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和諧相處
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與實現。因此教師應盡種種努力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但,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熱愛和了解學生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思想基石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真誠的熱愛。可以這樣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就一定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師愛是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真誠的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生活學習,我們將會得到愛的回報。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誠之心進行溝通,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尤其對那些身處逆境的孩子,教師更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他們,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甚至一件微薄的禮物,讓他們時刻感到你是他們的貼心人。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班務活動,頂多加上個別談話。而學生展示真面貌的時候往往不在此列,教師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學生思想感情的真實動態,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恰當的評價了。而了解學生是教師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只有了解學生,摸清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興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麼,教師應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傳統教育中,師生的接觸總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在了解學生的時間安排上,教師總從方便自己的角度考慮,所以我們應認識到教育對象具有復雜性,他們不是二維的平面,而是多維的。即使在一般人看來是明確不過的東西,一旦放到受教育者身上,都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巧妙地了解學生。而教師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就必須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個性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學生存在於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時空。教師要掌握與學生溝通和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有意識地做學生生活的老師、知心的朋友;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裡做客等。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只有真正地把學生當成豐富復雜的發展主體,當成可以坦誠相見的互動者,才不會在教育上失衡甚至失誤,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的心貼在一起,才能展現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二、尊重和信任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關系的和諧,易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時也能得到教師與同伴的激勵、鞭策、鼓舞、指導……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自信、愉悅的情緒體驗,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學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除了盡最大努力教好他們,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信任[2]所有學生,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同學們就會願意和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教育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三、理解和公平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橋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樹立師生平等[3]的觀念,理解學生。對人而言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對其人格的泯滅、不尊重,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求。現在的學生由於是獨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優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脆弱,個別學生人格有一定缺陷,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願望強烈;與人溝通交流時,自我為中心、霸道霸氣、聽不進相反意見,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容易抵觸,甚至對立和敵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要秉公辦事,對待學生之間的關系時,應當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要厚此薄彼,只偏愛一些學生和厭棄另外一些學生。當然,更要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尊重和自信生活學習在班級里,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當然,民主平等是師生雙方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學生也應該平等對待教師。教師對學生不公平的態度是一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是對下一代的極端不負責任。作為教師應當和學生之間應多一些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並消除心理防備;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使師生之間架起平等的橋梁,逐漸走向和諧。 四、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理服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這時,教師在師生交往中處於主導地位,這種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對教師的師德修養、人格品行以及學識水平、教育素質等具有較高的要求。當然,還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指導和關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和敬仰。重要前提是教師自己要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要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教育的創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熱愛學生的工作熱情,研究教材教法的意識,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充滿智慧的教育能力。只有當教師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師要善於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許多的角色,有父母的形象、模範的形象,更有朋友和知己的形象。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堅持耐心細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學生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收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 這里所說的情感交流不僅局限於課堂教學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響與學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學生,尤其是哪些「問題」孩子要主動點頭示意問好打招呼,主動地與其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多進行一些交流、接觸;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尊重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對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表示感興趣,並鼓勵他們拓展興趣,豐富課餘生活,這樣更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逐漸拉近師生關系。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是生活中的煩惱,都要善於聆聽,並耐心的幫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當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他們的好朋友時,就會樂意與你接觸,向你敞開心扉,聽從你的教導,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積極地與老師配合,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按照學生個人意志自由選擇學習,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對學生寬容,是教師和學生融洽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體現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六、多元評價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給其發展個性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但由於應試成分太重,評價方法單一,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學生由於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第一,新課程以發揮人的潛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已任,不單純的傳授識。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新課程要求教師面對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機會,並依據個性特點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評價中教師不應只以一張考卷定成績,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以學生的現在狀況與以前作比較。我認為自尊心、人格的保護,才能言說建立自信與學習熱情的問題。只要能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從學習中感到自尊,認識到自我,適當降低一些標准有何不可?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也不失為一種辦法,雖然學生的評價幼稚不夠准確,但能體現出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合理、公平、多元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樹立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七、如何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總結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未成年人,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去尋找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式和方法。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心,並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就是愛」,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師生關系,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提供條件!
