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學校家訪方案

學校家訪方案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13:24

㈠ 怎樣請家長介入學生教育活動

你是老師嗎?關於請家長參與教育學生是一項好事,而且教育學生是家長的責任,但是,請家長講究時機、方式方法、後續工作等都值得研究。我寫了一篇關於請家長的文章,供你參考。
學生怕請家長的原因初探及對策研究
現在網路上流行這樣一句話:「好老師遇到好學生———世界真美好、好老師遇到壞學生———學生壞、好學生遇到壞老師———老師壞、壞學生遇到壞老師———勝者為王」。這句話說的是學生與老師之間不正常的師生關系。我認為,應該是壞學生只要遇到老師,都能變好,而不是,所謂的遇到好老師就會變好,遇到壞老師變壞。學生、家長眼中的所謂好老師、壞老師標準是什麼呢?
北京青年報做過一個調查:記者在海淀區、朝陽區、西城區隨機對17名中小學生進行了采訪,其中的15位學生明確表示,他們很反感老師動不動就要請家長,也就是說,近九成的學生反感老師請家長,讓他們最難接受的也是勞師動眾批評自己,而令他們最怕的是老師表示要放棄自己。另外兩名學生告訴記者,他們覺得老師要求請家長,說明老師還是非常在乎自己。去年7月3日某媒體報道,雲南昆明崇新小學學生劉為由於成績不好,在一年的時間里,老師要求見劉父多達237次。因為劉的兒子亮亮在上數學課時兩次玩游戲機都被數學車老師發現了。車老師把這事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叫亮亮第二天一定要把家長「請」到學校。亮亮知道,這事告訴父母,輕則一頓臭罵,重則又得挨上一頓巴掌。中學生章澤就一臉憤憤狀:「我最討厭老師叫家長,有時本來是很小的事,可老師偏偏喜歡小題大做,把家長叫來一頓告狀,看到父母在老師面前臉紅紅的,一個勁兒表示好好管教,我就知道回家自然避免不了要遭罪,家長越打我,我越恨老師。」有些時候,家長抽出時間到學校後,了解到是因為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老師也要動不動就把家長請到學校去,而且根本不好好溝通,先對家長來一通訓斥。學生出問題,把家長叫到學校去,是一些老師最愛用的「殺手鐧」。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有過被老師責令將家長請到學校去的經歷。上述表明,班主任老師請家長並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家長的理解,不僅沒有起到請家長的目的,反而徒增學生對班主任的怨恨,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不配合,這樣發展下去,根部形成不了教育合力,談不上學校、家庭共育良材的美好目標了。
一、學生怕請家長的原因
1、怕老師告狀。一般情況下,學生認為老師請家長就是告狀,自己做的錯事被家長知道了,後果很可怕,於是,老師請家長就被學生看成是告狀了。
2、怕家長批評。有的家長則認為,既然挨批評了,一定是自己小孩沒做好事情,老師肯定是對的,於是又將學生批評一頓,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總之都是孩子的錯,所以,這樣的家長對待孩子就是一頓批評。沒有給孩子沒有訴說的機會,這樣的時候多了,孩子內心積聚了很多對老師的怨恨、對家長的無奈,犯錯以後,極力阻止老師請家長。
3、在同學面前沒有面子。所謂的「面子」就是學生的自尊心,但是這里的自尊心可以理解為虛榮心,學生違紀了,但是有不願意承擔責任,又怕同學日後笑話,於是,出於保護自己的所謂自尊心而不願意老師請家長。
4、學生認為事情沒什麼了不起的,請家長太麻煩。學生認為,我自己犯了錯誤,我自己承擔,老師跟我說就可以了,不用請家長。
二、班主任老師請家長的事由
1、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進步與問題所在)
(1)孩子的思想、品質出現問題。
(2)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
(3)學生的人際關系出現問題。
(4)孩子的行為、心理出現偏差。
2、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現在家長面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多數是束手無策的。他們的教育方式都是從他們父母那裡學來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家庭教育方式。
(1)簡單說教式。家長面對日漸成長起來的孩子,除了用從父母那裡學來的不停的嘮叨教育方式外,他們沒有更好的方法。每天聽膩了家長的嘮叨,孩子最害怕在家庭中面對家長,他們往往用各種方式逃避家長的嘮叨。
(2)現身說法式。這種教育方式是多數家長經常使用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一定的教育效果,父母的成就就是孩子的學習榜樣,但是,如果升入高中的孩子,他們有了自己的主見,面對家長的現身說法,效果就不會像孩子小時候那麼管用了。
(3)家庭暴力式。這類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採用的是非打即罵的方式解決,我們就可想而知教育效果是怎樣的了。孩子面對家長的指責,不是反思自身的錯誤與不足,而是把責任都推到班主任、任課教師的頭上,認為如果老師不請家長,自己不會挨打挨罵了,學生到校後的表現是與班主任老師對著干,你說是錯,我偏要做,你說是對,我就是不聽你的。因此,這種方式是不科學的。
(4)民主共進式。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是我們現在提倡的一種教育方式。這樣的家長能夠低下姿態與孩子溝通。凡事講究民主,聽取孩子的意見、想法,並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這種方式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指導、建議、幫助、理解、認可、包容。
