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蔡元培的師德

蔡元培的師德

發布時間: 2021-10-11 18:45:43

❶ 蔡元培的教育學觀點是什麼

(一)軍國民教育

近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人們因為鴉片的侵蝕,身體機能受到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在和外界交戰時落於下風。蔡元培提出軍國民教育是想通過提高中國國民身體素質,寓兵於民。

(二)實利主義教育

實利主義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計為普通教育之中堅」,旨在密切教育與國民經濟生活的關系,加強職業技能訓練,使其能發揮提高國民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三)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說「何謂公民道德?曰法蘭西之革命也,所標榜者,曰自由、平等、博愛。道德之要旨,盡於是矣。」世界觀教育是蔡元培所獨創並且是五育中的最高境界。世界觀教育要求人們實現思想言論、意志的自由,不要被某一學說或者教義束縛,這一觀點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四)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是蔡元培所獨創並且是五育中的最高境界。世界觀教育要求人們實現思想言論、意志的自由,不要被某一學說或者教義束縛,這一觀點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五)美感教育

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特點,他認為美感教育不僅具有與宗教相同的性質和功能,而且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性。所以他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蔡元培認為「五育」不可偏廢,其中軍國民教育為體育,實利教育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輔助德育,世界觀教育將德智體合而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1)蔡元培的師德擴展閱讀

蔡元培認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之地也,而非養成資格和販賣知識的場所」,這是蔡元培辦學的指導思想,也是他大學教育思想的出發點。

為了改變北大官僚做派,腐敗現象。蔡元培積極改變學生的觀念、整頓教師隊伍,聘請積極熱心的教員、發展研究所和圖書館、砥礪德行,培養師生的正當興趣。

❷ 蔡元培對中國教育的貢獻

蔡元培對中國教育的貢獻「轉」

貢獻一詞的含義有二:1.對國家和公眾所做的有益的事;2.拿出物資、力量、經驗等獻給國家或民眾。我們經常談蔡元培對近代教育貢獻更多的是他對國家和公眾所做的有益的事,對他所提供的經驗講的並不多,即使講了,也是那些被我們所吸納了的經驗,這是我們看到的貢獻。其實,有的經驗我們可能未意識到,沒有採納,但對於提供經驗者來說也是一種貢獻。我今天談的就是蔡元培經驗對近代教育的貢獻,這些在我看來,我們近代直至今天沒有很好採納,而且正是一直困擾著我們的教育問題。

一、關於他對教育目標的論述

蔡元培提出了五育並舉的思想,這一點,我們也有很多論述,但我們經常注意到的是他內容的豐富性,注意到的是他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我覺得五育思想更大的價值在於其中的層次性和可行性。首先看層次性,蔡元培把世界分為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他認為人的終極目標是實體世界,人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當然蔡元培並沒有把實體世界完全懸浮起來,變得神秘莫測起來,它把實體世界的實現建立在現象世界上。根據他對世界的劃分,他把教育目標也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實用目標,即他所謂的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這些都是為了讓人能在現世活得更幸福。另一個目標就是價值目標,即他所提到的世界觀教育,這是人成為人的教育,是人的核心素質,對一個人的發展具有非凡的意義。其次看可行性,教育的實用目標比較容易達到,那麼如何實現教育的價值目標。蔡元培提出了美育的思想,美育是從實用目標到價值目標的橋梁。在蔡元培看來,美育具有兩個性質:一是普遍性。他認為美育「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見」,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他舉例說:「美則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無損於人,人亦無損於我也」。而且「獨樂樂不如與人樂樂」。二是超越性。他認為美育「可以破生死利害的顧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舉例說「美色,人之所好也,對希臘之裸像,決不敢作龍陽之想」。正是美育具有這兩個性質,因此通過美育可以實現實用目標到價值的目標的飛躍。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蔡元培的教育目標即重實用目標,也重價值目標,可以說是把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很好的結合了起來,教育目標的本身具有層次感和可行性。