㈡ 師生之間相處要注意哪些
關於構建和諧校園的理論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偉大戰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校園 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研究和回答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進而構建和諧校園,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校園
中共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是加深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的結果,是全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提出的全新歷史性課題。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隨著高校的調整、合並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合理發展越來越成為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艱巨任務,片面追求規模,忽視教育質量提高的問題也仍然存在著而且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成員之間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問題日益凸顯,學習和領會中共中央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實質,深入思考構建和諧校園的問題也必須引起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和諧精神可以歸納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就是說,和諧不是指完全統一,而是指事物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狀態。具體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和諧校園,主要是指學校協調、均衡、有序發展的態勢。學校是由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輔人員組成的按照一定規范相互聯系的一種特殊社會組織。校園和諧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的和諧、教育環境的和諧、教師間人際關系和諧、學生間人際關系和諧、師生關系和諧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和諧等等。和諧校園是學校結構、質量、效益、規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諧發展。和諧校園是校園人際關系和諧。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團結友愛,既包括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也包括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和諧校園是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理想的大學教育離不開自我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實現四大教育的和諧發展。
首先,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應該看到,和諧校園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基礎之上,需要發達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支撐。因此,需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和諧校園,為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等方面承擔起高等教育應有的歷史重任。
其次,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創造活力是學校生命力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和保護好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校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使一切有利於學校事業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校園創造活力。
最後,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一個重要方面是校園井井有條,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平穩的運行態勢,在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系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幹事業、求發展。
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在構建和諧校園這個系統工程中,需要從思想認識、管理創新、政策調整等方面著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協調發展,這是大方向,是宏觀思路。具體來說,構建和諧校園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沿著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路思考,現階段的緊迫的任務是: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辦學層次與辦學類型的和諧發展。隨著高校的擴招,全國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9%,在校生已達2300萬人,成為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大國,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愈加突出。數量的快速增長給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然,並不是數量的增長一定會導致質量下降,但二者關系必須處理好,這就需要學校從全面質量觀出發,綜合考慮辦學規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和諧發展。而高校在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著沒有處理好三者關系的現象,致使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育單調化、模式化,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職教育簡單套用本科教育模式,使教育事業無法得到協調的發展。未來大學的發展將更加多樣化,隨著發展空間和方式的不斷拓展,以不同的層次、類別和形式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受教育者的成分也更加多樣化,高等教育要更加以人為本,實現不同層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注重整體協調發展。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要實現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的和諧統一。管理的本質是決策,目的是通過分層決策,實施科學的實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管理有它的標准與規范,有其科學性、規范性。而服務就是為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服務。有人提出,管理就是服務,其實二者有不同的內涵,對高等教育自身來說,科學化的管理是服務的前提,無論是什麼層次的管理,沒有科學化的管理難以提供良好的服務,現代的大學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服務是科學化管理實現的保障,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都使科學化管理得以順利實施。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應當是正相關關系,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但是,長期以來,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願意做科研、不願做教學的現象,更有甚者,身為教師編制,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導致教學與科研相割裂,忽視了二者人才培養內在的一致性。其實,優秀的教師往往就是那些善於吸收最新科研成果,並將其積極應用於教學中的教師。