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家訪
⑴ 亟需高人指點:學校家訪制度的起源和發展方面的資料,中國的、外國的都可以
一、國外家訪的起源和發展
國外的家訪(home visits)最早並非用於教育領域。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一名護士為當地的家庭提供醫療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她的行為給利物浦一所學校帶來啟示,這所學校開始培訓護士對家庭進行訪問,這便是家訪的雛形。
這類家訪模式在19世紀後期傳入美國。當時大量移民從歐洲南部和東部湧入美國,美國當地的護士和相關人員對他們進行訪問,幫助他們在新的生活地盡快適應。20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家訪逐步用於教育領域,成為加強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途徑之一。如今,家訪廣泛地應用在美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特別是在醫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如醫生護士對康復病人進行定期的家訪,專業人員或義工對兒童、青少年的訪問,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家庭訪問等等。
目前在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學前教育階段的家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各種國家學前計劃和項目的家訪,如我們所熟悉的美國針對三歲前幼兒的早期開端計劃和英國的確保開端計劃,這些計劃都十分強調父母參與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因此計劃小組會派專門的人員搭建起機構和家庭之間的聯系,其中家訪就是一種重要的聯系方式。這類家訪基於計劃的目的開展,由專門人員對幼兒家庭進行訪問,不同計劃下的家訪在內容上有較大的差別。另一類家訪就是托幼機構中的教師對幼兒家庭的訪問,這也是我國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家訪」。本文討論的家訪主要是指後者。
二、國外有關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相關研究
國外學者對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作用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發現,家訪是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能在教師、家長和幼兒三方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莫里森(George S.Morrison,1978)研究證實,通過家訪,尤其是把焦點放在兒童身上的家訪,能使教師真正理解兒童為什麼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表現,以及父母對兒童的力量和影響。通過這些第一手資料,教師能更理解和寬容幼兒,從而更願意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而不是要求所有幼兒都以同樣的方式完成相同的任務。梅爾等(James A.Meyer和Mary Beth Mann,2006)通過問卷,調查了學前班到二年級的教師對家訪之於兒童成功意義的認識。參與者是26名來自美國中西部學區的學前班教師,參與者在開學初期家訪之後完成一份問卷,在學年結束時再完成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家訪是加強家校合作的一種形式,教師期望能通過家訪與兒童及他們的家庭建立更積極的關系;此外,教師認為家訪能增進與家長的溝通、對幼兒有更好的了解,並進一步理解兒童家庭環境對他們在學校表現的影響。
國外還有學者對家訪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有效地進行家訪的建議。梅爾(Tamar Meyer,1990)總結自己過去十年在以色列當幼兒教師的經驗,發展了一套「兒童中心」的家訪模式。這種家訪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察家庭或父母情況,而是教師通過訪問孩子,和他們建立起個人的愉快的教學關系。如果家訪遭到父母的拒絕,則應放棄。在對超過350個不同地區、家庭背景的兒童家訪後,梅爾得出這樣的結論:通過加強和班級里每個兒童的關系,能使兒童在很多情況下信任教師;而家長與教師接觸起來也會感到更加放鬆;把自己定位在「家庭訪問者」而不是「家長教育者」的角色去家訪,可以使家長更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
有學者分析了家長不情願接受教師家訪的原因。克羅夫
(Doreen J.Croft)指出以下八個方面的可能性:①家裡很亂,不想讓教師察覺其糟糕的家庭生活習慣;②擔心家訪給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③教師家訪打擾了家長的生活;④家庭文化或是生活方式可能很特別,會使教師無法理解;⑤家長以往的家訪經歷是消極的,認為教師來訪說明孩子做得不好;⑥家長認識不到教師家訪的真正價值;⑦教師試圖通過家訪改變家長,並告訴他們怎樣和孩子「更好」相處;⑧父母太忙。因此,他提出改變這種不情願態度的建議:①通過非正式談話建立親密關系;②明確家訪的原因,告訴家長你想談些什麼以及你要談多久;③學習家長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生活方式表示理解,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
三、國外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實踐
美國很注重家長對學前教育的參與,他們把家訪作為教師與家長聯系溝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們的家訪實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以下主要對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實踐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目的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教師、幼兒園與兒童及其家長之間的聯系。教師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進行家訪,而是為了在教師、家長和兒童之間培養親密關系,使家園聯系更加密切。具體來說:①對於兒童,建立他們和教師的個人關系,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鼓勵兒童成長為有主動性的主人,通過和教師分享個人心得和秘密,使他們了解到自我表達是可以被人接受的,是有趣和愉快的;②對於家長,家訪沒有制度和權威的障礙,他們能放鬆地和教師交談,證實教師對兒童的看法,如果教師能友善傾聽,家長將來還會找教師談;③對於教師,這是傾聽和觀察的機會,學習兒童家庭情境語言的機會,分享不同文化的機會,和家庭交流的機會。
