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瀟湘師生
❶ 老師用戒尺打學生,為何還有很多家長聯名要老師留下來
看到這種情況,很多網友估計也是一臉懵的,為什麼老師打了學生,家長卻執意要讓老師留下來呢?
那麼,關於這件事,個人查找了一下相關資料,大致如下:
那麼,這名老師的行為,其實看似傷害了孩子,惹怒了家長,但是實際上,很多真心為孩子的老師都是逼不得已,而且打完之後還跟孩子家長道歉了,這樣的老師不得不說,非常的盡職盡責,雖然最後因為這一件事情離開學校。這一點很可能會是家長和孩子重大的損失,因為好的老師一般都是鞠躬盡瘁的,也希望這名老師能早日走出這一段事情,重新回歸校園,幫助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❷ 我初一女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女老師和我像閨蜜一樣,那天我忘了個作業,她把我帶到辦公室那戒尺打我pp我
正常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對於這個老師,你要小心,這已經不是打不打的疼的問題了,而是這個老師的行為出問題了!畢竟為人師表,在好的關系也不是這樣的!不過最好這種事還是要和父母說,讓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❸ 用戒尺打學生手掌,在這時代發生您有何感想
對學生體罰現象的歸因分析
李樹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22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適應全體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第42條又規定,對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應視其情況給予處罰。法律頒布了,教師體罰學生的情況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回答是否定的。像擰掉學生耳垂,一巴掌打聾學生等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例還常見於報端。有些教師對學生輕則訓斥、謾罵,重則罰站、罰跪、打耳光、打屁股、打手掌,名目繁多,無奇不有。僅罰站,就有面壁站、四角站、定時站、站太陽、站風雨,更有甚者罰學生裸體站。有些教師體罰學生不以為錯,反而振振有辭,說什麼「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有的教師打了學生,還不準學生聲張,更有一些老師竟以對學生體罰的狠而出名,使學生畏師如虎。
據一項中小學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竟有54%的學生受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且小學生體罰現象尤為嚴重。對此,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深思。對於「體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下了很多定義。《教育學辭典》解釋說:「體罰是不民主、不科學的有害的懲戒兒童的方法」。《教育大辭典》注釋:「體罰是以損傷人體,侮辱人格為手段的處罰方法」。也有人將體罰定義為:「由某一權威代理人使用某種手段,使某人身體受到疼痛」。……這些關於體罰的定義,都存有一些缺憾。很明顯,體罰者不是為體罰而體罰。在中小學,教師體罰學生,也不單純是為了損傷學生的人體、人格,更不單純是為了使學生身體痛苦。
體罰者使用體罰,往往是為了改變一定的他所以為錯誤的行為和事實。因此我們認為:所謂體罰,是一種試圖以使某人身體疼痛從而影響其心理,改變其行為的懲戒方法。在教育界,體罰是一種爭議頗多的管教措施。一種觀點認為,體罰是減少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體罰可能是唯一可以產生積極行為的一種方法。他們往往舉出蘇聯大教育家馬卡連柯在教育生涯中曾利用體罰獲得成功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在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對小學生體罰是對的,約有55%的中學教師也贊成以這種懲罰形式管教學生。從調查結果看,男教師比女教師更願意使用體罰。
英國在1948年通過取消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奉為神聖的體罰制度的決議時,就有部分教師在會議上聲稱:「鞭打的威脅,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基幢。另一種觀點認為,對學生採用體罰,是沒有把學生當作人,而是當作物看待,是完全錯誤的。他們認為,體罰不能使兒童將體罰與其受罰行為聯系起來,體罰時,成人的憤怒成為主要因素,這會使兒童認為執行紀律是痛苦的,而不是過錯行為是痛苦的,體罰是無效的,體罰者變得愈加令人厭惡,逐漸失去作為積極變化動因的有效性。
懲罰兒童的攻擊性往往會導致其更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教師是學生潛在的有力的榜樣,倘若教師使用體罰解決大多數管理問題,學生就有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即使已告訴他不應該這樣做。體罰能引起受罰者的抵觸和粗暴的報復,而且也會在其他學生中引發消極行為。體罰還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給孩子造成生理傷害,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有一種人承認體罰是錯誤的,是不應該使用的方法,但又認為其是有效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教育過程中大量運用,其實這也是一種支持體罰的行為。