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在探索自然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同時,還應當建立一套圍繞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新機制,吸收包括本科生在內的廣大同學參與科研活動,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四,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和諧統一。高校在發展基礎研究的同時,應當大力加強應用學科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機制。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全面發展,使高校真正成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基礎研究與應該研究的和諧關系時,還需要重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和諧統一。在學科發展過程中,應堅持自然科學學科發展與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並重的原則,還應當注重文理交叉學科的發展,按照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培育新生學科。
最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黨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主體,無論是促進學校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增強創造活力,還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都離不開黨的領導。所以,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要通過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黨內民主制度,完善高校黨委的領導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的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把構建和諧校園這一系統工程不斷引向深入。
「和諧校園」簡論
摘要: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和諧校園十分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幸福體驗,和諧校園的建成最終將讓學生體驗一份生命的精彩。
關鍵詞:校園生態系統 人文化 人性化 生命成長 良性競爭 校園生活幸福體驗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機構,首先應當是和諧的。和諧的社會是由和諧的人組成的,而和諧發展的人是由和諧的校園孕育出來的。和諧社會的建設應當從校園抓起,通過一個個和諧校園的創建,引領社會走向和諧發展。
一、「和諧校園」的緣起
「和諧校園」的緣起除了建設和諧社會這一大前提之外,還在於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其一,「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現為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和諧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學校面臨著復雜的文化生態環境,面臨著復雜的文化價值選擇。在這種背景下,學校不僅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要重視多元文化的融會和再生,形成新的優秀學校文化,使之成為凝聚學校群體成員的重要精神力量,這成為「和諧校園」建設的強大內驅力。
其二,我們正走進一個全民、大眾、普及的基礎教育階段,不久的將來將要普及的15年教育意味著在中華大地上生活的每一個學子,都有接受從幼兒到高中15年教育的權利。在解決了每一個人「好上學」的問題之後,如何進一步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前教育事業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即表現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優質資源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什麼是和諧?和諧直接表現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使社會共同體處於融洽狀態。「和諧校園」建設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從關注現實,立足於減緩現實矛盾出發的。這同樣也需要轉變觀念,什麼樣的教育才算是優質教育?只有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優質教育。以「和諧校園」建設為抓手,打造各種類型的優質教育,才能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這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現實背景。
二、「和諧校園」的內涵
所謂和諧校園,就是民主辦學的理念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校的觀念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就是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各種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安全穩定得到長久維護;就是學校領導、管理人員、教師與學生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學校發展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學校各項事業實現迅速良性發展,師生員工的物質文化生活切實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優者更優,困難與弱勢群體得到尊重和支持。
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應當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即民主、公平、關愛、進取、有序、開放。
一是民主,表現為對師生的人格尊重與平等,對各種意見的寬容和兼聽。協調多於控制,在協調中化解矛盾,使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二是公平,表現為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公正對待,一視同仁,努力保護弱勢群體,在以法制校的同時使校園矛盾得到正確處理。
三是關愛,校園中洋溢著濃郁的人文關愛,心靈溝通取代了僵硬的計劃指令,師生融洽相處,精神世界得到提升。
四是進取,師生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校園內生動活潑,洋溢著生命活力。
五是有序,表現為遵循身心發展的規律實施教育教學,使校園生活有張有弛,豐富多彩。
六是開放,表現為在學校教育中關注社會生活的變革,反映現代科技的發展,打破單一的課程觀、禁錮的教材觀、機械的學習觀,實現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與多維互動。
總之,用這種體現出民主、公平、關愛、進取、有序、開放的學校文化使校園和諧得以實現。
當然,「和諧校園」並非漠視矛盾,有發展就會有新的矛盾,但矛盾總是向著積極的方面轉化。因而,和諧是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一種極富生機活力的狀態。「和諧校園」中的學生體驗著校園生活的發展愉悅,「和諧校園」中的教師感受著為人師表的精神滿足。
三、「和諧校園」的構建
「和諧校園」建設要因地制宜,注重學校的特色,立足於學校自身的條件,以某一方面的和諧特徵為突破口,帶動校園整體優化發展。如民主校園的制度研究、愛心校園的行動研究,書香校園的文化研究等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實踐範式,使每一個學校都找到通往「和諧」的路徑。如果說「和諧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教育理念,那麼「和諧校園」 建設更多的應當是一種實踐,這需要創設一定的操作平台。
從現實來說,「和諧校園」 的建設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和諧校園」建設需要也必須通過學校文化來規范,應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學校的文化建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即「人文化」和「人性化」,人文化主要是指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水平,人性化則主要是指以人為本,以師生的發展和幸福為出發點,給他們充分的人本關懷。
