現教育行為由 " 個體小生產 " 向" 社會化大合作 " 的轉變。
5 .提高職業技能
教師職業技能,反映了個體從事教育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是個體實現職業理想,形成高尚職業道德的重要保證,是事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要求,是評判教師是否勝任工作的重要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