3、共同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
現在流行「孩子有病,家長吃葯」。意思是說,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承擔責任。面對未成年學生,家長有義務對孩子進行監護、教育等責任,當孩子出現問題後,更應該配合學校、老師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作為家長,不管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都應該相信學校、相信老師,與老師共同研究,如何使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危害,幫助孩子制定改正錯誤的方法,並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加強監督、適時鼓勵,幫助孩子度過這段心理不適期,走出陰影。
4、交流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
學生的教育是由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完成的。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師需要家長的配合,如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周六日學生的管理、寒暑假孩子的活動安排等關繫到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三、家長不理解、不配合的原因
1、首要原因是家長認為孩子的事情不大,沒什麼大不了的。
家長在多次被班主任老師請到學校以後,多數家長會產生這樣的心理,老師請家長無外乎就是孩子不寫作業、上課不聽講、打架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認為老師遇到這些事情,不用請家長到校,老師們說說就行了,犯不著碰到這樣的事情,家長要到學校,實在是沒有必要,所以,有些家長請到最後乾脆不理會老師的所謂「請」了,請十次到兩次就不錯了,在行動上遲緩了很多,這樣往往給孩子造成很大的錯覺就是,我家長都認為不是什麼大事,你作為班主任還沒完沒了的請家長。家長殊不知,您的舉動給您的孩子無形中一種暗示,老師說的話,可以不聽。
2、由於家長對教育工作不了解,有誤會。
我們常說,家長每天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孩子就行了,可班主任老師要面對的是四十幾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性格不同、文化基礎不同的活生生的孩子。老師把關繫到學生發展的事情都當成與孩子密切相關的事情來對待。比如:孩子上課不聽講。如果就偶爾一次兩次,可以當成是偶然發生,不用向家長反饋,如果長期上課不聽講,還擾亂課堂,別人也學習不了時,這就不是小事一樁了。時間長了,孩子的這種行為沒有告訴家長,影響到升學、畢業,那時家長就不認為是小事,而是要追究老師的失職了。所以,諸如此類的事情在學生中還有很多,班主任必須把學生在學校的綜合表現告訴家長,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也能讓家長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教育,不至於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3、家長放棄孩子的教育,被請了,覺得臉上無光。
有些家長對孩子從小寵愛、嬌生慣養,認為等孩子大了就懂事了,樹大自直的道理誰都懂。但是殊不知,孩子從小養成的壞習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被擴大的,從隱形的壞毛病到顯性的壞習慣,是長時間積累的結果。到初中以後,家長對這樣的孩子沒有辦法了,最後無奈選擇了放棄,這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甚至有的家長說,你們把他開除了,讓車撞死得了等等。對孩子的良好教育必須是家校聯手才能實現的。
4、確實存在素質較低的家長,自己教育不了孩子,也不配合老師。
現在許多農民工家長、農民家長、個體戶家長,他們忙於生計而無時間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於他們自身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等水平不高,制約了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效果。但是,他們自己教育不了孩子可是也不配合學校老師教育,往往導致的後果就是老師不敢管孩子,長此以往後果可想而知。
四、班主任老師請家長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1、單獨批評,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
如果班主任老師非請家長不可了,也要分清情況。一般情況下,是學生犯錯誤了才請家長,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不要把很多家長聚集到一起,一一數說學生的缺點、錯誤、不足,家長滿耳聽到的都是批評,他們的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傷害。所以,碰到這樣的事情,智慧的班主任都是分別請家長到校,找一處安靜的房間,跟家長分析孩子出現違紀的原因、制定幫教措施,既維護了家長的自尊心,又完成了本職工作,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家長不僅不反感,還會從內心佩服老師,而和老師聯手教育學生。
2、先報喜,後報憂;多贊揚我們的孩子。
