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

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

發布時間: 2021-10-15 11:37:16

師德規范中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1)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擴展閱讀:

師德規范

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

簡述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對象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

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

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

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

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參考資料:師德規范-網路

❷ 教師職業道德有哪些核心內容

為師網上有資料,你可以自己前往下載,目前網上最全的三新一德資料http://www.weshiw.com/index.htm

❸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3)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❹ 師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4)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擴展閱讀

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書和育人緊密聯系、相互促進。教育活動歷來不是隨意性的,而是把社會確定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教書為育人服務,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中心,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

教師如果只顧教書、不管育人,將二者割裂開來,成為單向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致使教書失去育人的功能,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職責,

而且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培養高尚情操的重任;只有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自覺當好學生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品質的塑造者,才不愧為一名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❺ 德育過程的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

1、教學。

教學是學校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學校德育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德育主要是通過傳授和學習文化知識實現的。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豐富的德育內容,充分發掘教材本身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就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同時,教育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師的榜樣作用等都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的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業務感,使其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等。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工作的教師,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和任務。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實現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3、共青團活動

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是學校中學生的集體組織,它們組織的活動是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形式。他們組織的活動不但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是實現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有效形式。

4、課外和校外活動

課外和校外活動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

5、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的品德是在各種實踐活動和交往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因此,社會實踐活動同樣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這種途徑包括生產勞動、勤工儉學活動、社會政治活動等。

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

構成德育過程的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德育過程的諸種矛盾。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了德育過程的發展。

構成德育過程的基本要素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德育活動的能動主體,構成了德育過程的主要矛盾。

它具體表現為,教育者代表社會提出的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觀狀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社會對其成員的德育要求與整個年輕一代思想品德現狀之間這一社會矛盾的反映。

❻ 師德的核心是什麼

師德的核心是抄處理好「三個關系襲」:
第一是處理好與教師職業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有敬業精神。
第二,要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意味著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
第三,要處理好與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關系,這意味著教師要為人師表,人格高尚,剋制私心。

❼ 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結構分哪三個層面

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結構主要包括: 1 .從關系對象上,主要包括: 1 )對學生:關愛、尊重版、公正 2 )對教育事業權及教育教學工作:盡心盡力(競業) 3 )對自身:不斷完善、彰顯人格魅力 另外,包括對教師同行、對學生家長、對社區及社會其他教育機構等。 2 .從調整原則上,主要包括 : 1) 奉獻精神:意識、精神境界、情操 2) 實踐智慧: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育機智、教育藝術 3) 持續發展:不斷自我超越、自主創新、提升人格魅力 3 .從發展水平上,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1 ) 底線:遵紀守法,做合格公民。 2 )基準:履行教師基本職責,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3 )上線:實現師德理想,成為德性教師。 從 2008 年我國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看,其內容結構是完整而全面的。

❽ 師德包括哪些內容

師德師風的具體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8)師德的核心結構包括哪幾個要素擴展閱讀: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構成

教師道德認識、教師道德情感、教師道德意志、教師道德信念 、教師道德行為、教師道德習慣。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可見師德的重要性!

師風意思就是老師的風度。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❾ 師德師風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書和育人緊密聯系、相互促進。教育活動歷來不是隨意性的,而是把社會確定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教書為育人服務,立德樹人是教育的中心,貫穿於教育的全過程。

教師如果只顧教書、不管育人,將二者割裂開來,成為單向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致使教書失去育人的功能,就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素質的職責。

而且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培養高尚情操的重任;只有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自覺當好學生正確政治方向的引導者和高尚品質的塑造者,才不愧為一名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熱點內容
泡泡堂v教學 發布:2025-04-26 00:01:09 瀏覽:868
教師資格證大題 發布:2025-04-25 22:57:11 瀏覽:135
this用英語怎麼讀音 發布:2025-04-25 22:09:39 瀏覽:281
污漫畫之校園老師 發布:2025-04-25 21:55:54 瀏覽:798
數學如何學好 發布:2025-04-25 21:54:21 瀏覽:252
用於英語 發布:2025-04-25 21:49:19 瀏覽:806
厘米等於多少毫米 發布:2025-04-25 21:15:03 瀏覽:536
12堂魔力數學課 發布:2025-04-25 21:14:39 瀏覽:567
空調多少錢一台 發布:2025-04-25 20:33:34 瀏覽:108
一年級下語文書 發布:2025-04-25 20:02:34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