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廈門師德論文

廈門師德論文

發布時間: 2024-06-26 18:07:39

❶ 冷東的學術論文

1、《明清兩代宦官專權與封建專制的關系》,《汕頭大學學報》1985年2期,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明清史》分冊 1986年2期全文轉載,《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文摘》1985年2期登載。獲汕頭大學1986年科研二等獎,汕頭市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社會1986 年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從臨清的興盛看明代漕運的經濟影響》,《松遼學刊》1986年增刊。
3、《歷代宦官名稱及其演變考述》,《汕頭大學學報》1986年2期。
4、《歷代宦官來源考述》,《汕頭大學學報》1986年4期。
5、《試論宦官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中國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
6、《從臨清的衰落看清代漕運經濟影響的終結》,《汕頭大學學報》1987年2期。
7、《從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看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問題》,《汕頭大學學報》1987年4期。
8、《試論北魏宦官制度》,《汕頭大學學報》1988年1、2合期。
9、《略論北宋宦官》,《汕頭大學學報》1988年4期。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宋遼元明清》分冊1989年3期全文轉載。
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點再探》,《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88年5期,《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2期登載。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心理學》分冊1988年12期全文轉載。
11、《司馬遷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學集刊》1989年1期。
12、《建國以來宦官制度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9期。
13、《張居正與宦官關系述評》,《汕頭大學學報》1990年2期,獲汕頭大學1992年科研二等獎。
14、《近四十年來港台地區宦官史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1990年12期,本人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
15、《三楊與宦官制度》,《汕頭大學學報》1992年2期。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明清史》分冊1992年9期全文轉載。獲汕頭大學1994年科研論文獎三等獎。
16、《略論明朝初期軍事制度之轉變》,《汕頭大學學報》1992年4期。
17、《也談崇禎朝宦官》,(上海)《學術月刊》1993年3期。
18、《翁萬達與安南莫登庸之「招撫」》,載於1992年《翁萬達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論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
19、《無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論宦官制度》,載於第五屆《中國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
20、《明代宦官監軍制度述略》,《汕頭大學學報》1994年3期。
21、《明代思想家與宦官關系》,(上海)《學術月刊》1994年10期。
22、《明代政治家與宦官關系論略》,《廣東社會科學》1995年2期。
23、《葉向高與宦官關系論略》,《汕頭大學學報》1995年2期。北京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宋元明清史》分冊1995年10期全文轉載。
2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當代思潮》,汕頭大學學報1996年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研究》分冊1996年9期全文轉載。
25、《東南亞潮人的文化特點》,汕頭大學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研究》分冊1998年3期全文轉載。
26、《明清以來韓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幾點意見》,《潮學》創刊號,1993年12月。
27、《淺論榕江流域社會經濟史研究》,《潮學》2期。
28、《榕江流域社會經濟史資料及研究目錄索引》,潮汕歷史文化中心揭陽市研究會1994年出版。
29、《十六世紀歷史變化中的潮汕海上「盜商」》,1994年《海上絲綢之路與潮汕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30、《東南亞海外潮人在汕頭的投資及其反映》,第一屆馬來西亞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
31、 《葉向高與東林黨》,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1期。
32、《東南亞海外潮人移民形態的演變軌跡》,《廣東史志》1998年3期。
33、《嚴嵩與宦官關系論略》,《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3期
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
35、《中國古代農業對西方的貢獻》,《農業考古》1998年3期。
36、《海外潮人與暹羅曼谷王朝初期的製糖業》,《汕頭》1998年1期。
37、《泰國曼谷王朝海外潮人製糖業的興衰》,《汕頭大學學報》1998年5期
38、《李時岳與汕頭大學的歷史學科建設》,《紀念李時岳先生紀念文集》,遼寧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39、論文《中國當代社會思潮的主要特徵》,《理論與現代化》1998年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學》分冊1999年2期全文轉載。
