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家訪記錄內容
張瑞齊是我們二年級的一名普通學生,個子不高,黝黑的小臉蛋時常看得到綻放的笑容。如果你不了解她,你一定會認為她是一個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的孩子。
由於張瑞齊爸爸農活忙的原因,直到9月25日下午我們才約好。放學後,我騎著車子帶著張瑞齊,穿過了一片小巷終於到了張瑞齊的家。通過我們在路上的交談,我知道了張瑞齊每天都一個人步行去學校,懂事的張瑞齊還在後邊加了一句她不累,聽了讓人有些心疼。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太需要被呵護了,她遠遠比我了解的情況要糟糕得多。張瑞齊的家庭經濟來源依靠農業,家中爺爺70多歲,母親離家出走回了雲南,由於家中缺乏勞動力,收入很低,父親身體又殘疾,家中生活非常困難。由此我也能理解,推開門後有些凌亂的家,也許這就是沒有媽媽的家特有的環境吧。通過交談,我了解到張瑞齊的爸爸現在打工,為了能生活,他通常都是早出晚歸,中午張瑞齊都是在家和爺爺一起吃飯。繁忙的工作讓他疏忽了對張瑞齊生活的照顧,他坦言張瑞齊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用他操心。在交流中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希望在社會、家長與老師的關懷下,讓張瑞齊生活的更加快樂。
結束家訪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的心情愈發的沉重,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有多重。
我深知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孩子,就要從多方面去了解她。無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他的成長都離不開「愛」,這種愛既來自家庭也要來自教師。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
② 貧困生家訪內容內容怎麼寫
貧困生家訪記錄二
4月20日下午,星期六,按照之前的約定,我們一行4個人騎著自行車如期進行了家訪。對於初出茅廬的我們來講,第一次家訪格外顯得意義重大。對於我們,自己是實習老師,經驗不夠豐富,閱歷不夠資深,或許無法按照計劃順利進行家訪,無法給他們足夠的指導;對於家長,早已認定我們是孩子的老師,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道德力量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內心,農村孩子的家長表現得尤為明顯。
到了學生家裡,我們得到了家長熱情的招待。本聽說孩子的爸爸是沒有時間跟我們見面的,但是一聽到我們要上門家訪,他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待我們。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長可見一斑。經過聊天,我發現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父親和母親存在著教育觀念的代溝。父親的文化水平較高,但是經營著廠子,終日奔波忙碌,撐起一個家的經濟收入。父親總是認為孩子可以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道德品行不能出現問題,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校惹是生非。而母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卻很通情達理,盡自己所能悉心教育孩子。與父親不同的是,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在家乖巧聽話,懂事孝順,經常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打擊孩子上進的信心。
其實我們要家訪的這個孩子確實表現不錯,成績位於中上水平,表現良好,有禮貌,積極配合老師,經常參加學校活動。綜合來講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家訪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家校合作,一起幫助孩子成長,無論是在學習成績方面還是在品性道德方面。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他們的父母難免會在文化水平方面有欠缺,影響著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我們的到來具有現實意義。母親一直認為孩子玩電腦是有害無益的,即使是老師布置作業讓孩子用電腦搜集資料,她也不敢置信,說什麼老師怎麼會教孩子回家玩電腦呢。或許,這位母親不知道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現代人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我們同住地球村,坐在家裡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世界每天發生的大事。後來,我們糾正了他的認識誤區。適當的玩電腦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是有好處的,一來在孩子結束了忙碌的一周學習之後可以休息放鬆,勞逸結合,有益於身心健康;二來為孩子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但是要注意孩子沉溺網路游戲,瀏覽不良網頁的問題,家長要適時適地的教育管理。家長聽完後也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感觸頗多,對於家庭教育,表示他們又長進了許多。
