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雲起名家訪談

雲起名家訪談

發布時間: 2023-11-26 06:05:14

⑴ 丁嘉耕的媒體訪談

丁嘉耕當選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接受《解放軍報》記者丁海明訪談:
2011年3月15日,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召開五屆四次理事會,軍旅書法家丁嘉耕當選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這是軍旅書法界的一件喜事。
山秀書香,室雅墨濃。記者與總後勤部政治部編研室主任丁嘉耕先生促膝而談。這位軍旅書家的風骨與襟懷,與自然和人生構成了一種靜水流深的默契,而與這個繁華而喧囂的時代,則形成了一種對應而不對立的和諧,令人如有「悠然見南山」之悟。而聆聽嘉耕先生對書法與生活、藝術與人生的深切體悟和精妙見解,則如焚香品茗,步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境。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藝術與城市之間
記者:有人把您在北京街頭的書法,稱為這座文明古都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文化名片」,並與歐洲的城市雕塑進行了藝術功能、城市文化和中西方比較美學上的研究,認為不僅有異曲同工之妙,更有獨特的東方神韻。您怎樣認識書法與您生活的城市的關系?
丁:過譽了。我希望中國城市的街頭,成為書法藝術的長廊,中國書法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道風景,成為外國人觀察中國的美好印象和核心記憶之一。中國有中國的美、中國的審美,中國有中國的哲學、中國的人生,而中國書法作為一種藝術,正是這種中國精神與情感的集大成者。書法,那行雲流水般的筆意墨韻,是最能代表中國的藝術形式之一,最能向世界傳遞中國人對美的理解、對和諧的理解的藝術品種之一。
我認為,書法文化對美化城市心靈、提高城市品位大有裨益。在新中國成立後一二十年中,整個中國大、中、小城市翰墨飄香,書法製成的各種牌匾遍及大街小巷,讓人嘆為觀止。由於網路等多種新形態文化的沖擊,我們的城市出現了大量千篇一律的「電腦字」。為什麼書法在北京引起那麼多人的關注?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固定模式的、一成不變的美術字讓人感到乏味。而追求個性和變化,是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正因為如此,人們對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有著前所未有的飢渴感。中國城市,特別是中國古城需要書法點綴,需要書法的美化。如同未經省察的生活是盲目的,那麼未經審美普及的日常生活則易滑入審丑的誤區。我們的城市不能只慕「西裝」忘了「漢服」,現代城市需要時尚的繁華,也呼喚傳統文化的厚重。
記者:您的意思是不是說,書法在其純粹的藝術功能以外,還在美學涵養、道德教化以及文明復興等方面,具有獨特的社會責任和民族文化擔當?
丁:是這個意思。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書法藝術,在當前民族復興的大時代中,被賦予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在其文化屬性之外,還具有深刻的政治性、當代性和群眾性。從這個角度和高度認識書法,指的是不要就字論字地談論書法本身,而是把它放到當代的政治氛圍、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中體會和實踐書法的當代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不僅承載著保護和弘揚民族精神文化的使命,同時擔當著抵禦外來文化沖擊、抗擊腐朽文化滲透的責任。
中國是文化大國,文化類型不可勝數,僅憑中國書法就完全可以將一個都市裝點得古色古香,裝點得很文化,很有中國味。這不僅是中國元素的美感,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與傳播。每一種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深處都蘊含著其深刻的哲學體系,也都有著具備核心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載體。我看書法即是中國核心文化符號之一。
上馬擊胡 下馬草檄
——在墨痕與劍氣之間
記者:您身跨「職業軍人」與「書家墨客」兩道,真應了古人「上馬擊胡,下馬草檄」之說。在外界眼中,您的這種「文武之道」充滿著迷人甚至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那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丁:「文武之道」在哲學的深層和思想的高處,是融會貫通的。書法藝術是我8小時以外的必修課。8小時內,我有很多工作要處理,沒有時間顧及書法。而且,我是一個部門的主官,要考慮全局,謀劃工作,必須聚精會神。但工作再忙,始終不影響我對書法藝術的追求。相反,對我的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因為各種文化藝術都是同根共乳的,優秀的藝術家都需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蘊和精深的個性藝術修養。它們的根扎在一起,從源遠流長的文化淵源中汲取共同的文化精乳;它們枝繁葉茂,張揚著各種藝術的特徵和個性。因為研習書法,所以必須廣泛涉獵、通覽古今、兼收並蓄,由書法而學習研究文學、哲學、美學、史學等學問。這些學問有的直接作用,有的間接作用於我所從事的軍隊政治工作。同時,學習書法需要淡泊名利,需要培養過人的毅力,培養「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態,這與為人處世、為官做事都是相通的。特別是書法通兵法,書法上的很多哲理與兵法運用如出一轍。所以,人們一貫倡導培養高雅情趣,書法不失是一門於工作、人生、修養都有益的高雅情趣的藝術活動,應當成為軍隊政治工作者的必修課。
記者:中國歷史上,有不少軍旅書家、詩人,比如岳飛、辛棄疾等,大都以大江東去、沉雄豪闊的文風書意見長,成為我國軍事文化的典範。我們知道,您不僅是當代軍旅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知名的軍旅散文作家和書法理論學者,您如何評價當代軍事文化?
丁:工作之餘,我搞書法、寫文章,基本上出於這樣的一種理解:那就是在文化的沉浸中涵養胸中浩然之氣,蘊蓄一種傳統而現代的文武之道。我總在想,作書與作文,應該成為一種相伴終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外化,而並不一定作為職業。而我作為職業軍人,在多年作書與作文的冷暖甘苦中,也的確體會到軍人文化、軍事文化的風雲際會。我的書法中、文章里,投射和傾灑著我作為軍人的風骨和意趣,傳達著我對博大開闊、沉雄廣放與寧靜自適、淡泊瀟散,一武一文兩種美學相得益彰的追求。古典兵學《尉繚子·兵令》說:「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這是非常深刻的認識。一支軍隊必勝的鬥志源泉何在?一個軍人不死的意志源泉何在?可以說,真正的魂,深蘊在一支軍隊的文化之中。
書法,文章,就是這種精神血脈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我們許多官兵都讀過岳飛的名詞《滿江紅》,也見過這位古代將軍氣勢如虹的手書,那字里行間傳遞的精神氣質和豪邁心懷,有著穿透時空、穿越歷史的力量,跨越千年而依然盪氣回腸。我想,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我們的軍事文化的魂魄與魅力。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在書道與人生之間
記者:您的書法「師古能化,陳中出新,典雅秀勁,擒縱有度」,實現了古樸、典雅、遒勁、厚重與自然、流暢、豪放、瀟灑的統一,秀美與壯美的有機契合,「十年寂寞任磨洗,一紙驚人書瀚香」。您怎樣評價當前的書法和書法的發展?