40、論文《社會思潮變化中的汕頭文化建設》,《社科大觀》1998年3、4期
41、論文《中國製糖業在日本的傳播》,《學術研究》1998年12期。
42、《海外潮人與馬來西亞麻坡的德教會》,《汕頭》1999年1期。
43、《明清海禁政策對閩廣地區的影響》,《人文雜志》1999年3期
44、《18世紀清朝與緬甸及暹羅吞武里王朝的關系》,《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3期。
45、《中國瓷器在東南亞的傳播》,《東南亞縱橫》1999年1期
46、《葉向高『東林黨魁』考辨》,台灣《明史研究專刊》第12期。
47、 《東南亞海外潮人與德教的關系》,《當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
48、《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朝鮮的傳播》,《東北亞研究》1999年2期。
49、《發揮歷史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發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
50、《明清潮汕地區的海外移民》,《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
51、《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朝鮮的傳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
52、《中國古代煉丹術在西域的傳播和演變》,《化學教學》1999年10期
53、《中國古代農業科學技術在歐洲的傳播》,《歷史教學》1999年11期
54、《藍鼎元視野下的清初潮汕社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
55、《潮汕地區的製糖業》,《中國農史》1999年4期,頁74-80。
56、《鄭信與暹羅吞武里王朝的滅亡》,《潮學研究》7期
57、《雙性同體的歷史衍變及文化含蘊》,《文藝爭鳴》1999年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化分冊》1999年12期全文轉載。
58、《婦女在中國傳統性別觀念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婦女研究論叢》1999年2期
59、《潮州學與客家學芻議》,《廣東史志》1999年1期
60、《潮汕地區海外移民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2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地理》分冊2000年8期全文轉載。
61、《90年代中國宦官研究綜述》,《史學月刊》2000年3期
62、《婦女解放運動與「雙性同體」觀念的衍變》,《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2期
63、《海外潮人在汕頭的投資》,1998年晉江《中國僑鄉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文卷,頁306-316,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64、《潮汕地區的海外移民與地方社會研究述評》,《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
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窺》,《廣州大學學報》2001年1期。
66、《戚繼光平定海盜吳平論析》,《戚繼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學、心理學中的「雙性同體」》,《廣州大學學報》2001年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分冊2001年12期全文轉載。
68、《國家、區域社會的外延變異—潮汕地區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門《第八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69、《「雙性同體」在文學中應用綜述》,《廣州大學學報》2002年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分冊2002年1期全文轉載。
70、《歷史教學信息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廣州大學學報》2002年2期。
71、《歷史信息化研究》,《廣州大學學報》2002年6期。第二作者
72、《明代潮州海盜論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2年2期。
73、《開設全校選修課的幾點體會》,《廣州大學學報》2002年9期
74、《「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與嶺南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綜述》,《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5期,頁149-151。第二作者。
75、《「明清以來中西文化交流與嶺南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綜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
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權力、角色:明清時代中國商人與社會的分區域研究》論文集,東北師范大學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1期。
77、《戚繼光視野下的明代潮州社會》,《廣州大學學報》2004年3期。12000字。
78、《論明代潮州海盜》,《李詢先生紀念文集》頁351-364,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79、《增設歷史與社會新專業的實踐與探索》,廣州大學學報2004年增刊。
80、《中國火葯和火器在亞洲的傳播和演進》,《歷史教學》2005年9期。核心期刊
81、《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師德觀》,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
82、《鄭和下西洋與嶺南關系論略》,廣州大學學報2006年1期。

