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班師生
說老師好0.0
2. 在音樂教學中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不同師生關系反映了人們對師生身份的不同認識,也反映了不同的哲學觀和價值觀。傳統師生關系是一種主動傳授與被動接受的關系,,教師是教育的主題,處於絕對的權威地位,為了更有效的進行知識的傳授,需要把學生放在課題位置上進行客觀認識,以對象化的思維看待學生,教師與學生處於對立化的狀態。那麼,在音樂新課程教學中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每個音樂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什麼是新型師生關系? 胡塞爾現象學提出「交互主題性」的概念,堅持意識主題的多數性,認為交互主題性是「生活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理解、溝通和交往的前提。海德格爾和加達默爾繼續高揚交互主題性,倡導認識的雙方或多方互為主體,打破主客二分的對象性思維。」在教學中,要把他人看作主體,而不要看作客體。在新課程體系中,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在學校教育中確立新型師生關系,構建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是學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新課程倡導建立一種平等合作、對話理解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本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建立人道、和諧、民主和平等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是師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 二、在音樂教學中怎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筆者認為,在音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要轉變教師角色。傳統的中學音樂教育,學生大多處於被動的學習地位,創新學習的興趣遭到扼殺,創新意識受到抑制。教師充當著「教唱者」的角色,體現不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本質,也貶低了教師應有的生命價值。所以必須破除傳統的教育模式的束縛,確立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以音樂為本,以文化為本,轉換教師角色,注重學生角色。學習動力源於學生需要,並實現創作和再次創作的近遠期目標。曼哈頓維爾音樂課程的導向,是學生實踐。這樣,音樂技能和知識並不是課程目標的全部,而是學生學習經驗的副產品。學生初始就以音樂家的角色參與學習,他們的音樂思維水平雖然不能與職業音樂家相比,但其思維的活動方式卻與音樂家類同。音樂家的行為方式,使學生通過親身的體會積累經驗,通過創作、表演、評價等實際參與活動實現課程的終級目標。 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能力的培養。教學目的是保證學生參與並獲得對音樂的理解。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進行獨立發展和創造性活動,這決定了教師角色的特點;剋制權威心態,作學生的導向和引路人;教師要對復雜的音樂構思有精明的反映力,對學生獨創和直覺思維甚為敏感;教師是問題的創造者,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者。教師的作用是培養而非判明;是激勵而非管束;是鼓勵而非控制;是設問而非機械的答疑;是指導發現而非命令。無論教師水平如何,只要能使學生實現自己的音樂需求和雄心,則無可挑剔。如果學校的一切音樂活動和音樂課完全由教師包辦,音樂的所有方面全有教師決斷,學生只有條件反射而無獨立判斷,其結果,學生只是機械式的反應,毫無發展可言。音樂成了簡單的符號和枯燥的聲音,而不會融合,不能表達學生的思想和感情,學生的創造力也不能由外部加強。創造性教學只有當教師和學生均投入創造性的發現潮流中才能實現,教師要理解學生創造的程序和智力探究的興奮感,要敏感與學生的觀察和疑問。他必須對自己經過不斷努力而獲得音樂判斷力和獨立創造經驗充滿信心。 教學是在學生參與發現為主的實驗性課堂中進行的。比如:筆者在初中欣賞課和高中鑒賞課的實驗中,讓學生自己扮演音樂家角色、歷史人物角色,根據故事情節即興創編台詞、動作,激發了極大的興趣,牽動了學生的思維。在欣賞聶耳的《鐵蹄下的歌女》和鑒賞舒伯特的《魔王》時,學生的創編具有創新性,具有時代感。踴躍展示自己。在這種學習氣氛中,創造性活動受到尊重,個人判斷和觀點被認可,發現邏輯勝過已知邏輯過程,學生扮演音樂家角色參與整個音樂過程:作曲、演奏、指揮、聽賞、共享以及其它音樂家活動。他基於學生能力水平,又體現真實的音樂生活經驗。這樣,教師和學生都是「探索者」,同時教師還是「導航者」。 筆者在自己長期的音樂教學中體驗到,自己的音樂教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自己是在教音樂。第二個階段,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音樂,而是在教學生如何進行音樂方面的學習。從2000年新一輪課改開始至今,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應對學生學習音樂提供幫助和支持。成為引導者。
3. 如何搞好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
教師的個人魅力 提升音樂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首要要因素 (一) 笑,讓師生走出和諧 有一次,我讓班上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上台唱歌,當我點到她名字的時候,她臉一下紅的像蘋果一樣,我看的出她很緊張
4. 音樂課上,師生正在欣賞歌曲
音樂課上,師生正在欣賞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忽一見學生埋頭大睡,老師叫醒他說:「你怎麼把 《讓我們盪起雙槳》 聽成了『搖籃曲』?學生面帶愧色,卻不失幽默的自我解嘲道:「 在搖籃里盪起雙槳。」
(1)老師的言外之意是上課睡覺是不對的。
)如果你是那位學生,你解嘲的話是:__我夢見同學們在唱搖籃曲
5. 音樂師生問好歌
快樂的節日 讓盪我們起雙槳
6. 音樂課怎樣互動能增進師生情感
互相把心交給對方是增加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拉拉家常,共同研究一首歌曲,比賽唱一首歌,誇獎,激勵。
7. 求一首音樂課師生問好歌,詞譜。簡單,實用,好聽的。十分感謝
|我給你簡譜吧抄。
12 34 | 5 — | 51 5| 51 5| 5154 3 | 2 1 ||襲
歌詞是「同學們好,老師好老師好,老師您好您好」
(第三小節到倒數第二小節中的哆是小字二組的哆)
如果你覺得好就幫忙頂最佳吧```
謝謝了
8. 如何搞好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
為了激發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例如:
1、多媒體電化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使學生視聽結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眼動)、思維能力(腦動)以及反應等能力(行動)。
2、音樂與美術整合法——讓學生一邊唱歌(口動)一邊把自己的感受(腦動)通過繪畫(眼動、手動)的形式表達出來。
3、自主表演法——在學生能有感情(心動)地歌唱(口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的即興(腦動)表演(行動)的形式,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用形體動作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的歌唱與表演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此外,諸如:快樂游戲法、謎語競猜法、寫譜比賽法、討論探究法、比較歸納法……等,也是激發「互動」的好方法。
總之,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教學方法,盡量給學生以最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並抓住學生渴望學習的好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體驗情感、參與學習,激發互動,這樣能收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9. 如何改善音樂課堂師生合作關系
「小學音樂課是抄義務教育小襲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教學大綱的引言中這樣提出:「對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課」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總喜歡片面地和「唱歌」劃上等號。純粹地把音樂課當為「唱歌課」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在今天,如何上好音樂課,使之造就和培養更多的具備一定藝術素養的人才,是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擔任三、四年級音樂科教學一年來,我從優化小學教學這個整體目標出發,把音樂課堂教學的各個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音樂的綜合能力作為音樂教學的核心,處理好音樂課堂教學的整體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10. 當輔導班音樂老師
其實很多小的輔導班,都不要教師資格證的,不過你有教師資格證,可以優先考慮,算是一個不小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