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孔子的師德教育思想
① 請概述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孝
百善孝為先,孔子認為孝道是仁的基礎。孝不僅僅是贍養老人,最重要的是對父母和長輩的敬重之心,是態度問題,如果只贍養而不尊敬,那就和飼養牲口無異了。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反而對別人很尊敬,那就不正常了,所以看一個人的品行怎麼樣,首先就是看他有沒有孝心。
2、悌
悌指的是對兄弟姐妹的敬愛之情,是對孝道的補充。除了父母,和你關系最親近的就是兄弟姐妹了,對兄弟姐妹不友好,對別人肯定也不會友好,即使表面上友好,那也是有所企圖的,不是真的。
3、忠
中心為忠,為人真誠、誠懇、忠厚,這叫忠。這是一種為人必備品格,不是我們很多人誤會的忠君思想,不但對君主要忠,對親人、朋友,任何人都要忠誠,具備這種品格,你才能在社會立足,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4、恕
如心為恕,簡單說,就是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上考慮問題,現在叫換位思考。恕不等於寬恕,寬恕強調的是寬,是寬容、原諒,並不是恕。
5、仁
就是愛人如己,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理論,所以我們講儒家思想,經常以仁道為代表。
② 簡述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對中國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論記載《論語》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關於「有教無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等的主張,不僅對中國古代影響極深,對現代的中國教育也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愛護學生,無私無私。講究教法,循循善誘。
孔子強調立志在道德修養中的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自身,還要教育學生確立崇高志向,樹立人生理想,作為個人努力的方向。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帶給我們啟示: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勉強去做。
(3)論孔子的師德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於啟發學生的心智。教師必須自己經常溫習故業,融會貫通,做到有新的領悟、新的體會、新的發現,才能勝任教學工作。教師不僅給學生以知識,還要使學生獨立求知,獨立思考,並能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這樣才算是好的教師。
在《論語》中,經常出現師生平等研討問題的場景,有時候,師生之間還相互爭論,甚至學生嚴厲地批評老師,而孔子也能接受學生的批評,這些都說明了孔子平等的師生觀。
④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質教育的重點。
孔子一生為培養治國人才而進行賢能教育。在「德、才」兩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為出發點,提倡「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並把「仁義禮智信」作為五常。他認為「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二、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奮好學、講究方法、注重實效。
(一)勤奮好學----治學的重要條件。
《論語》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樂趣,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對怠惰者給予批評。
(二)學習方法----獲知之橋梁。
重視學習方法,是每個學生應有的學習態度。孔子為此曾多次表揚顏回。他主張「溫故而知新。」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並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學習時應當獨立思考,但思考必須以認真讀書為基礎,他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學嚴謹,抓住規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幾乎人人都知道孔子這句話,這是孔子做學問的態度----治學嚴謹、求實。他曾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意思是說,夏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是,它的後代杞國不足以作證明;殷朝的禮,我能說出來,但它的後代宋國不足以作證明。這是杞國、宋國資料和熟悉歷史的賢人不夠的原故。如果資料充足,那麼我就可以用來作證明了。這足以說明孔子治學嚴謹、扎實的態度。
⑤ 孔子關於師德的意義
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納弟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貴族教育制度,為當時社會培養出了許多的人才。他在學習與從教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師德觀,研究孔子的師德思想對新時期教師師德觀的確立大有裨益,有利於推動教師增進博學意識,加強愛生情懷以及更好地樹立教師的示範形象,從而加強當今的師德建設。
一、孔子師德觀的主要內容
孔子在從教生涯中愛崗敬業,以從教為樂,熱愛學生,誨人不倦。並且,他在實踐中摸索教學方法,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誨人不倦的樂教精神。「誨人不倦」是教師道德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應熱衷於教育事業。孔子在游學中受盡冷遇,甚至曾遭到武力威脅,正是秉持對教育事業堅定的信仰,使其在駁雜紛亂的動盪中能抵制誘惑,經受住了生存壓力與困境的嚴峻考驗,安於貧困,誨人不倦,樂在教中,彰顯了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精神和健康積極的良好職業心態,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無隱無私的仁愛情懷。孔子主張教師以仁愛之心「泛愛眾」,應以一顆仁愛之心來對待所有的學生。人與人之間沒有天生的等級差別,不應對個別予以歧視,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孔子辦學,不分階級,不分地域,不分貧富和智愚善惡,只要虛心求教,都予以熱心地教導。處於學在官府的時代,這種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孔子依學生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教學方法。孔子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智商的不同,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於啟發學生的心智,循循善誘又是其另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孔子根據教學內容的客觀順序,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步步地進行誘導,使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由近及遠有步驟地學習,使學生在形成憤、悱的心理狀態下啟發其獨立思考,使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這說明孔子作為教師「,其教育技巧之高,它像一塊磁性很強的吸鐵石,他學生能夠緊緊吸在自己的周圍,彌散著一種強力磁場,展現出誘人的魅力。」