多贊揚,贊揚使人進步。學生的優點、點滴進步都要先告訴家長,不吝惜對幼兒應有的贊美與期望,不要懶得說,不能把這些生活的點滴簡單地理解為是「應該做的」,不用說,而是應該必須說出來,多表揚。贊揚說明教師喜歡孩子,然後再耐心誠懇地指出問題所在。這樣,家長也更容易聽取老師的評價。
3、揚長避短,提建設性的批評意見。
對孩子的優點和做得較好的方面,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但表揚時一定要力求適度,在表揚的同時又藝術性的指出不足,並提出新要求,這樣做,即揚了長又避了短,而且更新了教師對孩子的要求,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了不斷進取的信心。批評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獲得進步和提高,重點是放在如何改,防止重犯上,教師也盡可能的幫助家長多分析原因,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比如,為什麼錯,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告訴處理類似事情的方法。
4、用請教式的態度和口氣提出看法。
人們對於外來的壓力都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對於家長來說批評是來自外部的,如何把來自外部的轉化成內部的動力呢?把責備變成「請教」,採取請教式的批評。如:「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您能講講嗎?您能和我談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嗎?」盡量採取請教、商量的態度,把找出問題的主動權讓給家長,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夥伴般的親切感,也向家長證明你是相信他的整個人格的,所以效果好。
5、別錯過恰當的溝通時間。我接觸一些家長,聊到和老師溝通話題時,他們最關心的是該在什麼時候找老師溝通。
對於這個問題,我請教過不少老師,他們認為有這樣幾個時機比較重要:一是家長會。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到學校見老師,老師會把孩子的情況介紹給家長。特別是班級組織的小型家長會,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機會相對多一點,是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好機會。二是孩子在家情緒不好。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會在家表現出來,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老師溝通。三是老師打電話找家長時,這種情況大都是孩子在學校出了事情,比如孩子在學校搗亂、欺負同學、作業不認真、成績退步等等。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老師談談教育孩子的方法,可能會使雙方都啟發。家長可以把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現告訴老師,把孩子的問題反映給老師,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給老師提一些要求。比如平常表現不好的孩子或是成績退步了的孩子在開學時,家長更要和老師保持聯系。四是利用節假日。這類溝通往往是因為孩子所出現的問題相當復雜和嚴重,需要長時間溝通。如果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屢教不改,或是出現大的情緒性問題,連家長都無法處理,那就需要家長和老師長時間溝通探討,分析其中的原因,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國外班主任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藝術
國內外的教育專家普遍認為:在當今時代,教師已經不能獨立解決許多迫切的教育問題!現代的學校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其工作。而如何與家長進行聯系、溝通,至關重要。
在國外,如何與家長溝通,教員要做到兩點:一是以關懷孩子的態度同家長保持經常性的接觸;二是要表現出一種與家長合作的熱誠希望。下面介紹11種有效的交往技巧。
1、引見信。在學年伊始,教員寫給家長一封引見信是一種主動接觸的優良方式。引見信可以讓家長明白他們對孩子成功所具有的必要作用,為建立學校和家庭的合作聯絡奠定根底。
2、時勢通訊。教員定期向學生家長發《時勢通訊》,告訴家長相關學校教育情況及如何參與等方面的消息。
3、好消息電話。當學生獲得進步或在學校有普通表現時,及時給學生家長打個公眾電話,是一種復雜而有效的交往方式,是其他方式的有益補充。
4、公告牌。公告牌要放在醒目的地方,保證學生家長到學校時能及時看到。
5、興奮電報。興奮電報是一種對學生的主動行為和優良成果進行褒揚並及時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6、團體便條。教員活期向學生家長發送團體便條,讓家長看到他們本人理論上就是教育者隊伍中的一員,以及對孩子生長所發揚的必要作用。
7、非凡情況卡。為了學生生長而發給家長的一張非凡情況卡,表達了教員對學生的關愛。
8、家長角。家長角普通設在教室或學校其他建築物內的一個角落,角內可包括一些書刊、雜志及其他材料,供家長閱讀或借閱。
9、非正式接觸。教員在早上安排必定工夫迎候先生及其家長,可以及時地理解學生晚上在家裡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學校教育活動的評論。
10、家訪。教員抽出必定工夫到學生家裡造訪,能與家長建立起和諧的聯絡,是一種有效的雙向交換。
11、「教員──家長」聯誼會。學校定期組織「教員──家長」聯誼會,可有效促進教員和家長之間的雙向交流,非常有助於學生的生長,也可以輔佐教員更好地改進教育方案。

