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四有教師
四有老師就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的知識,有仁愛之心。
有理想信念是思想基礎,體現了思想育人的導向。老師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始終堅持理想信念教書育人。有道德情操就是教書育人的前提條件,體現了道德育人的導向。那麼作為老師應該是道德的楷模,做到自己有尊嚴,有職業榮譽感,確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行。有扎實的知識,這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有仁愛之心,教師從事的職業,所需要體現了和諧育人的導向。要真心的誠意的對待每一個同學,要有愛心,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是需要從一點一滴中不斷的嚴格要求自己才可以做到的。
『貳』 四有好老師指的是什麼
為貫徹落實茶陵縣教育局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提高師德修養,11月6日下午,茶陵縣城西小學召開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動員大會。
會上,全校教師學習了茶陵縣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規定和師德師風自查「九查九看」。校長李富平對學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希望教師們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努力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素養,全面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真正做到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爭做「四有好老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隨後,全校教師簽訂並向校長遞交了「城西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承諾書」。 (通訊員 萬孝凱)
茶陵縣城西小學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叄』 四有教師,有幾個意識
教師角色意識的心理結構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1.角色認知
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內演者對角色的容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范的認識和對與社會的其他角色的關系的認識。對於教師來說,只有具有清晰的角色認知才能在各種社會情境中恰當地行事,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教師角色認知的實現是教師通過學習、職業訓練、社會交往等,了解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角色體驗
角色體驗是指個體在扮演一定角色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各方面的評價與期待而產生的情緒體驗。一般來說,這種體驗因主體行為是否符合角色規范並因此受到不同評價而有積極與消極之分。例如,責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都是教師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對自己和對別人應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的看法和期望。它是因具體人和情境的不同而變化的。
教師的角色期待是教師自己和他人對其行為的期望。角色期待包括兩方面,一是自我形象,即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期望;二是公眾形象,指他人對某一特殊角色的期望。這兩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
『肆』 四有好教師是哪四有
四有教師指的是以下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
1、有理想信念,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基礎,體現了思想育人的導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行動。教育作為百年大計之本,教師作為教育之本,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進性、純潔性,而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2、有道德情操,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條件,體現了道德育人的導向。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師,他的學生也會是道德楷模。
3、有扎實知識,這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體現了知識育人的導向。教師的職業就是教書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滿、半瓶晃盪,那是教不好學生的。扎實的知識,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還要勤勉學習。
4、有仁愛之心,這是教師從事的職業所需,體現了和諧育人的導向。孔子曰,仁者,愛人也。教師就是人類社會靈魂的工程師,只有真心誠意地去愛每一名學生,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4)師德師風四有教師擴展閱讀
努力培養新時代「四有」好老師。2014年9月,習總書記視察北京師范大學,發表了「四有」好老師重要講話,專門強調,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是學校辦學的重要任務。要切實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要立足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立足國際視野、家國情懷、集體精神和創新思維的新時代人才基本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能力,引導廣大教師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