丁:對書法的理解,我喜歡借用莊子的一句話:「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高妙的書法境界,不論是「駿馬朔風漠北」風雨如磐的壯麗,還是「杏花春雨江南」煙橋柳溪的優美;不論是「醉里挑燈看劍」的豪放,還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在最高的藝術准則上都殊途同歸於「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
書法功夫,在朝思暮想、洗濯磨淬、日積月累。回顧30餘年的學書歷程,我沒有抄過一寸近路,下的是笨功夫、真功夫、實功夫、苦功夫。所謂「取法臻乎上,馳毫雅且新」,正是千錘百煉而來。
書法功夫,又如古人所言「功夫在詩外」。首先,須得讀破萬卷書,經年累月讀書求索,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所有藝術植根的大地厚土。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又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教育我們如何從內心敬惜字紙、學以致用。其次,須得踏破萬里路。行萬里路,有時比讀萬卷書更重要。見多識廣,方可涵養胸中浩然之氣。心中江山無限,方有筆下錦綉萬千。不經過這樣的歷練,則不會心有所悟,更不可能落筆煙雲,也就永遠不可能抵達「大象、大學、大氣、大我」之境。
說到當前中國書法的發展,可以說已是春色滿園、花團錦簇。但無論何時,在去偽存真、抱朴守拙中堅守藝術陣地,在仰望崇高、拒絕媚俗中堅守精神高地,都應是書家不變的心傳,都應是書界永遠的香火。
記者:書法並非您的職業,但在您身上,書法似乎已經成為您人生的山高水遠、阡陌縱橫,深化著人生厚度、拓展著人生寬度,您與書法之間,有著某種「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和諧。您怎樣理解書學與書藝、書法與書家、書道與人生之間的關系?
丁:書法是心靈的窗口,是心靈的觀照,那連綿不斷的線條是書法家心靈的軌跡。1976年2月,我的導師沙孟海先生對我說:「書為心畫,心靈不美怎麼能寫出美的字來?」所以,沙老給我上的第一課就是「寫好字首先要做好人」。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之說。柳公權有著名的「心正則筆正」之說。明末清初書法大家傅山也說,作字先作人,假如人格不高,字格就媚俗。我們翻開中國書法史冊,別的暫且不論,僅就宋代四大家來說,無論是蘇(軾)字的天真自在,還是黃(庭堅)字的縱橫奇崛;無論是米(芾)字的跌宕多姿,還是蔡(襄)字的溫厚敦實,都與他們的人品和性格有著驚人的巧合,這更加詮釋了「字如其人」之說。
所以,我常以謝絕招搖和光環自警,以「汗水入池續墨,青絲落紙化字,磨礪使毫鋒吐煙,靈悟教苦心升華」自勵,並與廣大愛好書法的朋友共勉。

⑵ 郭曉川的履歷

1962年 1歲 出生於山東省微山縣。
1970年 8歲 入讀微山縣夏鎮小學。
1971年 9歲 由母親郭慕秋送到微山縣文化館拜趙明程先生為師學習繪畫。
1972年 10歲 創作白描作品《繁忙的碼頭》,參加山東省濟寧地區青少年美術作品展覽。
1974年 12歲 創作連環畫作品《蘆葦盪的斗爭》,參加山東省青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覽。
1975年 13歲 小學畢業,入讀微山縣第一中學
1976年 14歲 創作年畫《除舊迎新》,參加山東省濟寧地區美術作品展覽。
1977年 15歲 入讀高中。
1978年 16歲 創作中國畫作品《放水員》參加山東省濟寧地區美術作品展覽。
1979年 17歲 高中畢業,應征入伍,陸軍第一軍三師戰士。
1980年 18歲 創作木刻黑白畫《課後》發表於《人民前線》報;獲嘉獎一次。 1981年 19歲 退役,到山東省微山縣文化館工作,從事文物管理和美術創作;參加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參與搜購流散文物、考古發掘以及撰寫發掘報告和文物志等工作。
1982年 20歲 創作中國畫作品《嬉》,參加山東省美術作品展覽。
1984年 22歲 入讀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師范專業。
1985年 23歲 獲一等獎學金,被評為「三好學生」。
1986年 24歲 畢業後到山東省《農業知識》雜志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
1987年 26歲 創作中國畫《春》,參加在漢城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期間舉辦的《現代中國書畫展》。
1989年 27歲 撰寫論文《略論兩城漢畫像石》。
1990年 28歲 論文《略論兩城漢畫像石》發表於《齊魯藝苑》1990年1期應邀參加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山東省首屆美術理論研討會」,提交並獲邀宣講論文《問題·時代·任務——關於山東省美術狀況的思考》。
1991年 29歲 入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專業。
1992年 30歲 譯文《盧西恩·弗羅伊德的素描藝術》 發表於《世界美術》1992年三期(與喬偉合譯)。
1993年 31歲 為北京出版社創作工筆畫插圖《水滸傳》8幅論文《試析石濤〈畫語錄〉產生的理論 背景》發表於《美術研究》 1993年2期;參加《'93中國南陽漢代畫像石(磚)國際學術討論會》並獲邀宣講論文《南陽漢畫像視覺形式演變的分期研究》。
1994年 32歲 論文 《南陽漢畫像視覺形式演變的分期研究》 發表於《美術研究》1994年2期;文章《93中國南陽漢代畫像石(磚)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發表於 《美術研究》1994年2期;論文《在現代的基礎上發展——盧沉教學思想的初步總結》(與張敢合著)發表於《美苑》1994年2期;論文《蘇魯豫皖區漢畫像視覺形式演變的分期研究》通過答辯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入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美術專業。
1995年 33歲 撰寫畢業論文《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
1996年 34歲 畢業,獲美術學博士學位;論文 《美術批評的闡釋及其標准》 發表於《美術觀察》.1996年1期;論文《西方美術史研究的切入點》發表於《美術觀察》1996年12期。
1997年 35歲 任 《美術觀察》 雜志社副社長文章《九六美術:現實主義的回潮》發表於《光明日報》1997年2月5日;論文《蘇魯豫皖區漢畫像視覺形式演變的分期研究》發表於《考古學報》1997年2期;論文《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發表於 《美術學研究》 ,湖北長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論文《當代西方藝術史研究的兩大潮流:新藝術史和女性主義藝術史》發表於 《世界美術》 1997年1期;論文《西方現代形式主義美術史學研究》發表於《美苑》1997年1期《中華繪畫》(與高毅清合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998年 36歲 策劃並舉辦 《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 展覽(勞動人民文化宮,北京);主編 《中國當代美術二十年啟示錄》(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文章《中國的艷俗藝術》發表於《當代藝術》1998年15期(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9年 37歲 任《中華文化畫報》 雜志社主編;創辦學術項目「今日中國美術」。
2000年 38歲 出版專著《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出版專著《中西美術史方法論比較》(河北美術出版社,2000年);文章《當前中國美術三種運作機制及其特點》發表於《中華讀書報》(2000年3月15日),同年《榮寶齋》2000年3期和《美術報》分別轉載;文章《標准與真實》發表於《美苑》2000年6期。
2001年 39歲 任 《美術觀察》 雜志社副主編;主編 《美術文獻·木版家族》(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年總第21輯)。