在現實條件下,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我們怎樣看待教師體罰學生這一現象呢?我們認為,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條件下,應承認體罰的有效性。體罰作為一種懲戒方式,在某些條件下,如已沒有其它方法發布禁令,以制止兒童從事某一可導致害人害己的行為,這時使用體罰可以使兒童知道該行為是錯的,從而避免有害行為的發生。但它畢竟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你並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也沒有教他做什麼,怎樣做。受罰者行為的停止或改變,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而沒有形成真正的內部動機,沒有自主性。因此,在兒童能夠懂得行為准則後,就應當盡可能少地使用或不用體罰。小學生一般7歲入學,這時兒童的認知、思維、想像、道德判斷、內部語言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發展。可以說這時的兒童已到了懂事的年齡,可以通過說服、批評、教育等方法使其明白什麼行為是錯誤的,是被禁止的,而什麼行為才是對的,應該提倡的,從而使之自覺改變其行為,而不應該再迷戀體罰。因為,體罰存在著極大的不科學性和危害性。
從學生方面看:
首先,體罰會對學生造成生理傷害。中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很容易受到傷害,而傷害一旦產生,便容易給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這樣的事情絕非杜撰:狂怒的老師一巴掌掄向學生,於是學生再也聽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聲音和父母親切的呼喚;暴怒的老師擰起學生的耳朵,試圖將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裡捏的只是學生嬌嫩的耳垂;一頓拳腳過後學生再也抬不起手臂……所有這些,難道還不夠我們驚心嗎?教育者為社會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廢人!其次,體罰壓抑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畏於教師的體罰,只得囿於教師規定的框框之中,學生的智慧難以萌發出來,學生的聰明才智不敢發揮,久而久之,學生自甘於平庸聽話,我們的教育便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瓦特、牛頓、愛迪生們如整天處於教鞭的威懾之下,他們的聰明才智怎樣去發揮?又怎能發揮?
再次,體罰嚴重傷害了學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往往是學生走下坡路的開始。有些學生經常受到粗暴的訓斥、體罰,自尊心、自信心喪失,自暴自棄,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條」。一首「挨打歌」說得好:「首次挨打戰兢兢,兩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頭緊,百次挨打骨頭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癢不吭聲」。過度體罰的結果,只能使孩子消極適應環境,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有些學生遭體罰後覺得無臉見人,乾脆不再到校學習,有的甚至為此逃學離家,以至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誘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過早地為自己年輕的生命劃上了句號。
最後,體罰影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形成冷漠孤僻、敵視和心理閉鎖等畸形變態心理。經常受到打罵的學生,平時謹小慎微,提心吊膽,唯恐被教師體罰。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卑膽孝撒謊的性格。
這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打罵和過分的嚴厲只能讓兒童說謊,變成怯懦的人,同時養成兒童的殘忍性。」從教師方面看:體罰不僅降低了教師的威信,而且當教師實施體罰之時,正好表明了他的失助與無能。一個教師,簡單地以體罰管教學生,是把教育過程、教育手段簡單化,它往往鑄成一種錯誤的行為模式,其消極影響是難以消除的。庫寧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體罰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從師生關系看:體罰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擴大了師生間的感情距離,不但很難形成向師性,反而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和對抗情緒,不利於施教。有的學生就說:「老師當眾體罰我,是出我洋相,是看我不順眼,叫我丟人。」學生當面不敢說,背後則不服。這樣,實現教育目的也就落空了。體罰使學生精神壓抑,負擔沉重,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有些學生受到體罰,感到非常委屈、恐懼,教師講什麼一句也聽不進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體罰還影響著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很多家長往往「授權」教師:「孩子在學校不聽話,盡管打」。但教師真的體罰學生時,誰的家長又願意自己的孩子挨打呢?家長往往譴責老師,有的甚至拉著孩子找到學校或對簿公堂,造成很多社會問題。既然體罰有如此多的危害,那麼在中小學體罰現象還比較嚴重的原因在哪裡呢?
