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訪問人李宗盛
⑴ 李宗盛結過幾次婚
據台灣媒體報道,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滿60歲,與小27歲的女友「千惠」低調結婚3年,更為了照顧94歲的母親及太太,從上海搬回台灣定居,據悉兩人關系在親友間已經不是秘密。據媒體報道,友人透露李宗盛和33歲的千惠在一起很多年了,他對外以「這是我太太」介紹女方,友人誇:「她是一個很好的女生。」
除了成功打進他的交友圈之外,千惠和他的家人似乎也相處融洽,曾被目擊開車載著一位疑似李宗盛與前妻朱衛茵所生的女兒,外出吃飯、買水果並一起回家。李宗盛對千惠也是呵護備至,開車載老婆出門時特別放慢車速,一下車就先幫女方整理衣服,夫妻倆穿著打扮都很樸素,愛妻一頭長發披肩,臉上脂粉未施,氣質溫婉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林憶蓮是中國歌手,女演員。其代表作有《至少還有你》、《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當愛已成往事》、《傷痕》、《本色》等。她是公認的香港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歌手。
兩人婚後,生育一女,喜兒。當時傳聞是「奉女成婚」,不過也只持續6年,2004年兩人分道揚鑣。
⑵ 李宗盛這個人怎麼樣
我覺得,李宗盛是一個演員,一個好的演員,他認真地演繹著每一個角色,他非常明白,要想讓一首首歌像針一樣扎進人的心裡,首先要讓自己住進人的心裡。
李宗盛說:「從小呢,就感覺自己比較遲鈍,然後有點自卑」。
我想只有有點自卑的人才可以把歌寫進人的心裡,因為自卑的人更容易去體會別人的感受,把他人當成自己;而過分自負的人想的的最多的是自己,他們總是會缺乏一些同理心,認為自己的便是正確的。
現在的李宗盛還會幫別人製作歌曲,但是更多是認真過自己的生活,做飯,做琴,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寫那些很少寫的親情。
愛情苦和樂總是極端,也許親情才有更多的平淡和溫馨吧。
到臨老才想到要反省父子關系,說真的其實在回答自己,敷衍了半生的命題。
余華說:「我發現自己的寫作已經建立了現實經歷之外的一條人生道路,他和我現實的人生之路同時出發,並肩而行,有時交叉到一起,有時又天各一方。」
他的每一次觀察都是對角色的揣摩,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他對角色的演繹,每一次的演繹連接起來便是他的人生,這條路到底是現實之路還是現實外的另外一條路呢?
⑶ 李宗盛寫給別人的歌都有哪些
1、《愛如潮水》張信哲
李宗盛在寫《愛如潮水》這首歌的時候,他的內心裏面想像的是一個歷經滄桑、對於感情有很多經歷的男人來唱這首歌。在90年代,人們對於男人的印象就是硬漢,可是李宗盛卻在歌曲里顯現出男人的懦弱以及面對愛情的無力的一面,所以李宗盛對這首歌曲也沒什麼信心。
創作完了《愛如潮水》以後一直找不到心儀的歌手來演唱,李宗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張信哲,那時張信哲剛剛退伍,還帶著學生的青澀,試音後,張信哲細膩的演繹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李宗盛也很喜歡,於是這首歌曲就由張信哲演唱了。
2、《領悟》辛曉琪
林憶蓮雖然曾和李宗盛有過不幸婚姻,但林憶蓮坦言自己並沒有歌中那麼多「傷痕」。同樣是受傷,辛曉琪就沒有那麼堅強了。《領悟》是李宗盛花了兩年時間寫給辛曉琪的作品,彼時辛曉琪與相戀十一年的男友結婚後又分手,正遭遇人生中最為掙扎的時期,MV拍攝期間辛曉琪甚至難以自禁,邊唱邊哭。
最初李宗盛曾對辛曉琪說「抱歉,這首歌,可能不會紅。」辛曉琪哼完簡譜後表示「沒關系,我唱好就行」。然而這首歌一不小心就唱了20多年,甚至傳唱至今,延伸為經典。
3、《漂洋過海來看你》
這首《漂洋過海來看你》是一首不管是誰聽了都會心動的歌。李宗盛曾經有感於台灣歌手娃娃的故事,而專門寫下的歌,內容描述了她當年愛上一名北京男子的往事。
4、《陰天》莫文蔚
十幾年前 ,李宗盛為莫文蔚寫下了這首傳唱不衰的《陰天》。有人喜歡莫文蔚慵懶聲線的獨特演繹,莉莉安卻獨愛李宗盛的版本。
那段時間,李宗盛第二次結婚,過上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可是他的心頭卻有一塊放不下的石頭。
