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學防控疫情師生培訓
㈠ 教師如果正確做到防範新冠疫情的日常防範
教師做到防範新冠疫情的日常方法的話,就按照他的具體要求包括穿戴口罩,不聚集的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減少外出做好消毒,等等。
㈡ 各年齡段學校學生已經開學,面對疫情的防控,你的學校是怎樣做的
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學校均已經開學,疫情常態化,使得這學期也顯得有些特殊,面對疫情,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幼兒園有著嚴格的防疫措施,我們是這樣做的:
①嚴格晨午檢工作所有的師生員工均採取分流、分批次入園,各班級教師手持額溫儀,戴好口罩及手套位於校門口測量每位幼兒的體溫,體溫無異常後再由保健老師進行晨檢工作,發現感冒、咳嗽等症狀一律勸返休息,痊癒後才可返園。午睡後,也有老師進行午檢,發現異常的幼兒一律由家長及時接回。
面對疫情千萬不可以大意,如今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各方均應嚴格按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校園疫情防控措施:
1、嚴格執行開學「三不「標准。
區域疫情未達到低風險的不開學、學校疫情防控條件不具備不開學、師生管理不到位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未有效落實不開學。
2、嚴格實行教職員工核酸檢測。
各類學校參與返校復學的教職員工返崗前要全部進行核酸檢測,確保應檢盡檢,未完成教職員工核酸檢測的學校不得復課。
3、鞏固聯防聯控機制。
著力加強學校醫療保健機構管理,建立學校與醫院、疾控等醫療衛生機構點對點的」綠色通道「,具體責任到人,完善應急預案,組織開展演練。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形成閉環管理,確保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防控有效,堅決防止疫情在校園擴散蔓延。
4、加強家校聯動防控。
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和家長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減少外出,減少聚餐聚會。鼓勵家長自駕車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接送後快速離開。學生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學,要做好個人防護。
5、主動納入屬地社區網格化管理。
學校要嚴格落實校園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服從屬地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凡是有中、高風險地區返校的師生,學校要在第一時間向屬地指揮部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屬地指揮部要求執行隔離醫學觀察和醫學檢測。
6、嚴格把好校門關口。
堅持「五個一律」原則,即∶未經學校批准學生—律不準進出校門,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溫、核驗綠碼通行(所有教職員工和高校學生),對疑似症狀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㈣ 開學季如何做好疫情防護
8月22日,映象網記者從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系統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現階段教育系統順利開學的前提是,必須接種好兩類疫苗:一個是新冠病毒疫苗;另一個就是「社會疫苗」。
首先是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省委書記樓陽生在省疫情防控工作第五次專題會議上安排部署疫苗接種工作,要求把12歲以上青少年作為當前疫苗接種工作的重中之重,廣泛動員,精心組織,為師生安全夯實基礎,築起免疫屏障。
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專門制定了《河南省12-17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實施方案》,明確對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接種條件的12~17歲人群,應接盡接,力爭8月25日前完成第一劑次接種,9月15日前完成第二劑次接種。為加快接種進度,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壓實各方責任。各地認真落實屬地責任,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全力做好人員組織。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精準摸排接種對象分布情況,組織動員轄區群眾積極接種。教育部門和社區居民(村民)委員會雙管齊下,做好在校學生及非在校學生的摸底統計和動員,確保適齡人群應接盡接。
二是做好接種服務。結合目前疫苗接種需求、疫情防控需要等情況,本著屬地管理、就近方便的原則統籌規劃,對2981家接種點進行擴容,設置臨時接種點1600個,通過延長服務時間,在學校增設臨時接種點等方式方便學生接種。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針對12~17歲人員特點,河南省組織各級專家開展科普宣傳,配合學校開展適時適宜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擴大宣傳范圍;教育部門通過召開家長會、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做好家長溝通告知,引導適齡學生積極接種。