我們的教育近代以來,其實一直只重實用目標,忽略了價值目標,即使提出所謂的理想教育也經常是空洞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無從實現,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重視美育,音樂美術學科在培養技能而非美育,最具美育的語文學科,在老師的肢解和條分縷析中早已失去培養美育的價值。

蔡元培的五育思想對於我們確立教育目標,解決教育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關系,實用目標和價值目標的關系,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統一具有重大意義,這可以看作是蔡元培對教育的一大貢獻。

二、關於他對學習國外的論述

蔡元培很重視學習國外的東西,就拿教育方面來說,他在談到教育應該尚自然,應該展個性時,就提到應該向國外學習。他提到了實驗主義教育學、杜威的實用主義、蒙台梭利的兒童室,還有比利時的德可樂利等。這些教育思想或實驗活動當時在西方可能也是剛剛興起,但蔡元培已經注意到了這些新的思想,他學習國外可真不落後。

他提倡學習國外的,但不主張「全盤西化、人雲亦雲」,他認為我們應抱一個正常的心態,即不自大,也不自棄,一切從自身從發。他說:不一定別人實行了,我們才去實行,即使日本及歐美各國尚未實行,而教育家正在鼓吹者,我等亦可采爾行之。我等須從原理上觀察,可行則行,不必有先我而為之者。

他主張學習西方不能「囫圇吞棗」,應「取其肉吐其核」,將國外先進、有用的東西融合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謀求發展。他對國外的東西都是批判的吸收,不是國外的東西就都好,比如他對宗教始終採取批判的態度,反對在大學建立神學科。他的大學教育思想就是博採眾家之長而且結合了中國實際。

蔡元培重視向國外學習,同時,很重視向國外宣傳我們中國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傳統。在1924年倫敦召開的一次會議中,他宣讀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介紹了我們中國從很古老的時候就重視教育,介紹了中國古代的教育內容及教育機構,介紹了中國古代兩大顯學的不同命運,而且對中英教育進行了對比,各有優劣,正確分析了中國教育的差距,表達了交流學習的意思。還有幾次在世界教育聯合會的發言,他都不卑不亢,表達了發展的願望和民族的自信。正是由於他這種精神,在當時中國那種國際地位下,他贏得了世界的尊敬,向國外介紹了我們中國的優秀文化。由於蔡元培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貢獻卓著,法國里昂大學授予他文學博士榮譽學位,這是該校首次授予外國人這個學位。美國紐約大學授予他法學博士榮譽學位。法國總統授予他三等榮光寶星勛章。

蔡元培這種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吸收外國文化的方法以及對中華文化的推廣很值得我們今天的學習。今天我們的教育界在一味地照搬國外的東西,在國外教育界失去了話語權。我們應該從蔡元培的經驗中汲取智慧,努力處理好本土化與國際化的關系,向世界介紹中國教育的思想和經驗。中國這種龐大的教育系統的運轉一定有很多有益的東西值得總結,值得向世界宣傳。中國一代一代的教育人一定有很多教育的智慧可以向國外介紹。

三、對教育真諦的把握和對教育民主、科學的追尋

《新教育與舊教育之歧點》

夫新教育所以異於舊教育者,有一要點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兒童,而吾人受教於兒童之謂也。

吾國教育界,乃尚牢守幾本教科書,以強迫全班之學生,其實與往日之《三字經》、四書、五經等,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相差。欲救其弊,第一,須設實驗教育之研究所。第二,教員須有充分之知識,足以應兒童之請益與模範而不匱。第三,則供給教育品者,亦當有種種參考之圖畫與儀器,以供教員之取資。如此,則始足語於新教育矣。

《教育獨立議》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的。

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

教育是求遠效的;

教育是進步的

教育是公同的

《題兒童書局的國語教科書》

兒童的抽象作用,較直觀為弱;所以吾人在智育方面,即不能不授以概念,而要在多用直觀的材料為引導。直觀的對免最好是實物、次標本,次圖畫,這是現今教育家所公認的。我國地大物博,兼跨寒、溫、熱三帶;兒童所見,顯有不同;對南部的兒童,講雪人冰窖,對北部的兒童,講木棉甘蔗,雖有圖畫,若要舉實物來證明他,就很少機會了。上海兒童書局有鑒於此,特分編北、中、南三部國語,所含名詞,均擇本部中最彰明較著的,而關於聽覺的,如歌謠等,也在本部中選出耳熟能詳的,穿插其間,這對兒童的領會,必有極大的助力。特志數語,以為紹介。