對於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個體和社會整體來說,人文精神是其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養。然而由於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一些非理性發展,人文精神的缺失成為了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嚴峻考驗,現實中不少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為此,要特別強調構建、提高教師的人文精神,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進而依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特殊的相互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水平,達成學生的和諧發展。當然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發展並不存在嚴格的先後順序關系,更多地表現為雙向動態生成。
學校文化建設的人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包含在人性化的內容和目標裡面的,人文精神的培育本身就是對人性和諧發展的最有力的支持和關懷。當然,人性化取向更多地體現在制度和管理層面,是一種管理理念或者說管理方式。對學校管理者來說,每一個師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價值、潛能、作用、行為、動機、需求,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他們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都需要管理者用心去評價、理解、尊重、關注和滿足,然後創造一種兼顧各方利益的校園運作模式,讓每位師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最大化、最優化,讓每個師生既獲得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又充滿成就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人性化如果停留在口號和理念上,那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泡沫罷了,要讓師生真正感受到人性關懷,要使整個學校充滿經久不衰的人性之光,管理者應該努力做到、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用心、用情,要經常性地站在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去思考、決策學校的各項工作,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掌握同感技巧,自然而真誠地流露出你對學校、對師生發自內心的關愛。二是要關注細節。細微處見真情,校長和他的管理團隊必須強化自己的細節意識,這就需要近距離地走進師生中間,傾聽他們真實的想法,主動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要注重活動設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活動設計與否、設計質量好壞收到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四是要重視制度設計。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好的制度能系統地保障人的利益獲得和責任付出,能以其特定的制度力規范人的行為,從而使人性化取向落實在平穩有序的整體環境中。如一些學校教師基本管理制度「彈性坐班制」既尊重教師的自由,又保持了教師職業奉獻性特點,嚴謹而不失靈活,規范而不死板,使教師切切實實感受到學校管理者那種理性而不失溫情的關懷,使他們在工作與生活、精神與物質、高尚與世俗之間找到和諧的平衡點,也進一步形成了「學生在,老師在」、「普通老師在校,管理幹部在場」的優良校風。五是要重視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構築的過程與結果其實也是一種學校文化的積淀與成型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歷練和結果反饋中,師生的思想意識、精神觀念、言行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種集體無意識悄然形成,融入學校的文化血脈中。
2.「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在於創造豐富的、高質量的、高品位的校園生活。不能因為讀書,而使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不能因為考試,而使孩子丟失學習的興趣;不能因為升學,而使孩子喪失了生活的能力。應將學校的各個系統、各種關系、各種資源置於一種符合規律的爽心悅目的平衡狀態,讓學校生活遠離粗放、簡單、機械、剛性,讓其成為科學的、精緻的、審美的、爽心悅目的、溫暖的、生動的、能給人無限想像、享受和懷念的生活。
和諧校園的本質是為兒童的生命成長創設最適宜的土壤。生命的本質在於其情感、態度、思維、思想等高級精神活動。所謂生命成長,不僅僅是授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智慧、潤澤生命。因而,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從與學校生態系統相關的各個因素考慮,它至少涉及校園內外兩大要素:從內部環境考慮,校園內的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應和諧發展。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應當形成共贏的關系,我們稱之為「魚水般」的師生關系:即教學關繫上合作對話、倫理關繫上趨向平等、情感關繫上理解信任、法律關繫上民主互尊。從外部環境考慮,學校應與家庭、社區和諧發展。打造和諧的校園應讓家庭、社區有效參與學校管理。這也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需要。
促進學生生命成長還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的最大化:一個是在校發展最大化,另一個是終身發展潛力的最大化。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質和基本素養的人才,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大化。
3.要建立良性競爭機制,讓師生學會合作。和諧校園應該是競爭中有合作的校園。既要鼓勵競爭,也要提倡合作。當今社會強調競爭,學校的學生之間或教師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競爭。社會飛速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時代發展前景廣闊,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共存。現在的中學生,為了將來能適應社會,就必須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但千萬不可忽視合作精神,兩者實質上是辯證的統一。競爭能激發潛能,使人充滿生氣和活力,合作可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增強競爭實力。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能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教師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建立研究性學習的合作共同體。
四、「和諧校園」的評價
「和諧校園」建立需要構建一定的評價機制,以引導校園建設的發展方向。
如果說和諧校園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那麼最基礎層是對孩子的關愛、最核心層是教孩子做人、最外圍層是知識的學習。現在的教育恰恰顛倒了順序,知識成了人們最關注的東西,親情、道德、關愛這些做人最基本的東西反而忽視了。在一次學生交往互助的調查中,當問到「你在學校的幸福感及其來源」時,原以為學生會回答「能夠讀書、接受教育,有好老師」,沒想到多數學生回答是「在學校里有朋友一起交往、聊天,感覺到幸福」,這大大出乎老師的意外。實際上,成績好不一定表明和諧,幸福才是真正的和諧,要讓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體驗成長的快樂,不能以成績犧牲快樂。
和諧校園將十分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幸福體驗,……有沒有擁有令人敬佩的教師、有沒有結成促膝談心的朋友、有沒有發現樂此不疲的活動項目,有沒有找到廢寢忘食愛讀的書……。 「和諧校園」建設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巔峰體驗,在交往生活中獲得歸屬體驗,在休閑生活中獲得審美體驗。「和諧校園」的建成最終讓學生體驗一份生命的精彩。
「和諧校園」的評價,其關注點還應放在弱勢學生身上,避免課堂中的「馬太效應」。
從歷史到今天,我們所說的社會公平多數指的是物質上的公平,而我們想要建設的和諧校園則是從心理層面實現的公平。
