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兒童暑期溺水南京

兒童暑期溺水南京

發布時間: 2021-10-06 16:36:06

A. 小學生在假期游泳時溺水死了,教師怎麼處理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炎炎夏日,涼爽的水濱、清涼的小溪成為人們消暑降溫的好去處,但當我們盡情享受那份快樂和愜意的時候,一些潛藏的危機也悄然而至。
每年夏天全國都有溺水身亡事故發生。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河河塘等的一種意外事故,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是游泳池、水庫、池塘、小區的人工湖、城區的橡膠壩等場所。在溺水者當中,有不會游泳的,也有一些會游泳、甚至是水性好的人。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而10個因意外傷害死亡的兒童中,就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溺水死亡已成為導致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頭號殺手」。
2015年5月19日16時左右,重慶市江津白沙鎮,6名小學女生結伴遊泳時發生險情,讀中學的男生楊彬在救起1人後不幸遇難,這起溺水事故共造成6名學生遇難。
2012年6月9日,山東省萊蕪市7名初三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陽市5名小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7名學生在松花江游泳,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就有16名學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在學生溺水事件中,除了因學生下水游泳的外,也有因學生在水邊玩耍不慎而造成的悲劇也是不甚枚舉:2015年4月24日下午,雲南通海縣7名六年級學生到杞簏(qǐ lù)湖遊玩,他們乘坐廢棄漁船劃至深水區域時,漁船尾部漏水,最終沉沒,7名學生落水,除1名學生倖存外,其餘學生全部遇難。 2015年8月8日下午2點左右,浙江省餘杭區瓶窯鎮4名少年結伴在水庫邊捕魚玩耍,突然「撲通」一聲,其中一名7歲男孩不慎落水,岸邊13歲少年周朝龍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施救,結果兩人都被無情的河水奪走了生命。
同學們,時至夏季,每年都時有不少學生溺水事件發生。蓓蕾初開,前程無限,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卻被無情的河(塘)水所吞噬,實在令人痛心。希望每一個同學一定牢記——「生命安全高於天」,父母給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應更加珍愛生命,也希望這些事件能為大家敲響警鍾,莫讓悲劇再重演!在此,我代表河畔景地小學全體教師向大家提出幾點要求,請同學們牢記於心。
一、要嚴格遵守上下學時間,家長要按時接送。
二、樹立安全意識,加強自我保護,不走河邊、溝沿,不私自結伴去水庫,城區橡膠壩處玩耍、釣魚、抓蝌蚪、游泳、劃船。
三、在加強自我安全意識的同時,努力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對於那些違反學校紀律,私自在河邊、湖邊玩水的行為,要堅決抵制並勸阻。
四、從我做起,聽從長輩教導,嚴守學校紀律,堅決不到河邊玩水,不私自去小區的人工湖處玩耍。
五、生活中學習一些防溺水知識,並運用於實際,杜絕溺水事件的發生。
六、游泳時,要到有資質的游泳場游泳,而且必須要有組織並在大人陪伴下方可去游泳。
七、同學間要互相關心、愛護,發現有的同學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時勸阻並告訴老師、家長。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你們擔負著歷史和時代的重任。所以,我們衷心地希望你們珍愛生命,遠離水域,遠離危險,平安健康!
2016、5、12
教師代表防溺水發言稿 [篇2]
XXX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珍愛生命、預防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見的意外事故,一般發生溺水的地點: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海邊等場所。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發季節,每年夏天都有溺水身亡事故發生。在溺水者當中,有不會游泳的,也有一些會游泳、甚至是水性好的人。 在我們國家,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000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0~14歲兒童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 2012年6月9日,山東省萊蕪市,7名初三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陽市5名小學生游泳全部溺水身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7名學生在松花江游泳,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學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今年6月22日(星期六),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11名中小學生自行結伴到雅魯河玩耍時,5名學生跌入深水區溺亡。同日,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12名學生到康巴什新區烏蘭木倫河道野炊,1名學生在洗腳時掉入河中,其餘學生組織救援,造成4名學生溺亡。6月18日(星期二),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魏崗鄉中心小學3名學生在放學後到張樓村一水塘洗澡時溺亡。6月16日(星期
日),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瓦店鎮逵營村4名中小學生在白河洗澡時滑入深水區溺亡。
現在正是天氣炎熱季節,暑期也即將來臨,防溺水傷亡必須要引起每個家庭、學校和所有學生的高度重視。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安全意識,加強自我保護,不走河邊,溝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時要結伴而行。
二、用學會的防溺水知識運用於實際,堅決杜絕溺水事件的發生。
三、從我做起,聽從長輩教導,嚴守學校紀律,堅決不玩水。
四、在加強自我安全意識的同時,努力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對於那些違反學校紀律,私自玩水的行為,要堅決抵制並勸阻。
五、如要游泳要到有資質的游泳場游泳,而且必須要有組織並在大人帶領下方可去游泳。
六、同學間要互相關心、愛護,發現有的同學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時勸阻並告訴老師、家長。
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有人落水,我們在營救時應該怎麼辦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冒然下水營救,因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將十分危險。在水中與落水者糾纏不但會消耗救助者的大量體力,有時甚至會導致救助者體力耗盡最終喪命。所以,發現有人落水,最正確的做法應立即大聲呼救,尋求大人的幫助。同時,可以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拋給落水者。
八、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
自救:
1、對於手腳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則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
2、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採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同學們:生命高於一切,我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我們一定要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共同擔負起歷史和時代的重任。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杜絕悲劇的發生。
謝謝大家!