(二)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內容
美國幼兒教師家訪的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關於兒童。包括兒童的興趣、害怕的事物、喜歡的東西、對學校的態度、飲食習慣、認知情況。第二,關於家長。包括對學校的態度、懲罰手段、教育背景、對父母和教師角色的認識、喜好。第三,關於家庭。包括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的角色、兄弟姐妹關系、空閑時間的活動等。
(三)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類型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大概分為四種類型:①兒童進入托幼機構之前,教師對每個家庭進行訪問,這是一個必要和很好的時機,它能鞏固和家長的聯系。②學年開始前夕,很多幼兒園都要進行家訪,能讓孩子和家長在開學第一天感到舒服。③學年中的常規訪問。有的教師每學年組織三到四次家訪,有的甚至每周都去。常規訪問能幫助教師全面客觀地了解兒童,並和父母之間維持持久的夥伴關系。④特殊時期家訪,例如當學校發生嚴重情況的時候,但更多的是基於積極原因,如兒童生日時可送給他們一件好玩具或一本好書;幼兒生病時,教師送去班級小朋友做的好看的賀卡等。這些家訪能使家長和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並受到鼓舞。
(四)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模式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主要是對幼兒進行訪問,其次才是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訪問,因此在教師家訪過程中幼兒在場並參與其中。教師家訪前需要培訓,而且家訪屬於教師的額外工作,會有加班費。美國一般是由教師進行家訪,甚至是園長親自家訪。
有些托幼機構還有另一種訪問形式——班級集體到某個幼兒家裡訪問。這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足夠大的場地。老師、家長可以和孩子們在草坪上玩游戲,大多數幼兒都會很喜歡他的朋友來家裡訪問。這也是自願、不勉強的。
(五)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注意事項
藍波因等(Lapoint)研究了家訪中存在的文化差異性。他們指出,家訪要考慮文化的問題,家訪項目應該採用「雙文化」 (包括家庭歷史和語言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把價值觀強加給家庭。只有尊重家長的文化,家訪才能有效開展。
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托幼機構教師在進行家訪時很注意尊重家庭的文化、價值觀和隱私,照顧家長的想法和需要。家訪之前進行電話預約,對於不願意接受家訪的家庭不會強求,而是通過其他家園聯系方式來替代。如果教師聽不懂兒童父母的語言,則要帶上翻譯。
四、啟示
(一)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並重
國外不僅在實踐上廣泛運用家訪這種家園合作形式,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而且在理論層面對家訪進行了不少相關研究和總結。國外學者對家訪作用所做的研究,為家訪在托幼機構中的運用提供了堅實的依據和支撐;對影響家訪有效開展因素的分析及其建議,有益於我們對家訪的影響因素的認識和對家訪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體現了其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特點。
相比之下,筆者在對我國近五年來在有關學前教育研究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進行檢索整理後發現,就相關幼兒園家訪的研究不多,理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為數不多的文章中,絕大多數是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足見我國學前理論界對家訪意義的認識仍不夠,缺乏理論指導將影響家訪作用的充分發揮,這點應引起足夠重視。
(二)規范家訪的制度和程序
美國托幼機構有著較為規范的家訪制度和程序,家訪不是一項可有可無、可隨意為之的工作。美國托幼機構家訪前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此提高教師家訪中的素質和技巧,統一家訪的要求;並對教師家訪的時間做了相關規定,確保家訪成為持續性的常規工作;此外,家訪加班費無疑把家訪上升為一種制度,解決了教師一定的憂慮和困難,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雖對教師家訪有相關規定,但實施起來並不嚴格。隨著電話、網路等通訊方式的普及,家訪在不少幼兒園更是成了「一紙空文」。須知,家訪這種面對面、個別交流方式的優點是其他聯系方式所無法替代的,要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信任合作關系,家訪仍然不可或缺。只有加強家訪的規范性和系統性,才能使家訪成為常規工作,保證其有效開展。
(三)滿足多元價值要求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多種族、多民族的國家,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地位有很大差別。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國度,特別需要尊重和滿足多元價值要求。反映在家長工作上,他們尊重每個家庭的宗教習慣,不強行家訪;對有特殊需要的家庭,給與特別照顧和安排。這些做法也是有效發揮家訪作用的途徑。我國正逐步進入多元化社會,國外家訪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四)強調家訪中的情感聯系
