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入園家訪流程
1、了解幼兒 了解幼兒身體有無特殊病例,如:哮喘、過敏禁忌食物等。 能否獨立吃飯,是否挑食,特別不喜歡吃什麼 午睡是否有依賴物,如手帕、毛巾、小玩具等。 是否會獨立大小便,或如廁是否需要幫助。 2、告知家長 新生入園最多的現象是哭鬧,家長無論幼兒如何哭鬧,都要堅持送幼兒來園。 有的幼兒開始兩天不哭鬧,後兩天才會開始哭鬧,家長要堅持送幼兒入園。 一些幼兒入園後,會有生病的現象,這是孩子的機體適應環境的表現,可讓幼兒養病,病好就要堅持送幼兒園。 開學前就要鼓勵孩子幼兒上幼兒園的願望。可以說:寶寶長大了,馬上要進幼兒園了;幼兒園里有好多小朋友;幼兒園里有喜歡你的老師,就像媽媽一樣;你都能自己吃飯了,真可以上幼兒園里。等等。 3、總結 多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觀察家長的教育思路,強化家長樂於配合老師的要求。為順利的開學工作和孩子入園適應做好准備。
Ⅱ 幼兒園老師家訪家長需要准備什麼
迎接家訪的准備手冊:
學期末了老師來家訪的目的主要有幾下幾點:
1、對幼兒在本學期內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向家長進行分析和反饋;
2、針對幼兒本學期在園所參與的各項活動狀態、行為表現、情緒表達等發生改變的原因,了解是否收到家庭的影響;
3、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學習習慣,加強家園共育理念的落實;
4、老師會從專業角度為家庭提供一些在家庭生活中的育兒理念。
家訪注意事項
1、 注意家訪的日期和時間
幼兒園家訪前老師會提前跟家長約好上門家訪的日期和時間,確保那個時間段家長在家。如果家長突然有事情沒辦法進行家訪,要提前跟老師改時間。
家訪是家園共育過程中重要的信息溝通環節,各位家長還是要盡量避免不要錯過哦。當然這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為達到最好的溝通效果,平時參與育兒的長輩或者阿姨也最好一起在場。
2、家訪時孩子要在場
有些人覺得家訪只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孩子在不在無所謂。其實家訪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表現及問題,讓老師了解孩子在日常家庭中的行為習慣。保持孩子最真實的狀態,讓孩子和老師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溝通交流。
有的幼兒園老師家訪的時候,喜歡跟孩子和家人一起拍了張照片。這個舉動不僅可以讓孩子對老師不再陌生,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拉近老師和孩子的距離,便於之後更好地融入集體哦。
Ⅲ 新生入園家訪教師應怎樣與幼兒交流
家訪正是一個深入了解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狀況,與家長溝通教育觀念,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家訪前,我們要認真分析制定家訪的內容,深入研究是什麼導致孩子剛入園時情緒不穩定,了解家長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葯」。新生入園的家訪工作有如下內容: 一、分析新生難以適應環境的原因 首先,新生是3——4歲的幼兒,他們從出生一直生活在家人無微不至的保護之下,平時都有家人不離左右,乍一入園,心理上會有分離的焦慮;其次,現在的家庭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孩子們生活在頂端,既尊貴又孤單,家長們對孩子保護過度,事事越俎代庖,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也缺乏自立意識和自信心。第三,由於缺少與同齡孩子的交往,所以有的孩子與別人交往是心理上有排他性,有的孩子雖然喜歡與人交往,卻不會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常常會和同伴發生矛盾。 二、家訪具體交流溝通的問題 (一)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 1.新生的個人身體健康狀況。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有了病痛自己不太會表達,因此,教師先要向家長了解孩子平時身體健康狀況,有病時會有什麼表現,為防止在園長病又聯系不到家長,需要幼兒園直接送醫院就診出意外,還需了解孩子有無葯物過敏史。同時,也要了解孩子有無食物過敏史。 2.新生的性格特徵 這對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新生的性格,與家長一起商量討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園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從心理上盡快適應結納幼兒園的環境,愉快的開始幼兒園的生活。 3.新生自理能力發展情況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吃飯、穿衣洗臉、刷牙,單獨上廁所等。幼兒期是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的生活自理可以有效的促進大腦結構的發展。小班幼兒盡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在家被過分呵護,大多自理能力極差,到了幼兒園以後,由此產生的不便使得他們對上幼兒園產生畏懼情緒 。了解了孩子的發展現狀,有的放矢的給家長提出孩子的發展建議。 (二)教師根據家訪了解到的情況給家長提出建議 家訪中,我們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現狀和幼兒園工作向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做起,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2.讓孩子的作息規律逐漸向幼兒園靠攏。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很不規律,剛上幼兒園時很不適應,中午睡不著,下午困得難受,小孩子就會鬧情緒,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3.宣傳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後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 4.在家也創造機會,在成人的監督下,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並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過多干涉,不偏袒,讓孩子們自己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學會與人交往,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5.不要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在孩子的意識中,幼兒園成了一個可怕的地方。在讓家長對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建議家長把能上幼兒園當成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贊賞,讓孩子形成一種這樣的心理暗示: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那裡有很多的好玩的玩具和小夥伴,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能被獎勵上幼兒園。以此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積極性。 三、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 幾十個孩子一下來到幼兒園,教師不可能馬上都熟悉。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這時候有的孩子會排斥老師,有的孩子會害怕老師。當教師前去家訪時,在孩子最熟悉最放鬆的環境中,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讓教師和孩子進行接觸和了解,有助於增進教師和孩子的情感.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新生入園前的家訪工作,對於新生入園後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將堅持不懈的把這項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