㈡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2、電話家訪;3、家訪聯系卡;4、預約家長來校;5、飛信聯系;6、建立qq群等等。現在的信息發達,家訪的方法及形式也就很多很多了喲!

㈢ 家訪內容怎麼

自己填。

㈣ 如何架起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原創)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在我們的大教育系統工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在促進兒童的社會情感和智力成長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家長的介入與參與,促進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如何建構新時期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系成為社會和學校,教師與家長面臨的一項重任。教師與家長之間如何交流與溝通,是決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合作關系成敗的關鍵。 (一)班主任和學生家長雙方建立起溝通的意願 培育正確的溝通理念是從「意識形態」領域解決溝通障礙的關鍵,總原則是:雙方應充分認識溝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視溝通。但班主任應當在通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與溝通發揮更多的主動性。 首先,教師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溝通觀。應當從思想上重視這種交往,把家長視為自己教育活動的合作者,積極主動地建立與家長經常性的聯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並與家長商討如何使孩子成長得更好的方法。教師應該明確,差異是溝通的基礎,但溝通不是為了排斥差異,消除差異,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差異,求同存異。教師應當了解,要實現有效的溝通,溝通的參與者必須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溝通機會,並且都願意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觀點,樂於積極地接納對方;同時,溝通的參與者都被溝通活動所吸引,共同決定對話的形式和內容,共同創設交往的情境。 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溝通觀,就應該遵循上述要求,作出良好的示範,創造有利於師生溝通的氛圍,並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作為目標,靈活選擇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引導溝通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溝通的效能,而不能只是一味強調自己良好的動機和教育內容的正確。沒有效果的溝通,即使動機良好,內容正確,也毫無意義。 其次,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溝通不僅僅是一種臨時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制度化形式。學校的教師是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論、經驗等方面往往比家長高出一籌,因此班主任應當在溝通活動和培育家長的溝通意識、消除溝通心理障礙方面發揮更多的主動性、主導性,創造溝通機會開拓溝通渠道建立密切穩定的師生關系系統。例如,班主任可以在開學之初即著力於強化制度化溝通的理念。明確溝通是正常、必要的環節,不溝通是不正常的,家訪不等於告狀上門,找家長了解情況也不等於「請家長」,越是現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強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鋪墊在先,說明在前。有利於祛除顧慮,表明姿態,培育經常性溝通的觀念或意識,也能為今後的實際溝通、合作創造條件。 (二)充分准備——實現良好溝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班主任與家長談話常有兩種情況:一是事先約定,我們稱之為正式溝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溝通。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對所談話題充分考慮,與家長見面時才能有條不紊地交換意見,從而實現預定計劃。如果是後者,班主任就要善於「臨陣磨槍」,將孩子在校的情況簡明、扼要地向家長反映,並提出希望溝通的目的與計劃。 1.做好准備工作。要及早告知家長約談的時間、地點與內容,徵得家長的同意。在約談前,教師要匯集、查閱這個孩子各方面發展情況的材料,進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實際上,這項准備工作在孩子入校後就已開始。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材料盒,用於存放教師平時觀察記錄的材料及孩子的作品等,可供約談前挑選、查看與使用。 2.營造寬松的氣氛。有些家長對約談會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的氣氛,比如:先倒一杯開水,說一些孩子和班上有趣的事。在交談時也要自然一些,顯得親切,像開始時可先問一句:「某某同學近來在家怎麼樣?」這樣的問題家長好回答,從而能自然地進入交談。 3.避免使用專用術語。採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語言與家長交談,家長聽得懂。在介紹孩子發展情況時,不要說得過於籠統,而要具體一些。