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分化不可避免,但我們能夠做到的是,讓他們在校園這個環境中得到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因為一個學生讀了職業學校就理所應當感到比「重高」學生矮半截。
傳統的社會對好學校的評價,主要看這個學校出了多少優等生,這個學校的升學率有多少,這使得老師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潛力的優等生身上。如果和諧校園的評價機制能夠兼顧學困生的發展能力,把他們的發展作為一個校園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准,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
㈢ 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學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魚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師愛具有神聖的品質,非凡的魅力,它猶如夏日裡的徐徐涼風,冬日裡的縷縷陽光,沙漠里的悠悠清泉,給學生以溫情和希望。熱愛學生主要是愛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不受到摧殘和傷害,教師和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學生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學生,我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天氣變冷時提醒學生添加衣服,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就信任我,也就喜歡我所教的課程。正如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呼喊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不失時機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成功了。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父母之愛與朋友之愛的結合,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留註: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師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授藉助它的力量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藉助它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給每個學生以情意綿綿的愛,再加以各種教育喚醒的手段和方法,從而產生「神奇的教育力量」,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養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和諧相處,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優秀的教師不會高高在上,不會威脅或懲罰學生,他尊重學生勝過學生尊重他。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師尊重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1)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要知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和表達,要相信他們能夠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在平時也很重視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不壓抑、束縛學生,而是喚醒和養護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時刻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經常與學生談心,和學生一起感受和體驗,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世界」,體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和泄氣時的心情,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去感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真正去體會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意向,及其發展過程中的自由創造和選擇,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緒,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時刻注意師生交往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學生的諍友,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能發展好的人」。這樣學生對我就比較尊重和信賴,就會用勤奮學習來回答我對他們的關心與期待,從而營造出一種「平等、寬松,富於和諧、真誠、溫馨」的教育教學氛圍。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與學生平等相處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學識、經驗和抱負,但就人的價值和尊嚴而言,所有的學生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擺脫絕對權威的觀念,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要知道教師的職責是培養人才,是要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切實當好學生的向導,做好學生的助手,成為學生真誠、無話不說的「朋友和知己」。
師生之間不斷溝通、交流,真誠地平等相待,知己知彼,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才能有效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在平時我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鼓勵學生在開放的氣氛中敞開交流。學生腦子里想什麼,就讓他講什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保證學生學習時充滿樂趣。在課堂上,常常採用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感受到被別人接受。並給學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尊重他的意見,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這樣熱烈、愉快、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就會引發情感共鳴,師生的心理才能產生互動效應,呈現出師生的多向交往,師生交往的效率就會更高。
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教師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學生也會想方設法消除教師的尊嚴,這是師生關系中的黃金法則。只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完整人格的交流,學生才會體驗到做人的全部尊嚴,才會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樂,才會使師生關系具有教育意義。
三、欣賞、激勵學生
學生總是期望被教師欣賞,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應有一雙慧眼,撥開雲霧,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每個學生的美,並不吝嗇表揚。在教師的心裡,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都應該是最好的,要讓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