2002年 40歲 主編 《今日中國美術》(I、II卷)( 北京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2 年);主編《今日中國美術》系列叢書五種(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專訪《十年間中國美術的盛大映像——〈今日中國美術〉主編郭曉川訪談》發表於《出版參考》2002年8期。 2003年 41歲 策劃並舉辦《2003今日中國美術大展》(北京中華世紀壇,北京);主編《今日中國美術》(展覽卷)(北京出版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專訪《速寫當前中國美術狀貌——「今日中國美術」系列活動策劃人郭曉川訪談》發表於《中國藝術》2003年第2期文章《前衛是風格流派嗎》發表於《中國藝術》2003年4期。
2004年 42歲 任《華商》雜志社執行主編文章《當代藝術品投資》發表於《華商》2004年4期主編《今日中國美術》系列叢書五種(華文出版公司社,2004年)。
2005年 43歲 文章《是什麼讓畢加索如此富有魅力:對畢加索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讀》載於《畫刊》2005年6期;文章《藝術何以致富——關於一個潛規則的公開化討論》發表於《畫刊》2005年7期;文章《西方的眼光與中國的理想》發表於中國美術館編《社會轉型與美術演進:紀念中國美術館建館4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05年;主編《今日中國美術》(第三輯)(金版電子出版社,2005年);專訪《郭曉川:與畢加索交朋友》發表於《北京青年周刊》2005年5月8日。
2006年 44歲 策劃並舉辦《2006今日中國美術大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主編《今日中國美術》(第四輯)(河北美術出版社,2006年)。
2007年 45歲 文章《時過境遷:一個範式的衰退》發表於中國美術館編《農民·農民中國美術館藏品暨邀請展文獻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
2008年 46歲 出版畫集《曉川山水》(中國國際圖書出版社,2008年);專題介紹《讀郭曉川畫作隨感》(邵大箴撰文)發表於《榮寶齋》2008年2期專題介紹《讀曉川畫作隨感》(邵大箴撰文)載於《藝術市場》2008年4期專訪《策展人就是藝術片導演——記策展人郭曉川》發表於《青年參考》2008年10月24日;專訪《策展人:遊走在藝術與市場之間》發表於《北京日報》)2008年11月28日;專訪《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當代美術的四步曲》發表於《北京日報》)2008年12月7日。
2009年 47歲 專題介紹《千帆奔過我獨閑——讀郭曉川的中國畫新作》(張敢撰文)發表於《榮寶齋》2009年3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美術名家-郭曉川》畫集;文史出版社出版《郭曉川文集》。
2010年48歲籌備、投資並主編《畫刊·今日中國美術》(半月刊)(與江蘇美術出版社合作)
2011年49歲撰寫《批評家如何實踐培育職責》(節選)發表於《中國美術館》)
在北京金寶街金寶匯創辦「綏風藝術館」,隨後策劃和籌辦《水窮雲起——杜大愷水墨作品展》
2012年50歲策劃和籌辦《藝林清音——邵大箴、水天中繪畫作品展》(北京綏風藝術館)
4月14日策劃和籌辦《2012新寫實油畫展覽》(中國美術館)
主編《2012新寫實油畫》(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文章《當代藝術:多種風格題材對應多種需求》發表於2012年9月13日《北京日報》
策劃和籌辦《祭起藝術精品大旗,打造新時期國寶——關於珍惜材料的保護性開發》研討會(北京綏風藝術館)
策劃和籌辦《折中反素——邵大箴、水天中、尚揚、杜大愷、田黎明作品邀請展》(北京綏風藝術館)
2013年51歲論文《合理開發珍稀材料,合力打造當代國寶》發表於《藝術與投資》)創作翡翠山水系列作品
2014年52歲編著《翠屏蓬瀛:翡翠山水創作與研究》(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
11月16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舉辦《翠屏蓬瀛——郭曉川、尤昌明翡翠山水作品展》(北京市規劃展覽館)
文章《玉作山水的「墨感」》發表於2014年12月5日《北京日報》第20版。

⑶ 徐華的眾人評說

1、(王伯敏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史學大家)
「莫高古韻,徐華仁棣以水墨寫敦煌之莫高窟,得古韻又得風沙意趣,賞心悅目之致」。為作品《水墨敦煌》題。
2、(程征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著名美術評論家)
讀徐華的山水近作,已具大家氣象。幾年間,他守得住清雅格調,不溫不火,一如其人。山水貴能養氣,徐華的畫可作如是觀。他從西美到國美,轉益多師,訪名山,游古跡。視野既開,只要守得寂寞,閑時讀書,大成近矣。
3、(劉天琪 西安工業大學藝術傳媒學院教授 美術學博士)
丙戌九秋,吾負笈長安攻讀。越明年,識徐華道兄,或與我曾在金城求學相關,與其談書論畫,頗為投緣。徐兄習畫多年,輾轉南北,既得三山五嶽之氤氳變幻,也得古廟舊觀之明滅相掩之風。昔苦瓜和尚雲:「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勢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陰陽氣度之流行也,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徐兄正是本此道而行之,且學有所成,故其水墨雖淡然卻不閑散,隨從容卻不放縱,遠山淡水,以「新水墨」或可得之。其「新」著,既有山水技法之探索,也有構圖與墨色的琢磨,意在突破前人繩軌,以淡墨皴染營造更為朦朧滋潤的氣象。我常常激賞這樣的探索精神,隨不盡完美,也充滿了變數,但卻為成為大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徐華兄清雅品正,心性淡泊,其獨愛靜觀之境;其畫空靈淡雅,墨色簡約,具濃郁文人畫氣息,可用簡遠境清目之。昔董玄宰曾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英,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也。」如徐華兄時能讀書觀道,畫外修文,可期大成之日。
4、(毛建波 中國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 美術評論家)
徐華一方面研習古代文學、歷史、美學、中國畫論等,提高綜合素養;一方面精進傳統筆墨功夫,他深知「傳統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靈魂,傳統筆墨其實就是繪畫功力,傳統筆墨是一個永恆的精神標准,在中國畫中,傳統筆墨體現著人性、人理、人文和藝能等,時代在改變,傳統筆墨的標准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表現物象的外在形態。」(徐華語)誠然,筆墨不僅是繪畫工具,更是傳統文化的濃縮,是畫家全面修養、個性才情、繪畫功力的外化,畫家筆墨能力的躍升決非輕易夢見。
經過鳳凰涅槃式的努力,重入爐鑊的徐華,從樹石法起首,夯實基礎,識見與筆墨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他的山水畫創作將北方山水的雄強厚實與南方山水的講究筆墨相糅合,如同其白皙文雅的外表包裹著剛毅質朴的志趣。簡淡沉穩的筆墨,空靈洗練的構圖,詩化夢寐的意境,清奇恬淡的風骨,表現著畫家對自然景物的感受,訴說著畫家豐富的情愫。生於黃土高原,長於黃土高原的徐華對家鄉山水充滿眷戀,每年假期,他都會打點行裝,跋涉於大漠戈壁、山川野嶺、草原鄉寨,以苦行僧的堅執忍耐,捕捉、體悟大自然的生機靈變。自小慣見茫茫大雪的徐華喜畫雪景,《隴原雪霽》、《山居圖》等通透著如玉般的光潤潔凈,營構出安謐純粹、人天合一的寧靜世界。特別是《暮雪圖》表現太陽西下之後的雪原,似乎為前人所未及,尤其值得進一步探索。著名美術史論家王伯敏觀看徐華雪意畫後,欣然題寫「隴西人,愛雪寫雪」以褒獎鼓勵。
從徐華畫中,我們不難窺見畫家的心境,他致力於領悟中國文化精神的內核,畫面折射出中庸、平和、自然、質朴的儒道思想菁華,追求優美雋永的境界,松厚朴實的筆痕既是天地萬物的跡象,也是畫家心靈的歲月履痕。
5、(張偉平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山水教研室主任)
