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婁師德閱讀

婁師德閱讀

發布時間: 2024-08-15 23:22:40

Ⅰ 《婁師德,字宗仁》閱讀答案及譯文

文言文閱讀(19分)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第進士,調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異之,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

上元初,為監察御史。會吐蕃盜邊,劉審禮戰沒,師德奉使收敗亡於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領論贊婆等自赤嶺操牛酒迎勞,師德喻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後募猛士討吐蕃,乃自奮,戴紅抹額來應詔,高宗假朝散大夫,使從軍。有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與虜戰白水澗,八遇八克。

天授初,為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積谷數百萬,兵以饒給,無轉餉和糴之費。武後降書勞之。長壽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書事,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嘗謂師德:「師在邊,必待營田,公不可以劬勞憚也。」乃復以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檢校營田大使。入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改左肅政御史大夫,並知政事。證聖中,與王孝傑拒吐蕃於洮州,戰素羅汗山,敗績,貶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入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與武懿宗、狄仁傑分道撫定河北,進納言,更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復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寇,詔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卒於會州,年七十。贈幽州都督,謚曰貞,葬給往還儀仗。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婁師德簡介,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總邊要、為將相者三十年,恭勤樸忠,心無適莫,方酷吏殘鷙,人多不免,獨能以功名始終,與郝處俊相亞,世之言長者,稱婁、郝。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總邊要、為將相者三十年總:總結。

B、高宗假朝散大夫,使從軍假:藉助,利用。

C、武後降書勞之降:委屈。

D、師德喻國威信喻:表達,說明。

5、以下各組句子中,不能表明婁師德深沉有度量的一組是()(3分)

①吾不田舍,復在何人?②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

③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④師德喻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畏悅。

⑤出其奏,仁傑慚⑥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A、 ①③⑤B、①④⑥C、 ②③④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婁師德出使吐蕃能使敵人畏服,後來又招募勇士,奮勇殺敵,顯示了有勇有謀的特點。

B、婁師德擔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時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屯田,積蓄糧谷數百萬,使軍隊供給充足,為穩定邊疆做出了貢獻。

C、婁師德要求弟弟「唾面自乾」,說明他怯懦、窩囊,這也是武則天一直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D、本文雖為婁師德的傳記,卻也能反映出武則天善於用人。武則天能夠選擇恰當時機慰勞並勉勵在邊疆駐防的婁師德,也能在恰當時刻提醒心有偏見的狄仁傑。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深沉有度量婁師德簡介,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

(2)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Ⅱ 求文言文《狄梁公與婁師德》的完整注釋與譯文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文學常識】

《唐語林》

筆記體唐代文史資料集。編撰者宋代王讜。仿《世說新語》體例,按內容分門系事。書中材料采錄自唐人50家筆記小說,資料集中,內容豐富,廣泛記載唐代的政治史實、宮廷瑣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風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對研究唐代歷史、政治和文學,均有參考價值。

【譯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閱讀訓練】

1.解釋:

(1)為 (2)許 (3)咎 (4)矜

2.翻譯:

(1)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2)吾不意為婁公所涵!

3.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其中狄梁公、婁師德和則天皇帝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1)擔任 (2)左右 (3)過錯 (4)自誇

3.狄梁公:知錯能改;婁師德:胸懷若谷;則天皇帝:懂得用人之術。

Ⅲ 婁師德傳文言文閱讀

1. 語文文言文中婁師德傳的答案

原文: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參考譯文: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2. 語文文言文中婁師德傳的答案

原文: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

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

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

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

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

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參考譯文: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

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

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

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

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

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

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3. 誰知道 《新唐書·婁師德傳》 的原文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第進士,調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異之,

曰:「子,台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

上元初,為監察御史。會吐蕃盜邊,劉審禮戰沒,師德奉使收敗亡於洮河,

因使吐蕃。其首領論贊婆等自赤嶺操牛酒迎勞,師德喻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為

畏悅。後募猛士討吐蕃,乃自奮,戴紅抹額來應詔,高宗假朝散大夫,使從軍。

有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與虜戰白水潤,八遇八克。

天授初,為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積谷數百萬,

兵以饒給,無轉餉和糴之費。武後降書勞之。長壽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書

事,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嘗謂師德:「師在邊,必待營田,公不可以劬勞憚

也。」乃復以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檢校營田大使。入遷秋

官尚書、原武縣男,改左肅政御史大夫,並知政事。證聖中,與王孝傑拒吐蕃於

洮州,戰素羅汗山,敗績,貶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入為鳳閣侍郎、同

鳳閣鸞台平章事。後與武懿宗、狄仁傑分道撫定河北,進納言,更封譙縣子、隴

右諸軍大使,復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寇,詔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卒於會州,