B. 南京兩名幼童落水掙扎,濟源男子毫不猶豫跳水營救,這種精神值得發揚嗎

在中國每年都會發生很多起意外事故,起主要原因就是市民的粗心大意粗心大意,我相信大家都不願意自己的親人受到傷害,所以一定要注意個人安全,在南京就有兩名幼童一不小心落入河中,恰巧被一名路過的河南濟源籍男子郝某看見,於是毫不猶豫的跳入了河裡,將兩名幼童從河中救出,正因為郝某當時勇於幫助,才阻止了這次悲劇的發生,我覺得郝某這種精神值得發揚。

希望更多的熱心市民能站出來。只要大家都能為弱勢群體發聲,為困難的市民進行幫助,我們的社會必定會變得更加美好,不要只懂得索取,而不知道奉獻,不要只懂得埋怨,而不知道付出,郝某的行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人生活著意義不在於我們得到了多少,而在於我們付出了多少。

C. 兒童溺水很危險,溺水之後應該如何正確施救呢

兒童溺水很危險,溺水之後正確的施救方法如下,在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游泳,對水也是很喜歡的,但是也要預防溺水,因為有一個新聞就是帶著四歲的寶寶去游泳池玩耍的時候,在一米的地方發現溺水的情況,但是當時寶媽是在玩手機的,孩子套在游泳圈上,也有很多其他的小夥伴也沒有仔細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導致發生了悲劇。但孩子出門一定要掌握一些,只是因為水是特別危險的,在出門玩水的時候,一定要先做一下熱身避免引起抽筋的現象,還要再有人負責安全的地方玩水,引導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家長要時刻的關注自己的孩子,避免有一些意外,給孩子佩戴一些懸浮的東西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在夏天帶孩子去海邊的時候,玩水的比較多,應該注意自己的孩子,也要做好防曬,避免曬傷的情況發生。