5、《忙與盲》張艾嘉
熟悉李宗盛的人都知道,張艾嘉和他的緋聞曾經甚囂塵上。
一次在演唱會的現場,張艾嘉破題就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我們傳過這么多緋聞,對不對,我老公也想知道,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
⑷ 李宗盛捧紅大把女人,寫盡了女人心的他,為何收獲不了愛情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要拿如今李宗盛大哥來說,與其說李宗盛收獲不了愛情,不如說李宗盛其實早已不需要愛情,畢竟李宗盛大哥這輩子所經歷的事情,所悟出的真理太多太多了,而早年間的李宗盛也是有收獲過愛情的,寫盡女人心的李宗盛, 無疑是把內心這份對感情的表達方式給唱了出來,把內心的那份柔情給抒發了出來。
⑸ 李宗盛的每一首歌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你最喜歡哪個故事
就我個人而言,李宗盛的歌曲中確實都有著一個故事,可以說李宗盛的歌曲就是他的真實生活寫照,李宗盛把每首歌中都注入了自己的那份情感,把內心中的那份情感心路歷程以及情感中的感悟都注入到歌曲中,你會覺得李宗盛的每一首都在給你說故事,都在給你訴說他的人生閱歷跟經歷,但要說我最喜歡李宗盛歌中的哪個故事,我想說我喜歡李宗盛跟林憶蓮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故事,李宗盛寫了一首歌曲,這首歌曲叫《為你我受冷風吹》
⑹ 李宗盛最近簽約了一個組合,叫什麼名字啊
Fusion,四個出生於1985年的大男孩,來自上海,大學時參加樂隊比賽被身為評委的李宗盛看中,隨即也成為李宗盛在內地簽下的唯一一組藝人,成為阿牛、蔡健雅、楊乃文等原創型藝人的師弟。 近期,Fusion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創作專輯《如果未來》,而昨天來到南京宣傳的四個大男孩告訴記者,為了打造這張專輯,他們已經在北京磨練了三年。 Fusion成軍的過程很簡單,吉他手董敏和主唱孫權是中學同桌,那時候只覺得玩音樂、彈吉他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隨即便想到了組樂隊。不過兩個人不夠,董敏立刻想到了不愛說話,每天沉醉於游戲世界的弟弟——小捷,加上後來加入的陶陶,董家的客廳順理成章地成了四人樂隊的第一個「排練室」。也就是在組團之初,董敏為樂隊起了那個很有些意味的名字「Fusion」——「我們不僅是把各種音樂風格融合,樂隊更是團員之間不同性格的融會……」 後來他們參加大學生音樂比賽,最後的總決賽並沒有名次。「所以後來李宗盛大哥破格讓我們去錄音棚錄音我們都覺得好奇怪,可能是因為我們年輕,不是科班出身反而可塑性更強吧。」但是第一次進錄音棚的經歷很糟糕,但李宗盛大哥卻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想繼續做音樂,回去練基本功,練好了再來見我。」他們漸漸從熱愛音樂的熱血青年轉變成了真正的音樂人。到這張新專輯出爐,他們已經整整磨練了三年。2006年李宗盛在上海開個唱的時候,還力邀他們去做嘉賓,向大家力薦Fusion樂隊。
⑺ 當代著名的作曲家李宗盛是誰
當代著名的作曲家李宗盛是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子,我比較喜歡他的一首凡人歌
⑻ 李宗盛的《一個人》 歌詞
《一個人》是李宗盛專輯生命中的精靈第8首歌。
歌詞:
一個人獨自在漆黑的夜裡奔跑 這樣的感覺 壓得我不知怎麼才好
一個人在愛人與被愛中苦惱 這樣的事情 並不是每個人都碰得到
我並不知道 我做得不好
我並不在乎 我做了多少
啊哼 啊哼 一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跌倒
這樣的創傷 要多久才能醫得好
一個人在現代與傳統中尋找 怎樣的答案 才能讓大家都覺得好
我並不知道 我做得不好
我並不在乎 我做了多少
啊哼 啊哼 一個人獨自在漆黑的夜裡奔跑
這樣的感覺 壓得我不知怎麼才好
一個人在愛人與被愛中苦惱 這樣的事情 並不是每個人都碰得到
一個人在理想與現實中跌倒 這樣的創傷 要多久才能醫得好
一個人在現代與傳統中尋找 怎樣的答案 才能讓大家都覺得好
一個人 一個人 一個人
(8)一家訪問人李宗盛擴展閱讀:
《一個人》是由李宗盛作曲、作詞、演唱的歌曲。