四是確保接種安全。各級預防接種單位認真落實接種工作規范,嚴格遵守「三查七對一驗證」和接種後留觀要求,規范組織實施,做好接種信息登記和報告。學生接種時需由監護人或學校工作人員陪同,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完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確保接種點有駐點急救急診人員、有急救設備葯品、有120救護車現場值守、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救治綠色通道。還加強了新冠疫苗接種點疫情防控,做好現場管理,進出口分開,受種人員全程做好個人防護,並保持社交距離。
其次是要做好「社會疫苗」工作,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範疫情的「社會疫苗」,全省各地各校師生及學生家長要養成科學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外出注意安全距離等良好衛生防護習慣。
衛生健康和教育部門認真落實樓陽生書記的重要指示,在用好去年防控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針對此次疫情防控新特點新要求,堅持「一校一院」的明確要求,加強對口醫院指導學校衛生防疫工作:明確專業機構和專人,與教育部門、學校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建立上下貫通,校院聯動,職責明確的工作機制。
支持配合教育部門針對這次疫情新特點、防控新要求,修訂完善工作指南,細化校園防控方案,對口醫院將指導學校做好風險排查、清潔消毒、物資儲備等工作。教職工及學生要減少跨省、跨市流動和聚集性活動,不到中高風險地區,非必要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
暑假期間至返校前,各地各校非必要不得組織省外研學、交流、培訓等活動。總之,衛生健康系統將全力配合教育部門,全方位做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平安開學及校園衛生安全。
以上內容參考 映象網-開學季如何做好校園疫情防控 官方解答來了
㈤ 班主任疫情防控的准備工作
一、做好開學准備工作
1.做好健康宣傳教育。各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改善班級環境衛生條件,開展班級全面環境衛生清掃和消毒,保持室內通風換氣。班級要配備洗手液。
2.匯總學生健康信息。按照《安徽省學生和教職員工新冠肺炎風險人群判定標准》,掌握班級每位學生假期去向,
摸清底數,每日了解其健康狀況,建立信息台賬,實行「日報告」
「零報告」制度,並向學校所屬部門報告。要求學生主動申領安康碼。通知在外地的學生有序返回學校所在地,對仍在境外和重點疫區學生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管理,不得要求目前仍在武漢等重點疫區和境外的學生返校。學生逐人簽訂入校前
14
天活動軌跡和健康承諾書,並對承諾的真實性負責。准確確定正常返校學生,對暫時仍不能返校的學生要做好疏導工作及線上學習的幫扶指導,及時消除學生及家長的擔憂。
3.參加預案演練培訓。對班級組織開展「三案九制」等疫情防控流程全員培訓,熟悉應急處置演練流程,推演學生到校情況。
4.做好線上教學管理。進行班級線上教學質量評估,調整春季學期本班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好正式開學時無法正常返校學生的教學預案。確保開學後正常教學,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做好開學日組織安排
1.認真開展體征核查。明確學生進校、進班流程。對照《學生和教職員工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人群判定標准》,明確高風險人群暫不返校, 中風險人群暫緩返校,低風險人群正常返校,並通告全體在班學生。開學當日及開學後,可以返校的所有學生在家預先測量體溫,正常者方可上班,通過核驗「安康碼」和測溫,合格者方可復學。學生進校時再次測量體溫,合格者方可進校。師生員工進校後須先落實衛生措施再進入學習場所。
2.做好健康宣傳教育。班主任有義務參加防疫專題培訓,確保自身掌握疫情防控基本知識、應急處置方法、程序、報告內容等,各班按照上級主管部門和學校的要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知識普及教育,組織以疫情防控和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開學第一課」,利用課堂、講座、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傳染病防控知識教育,提高學生防控意識和應對能力。同時要主動聯系年級部,配合建立並完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確保一有疑似情況能夠得到及時科學有效處置。
3.登記跟蹤缺課信息。做好缺課缺勤跟蹤管理。做好晨、午、晚檢,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學生做好情況追蹤和上報。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疑似症狀應急處置。學生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要立即帶至臨時隔離室隔離,現場教師要立即報告年級部主任,
年級部主任要立即報告學校信息組負責人、學校向屬地衛健、疾控部門和所屬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並通知家長(家屬)。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教室管理工作。固定班級座位,盡量拉開間距。每天通風不少於
3 次,每次不少於 30分鍾,課間開窗通風。放學後對課桌椅、地面等進行清潔消毒。同時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每天通風不少於 3 次,每次不少於30