Ⅳ 如何做好幼兒園入幼兒入園前家訪
家訪正是一個深入了解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狀況,與家長溝通教育觀念,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家訪前,我們要認真分析制定家訪的內容,深入研究是什麼導致孩子剛入園時情緒不穩定,了解家長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對症下」。新生入園的家訪工作有如下內容:
一、分析新生難以適應環境的原因
首先,新生是3——4歲的幼兒,他們從出生一直生活在家人無微不至的保護之下,平時都有家人不離左右,乍一入園,心理上會有分離的焦慮;其次,現在的家庭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孩子們生活在頂端,既尊貴又孤單,家長們對孩子保護過度,事事越俎代庖,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也缺乏自立意識和自信心。第三,由於缺少與同齡孩子的交往,所以有的孩子與別人交往是心理上有排他性,有的孩子雖然喜歡與人交往,卻不會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常常會和同伴發生矛盾。
二、家訪具體交流溝通的問題
(一)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
新生的個人身體健康狀況。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有了病痛自己不太會表達,因此,教師先要向家長了解孩子平時身體健康狀況,有病時會有什麼表現,為防止在園長病又聯系不到家長,需要幼兒園直接送就診出意外,還需了解孩子有無物過敏史。同時,也要了解孩子有無食物過敏史。
2.新生的性格特徵
這對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新生的性格,與家長一起商量討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園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從心理上盡快適應結納幼兒園的環境,愉快的開始幼兒園的生活。
3.新生自理能力發展情況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吃飯、穿衣洗臉、刷牙,單獨上廁所等。幼兒期是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的生活自理可以有效的促進大腦結構的發展。小班幼兒盡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在家被過分呵護,大多自理能力極差,到了幼兒園以後,由此產生的不便使得他們對上幼兒園產生畏懼情緒 。了解了孩子的發展現狀,有的放矢的給家長提出孩子的發展建議。
(二)教師根據家訪了解到的情況給家長提出建議
家訪中,我們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現狀和幼兒園工作向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做起,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2.讓孩子的作息規律逐漸向幼兒園靠攏。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很不規律,剛上幼兒園時很不適應,中午睡不著,下午困得難受,小孩子就會鬧情緒,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3.宣傳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後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
4.在家也創造機會,在成人的監督下,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並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過多干涉,不偏袒,讓孩子們自己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學會與人交往,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5.不要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在孩子的意識中,幼兒園成了一個可怕的地方。在讓家長對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建議家長把能上幼兒園當成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贊賞,讓孩子形成一種這樣的心理暗示: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那裡有很多的好玩的玩具和小夥伴,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能被獎勵上幼兒園。以此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積極性。
三、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
幾十個孩子一下來到幼兒園,教師不可能馬上都熟悉。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這時候有的孩子會排斥老師,有的孩子會害怕老師。當教師前去家訪時,在孩子最熟悉最放鬆的環境中,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讓教師和孩子進行接觸和了解,有助於增進教師和孩子的情感.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新生入園前的家訪工作,對於新生入園後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將堅持不懈的把這項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