比如:不要光說某孩子的小肌肉發展水平低於正常標准,要補充實例或換一種說法,像該小孩還要繼續學習串珠子,用手剪剪東西,我們在教他。 4.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家長交談。教師切勿以專家自居,採取居高臨下的態度教訓家長,不要發號施令似的老是說「必須」、「應該」怎樣,更不能責怪家長,要尊重家長,多傾聽家長的話。教師提出共同促進孩子發展的措施時,宜採用商量的口吻,徵求家長的意見。 5.談孩子缺點時要注意方式。對孩子的評價一定要客觀、全面,既要肯定優點與進步,也要真誠地提出不足之處。在談孩子的缺點時,要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如果與家長很熟悉,可以說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長自尊心強,把談孩子的缺點視為對自己的批評,感到有壓力。所以,教師特別要注意方式,不要用「遲鈍」、「調皮」等字眼來形容孩子,以免家長聽了不舒服。 6.交談時不要談及別的孩子。與家長不要談論別的孩子,也不要隨意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說長道短。因為這樣做會使家長產生疑問,不知老師在別人面前怎樣說自己的孩子。 7.交談完了要肯定約談收獲。教師要指出談話對家校雙方都有益,強調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如進一步了解了孩子,有利於今後的教育工作。同時,對家長來參加約談表示謝意,歡迎家長以後繼續支持學校的工作,自己願意竭誠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 8.約談完畢後,教師要做小結。小結的內容包括:誰提出約談;誰參加了約談;提出了哪些問題及解決的方案和措施;約定了什麼時間繼續溝通;有關措施實施情況。 因此,班主任平時對每位孩子都應該心中有數,同時要熟練運用各種溝通策略與方法。 (三)構築信任平台——班主任與家長實現良好溝通與合作的關鍵與前提 經驗總結中,許多人往往把溝通策略本身,這種就事論事的研究存在著過多的局限性,高度信任為基礎。溝通是一種復雜的社會與心理現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階,沒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溝通。 信任是班主任實現與學生家長實現良好溝通、開展合作的心理基礎。能使交談氣氛和諧一致,提高雙方的心理相容度。與家長談話,是教師和家長的雙邊活動,是語言、情感的雙向交流。家長的為人、閱歷、性格特徵、心理因素等直接影響著談話效果。 構築信任,首先要求教師導入責任、負責任的態度。事前要對該學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學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真正溝通時,記筆記。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你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關心、重視,以及你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家長也會提升其責任心;另一個直接好處是,有助於達到效果。這樣從情感上容易迅速溝通。 構築信任,就要充分發揮「愛」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教育植根於愛」,愛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只有愛學生的教師,他才可能教育好學生。「愛」主要體現在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消除學習心理障礙、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上。只有班主任在與學生家長溝通中,若能流露出對學生的愛,往往會迅速、有效地縮短家長與班主任的心理距離,「親其師而信其道」,大大增強家長的信任感和責任感。 構築信任,歸根結底是建立起知識經驗、專業指導基礎上的信任與權威,為了確保信任,不僅需要指出原因,還需要有務實的建設性意見。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顯示出對學生個人情況的了如指掌,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給家長的建議還要做到條理清晰,言簡意賅,最重要的是科學實用。沒有把握的不說,記不準確的不說,要實事求是,不能故作高深。如果班主任的建議不科學、不合理,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 要通過對學生的真心實意的關懷,體現誠懇的態度。教師與家長談話時,千萬要避免只「告狀」,除將孩子的問題告訴家長,對孩子的進步也要實事求是地談。在談孩子的缺點時,教師還應主動、坦誠地檢視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誤,商討糾正、改進的措施。讓家長覺得你是在真心實意地愛護他們的孩子,從而接受你的意見並積極合作。 構築信任,談話的態度、語氣務必熱心真誠。誠懇意味著不推諉責任,敢說自己工作中的缺點錯誤,不怕丟面子。對工作中處理不當的問題,有勇氣向家長致以歉意。不欺騙,說真話,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對家長的需要,能力,則盡力而為;不能辦,則坦言相告,爭取他們的諒解。同時要虛心接受家長的批評。建議、引導家長充分發表意見,讓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通過平等商討,求得家長對自己工作的理解、認同。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信任是溝通的重要前提,而溝通實踐本身又是促進家長對班主任信任程度提升的手段或途徑。所以,建構信任必須在反復多次的溝通行動中得以加強。 (四)堅持差異主義原則——多元化的方法策略選擇 堅持差異主義,根源在於溝通主體、溝通客體、溝通對象、溝通內容、溝通情境本身是多樣化的。