分鍾。學生在宿舍時,不串門、不聚集。保證寄宿生做到晨、午、晚檢 3
次測溫,走讀生做到晨、午2次測溫,每天上午下午正課前組織對本班所有學生測溫並登記在學生健康檔案上,住校生晚自習回寢室後由生活老師測溫登記,走讀生回家由家長測溫。
三、持續做好開學後工作
各班除了做好開學日當天的工作以外,還應持續做好以下工作:
1.監測學生健康狀況。嚴格落實「三案九制」。對照「三案九制」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嚴格落實班級學生早、中、晚 3 次檢測制度,做好復課查驗、通風消毒等工作。
2.登記跟蹤缺課信息。做好缺課缺勤跟蹤管理。做好晨、午、晚檢,做好缺勤、早退、請假記錄,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學生做好情況追蹤和上報。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疑似症狀應急處置。學生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要立即帶至臨時隔離室隔離,現場教師要立即報告年級部主任, 年級部主任要立即報告學校信息組負責人、學校向屬地衛健、疾控部門和所屬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並通知家長(家屬)。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做好教室管理工作。固定座位,盡量拉開間距。每天通風不少於
3 次,每次不少於 30 分鍾,課間開窗通風。放學後對課桌椅、地面等進行清潔消毒。同時與生活老師一起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每天通風不少於 3
次,每次不少於30
分鍾。學生上課期間,生活部對宿舍等進行全面清潔消毒。要求學生在宿舍時,不串門、不聚集。學生接受宿管老師測溫,保證寄宿生做到晨、午、晚檢 3
次測溫。
4.督促做好個人衛生。班級要逐人建立學生健康檔案,落實晨、午、晚體溫檢測制度。通知家長每天上學前測量學生的體溫,凡有咳嗽、發熱等症狀一律不得上學,並及時報告班主任,班主任報告年級部,年級部報告學校。加強班級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清運和清潔垃圾盛裝容器。妥善保管消毒劑,避免誤食或灼傷等。
㈥ 學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怎樣才能圍繞破除小勝即滿思想,牢固樹牢慎終如始意識
隨著國內疫情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發生,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校上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級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嚴格的措施,全力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工作如下:
1、要認清嚴峻形勢,綳緊思想之弦。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緊抓實抓細。要時刻保持防範意識,堅決杜絕僥幸心理,毫不放鬆地嚴格落實各項防控工作。
2、嚴防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發生,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底線,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強化責任擔當,壓實各方責任。全校上下嚴格做好每個環節和細節的防控工作。嚴格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幹部要帶頭,不參加規模性聚會、聚餐及聚集性活動,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校內。
3、 要堅持「人物同防」,做到應檢盡檢,對校區內外來人員進行密切關注和排查登記,並做好相應的健康管理措施。
4、要抓好重大活動、重點場所防控,公共場所一律佩戴口罩,嚴格落實測體溫、核驗安康碼等防控舉措。對於食堂、圖書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重點關注、重點防控;對於學校公共場所要嚴加防範、全面消殺。
5、 堅持科學防控,加強督導檢查。認真制定並落實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細化舉措、強化部署,全面加大宣傳力度,及時普及科學知識,廣泛動員學生,加強聯防聯控,有效提高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效率,確保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教育部提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四點要求
一、全面恢復教育教學秩序
各地各校要充分認識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意義,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印發的各級各類學校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國衛辦疾控函〔2020〕668號)要求,結合本地疫情防控形勢和學校實際,積極穩妥制定開學工作方案。
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園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要組織教職員工做好開學准備,落實對師生員工的健康監測要求,全面排查各類設施設備安全隱患,按照「錯區域、錯層次、錯時、錯峰」「屬地統籌」等原則,周密安排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相關工作,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科學精準做好校園疫情防控