看來是「天意」成就了他研習傳統的機會,這也讓他對經典名作的理解較旁人先了一步,這一步是否跨得及時、重要,觀其已經融入了很多山水畫傳統的創作畫面就可以知道。當然,這並不暗指急補傳統「活學活用」式的現實態度不好,而是以為,打著火把走路雖然比不上迎著朝陽走路,但總比摸黑強多了。可見陽光下的徐華對中國畫發展的方向感沒有錯。方向對了,怎樣走才能切合自己的本性呢?大凡很多畫家都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相信直覺而放任自己的本性。我看徐華倒採取了讀書「近文」的戰略,當畫家不能明辯是非可稱為一件憾事。讀書能明理、去執,並不是使自己的「個性」少了,而是「心境高了」,個性依於理,繪事才會如意,順情而達理。一個畫家領悟的畫理有多大,就能預測他能走多遠。徐華畫中隱透出的理解力使人更相信其畫風的成長前景。徐華作畫,善思而求變,明悟一理而手追一境,並常有所得。故每觀其作品都心有所動,其亮點也印證了本人之靈性。
中國美院自潘天壽先生始定下(中國畫)打基礎須從臨摹開始的教學方針延續至今,不知成就了多少人,徐華應該是其中一個受益者。當他以一個北方人的材質受惠於南方的中國美院以學傳統為本的教學體系時,對他畫風成型的影響可能就不可限量了。果然,讀著他的近作,更堅定了這個想法。雪景《物華》、《暮霽圖》是他運用山水畫基礎語匯嘗試表述自己對北國雪山大嶺那種單純、潔凈而又雄渾的美感。這種運用基礎語匯表述感覺的成功,極大地鼓舞著他的探索精神,接下來的《水流雲長》、《苔痕有綠水》等作品就更能體現出他探索的多樣性,而這種學能致用的態度,正是一個年青畫家必不可少的過程。我不能拿他去和歷代大師相比,但跟他同時代的青年畫家比起來,他的畫多了一份沉穩,少了許多浮躁,多明了一分畫理,少了許多的稚嫩。他可能不是那種不學就會的「頓悟」之材,不過如果能修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凈台」的境地,也應該是畫家所嚮往的崇高境界。望著徐華這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腳印,總讓人心裡踏實了許多。
6、(王佳寧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博士)
徐華很喜歡西湖,他認為清風波影中都彌散著一種文化,可能是吧。正如他的相貌,剛毅堅挺的背後抹煞不去的是那綿綿頌詠不盡的書卷,氣息悠遠亦為淋漓。看到他的山水作品傳統的筆墨線條構圖中不乏現代藝術表達氣質,傳統作品的演繹又分為清淡雅緻與雄渾蒼茫兩個主要取向。有若他給人的視覺,清俊不乏濃烈,猶如那一灣西子的水,透明卻又沉重一樣。
除了畫畫之外,他很喜歡創作青花瓷,看到創作的青花長安系列作品,我的心氣立即恬淡柔和了很多,當青花瓷器的傳統器形與最為悠遠的筆墨線條纏繞依偎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印記符號,我們只能把它觀照成一個美人,從那大唐長安道上走來舞動霓裳羽衣傾國傾城露華濃濃的美人,豐腴雋美卻又含羞怒放。
徐華是幸運的。有幸的是在他的故鄉有著敦煌的飛天結伴,沐浴著絲路上華彩篇章,同時身在長安,亦能感受到大唐厚重的歷史文化塵封中,華夏民族煙波浩翰的五千年文化里日漸積淀滲析出的養分,這都將成為他日後藝術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有望伴隨著時代的前行徐君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7、 (王銳 美術學博士)
徐華習畫緣出於其天性,那種執著與熱愛發自天生的秉賦。他的國畫經過諸多名家高手的指授,轉益多師,又得益於從傳統築基,加之自我靈性的把握與流露,既能使人感受到良好的傳統功底,又能看到個人才情的展現。這對一個年輕畫家來講是難得的,「取法乎上」,他的路子正。
8、徐華繪畫有著不俗的筆墨功夫,尺幅中見精神,古韻中得意趣,畫面折射出中庸、平和、自然、質朴的儒道思想菁華,追求優美雋永的藝術境界。(The paintings ofXu Hua manifest extraordinary painting skills with the spirits coming alive from the limited scroll and charm given out by the ancient flavor .Essence of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thoughts as the goldenmean,moderation,naturalness and simplicity are all reflected by the paintings for the pursuit of the exquisite and meaningful artistic state.)
略談徐華的國畫
文/ 張士增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國家畫院)
徐華生長在隴上,求學在西安。絲綢之路上淵源豐厚的文化藝術傳統滋養這位有才華的藝術青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師友的幫助下,他正在迅速成長起來,在藝術的征途中不斷取得新的收獲。
他的作品首先取得了氣質上的成功。作品中的氣質,非指題材和技法之類的表面文章,乃是指作品深層所透露出來的思想和格調,這最能折射出作者的修養和追求。因為徐華追求的是藝術表現中深層的意義,所以他的作品能脫離陳陳相因的俗套和嘩眾取寵的噱頭,從而表現出一種儒雅和誠懇的風范。
徐華很重視對中國畫傳統筆墨的理解和遵循。顯然,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他在這方面的種種努力和探索。有了筆墨,他便有了自己藝術追尋的出發點和參照系。也有了前進的基礎。相信他今後某一天回首現在的這一段歷程,一定會感觸良多,一定會慶幸自己選擇的正確。因為倘若畫中國畫而無良好的中國畫筆墨基礎,那是非常危險的。
畫面的松動和筆墨的靈變,說明徐華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深刻理解,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有了這個開端,我們有理由相信徐華在今後會有更大的成功,我們期待著。
2001.6.5
融會貫通 自成一格:評徐華的畫
文/盛葳
徐華君90年代末期開始正式的水墨創作,其作品以山水為主,至今十年有餘,積累了不少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面貌。他先是於關中金城習畫,後又負笈杭城深造。在古時交通不便,通訊落後的情況下,兩地山水畫面貌各異,說得誇張些,幾無相近之處,後又因學派之故,兩派山水至今仍難打通。不過,近些年來,不少中青年畫家亦有致力於此者。徐華是其中一位。但徐華之南北融會,並非刻意為之,而是因生活學習創作環境變故使然。因此,在徐華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淡墨少皴之法寫三秦山水之作。近些年,徐華拜師楊曉陽先生,入門攻讀博士學位。受其師影響,他於「寫意」之創作和理論多有涉獵,且有成果。一方面,在自己的繪畫中,強調「寫意」之精神抒發,另一方面,又從理論的角度思考「寫意」作為哲學美學范疇之當代意義。殊為難得。
無論是他的創作,還是理論思考,就「寫意」而論,都有極其現實的價值。縱觀近年來的大型的青年展、新人展,能一展寫意之長且又有創新者,寥寥可數,而工筆則因題材、幅面、技法等方面的適應度而占上風。這么說並不是對工筆有何偏見,蓋因藝舟雙楫,缺一不可耳。寫意精神作為傳統之精華,不可不繼承,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當代碰撞中,梳理和發展寫意精神,更有其合理性。我想,徐華也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故而在創作中有意識地加強了對寫意的梳理研究,主動思考寫意在當代繪畫中的運用、發展及突破問題。正是因為實踐與理論的雙重推進,讓徐華的繪畫具備了相應的文人氣息,脫開繪事之俗。
從語言和審美兩方面看,徐華的繪畫取得了應有的成績,且與時下流行之山水範式有異,乃成創造。他的作品,常常是大筆淡墨先行,以表現主義之筆法寫自然山川,在寫北方山水時,注重營造缺少植被之山勢丘壑,呈現其磅礴之氣象,在寫南方山水時,則以行筆帶暈染,描繪煙雨蒙蒙之霧景。此外,徐華有時也以濃墨焦墨勾皴樹石局部,突出物象,形成視覺觀看焦點,強化淡墨形象不足之處,完整畫面構圖和整體氛圍。墨之濃淡或侵潤,或對比,亦為畫面增色不少。審美範式和語言的突破是中國畫發展的焦點,也是難點,在千年畫史進程中,筆法墨法不僅高度程式,且一一對應著固定的物象對象,披麻皴只能畫山,且只能畫某種特定之山,他法亦是如此。徐華具有個人特色的繪畫語言和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高度對應之關系,乃成當代。
意與境——我觀徐華作品
文/李世南
對於中國畫的創作現狀,徐華與我頗有共識。他認為當前中國畫寫意精神嚴重缺失,集中表現為製作性、模仿性、趨同性、功利性,這使得中國畫的創作正在背離中國畫的寫意精神。他還深刻地指出寫意精神缺失在當前具體作品上表現是「假、大、空、滿、細」。所謂的『假』就是既無思想又無感情最終導致沒有內涵;所謂的『大』是尺寸越來越大;所謂『空』是一樣的東西不斷重復;所謂的『細』是製作越來越細密;所謂『滿』則是畫的越來越多。他主張山水畫創作應注重繪畫背後的人文之意,而非自然風光描寫與復制。