D. 兒童溺水死亡事件

1)5月22日,屯昌11個小學生相約去水庫游泳,3名女生被淹死。 (2)6月5日下午4時許,儋州蘇氏兄弟跑到當地一條水利溝段玩水時,不幸發生溺水,兄弟倆雙雙被水沖走。 (3)6月5日,又有一名7歲兒童在南渡江溺水…… (4)一名7歲兒童昨天(5日)下午與同齡夥伴,結伴到南渡江游泳時溺水身亡。悲慟欲絕的母親聞訊趕到現場後,抱著兒子屍體數小時不放。 (5)6月27日下午,一名18歲小伙,剛和朋友喝完三瓶啤酒,去通天河游泳,被水草纏住,溺水身亡。 1、5月22日,屯昌11個小學生相約去水庫游泳,3名女生被淹死。 2、6月5日下午4時許,儋州蘇氏兄弟跑到當地一條水利溝段玩水時,不幸發生溺水,兄弟倆雙雙被水沖走。 3、6月5日,又有一名7歲兒童在南渡江溺水…… 4、一名7歲兒童昨天(5日)下午與同齡夥伴,結伴到南渡江游泳時溺水身亡。悲慟欲絕的母親聞訊趕到現場後,抱著兒子屍體數小時不放。 近日,在迎河周邊連續發生三起小學生溺水事件,共造成4名兒童死亡,一個接一個不幸事件的發生,令人痛心。水火之患猛於虎焉! 5、2010年6月11日中午放學,安豐塘鎮一所小學一年級一名七歲女孩回家途中,不幸命丟「天下第一塘------安豐塘」。 6、2010年6月12日(周六全國端午節放假調課)下午放學後,迎河鎮一所小學兩名十二、三歲的花季少年,放學後到淠河玩耍戲水,不幸命隕沙場在大河抽沙留下的深坑內。 7、2010年6月13日(周日全國端午節放假調課)下午上學途中,張李鄉一所小學一年級一名八歲女孩不幸溺水身亡。 8、6月18日17時,長沙市芙蓉中學4名初二學生放學後,相約來到瀏陽河萬家麗大橋下游泳。4人中,只有小雨(化名)一人稍識水性。當時小雨先下水試了試,沒有發生意外狀況。小勇(化名)不太懂水性,下河後一不小心腳下一滑,當即被水沖走。小雨趕緊上前去搭救,奈何河水洶涌,兩人均被河水吞噬。還在岸上的兩個孩子立即呼救。民警迅速趕到,但由於河水湍急,兩人早已不見蹤影。據調查,兩人年僅14歲。 9、7月1日下午6時,在望城縣坪塘鎮附近的靳江河水域,6名14歲左右的初中生下河游泳,其中兩人不幸溺水。由於河水較深,沒過多久就聽見有小孩在呼救,附近居民聞聲立即趕去救援,將其中4人救上岸後,另外兩名初中生已不見蹤影。警方接到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搜救。該河段雖然水流不急,卻有5米多深,十分危險,給搜救帶來了困難。直到次日凌晨,才找到兩名孩子的遺體。 10、「六一」前夕,在國防科大附小讀五年級的小勝,因騎自行車出汗,便下到家門口的湘江邊洗個澡。不料,看似平靜的江面暗藏漩渦,江水很快將他淹沒,此後失蹤。小勝居住的小區,距離湘江不到5米,僅有一個河堤和幾級台階,在水面附近沒有設置任何柵欄和警示標志。 1 1、5月15日下午,湖南省漣源市金石鎮湖廣豐年學校3名小學生放學後結伴到白楊橋旁的河裡洗澡,不幸溺水死亡; 1 2、5月16日下午,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4名小學生結伴去魚塘洗澡時玩船,船翻溺水,被打撈出水後搶救無效死亡; 1 3、5月16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新墩鎮中心學校、西關小學3名小學生在新墩鎮白塔村濱河新區建設工地一水潭邊摸魚時不慎滑入水中溺水死亡; 1 4、6月12日,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蒼台鎮第一中心小學發生一起溺水事故,1名教師4名學生死亡; 1 5、7月3日下午,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留庄鎮石庄村發生一起溺水事故,5名兒童(3男2女)在魚塘中溺水死亡。

E. 我國少年兒童每年溺水死亡的人數大概有多少

我國每年有5萬多名0-14歲兒童意外死亡,其中溺水身亡兒童佔了近6成。兒童溺水死亡的人數居高不下,主要緣於家長缺乏預防兒童溺水意識。在上周末舉行的強生兒童安全周啟動儀式上,由全球兒童安全網路(中國)首次在我國發布的《2000年至2005年中國兒童意外溺水狀況調查結果報告》顯示了這樣的結果。3成家長忽視看護不夠在中國,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2000~2005年,我國0~14歲兒童因意外傷害所致的平均死亡率為0.2‰,佔0~14兒童總死亡的19%。平均每年近50000名兒童,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此次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溺水在所有兒童意外傷害死因中所佔的比重,6年來持續保持在一半以上,而且趨勢有增無減。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和福州6城市的調查中,對於幼兒家中溺水(幼兒在浴缸或浴盆中時)的主要危險原因,有近3成的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是由於家長看護不夠造成的,其中上海家長的此項認知最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趙醴副主任表示,當遭遇溺水時,兒童2分鍾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鍾內身體便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兒童發生溺水後採用正確的急救方法,爭分奪秒地做好現場搶救對挽回兒童的生命極為重要。為避免兒童溺水事件的發生,家長還要加強暑期兒童的人身安全監護措施,同時提醒兒童不要擅自到水庫、池塘等水域游泳,即便游泳時也必需有救生設施和熟悉水性的成年人陪護,到游泳館游泳需有專業救生人員陪護;學校、社會、政府也應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兒童溺水事故發生。建議統一安全警示標志「兒童缺乏安全運動意識,家長對孩子意外危害認知度較低是造成每年中國兒童溺水頻發的主要因素。其實兒童意外傷害完全可以預防。」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總經理庄佳龍先生認為,加強對兒童及家長的安全教育是首當其沖,「先有意識才能有措施」。他同時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預防意外溺水安全規范體系,比如在水域邊設置統一的安全警示標志。「當人們在水域附近看到統一的警示標志時,就好像在路上看到交通信號燈一樣,預防意外的發生就有章可循了。」據悉,1987年,美國強生公司資助創建了「全美兒童安全活動」,該活動所倡導的兒童傷害預防策略已經使美國兒童的意外死亡率降低43%。從1999年起,上海強生制葯有限公司將其引進中國,並連續九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教育活動,此項目也是強生家庭健康關愛計劃的一項。