要壓實學校防控主體責任,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
開學前,要建立完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當地醫療服務預案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和校園環境衛生整治,「一人一檔」制定返校學生信息台賬,確保學生返校全程可追溯。
開學後,要嚴格日常管理,嚴格把好校門,嚴格活動管控,強化教室、食堂、宿舍、實驗室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及安全管理,繼續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突出對「重點地區、重點人、重點節點、重點事」的防控。
針對國內境外疫情重點地區、無症狀感染者、有重點地區旅行史或病史人員、秋冬季傳染病高發時節等強化關鍵環節管理。要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配合,健全預警、預防機制,確保對突發疫情做到「四早」。
三、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各地各校要堅持底線思維,制定完善本地本校應急處置預案,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
要組建應對學校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工作隊伍,加強應急工作人員培訓。要與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溝通協調,形成「點對點」的協作機制,協同開展應急預案全員、全過程、全要素演練,把做好應急演練作為開學、開園的必要條件。
要確保應急工作機制運轉順暢,一旦發現疫情,能夠快速啟動,第一時間隔離、第一時間報告,高效處置,將疫情處置控制在合理范圍。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地各校主要負責同志要充分認識學生全面返校、學校滿負荷運行、應對「疫後綜合征」的壓力挑戰,強化組織領導。
確保人員到位、設備到位、設施到位、物資到位、制度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校防疫物資儲備充足,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對條件薄弱學校改善衛生基礎設施和防疫物資配備支持力度,加強對學校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和督導檢查。
要強化轄區、教育部門、學校、家庭個人「四方責任」,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落實《教育系統應對「疫後綜合征」工作方案》,針對教育管理、教學改革、心理援助等重點問題,細化方案,做好應對。
及時排查師生心理狀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切實提高心理疏導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㈦ 哪些地方要求師生開學前14天居家
吉林、海南、江蘇、廣東、深圳、陝西、山西、河南等地要求師生開學前14天居家。
1、吉林:師生員工嚴格堅持「非必要不離省」
8月1日,長春教育局發布緊急通知,師生員工嚴格堅持「非必要不離省」,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切實降低疫情感染風險;有疫情排查管控城市旅居史的相關人員返長後,要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鄉鎮)和單位登記、報告;外出師生員工應提前返回學校所在地,自覺做好健康監測,為正常返校做准備。
雙遼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樣在今天發布緊急提醒,非必要少離雙不出省,中小學生必須在開學前14天內返回雙遼雙。
2、海南:落實暑期校園「封閉式」管理
8月1日,據海南省教育廳消息,即日起,當地各級各類學校師生員工非必須不離島。此外,海南要求落實暑期校園「封閉式」管理,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園。
3、江蘇:開學前14天居家自我觀察、查體溫
7月30日,江蘇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防控組發出通知,要求:有確診病例的或高、中風險縣(市、區)一律停止暑期託管服務;已作為核酸檢測點的學校,開學前15天不得再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一律封閉校園,對校園開展全面消殺,確保校園衛生安全;要求開學前14天要組織每位學生居家進行自我觀察與檢測,做好體溫檢測記錄,開學前交給學校班主任老師統一存檔。
4、廣東:返校前要在本地做連續14天健康監測
8月1日,廣州番禺區教育局發布《致番禺區師生及家長的一封信》,稱鑒於當前國內疫情嚴峻形勢,為保障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向老師們、同學們和家長們呼籲:
一、所有師生不到中高風險地區,非必要不出省;已外出的,請勿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二、近期有外地旅居史的師生返穗後,主動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所有師生開學返校前要在穗進行連續14天的健康監測。
8月1日,佛山市教育局官方微信「佛山教育」發布致佛山師生及家長的一封信,呼籲所有師生不出省,開學前進行連續14天健康監測。