4.孔子注重自己的身正修養,不僅為學生樹立了率先垂範的榜樣形象,也為後世為師者指出了要求。正所謂:「教材不是最好的課程,大師才是最好的課程。」孔子不僅善於學習,善於教學,還積極踐行其作為教師的「示範者」的作用,他克己內省,注重知行合一,對學生起到了身教影響。
二、孔子師德觀對當今教師師德建設的啟示
孔子的師德觀思想豐富,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也為後人樹立了一個鮮活的至聖先師的形象。在當今師德建設面臨種種問題的背景下,深刻闡釋孔子的師德思想,體會其終身學習、忠誠樂教、為人師表的精神,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師德思想,借鑒其教育教學及修身思想之精華,對於當今教師的形象塑造和師德修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教師要深化博學意識。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師,與他終身好學樂學緊密相連。孔子的好學和終身求學不止的精神,對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現實意義。這昭示了作為教師應首先是一個終身不輟的「學」者,擁有廣博的知識,這也是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在越來越注重知識學習的現今社會,幼兒教師的傳統角色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如果不抱有終身學習的堅定態度並付諸行動,如果不廣泛涉獵,深入探究,不斷更新而依然故我,教師有限的知識信息庫將逐漸被掏空。實踐也證明,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教師既要從橫向上不斷拓展知識面,盡可能地多了解本專業以外的知識,爭取做到「博」,又要從縱向上挖掘專業理論深層次的東西,不斷探索,進而達到「淵」。
2.教師要堅定職業信仰。孔子一生從教,他關愛學生,熱愛並致力於教育事業。他的重教、愛教、專心致志地教,都體現了他作為一名教師所具有的堅定的職業信仰。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支柱,是自身行動的指南。一些教師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中,有相當數量的教師面對相對不高的社會地位和相對不高的收入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產生了令人憂慮的職業倦怠,情緒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喪失,以消極、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工作對象,評價自我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降低。而縱觀孔子坎坷的生命歷程,絕大部分時間都顛沛流離,貧困艱辛,正是堅定的職業信仰作為強大的力量支撐他終生為師,無怨無悔。這讓我們看到,只有堅定教育信仰才能做到真正的熱愛學生,真誠關愛學生,這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所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全面地關心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
3.教師要樹立示範形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孔子是學高身正的教師典範。孔子認為身教重於言傳,孔子在他的整個的教育生涯里,始終克己內省,行勝於言,使弟子無不「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真正踐行了教師的示範作用。當今,教師的這種身先示範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仍不可忽視。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好學善學的榜樣形象,更在於教師的以身作則對學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在於教會學生做人,而教師的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推動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的力量,教師道德表率是學生道德塑造的最好途徑。由於教師這一職業活動對象的特殊性,教師必須加強個人修養,當好以身作則的「示範」者。教師職業不同於其他社會職業,教師是用自己的知識、品格、言行等直接去影響學生。學生正處於思想、情感、性格等尚未成熟穩固的形成發展階段,易受外界影響,普遍有樂於接受教師指導,願意觀察和模仿教師言行,並以教師為表率的特點。所以,教師更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強化修身意識,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言行去影響學生。
總之,孔子的師德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思想文化體系中的寶貴遺產。孔子開展教育,弘揚師德,他終身求學而不懈怠的學習意識,忠誠教育事業的態度以及為人師表身先示範的身教作用,為歷代教師樹立了典範。孔子的師德思想對於當代教師的師德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學習和繼承這一思想對當今的師德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⑥ 孔子的教育思想
《論語》是關於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文獻,對我國傳統教育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 1.重視教育的社會教化功能 孔子非常重視教育的社會政治功能,把發展教育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他認為國家人口眾多了,要使人民富裕,富裕了要進行教化: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論語·子路》) 他_為通過教育的道德教化,社會治理效果比單純依靠法制更好。他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2.教育目標是培訓內聖外王的君子 孔子提出了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他強調,「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並對君子的具體要求進行了詳細說明,《論語·憲問》「子路問君子」一段提出君子包括三個層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以看出,他的教育目標和《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明顯的對應關系,實質上開啟了儒家教育追求「內聖外王」目標的思想源流。 來源:知識文庫
⑦ 論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對水的看法: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岩鑿石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能盪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呀!
這是孔子用來教育他的弟子如何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