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讀研辛苦
❶ 考上研究生了,已讀半年,現在是特別不想讀研感覺太辛苦了,怎麼辦
不論讀研的過程有多辛苦,一定要堅持住,畢竟當前能夠走進研究生課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現在剛剛讀了半年,應該還處於不斷上課階段,或許還沒有正式接觸科研。但是有可能老師已經給了你一個將要從事的科研方向。
所以,目前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度過研一時期的上課知識的積累階段,順便多看看文獻,多調研,從所看文獻中提取出來自己方向有可能從事的科研工作,並在空閑和周末的時候進行適當的實驗進行驗證。但極有可能失敗,畢竟科研從來都不是順順利利的。
很多學科的研究生階段都是非常辛苦的,除了要面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壓力之外,還需要面對科研壓力,不少同學在讀研期間都會長時間在實驗室專注於科研,有時候為了一個實驗結果,可能會連續多天待在實驗室。所以,如果有讀研的計劃,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
很多同學之所以會感覺到讀研很辛苦,以至於有放棄的想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總結一下,以下這幾方面原因是比較常見的:
第一:科研基礎差。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很多研究生之所以感覺非常辛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科研基礎比較差。
對於在本科期間沒有過任何比賽和科研活實踐經歷的同學來說,要想快速進入科研狀態是難度比較大的。針對於科研基礎比較差的同學來說,在研一期間要盡早奠定科研基礎。
第二:積累不足。在讀研期間,積累比較多的同學往往很快就能夠確定自己的細分主攻方向,同時圍繞該方向做創新,而積累不足的同學,在確定方向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障礙和阻力。如果自身的積累不足,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做大量的閱讀,同時把重要文章的實驗復現出來。
第三:不善於溝通。溝通對於讀研的同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遇到困難時,如果以自身的積累和認知已經無法解決時,一定要及時與導師溝通交流,此時導師的建議往往能夠讓自己走出困境。
❷ 讀研讀得好累
世界從來不有真正的「公平」一說
唯一能做的只是盡力做到——把握自己的命運。
你說:「我利用整個寒假多方研究寫出來的論文」」「我的見解可以被同學冒名頂替說是她的想法而得到老師的表揚」
這說明你能親手實踐,你比其他的同學都有想法,你的能力比其他沒有認真的同學都要好。
你說:「身邊同的男同學都比我小但卻沒有一個是純潔的,雖然好多處男但思想極其復雜而功利」「我辛辛苦苦復習取得的考試成績沒有有些考試打小抄的同學高」
這說明你夠純潔,夠努力。但意志不夠堅定。
你說:「我有退學的想法。」
這說明你雖然擁有常人不及的優勢,但是容易被他人影響,容易輕言放棄。
你要想啊,你做的這一切,你學的這一切東西,到頭來都是你的,何況你還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努力和成果是成正比的。就當全然是在鍛煉自己的能力好了。
你不需要去顧及他人,或是假以辭色。別人與你又有何干?
你說:「我的各科成績都居上游,文藝方面也很出。」
那麼,你是否真正達到巔峰了呢?或許,你會認為我強人所難。但我一直相信,只要付出令他人驚詫的努力,必定能夠「更上層樓」。
不知你注意到了么,我沒有說「驚奇」「驚訝」「驚異」,而是用了「驚詫」。
努力和成果是成正比的。
到頭來一切見分曉。
請不要輕易地半途而廢,
這等於是放棄了掌握命運的機會。
難道你想像你身邊這些甘願屈人身下的人一樣么?
❸ 考研真的非常辛苦非常累嗎
我考過兩次研,第一次考研因為英語差一分落敗,短暫工作三個月後開始二戰。而且,我是畢業工作後三年開始考研的,學校的生活狀態、社會的生活狀態,我都經歷過。
在我考研的兩年裡,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從沒有一天敢懈怠自己。晚上十點二十,自習室關門才離開圖書館,回到住處再接著背單詞,一天的學習時長遠超15個小時。我白天去自習室從來是不帶手機的,因為自製力差。你們所說的在備考初期的各種迷茫,備考末期的各種擔憂,國家線出來前的各種不安,以及復試結果出來前的各種焦躁,我都經歷過,而且經歷過兩回。
以我短暫的三年工作經歷而言,考研真的不累。而且,即使真的有你們說的那麼累,那也才只短短的一年半。
你說身體累,北上廣的小白領們,每天天還沒亮就開始去擠公交進城上班。工作一整天,晚上還得擠公交回城鄉結合部找口吃的,然後洗澡洗衣服,更有很多行業(如it)加班到深夜。
你說心靈累,什麼迷茫、不安、焦躁,試問當下的中國人,又有幾個不迷茫不焦躁?你們再迷茫,再不安,再焦躁,總會有一個明確的結果等著你,可是大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每個月拿著不夠上稅的工資,又沒有走向更高階層的階梯,他們哪一天不迷茫?面對著一年一個價的房價,哪個不焦躁?大學兼職的時候,去天貓超市干過一個月,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還是站著不停走動,腳底磨起了血泡也不能停,可即使是這么辛苦的工作,每天去應聘的小年輕絡繹不絕。畢業工作中,同事為了成交一單,喝酒喝到胃出血。