③ 教師黨員幫扶內容怎麼寫
學校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方案
為進一步組織實施好「結對幫扶」工作,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切實關心群眾生活,從身邊事做起,從群眾需要著手,堅持不懈地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實事,現對全系統共產黨員幫扶學校、困難家庭、學生結對活動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活動內容
1、由學校黨委組織一次結對幫扶儀式,明確各黨員幹部的幫扶任務。
2、建立幫扶長效機制。落實好「五個一」,即每個黨員至少結對幫扶一個學生或一戶困難家庭,每個黨支部至少結對幫扶一個學校,黨員上門指導、看望學校、困難家庭、學生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送溫暖至少一次,為每個學校或困難家庭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善辦學條件」與「艱苦創業、安居樂業、完成學業、提高成績、轉變思想」等方面至少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二、實施辦法
1、摸清情況。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實施,採取上門走訪了解所結對學校、家庭的實際情況,認真分析歸類。
2、制定方案。建立幫扶對象檔案,根據不同幫扶對象的主要需求,採取不同的幫扶措施,明確幫扶任務,落實幫扶責任人。
3、考核驗收。7月1日前,各支部必須上報結對幫扶工作的階段性總結。今後學校黨委每半年檢查一次。
三、有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全系統各基層黨組織要高度重視黨員結對幫扶工作,把它作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體現黨的先進性的重要舉措。要真正做到思想認識到位、組織發動到位、幫扶落實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舉行結對儀式、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簡報、網站、新聞媒體等宣傳手段,進行廣泛宣傳發動,使黨員充分認識開展這項活動的意義、目的和要求,從而自覺響應號召,積極主動參與,用實際行動贏得群眾的信任和贊譽。
3、緊貼實際,注重實效。幫扶方案,要力求實效,切實可行;幫扶過程,要抓住重點,培養典型,總結經驗,及時推廣;檔案齊全,要建立幫扶對象檔案,每次活動要作好詳細記錄,注重原始資料的積累。
黨員老師結對幫扶「三困」學生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2009年01月04日 10:09:31 來源: 蘇州日報
金閶區「七一陽光幸福少年行動計劃」經過半年落實,日前亮出實績:全區251名黨員教師與175名學生結對幫困,給學業困難、家庭貧困和心理亞健康的「三困」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家庭送去了陽光和微笑。
「七一陽光幸福少年行動計劃」是金閶區教育文體局去年新推的黨建特色項目。據了解,這個幫困項目覆蓋了該區3種類型的學生,即貧困生、學習困難的學困生和心理缺少陽光的心困生。實施過程中,根據區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該項目突出了學習幫困和心理幫困。在教師們結對幫助的175名學生中,有學困生126人、心困生36人、貧困生13人,而在36名心困生中,有20人同時又是學困生。
心困生、學困生多於貧困生的這一幫困格局,使老師們在幫扶中傾注了更多的愛心,同時也需更講究科學性。金閶區教育文體局黨委書記毛泉興介紹說,雖然老師對結對的學生已相當熟悉,但為使幫扶更有針對性,老師多次家訪,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取得家長的支持,然後再制定幫扶方案,而在落實中,老師步步有記錄,家長定期有反饋,根據學生的變化不斷優化方案,使幫扶落到實處。
記者在留園中心小學了解到,這學期全校10位黨員教師與10名學生結成了幫困對子,每對師生都有一本記錄本,首頁是因人而異的幫扶計劃,末頁是家長意見,中間是圖文俱全的幫扶記錄。從去年9月到現在,10位老師堅持天天同學生交流,分析他們的心理,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除此,每月還堅持「三同」,即和結對學生同吃一頓飯、同做一次游戲、同讀一次課外書。逢節假日,有的老師還會帶學生參觀博物館,游覽蘇州樂園。通過各種方式,老師走進了孩子心裡,從而有效地轉變了學生,一學期來,10名學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有的不再拖拉作業了,有的變得開朗了。