四、教育家精神

四曰安貧樂道之志趣。教育之關系,至為重大,而其生涯,乃至為冷淡。各國小學教員之俸給,有不足以贍其家者,夫人苟以富貴為鵠的,則政治、實業之途,惟其所擇;今舍之而委身於教育,則必於談泊寧靜之中,獨存無窮之興趣,雖高官厚祿,不與易焉。

《一九00年以來教育之進步》

具有愛心的教育家:為營救被捕學生,蔡元培竭力奔走相救,親率校長團到教育部情願,甚至以身家性命作擔保,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在全國人民的強力聲援下,軍閥政府被迫釋放了被捕學生,蔡元培親率北大師生到校門口迎接。學生們悲喜交集,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當時被捕的學生回憶說:「當我們出獄由同學伴同走進沙灘廣場時,蔡先生是那樣的沉毅而慈祥,他含著眼淚強作笑容,勉勵我們,安慰我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5頁

公而忘私

為解決愛國女社學生日常開支,蔡元培自告奮勇前往南京借款,以解燃眉之急。行前家人來泣告年僅十歲的長子阿根病故,他揮淚囑托前來送行的朋友代為處理後事,顧不上最後看一眼愛子,撫慰一下夫人,毅然登輪而去。三天後終於借得六千元,回到上海,解決了學生的斷炊之憂。他這種公而忘私和勇於任事的精神一直被人們傳為美談。43頁

1920年任北大校長期間,奉派去歐美考察教育。在考察期間,不幸接到夫人在京病逝的消息。他強忍悲痛繼續行程,寫下了情真意切的《悼亡妻黃仲玉》64頁

蔡元培的社會責任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❸ 蔡元培的故事

蔡元培的故事:生活就是一杯綠茶

曾經有一位北大學生對成功充滿著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卻屢屢碰壁,鮮有所獲。沮喪的他便給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夠得到指點。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並約了一個時間讓那位學生到辦公室面談。
學生激動地來到校長的辦公室。沒等他開口,蔡元培先生就笑著招呼道:「來,快坐下,我給你泡杯茶。」說完便起身,從抽屜中拿出茶葉,放進杯子里,倒上開水,遞到學生面前的桌子上。「這可是極品的綠茶喲,是朋友特地從南京給我帶過來的,你也嘗嘗。」蔡元培先生和藹地說道。
受寵若驚的學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幾片茶葉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慘白慘白的,沒有一點綠色,喝到口中也像白開水似的,沒有一點茶的味道。學生的眉頭不禁一皺。蔡元培好像並沒有注意到學生的表情,依舊東拉西扯地談一些漫無邊際的話題,似乎完全忘記了學生來的目的。學生極不自然地聽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頓一下,忙找了個理由告辭。
蔡元培眯著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麼,把茶喝了再走,這可是一杯極品的綠茶。千萬別浪費了。」
學生無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禮節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這時,一股清香濃郁的味道沁入心脾!學生愣住了,詫異地打量著茶杯:茶葉已經沉浸入杯底,杯中的水已是一片碧綠,像翡翠般燦爛奪目。不僅如此,整個辦公室里可以聞到一種清新的香氣!
蔡元培似笑非笑地望著他,滿含深意地問道:「你明白了嗎?"
學生恍然大悟,驚喜地喊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說,想追求成功就要像就要像這綠茶一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凡事都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沉浸下去。"
生活就是一杯綠茶,只有靜下心來沉浸進去的人,才能領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

❹ 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評價

蔡元培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

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

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其72年的人生歷程,一路經歷風雨,始終信守愛國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於廢除封建主義的教育制度,奠定了中國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礎,為中國教育、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富有開創性的貢獻。



蔡元培的書法造詣:

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學,博覽群書,早年先後中秀才,後又相繼中舉人、進士,文章和書法都受到過極其規范的訓練和約束。他的書法一掃清代科舉制下書壇的清規戒律,而以線條粗細自然變化,用筆提按頓挫徐疾有致來體現書法的節奏感。

擅長楷書和行書,市場上見到的絕大多數為行書,書作上字結體往往左低右高,呈斜勢,自出機杼、獨具個性。

隨著時間對蔡元培歷史地位和書法價值認識的提高,蔡元培的書作在海內外市場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蔡元培是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導師,現代中國文化名人一面旗幟,他的書作除了藝術價值外,還有很高的歷史和文獻、文物價值。

❺ 什麼是師德

師德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標准。是做為教師群體中每個個體所追求的一種目標,一種很高的思想境界。目前的師德標准其實是根據教師群體中的出色人群的優異表現而概括和提升出來的。師德范疇可以說涵蓋了教師的思想、語言、活動、舉止、情感,甚至於教師的靈魂。那麼,師德標准主要應該包括什麼呢?蔡元培先生說過:「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身為教師,永遠都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活的環節,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克服人類無知與惡習的最重要的社會成員。教師所面對的是青少年學生,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所面對的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所以,師德應該主要體現在,提高對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關愛學生,熱衷學習,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對待學生要公正,另外,工作中有了錯誤應敢於且願意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這就是以身示範。這其中對自身人格的修養與提高是至關重要的。用一句最朴實的話來說,就是不誤人子弟。這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本質所在!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就是這個道理。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說到這里,在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名小學生,和小夥伴在教室里踢小皮球,他一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毛主席像上,當即在主席像上印了一個球印,小夥伴們有的就喊,你踢到毛主席像了,這時正巧他們的班主任從教室門口走過,這位班主任教師當即拿出來手娟若無其事地將球印擦去,同時又輕描淡寫地說:哪踢到了?哪踢到了?別大驚小怪,快到教室外踢球去。時隔30多年過去,這名小學生現在已長大了,每念及此,都對他當年的班主任感恩不盡,念念不忘這位教師對他的恩德。並且表示他待人處事也要象他的班主任老師一樣。這個故事說明了兩個道理,(1)做為一個教師要有抑惡揚善和隱惡揚善的意識。(2)教師的身教的確重於言教。我想在座的教師中,凡是工作幾年以上的教師恐怕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教過的、已經畢了業的學生們回校或到你家裡看望你時,他們相互之間回憶起的往往是當年你曾經對他們做過的幾件好事,或者說過幾句使他們受益的話,令他們終生難忘,而你卻可能早已不記得了。但是你當年說過的一些不該說的話,做過的一些不妥的事情,學生們卻並沒有放在心上(他們也是隱惡揚善啊)。因此,我們應該感謝我們那些可愛的學生們。這就是人本性的善良一面。我想,凡有過如此經歷的教師,是否都應該更熱愛我們的這個職業,關愛我們的學生,快樂的工作在我們的崗位上呢?