F. 南京女童溺亡事件誰的責任

一則「屍源啟事」在南京市江寧區張貼了近一月仍無人認領,啟事里是一名八歲女孩,粉紅色的雙肩包上裝飾著一隻巨大的瓢蟲,包里有兩塊磚頭,重達八斤。

這原本應該是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卻因為璇璇的病四散分離。爺爺老楊在江蘇省南京市打工,父親楊響在安徽省蕪湖市工作,母親在蕪湖市下屬的縣城生活,奶奶郭芳則帶著璇璇遠赴江蘇淮安。6年裡,彼此互不相見。

直到今年6月初,郭芳確診直腸癌晚期,一家人才又聚到了一起,郭芳被楊響接到蕪湖做手術。璇璇無人照料,被送到老楊打工的南京。

6月25日,璇璇的遺體被垂釣者在句容河中發現。

犯罪嫌疑人

連接南京和杭州的寧杭高速沿著西北、東南走向延展,車輛奔騰,是長三角上的一條重要交通干線;由西南流向東北的句容河則輕緩了許多,路過樹林、野草和垂釣者,是秦淮河的源頭之一。

河與路的交匯處,便是璇璇遺體被發現的地方。

被發現時,璇璇穿著粉紅色的上衣和藍色白點七分褲,雙肩背包也是粉紅色的,裝飾著一隻巨大的瓢蟲,還有一枚綠色玉佛。

6月26日,警方發布了「查找屍源啟事」,稱提供有價值線索者獎勵2000元人民幣,並展示了衣物照片和著裝效果圖,6天後,懸賞金額上升到2萬元。

案發後的幾天里,警方到案發地周圍排查,市民手機里收到了尋屍簡訊,遺物照片和屍源協查通告被貼得四處都是,單單老楊看門的工地,一棟樓四周就被貼了三四張。

附近商店的老闆娘記得,不識字的老楊來店裡買煙,問她上面寫了什麼,老闆娘把通告內容復述了一遍,老楊聽完,表情沒有異常,走了。

7月27日,老楊被逮捕後的第二天,金寶大市場的工地照例開工。有人把地上的瓦片逐一鑽孔,有人把油漆噴在剛剛做好的櫃子上。所有工作完成後,這里將會作為一家飯店開業,有復古的裝飾和金黃色的招牌。

老楊從今年3月起,開始到這一工地打工,主要工作是看大門。在工友眼中,他的存在感不高,大家甚至不知道他的全名,見面時打招呼,一句「老楊」就過去了。

今年65歲的他是工地年紀最大的,有人因此得出他家裡條件不好的結論:「六七十歲還出來打工,一般六七十歲都享福了。」

收廢品的老張算是比較熟悉他的人了,幾個月來,老楊會把工地上的廢紙板收集起來,攢多了就打電話給老張,賣上幾十塊錢。

「覺得說話人蠻好的,看不出其他什麼東西。」老張說。

幾天後,老楊被警方從南京的工地帶走,工友們很難將溺亡的小女孩和這個不太愛說話的老人聯系在一起,在他們看來,他和善、老實、不是厲害的人。

楊響則是在公司加班時被警方帶走的,這位發電廠的工程師在親友眼中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內向性格,但「經常出差和人交流,比他爸爸強一點」。