(1)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不是醫生,不能總是看學生的不足與缺陷;教師不是警察,不能總是像盯著可疑的人那樣,只看學生檔案中的陰影。教師應該是個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並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為精神財富。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以積極的態度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退步,以一個欣賞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學生,去贊賞學生的觀點,贊賞學生的感情,贊賞學生的個性。常以欣賞的語氣、相信學生能學好的神態、熱情真摯的微笑、信任關愛的眼神、鼓勵和支持的手勢等,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真誠的愛。學生由此獲得信心,獲得學習的動力,並感悟到我不但是他們的恩師,而且還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更是他們成功的支持者。如我班學生鄭某學習不認真,酷愛打籃球,家長怕影響學習一直不答應。我知道後,與他父母交流了意見與看法並協調他與父母的關系,最終達成共識,他父母鼓勵發展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學習與興趣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同時約法三章:學習時間與發展興趣的時間成正比;學習與業余愛好成正比;成績與愛好要雙豐收。在全校籃球比賽中,他表現出眾,從此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認為我就是他的知音,在他對我產生「親附」感後,我對他平時重新反復的錯誤進行反反復復的科學引導教育和細致入微的幫助,不斷地關注、提醒和鼓勵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總之,我們應尊重學生,欣賞其亮點激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這正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去關心他人。當然,教師在對學生表示尊重、關愛、熱情的同時,應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成績提出高標準的要求。
(2)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努力創設有利於他們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訣就是具備自信心。如果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就會認為自己很笨,再努力也沒用,於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行為,師生關系很可能會處於敵對狀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創造條件激勵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是多層次的,必然導致學習結果的多層次。我在練習設計時,對同一目標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幾組練習,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組練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再根據不同評價對象的學習結果,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不管選擇哪組題目,只要學生做正確,我就給予充分激勵,滿足學生學習中自我表現的慾望,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目標。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這樣就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情感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寬容學生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美德,又是一種教育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作為一名教師,以寬恕包容之心對待學生,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了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餘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
寬容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教育手段。寬容的核心是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為原則,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為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寬容表現為「三不」,即「不責學生之小過,不揭學生之隱私,不念學生之舊錯。」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嘗試前進和不斷糾錯的過程,他們是一個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的人群。學生偶有違紀、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切忌與學生計較,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一定要剋制,不要沖動,待情緒穩定時再處理,千萬不要跟學生「過不去」,一味地訓斥、責怪學生,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充滿怨恨,甚至明目張膽地與教師作對。不僅教育的目的難以達到,師生關系僵持,反而還容易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了責怪,對學生德行的養成也極為不利,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寬容應以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基礎。教師寬容學生的過錯,實際上是把一種信任、一種責任交給學生,而學生得到信任和責任,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過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如我班學生陳某,家在鄉下,平時很少回家,星期天去他伯伯家,有一次他到伯母那裡偷了200元錢,他要求我給他保密,我答應了他,讓他保證這是最後一次,要求他以認真學習來回報我。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不斷地督促、鼓勵他,他真的變了,經常會問我作業,成績進步很大,我常在班上表揚他,任課老師也問我陳某變化怎麼大。所以只要我們敞開寬容的胸懷,寬容的魅力就會顯現,也就無須費太多的口舌和周折,只要以人格的魅力就可以達到教育目的,並創造一種與學生和諧相處的諒解和寬容的心理氣氛。當然,寬容並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忍耐,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以寬容的人和事。寬容的內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而是以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教師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也會把這種智慧和美德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學會去寬恕別人,就會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就會懂得寬容原來是消除怨恨、責怪和憤怒的良葯,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融洽同學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一種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總之,寬容是一種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懷著一片愛心去鼓勵、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懷著同樣的愛心去批評、指正學生的缺點和過錯,在批評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真摯之情,用教師那顆真誠的心去滋潤學生千萬顆心,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的永恆話題,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學生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讓我們走進每個學生的心田,向學生的心靈播撒陽光,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心靈的呵護。讓我們努力做一位學生信任、喜歡、尊敬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工作,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吧!