正如徐華認為,特別是山水畫創作中應有人文之意。意境一直都是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的要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山水畫理論中所謂的「含道映物」,就是說在反映自然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完整的主觀境界。只有這樣畫家才能在創作過程中掌握審美的主動權,將客觀的物象轉化為主客體統一意境的同時,潛在地注入作者之「意」。這個很重要。
我與徐華初次交往,這是一個熱衷繪畫熱愛生活的年輕人。他在南北求學過程中,受眾多名家點撥。讀博士期間閱讀了大量的畫史、畫論,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畫的大寫意內涵。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理論上的積累和沉澱應用於自身繪畫的實踐中,為其成為學者型畫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的作品朴實無華、陽光、淡雅,藝術品性和格調不凡。
從徐華創作的《終南山系列》作品中可一窺其繪畫精神。他筆下所描繪的終南山,歷來都是眾多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並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等傳世佳句。他的繪畫以終南山為創作支點,我想他應該別有用意。終南山古有「壽比南山」、「終南捷徑」之說,徐華正是鍾情於源遠流長的終南文化。他心追古法,意在當下,以沖淡清遠之筆,書寫《終南陰嶺之秀》、《雲起之時》、《白雲回望合》、《日色冷青松》。畫面追求一種超然灑脫之氣,干凈、靜逸,色調是陽光籠罩下的淡淡的「冷」。這也許是他在繁華都市下,靜思後的一種心境表達吧!中國山水畫受儒道哲學思想影響頗深,「淡和」、「靜空」之觀自然沁入中國山水畫中。蘇軾將老子的「虛室生白」思想發揮為「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物」。而徐華的山水畫則是在有意無意間將這種清和、虛空浸入其山水畫中。他的繪畫多以淡墨寫之,即所謂 「淡」美,墨色淡而有骨、淡中求變,有層次、有深度、有厚度。墨色中透著股淡淡的清香,格調不俗 。
徐華也是一個勇於探索的畫家。觀其實驗性的《水木蘭庭系列》作品,「空」成為主題,作品中運用了中國文化中的亭子、圍欄等單純的語匯,畫面空間布局自由隨性,純粹而富有禪意。整幅作品給人一種「一亭一凈土,一念一清靜」空靈之感,畫面既傳統又現代,具有當下性。這些畫如果再隨性一些,就更有意趣了。
自古西安多才俊,生活於此的徐華,定會在層層剝繭之後有新的升華。
2012年4月於北京
天青色的夢
——畫家徐華和他的青花瓷
文/黎曉春
畫家徐華,在筆者眼裡一直是一個純粹而簡單的人。認識他有許多年了,除了他的藝術,對他真是別無所知。每次見到徐華,他都是學院派的穿著,干凈藝術,深邃而堅定的眼神里總是有著新的目標,而這些目標都是圍繞著藝術,圍繞著畫。那幾年,每年見他一次到兩次,他像是在蹦極,讓人有士別三日之感。
記得剛認識那年,看他出版了個人的山水畫集;再見時出版了一冊收錄了二十位國內畫壇大家訪談的專著《水墨面對面》;又見時,是看他參加的幾個展覽的畫冊:《西風浩瀚——西北五省國畫百家展》、《靈山雅集——首屆中國佛教藝術作品邀請展》、《印象碑林——中國畫二十七人提展》……他總是讓人目不暇接。最近見他時,又讓人大吃一驚。畫家徐華發現並喜愛上了青花瓷的製作,而且在西安舉辦了《青花長安——徐華作品展》。12件精挑細選的佳作甫一亮相,便讓圈裡圈外人看好了這畫家徐華與「青花·長安」的一段佳緣。聽說有這一組作品,筆者趁徐華回蘭的機會一睹為快。當街上的商鋪不時地放出周傑龍唱的《青花瓷》時,筆者正走在前往畫家徐華畫室的路上。畫家的畫室一定有一張碩大的畫案,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一定是齊備的。徐華的畫室也不例外。最讓人欣喜的是木格窗下,看起來有些年頭的案幾上放著一套功夫茶具,一路走來,又熱又渴,呵呵,看來可以在這里賞瓷品茗了。博古架上,這一組以「青花長安」為題的12件青花瓷,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各異的形態,不同的韻味,幽幽的色澤里散發著山水之味、古玉之質。什麼是中國味道?都在這里了!國畫、功夫茶、青花瓷……幾千年一路行來,筆者笑稱都聚到徐華你這里了。當聽到CHINA這個英語單詞時,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感覺?瓷器,中國,對了!瓷的故鄉是中國,瓷的美麗讓世界了解了中國。在中國,陶瓷的產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經歷了由陶到瓷,再陶、瓷齊驅的發展歷程。這種採用手工繪畫、手工製作的高溫瓷,是在逐漸以自身獨特的文化含量和藝術魅力改變並影響世界時被喻為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在徐華的畫室,一件件細看每件瓷器,雋逸、清雅、明凈不凡。不過作為山水畫家,為什麼會與青花瓷緣結呢?筆者很好奇。中國畫分為山水、人物、花鳥三科,其中山水畫包容量是最大的,也是最復雜的。青花瓷的繪制內容,也分為山水、人物、花鳥。作為山水畫家,徐華說,畫青花瓷是件很自然的事。但是中國畫與青花瓷的繪制,除了材料不同外,中國畫是平面的,瓷器卻是一個筒狀體,所以作品的創作還要注重背面、底部和其它的部位描寫,全方位的關照它的觀賞性和完整性。徐華說,青花瓷中的釉中彩繪制,胚子的質感和中國畫的宣紙的感覺非常接近,掌握好了,甚至能感受到宣紙上水漬與水墨淋漓的流動感。大畫家林風眠繪畫的用筆就是借鑒瓷器的疾速用筆,成為自己繪畫的一大特徵。大家眼中司空見慣的青花瓷又叫青花,在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出現在元代景德鎮,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徐華的青花瓷與古時的相比,總結有五不同。首先是時代不同,二是器型不同,三是所用的釉料不同,還有就是觀念和手上功夫的不同。徐華的青花,每一件器型,都由他自己設計,在傳統中融入了許多現代元素,削弱了使用功能,更加註重了瓷器本身的觀賞性。徐華的青花,不畫畫,也很美。原來在選擇釉料時,他喜歡用元青花料,色澤古雅又不失靚麗。在選擇陶土與窯口時,他不惜成本選用最好的,以求精耕細作。徐華說,瓷器的繪制是需要悟性的,我對瓷器很敏感,一上手就很有感覺,這也許就是命中註定要和這泥土結緣吧。他將多年來的繪畫功力,全部投注到繪瓷創作中,力求每一件作品都達到意與韻的完美結合。2010年12月,他創作的《百草三味》瓷器作品榮獲首屆「當代十大名窯」創新獎。一件好的瓷器除了設計、用料、繪制之外,選土、拉坯、制台胎、噴釉、燒制等,需要近十個人的全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件精品則是在幾十件甚至是上百件作品中偶爾得之的。特別是青花釉里紅的燒制,古有「千窯難得一件釉里紅」之說,獲獎的《百草三味》便是幾百次燒制中得到的釉里紅珍品。目前,中國瓷器被整個世界關注著。在國內近1億的藝術品投資與收藏愛好者中,「捧瓷大軍」比例居首。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青花成為藏家關三味》獲獎後,徐氏青花被譽為文人瓷器,很多人能以收藏到一件作品為榮,作注的焦點。市場上只要帶一點釉里紅的青花瓷就比純青花要高上幾成。當《百草品曾多次被多家機構收藏與報道。市場上每一件瓷器作品少則幾萬元,多達幾十萬元。
在市場看好的目下,徐華坦言,「真是無意插柳」的收獲。他之所以喜歡青花瓷,是因為青花中所透露的是一種「初發芙蓉」般的內美,是閑、淡、高、逸、清、靜、意、遠的一種升華。這其中當然更是與徐華內心的藝術審美相契合,使他有種心靈相融,相見恨晚之感慨。筆者看徐氏青花將中國畫文人大寫意氣象,抒寫在瓷器當中,詩意、畫意、情意、古意彌漫其中,令徐氏青花脫盡俗塵,最是一絕。與徐華聊青瓷,從古到今,真是一段愉快的「穿越」之旅。
本文結束之時,音箱里正傳出周傑龍的《青花瓷》,將人帶進美妙的青花世界中——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青花瓷
——泥土的生命狂想曲
文/ 席雯
200多年前,匠人將泥土團結起來,和畫師一起,賦予它們靈魂。白底,青花,屬於泥土的生命狂想曲被今人稱為古董,也被稱為國粹。有人認為,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也有認為是在唐代,而不管源於哪個朝代,它無疑都是一項屬於中國的偉大發明。
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出於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如今市面上出現的青花瓷器多為明清時期的,2002年北京某拍賣公司的一件「元代青花『鬼穀子下山』紋罐」以1.2億人民幣成交標志性地引爆國內「青花熱」,接下來,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雍正官窯粉彩蝠桃紋橄欖瓶、