6月25日上午,有村民在高速公路橋下釣魚時發現了漂在水中的璇璇,報警後,被警方打撈上岸。

一個月後的7月25日,警方發布通報稱:兩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了因女童智障殘疾,於6月23日晚將其推入句容河中致其溺亡的犯罪事實。

當天,血緣相親的三個名字出現在同一張警方通告上,身份分別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被害者。

家庭戰爭

出了蕪湖縣朝西北走,周下村在十多公里外的位置。盛夏的安徽天氣悶熱,路過無數聒噪的知了,車子從柏油路駛入水泥路,再拐進碎石土路,便能找到楊家的老房子。

白色二層小樓,脫落了牆皮和半邊對聯,一把鎖扣在木門正中,看管著裡面為數不多的傢具:木桌,木椅,木床,淡藍色的被褥和一台一米多高的小冰箱。

時間往前推上十幾年,這里和許多農村家庭別無二致,父母勤懇打工種田,供兒女讀書;有些重男輕女,把更好的教育資源留給兒子;盼著下一代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嬰兒璇璇,打亂了這個普通家庭的節奏。

2010年11月,璇璇出生。之後的日子裡,她的異樣之處漸漸被家人發現:不哭,不吃,不說話,不會大小便。很快,這個「不太正常」的小孩在南京兒童醫院被診斷出肺部發育有問題、腦癱。

家屬王超記得,璇璇在不會走路時摔斷過腿,後來學會了走路,但依然站不穩,東倒西歪。身體和正常小孩一樣成長發育,但是智力始終停留在一歲左右。沒有飲食、吞咽的意識,無法控制大小便,情緒也和正常小孩不同,「有時會笑,不知道怎麼了就笑一下;哭的時候不會像別的小孩哇哇大哭,她尖叫,不知道為什麼,就叫。」王超說。

在新生兒期,她擁有所有寵溺,被叫作「寶寶」,被抱在懷里,被親吻,被送貴重的生日禮物——此後幾年一直戴在脖子上的佛像,是姑姑在她一歲生日時送的,花掉480元,比自家兒子的那個還貴。

有網友留言:男戴觀音女戴佛,小姑娘生前該是多少人手心裡的寶貝啊。

但璇璇的疾病,還是引發了整個家庭的爭吵。

奶奶郭芳說,兒子的婚房是貸款買的,每個月要還貸;給璇璇治病又是一筆花費,小夫妻開始爭吵。

村民們對楊響的評價是念書多、不愛說話、要臉面的人,夫妻二人大多數時間在外工作,把孩子託付給兩位老人看管,但「有時吵起架來摔東西,都能聽見」。

老兩口也吵。在村民們的印象里,老楊孤僻、性子倔、不愛說話,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打工,空閑時玩玩麻將,「他不願意跟別人講小傢伙,講到小傢伙他心裡寒心嘛。」

「孩子爺爺想把她丟掉,孩子奶奶捨不得,不同意。兩個人一吵起來都倔,互不相讓,搞得家裡亂七八糟。」家屬王超回憶。

在村民和親人的印象里,帶璇璇求醫問葯的擔子,基本上全都落在奶奶郭芳肩上。璇璇父母工作在外沒有時間,郭芳就牽著她出門,從南京兒童醫院到上海兒童醫院,「哪個地方看得好就去哪看」,後來狀況沒有明顯好轉,也就去得少了。

安徽省殘聯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璇璇不僅是腦癱,腦癱是她的一個外部特徵,她更典型的特徵是智障。

「三四歲時,經過診治,醫生、醫療機構可能也告訴他們,想一蹴而就、立即改變面貌的可能性沒了。那這種情況下,進入相對平緩期,就要開展康復訓練,促進她改善功能,減輕症狀。」工作人員說,補貼標準是按國家標准執行,每人每年1.2萬元,患者在機構訓練,1萬元被交予機構,2000元補貼家庭。

2015年6月,奶奶郭芳帶璇璇在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康復訓練,但此後沒有再去。

父母的爭吵結束於璇璇兩三歲的時候。2012年7月,璇璇的父母協議離婚,她由父親撫養;隨後,奶奶郭芳帶她離開蕪湖,二人到淮安農村生活。

郭芳在淮安的鄰居記得,她曾在茶餘飯後的閑聊中說起過自己帶孫女來淮安的緣故:「小孩生下來的時候,(孩子父親)想把小孩害死,掐她。」

一家人各有去向,就連過年也再難聚到一起。每逢春節,璇璇的姑姑就開始張羅家庭聚會,但是「叫孩子爺爺,不來;叫孩子爸爸,也不來;都一個人過。奶奶帶著她一起過,更不來。」