參考文獻:
周宏、高長海《教 育新概念全書》中國民 主法 制出 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施燕《保證學生健康心理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萬福、於建福《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換》,中國和 平出 版 社
包秋《世界教育發展趨勢與中國教育改革》
㈣ 怎樣的師生關系才是和諧的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必須對學生有信心。 處處相信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遠景。相信學生有能力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樹立起重視學生的意願、情感、需要、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能夠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寬容學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學生的身上。讓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相融,急學生所急,憂學生所憂,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給學生一份關愛,給學生一點溫暖,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環境才會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協作的和諧氛圍,才會取得學習上的收獲、情感上的升華,才會具有努力拚搏、積極向上的態度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會使學習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時時處處體現人文情懷。
㈤ 多找一些古今中外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和諧相處的故事
一、程門立雪
出 處
《宋史·楊時傳》:「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典 故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二程簡介:
這則成語里的「程」就是孝感著名理學家、「鳳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頤。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均為北宋時期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顥、頤二人孩童時代讀書求學於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閔集鄉一帶)。《孝感縣志》雲:「程子讀書台,在縣東五里,宋慶歷年間,二程讀書於此。」程子讀書台又名「鳳凰台」,因相傳在晉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鳳集於東崗,產九子於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學習、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時即讀書於其台之樓上,故也名程台。「其樓曰夜月樓,虛窗晃明,美景澄清,無屋舍煙火之湊密、兒童雞犬之聲雜,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學,伊洛學派亦肇基於孝感」。程頤十八歲後,游伊洛、進太學,就學於周敦頤,著《顏子好學論》等書,逐步創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學流派,形成獨樹一幟的「程朱理學」,其學說受到許多名彥碩儒的推崇。
㈥ 如何構建師生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注入了愛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麼,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成人對教學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小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於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用運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實際不符的教學方法肯定在教學中是失敗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要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盡量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環境。打破以往每節課都是教師先教而後練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他們去感受,體驗,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去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最佳狀態。我們要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地反饋給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和鼓勵,甚至善意的批評都將激勵他們,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享受到和諧氛圍下學習的樂趣。教學方法的改變是教育觀念改變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關鍵。
三、要關愛學生,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於教,以情動人是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比如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經常和學生談心,體貼和關愛學生。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直觀情感的優勢,比如合理運用形體語言,形體語言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的運用可以使師生在無聲的交流中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而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可以增加教師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學中我尤為推崇大拇指贊揚法和擊掌鼓勵法。面部表情表達著教師的情感和意圖,小學生最會跟眼色行事,教師只有情緒飽滿,和藹可親,才會給學生一種自然、明朗的感覺,有助於形成學生積極、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揚,表現出教師愛的真情,就會克服過去學生怕老師是因為老師凶的現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學生。只要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就一定會在師生的心靈深處碰撞出和諧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種長久而和諧的體育情感,只有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之下,學生才能夠自覺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才能夠激起學生自覺學習、樂於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使他們熱愛學習、追求目標,全面健身發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種合理、公平、有利於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
小學體育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朝著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但評價機制的滯後和操作性問題,使教學的評價對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大部分學生因為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應堅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評價中教師不能把評價看成是簡單的分等排序,而應該在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全體學生 的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強調個體學生的進步與現在作比較,我認為有時為了呵護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標准,沖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時還可把同學與同學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中,雖然學生的相互評價不夠准確,但也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也表現了他們的評價水平和他們之間的情感等諸多因素,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開的評價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對學生的優劣的評價標准,對培養學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體驗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水平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內涵,才能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協調好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合理的運用評價方式最終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種客觀存在的關系,積極地認識它、研究它、改善它,其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㈦ 教師怎樣與學生和諧相處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學生的良師,在課堂外,要做學生的益友。師生和諧相處,彼此才能有效溝通,有效交流。作為教師,怎樣才能和學生和諧相處呢?我有幾點淺顯的看法。 一 良好的師表形象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前提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教師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規范和要求,要愛崗敬業,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更要有母親般的耐心細致,有清官似的公正嚴明。