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牡丹圖」長頸 膽套瓶、成化鬥彩杯等等,成交價位均堪稱傳說。經典藝術品人人都可以品鑒,收藏、投資它們卻只是少數人的行為多數人的夢想。
周傑倫一首《青花瓷》,讓很多人對傳統的東西有了新的認識。 擁有一件青花瓷,不是奢侈的夢想,而是生活的品味。現代的藝術家們除保持著它本身的傳統氣質外,還融入了多多少少的現代元素與純個人色彩,這些高高低低的瓶瓶罐罐從來都不乏觀眾,在當今火熱的收藏市場上也已成為了新寵。欣賞和選購現代藝術瓷器,可算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首先得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學會鑒別和挑選那些藝術質量上乘的精品,即看畫功是否熟練,色澤是否晶瑩,裝飾是否手繪等等,此外,價格、器形、顏色等也是考慮因素。至於「九方」(即胎、型、釉、彩、繪、足、款、社會和神)「五法」(即聞、問、望、切、聽)是相對專業的品鑒方法了,對於入門的投資者,可以先從小一點的盤子、花瓶及陳設與實用兼而有之的茶具、酒具、文具等入手,如果達到形象美、情趣好、內涵深三點,就可以算作是一件好的藝術品。
長安新開青花一朵青花,長安——兩個同樣古老的詞。青年藝術家徐華固執地把這兩個詞並列在一起,有他足跡的地方,必有這個片語如影隨形。沒錯,是片語,在他看來,青花瓷和長安城都是有著特殊地位的,一個是在國際范疇,一個是在歷史范疇,而他要做的,是把他們融為一體。
在徐華看來,幾十年的國畫手上功夫,為其繪制青花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年輕、時尚、大膽、自信,70後的性格特質和經典傳統藝術相融合,造就了一件件很有feel的作品。2009年12月,他和麻元彬共同在西安美術館舉辦了「青花長安」的展覽,展覽作品無論是形式上還是題材上都讓人眼前一亮。「原來可以這樣」,「原來可以那樣」——古今的沖撞為這種獨特的藝術門類製造了無數種可能。
有一種人是天生對某一種事物負有責任的,徐華說,他之於青花瓷就是這樣。從原始的熱愛、創作沖動到器形的設計、題材的把握、表現的形式等,都能很快上手,尤其是靈感,他說,幾乎不用刻意去找,因為時時都有。比如走在路上看到某個別致的建築、走在超市看到成堆的蘋果、躺在床上思索房間的擺設……和所有藝術家一樣,對自己的作品,他愛到成癖,因為青花瓷從燒制、溫度、擺放位置到料水的濃度,有太多不可預知的威脅因素,因而,一件成功的作品便更顯的珍貴。在徐華的家裡,沒有特別震撼人心的作品,也沒有最好的作品,「所有的都是我的寶貝,而最好的一定是要留給別人的,因為只有好東西才會傳承有序。」
徐華喜歡西方哲學,也喜歡道家的觀點,哲學的邏輯外化在其作品中便是嚴密的構圖、虛實的掌控與意境的悠遠與超前。因為愛,這個低調的青年自信地背負著他的使命,一點點地把「青花」與「長安」兩種元素調和在一起。只有真正實踐過的人才能體悟二者融合的難度,徐華說,他才剛剛起步。
誰知道,古城的黃泥土有沒有在狂想中嚮往永恆。

⑷ 顧亞龍的藝術活動

1981年獲首屆全國大學生書法比賽三等獎。
1984年獲山東省第一屆青年書法比賽一等獎。
1985年入選河南國際書展。
1986年入選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1986年獲第一屆全國電視書法比賽二等獎。
1987年獲山東省第二屆青年書法比賽一等獎。
1990年入選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1996、1998年兩次赴韓國進行交流訪問。
1997年入選首屆中國書法藝術節全國名家邀請展。
1997年入選中國書法名家邀請展。
1999年作為山東省書法代表團團長率團赴韓國交流、訪問。
1999年入選當代中國書法傑出人物作品展。
1999年入選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
1999年入選上海國際書法邀請展。
1999年赴美國洛杉磯舉辦書法聯展。
2000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全國百名文藝家「德藝雙馨」代表。
2001年應邀赴台灣省進行訪問交流。
2009年12月21日接受博寶藝術網采訪「 山東書協主席顧亞龍的古典主義藝術情結」。
2010年3月30日出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在位於山東省最西端的東明縣為這個縣舉行中國書法之鄉 暨蘭亭中學授牌儀式。
2011年06月22日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2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表彰大會,54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電影、電視、音樂等門類的文藝工作者受到表彰。我省書法家顧亞龍、作曲家戚建波獲得「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2011年7月20日,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濟南舉行。會議總結了省書法家協會七年來的工作,選舉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顧亞龍當選為新一屆書協主席。2011年7月20日,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新一屆主席團換屆以來,以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為首的省書協第五屆主席團,高度重視傾聽基層書法工作者、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心聲,大力踐行群眾路線,積極響應省委宣傳部「三個一切」的號召,大搞調查研究,一頭扎向基層,一心想著群眾,從8月初到十月中旬兩個月的時間里,在6個地市召開了10場座談會,與51個縣市區以及教育界、企業界等系統的180多名基層書法工作者、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進行座談。通過座談調研,大力宣傳了黨的文藝路線,深入了解了基層的呼聲,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舉也在全省書法工作者、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引起了強烈反響。
2011年8月4日,地點:城陽區政府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8月4日上午,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來到青島市城陽區調研。城陽區文聯原主席陳博州、書協副主席陳述林,骨幹作者孫道旺、李修軍等人參加了座談。陳博州、陳述林在談話中說,省書協深入到縣市區搞座談會,還是第一次。作為基層書協工作者,大家深受鼓舞。談話中,大家就書法惠民活動、基層書協如何增強活力、如何應對展賽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2011年8月6日,地點:萊西賓館。8月6日晚,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副主席李向東、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在結束了一天的書法活動後,召集萊西市的書協領導和創作骨幹,連夜召開座談會。萊西市文聯主席萬洪波、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波、骨幹作者初陽等參加了座談。大家就如何以活動帶動協會工作、如何保持骨幹作者的創作熱情、如何為基層書法家服務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座談會一直持續到深夜一點,大家還意猶未盡。
2011年8月11日,地點:濟南房管大廈。8月11日上午,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來到濟南市進行調研。濟南市文聯原主席、書協主席楊炳雲,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升峰,歷城區書協代表韓明東、王志剛,天橋區書協代表於振才,章丘市書協代表潘明、劉傳緯,平陰縣書協代表高令福、梁新生、胡宗江,長清區書協代表杜虔、於大智,濟陽縣書協代表李建國、王宏波,商河縣書協代表徐明浩,海右印社代表劉舫溪以及黃台電廠刻字研究會的代表等二十人餘人參加了座談。大家普遍認為,省書協主要領導帶隊走基層,體現了書協換屆以來良好的、務實的工作作風,表現了振興書法強省的新氣象,這也是對濟南書協工作的關心支持,是具有建設意義的重大舉措。