❻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舉並重。

❼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關於 "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
1、軍國民教育
軍國民教育即軍事體育。他認為"軍國民教育者與社會主義背馳",不是理想社會的教育。但他認為當時"強鄰交通,亟圖自衛,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復",即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必須用武力自衛,這就要實行軍國民教育。就國內而言,為了打破當時國內封建軍閥擁兵妄為的局面,就要"行舉國皆兵之制","以平均其勢力",也要進行軍國民教育。後來,他把軍事體育發展成為普通體育。他認為體育是培養"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的重要環節,他說:"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體",如果
一個人的身體不健康,精神上也必感痛苦。他要求學生"各就所好,多多運動",以發達學生的身體,振作學生的精神。
2、實利主義教育
實利主義教育即智育。實利主義教育主要給人以各種普通的文化科學知識,發展實業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一定的職業訓練。進行實業主義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強國家的財力,這樣才能在世界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他認為"今之世界恃以競爭者,不僅在武力,而尤在財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財力而孳乳。"同時,他還指出"我國地寶不發,實業界之組織尚幼稚,人民失業者甚多,而國甚貧。實利主義之教育,固亦當務之急者也。"他把實利主義教育,當成富國強民、發展國家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
他認為實利主義教育,不僅可以使人學到文化科學知識,還可以便人的思維"臻於細密",例如學習算學,既可以增加知識,又可以便腦力反復運用,使人的思維日趨細密。
3、公民道德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他認為軍事體育和實利主義教育雖是"強兵富國"之道,但是,僅有兩者還不夠,還必須有公民道德教育。
"何謂公民道德?曰,法蘭西之革命也,所標揭者,日自由、平等、親愛。道德之要皆盡於是矣。"自由、平等、博愛是資產階級道德觀念。他提倡這種道德觀念與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相對抗,並企圖通過這種公民道德教育使人從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從而改變被封建道德束縛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提倡的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反封建的重大進步意義 。
4、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屬於實體世界,是"超軼乎政治的"。他認為世界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人超軼乎現世之觀念,而達於實體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其現象世界間所以為實體世界之障礙者,不外二種意識,一,人我之差別,二,幸福之營求是也。"通過世界觀教育,就可以使人破"人我之差別」,泯"幸福之營求",人也就達於最高的精神境界,人生也就變得更有價值。
蔡元培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觀教育,並認為世界觀教育是教育的終極目的,這點是值得重視的。當然,他的世界觀教育是建立在把教育分為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這個唯心主義觀的基礎上的。然而,他的目的是引導人們去追求真理,追求有價值的人生,"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教義梏其心。"這表示了他對當時封建傳統教育的否定,具有重大的反封建的進步意義。
5、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稱美育。在我國把美育列為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為蔡元培首創。他指出"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視美育,認為美育是引導人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的津梁。他指出,引導人們從現象世界過渡到實體世界不能用"旦旦而聒之"的方式,也不是"枯槁單簡之言說"就能實現的。"故教育家欲由現象世界而引以達於實體世界之觀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教育家的任務,就是通過美感教育,使人達於最高精神境界。
他認為美育的作用在於"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
美育可以陶養憾情,使人日趨高尚;可以去私忘我,超脫利害;可以使人寄託於美的享受,去掉生活惡習,從而美化人生。

關於 "展個性,尚自然"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主張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實際,他說教育者應"深知兒童身心發達之程序,而擇種種適當之方法以助之。"就象農家對待植物那樣,"千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齋食則資以肥料。"為此,他極力反對違反自然、束縛個性的教育。他指責舊教育"是教育者預定一目的,而強受教者以就之;故不間其性質之動靜,資束之銳鈍,而教之止有一法,能者獎之,不能者罰之。"
為了能"尚自然、展個性",在教學方法上,他重視啟發式教學,提倡自動、自學、自己研究的方法。他說教書並不象注水入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自動的求學。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功課時,再去幫助他。他說"在學校不能單*教科書和教習,講堂功課固然要緊;自動自習,隨時注意自己發見求學的門徑和學問的興趣,更為要緊。"他的"展個性、尚自然"的思想是一貫的,他任南洋公學教習時,就提倡"學生自己讀書"以展個性。他任北大校長時提出"改良講義"和"添購書籍"兩個計劃。提出講義只列大綱,細微末節,以及精旨奧義,或教師口授,或自己參考,以期學有心得。

熱點內容
青陽在哪裡 發布:2025-04-26 19:00:13 瀏覽:436
江西遠程教育 發布:2025-04-26 18:55:46 瀏覽:416
開學初班主任會議 發布:2025-04-26 18:46:17 瀏覽:882
除了英語 發布:2025-04-26 18:43:43 瀏覽:322
有哪些企業 發布:2025-04-26 18:42:59 瀏覽:530
物理各模塊 發布:2025-04-26 18:34:03 瀏覽:624
師德師風高校徵文 發布:2025-04-26 18:11:58 瀏覽:472
做數學的軟體 發布:2025-04-26 18:08:25 瀏覽:56
歷史怎麼提分 發布:2025-04-26 17:34:54 瀏覽:927
湯老師講課 發布:2025-04-26 17:26:5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