《一個人》創作背景:那時候沒有人知道「小李」會變成名滿天下的音樂製作人。八零年代初,還沒混出頭的李宗盛住在爸爸的瓦斯行樓上,天天騎著機車幫忙送瓦斯,回到家便關在房間里寫著一首首自傳體的歌曲。偶爾有朋友來訪,他便彈唱給別人聽,往往歌還沒唱完,自己已經泣不成聲。
⑼ 如何評價李宗盛這個人
李宗盛(Jonathan Lee),1958年7月19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中國台灣男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制琴師。
1980年,李宗盛進入樂壇,作為「木吉他合唱團」的成員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出品《木吉他作品全集》。1982年,正式進入唱片界,製作鄭怡《小雨來的正是時候》。1985年簽約於滾石唱片公司。1986年,出版首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1987年,製作周華健首張個人專輯《心的方向》。1989年,為陳淑樺製作專輯《夢醒時分》,為台灣唱片業第一張銷售過百萬的華語專輯,也成為文化工業體制運作下日趨成熟的代表作。
人物評價
李宗盛的歌詞不走連篇累牘辭藻的華麗堆砌路線,也少有故弄玄虛,過分意象化和朦朧化以至晦澀難懂的傾向,而是以生活為出發點,用簡練朴實、平易近人的文字捕捉聽者的心靈感受和感情寄託,將濃濃的感情深藏在理性的文字中。他的創作更加接近藝術的本質。看似平凡的歌詞中往往蘊含著高度濃縮的哲學智慧和人生感悟。(鳳凰網 評)
李宗盛比我更加幕後,他寫的歌范圍很廣,在商業上非常成功。同時,他的創作持續能力很強。李宗盛是一位非常負責任的人,對自己、對歌手都很嚴格,所以,人們稱他為「大哥」。(羅大佑 評)
⑽ 求李宗盛,沉默的人,謝謝
李宗盛寫的文章··下面是原文·!!
沉默的人
李宗盛=文 2006年8月12日
當所有的跡象都顯示我將是一個失敗的人時,我選擇沉默,因為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失敗的人是沒有說話的權利的,當然也不會有人願意聆聽。
「這世界是如此喧嘩/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給他一把吉他」,這是我剛給電台台歌寫的歌詞,算是小李的最新創作吧。
這首歌已經有幾個由年輕出名歌手演唱的版本,只是有不同的編曲,短短的旋律,每天在電台重復播著。
老實說,我想了好幾天,想著這樣一個商業熱鬧的平台,幾句短短的旋律,我能傳達一個什麼樣的信息?
我想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一直是學習成績很差的孩子,在初三那年還答不出(a+b)的平方是啥。高中考了兩次皆名落孫山。我清楚地記得我母親在做晚飯時知道她的獨子再次落榜時的失落無言。我的分數只勉強能讓我離家好遠去念工專。掙扎七年不斷重修學分想的是給家裡一個交代,而這個努力最終是徒勞的。
在我成長的青春歲月,學生生涯的十六年當中,一直是受挫的,因為我一直被告知:李宗盛你很差勁,你不會有出息。每次回頭想想,仍然覺得那是一段很可怕的經歷。
當所有的跡象都顯示我將是一個失敗的人時,我選擇沉默,因為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失敗的人是沒有說話的權利的,當然也不會有人願意聆聽。
我沒有能力成為別人想要的樣子,所以我只能選擇做自己。我開始去想像一個自己的樣子,一個我自己會接受、喜歡的李宗盛的樣子。這成了我工專七年最要緊的事。
因為孤獨,所以漸漸成為一個有很多機會遠遠地觀察打量別人的我。因為很少有機會加入熱鬧的群體,所以能更專心去完成自己心中的那個我。
也許是因為納悶為何女生都不太理睬我,我開始窺探她們的心思。並且發現從這個角度去了解女生,更有意思。
也大約是那段時間,我開始彈琴。
我一股腦兒地把心裡話跟琴說,然後我吃驚地發現外面的世界開始聽我說話。
我第一首歌叫「結束」,那一年我22歲,一面重修電磁學,一面幫家裡送瓦斯。
我剛過48歲的生日。我挺喜歡自己的這段歌詞,它跟我當年對自己的安排遙遙呼應。雖然簡單一般,但就當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吧。
當然,也送給所有成長過程中受挫折,沉默著卻能相信自己,決定專心致志完成自我的年輕朋友,特別是喜歡音樂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