一年來,在金閶區覆蓋3類學生的幫困助學活動中涌現了很多動人的故事。三元實小的沈雪霞老師在學生骨折、身邊少人照顧時,堅持放棄休息上醫院陪護,料理學生生活,幫學生補習功課;金閶區實小的吳妍彬、華琳智老師在暑期為學困生免費「開小灶」,一開就是10多天,而學生做的題目她們事先都會做一遍;彩香實驗小學的一群黨員教師把課余時間獻給了彩香社區「義務家教學校」的學生,與這個學校中的學困生、心困生和貧困生集體結對,為他們免費輔導功課,與他們聊天、做游戲、看書讀報,用師愛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吳曉紅)
④ 貧困生家訪內容有哪些
家訪對象: 舒鐠家訪原因:這名學生與別的學生「與眾不同:人很聰明,但入學後卻無心學習,上課時總是很隨便,管不住自己,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但在他身上我也發現了一些優點:如樂於助人,尊敬老師,熱愛班級,每次集體勞動,老師分配的任務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
如果他能改正自己的缺點,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必定是可造之材。
訪前准備:家訪之前,我首先認真學習和研究了家訪的方法和策略,如平等對待家長,不與家長擺架子;公開家訪內容,讓學生直接參與,堅持學生在場的原則;家訪內容以表揚鼓勵為主,不能把家訪變成單純的向家長「告狀等。
家訪過程:10月18日中午,我給孩子的媽媽打電話,通過和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該同學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比較關心他的學習,對他的期望值也相當高。
但是孩子的父親平時打工在外,對孩子的日常照顧不是很周到,也不太注意父子間的溝通與交流。
正是這樣的特殊的家庭背景,對於他現在所出現的行為上缺乏自我約束力,學習上缺少刻苦鑽研精神等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們坦誠地交換意見,闡明各自的想法,交流心得體會,很快地,一座信任、合作的橋梁架在了我和家長的中間。
我說:「孩子好玩那是天性,應該能體會孩子的心情,尤其是男孩子更是這樣,有時候犯些小錯誤也是難免的,碰到這樣的情況千萬不要打罵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交流,經常檢查作業,講解問題,討論問題,增進感情,要耐心,不要急與求成,不能用我們的思維來衡量他,認為他都應該會,所以啊,應該加以正面的引導和教育,慢慢提高,有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多給他鼓勵,多關心他。
家訪反思:通過家訪,我深深體會到,作為教師,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學生在家時的學習情況、社會交往情況和在家的表現等,就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他所生活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與家長很好地交流、溝通,了解家長對於學校、老師、子女的期望;同時,教師還應該把學生在校時的實際情況客觀、全面地向家長作一個說明,指導家長的配合,這樣有利於在教育學生方面形成合力,家校共管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貧困生家訪記錄及感受2017-01-15 14:04 | #2樓馬琪琪是我們三(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個子高高的但是很瘦,黝黑的小臉蛋時常看得到綻放的笑容。
如果你不了解她,你一定會認為她是一個在陽光下快樂成長的孩子。
由於馬琪琪爸爸工作忙的原因,直到9月19日下午我們才約好晚上他可以早點回來。
放學後,我騎著車子帶著馬琪琪,由於我對馬琪琪家的住址不太了解,路上,我問的最多的就是還有多遠。
在行駛了十七八分鍾後穿過了一片小巷終於到了馬琪琪的家。
通過我們在路上的交談,我知道了馬琪琪每天都一個人步行四五十分鍾去學校,懂事的馬琪琪還在後邊加了一句她不累,聽了讓人有些心疼。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太需要被呵護了,她遠遠比我了解的情況要糟糕得多。
馬琪琪的老家在贛榆,在她三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兩個姐姐,一個三歲的她。
因此我也能理解,推開門後有些凌亂的家,也許這就是沒有媽媽的家特有的環境吧。
通過交談,我了解到馬琪琪的爸爸現在在墟溝做裝修,為了能方便工作,他通常都是早出晚歸,中午馬琪琪都是在他工友家吃的飯。
繁忙的工作讓他疏忽了對馬琪琪功課的輔導,但是生活上,他坦言馬琪琪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用他操心。
在交流中我們彼此交換意見,希望在家長與老師的配合之下,馬琪琪的學習可以有更大的進步。
結束家訪已經是晚上六點多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的心情愈發的沉重,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有多重。
我深知要想真正了解一個孩子,就要從多方面去了解他。
無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他的成長都離不開「愛,這種愛既來自家庭也要來自教師。
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
⑤ 貧困學生家訪記錄怎麼寫
貧困學生家訪的記錄可以把時間,地點,情況,過程內容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