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師德
① 誰能告訴我 名詞解釋 - 教師
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
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安排學生入座、發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組織考試、傳授科學文化基本知識;
開展主持學術交流、提高學生的觀察學習、記憶認知、動手溝通、操作等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經驗技術。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具有建設性的教育,執行各項教育政策,維護社會穩定,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或實用人才。
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
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繫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1)名詞解釋師德擴展閱讀:
教師享有下列權利
(一) 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二) 從事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三) 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 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五) 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② 師德為先是指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何為師德?師是指教師,德是指道德,加起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品質。 一、良好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師德和醫德一樣。一個醫生,他沒有醫德,不管他的醫術有多高,都不下好葯醫好患者。教師也是如此。要做好教育教學,必須有師德。 二、良好的師德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很強的事業心,這樣才能培養自出熱愛學習的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按時到崗,不早退,不遲到,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記得我剛踏上實習工作崗位的時候,由於知識與實際未能有效的結合,工作中遇到一些受挫,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曾經考慮過重新選擇自己人生的職業,可是,當我再次走進課堂,面對孩子們的雙眼時,我決心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名優秀的教師。於是,我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又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實際操作的方法。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提高,堅定了教育思想,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 三、良好的師德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
在我們的校園內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組鏡頭,有的教師因為學生尊敬他(她),見面就主動向他(她)們打招呼問好,並喜歡上他們的課,學他們所教的學科,他們常常一呼百應,學生對他們「惟命是從」。而對有的教師,學生總是躲著他,盡管他也「發號施令」卻沒有幾個人響應。這些都是人格的影響。
③ 教師職業道德名詞解釋簡答匯總
教師職業道德是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
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在階級社會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有階級性的,它是一定階級的利益和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鞏固自己的統治服務的。
教師道德教育的現代要求:
1、教育觀念現代化,就是要確立以更新觀念為先,以高尚師德為本的觀念;
2、才學知識現代化,就是要努力學習,豐富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3、教育能力現代化,就是要在教學、育人、管理、創新上具備過硬教育學生的能力;
4、心理素質現代化,就是要優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調適,心理保健、心理體驗等方面的心理品質。
④ 師德名詞解釋
師德名詞解釋:教師的職業道德,即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社會主義學校教師應具有忠誠人民教育事業,遵循教育規律,熱愛學生,互相尊重,團結協作,嚴於律己,為人師表等道德品質。
⑤ 名詞解釋,師德:
[ shī dé ]
眾德。
︾查看更多 ︽收起更多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眾德。
《漢書·禮樂志》:「《安世房中歌》:『浚則師德,下民咸殖。』」 顏師古 註:「師,眾也。」
網路釋義
報錯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⑥ 怎樣理解師德為先簡答
何為師德?師是指教師,德是指道德,加起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品質
⑦ 名詞解釋大全教育學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7、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簡單的說,學校教育就是專門的育人活動。
8、遺傳素質——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准。
10、全面發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6、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8、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的關系。
19、癸卯學制——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煉,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29、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30、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35、班集體——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經過一定的培養,使其成為具備集體特徵的正式群體。
36、課外教育——指的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8、社會教育——是通過學校以外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進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長自覺的、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行為活動。
40、教育合力——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種教育力量統一要求、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組織好各項工作,協調好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42、學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組織好學校各項工作,協調好學校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這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職能——是管理系統中管理者和組織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