8月1日,梅州市教育局致信全市師生員工和學生家長,提醒嚴格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要求所有學生開學前14天須居家觀察,身體無異方可返校。
5、深圳:未出深的原則上留深過暑假
8月1日,深圳市教育局發布最新通知,全市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未出深的原則上留深過暑假,確有必要離深的,須提前向所在學校請假報備,嚴禁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自疫情中、高風險地區返深的師生員工,返深後要主動向所在社區和單位報告,並配合落實相應健康管理措施。開學前14天,離深師生員工應返回深圳,並實行全體師生員工每日健康申報,健康情況異常的,不能返校。原則上取消市內外夏令營等集體性活動。
6、陝西:指導高校錯峰開學,開學要減少陪同人員
7月30日,陝西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稱要進一步夯實學校主體責任和行政部門的監管責任,加強健康教育,引導師生做好個人防護,特別是要指導高校錯峰開學,在新生開學和老生報到時減少陪同人員。
漢中市教育局7月30日發布全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從現在開始,全市所有學校教職員工、學生不得出省,所有教育教學單位一律停止舉辦夏令營、研學旅行、外出培訓等相關集體活動。漢中境內所有研學機構不得組織省外學生來漢,也不得接待來漢省外研學機構。
7、山西: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入校
山西省教育廳7月30號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近期全省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暑假期間,各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師生員工和確需入校的 外來人員進出必須核驗身份、查驗體溫並出示健康綠碼,其他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入校。
各學校要切實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管理,不得安排學生到中高風險地區實習。各地各校要根據新學期疫情防控形勢、學校實際情況和教 育教學安排,及早謀劃秋季學期開學工作,做好開學前防控措 施落實、校園環境維護、防疫物資儲備、設施設備調試等工作。
8、河南:暑期託管服務一律暫停
受疫情和汛情的雙重影響,8月1日河南多地發出重要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安排返校,校外培訓暫停。鄭州、洛陽、平頂山、焦作、濮陽、漯河、三門峽相繼發布消息稱各學校暑期託管服務一律暫停,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批准一律不得安排學生返校;各縣(市、區)要履行屬地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職責,各類校外培訓機構線下培訓一律暫停。
駐馬店、開封、安陽、許昌、周口鹿邑發布消息稱全面暫停全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及學校、幼兒園的暑假相關活動。
除此之外,平頂山要求市內各學校根據確定的開學時間,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報到返校時間表,錯峰、錯時、分批組織人員返校入校;明確返校流程。開學前14天,師生、員工(含省外人員)恢復體溫每日監測,並及時更新健康碼;返校前3天,將健康碼提前發送至學校。入校(園)當天,通過校門口「檢查健康碼(可列印紙質攜帶)+測溫+消殺」入校;入校後,上交體溫監測表,由學校自行保存。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網-多地要求師生開學前14天居家 啟動12到17歲疫苗接種
㈧ 學校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有哪些
1、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知識,教育學生打噴嚏時要主動掩住口鼻,及時洗手,提高防病意識。
2、搞好學校各類場所環境衛生,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3、公共上課場所(如音樂室、舞蹈室、電腦室)要求一批學生進去消毒一次。
4、減少不必要的校內各種大型師生集會和大型會議等活動。
5、開展手部衛生教育,各類場所應配備洗手龍頭及洗手液。
(8)學校開學防控疫情師生培訓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加強對學生及教職員工的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並向主管部門報告。
妥善保管消毒劑,標識明確,避免誤食或灼傷。實施消毒處理時,操作人員應當採取有效防護措施。
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如教室、宿舍、圖書館、學生實驗室、體育活動場所、餐廳、教師辦公室、洗手間等)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課間盡量開窗通風,也可採用機械排風。如使用空調,應當保證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直接排到室外。
㈨ 如何做好班級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階段 | 師生返校(開學)前
1.學校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家庭均進行日常體溫檢測,如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要就醫排查,成為確診(疑似)病例的,同時報告學校。
全體家長根據學校的隨時通知,報告其他相關情況。
