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支教家訪
可以選擇帶著表揚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或優異成績時,老師直接到學生家中報喜。
我們家訪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和經濟情況,然後寫一張調查報告,方便開展自己的工作,還為了不讓孩子們有壓力。
還可以開展線上家訪,目的是了解孩子們日常生活,學習的情況,與孩子們家庭實現零距離接觸,方便後面教學的順利進行。
㈡ 支教面試一般會問些什麼問題啊
1、你為什麼要參加支教?(或你認為我們支教活動的最大意義在哪裡?)
這個是對每一個參加面試的同學都要提出的問題,出發點是考察報名者最基本的方面。我們認為,去奉獻愛心、給孩子們帶去一些幫助是正確的動機。鍛煉自己的能力,取得一份人生經歷,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利等回答不被我們贊賞。去支教,你會自然獲得這些,但不合適因為這些才前去支教。
2.你以前參加過什麼志願者活動?(舉例說明)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多大學生選擇利用假期打工掙錢,選擇支教就意味著清貧與奉獻。對此,你怎樣看待?你如何使自已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師?
(命題思路:著重考察應試對象的責任感和進取心)
4、如果你很優秀,事情很多,你會把支教放在第幾位?
對於比較出色的同學,身兼多職是很常見的情況。學習、各種學生幹部工作、各種社團工作、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支教,很多時候不可迴避地會產生時間上的沖突。首先,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能夠合理堅定地分配時間是我們應該具有的能力;其次,學習是第一位,這點我們沒有疑義。但對於其他方面,我們傾向於選擇真正願意投身於支教這項事業的同學。
5.如果你是調研與實踐組長,會開展哪方面的活動及調研主題?
6、根據你的了解,你認為支教團目前最大的不足是什麼?問題出在哪裡?
此題考察同學們對我們團隊的關注情況以及自主思考、善於分析等能力。如果對團隊沒有充足的熱情,缺乏基本的了解,此題很容易誇誇其談,空泛偏離。很多同學對此題回答不夠理想,或者認為沒有不足(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的);或者空乏而談,沒有價值。
7、如果領隊意見成為了少數,而你也與領隊意見相左,你會怎樣處理?如果事情非常緊急,需要立即作出決斷,你又會怎麼做?
此題考察同學們對團隊事務處理方面的認識。前一問回答「加深溝通、換位思考、顧全大局」等都是可以的。後一問是假定的特殊情形,遇到過的實際情況,此時我們傾向於服從領隊意見。
8、四人一組去做家訪,你是組長,請給大家分配下任務。
此題考察同學們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西部支教去年開展的家訪以四人為一組,基本分配是:出發前小組中擔任孩子班主任的隊員了解孩子基本情況;家訪中兩人負責交談,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拍照,之外大家注意了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返回後負責人及記錄者建立貧困學生檔案,拍照者拷出照片分類存檔。當然我們不會要求大家答出這些,能夠嘗試將任務分配到人的回答我們都給予了肯定。但相當多的同學只是空泛地描述他認為的家訪流程,即「我認為家訪應該先……,然後……,然後……」這種回答已經偏離了問題,我們不贊賞。
9、你正在上課,突然兩個孩子打起來了,你怎樣處理?
此題考察同學們的應急反應和妥善處理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我們支教過程中不只一次遇到過的情形。部分同學回答「先把孩子分開到原先的座位上,安撫一下,然後繼續上課,課下詳細了解後處理」,這是我們贊同的處理方式。但也有部分同學又犯了偏離主題、空泛描述的錯誤,回答「要和藹,不能批評孩子,要有耐心」等,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態度,但不是處理方法,我們不贊賞。
10、你描述自己性格( ),請舉個具體事例證明。
此題目的在於加深對同學們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大家選擇合適的事例簡單陳述即可,但此題回答情況並不好。部分同學不能選擇合適的事例,猶豫吞吐;另外部分同學十分健談,描述非常細致,但冗長而脫離主題,不能很好地向我們傳達所需的信息。
11、談談你的缺點吧。
此題考察大家對自己的認識,也是為了加深對大家的了解。人都有缺點,誠懇作答即可,我們會予以客觀評價。但很多同學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諸如「我說話比較快」、「我太愛笑」之類的回答,我們不贊賞。
12、假如你的第一次面試和後期考核成績都很好,但是最終卻沒有選上,你怎麼看待?
此題考察大家對支教、對志願服務的認識深度,遠沒有看上去那樣簡單。我們認為,願意投身於公益的人應該有寬容淡定的心態。我們比較贊賞「明年我還會再努力,我會……」、「我還可以用其他方式支持團隊,比如……」等回答,而對於「我會想知道原因」、「我覺得我不比別人差」「不會吧」之類的回答,我們表示理解但不贊賞。
13.由於工作需要,把你安排到管理安全和調研等事情不再擔任教學任務,你會怎麼做?會不會有思想的抵觸!(此問題是假設,工作安排是擔任教學任務的同時負者其他事情)
此題考擦的是不是服從管理、團隊意識。思想上有抵觸是可以理解的,但需服從組子的安排,並要認真完成各項工作。
14.假如你在支教時擔任班主任,為了把本班建設成為健康、文明、向上的優秀班級,你打算怎樣實現這一目標?你將如何處理與其他班級之間的關系?