44、決策——在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中選擇出最佳方案的行為
45、管理體制——是指一定組織系統的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管理職責、許可權劃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47、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關照人的主體性發展,致力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48、學校整體改革——指整體育人,以達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49、教育科學研究——簡稱教育科研。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從教育的客觀實際出發,採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去研究教育現象,搜集和積累教育事實材料,認識教育本質,揭示教育教育規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50、教育測量—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規則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加以數量化測定的過程。
51、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對教育現象、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價值判斷,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52、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所達到的一種較高水平狀態,是傳統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內的教育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⑧ 教師的職業承諾是什麼
教師的職業承諾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老師。
職業承諾指的是一個人與其所從事的職業之間的一種心理聯系,即由於個人對職業的認同和情感依賴、對職業的投人和對社會規范的內化而導致的不願變更職業的程度,是員工對職業態度的一個變數,是個人承受某種職業責任的允諾,是個人內心與自己所從事職業簽署的「心理合同」。
主要還是個人對組織的依附,如個人與組織目標的強烈一致、個人對組織或職業的投入或忠誠、職業或組織成為個人的生活中心等,它反映了組織成員和組織之間的心理關系,並能穩定地預測個體的缺勤和離職等行為。
教師師德承諾一句話格言
1、做一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教書的人民教師;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2、做好本職工作,熱情為師生服務;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業務素質。
3、作為教師,我不認為被學生問倒是一種難堪,反之,我把它當做是一種學習的機會、一種提高自我,共同進步的機會。
4、遵紀守法,尊重領導,關心國家大事,維護學校的辦學聲譽。
5、最讓我感到愜意的是:注視學生慢慢成長就彷彿在欣賞花兒徐徐綻放。
6、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如何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喚醒,激勵和鼓舞就是最好的方法。
7、真心待人,不居高臨下;熱心關懷,不冷嘲熱諷;細心分析,不絕對否定;愛心求是, 不言過其實。
8、用品德去影響學生,用人格去熏陶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情感去關愛學生。
9、用快樂的音符,啟迪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德小世界。
10、用慧眼去捕捉孩子的閃光點,用真心去欣賞孩子的成功處,用鼓勵去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11、用發展的眼光看每一個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12、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13、在愛的奉獻中,我一天天地改變,變得越來越像「大家的母親」。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心人」。
14、願做春鳳,吹乾心靈之花;甘做石階,承受攀登步伐。
15、育人之最高境界:像愛自己孩子一樣去愛學生,像尊重自己一樣去尊重學生。
16、用愛心啟迪孩子的心靈,用激情點燃孩子的智慧。
17、用愛心、耐心、細心走進五彩的童心世界,築起孩子心中最亮麗的風景。
18、勇氣和膽量,眼光和行動,是最重要的成功元素。
19、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
20、藝術家可以塑造人的形體,卻無法塑造人的靈魂,但教師可以。
21、以母愛般的溫柔,以父愛般的嚴格,以朋友般的熱情,為每一個的成長營造一個友愛和諧的環境。
22、以德修身,恪守師德;以德修已,弘揚師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23、一切為學生服務,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24、一顆充滿陽光的心,能夠照亮生活的每個角落。
25、一個微笑,增添一份信心;一句贊許,燃起一個希望;一種關愛,塑造一個靈魂——師愛無痕,潤物無聲。
26、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
27、嚴於律己,堅持早到校,遲回家。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關注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有所進步。
28、揚正氣,樹新風,為人正直,不參加賭博及有償家教活動。
29、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做人為真,待人與善,示人以美,永葆童心,用愛的目光關注每個孩子,在平凡中做不平凡的事情。
30、學生的大腦不是空盪盪的容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挖掘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涌而出的「井」。
⑨ 師德常識"因材施教"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釋】: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翻譯】:按一定標准分成門類,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近義詞:對症下葯[ ì zhèng xià yào ]
【解釋】:針對病症用葯。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他也許要借這原始的集體的力給後代的散漫和萎靡來個對症下葯吧。
(9)名詞解釋師德擴展閱讀
因材施教的反義詞:
一、一視同仁[ yī shì tóng rén ]
【解釋】: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出自】:朱自清《回來雜記》:警察卻不怕自行車,更不怕洋車和三輪兒。他們對洋車和三輪兒倒是一視同仁,一個不順眼就拳腳一齊來。
二、不偏不倚[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自】:魯迅《彷徨·高老夫子》:只要辦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國粹為歸宿,那是決無流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