Ⅳ 幼兒家訪過程怎麼寫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於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症下葯,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幼兒園家訪記錄:幼兒園教師家訪總結 這學期農場開展了「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我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對於今後的保教工作、幼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在園領導的指導下,宋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極大的熱忱積極參加家訪活動,而這次家訪活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我們小班全班共有11名幼兒,家訪11戶,訪問率達100%。而此前我們做了充分准備,制定了家訪計劃,針對每一名幼兒的特點,設計好內容,預先通知家長,約定時間。我們不怕天冷路滑,自始至終沒叫一聲苦,沒說一句怨言,按照園里的部署,認真完成了任務。家訪時我們做到了態度和藹可親,語言簡潔易通,不讓家長感到拘束,不隨便在幼兒家裡吃飯,不收家長的饋贈,做好家訪記錄。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我們詳細地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不僅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范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煉。通過家訪,不僅弘揚了師德正氣,還樹立了教師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園配合,深層互動,和諧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於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症下葯,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通過家訪我感到,教師與幼兒之間不只是傳遞與被傳遞的關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人的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使我學到了許多,也領會了許多,而一名青年教師只有在不斷學習,不斷領會中才能迅速成長、成熟起來,因此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一如既往地,抱著極大熱情參加家訪活動,使自己迅速成長起來,同時我堅信,家訪活動是對我園、對教師、對幼兒都有益的活動,領導的積極組織,教師的積極參加,家長的積極配合,今年我們走千家,堅持不懈,以後定能走萬家。
Ⅵ 幼兒園要家訪,我需要做什麼准備
別想的那麼復雜!現在幼兒園、小學都有家訪的任務,我寶幼兒園老師就說過,幼兒園規定每個星期至少要家訪兩至三個孩子。 家訪的內容無非就是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和家裡的表現,家長和幼兒園相互的要求。 個人覺的這種家訪還是有必要的(當然不排除有的幼兒園老師看生活環境,勢利對待) 。家裡買點水果招待一下老師就行了,其他的就算了吧
Ⅶ 幼兒園家訪過程怎麼填寫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於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症下葯,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幼兒園家訪記錄:幼兒園教師家訪總結
這學期農場開展了「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我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對於今後的保教工作、幼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在園領導的指導下,宋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極大的熱忱積極參加家訪活動,而這次家訪活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我們小班全班共有11名幼兒,家訪11戶,訪問率達100%。而此前我們做了充分准備,制定了家訪計劃,針對每一名幼兒的特點,設計好內容,預先通知家長,約定時間。我們不怕天冷路滑,自始至終沒叫一聲苦,沒說一句怨言,按照園里的部署,認真完成了任務。家訪時我們做到了態度和藹可親,語言簡潔易通,不讓家長感到拘束,不隨便在幼兒家裡吃飯,不收家長的饋贈,做好家訪記錄。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我們詳細地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並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不僅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范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煉。通過家訪,不僅弘揚了師德正氣,還樹立了教師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園配合,深層互動,和諧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於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症下葯,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通過家訪我感到,教師與幼兒之間不只是傳遞與被傳遞的關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人的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使我學到了許多,也領會了許多,而一名青年教師只有在不斷學習,不斷領會中才能迅速成長、成熟起來,因此在今後的日子裡,我將一如既往地,抱著極大熱情參加家訪活動,使自己迅速成長起來,同時我堅信,家訪活動是對我園、對教師、對幼兒都有益的活動,領導的積極組織,教師的積極參加,家長的積極配合,今年我們走千家,堅持不懈,以後定能走萬家。
Ⅷ 幼兒園家訪內容怎麼寫
幼兒園家訪記錄表內容1
家訪時間
5月18日
家訪對象
王浩宇
家訪教師
李老師 劉老師
幼兒在園情況
浩宇在幼兒園是一個好動的孩子。幼兒的主觀意識較強個別時候做錯事情不聽從勸導。
家訪過程
1.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優點和缺點)。
2.了解家長對園和老師的要求與建議。
3.針對孩子的弱點談談家園共同引導的措施。
4.向家長說說本班教學情況。
要求家長配合情況
請家長能夠根據本班教學在家引導孩子,針對幼兒主觀、不聽從勸導的習慣加強引導。
幼兒園家訪記錄表內容2
時間:11.24
幼兒姓名:洋洋
訪問對象:爺爺、媽媽
教師:楊老師、劉老師
聯系內容:
向家長介紹洋洋入園以來的各種表現、喜好、需求,詢問家長有無需特殊交代的事情。
家長意見:
洋洋在家裡很聽話,很好帶。不僅如此還經常做出一些特別搞笑的事情。洋洋年齡太小,比較依賴別人,在幼兒園是變速總哭?
教師意見及對策:
洋洋是我們班最小的寶寶,各方面能力還需要老師的幫助,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洋洋現在已經好多了。偶爾會哭幾聲,哄一下就會好。洋洋在幼兒園也經常做出一些特別搞笑的事情,是我們班的開心果呢!我們都特別喜歡他。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會加強對洋洋自理能力的培養,也會多與他溝通交流,多鼓勵他。
Ⅸ 幼兒園老師來家訪,需要做什麼准備
看是什麼幼兒園吧,民辦的幼兒園一般要求很嚴格,是不允許老師接受禮物的,家長不需要很緊張,老師來家裡只是想近距離感覺孩子的生活氛圍,了解家長的要求,溝通思想,好好跟老師談談,聊聊天就可以了
Ⅹ 幼兒園家訪需要注意哪些
家園溝通是我們教育好每個孩子的關鍵,但在家訪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儀表整潔、落落大方。使家長充分感受到教師的素養。
2、注意家訪時的態度和表達方式。家訪時教師要大方、和氣,多聽家長談,特別是平時不常接觸的家長,輕易不要否定其觀點,要多了解家長對幼兒園、教師及自己孩子的看法,教師陳述的內容應客觀、詳實,使家長感到教師對自己的孩子了解很深。
3、家訪內容要有主題。教師在家訪前應先將要談的主要內容在腦中過一遍,心中有數,切忌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4、合理安排家訪時間。第一,避開吃飯時間。第二,家訪時間事前商定,以雙方都覺合適為宜。
5、合理安排家訪幼兒的順序。先訪問題較多的幼兒,後訪問題較少的幼兒。一晚上可以安排住家比較近的兩三名幼兒家進行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