法無定則,交流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情而異。「用兵之妙,存乎一心」。質言之,與不同的家長,在不同的情況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考慮家長的身份、文化程度方面的多樣化。 ——考慮家長的個性多元化。對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甚至蠻不講理的家長,要以冷對「熱」,以靜制動,以柔克剛。越是難以理喻,就越要堅持曉之以理;而對於性格隨和,通情達理的家長,要在友好交談中用心聽取他們對學校工作的意見,不能因他們「好說話」而冷淡了他們。對於那些快人快語、胸無城府的家長,他們的性格外露,不喜隱瞞,喜歡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且心口一致。班主任與他們談話時也要乾脆利落,讓家長看到你的直率,感到你可以信賴。對膽小怕事,說話彎彎繞的家長,則要集中精力聽出他們表達的中心,對未聽清的,則要通過提問讓他們表達清楚;意思含混的,還要細心琢磨,領會其主旨。 ——考慮家長情緒的復雜多變性。家長的情緒心境是溝通工作不得不認真考慮的一個因素。談話時,班主任處於談話的主導地位,要察言觀色根據家長的情緒運用不同的談話方式。對學校和老師有意見而處於氣頭上的家長,有強烈的排斥心理,這時班主任不能火上澆油,而應努力使他們克制情緒,恢復常態後再相機而動,對症下葯。 ——考慮溝通情境的,顧慮家長的自尊心和面子。 ——考慮溝通重點問題之性質的分異。採取何種溝通方法與溝通形式,完全取決於溝通需要加以解決的重點問題之性質。溝通形式對於一般性質的問題,只需訴諸於常規溝通形式,當學生行為有嚴重的行為問題,並亟需家長配合矯治、干預時,才訴諸於高度正式的、個別的危機性溝通。 ——考慮學生家庭教育方法的差異性。 1.「棒打成才」觀。在部分家長心目中,孩子不懂事,要他懂事就得打,不打不成才。有些孩子在家中經常挨打挨罵,結果養成膽小怕事、愛說謊話、欺小凌弱的壞毛病,給班級管理帶來許多不利。 2.「自然發展」觀。有些學生家長,由於工作忙或事務纏身,無暇顧及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持放任自流的態度。他們認為,孩子該學的自然就學了,學不會就是天生腦瓜笨,「不是那塊料」。然而,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畢竟有限,任其自然發展,往往使他們滑進哥兒們的「小群體」中,形成抽煙、喝酒、打架等不良習慣,一旦養成習慣,糾正起來很困難。 3.「滿足需要」觀。有些學生家庭比較富裕,父母對孩子的學習也特別關心,以至關心過火。他們認為,為了孩子的學習,應不惜代價,孩子需要什麼給什麼。這種「要星星不給月亮」式的家教,時間長了就會陷入溺愛的泥潭,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意識,在家中跟爸、媽撤嬌,在學校跟同學比吃穿。這種學生往往比較自私、怕吃苦、耐挫能力差。 ——考慮溝通形式的多樣化。 例如,用信函方式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信息雖然非常費事,但也有其獨特的適用面,寫信適用於兩種情況: 一是學生家長個性固執或性情暴躁,與其交談,難以形成共識,容易引起負作用,而用聯系信指出問題,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學生家長接受,並觸發一些冷靜思考,從而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是遇到不宜面談的問題。如學生有偷摸、早戀等行為,向家長面對面挑明,一則家長臉上無光、很尷尬,再則容易導致家長的過激行為,如打孩子。而通過家長聯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學生在校內外的有關表現,分析問題的嚴重性,引起家長的警覺和重視。 (五)變學生家長消極被動參與為積極主動參與,讓家長在溝通中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 如何調動家長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校教育,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認真思考並潛心研究的課題,要達到與家長成功溝通的目的,關鍵是變「旁觀」為「參與」。 首先,在學期開學初熱情邀請家長來學校參觀,親自考察、了解學校。 不少家長對學校教育實際情況知之不多,認識膚淺,從而產生一定的顧慮或形形色色的猜測。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應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組織家長到學校參觀,給他們詳細介紹學校的軟硬體配備,使他們對學校情況有全面的感性認識。班主任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向學生家長發《學校時事通訊》,告訴家長有關學校教育情況及如何參與等方面的信息。 其次,建立「家長自願觀摩日」制度。一學期中有計劃地組織數次邀請家長觀摩的「半日開放活動」,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與學習,這一天在一次全校性的半日開放活動中,我們把家長邀請來,觀看半日活動,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立「家長角」,家長角一般設在教室或學校其他建築物內的一個角落,角內可包含一些書刊、雜志及其他資料,供家長瀏覽或借閱。 綜上所述,溝通是建立和諧、密切的家校合作關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班級管理質量的關鍵。只有充分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善於運用形式多樣的溝通手段,用愛心、耐心和細心創設溝通的橋梁,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雙方互通情報、互遞信息、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養孩子的重任。 ——原創論文,已發表。