良好的師表形象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和喜愛,能夠把學生吸引在自己身邊。先讓學生喜歡上你這個老師,再讓學生佩服你這個老師,教育教學活動就會開展得有滋有味兒。 二 教育教學藝術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關鍵 生活中,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能夠吸引學生,同時也能顯現出教師的個人魅力。課堂上,教師精彩的評價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這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靈性。這需要教師博覽群書,長期積累,時常反思。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年幼無知或是自控力不強,常會無意產生一些過錯和失誤。此時,老師不應一味埋怨責備,而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想一想,將心比心,在諒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找出產生過錯和失誤的原因。了解和掌握防止過失的方法。當然,特殊學生和特殊情況也要採取特殊的方法,總之,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多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教育時要掌握好方法,恩威並施。 三 真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保障 愛是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兒童渴望能在充滿愛的愉快的環境中成長。真正的愛是沒有痕跡的,教師要學會悄悄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教師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念,更要永懷一顆童心,把學生看成發展中的人,教師所做的一切都要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平時要留心觀察他們,用心體驗他們,真心關愛他們。只要有愛,只要用心,教師一定會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㈧ 淺談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有利於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校園人文教育的發展。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一、真心投入 熱愛學生 愛是教育最美的語言。教育是一項需要愛的事業,愛學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底線,富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對學生的愛要明確愛的目的,講究愛的方式,把握愛的尺度,愛要恰到好處,寬嚴結合,科學的施愛。只有學生體會到教師心中對他們的愛,才能更好的走進學生,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不僅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變化,而且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家庭狀況。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學生,他們可能性格、行為怪異,對學習不敢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格外注意,多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用愛和關懷感染他們。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師生相處中,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寬容又要嚴格。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日久天長,學生就會願意與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同時在學生心目中對教師也會多一份尊重。 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行為,承認他們的興趣、愛好,支持他們的想法,看到他們的進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才會讓他們感到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中生活。 愛學生就要寬容學生。教師要有寬容之心,要與學生心與心交融,情與情共鳴。寬容學生是給學生一個台階,也是給自己一個台階。寬容有時就是一種冷處理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級。給學生一個台階,不是教師對學生犯錯誤不聞不問,消極退讓,而是用更機智的措施,方法,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引發自悟。給學生一個台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化解矛盾,走出尷尬的境地,也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提升精神境界。 二、放下架子 用微笑面對學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從內心去除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對學生。 有些教師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心中有一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感覺。認為自己是教學過程中的指揮者,主宰者,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就容易使學生從心理與教師產生隔閡,不但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不利於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教師應消除這種觀念,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聆聽學生。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成參與者,合作者,與學生處於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有些教師平時對學生過於嚴肅,課上課下臉上表情如同一潭死水,學生感覺不到教師與他們的親近,從而產生距離。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內課外放下師道,對學生多一絲微笑。帶著微笑與他們打招呼,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面對學生,微笑著講課。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 三、善於把握自己的情緒 教師要善於止怒,尤其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更要調整自己的情緒。教師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帶進課堂,或者以自己的情緒變化來對待學生。心情好時,對學生也好,面帶微笑,言談舉止帶著一份輕松;心情不好時,情緒低落,對待學生態度生硬。雖然人的情緒直接影響行為,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克服一切因情緒變化而帶來的對教育教學和師生關系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四、講究民主 注重平等 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作為教師在平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學生年齡雖小,但對周圍事物是有一定的看法的,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而不能以我為主,要允許他們說,允許他們做,教師適當的指導,適當的鼓勵,發揚民主,才能使師生真正相處,互相理解。教師過於的集中,學生就會有意見,有看法,要麼抵觸,不買賬;要麼惟命是從,消極心態,不利於學習,不利於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平等的心。有些教師對優生關懷備至,喜愛有加,課上提問,課下輔導百般呵護。而面對差生,經常橫眉冷對,冷嘲熱諷。這樣不但導致他們成績的進一步下滑,甚至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他們都是我們的學生,教師都應該平等對待,對待那些差生我們更應該多一份關懷,多一份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師愛,讓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成長。 五、注重角色的轉變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單單關心學生的學習,還應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適時的進行角色轉變。學生懶散了,教師是嚴厲的父親,督促他克服缺點;學生病了,教師是慈母,用愛的雨露滋潤他;學生苦惱了,教師是知心姐姐,用理解的
㈨ 師生間如何和諧相處
寬容,寬容是美好心性的代表,也是最需要加強的美德之一。在我眼裡,樂觀、上進、寬容是分不開的。
眉間放一字「寬」,不但自己輕松自在,別人也舒服自然。
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要以退為進、積極地防禦。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眾生的憐憫。
人緣。
足夠的耐心和關注,就連小孩子也會捨不得你,聽你話的。
切忌嘮叨。雖然嘮叨是一種關心。但這種過分關注往往是不信任的表現,會引起反感。
在指責別人錯誤之前,首先就要尋找出一點甚至多個自己在這一問題上做得不夠或不對的地方。沒有一個錯誤和自己全然無關,至少沒有很好地指導和監督。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
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於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於懷、放不開,限制了自己的思維,也限制了對方的發展。
即使是背叛,也並非不可容忍。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志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寬容也需要技巧。給一次機會並不是縱容,不是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後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禁(錯),顯示出軟弱。
寬容也意味著對自己的寬容。
人需要善待自己。人需要對自己的原諒。
不要給自己被太重的包袱。因為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讓自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