2011年8月18日,地點:曲阜師范大學會議中心。8月18日下午,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在參加完山東省第二屆刻字展評選後,來到曲阜師范大學,召集濟寧市的書法重點作者進行調研。濟寧市文聯主席王道雨,山東省書協顧問、濟寧市書協主席段玉鵬,省書協刻字委員會副主任、曲阜師范大學書法系副主任王步強,濟寧學院教授烏峰,任城區書協代表戴義斌,曲阜市書協代表韓益,泗水縣書協代表姬長偉、趙紅亮,鄒城市書協代表李檣、張秀嶺、殷延祿,梁山縣書協代表張道美,汶上縣書協代表張會學,金鄉縣書協代表杭士友,微山縣書協代表劉霖,兗州市書協代表劉元等近二十人參加了座談會。座談中,有的代表就如何在鄉鎮等基層設置書協分支機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有的代表建議在省書協的統一協調下,地市之間展開制度性的書藝交流活動;有的代表就如何進一步加強骨幹作者培訓工作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2011年8月19日,地點:泰安雲起軒書畫院。8月19日上午,剛剛結束了在濟寧的座談,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來到泰安市,組織部分基層書法工作者和創作骨幹進行調研。泰安市文聯主席江濟源,市書協主席孫健,市書協副主席仇東、沈維進,岱嶽區書協代表馬玉超,泰山區書協代表陳英軍,新泰市書協代表陳廣秀,肥城市書協代表張文亮,東平縣書協代表李成印,寧陽縣書協代表鄭元軍等十餘人參加了座談。與會者在總結山東書法的過去、暢談未來之際,也深受感動:因為連日奔波勞累,顧亞龍主席昨晚突發腸胃病,被深夜送往泰安市中醫醫院急救。第二天一大早,他執意堅持參加座談。蒙蒙細雨聲中,他帶病傾聽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返回濟南,家還沒來得及回,他就被直接送進齊魯醫院,住院治療。
2011年9月5日,地點:濟南匯寶大廈。9月5日下午,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來到濟南匯寶大廈,與山東電力系統的書協工作者和書法創作骨幹進行交流座談。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書法美術協會會長孫明信、副會長趙國良等近二十人參加了座談。大家聆聽了顧亞龍主席的精彩點評,觀摩了現場示範,獲益良多。同時,大家還就行業書法協會如何作為團體會員加入省書協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2011年9月29日,地點:昌邑縣綠博園。9月29日下午,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在昌邑縣召開了濰坊市書協基層作者座談會。省書協副主席、濰坊市書協主席蒯憲,濰坊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紀君,市書協副主席陳德剛、王亮行、譚偉,副秘書長王成棟、張衛華,奎文區書協代表鄭金鋒,寒亭區書協代表董偉國,壽光市書協代表郭漢亮、李文武,高密市書協代表任成森、郭光鵬,青州市書協代表陳鑄,諸城市書協代表丁兆德、許傳良,臨朐縣書協代表高福斌,安丘市書協代表薛兆東、逄春偉、韓之高、王軍,昌邑縣書協代表趙贊江、陸崇順、徐俊傑、王東翔、張術芃等三十餘人參加了座談會。大家就如何搞好基層協會工作、如何進一步加強書法培訓、如何進一步搞好書法文化惠民活動等進行了熱烈討論。
2011年9月30日,地點:淄博書畫院。9月30日一大早,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在結束了濰坊的走基層調研活動後,直奔淄博。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孟鴻聲,省書協副主席、淄博市書協主席趙長剛,淄博市書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趙衛東,博山區書協主席趙玉臣,張店區書協主席張伯祥,高青縣書協主席楊守華、周村區書協主席張建國,桓台縣書協主席耿玉亮,淄博市書協副秘書長孫希民、王培偉,創作骨幹鄒方臣、周濤等近三十人參加了座談會。大家就當前書法熱點問題以及如何做好協會工作暢所欲言。這次座談會上,有些代表提出的書法沙龍制和網路展覽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2011年10月8日至9日,顧亞龍主席主持在淄博舉行的第三屆山東書學討論會暨迎第九屆全國書學討論會論壇。本次活動作為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是山東省書協加強書學理論建設,迎接第九屆全國書學討論會的重要舉措。討論會得到了廣大書學理論研究者的積極響應,共收到來稿85篇,經過專家評委的嚴格遴選,有10人獲優秀獎,11人獲獎提名,另有30篇文章入選。本次活動由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同志主持。
2011年10月13日,地點:濟南市天橋區博文小學。10月13日,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率省書協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來到濟南市天橋區博文小學,對中小學書法教育進行考察。博文小學擁有三十多年的書法教育歷史,是山東省規范化漢字書寫示範學校,在書法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顧亞龍主席一行認真聽取了博文小學、博文中學和天橋區教育局領導的經驗匯報,參觀考察了博文書法教學,對下一步如何深入書法教育教學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天橋區教育局書記,分管副局長,博文小學校長及書法教師十餘人參加了座談。座談會上初步決定,以博文小學為基地,逐步在全省推廣校園書法教學。同時,積極籌備山東省首屆校園書法文化藝術節。
2011年11月4日,地點:山東廣電書畫研究院。11月4日下午,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邀請部分駐濟老書法家在山東廣電書畫研究院舉行座談會。座談會由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山東省書協主席顧亞龍主持,婁以忠、張百行、車本傑、張弩、朱樹松、荊向海、閆文祿等駐濟老書家出席了會議。省書協駐會副主席孟鴻聲、主席團委員兼秘書長靳永、辦公室主任高月峰等參加了座談會。這是山東省書協落實「三個一切」、走基層調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座談會上,顧亞龍主席首先介紹了省書協換屆三個多月以來的有關工作,重點介紹了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第四屆泰山文藝獎、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獲獎情況及按照「三個一切」要求對51個區縣進行書法工作調研等主要工作。同時,他簡要介紹了下步的工作思路和打算,主要包括:籌辦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展」、編輯出版25卷的《山東書法全集》、舉辦山東省書協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開展好「百縣千村」文化惠民活動、組織好中國書協書法考級活動、加強書法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工作水平等。他強調,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為文藝工作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有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的熱情支持,省書協有信心有能力把山東書法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參加座談的書法家們充分肯定了省書協新一屆主席團的工作,同時暢所欲言,紛紛為山東書法事業的發展建言獻策,為山東書法事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協會班子建設;培育和打造齊魯書風;加強書法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會員隊伍的文化素養;抓好書法的普及與提高;加強文化交流,維護文化安全;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家一致表示,要借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東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為實現由書法大省向書法強省的新跨越做出積極努力。