㈤ 家庭小老師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區教育局"德育暨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存進幼兒園與家庭的溝通,開展"千名教師進家庭"家訪活動,通過家訪這一傳統形式,深入到貧困兒童、問題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留守兒童的家庭中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的教育信息資源,促進教師和家長的溝通理解,形成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二、活動時間
2016年8月26日--2017年1月7日
三、活動人員
家訪活動參加人員:本班教師三人
家訪活動訪問對象:本班部分貧困兒童、問題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留守兒童。
四、活動內容
1、了解被訪幼兒家庭情況、成長環境、在家表現、學習和生活行為習慣、個性特點等;
2、對特殊家庭幼兒有爭對性的採取幫扶、輔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指導家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與家長共商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價值觀。
五、活動安排
1、參加園內動員大會;
2、制定本班家訪活動方案;
3、與家長溝通交流,確定本班家訪幼兒名單;
4、逐步實施家訪活動;
5、撰寫活動記錄和反思。

㈥ 新生入園家訪時應該和家長在那些方面做重點溝通

家訪正是一個深入了解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狀況,與家長溝通教育觀念,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家訪前,我們要認真分析制定家訪的內容,深入研究是什麼導致孩子剛入園時情緒不穩定,了解家長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葯」。新生入園的家訪工作有如下內容:
一、分析新生難以適應環境的原因
首先,新生是3——4歲的幼兒,他們從出生一直生活在家人無微不至的保護之下,平時都有家人不離左右,乍一入園,心理上會有分離的焦慮;其次,現在的家庭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孩子們生活在頂端,既尊貴又孤單,家長們對孩子保護過度,事事越俎代庖,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也缺乏自立意識和自信心。第三,由於缺少與同齡孩子的交往,所以有的孩子與別人交往是心理上有排他性,有的孩子雖然喜歡與人交往,卻不會處理與同伴之間的關系,常常會和同伴發生矛盾。
二、家訪具體交流溝通的問題
(一)新生個人的具體資料
1.新生的個人身體健康狀況。
由於孩子的年齡小,有了病痛自己不太會表達,因此,教師先要向家長了解孩子平時身體健康狀況,有病時會有什麼表現,為防止在園長病又聯系不到家長,需要幼兒園直接送醫院就診出意外,還需了解孩子有無葯物過敏史。同時,也要了解孩子有無食物過敏史。
2.新生的性格特徵
這對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了解新生的性格,與家長一起商量討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園共同配合,幫助孩子從心理上盡快適應結納幼兒園的環境,愉快的開始幼兒園的生活。
3.新生自理能力發展情況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吃飯、穿衣洗臉、刷牙,單獨上廁所等。幼兒期是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幼兒的生活自理可以有效的促進大腦結構的發展。小班幼兒盡快學會自理能更快的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而且能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社會責任感。現在的孩子由於在家被過分呵護,大多自理能力極差,到了幼兒園以後,由此產生的不便使得他們對上幼兒園產生畏懼情緒 。了解了孩子的發展現狀,有的放矢的給家長提出孩子的發展建議。

(二)教師根據家訪了解到的情況給家長提出建議
家訪中,我們也會根據孩子的發展現狀和幼兒園工作向家長提出一些建議。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方面做起,讓家長認識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也是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
2.讓孩子的作息規律逐漸向幼兒園靠攏。很多孩子在家的作息很不規律,剛上幼兒園時很不適應,中午睡不著,下午困得難受,小孩子就會鬧情緒,活動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3.宣傳幼兒園的辦學理念,讓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取得今後工作中的配合和支持。
4.在家也創造機會,在成人的監督下,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交往,並對孩子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過多干涉,不偏袒,讓孩子們自己在與同伴的相處中學會與人交往,發展孩子的社會性。
5.不要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哭鬧時,用上幼兒園來嚇唬孩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心理暗示,在孩子的意識中,幼兒園成了一個可怕的地方。在讓家長對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我們建議家長把能上幼兒園當成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和贊賞,讓孩子形成一種這樣的心理暗示:上幼兒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那裡有很多的好玩的玩具和小夥伴,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能被獎勵上幼兒園。以此增強孩子上幼兒園的積極性。
三、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親近感
幾十個孩子一下來到幼兒園,教師不可能馬上都熟悉。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這時候有的孩子會排斥老師,有的孩子會害怕老師。當教師前去家訪時,在孩子最熟悉最放鬆的環境中,有比較充裕的時間讓教師和孩子進行接觸和了解,有助於增進教師和孩子的情感.
通過這些年的探索研究,我們發現新生入園前的家訪工作,對於新生入園後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將堅持不懈的把這項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

㈦ 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學校應怎樣做班主任應怎樣做

我覺得
一、在學生面前少談——單親家庭、 誰的父母 [可以說 家長]
二、別特意回的表揚哪個同學的父親答、母親很關心他,在學校就談學習!少談家長里短。
三、也別特意的去可憐或同情單親家的孩子,因為他們心裡很要強,她們不需要可憐,她們需要的是開心的玩或參加什麼活動讓自己充實起來。
四、因為很多親戚、朋友、父母的同事都在說她單親家庭的事,她們怕,所以,老師這方面,尊重她,抓她們的學習,找到她的優點,讓她所有追求、愛好什麼的,因為她們回家,就是那麼的環境,肯定喜歡多待在學校,希望學校方面能給她更多的自信吧。
五、有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教育,跟人說話很沖....她們也不是很好的溝通對象,所以少談,多分享、保持正常關系,別太情迷。