首先,是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潛在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並成了所謂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財產,幾乎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在學校內部,教師則獲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權力:「師徒如父子」。老師於是擁有了教育、懲罰學生的權力。在中國早期的學校里,弟子的行為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弟子職》一篇給我們作了很好的描述,老師控制學生行為的手段之一,便是體罰。如《學記》中說:「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體罰被當作了老師的法寶。所謂「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封建教育思想淵源流長,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部分教師。
第二,教師素質差,教育手段貧乏。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工作有熱情,事業心強,想把孩子教好,但由於經驗不足,缺少辦法,見學生違紀,情緒便急躁,因而體罰學生。有些教師則因為在家庭或社會交往中受氣,無處發泄,將學生作了出氣筒。特別在目前情況下,教師地位不高,待遇較低,社會分配不公,腦體倒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心中有怒氣,遇事易動氣發火,感情用事。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對不爭氣的學生,教師便使用強制措施體罰學生,而這,卻常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另外,學校領導對教師體罰學生的危害性重視不夠,一旦因為教師體罰學生而出現問題時,學校領導袒護教師,也是導致體罰增多的一個原因。
那麼我們如何走出體罰的誤區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落後的教育思想。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這一實踐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居於領導學生認識的地位;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對象,其認識和發展必須在不同程度上服從於教師的領導;學生作為教學認識的主體,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必須取決於其積極主動的認識。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認識和發展。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揚教育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應成為我國師生關系的特徵,應當拋棄「師道尊嚴」,教師對學生擁有無上權威的封建家長制觀點。在現時期,我國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對學生實行體罰,危害直接作用於學生身體,它不但使學生肉體受到疼痛,嚴重的直接損傷學生的身體,影響學生機體正常發育,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響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影響學生認知發展和個性品德的成熟。那種企圖靠體罰學生身體取得暫時效果的做法是無效的、錯誤的,也是沒有前途的。
其次,提高教師素質,綜合利用多種教育手段。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一個教師必須具有扎實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豐富的教育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技巧。老師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以體罰學生來發泄自己的感情。同時,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有靈活的教育機智,善於處理各種偶發事件和教育過程中的其它問題。教師對學生既要尊重信任,又要嚴格要求,防微杜漸,既一視同仁,面向全體,又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既適時適度,又持之以恆,既重視學習,又注意品德、體質的發展。
第三,學校領導要重視體罰學生的現象,要明確認識體罰給學生造成的危害,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體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現時的,也是未來的。學校領導要經常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首先在思想上引起教師的重視,轉變落後教育思想,自覺禁止使用體罰。其次,學校領導應嚴格要求,把禁止教師簡單地以體罰對待學生作為一項制度。學校領導要注意確立良好的輿論導向,把教師體罰同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的水平相聯系。一旦因體罰出現問題,學校領導也應從事實出發,嚴肅處理,不能一味袒護,並引導教師吸取教訓,從而在中小學從根本上避免體罰現象的發生,使中小學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