❷ 高校師德師風十項准則內容

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

輕輕家教佛山升學
2018年11月20日
近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規范,劃定基本底線。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准則有哪些?深化師德師風建設,這些地方和高校有啥實招?隨教育小微一起看↓↓↓

「明確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規范

十項准則要遵守

↓↓↓



「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這些地方和高校有實招

↓↓↓



01

黑龍江省:出台研究生

導師「十不準」原則

黑龍江省學位委員會和省教育廳近日聯合出台《黑龍江省關於加強新時代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研究生導師「十不準」原則。

「十不準」原則分別是——

違反法律、法規、政策,發表不當言論行為(包括微博、微信、網路等);

違反研究生招生政策,謀取個人私利;

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男女關系;

違規收受現金、禮金、禮品、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

不當佔有研究生應得津貼;

不按時審閱學術學位論文和反饋意見並產生不良影響;

在論文評審、答辯等人才培養環節,違規收取費用;在學位論文抽檢方面出現「存在問題」論文;

在培養環節的鑒定、評審意見不認真、不嚴肅,違規讓他人代簽並產生不良影響;

強迫研究生處理個人或家庭事務並產生不良影響;

不積極、主動、認真指導學生,沒有盡到導師應盡的職責,受到學生投訴並得到核實。

對出現以上不認真履行導師職責導致所指導的研究生發生學術不端或其他違紀違規行為,視情節輕重採取通報、約談、減招、限招、停招、取消導師資格等處理措施,對存在師德師風問題的導師,實行一票否決。

02

北京大學:編制《北京大學教師手冊》,讓每位教師「讀得全面,學得透徹」

北京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中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

先後出台《教師行為規范》《教師違規違紀調查處理辦法》《師德教育實施辦法》《師德「一票否決」實施細則》等系列規章制度,對教師的基本行為准則、職業操守、師德教育、師德考核作出具體規范要求。

通過編制《北京大學教師手冊》,匯集和說明教師職業活動的制度規則,幫助教師掌握在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中遵循的教師行為規范、師德師風等要求,切實做到每位教師對學校《教師手冊》「讀得全面,學得透徹,用得精準」。

建立了教師職業道德和紀律委員會及其調查處理機制。用制度和規范引導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依照制度文件對教師違規違紀行為進行警示和懲處,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

03

中國人民大學:把師德考評

作為首要標准貫穿始終

中國人民大學出台《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和《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辦法(試行)》等制度規范,詳細規定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原則、主體、程序、負面清單以及處理方式,列舉了教師禁行行為和依法依規進行處理的情形。

建立師德考核評估機制,設立師德師風評估環節,把師德考評作為首要標准貫穿始終,對有違師德的行為零容忍。

04

廈門大學:建立師德檔案制度

廈門大學修訂《關於建立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實施辦法》,制定《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評實施細則(暫行)》等制度文件,健全師德建設和考評制度。

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建立師德檔案制度,將師德考核結果及因違反師德行為而受到處分的結果存入個人檔案。

突出研究生導師師德標准,制定《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遴選和確認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研究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確認工作實施細則》等文件,在導師資格遴選、招生資格審核、導師組建設等工作中,對導師師德師風、履行崗位職責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

05

重慶大學:構建多方參與的

師德監督體系

重慶大學突出對新入職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審查。在教學督導、人才引進、崗位聘任、職稱評審等環節建立考核協同聯動機制,分析制定師德考核標准。

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標准,將考核結果存入教師檔案。開展師德典型選樹和表彰活動,將師德表現作為評獎評優的首要條件。

健全信訪申訴、校長信箱、法律事務受理機制,及時掌握師德信息動態。

加大督查督辦力度,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

06

南京農業大學:對師德問題

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

南京農業大學成立校師德建設與監督委員會、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學校師德建設總體規劃,打造校、院、系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

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文件,對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具體要求。

在「長江學者」等各級各類人才申報工作中,開展師德考察,通過檔案審核、個別談話、二級黨組織鑒定等方式,全面了解候選人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情況。

設立師德師風投訴舉報平台,開通電子郵箱、微信舉報平台和線下投訴信箱,及時掌握師德信息動態,對師德問題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

「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違反師德行為將這樣處理

↓↓↓



《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對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高校教師出現違反師德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處理或處分。

情節較輕的,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以及取消其在評獎評優、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崗位聘用、工資晉級、幹部選任、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的,還應採取限制招生名額、停止招生資格直至取消導師資格的處理。以上取消相關資格處理的執行期限不得少於24個月。

情節較重應當給予處分的,還應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需要解除聘用合同的,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應當依據《教師資格條例》報請主管教育部門撤銷其教師資格。是中共黨員的,同時給予黨紀處分。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更多資訊請關注輕輕家教佛山升學