2011年11月7日,顧亞龍主席接受齊魯晚報記者霍曉惠采訪談「王羲之獎」落戶山東。
2011年12月10日至11日,顧亞龍出席山東省書協2012年工作會議。新華網山東頻道12月13日電(孫林華)10日至11日,山東省書協2012年工作會議和山東省書協五屆二次主席團會議在萊蕪龍園賓館舉行。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出席會議並講話,萊蕪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工會主席、市書協主席劉振傑致歡迎詞。會議由山東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孟鴻聲主持。 山東省書協主席團成員22人和來自山東省17市、四大企業、高校和濟南軍區的書協代表近4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討論並制定了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未來五年的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
2011年12月13日,顧亞龍主席主持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啟動。新華網山東頻道12月13日電(孫林華) 13日,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啟動儀式在山東廣電產業大廈舉行。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文聯聯合主辦,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承辦,於2012年8月在濟南開幕。這一重大展賽,三年一屆,永久落戶山東。 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協主席顧亞龍在啟動儀式結束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制定了未來五年的工作規劃,通過下基層搞調研,從8月初到11月初3個月的時間里,在6個地市召開了10場座談會,與51個縣市區以及教育界、企業界等180多名基層書法工作者、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進行了座談,寫出了詳細的調研報告。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將立足山東省書法工作的現狀和實際,立足山東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的要求,立足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第九次文代會精神,辦好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打造山東書法品牌;針對書法家進萬家活動流於單一和形式的弊病,擬開展百縣千村書法下鄉行動,在山東17地市、139個縣市區開展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書法惠民活動;編輯出版《山東書法全集》、《山東書法研究叢書》,帶動山東書法學術研究,《山東書法全集》的出版在全國尚屬首創;進一步密切聯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與基層會員的聯系,為基層會員提供展示舞台,決定從2012年起舉辦山東省書協會員千人雙年展;以王羲之書法特色學校掛牌和舉辦山東省校園書法文化節積極穩妥助推中小學書法教育;打造王羲之書法論壇、王羲之書法講壇和王羲之書法大課堂,在山東省營造濃郁的書法文化氛圍。據悉,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是中國書協立項的屆展,與'蘭亭獎'交相輝映,凡入展作者,都可作為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條件之一。本展入展作品300件以上,其中優秀獎20名,每人獎金1萬元。向每位入展作者頒發收藏費1000元。贈送展覽作品集一冊。本展至2012年4月30日截稿。徵稿啟事和活動進程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網站。
2012年1月13日,大眾網濟南1月13日訊(記者 陶雲江 李潤傑)1月13日上午10時,著名書法家,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顧亞龍來到大眾網「人文名家」大型網路在線互動訪談欄目直播間,與全省網友和書法愛好者就「首屆王羲之獎全國書法作品展覽」、山東書協未來五年工作規劃、「百縣千村」書法下鄉行動、《山東書法全集》編輯出版等內容,暢答網友問,並通過大眾網向全省網友及書法愛好者送去新年的美好祝願!在回答網友「濟南閑人愛新聞」關於省書協發展規劃的提問時,顧亞龍主席詳細介紹了省書協承辦全國王羲之書法展覽的情況,以及《山東書法全集》的編撰進展和「百縣千村」書法下鄉行動。他表示,創立王羲之獎全國大展這一賽事品牌,是山東書法界的一件大事,作為省書協承擔這樣高品位、高學術含量的展覽還是首次。
《山東書法全集》的編撰進展也是全省網友和書法愛好者十分關心的事情,在介紹全集編撰進展時,顧亞龍主席透露,「現在已經開始編了從陶文到甲骨文、金文,也是我們說的大篆,包括我們臨沂銀雀山的漢簡、漢碑刻石、南北朝的墓誌,以及我們山東各地的博物館收藏的一些書法的重要資料,包括我們山東還有一些重要的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書法的符號,王羲之、顏真卿,像這樣的一些大家,將來都會收集在我們這樣一部書法全集的巨著當中。」他還表示,「這一套書法全集將輸送到全世界300多所孔子學院去,弘揚我們山東的傳統文化、齊魯文化。」網友「田野風」向顧亞龍主席提出了關於山東書法是否可以打造「齊魯書派」的問題,顧亞龍坦誠地表示目前時機並不成熟,他表示:「齊魯書派」的提出不是一個簡單的口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理性的、學術方面的探索、研究以後,真正給「齊魯書派」注入它實實在在的學術含量,「目前在理論上、在學術方面的准備似乎不是太足。」顧亞龍主席在回答網友「罪紅的藍」的提問時,詳談自己對書法藝術的感悟,「我學習書法從70年代中期開始,通過幾十年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一點,就是通過學習書法,讓我體驗了人生、體驗了社會、體驗了生命。與其說書法藝術是實現人、表演人、完善人的一種手段,我覺得更應該把人的一生當成一件最大的藝術作品去創作、去對待。在1個多小時的在線訪談時間內,顧亞龍主席幾乎沒有停歇,先後回答了大眾網網友提出的20多個問題,面對網友提出的問題,不管是介紹省書協未來工作計劃,還是專業書法問題,顧亞龍主席一一認真回答,在訪談期間,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新問題不斷涌現,截至活動結束,整個答問活動共吸引17萬多網友參與,跟帖220多,其中相關問題60多個。
訪談結束後,顧亞龍主席還揮毫潑墨,現場題寫了鄭板橋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贈送給大眾網,以表示對大眾網關心支持山東書法文化事業和支持山東省書協工作的感謝。

熱點內容
絲是多少 發布:2024-11-24 00:15:12 瀏覽:412
四年級語文上冊補充習題答案 發布:2024-11-23 21:47:47 瀏覽:588
河北工業大學物理實驗 發布:2024-11-23 21:21:01 瀏覽:971
六年級上冊語文期中復習 發布:2024-11-23 20:52:47 瀏覽:947
土貓教學 發布:2024-11-23 20:06:07 瀏覽:586
繼續教育考題 發布:2024-11-23 18:51:13 瀏覽:335
leaf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23 18:39:57 瀏覽:858
四年級語文上冊練習冊答案 發布:2024-11-23 17:57:47 瀏覽:818
西安古琴老師 發布:2024-11-23 17:57:04 瀏覽:749
金東區教師招聘 發布:2024-11-23 17:24:37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