年七十。贈幽州都督,謚曰貞,葬給往還儀仗。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

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

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

「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

「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

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

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

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總邊要、為

將相者三十年,恭勤樸忠,心無適莫,方酷吏殘鷙,人多不免,獨能以功名始終,

與郝處俊相亞,世之言長者,稱婁、郝。

贊曰:「仁軌等以兵開定四夷,其勇無前,至奉上則瞿瞿若不及,行儉臨下

以恕,師德寬厚,其能以功名始終者,蓋近乎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者邪!

4. 【古文閱讀】(婁)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

小題1:.師 德 素 豐 碩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遲 之(一處1分)

小題2:(3分)C

小題3:(3分)婁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我不及他太遠了!

(「盛」「容」「乃」為得分點)

小題4:這里是側面描寫,(1分)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深沉有度量」。(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學生的斷句能力,一定按內容和結構來進行劃分。有時可以注意一些起斷句作用的虛詞,如:「蓋」「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則」「於」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這里「.師 德 素 豐 碩」表一個意思,「不 能 遽 步」有一層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C:顯現/看見

小題3: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准「信」(准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此處注意關鍵詞「盛」「逮」的理解。

小題4:

試題分析:學生了解明確每一種人物描寫手段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側面描寫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這里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學生能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進行分析。

5. 狄梁公傳文言文的題目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

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①進身②,非碌碌因③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④不知卿,卿之遭遇⑤,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⑥,得十許通薦表⑦,以賜狄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⑧,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⑨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⑩。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憑著暢虎扳臼殖鉸幫歇爆忙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任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被婁師德所包容!」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①直道:品行端正。 ②進身:受任用。 ③因:依靠。 ④比:過去,原來。 ⑤遭遇:遇合(指做高官)。 ⑥筐篋:竹籠,竹箱。這里指盛文件的箱子。 ⑦十許通薦表:十件左右推薦他的奏本。許,表約數。薦表,推薦(狄仁傑)的奏本。 ⑧引咎:認錯。 ⑨不意:想不到。 ⑩矜色:驕傲的神情。 ⑾比:過去

6. 誰知道 婁師德的原文及翻譯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

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

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

「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

「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

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

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

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為人寬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因身體肥胖而行動緩慢,李昭德久等他也不來,便怒罵他:「為田舍子所留。」婁師德卻笑著說:「吾不田舍,復在何人?」 婁師德的忍讓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後來其弟授任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他:「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說:「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 這就是成語受唾自乾的來歷。正因如此,婁師德才在武則天執政時,始終受到武則天的信任。 婁師德除了上述的優點外,還善於舉諫人才。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新唐書·婁師德傳》)後來,狄仁傑也努力物色人才,隨時向武則天推薦。 [中學語文在線]:

7. 婁公盛德文言文翻譯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

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舊唐書·婁師德傳》)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於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

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 *** 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贊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參見青海之戰)。唐軍各路兵馬計達18萬,實謂空前。

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

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

當李敬玄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干戶庄)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鬥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

隨後,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於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唐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並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

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後,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後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

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一帶)司馬,並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經過青海之戰,唐在河隴一帶採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在則穩扎穩打,逐步擴大其佔領區域。

吐蕃雖然不大舉深入唐朝腹地,但卻經常騷擾邊境地區。這引起了唐廷的極大關注,唐高宗決意再次對吐蕃用兵。

開耀元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奉命出擊,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敗吐蕃軍。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爾·欽陵率眾進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東)等州。

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軍。面對吐蕃的不斷進范,婁師德率兵進行反擊,雙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相遇。

由於婁師德指揮有方,使唐軍八戰八捷。這次輝煌的勝利,使吐蕃的攻勢受到遏制,連後來《幼學》上都有「婁師德八戰八捷」的句子。

戰後,婁師德受封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與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於河源一帶共御吐蕃。為了不讓婁師德推辭,武則天特意說:「卿有文武材,勿辭也!」(《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七》)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

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餘年間,「衣皮袴,率士屯田」(《新唐書·婁師德傳》),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土,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

武周時期其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參見安西之戰)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系。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欣慰,並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鹹得支給。