聲明:圖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❸ 水產養殖的相關高校

水產養殖學是集美大學辦學歷史最久的學科之一,1972年上海水產學院南遷廈門時就設置了與水產養殖學相關的淡水養殖學專業,緊接著設置了海水養殖學,1998年淡水養殖學與海水養殖學合並為水產養殖學。2004年水產養殖學被福建省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
該學科現有專任教師67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4人,副教授26人,博士37人,碩士14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留學歸國人員2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全國師德之星1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入選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1人,廈門市拔尖人才1人,廈門市「五一」勞動獎章1人。
該學科教學、科研條件良好,擁有福建省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研發中心、廈門市飼料檢測與安全評價重點實驗室,現有儀器1700多台件,價值2100萬元。實驗室面積3000多m。2007年學校投入750萬元更新改造建設該學科的實驗基地,實驗基地的循環水等設備達國內同類實驗基地的先進水平。此外與15個校外水產苗種繁育與飼料生產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
2002年以來承擔項目128項:國家863項目(含合作)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合作)19項、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1項,國家海洋局項目1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6項、福建省科技項目21項、福建省青年創新基金項目8項、市、廳級科研課題27項、其他科研課題27項。經費3800多萬元。
近3年科研成果40多項。其中省、市科技進步獎16項、國際先進成果3項、國內領先成果10項、驗收結題成果31項、申請和取得專利12項。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90多篇,其中被SCI、ISTP、EI收錄4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0部。
該學科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和台灣、香港地區的同行學者進行了學術交流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水產系創建於1985年,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中心,構建了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機制,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得到了水產界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水產系「淡水魚類養殖學」為省級示範重點課程,設有漁業技術綜合建制實驗室,建有先進的校內現代科研教學基地、名優水產動物研究所、水產科技服務部等附屬機構。現有教職工33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21人,聘請校外知名教授4人,有博士11人,碩士14人。水產系設有水產養殖學、水族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並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600餘人。
水產系以水產養殖為特色,以水族科學與技術為增長點。水產系與國內外20多家水產界著名大型企業和科研單位建立了聯合培養(水產高級實訓班)、訂單培養(企業直通人才)、定點實習、科學研究等合作關系。重慶水產學會觀賞魚分會掛靠我系,中國水產學會在我系首建「中國水產學會西南大學學生會員工作站」,會員已愈千人,活動豐富多彩,成為全國水產院校的楷模。
水產系以培養現代水產養殖、水族業高端管理與科技人才為主要目標,突出實踐型、創業型、研究型人才的培養,以創新實踐為鮮明特色。水產系學生就業渠道廣,就業單位遍及科研院所和國內外知名大中型企業及國家機關等,用人單位爭招畢業生現象持續火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8%以上。
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增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水產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設了水產養殖學專業「高級實訓班」,同時設置分專業方向教學模塊。學生在3年內完成校內課程教育及畢業論文,最後1年學生根據選擇的專業方向接受不同的定製培養,「高級實訓班」學生將在我系與國內外知名大中型企業建立的聯合培養實訓基地完成實踐教學環節,加速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西南大學榮昌校區水產系以水產養殖學科為特色,尤其是在水產動物繁育及病害防治等方面具有學科優勢。水產系水產養殖學科確定為四個學科方向:即水產動物增養殖、水產動物病害防治,水產動物營養代謝與飼料,漁業資源與水環境。
水產動物增養殖:將在長江上游名優經濟魚類的馴養及人工繁育、名優水產動物種質資源創新、原生觀賞魚資源開發等方面形成主攻方向,並向長江上游經濟魚類和觀賞魚類的細胞工程育種和轉基因育種等方面拓展。
水產動物病害防治:將進行水產動物主要病害防治方法及葯物研製等方面的系統研究,保持以中葯防治魚類疾病為特色的研究工作優勢。
水產動物營養代謝與飼料:將對水產動物代謝及營養需要、名優魚類飼料和添加劑等進行研究及開發。
漁業資源與水環境:將對長江上游漁業資源調查、漁業生態系統與可持續利用、水體污染的生物學評價和治理等開展深入研究 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四川農業大學多位教師開始從事魚類分類學、魚類飼養與生殖生理調控、水生動物的疾病防治和水生動物營養與飼料等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鑒於我校在水產領域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基礎和人才培養條件,1999年被批准成立水產養殖專業並於同年成立水產養殖實驗室,2003年獲得水產養殖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科點被納入國家「211」工程三期建設,2008年10月被批准為四川省重點(培育)學科。
隨著學科發展,專業實驗課程逐漸增加,原水產養殖實驗室逐漸向課程實驗室分解,先後成立了魚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與代謝、水產動物病害診斷與防治、魚類遺傳與繁育、漁業環境與生態等6個課程實驗室。課程實驗室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課程教學的改革,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2003年學校改革實驗教學管理,將水產類各課程實驗室和實習漁場進行整合,成立水產類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統一組織實驗教學,領導和實施實驗教學改革。
通過學校及國家「211工程」對中心建設的投入,中心的實驗教學條件不斷改善,積極滿足本科生擴招後的實驗教學需要。實驗中心現有使用面積5200m2,儀器設備370餘台件,總價值662餘萬元。
中心形成了年齡、知識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現有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講師和實驗師8人,助教1人,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22人,平均年齡約為41歲。 經過幾年的持續建設,水產類實驗教學中心在教學隊伍、教學條件、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和管理體制等方面已逐步成熟,已經具備較強的實驗教學平台體系,成為我校水產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實驗教學基地。

