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溝通的案例
A. 師生矛盾的案例
ArticleID=7310著個案例希望能幫到你師生矛盾的冷處理(案例)劉靜然 在一次籃球課上,A同學不小心碰到了同學,於是兩人爭執起來。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練習,我把他倆叫出來想單獨解決,但是B同學轉身就走到休息椅旁坐下對我的話不予理睬。當時我的火「騰」的一下就上來了,覺得他這是在同學們的面前公開向我挑釁,覺得很沒有面子,心想一會我饒不了你。這時另一名打架的同學忙說:「老師,您別生氣,我們是鬧著玩的,我們不打了,讓我們再玩會吧。」於是,我又重新組織其它同學繼續進行比賽,同時腦子里也不斷的想著剛才所發生的一切。我知道B同學的心思:他喜歡玩籃球,如果我把他叫出來解決,一定剩不下多少時間玩了,再說自己是體育委員,要是批評也是先批評自己呀。揣摩出他的心思我的火也小了許多。大概過了十幾分鍾,我也來到休息椅前在他的身旁坐下,我並沒有和他說話,眼睛始終觀看著比賽,還時不時的指導場上的情況。但我能感覺得到他始終是低著頭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覺。這時我就用跟本沒發生任何事似的語氣說:「看××同學,怎麼老失誤呀,快上場幫他一下。」邊說邊拍了他一下肩,表示讓他上場。他抬起頭用疑惑的眼睛看著我,我向他點了點頭。「是,保證完成任務!」看著他又高興地飛奔在賽場上,我知道我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化解了,他下課後一定會來找我。果然下課後,他主動來到我的面前小聲說:「老師,我剛才錯了,對不起!以後我再也不這樣了!」我微笑著說:「好,老師相信你!」認識到了錯誤的B同學重新抬起了頭,得到了老師的諒解,他又安心地快樂地到操場上玩去了。師生之間經常會產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個性和見識也隨之增長,他們對老師不再是盲目的崇拜和聽話了,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特別是有自己的自尊,老師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他們頭上,也不可能簡單的規定不準干什麼不許怎麼樣,更不能對他們加以呵斥和責罵,否則只會招來反感和叛逆。現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教師更多的貼近學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環境下實現教育的目標。一、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 案例中的行為無疑是非常不敬的,換作平常,教師會大光其火,將他訓斥一通,讓其他學生都陪在那裡挨訓,教師憤怒的情緒傳染給全班學生,以至於這節課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們也會認為老師的脾氣比他的脾氣還大還急躁。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恢復就難了。魏書生說:「無論課前我有什麼煩惱和不快,一到上課,就得像川劇演員變臉一樣,換作笑臉面對學生。」慶幸的是在上面的案例中我穩定了自己的情緒,雖有生氣但很快控制了,使課堂能平靜的繼續上課。二、教師要把握時機及時與學生溝通很多教育的機會往往稍瞬即逝,如果教師把握不住或者不夠細心,過後就要花更多時間來彌補。我們應及時的了解事情原委並加以溫和地批評,既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熱打鐵,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師生的矛盾得到融解,師生心靈會更加理解和信任。
B. 怎樣寫一篇 師生溝通心靈交談 的文章
把老師找學生談話談心的片段加以整合。學生考試考得好或差,近階段學生上課常走神啊之類的情況老師都會找學生談心吧,我覺得一個負責人的好老師很注重與學生心靈溝通的。回想一下那些交流片段,能寫出一篇文章來的。文章也能談談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優點啊缺點之類的。
C. 師生之間的溝通案例有效溝通的障礙有哪些
主要是因為老師在學生中的形像過於嚴厲,學生不敢跟老師交心,這樣學生在才經師面前是很乖的,老師也就不會知道學生到底心理是怎麼想的了,建議平時多跟學生交流,上課的時候可以嚴肅,下課的時候可以跟學生一起玩
D. 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案例
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案例
(王亞紅)
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中我擔任班主任工件已滿兩年了多了,這里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遺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卻是充實,這一點可能是所有班主任的共同心聲。管理班級,是一項瑣碎的工作,它不僅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與細心,更需要教師的溝通技巧。下面,就如何走進學生心靈,如何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略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時刻是學生的教育者
處於16、17歲的高中生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也都有一個潛意識教師正確的教育是為他們好,也只有讓學生能夠認同教師的教育時,教育才能發揮其最大效力,那麼一定的教育要求是才能真正內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所以班主任就必須時刻增強一種使命感和責任心。每一個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未成熟,也都是教育的對象,育人也就是教師的天職,引導每一個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完善自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體現,不能因為不良情緒、懶惰等任何借口而疏忽對學生的教育,也只有讓學生感到你對他的一切行為要求對他負責時,班主任才敲響了走進其心靈的大門。換句話說,也只有本著這種責任感,班主任才具有了拉近與學生心理距離的素質。這種深刻的教育關系是任何教育現象都不能違背的規律。不能因為學生的不良習慣,不良行為的反復或學生的逆反心理的外觀表現,就對學生失去信心,甚至起正面沖突,在愛心的教育下,「嚴」是前提,把握好這一點也就把握了師生之間溝通的尺度。我們班的梁橋同學,他是一人對誰都「不服」的人,逆反心理極強,外在的一些懶惰的毛病表現的比較明顯,剛開始我幾次對他進行教育,他都是無所謂的態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以及多次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談話。他終於明白:現在對他的教育是為了他自己好,對他今後的發展是有利的。從那開始我就感覺到他在接納我的教育了,各方面都在逐漸的改進。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理順同學的情緒,增強服務意識的同時,必須站在教育的高度嚴格要求學生。
二、做學生的朋友
班主任應該始終把自己作為這個班集體中的一個成員,而不孤立在外的一個個體。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必然也是學生最可信賴的朋友。班主任對學生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班主任的感情。這種感情愈深厚,教育的效果就愈好,而在這種誠摯的情感還能派生出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集體的感情,創造出健康的班集氛圍。因此,班主任必須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是拉近師生之間心理距離的關鍵。當然,這種朋友不是「虛」的,「漂「的,而是真摯的,即不居高臨下,又不敷衍塞責;既要尊重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那麼如何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使學生能夠真正和你成為朋友呢?