2.做好防疫宣傳教育。學校轉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轉發時注意:轉官方權威媒體信息;可使用學校公眾號轉發;無必要時,不必轉發防控知識以外的其他信息。
3.學校全體教職工、家長、學生要主動、仔細、深入地學習防控知識,尤其是新冠肺炎症狀表現、日常防護等內容。
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專業性,細分性,如果粗淺的泛泛而讀,難以掌握。我們為孩子安全,對自己要求要高些。
4.學校準備防疫場所和物資。
①設置規范的觀察室,暫時留觀身體不適的師生。
②准備紅外體溫測量儀、水銀體溫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洗滌用品、消毒液、消毒設施等物品。
③有條件的每班級配備紅外體溫測量儀,衛生間必須放置香皂或洗手液,及時補充。
④設置專門的口罩回收垃圾桶,套袋加蓋,張貼標識;每日至少進行1次回收口罩銷毀處理,或交給當地專門機構集中處理。
5.在允許人員流動後,異地居住的教職工應盡快返回學校所在地,居家避免外出,為返校做好准備。
6.開學前,學校應繼續堅持校級領導在校,控制教職工在校人數;開會通過網路視頻形式;工作需要的到校人員,相互間保持安全距離。
7.學校要制定和完善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制度。現在大家都說「兩案八制」(還有說「兩案九制」)。
「兩案」是指:開學准備工作方案(本文內容可列入方案)、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八制」是指: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等。當然,不一定受這個局限,可以根據實情增減。
方案和制度要以學校正式文件發布(即使學校很小),別弄張紙隨意列印,格式字體都很亂。
相應的報表也要設計好,既要素全面,又簡明扼要。
8.向教職工和學生明確「五個一律」: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對發燒咳嗽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9.嚴格中小學和幼兒園封閉管理,明確校門口更嚴格的人員管控制度。高校也要實施校園劃區劃片管理,學生公寓封閉管理。
10.校車維護保養和消毒,校車司機和照管員及家庭同樣要確保健康才能上崗。
11.對教師、家長、員工(餐廳人員、物業人員、保安、校車司機、校車照管員)等,可將其職責和注意事項做成告知書(責任書),由其簽字確認。
第三階段 | 開學之初
開學之初事務較多,但防疫仍是開學之初的重點工作。各項措施不光是防控新冠肺炎,同時也是防控其他傳染病。
在防疫和安全方面,做好4點:
1.可優化分批錯時開學辦法,入校人數與體溫檢測能力相匹配,在校門口對每一名入校者進行體溫檢測,檢測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護。
發現未按照要求居家隔離,對發熱者(≥37.3℃)拒絕入校,要求其進一步觀察和就醫,決不允許帶病返校。
2.落實防疫的方案和制度,落實中發現有漏洞和障礙的,及時優化完善。
3.開學之初及開學後一個月,學生比較興奮,對校園環境和紀律屬於重新認識和強化階段,是安全事故高發時段,學生磕碰受傷很多,這既導致學生傷亡,也易引起矛盾糾紛。
所以,開學第一課是防疫知識教育、安全教育。如果可能,可以開學第一天全部是防疫知識和安全教育,因為相關知識內容多。
必要的話可以進行相應考試。
4.給學生發放新學期安全責任書,防控疫情告知書,家長簽字確認。在家庭成員(學生)身體有新冠肺炎等疑似症狀時,一定要報告學校並就醫檢查,不得帶病入校。對故意隱瞞情況導致師生傳染的,向上級報告並計入學生綜合評價。
第四階段 | 開學後的日常
1.根據專門的消毒規范做好場所環境的消毒,做好室內通風和各處衛生清理。
2.測量體溫(晨午檢),對異常情況及處理情況做好記錄。
3.統計教職工及學生家庭情況信息,做好缺課登記,核查。
4.教師日常觀察學生狀況,不光是及時發現身體狀況,還能及時發現學生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從事及時發現學生遭遇的傷害。
5.有餐廳的學校,嚴格人員衛生、采購、消毒、留樣等各項制度落實。
6.學校門口繼續嚴格管理,這是外來人員拒絕入內,家長如果給學生送東西,可放校門處,進行消毒後交學生領走。
7.在疫情完全解除之前,學校還是要謝絕來訪、參觀和交流事項。確需入校的,進行體溫檢測、消毒、登記等,由相關聯系人接入學校,要求其不在校園內到處走動。
8.在疫情完全解除之前,不外出仍是必要的,包括:住校生不外出;高校學生不外出;教職工和學生及家長放學下班後不外出。
第五階段 | 後疫情時代
疫情徹底結束後,學校回歸常規的傳染病預防機制即可,不用那麼緊張了。
我們原來的傳染病防控制度、飲用水衛生制度、環境衛生、消毒制度、傳染病知識教育制度等等,都有。因為這次疫情,我們對這些制度措施更重視了。
疫情終將過去,但疫情防控的很多做法不能放棄,需要總結完善到學校的各項制度中,也要形成教職工和學生(還有家長)的日常衛生習慣。
包括不限於以下方面:
1.消毒通風。不需要很頻繁,但定期的學校環境消毒制度、通風制度要強化。
2.日常防護。例如,戴口罩,這是防止很多傳染病人傳人的基本措施。尤其是在流感高發季節,有時到班級,很多學生咳咳咳,是因為防護沒做好。
3.環境衛生。有的學校管理不好,學校里有衛生死角,垃圾不及時處理,既不符合學校教書育人環境要求,又導致傳染病,還誘導師生不良的衛生習慣,所以,學校日常的環境衛生要做好,自我要求要「苛刻」。
4.個人衛生。疫情過去,用俗話活「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打噴嚏、咳嗽要捂住口鼻,要勤洗手,衣物身體要整潔干凈,這些事要進一步強化,強化一段時間,就形成了習慣。
5.體育鍛煉。健身不僅是提高免疫力,而且是積極上進的生活方式,學生一定要養成健身鍛煉的習慣,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
6.拒絕野味。學生家長從事各種行業,通過這次疫情要汲取教訓,如果有從事野生動物捕獵、販賣、烹制等行業及關聯行業的,應進行行業調整。這事跟學校沒直接關系,只是事關社會文明和大家安全,協助進行宣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