(命題思路:著重考察應試對象的計劃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
15.作為支教志願者缺乏教學經驗和班級管理經驗是必然的。那麼你將怎麼樣在一定的時間內彌補這一缺陷呢?
16.當前社會上流行著這樣的一種說法:「教師奴隸化,伏鞍苦掙扎;學生祖宗化,做錯不懲罰」,對於上述這種社會現象。
17.現代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你認為在教學中要特別尊重學生的哪些學習行為?
18.現在社會上出現多起傷害學生的事件,你認為怎樣才能保證學生與
志願者的安全?
19.你有什麼特長?(如唱歌、繪畫、書法、詩歌背誦、寫作等)
20.如果支教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理想,你會繼續盡心盡力嗎?
評分標准 滿分100分
1. 形象分10分 (穿著、言談舉止等)
2. 能力分40分 (組織,活動,協調能力等)《4——18題》
3. 道德愛心分20分 《1、2、3題主要考察》
4. 特長分20分 (音、體、美、書法、寫作特長等)《19》
5. 其他10分 (評委的印象得分)
㈢ 支教老師家訪活動總結
7月17日14:30至18:00嶺南師范學院花開盛夏三下鄉社會實踐隊開展了支教老師家訪的活動,以接送孩子的路隊為主,家訪了新塘小學自願接受支教的每位小學生。
在家訪途中,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情問候及招待,他們對大學生下鄉支教表示了由衷的歡迎。從家訪中了解到了學生在家的情況,同時也了解了學生的家庭狀況。總結了學生的家庭狀況,大多數的家庭生活水平都是屬於中等水平,而同時有一小部分屬於貧困戶,需要國家政府的支助,是農村幫扶對象。
在家訪中發現其中一個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是農村常住戶。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是中青年都在外地為生計而奔波,留下年邁的父母與幼小的孩子在家。有的家庭甚至是一個老人照看幾個小孩,這對一個年邁的老人來說確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尤其是小孩子愛玩鬧,有時會惹一些麻煩,這就更加加重了老人的負擔。
社會普遍關注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這是一個社會的民生新聞,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那落寞的眼神,期盼一家團聚的願望只能在重大節日才能實現,這樣的重大節日一年僅有幾個,而且並不是每個都會得到團聚,歸結起來一年裡團聚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
留守兒童的心靈大多是脆弱的',他們會因父母不在家而缺乏父母愛,缺少父母的親身管教,從而出現心理扭曲的現象,當然這只是少數。在這次家訪活動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孩子的內心是自卑的,有的是因為家庭貧困,有的是因為父母不在家等等。為了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心,支教老師們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以溫暖的關心問候去撫慰他們落寞自卑的心。
關愛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人人有責。呼籲出門在外的中青年,無論打拚的再累再苦都不要忘了打電話問候家中盼著你們歸家的兩代人,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你此刻的打拚不就是為了想讓這兩代人能過得更好嗎?歸根結底,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你們的噓寒問暖。
㈣ 杭州小伙扎進貴州大山支教11年,他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
偉大的人往往都是平凡人,並不是所有人的目標都是追逐名利和金錢,就有這么一部分人,默默的做著一些平凡而偉大的事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有生而平凡卻做著不平凡的事的鄉村教室——楊明。他在貴州大山支教11年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2012年,楊明考上了研究生,他也曾因此動搖過,采訪中他說:“當時有一種沖動想要離開這里,去深造。”但孩子們哭了,挽留著楊明,於是他再次選擇留下。慢慢的,隨著教育扶貧的深入,這兒建起了新學校,學生們有了課桌,新書本,新校服,楊明說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刻!這十一年來他幫助過太多太多的學生,一有家鄉想放棄讓孩子念書,他就上門家訪,極力勸說。因為他,好多孩子的命運被改寫,好多的孩子夢想因此實現,他們成功的走出了大山!鄉村教師楊明--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
㈤ 如果去山區支教的同時也要去進行家訪,但是聽不懂人家說的方言,同行的也沒有懂的該地方言的怎麼辦
首先就得用最簡單的方式溝通了,手語,用手比劃。其次就是紙上溝通了,雙方把不懂的方言詞彙寫在紙上,慢慢的就容易了。
㈥ 如何說服父母同意自己去支教
支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既鍛煉自己,又幫助了貧困地區的孩子,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好更新的教育,一個好的老師可能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但是父母的擔心不是沒理由的。貧困地區條件艱苦,遠超你的想像。時常停水停電,沒有衛生間更沒有什麼抽水馬桶,住的地方也可能沒有廁所,要用公共廁所,晚上睡覺老鼠從臉上爬過,去家訪遇到狗咬,這些都是我支教的同學曾遇到過的事情。當然可能這是最壞的打算,也有很多地方條件還可以的,這些都有可能。其次支教工資都不高,你大學畢業,留在城市,不管是生活條件還是工資水平都會比貧困地區高。最後,一個人在偏遠地方,父母無法照顧,他們會很擔心。所以,要說服父母同意,就要打消他們的顧慮。首先呢,就是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早睡早起,做一個自律的人,因為這是父母最直觀的體驗和感受,他們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變了,有能力照顧自己了,那麼他們的擔心就會少幾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