❹ 老師當全班同學的面用戒尺打我們班同學,那同學就是上課插嘴,說了個一個牙加一個鳥是鴉,下課就被老師打手
很過分誒!
現在居然還有這樣的老師,還有沒有師德呀?既然你身為老師,他身為你的學生,師生進行學歷對比,知識淵博的「老師」就是如此的展現自己的學識的么?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體罰學生,侵犯了學生權益,支持你直接打當地教育局電話舉報,上面會嚴處這種違規事件的!
❺ 我初一女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女老師和我像閨蜜一樣,那天我忘了個作業,她把我帶到辦公室那戒尺打我pp我
我感覺她和你開玩笑!閨密可不是一般朋友!珍惜你們的友誼!
❻ 貴州高校的一幕戒尺落下老師卻哭了,你羨慕這樣的師生友誼嗎
我表示很羨慕這樣的師生情。因為我從來也沒有遇到過因為要與學生分別而落淚的老師。並不是說這位老師感情脆弱,而是說他對班裡的同學很負責,付出了很多,所以才會在給學生們上高中的最後一堂課時因不舍而落淚。而當時不止有這位老師落淚,也有很多同學因為想到即將與熟悉的老師和同學分離,也動情落淚。可以看得出,這位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的友誼也很深厚。
在我的學生生涯中,對三位老師是印象深刻的。
第三位老師是我後來的數學老師。這位老師性格溫和,可能因為此,總有同學在他的課上調皮搗蛋,不認真聽課。老師年齡比較大,想管也管不了。但老師教學認真,我很喜歡這位老師。對於那些惹老師不開心的同學,也是很氣憤的。後來,在教師節上,我寫了一份賀卡給老師,告訴他我很感謝他教授給我們的知識,也明白老師因為一些不聽話的學生的苦惱,願為老師分憂。老師收到後,對我表示感謝,明白有人理解他,他也感到些許寬慰。
❼ 打手心作文
那是一些自習課,全班靜悄悄的在寫作業,老師在批中午考的數學卷子,突然老師說xxx你過來來,我顫顫巍巍的走了過去 然後老師指著我的卷子 我一看上面一個大大的68,瞬間就知道今天沒有什麼好事了 老師只是說我幾句 也並沒有怎麼動他的戒尺 可能因為我是好學生又是女生老師不捨得打我吧 我心中竊喜 下節課是英語老師的輔導課,老師知道我英語好,所以把我叫了出去,讓我跟他去他的辦公室,同時我看見他手裡的那把戒尺我當時可害怕可害怕了
他把我的卷子拿過去了,先是一道一道題的跟我講,之後又把我錯的題給我講錯因發現全都是計算錯誤 老師平常跟我們說,他最不喜歡的錯誤就是計算錯我心想這下我完了我完了,這會肯定免不了皮肉之苦
他看了我一眼,拿起了他在那把戒尺是一把藍色的軟尺,他讓我伸手,我又不敢反抗,只好慢慢的伸出手,他便抓住我的手指尖,先拿著軟尺照著我的手心狠狠的打了十來下,打到第六下的時候,我得眼淚已經掉下來了,因為實在是太疼了,等時打完了之後,我已經哭成淚人,沒想到是又讓我伸出右手,又打了七八下,真的太疼了,我哭的上氣不及下氣,老師讓我坐在那平緩心情,過了十分鍾,我心情平緩差不多了老師說你這次犯的錯誤太嚴重,而且太低級了,根本就不像你的錯誤,你說是不是?我點了點頭。老師問我錯了沒?我跟老師認錯,然後他摸摸我的頭說這次是老師打的重一點,可是是為了讓你長記性,你長記性了嗎?我點頭,然後老師握著我的小手,看著我那紅腫的手心心疼的嘆一口氣,跟我說回去上英語課吧,我只好回去了
等回去之後,同學看了一眼我滿是淚痕的臉,又看了一眼我紅腫的手,瞬間明白了什麼,等下課的時候,我趴在桌子上我不想跟他們說話,他們都跑過來安慰我
現在想起來真的是非常非常感謝我的老師和同學,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❽ 古代先生拿戒尺體罰學生的作文
從小學的罰站到初中的跑圈,體罰幾乎是每一位老師在恨鐵不成鋼時想做的第一件事。有的人認為「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有的則認為「棍棒底下出逆子」,我認為體罰只是一種殺雞取卵、飲鴆止渴的行為。
老師為什麼會體罰學生?是因為想讓學生「長記性」,即借身體的痛楚,記住自己犯的錯誤以達到下次再也不犯的效果。
體罰的確會使學生銘記錯誤,但這只是短暫而表面的。學生因為怕被體罰而不犯錯誤,形成了犯錯誤的後果就是被體罰的錯誤觀念,以體罰管束著學生的言行,一旦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老師的體罰約束消失,學生就會原形畢露。所以體罰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
體罰使學生銘記錯誤,學生自然會下意識地避免錯誤,如果避免錯誤的方法正確,自然皆大歡喜,而如果方法錯誤,例如:學生因為未完成家庭作業而被體罰,有些學生就會抄襲家庭作業來避免體罰,老師收到的只是表面現象,適得其反。其次,體罰還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世界上又會多一個中規中矩的模仿者。
體罰還會僵化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老師敬若神明,或恨之入骨;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暴政,哪裡就有起義,體罰還會激化學生的逆反心理,體罰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學生心理疾病……
總之,暴力維持的政權不能持久,體罰維持的「乖巧」、「好學「也禁不起考驗。毛澤東是罰站罰成的主席嗎?錢學森是跑圈跑出來的科學家嗎?
體罰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讓學生從心底里知道為什麼錯了,錯了會怎麼樣,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❾ 孩子被老師戒尺打一下訛了3萬元,被學生打的老師都在
真的對現在的教育無語了,大街上有人碰瓷,沒有法律法規監管,被碰瓷者自認倒霉,現在校園內竟然也開始碰瓷,而且碰瓷者是學生,碰瓷對象是教師,教師還只能任人宰割!如此奇葩的師生關系,如此墮落的校園,如何培養身心健康德才兼備的現代化建設人才?!請把戒尺還給老師,把懲戒權還給老師,把尊嚴還給老師!
❿ 應不應該把戒尺還給老師
當然應該還給老師,因為它是屬於老師的東西。如果你覺得老師不應該使用它的話,再雙方交流,老師要使用它,你就是不還,他也可以有另一把戒尺的,不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