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舊唐書·婁師德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廷,封為夏官侍郎判、判尚書事;長壽二年(693年)一月初十,又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不久,武則天考慮到營田關繫到邊鎮軍糧的供應,非常重要,所以對婁師德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

(《舊唐書·婁師德傳》)遂於延載元年(694年)一月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懷遠(今寧夏銀川)等軍及河(治袍罕,今甘肅臨夏)、蘭(治子城,今甘肅蘭州)、鄯(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廓(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邊鎮軍事屯田非常興盛,其中婁帥德主管時最為輝煌。

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此時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為加強君權,除掉權重一時的噶爾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殺重臣噶爾·贊輾恭頓。

大論噶爾·欽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戰功,以求保身。並與其弟贊婆率大軍取道臨洮(今屬甘肅),進攻河西,以切斷唐朝與西域的聯系通道。

唐廷於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總管,率軍迎戰。二十六日,又以。

8. 文言文《婁師德感懷狄公》翻譯及賞析

婁師德感懷狄公

譯文:

狄公與婁師德同為宰相 狄公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兩天了 武則天問狄公 朕欽重你 你知道為什麼嗎 狄公回答說 臣因為文章出名考中進士 並非碌碌無為因關系成功 武則天良久說 朕很了解你的情況 你的騰達 其實是婁師德的幫助 然後武則天名左右拿出裝奏章的筐篋 取出十張推薦表 讓狄公看 狄公看完後 驚恐不已 想武則天請求去官 武則天沒有責備狄公 狄公對外人說婁師德包涵了自己的不滿 然而 婁師德聽後沒有一點自傲。

Ⅳ 文言文婁公盛德

1. 婁公盛德文言文翻譯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

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舊唐書·婁師德傳》)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於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

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 *** 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贊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參見青海之戰)。唐軍各路兵馬計達18萬,實謂空前。

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

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

當李敬玄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干戶庄)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鬥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

隨後,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於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唐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並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

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後,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後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

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一帶)司馬,並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經過青海之戰,唐在河隴一帶採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在則穩扎穩打,逐步擴大其佔領區域。

吐蕃雖然不大舉深入唐朝腹地,但卻經常騷擾邊境地區。這引起了唐廷的極大關注,唐高宗決意再次對吐蕃用兵。

開耀元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奉命出擊,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敗吐蕃軍。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爾·欽陵率眾進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東)等州。

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軍。面對吐蕃的不斷進范,婁師德率兵進行反擊,雙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相遇。

由於婁師德指揮有方,使唐軍八戰八捷。這次輝煌的勝利,使吐蕃的攻勢受到遏制,連後來《幼學》上都有「婁師德八戰八捷」的句子。

戰後,婁師德受封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與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於河源一帶共御吐蕃。為了不讓婁師德推辭,武則天特意說:「卿有文武材,勿辭也!」(《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七》)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

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餘年間,「衣皮袴,率士屯田」(《新唐書·婁師德傳》),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土,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

武周時期其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參見安西之戰)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系。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欣慰,並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鹹得支給。

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舊唐書·婁師德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廷,封為夏官侍郎判、判尚書事;長壽二年(693年)一月初十,又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不久,武則天考慮到營田關繫到邊鎮軍糧的供應,非常重要,所以對婁師德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

(《舊唐書·婁師德傳》)遂於延載元年(694年)一月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懷遠(今寧夏銀川)等軍及河(治袍罕,今甘肅臨夏)、蘭(治子城,今甘肅蘭州)、鄯(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廓(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邊鎮軍事屯田非常興盛,其中婁帥德主管時最為輝煌。

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此時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為加強君權,除掉權重一時的噶爾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殺重臣噶爾·贊輾恭頓。

大論噶爾·欽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戰功,以求保身。並與其弟贊婆率大軍取道臨洮(今屬甘肅),進攻河西,以切斷唐朝與西域的聯系通道。

唐廷於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總管,率軍迎戰。二十六日,又以。

2. 誰有《婁公盛德》的譯文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

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舊唐書·婁師德傳》)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於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

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 *** 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贊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參見青海之戰)。唐軍各路兵馬計達18萬,實謂空前。

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

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

當李敬玄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干戶庄)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鬥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

隨後,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於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唐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並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

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後,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後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

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一帶)司馬,並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經過青海之戰,唐在河隴一帶採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在則穩扎穩打,逐步擴大其佔領區域。

吐蕃雖然不大舉深入唐朝腹地,但卻經常騷擾邊境地區。這引起了唐廷的極大關注,唐高宗決意再次對吐蕃用兵。

開耀元年(681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奉命出擊,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敗吐蕃軍。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爾·欽陵率眾進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東)等州。