天各一方

六年中,一家五口人始終分散在四個地方。

爺爺住在老家,有活兒了就到周圍的鎮子上打工;爸爸去蕪湖市裡的發電廠找了新工作,平日里住在公司宿舍;媽媽住在縣城;只有奶奶和孫女在一起,遠赴淮安,生活在村子裡。

璇璇父母有了各自的新生活,互不往來。爺爺奶奶一個說蕪湖方言,一個說淮安方言,時間久了甚至聽不懂對方在講什麼,雖沒離婚,但也斷了聯系。奶奶郭芳帶孫女生活在淮安,把兩個手機號碼都換掉,不願意回去。

「把她帶出去,讓兒子娶個老婆,成個家。小孩讓人家看到不高興。」郭芳說。

淮安是郭芳娘家,她的十餘個兄弟姐妹都生活在此。起初帶著孫女過來時,居無定所,借住在不同的親戚家。後來和當地一個老頭生活在一起,有了穩定的住所。

每天早上六點多,郭芳就把孫女叫起來吃葯,一瓶小兒智力糖漿,一瓶腦蛋白水解物口服液,璇璇不會用吸管,郭芳就把瓶蓋弄下來,把葯倒進孫女嘴中。

醫生曾經交代過的,不能讓她睡太多,要多運動,多玩游戲。天氣好的時候,郭芳會拿一條布帶系在孫女腰上,拉著她練習走路。有時也騎著二手自行車帶她出去轉轉,盡管這個只有一歲左右智力的女孩會拿起集市上的雞蛋,一把摔在地上。

祖孫倆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村子裡,出門就能看見無邊無際的稻田,燕子在荷塘里起起落落。

在村民的印象里,璇璇皮膚白,長得清秀,頭發被奶奶梳成小辮子,十幾厘米長。「只是看上去比正常人呆,但平時她奶奶把她弄得清清爽爽的,不像有的小孩邋邋遢遢的。」

村裡人說,接納郭芳一起生活的老頭是個瓦工,家門口有十幾畝地,種了水稻和麥子,一年能收成一萬來塊錢。他每年給郭芳幾千塊錢,「老頭養她,但是孫女得她自己養。」

郭芳在家門口種了豆角、絲瓜和黃豆,吃菜不愁。平時的零花錢都靠她來賺,用村民的話說:「養活這個孫女,什麼賺錢的她都干。」

有時候到工地做做小工,一天能賺七八十塊,如果幹夠十個小時,則能拿到一百塊;有時候拖著麻袋到周邊村裡逛逛,撿些瓶瓶罐罐賣錢;有時候在正午把小孩子哄睡,然後戴上帽子,去撈魚蝦、螺螄、河蚌,提到鎮上賣;有時候在晚上出去捉螞蟥……

去年4月,郭芳打算出去做半個月小工。孫女無人照料,於是託付給了鄰居郭文才夫婦,每天支付30元看管費。

在當地人口中,8歲的腦癱患兒璇璇被稱為「二百五」和「白痴」。時隔一年,提起照顧她的十幾天,郭文才夫婦依然把眉頭皺緊,「嗨」一聲然後把手拍在腿上。

「大小便需要別人給她把褲子脫下來,走路必須得牽著,吃飯要把粥用湯勺送到嘴裡。」郭文才老婆說,「你說什麼她都不曉得。人家小孩在路上看見車,懂得讓,她不懂得。」

那之後,郭芳又來找過他們幫忙照看孩子,夫婦倆再也不管了,「給錢也不帶了,太不好帶了。」

璇璇已是一個快8歲的孩子,和幾年前相比,她依然不會講話、不會吃飯、不會獨立大小便,但長進並非沒有。

幾個月前,有村民去她家裡串門,郭芳指著牆角的小板凳叫孫女:「拿過來給人家坐。」

璇璇看了奶奶一眼,搖搖晃晃朝著牆角走,拿起板凳,又搖搖晃晃走了回來,把板凳放在客人身邊的地上。

郭芳高興壞了,咧著嘴笑。

離合聚散

疾病突如其來。

今年5月底,郭芳開始肚子痛,原以為是腸炎,輸液治療無效,幾天後被確診直腸癌。楊響將母親接回蕪湖進行手術,一起帶來的還有6年未見的女兒璇璇。

奶奶住院期間,璇璇輾轉住在醫院、姑姑家、姑姑的親戚家,她會跑去拽隔壁床病人的被子,在別人家中發出尖叫一樣的哭聲,後來,父親楊響建議把她送去南京,爺爺老楊打工的工地。

