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失范行為讀後感

師德失范行為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10-18 18:16:37

A. 哪些行為屬於師德失范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1)師德失范行為讀後感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B. 誠信執行團隊激情學習價值觀讀後感800字

「誠信」一詞,人們說得越來越多。誠信問題,人們也議論得越來越多。誠信,作為道德的重要范疇,就是要求人們在一切生活中,做到實事求是,恪守信用。「誠」即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信」即真實不偽、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其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一致,即言為心聲、言行一致、實事求是。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深刻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個別教師上課遲到,下課拖堂,個別教工求實精神不夠強,匯報工作講成績多,講問題少,滿足於對上級精神傳達了,任務布置了,具體抓落實不夠;有的受經濟利益原驅動,搞有償家教;有的上班離崗、串崗,有事找不到,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服務態度不端正;有的工作節奏緩慢,拖拉疲沓,辦事粗枝大葉,出現差錯和疏漏。這些師德失范行為,學生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教師如此這般,學生又怎麼會有什麼誠信可言。
開展誠信教育,要關注一點一滴的小事。班級最好定有班規以對學生的點滴小事進行約束,將誠信教育諸如考試絕不作弊、守時、守信、一諾千金等寫入班規,並建議全班同學簽名以示要遵守班規,提高素質。這樣,學生在以後的行為活動中,會增強責任心和自覺性,有利於誠信素質的提高。況且,在學生偶爾違背誠信時,以學生簽名的班規為依據,教育工作也容易開展,教育效果會更好。從按時收交作業、按時出勤、集體活「誠信」一詞,人們說得越來越多。誠信問題,人們也議論得越來越多。誠信,作為道德的重要范疇,就是要求人們在一切生活中,做到實事求是,恪守信用。「誠」即誠實無欺、誠實做人、誠實做事;「信」即真實不偽、有信用、講信譽、守信義。其道德要求就是心想、口言、身行一致,即言為心聲、言行一致、實事求是。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深刻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個別教師上課遲到,下課拖堂,個別教工求實精神不夠強,匯報工作講成績多,講問題少,滿足於對上級精神傳達了,任務布置了,具體抓落實不夠;有的受經濟利益原驅動,搞有償家教;有的上班離崗、串崗,有事找不到,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服務態度不端正;有的工作節奏緩慢,拖拉疲沓,辦事粗枝大葉,出現差錯和疏漏。這些師德失范行為,學生看在眼裡,恨在心裡。教師如此這般,學生又怎麼會有什麼誠信可言。
開展誠信教育,要關注一點一滴的小事。班級最好定有班規以對學生的點滴小事進行約束,將誠信教育諸如考試絕不作弊、守時、守信、一諾千金等寫入班規,並建議全班同學簽名以示要遵守班規,提高素質。這樣,學生在以後的行為活動中,會增強責任心和自覺性,有利於誠信素質的提高。況且,在學生偶爾違背誠信時,以學生簽名的班規為依據,教育工作也容易開展,教育效果會更好。從按時收交作業、按時出勤、集體活動的按時參與到考試的誠實守紀、勞動的積極參加、承諾的無條件兌現等,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映了其自身的誠信素質。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進行分析,採取恰當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從小事做起,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最後,把誠信的外在道德約束,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為時時處處誠實守信的現代文明人。「一費制」執行能進一步推進教育收費決策的規范化和透明度。動的按時參與到考試的誠實守紀、勞動的積極參加、承諾的無條件兌現等,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映了其自身的誠信素質。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進行分析,採取恰當的教育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從小事做起,養成講誠信的好習慣。最後,把誠信的外在道德約束,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為時時處處誠實守信的現代文明人。「一費制」執行能進一步推進教育收費決策的規范化和透明度。

C. 對有嚴重師德失范行為影響惡劣者

對嚴重師德失范行為者應該給予嚴懲
在中國關於德的思想源遠流長,「德」最初的含義與戰爭有關,意指「以弓縛首,牽之以祭」。在殷人看來「德」是這樣一幅場面的縮寫:祭祀—戰爭—俘獲—祭祀;戰勝者得到頌揚,沙場上英勇之舉得到輿論的稱贊。商代已出現「德」字,在西周金文中,「德」用作征伐之義的例子已經及其罕見,「德」字被賦予了普遍道德的含義,並在當時的語言文字中成為主流。在《易經·系傳》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的,在道家叫做「道」,在儒家叫做「天」。「天道」就是「本體論」。在春秋戰國時期,道是道,德是德,還很少連起來用。漢魏以後,人們漸漸把道德變成口語的習慣,尤其是從唐代開始,把《老子》一書稱作《道德經》,道德便成為人格行為最普通但又是最高的標准。