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軍。面對吐蕃的不斷進范,婁師德率兵進行反擊,雙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相遇。

由於婁師德指揮有方,使唐軍八戰八捷。這次輝煌的勝利,使吐蕃的攻勢受到遏制,連後來《幼學》上都有「婁師德八戰八捷」的句子。

戰後,婁師德受封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與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於河源一帶共御吐蕃。為了不讓婁師德推辭,武則天特意說:「卿有文武材,勿辭也!」(《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七》)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

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餘年間,「衣皮袴,率士屯田」(《新唐書·婁師德傳》),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土,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

武周時期其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參見安西之戰)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系。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欣慰,並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鹹得支給。

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舊唐書·婁師德傳》)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廷,封為夏官侍郎判、判尚書事;長壽二年(693年)一月初十,又進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不久,武則天考慮到營田關繫到邊鎮軍糧的供應,非常重要,所以對婁師德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

(《舊唐書·婁師德傳》)遂於延載元年(694年)一月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懷遠(今寧夏銀川)等軍及河(治袍罕,今甘肅臨夏)、蘭(治子城,今甘肅蘭州)、鄯(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廓(治化成,今青海化隆西)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邊鎮軍事屯田非常興盛,其中婁帥德主管時最為輝煌。

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此時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為加強君權,除掉權重一時的噶爾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殺重臣噶爾·贊輾恭頓。

大論噶爾·欽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戰功,以求保身。並與其弟贊婆率大軍取道臨洮(今屬甘肅),進攻河西,以切斷唐朝與西域的聯系通道。

唐廷於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總管,率軍迎戰。二十六日,又以。

3. 語文文言文中婁師德傳的答案

原文: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參考譯文: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4. 語文文言文中婁師德傳的答案

原文: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

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

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

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

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

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參考譯文: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

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

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

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

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

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

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5. 文言文《樊重樹德》翻譯

樊重,字君雲。他家世世代代都很擅長耕種莊稼,並且喜歡做生意。樊重性情溫和厚道,做事情很講究法度。他們家三代沒有分家,財物共有,但子孫都相互禮敬,家裡常常像官府一樣講究禮儀。樊重經營家裡的產業,非常得法,一點損失浪費都沒有;他使用僕人、傭工,能夠人盡其用。所以家裡能夠上下同心戮力,財產和利潤每年都成倍增長。以至於後來擁有田地三百餘頃。樊重家所建造的房舍都是層樓高閣,四周有陂渠灌注。樊重家還養魚、養牲畜,鄉里有窮困緊急的人向他家求助,樊重一般都滿足他們。樊重曾經想製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材和漆樹。

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後,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在返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樊重的錢財積累至成千上萬,他便經常周濟本家同族,施惠於鄉里。樊重的外孫何氏,兄弟之間為一些財產而爭斗,樊重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索性送給他們兩頃田地,來解決他們兄弟之間相互憤恨,相互訴訟。本縣的人都稱道樊重的行為和品德,將他推為三老。

樊重在八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他平素所借給別人的錢財多達數百萬,他在遺囑中安頓子女們將那些有關借貸的文書契約全部燒掉。向他借貸的那些人聽說後都感到很慚愧,爭先恐後地前去償還。樊重的孩子們都謹遵父親的遺囑,一概不接受。

(1) 樊(fán)重:樊重,生卒年不詳,字君雲,西漢末年南陽湖陽(今南陽市唐河縣湖陽鎮)人。樊姓發源於河南濟源,在河南繁衍興旺,其中有一支遷至今唐河湖陽,迅速繁衍成為南陽郡大姓。湖陽樊姓至樊重,在西漢末、新莽初,成為全國有數的大庄園主。樊重有子樊宏(參見《 劉秀的舅舅壽張侯樊宏 》)、樊丹,有女樊嫻,嫁於舂陵宗室南頓令劉欽,生劉演、劉秀、劉仲三兄弟,其中劉演死於更始皇帝迫害,劉仲在征伐山東時死於戰陣,劉秀於公元25年在河北高邑即皇帝位,被稱作漢光武帝,創立東漢195年基業。[1]