7月初,郭芳完成了第一次化療。又十幾天過去,一直不見孫女的影子。她放心不下,打電話給兒子楊響,對方在電話那頭哭:「不在了。」

郭芳說,她記不清兒子是如何解釋璇璇去了哪裡,只記得知道孫女「確實不在了」後,哭了幾天。

郭芳的癌症,改變了這個家庭原本的軌跡。三代人重新聚集在一起,很快,又以另一種方式分開。

她一度自責,把女童溺亡、父子入獄歸咎到自己身上,雙手握拳砸向床板,聲稱不想繼續化療了。

有社會救濟渠道可供選擇,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只能側身而過。

在安徽蕪湖,璇璇戶口所在地的村委會副主任汪吉富介紹,按規定,18歲以下的殘疾兒童若有父母撫養,無法享受低保,但可以在入學時申請教育資助,或憑借縣殘聯開具的殘疾證接受康復治療。

不過,汪吉富稱,楊家人並未到村委會進行過相關咨詢和申請,而且,由於璇璇父母和本人長期在外,村幹部上門「摸底」時無人在家,所以對其家庭情況沒有了解。

到了江蘇淮安,璇璇生活6年的地方,因為戶口不在當地,她只有回到戶籍地才能享受康復救助。村委會主任張其偉表示,若是當地戶口且具有同等程度的殘疾,按照淮安區的標准,每月可以獲得重殘補助低保480元和護理補助50元。

村民和親人證實,郭芳曾回到蕪湖,為孫女開具了智力二級殘疾證,但因為長期生活在淮安,無法得到資助。

安徽省殘聯的工作人員介紹,2015年,璇璇四五歲時,家裡向基層殘聯申請了康復訓練。

「她就在我們的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部,開展了一個周期(半年)的康復訓練。後來她奶奶帶她到江蘇淮安,在殘聯申請時留下的監護人電話沒辦法聯系了,就沒有再開展康復訓練方面的工作。」該工作人員說。

郭芳說,此前,兒子楊響會往她的卡里打錢,供璇璇看病、兩個人生活。郭芳手術住院期間,楊響在病床旁說:「媽媽你生病了,你要是死了寶寶怎麼辦呢。你帶帶,帶到哪天是哪天,等(你)死了,送到孤兒院里去。」

事實上,只有父母雙亡的未成年人、殘疾兒童、棄嬰才能進入體現國家監護制度的兒童福利院,其他未成年人還無法獲得國家的監護。璇璇並不符合條件。

沒過多久,她的遺體被人在句容河中發現。

「經過屍檢,女童符合生前溺水特徵。但背包中卻有兩塊磚頭,重達8斤。」

事後,奶奶郭芳對媒體稱,孩子背包里發現的磚頭,有一塊是她放的,大約4斤重,為的是讓孩子鍛煉腰力。

家屬王超說,郭芳住院時,璇璇的小書包就掛在病房的衣櫃里,他見過那個巨大的瓢蟲圖案,但裡面並沒有磚頭,「想替他們減罪吧,璇璇死了,家總不能絕後。」

來源:新京報

熱點內容
交叉步過人教學 發布:2025-04-28 16:30:21 瀏覽:632
小學六年級數學畢業試卷2013 發布:2025-04-28 14:51:38 瀏覽:302
32式太極劍分解教學四 發布:2025-04-28 14:37:56 瀏覽:223
化工有哪些 發布:2025-04-28 14:25:31 瀏覽:932
教學方法有 發布:2025-04-28 14:14:21 瀏覽:379
初中語文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4-28 14:06:04 瀏覽:16
020教學 發布:2025-04-28 14:04:51 瀏覽:477
哪個的呢 發布:2025-04-28 13:29:04 瀏覽:326
溝通的方式有哪些 發布:2025-04-28 13:08:19 瀏覽:801
哪個省油 發布:2025-04-28 12:58:41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