當然,我明白,各有各的艱辛。但是,但是,但是,請不要誇大考研的艱辛!你只所以覺得辛苦,是因為你沒有經歷過更辛苦。
就好比,小學的時候,覺得本村的桂花就挺美;初中去了鎮上,發現隔壁村的幺妹好像更漂亮;高中來到縣城,覺得縣長的女兒海燕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終於大學了,第一次踏入大城市,眼睛看花了,嘀咕了一句「之前都是些什麼歪瓜裂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千萬別過早地喊累,誰知道明天會不會碰到更累的事等著你?現在喊了,到時候再怎麼喊?(認真臉)
❹ 很多人都說讀研究生很辛苦,那麼讀研痛苦的本質是什麼
讀研究生很辛苦,這個得看你在什麼地方讀,如果是211985院校的,你本身底子又不怎麼好,那你讀研自然很辛苦,但如果說你讀一個普通院校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而且這也得分情況去討論。
上述這些因素都只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而已,重要的是現在這些年研究生無論擴招導致老師帶的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老師的壓力也很大,如果原來他就帶一個兩個學生,那他可能能夠比較詳盡的指導你,但是現在他帶的學生多了,他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他只能告訴你一個大概的方向,然後靠你自己去努力,毫無疑問,這也讓讀研的學生變得越來越難,因為這些年畢業的標准也在逐漸提高。
❺ 讀研每天都很辛苦。給導師干苦力,就讀一雙非大學的研究生,哎 ,有點不想讀了
事實上基本都是的,但不會直接說明。相對於科研項目較少的人文社科專業,理工類專業的研究生為導師打工的現象更為普遍。一般來說,這種支配與僱傭關系以導師手中的科研項目為基礎,而導師的項目經費中也有一部分是專門用於研究人員的支出補助。許多研究生表示,能夠在給導師打工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但如果僅僅被當作廉價勞動力,就有悖於研究生搞科研的初衷,亦會助長校園功利主義風氣。自己在讀研期間為導師打工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老師主導的國家重點社科基金的會務、專家的訪談接待、資料整理;二是老師主編的評論的約稿、統稿、翻譯和校對。
❻ 研究生生活累嗎畢業的要求很高嗎讀研什麼感覺
累,還好,收獲。
沒有一種生活是不苦的,看苦的程度。很容易發現其實研究生的生活比本科累的,壓力也大,作為一名研究生需要看很多的文獻也需要付出很多。
衡量研究生畢業的要求高不高的尺子我不知道在哪裡,但是我知道研究生畢業未必要求過英語六級,一般研究生畢業的要求一般以論文為主要指標,有的學校要求發表SCI論文,有的發表EI,有的要求是第一或者第二作者等。實際上這把尺子在你心裡,你如果想混著過日子,毋庸置疑你會很輕松地過學校畢業的要求,但是你過不了社會那一關。
考上研究生無疑為我打開了人生更多可能,來上了研究生之後整個人變得更謙虛更低調了,更懂得如何真心欣賞別人,看到別人的長處。
❼ 研究生入學前的暑假應該做些什麼
如今許多學校已經完成了研究生復試,許多同學也收到了擬錄取通知,研究生一般是在九月份開學,在入學之前有很長的空閑期,對於准研究生來說,研究生入學前的這段時間可以干點什麼呢?個人認為大致有以下三種選擇:
一.提前進組
研究生階段成績沒有本科那麼重要,功利一點地說,如果你想要在研一結束拿到國家獎學金,最好能發一篇小論文,但是論文可沒這么好發,有一點就是發表的周期很長,論文發表之前要確定課題方向,文獻調研,做實驗,寫小論文,修改後投稿,投稿後又會被拒絕或要求修改,期間會被多次拒稿改稿,來回十幾次都是正常的。而每一次都會花很長時間,所以從投稿到接收這期間會花很長時間。如果你想要拿獎學金,九月評獎時你的小論文得發出來,所以必須給自己留足夠的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進實驗室,充分利用暑假時間跟師兄師姐打雜,了解課題組研究方向,學習各種設備使用方法,這樣等大家九月份入學時,你各種實驗設備已經基本上學得差不多,如果導師分配課題你就可以很快開展實驗,這樣在時間上就搶佔了先機。
❽ 很多人覺得讀研很辛苦,研究生每天在做什麼呢
研究生辛苦與否取決於所學專業,這與大學到底忙不忙是一樣的道理。研究生是在本科的基礎上進行某一方面課題的專研學習,理工科學生讀研的話確實很辛苦,因為需要去看更多有關的專利文獻,從文獻中去了解別人已有的發明成果,分析其優點和益處,再結合導師的教學指導要求進行試驗驗證,並從中得到啟發,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而文科學生讀研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簡單的,比如法學、歷史學等等是比較難的,因為這需要很強大的記憶力。需要不斷地記憶和鞏固才能,達到可以直接背出來的教學要求。
文科研究生,就像之前說的某些文科專業依然也是很忙的,但是藝術類、美術類等專業肯定不會像理工科研究生一樣忙碌了,這兩類更注重於個人表現能力,而無關科研能力。所以決定讀研辛不辛苦的是自己的專業,如果有考研意向的話,一定要早做准備,並且要鑒定信念,不要怕辛苦,不要搖擺不定,不然復習效果會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