我國幼兒園教師去家訪通常是要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與此相比較,美國托幼機構家訪則顯得「目的性不強」。美國教師往往不是帶著任務去家訪,而更側重通過家訪增強與幼兒、家長和整個家庭的情感聯系。感情維系需要交往,面對面交往的效果是書信、電話等形式所不及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會更有說服力。
(五)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不僅要求幼兒在場,而且把幼兒放在家訪的中心位置。家訪,首先是對幼兒的訪問,其次才是和家長的交談。與我國幼兒園家園互動中「幼兒缺位」現象相反,美國很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發展是教育的落腳點,幼兒還是搭建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因此,如何利用和發揮幼兒在家訪中的作用,值得我國幼教工作者借鑒和思考。
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機構負責什麼有關部門和單位做好家訪家庭
這個單位名字就叫做婦女聯合會,平常我們都叫做婦聯
⑶ 貸款家訪什麼意思
貸款家訪就是機構所說的,實地核實下你家庭或企業信息跟你提供的是不是一致,通過核實來確認你的個人資質是否能達到要求。
徵信是依法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徵信就是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或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依法採集、客觀記錄其信用信息,並依法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一種活動,它為專業化的授信機構提供了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3)機構家訪擴展閱讀:
1、按業務模式可分為企業徵信和個人徵信兩類:
企業徵信主要是收集企業信用信息、生產企業信用產品的機構;個人徵信主要是收集個人信用信息、生產個人信用產品的機構。
有些國家這兩種業務類型由一個機構完成,也有的國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機構分別完成,或者在一個國家內既有單獨從事個人徵信的機構,也有從事個人和企業兩種徵信業務類型的機構,一般都不加以限制,由徵信機構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決定。美國的徵信機構主要有三種業務模式:
(1)資本市場信用評估機構,其評估對象為股票、債券和大型基建項目;
(2)商業市場評估機構,也稱為企業徵信服務公司,其評估對象為各類大中小企業;
(3)個人消費市場評估機構,其徵信對象為消費者個人。
2、按服務對象可分為信貸徵信、商業徵信、僱傭徵信以及其他徵信
信貸徵信主要服務對象是金融機構,為信貸決策提供支持;商業徵信主要服務對象是批發商或零售商,為賒銷決策提供支持;僱用徵信主要服務對象是僱主,為僱主用人決策提供支持。
還有其他一些徵信活動,諸如市場調查,債權處理,動產、不動產鑒定等。各類不同服務對象的徵信業務,有的是由一個機構來完成,有的是在圍繞具有資料庫徵信機構上下游的獨立企業內來完成。
⑷ 貸款來家訪我要怎麼做
你說的應該是貸款回訪,這種一般是核實你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比如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這些。准備好相關資料,供相關人員查實即可。
⑸ 職工家訪記錄怎麼寫
照實寫就是了,某某時候某某人去了某某家作家訪,與某某就某某事情進行了談論,雙方對某某問題的態度如何。就這。
⑹ 家訪要點怎麼寫
一、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長為副組長、全體行政幹部、班主任成專員的領導機屬構,全面組織、落實開展家訪工作。
二、家訪准備
1、家訪前,走訪成員要認真細致地「備課」,對家訪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備。
2、家訪前,教師要了解學生,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3、家訪前,最好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4、家訪前,走訪成員要了解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態度。
5、家訪前,班主任要確定受訪對象、安排受訪學生具體時間。
三、走訪任務
1、年級篩選出家訪對象後,一至二年級完成50%,三年級完成90%。
2、各班根據先確定的走訪對象填寫走訪登記表。
四、政教處制定家訪登記本及受訪學生基本情況登記表
五、各班進行正面宣傳教育,讓學生明白家訪目的和意義。
注意事項:
1、各年級級部領導根據本年級情況督促、檢查准備情況,結合班級按安排開始走訪。
2、利用家訪不斷改善師生的關系,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負責,從而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
⑺ 老師家訪要說些什麼內容好呢
1、學生在校自實際情況匯報(學生在校表現如何)。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學生在家表現如何)。
3、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7)機構家訪擴展閱讀
老師家訪家長說些什麼
1、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家長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時間上學校問老師。因而,家訪便為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家訪,詢問老師孩子在校的狀況,讓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師介紹孩子在家的狀況。老師來家裡家訪的目的,無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通過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師在學校能夠抓住孩子的特點,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師來家裡家訪的時候,家長應該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況,在老師詢問的時候,全面地介紹給老師。
⑻ 事業單位政審後會家訪嗎
剛剛考了事業,前天來家訪。每個地區不同,我們這先去原工作單位,然後去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