隨著時代的發展,道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道德是人促進和諧的實踐方式。道德,不僅是協調利益的關系、避免利益沖突的實踐方式,而且更應該是促進利益和諧、增進利益總量的實踐方式。可以說道德的本質是實現利益和諧的實踐方式,就是促進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方式,就是促進人的內在和諧和外在和諧的統一。人的生活實踐的善惡性質和倫理取向規定人的活動的道德和價值維度。道德是人把我人類世界的一種實踐方式,是人調節社會關系的方式,也是人實現自我的活動方式。由於人的自我必須是在實踐中才能實現,因而,歸根結蒂,道德是人把握屬人世界—社會的實踐方式。

「和諧社會,無疑是一個兼備社會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之雙重特性的社會倫理概念,它所表達的不僅僅是社會對公平正義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還有人們對美好安寧生活理想的倫理期待。一個和諧的社會應當是一個正義的社會,一個充滿道義關切和共享和諧的社會,需要的是公平正義的制度安排,以確保社會全體成員能夠分享平等的基本權利和共同的社會責任;同時也要求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個體美德和精神心理,以確保社會的正義秩序能夠長期穩定,並從良好的社會秩序中分享和諧與安寧。」所以說,和諧社會不僅是自有公正的民主法治社會,而且更應是自主的德行社會。

D. 對有嚴重師德失范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黨紀處分行政處分撤銷什麼

對,有嚴重師德失范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黨紀處分,行政處分撤銷職務

E. 對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應堅持什麼和什麼的原則

對於教師出現抄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其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幹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還應採取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以上取消相關資格處理的執行期限不得少於24個月。
情節較重應當給予處分的,還應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應當依據《教師資格條例》報請主管教育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F.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心得體會(五篇)

1、要潛心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教學相長;不得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2、要關心愛護學生。嚴慈相濟,誨人不倦,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得歧視、侮辱學生,嚴禁虐待、傷害學生。

3、要加強安全防範。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安全教育,保護學生安全,防範事故風險;不得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4、要堅持言行雅正。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不得與學生發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5、要秉持公平誠信。堅持原則,處事公道,光明磊落,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試、推優、保送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6)師德失范行為讀後感擴展閱讀: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准則研製工作堅持針對突出問題、回應基層聲音、凝聚基層智慧,徵集了大中小幼職特各級各類學校教師代表及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從事教師職業道德及教育法律研究的專家學者、地方教育部門及高校相關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

對高校、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行業組織教師自律公約進行系統梳理,充分研究分析有關課題研究中對教師、學生、家長關於教師行為規范的調查結果。在此基礎上,邀請專家學者、教育部門有關同志、教師代表組成專班。

對照新時代新要求、新形勢新問題,研究起草了框架稿。之後廣泛徵求各省級教育部門、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以及部分中小學、幼兒園意見,通過召開座談會或書面方式徵求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意見建議,反復討論修改,形成准則的制度文件。

教育部正式印發實施《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以下統稱「准則」)及《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等文件。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熱點內容
師生琦緣 發布:2025-04-25 07:59:38 瀏覽:487
常州易學教育 發布:2025-04-25 07:32:07 瀏覽:782
中國海洋大學學科 發布:2025-04-25 07:27:02 瀏覽:400
銅和硝酸反應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4-25 07:19:38 瀏覽:690
鄢頗為什麼被砍 發布:2025-04-25 07:17:03 瀏覽:110
法學的學科門類是 發布:2025-04-25 07:16:30 瀏覽:169
香檳英語 發布:2025-04-25 06:46:45 瀏覽:119
祛斑老師 發布:2025-04-25 06:31:40 瀏覽:811
英語網路課程 發布:2025-04-25 06:21:32 瀏覽:626
葫蘆絲侗鄉之夜教學 發布:2025-04-25 06:10:38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