(1)要從多方面關注學生,包括他們的情緒、學習成績、健康情況等,及時地給他們以關懷和必要的幫助。
(2)在課外經常與學生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也讓他們了解我的想法,從而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和信任。
當學生感覺到老師的關懷時,他們也會反過來關懷老師。比如,這學期剛開開學,無意間學生知道了我去掛吊瓶,他們自覺地超好地完成了日常工作,班長還想辦法消除了幾個男生上學期積下來的誤會,我們班的俞承軒一次在我辦公室里,發現其他老師開電扇,竟然馬上說:我們班主任感冒了,不能開電扇。我們班李姍姍主動來找我談她父母之間的矛盾以及她自己的確困惑。所以一切都讓我感覺到學生們對我的信任。
二、做學生的榜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對青年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無論是什麼樣的教科書什麼樣的思潮,什麼樣的獎懲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與學生的溝通要把握好時機,選准題材。用正確的導向教育人,用真誠的情感激勵人。學生把班主任視為榜樣,教育的效果也就會事半功倍。
比如入冬以來,我班插褲袋的同學明顯多起來了,於是我在班上鄭重跟同學們說:我們是一所軍校,大家是不可以手插褲袋的,我決定不插褲袋,請同學們監督我。從那以後,手插褲袋的只有個別同學了。
三、平等地對待學生
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優等哪個學生,也不歧視哪個學生,對所有的學生要一視同仁,這樣,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這學期的「貧困生助學金」報名的同學很多,而名額又有限,同學們之間出現了很多的意見,為此,我把這部分同學找來,問他們:老師平時有沒有偏袒哪個同學?他們都一致認可:沒有。於是我告訴他們在這件事上,我會經過調查,實事求是地按照最困難的學生排名上報,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了意見。
總之,我們要盡力改善不良的、有礙於學生發展的師生溝通方式,良好的師生溝通方式就像一條紐帶,把教師和學生緊緊地聯在一起,只要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去接近學生,真正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那麼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出現一條心與心搭出的美麗彩虹!
E. 影響師生溝通的因素有哪些舉例說明。
影響師生溝通的因素。
師生的觀點影響著溝通的效果。
師生的知識層面影響著溝通效果。
師生的脾氣秉性影響著溝通效果。
F. 在你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有哪些讓你難忘的與學生溝通的案例,無論溝通是否成功,請你分析一下。
學生的叛逆以及早戀問題,溝通以後還是有作用的。其實,作為一個老師必須讓學生服你,這樣你的教學中將進行的很順利,也就是能和學生打成一片,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
G. 關於師生之間的溝通的作文
師生之間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智慧的啟引者。自古以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較為和諧。但如今,師生之間卻有一些不和諧的現象。社會上正大力提倡「新型師生關系」,而欲培養「新型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就必須做到尊重、平等、理解與溝通。
師生之間需要有尊重。仔細分析一些師生之間不和諧的案例,大抵都是因為缺乏尊重而導致。尊重是師生之間和諧相處的基礎,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奠基石。孔老夫子博學淵源,廣收弟子學徒,而他的學生大多亦學有所成。在做人方面,孔子強調「尊重」,他的學生非常尊重他們的老師孔子,因而孔子被譽為「教育先賢」。
師生之間需要有平等。平等是溝通的基礎,是為人處事的原則之一。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平等」。他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並不嚴懲體罰,而是心平氣和,耐心地開導,從而使學生主動承認錯誤。「人民教育家」的方法對當今仍有借鑒學習的意義。
師生之間需要有理解。理解是師生之間交流的催化劑,是溝通的前提。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中學生因母親生病住院而遲到,被任課老師罰站門外。老師知道原因後,仍讓他站著,學生不服,辱罵老師……事情最終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這名老師與學生相不理解,從而產生了溝通的隔閡。先哲柏拉圖曾經說過:「理解他人是一種好的美德。」師生之間就非常需要「理解」這種美德。
師生之間需要有溝通。溝通是交流內心的一種好的方法,作為學生應主動溝通。古人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親近老師,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如何親近,當然是用溝通的方法,好的溝通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此時此刻,師生之間,已超越時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親人;師生之間已架起溝通的橋梁。
師生之間不管發生什麼矛盾,並沒有多大的矛盾,老師對我們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親師」,可見教師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際,回想昔日之師,你就會感慨良多!
我願師生之間的關系能更加和諧、融洽,建立「既尊師重教又尊生愛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考生以師生關系為線索,寫出師生之間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溝通,師生關系只有
建立在這些基礎上才會變得和諧。文章脈絡清晰,事理相融;思路開闊,引用得當,感情真摯。每段以「師生之間需要有……」開頭,寫出了對師生之間關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語和名人名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