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C
小題2:D
⑤ 下列示某中學為「重走古絲綢之路」夏令營活動所搜集的材料.據此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圖示意考察區域的地
(1)分析某地氣候特徵一般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分析,氣溫方面從氣溫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氣溫年較差三方面分析,降水從降水的總量和降水的季節變化等方面分析
(2)注意審題「有利自然條件」,該題考查城市的區位條件中的自然方面,一般從地形、氣候、水源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答題.再結合圖中的相關信息「M城及周邊地區的地理環境」圖可知該地處河西走廊西北部,位於山前沖積扇處,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結合圖可知M城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北路和南路交叉處,地理位置優越,容易匯集各地的人流和物流.
(3)本題可從交通運輸方式優點對比和社會需求方面進行答題.
(4)分析城市區位條件可從該地地理位置、交通狀況、資源狀況、國家政策,產業特色角度分析.從圖中可知N城地理位置特殊,屬於邊境口岸,可發展邊境貿易;同時該地所處的自然地理優勢角度分析;社會方面可從國家設立經濟特區,本身就是政策支持.
故答案為:
(1)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少,氣候乾旱;大陸性強.
(2)東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於沖積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綠洲,土壤肥沃.
(3)經濟發展,運輸需求量增大;科技的進步;地域廣,運距長;鐵路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鄰中亞、南亞、西亞地區的地理位置,具有邊境口岸的優勢,有利於區域經濟合作與交流;有特色畜牧業和特色林果業,豐富的能源資源,有利於產業發展;國家給予政策、資金等支持;文化古跡眾多,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⑥ 某中學地理小組對如圖所示區域進行考察,讀圖完成7-9題.為保護生態環境,當地政府計劃將圖中a、b、c、d
a處地形部位是盆地,a處附近有河流,該地區有河流流經且容易蓄水,河流多分布在山谷部位.
故選:A.
⑦ 某中學社團在暑期進行網上模擬聯合國亞歐非考察活動,如圖表示該次考察活動區域和活動路線.讀圖完成下列
(1)③位於0°-10°之間,受赤道低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⑤位於40°N-60°N大陸的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
(2)②處受地形影響形成熱帶草原帶,③處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10--20度大陸西岸.
(3)③→④→⑤自然帶體現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產生這種變化的基礎是熱量;氣候變化帶來自然帶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4)①地位於亞歐大陸的東岸,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形成了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水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故答案為:
(1)
| ③ | ⑤ |
氣候特徵 | 全年高溫多雨 | 全年溫和濕潤 |
形成原因 | 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 全年受盛行西風控制 |
(2)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地形;大陸西岸10--20度.
(3)整體性;熱量.
(4)夏季高溫多雨(或雨熱同期、或夏季水熱條件好);水熱組合好(須從水分、熱量兩方面回答)
⑧ 某中學開展「關愛母親河」綜合實踐活動,通過了解概況、數據分析、實地考察、實驗探究、提出建議等活動,
閱讀材料、圖片及表格可知:
(1)黃河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
(2)由表一可知,陝縣水文站測得的含沙量最大,從河口水文站到該水文站水土流失嚴重,此河段主要位於黃河上、中、下游中的中游.
(3)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夏季多暴雨和土質疏鬆,主要人為原因是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是水庫淤積、耕地減少,村舍遷移等.
(4)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關系很大.圖3中植被覆蓋率最高的是甲,燒杯中沙土最多的是丙.由此可知: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覆蓋率越低,水土流失越嚴重.
(5)治理黃河水患,應當在中游採取的措施是: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渤;(2)陝縣;中游;(3)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壞;耕地減少;(4)甲;丙;嚴重;(5)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⑨ 某地理興趣小組暑期進行野外考察
(1)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確定方向,圖中果園小木屋位於觀景亭的東北方向;圖中為數字式比例尺,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米,則觀景亭和小木屋之間的圖上距離是4厘米,那麼它們之間的實地距離2000米;同緯度地區,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當乙處的氣溫是25℃時,那麼甲山頂的氣溫不超過:25℃-(600-150)÷100×0.6℃=22.3℃;
(2)從圖中看出,小瓊河丙河段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水流急促,非常適合進行驚險刺激的水上漂流活動;
(3)從圖中看出,甲處海拔高,氣溫低,乙處海拔低,氣溫高,因此乙處的杜鵑花正在怒放著,而甲處的杜鵑花仍含苞待放;
(4)讀圖分析可知,M觀景亭處於陡崖下方,位於茶園中,因此,登臨M觀景亭可以仰望飛瀑、近觀茶園、遠眺麗湖.
故答案為:(1)東北;2000;22.3;(2)同意,理由是此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水流急促;(3)甲處海拔高,氣溫低;乙處海拔低,氣溫高;(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