(2) 嘗:曾經。

(3) 嗤:譏笑,嘲笑。

(4) 皆得其用:都能讓它們派上用場。用:用處。

(5) 向:從前的、舊的。

(6) 咸:全,都。

(7) 已:停止。

(8) 諺:諺語。

(9) 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0) 假:借。

(11)然:然而。

(12)梓(zǐ) 漆:梓樹和漆樹。

(13)作:製作。

(14)積:積累。

(15)欲:想要。

(16)器:器物;傢具。

(17) 樹:種植。

(18) 計:計劃

6. 樊重樹德的翻譯與文言文答案

樊重樹木

原文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此種植之不可已也。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此之謂也。

——選自《齊民要術》

譯文

樊重想製作器物,他就先種植梓樹和漆樹。 當時的人們都對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幾年之後,梓樹和漆樹都派上了用場。過去那些恥笑他的人,現在反過來都向他借這些東西。這說明種植樹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諺說:「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種谷;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種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做事應從長遠考慮)

注釋:

(1)梓漆:梓漆,樹。

(2)嗤:嗤之以鼻。

(3)皆得其用:都能讓他們派上用處。用:用處。

(4)向:從前。

(5)咸:全,都。

(6)已:停止。

(7)諺:諺語。

(8)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9)假:借。

(10)然:但是。

(11)樊重:人名。

(12)作:製做。

(13)積:積累。

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早作準備,有長遠打算。

啟發:學習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文言詞語、英語單詞、數理化公式等,都要一個一個積累,日子久了,便會融會貫通,水到渠成。沒有一步登天的事,俗話說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成大事者必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定能成功。

7. 【古文閱讀】(婁)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

小題1:.師 德 素 豐 碩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遲 之(一處1分)

小題2:(3分)C

小題3:(3分)婁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我不及他太遠了!

(「盛」「容」「乃」為得分點)

小題4:這里是側面描寫,(1分)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深沉有度量」。(2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學生的斷句能力,一定按內容和結構來進行劃分。有時可以注意一些起斷句作用的虛詞,如:「蓋」「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則」「於」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這里「.師 德 素 豐 碩」表一個意思,「不 能 遽 步」有一層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C:顯現/看見

小題3:

試題分析: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於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准「信」(准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此處注意關鍵詞「盛」「逮」的理解。

小題4:

試題分析:學生了解明確每一種人物描寫手段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側面描寫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這里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學生能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進行分析。

Ⅳ 狄梁公與婁師德閱讀訓練

狄梁公與婁師德的故事,以其深刻的人物描繪和生動的敘事展現了古代官場的智慧與道德。

狄梁公,以其文章才華和正直的品性聞名,他堅信自己是憑借真才實學晉升,而非依賴他人之力。他的這句話「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充分體現了他的獨立人格和堅韌精神。

而婁師德,文中則展現出寬容與深沉的一面。他對狄梁公的才華和成就雖然有所察覺,但卻並未嫉妒或阻止,反而以包容的態度接納,這表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寬廣胸襟。狄梁公感慨「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表達了他對婁師德深藏不露的贊賞和感激。

在武則天皇帝的統治下,狄梁公與婁師德的故事更顯復雜。作為女皇,武則天既有果決的領導力,又對臣子的才能有著敏銳的洞察。她的存在,既考驗了狄梁公的才智,也映射出婁師德的明智與謙遜。

總的來說,狄梁公的剛正不阿,婁師德的謙遜包容,以及武則天的雄才大略,共同構成了這段歷史中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故事不僅是官場的寫照,也是人性的生動體現。

Ⅵ 婁師德傳文言文翻譯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婁師德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原文: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參考譯文: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他就謙虛退讓以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延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

Ⅶ 《狄梁公與婁師德》的閱讀答案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下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武)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翻譯】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憑著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受到的機遇,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奏摺,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被婁師德所包容!而婁公從來沒有誇耀的表現。」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認證申請表 發布:2024-11-23 05:31:33 瀏覽:99
北師大語文二年級下冊 發布:2024-11-23 04:55:43 瀏覽:37
班主任要借錢 發布:2024-11-23 03:53:53 瀏覽:102
錄取通知書班主任一起拆封 發布:2024-11-23 03:16:01 瀏覽:545
涼涼古箏教學 發布:2024-11-23 02:54:44 瀏覽:133
暑期進書屋 發布:2024-11-22 23:31:26 瀏覽:327
考證考哪個 發布:2024-11-22 23:31:25 瀏覽:469
糖畫的歷史 發布:2024-11-22 21:43:32 瀏覽:546
畢業後教育 發布:2024-11-22 20:40:30 瀏覽:189
技術學校老師 發布:2024-11-22 18:13:07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