㈧ 教師如何進行家訪

一、家訪要有計劃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個打算,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家訪也一樣,也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計劃要具體詳細,如本期家訪人數、次數、時間、目的、內容等,並按計劃行事。這樣做不僅能使家訪避免盲目性,而且也可防止想起來了,去訪一訪;忘了,就擱在一邊的現象發生(即所謂的家訪冷熱症);這樣做有利於家訪工作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家訪的形式和內容
家訪通常有三種基本形式:普訪、隨訪和定訪。
隨防,顧名思義就是隨時進行家訪。根據隨訪目的和時機的不同,可以有以下方式:
1 、串門式家訪。利用一些順便機會到學生家中走走,與家長做禮節性交談,順便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有利於增加彼此間的感情。這種家訪方式自然,耗時少,省精力。
2 、祝賀式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或成績時。及時抓住時機,前往學生家中報喜,家長和學生都會受到鼓舞,感到高興。在這種友好氣氛中,借機指出學生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成效會大不一樣。
4 、間接式家訪。當自己與家長之間產生某種誤解時,應及時讓其他教師去做間接家訪,當誤解消除後,再去進行正面家訪。
5 、探望式家訪。當學生染上某種疾病,不要忘了探望,並把希望帶給他們,激發學生與病魔作斗爭的勇氣,這樣還會感化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
6、鼓勵式家訪。當學生犯了錯誤,有了認識並有了一點改正時進行家訪,目的是及時表揚,鼓足他的後勁。
適時地隨訪,極易於老師走入學生內心,觸動學生、家長對教師的真情,喚起他們對班級工作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促進班風建設穩步發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較可行的方法,這種形式也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
定訪,是教師與家長採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聯系的一種家訪。它適用於重點教育對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時間:組班的初始階段不宜,待老師、學生、家長互相了解之後,方可再廣泛應用。如我校的幫扶結對工作中教師對自己結對的學生就有必要進行定訪。實踐證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家訪要面向全體學生
家訪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出了問題之後,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學困生身上,家訪要面向全班學生。這里著重提出兩類學生。
其一是對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好學生,有必要進行家訪。家訪中對好學生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自不在話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感情,促使家長協助強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學生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對中等學生進行家訪更有必要。因為在班級里,中等學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視的群體。雖然他們在班裡聽話,在學校里不搗亂,學習成績又不拖後腿,比較安全,但許多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中等生沒有優等生那樣自信和優越感:也不會像差等生那樣敢於放開自己:一般比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家訪中對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研究,找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突破口。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訪時的談話時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明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使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職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三、首次家訪要注意的事項
1、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家訪要事先預約。現在學校設計的新生報名表上填的內容比較詳細,家家戶戶都有電話有手機,這也給家訪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家訪前,最好先電話預約,可避免跑空腿。因而家訪前需事先預約。才能收到了訪必見,見必果的良好效果。
3、家長談話要開誠布公、直率坦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雙方都是從關心學生的目的出發的,開誠布公、直率坦誠就成了雙方談話的語言特色。
4、首次家訪,是了解性家訪。這是一般性家訪,適用於多數學生家庭。內容包括:
①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②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③學生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生活自理能力。我們這是寄宿制學校,還要了解學生是否偏食、夜裡是否要叫起小便等等。新生家長還會問到許多具體的細節上的問題,如,夜裡,小孩踢被子著涼怎麼辦?我們要做好准備,進行耐心地解說,消除家長的顧慮。在以後與家長的交談問題時,也要做到不告狀、不誇大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因為告狀的結果會激化學生與家長的矛盾,事後家長必要懲罰孩子,師生結怨;談成績時,不溢美、不誇張,不要空洞贊揚學生的優點,要言之有物,具體到事。
5、首次家訪,還有一個任務,是要向家長和學生介紹自己。讓家長與學生了解老師。了解老師的
6 、要把握時間,不要冗長拖沓。在摸清情況,弄清問題以後,班主任要果斷地結束談話,適時告辭。不要講得忘了時間,忘了場合,既耽誤別人休息,又浪費自己的時間。
總之,家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㈨ 老師到我家來家訪了,我想知道老師家訪要多長時間,主要講什麼,謝謝

首先,你要明確一點,老師來家訪是為了你好,是為了和父母交流一下你在家裡的表回現和在學校的表現都是答什麼樣子的,然後再結合你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你的培養方案。不是為了折騰你,是為了培養你,讓你成為一個有用的,懂事的孩子。
我不清楚現在的老是用什麼方式教育孩子,我也不了解你的父母對你的教育方式是否粗暴,但是逃避解決不了問題。無論父母、老師怎樣對你,根本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你好。可能因為年齡的差距你對他們並不認同,但是,你想想你帶著爸媽去外婆家,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不如就讓他們見面才好看下一步怎麼辦。
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是不會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好壞的。同樣,一個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必然不會太差。家訪時,要給老師和父母表個態,今後打算怎樣做。家長和老師也知道,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成績優異,但是要把握一個度。成績要在中等,才能明白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要有學習的能力,愛學習、會學習。適當的玩游戲,幫助父母做家務。。。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各項你都是中等,那麼平均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孩子了。加油吧!

熱點內容
英語練習題四年級 發布:2025-01-11 02:48:46 瀏覽:166
江西教師招聘信息 發布:2025-01-11 02:17:51 瀏覽:527
師德有感 發布:2025-01-11 02:03:11 瀏覽:366
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發布:2025-01-11 00:50:22 瀏覽:843
教師教學日記 發布:2025-01-11 00:19:00 瀏覽:708
軒轅劍數學 發布:2025-01-10 23:23:31 瀏覽:683
國泰君安2016暑期 發布:2025-01-10 22:30:34 瀏覽:624
師德錘煉典型案例 發布:2025-01-10 21:48:58 瀏覽:6
使徒的氣息有什麼用 發布:2025-01-10 21:42:23 瀏覽:748
東營泰貝爾化學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2025-01-10 19:59:16 瀏覽: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