❹ 教師評副高有哪些條件

小學:
獲得小學高級教師資格的小學教師或幼兒園教師才可申報此職稱評定,即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
1、獲博士學位後,受聘小學高級教師職務2年以上;
2、獲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資格後,受聘小學高級教師職務5年以上;
3、大學專科畢業,累計從事教師專業技術工作15年以上,其中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資格後,受聘小學高級教師職務5年以上;
4、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累計從事教師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其中取得小學高級教師資格後,受聘小學高級教師職務5年以上。

中學
中學教師職稱分為初級(中學二級)、中級(中學一級)和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相當於「副高」職稱。
大學本科畢業,見習期滿後任教1年,或大專畢業見習期滿後任教3年,取得教師資格證並參加新教師培訓後均可認定為初級職稱,而中級和高級職稱則要通過評審關。只要年限達到要求,一般都能晉升為中級職稱。
而中級職稱晉升高級職稱就要難很多了,其中有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
1.大專畢業,從事本專業工作20年以上,並被聘任中學一級教師5年以上;本科以上畢業,並被聘任中學一級教師5年以上;取得博士學位,任教一年以上。
2.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成績均在稱職以上,並至少有一次優秀或二次良好。
3.任現職以來,省直或市、州屬中學教師應有在學術刊物公開發表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在市、州廳(局)以上學術會議交流的教育教學論文;縣(市、區)屬中學教師應有在縣(市、區)以上學術會議交流的教育教學論文;鄉鎮中學應有較高水平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

熱點內容
歐美電影山林地下一隻很像恐龍的怪物很慢 發布:2024-06-30 04:31:37 瀏覽:761
老慟者電影日本 發布:2024-06-30 04:26:03 瀏覽:651
拍拍拍免費電影 發布:2024-06-30 04:25:18 瀏覽:639
關於狐妖的電影視頻 發布:2024-06-30 04:21:14 瀏覽:985
日本資源在線免費 發布:2024-06-30 04:07:16 瀏覽:196
男同電影歐美推薦 發布:2024-06-30 04:04:28 瀏覽:147
有鸚鵡,荒島,食人族的電影 發布:2024-06-30 03:29:39 瀏覽:161
推理片免費看 發布:2024-06-30 03:26:35 瀏覽:177
在線觀看免費網站不用安裝 發布:2024-06-30 03:19:00 瀏覽:127
國外的可以看片的網址 發布:2024-06-30 03:17:50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