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比研究

師生比研究

發布時間: 2020-11-18 17:58:32

A.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的學校概況

1990年,蒙特瑞學院在美國被公認為語言和國際學術上最有名望的學院。 在第一個50年間,學院在國際社會教育方面發展迅速,已達到了無可替代的獨特領導地位。學生畢業之後在如今的國際社會中都扮演著像外交官、談判者、商人、語言教師、翻譯等重要的角色。 在同等層次學院中,蒙特瑞學院的教育是與眾不同,無人能及的,通過蒙特瑞學院教育的學生也通常是更為優秀的。蒙特瑞非常適合那些通曉多語言的,對國際化有遠見的,並志向於國際領導,制定方針,語言教育,商業,翻譯,研究等方面求發展及貢獻於國際跨國文化意識領域的學生。 它是一個讓學生學會怎樣在一個真正的國際教育環境生活,學習及成長的地方,也是讓人們能互相學習的地方。正因如此,蒙特瑞學院要求所有申請人精通第二語言,這個申請條件在美國所有學院中是決無其二的。學院所提供的國際化環境更讓文化意識變得自然,有機化及深刻。學校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及教師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百分之90至95的美國當地學生都有曾居住在國外的經歷。 蒙特瑞學院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關於學術上的個人輔導,職業規劃的專業導向以及畢業後安排得當的世界校友網路群。學院750個學生正在這個完整的,貫穿於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及實踐。
蒙特瑞學院所處地環境幽雅,自然。通向太平洋的離蒙特瑞海灣離學院只有幾分鍾路程。這里的許多學生不由贊嘆這里自然的壯美及蒙特瑞半島社區給他們家的感覺。 蒙特瑞提供了專業的國際貿易、翻譯及口譯、國際政策研究及言語教學的學位課程。學校發展出一套嚴密的系統,將語言及專業教育結合,稱之為「蒙特利模式」包含了以下一些項目:專題、研究、簡報及口譯。蒙特利模式及高級語言教育合專業研究於一校,讓學生就其專業領域,實際參與討論、協商和交流。未來他們獎將要面對的世界,最終他們得試圖去改變,所以學生必須要眼光廣泛,站在全球角思考,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以解決與其息息相關的問題。因為這種嚴格的訓練,蒙特利學院的畢業生得以成為相當活躍的經理人、教師、政策者及領導人材。
學校強調實用的教育及有意義的工作,我們的教職員,無論是在校內授課還於業界服,無不盡心盡力,表現傑出。教職員與學生緊密配合,以求達到教育目標及專業標准。半數以上的教職都有海外求學及工作經驗,平均師生比為1:10。
學校中有專業水平配備齊全的語言學習中心;馬克斯卡德中心(The Max Kade語言與科技中心),設有最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及具備尖端科技的會議室,包括了圖文電視攝影棚,口音矯正中心,以及自我訓練的研究中心。全校都可無線上網。校內學生學850人,校內使用的語言超過50種。

B. 高校應按什麼師生比設置專職輔導員

日前,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修訂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規定》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

根據《規定》,各地各高校要把輔導員培訓納入師資隊伍和幹部隊伍培訓整體規劃。要建立國家、省級和高等學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加不少於16個學時的校級培訓,每5年參加1次國家級或省級培訓。

C. 農村中小學教育研究

我國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在校學生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教師素質不高;辦學條件差
等。提出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加強村級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以此提高辦學效
益和教學質量,使村級小學走出目前的困境。
關鍵詞:村級小學;辦學規模;教師素質;辦學條件*
中國教育的重點在農村,而農村教育的重點應該在村級小學[1]。村級小學教師、學生、學校所數佔全國相應比例非常高,
都超過半數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增長,村級小學的整體面貌發生巨大改變,村級小學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農村兒童的入學率基本上達到了100%。但是這些都不能掩蓋由於長期對村級小學建設的不重視,使村級小學在硬體和
軟體方面嚴重落後,成為基礎教育最薄弱的一環的事實。特別是在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勞動
力轉移的背景下,村級小學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試從該問題著手,分析其現狀及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村級小學面臨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級小學在校學生逐年減少,辦學規模日趨萎縮
村級小學布局不合理,點多面廣,以及農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續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學生人數逐年減少,辦學規模
日趨萎縮。但這種現象主要還是由於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了讓孩子從小就脫離落後的村級小學教育所致。「不能讓孩子輸在
起跑線上」的觀念正日益影響著農村家長。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從小就獲得良好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
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以適應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然而這些都是落後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於是,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長們紛紛把孩子送進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鄉中心小學就讀,甚至進城鎮陪讀。每年秋季新生入學時,一些鄉村的小
路上就會涌來背著行囊進城陪孩子念書的農民。他們放棄了土地,在靠近城區的地方以很低的價錢租上一兩間平房住下,開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學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們選擇了讓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讀。因為很多流入
地政府對打工子女入學政策開始放寬,開始接納這些孩子進入當地公辦校就讀,還不額外交納贊助費、借讀費等,同當地學
生一樣可以平等的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家長還能隨時照顧孩子的學習、生活,消除了後顧之憂。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
下,村級小學學生數自然逐年減少、規模日漸萎縮了。
在筆者所在縣,一方面由於政府規定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進入鄉中心小學就讀;另方面由於上述原因學生生源逐年減少,
生源不足。近70%村級小學不得不採取復式教學,不但增加了老師的教學難度,而且教學質量更差。學生學習差、學習效
果不理想導致更多的學生、家長對學校教學更加失望:招生報名人數更少,轉學人數增多。無疑造成村級小學生源的減少、
辦學規模的萎縮,客觀上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村級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當前村小師資隊伍的構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課的」,他們多是「拿起書本是教師,放下課本是農民」的鄉村老教師和
代課教師。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師幾乎都上了五十歲,多是「撤鄉並校」時由於年齡、資歷等原因被鄉、鎮學校「拋棄」
了,只有到村小發揮余熱。優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師紛紛調往經濟條件、地理位置較好的城鎮學校,或外出打工、另尋出路。
1.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教育、教學觀念落後。一方面,在村小教師隊伍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師、高
中畢業生,實際文化專業知識沒有真正達到相應程度,也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知識水平有限,吸取知識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學教材的變化和時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勝任教學任務。另方面,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教師「知識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又
太快,而教師培訓還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電腦、上網等新知識無法向學生提供一個深入淺出的解釋(也難怪鄉村孩子見識
比城裡人差多了)。教學技能呢?城裡使用電腦、實物投影教學,我這個縣級一等獎獲得者的教師還沒見過這些東西。」[3]
因此大多數村小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
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
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2.教師工作負擔重,但責任心不強。村級小學辦學規模一般較小,辦學條件差,一個學校的教師人數少。但為了使學生
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很多教師不得不擔任多學科教學,甚至復式班教學。同時以「民工潮」為背景,農村家長為
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孩子多由祖輩代管,或溺愛有加,或放任過度。把本應由家庭、
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
擔。
村級小學的現狀要求教師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責任心。但村小教師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師職業素
質本身就低,教學積極性不高,對學生不負責任。借口農村孩子基礎差、無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辦學條件差等原因,
認為農村孩子成績不好,落後於城鎮同齡孩子是理所當然。許多教師都尋找門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
騷滿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師。部分老教師也不思進取、覺得大勢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幾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級小學辦學條件差
盡管近20 年來中國鄉村教育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與需求相比,還差得比較遠,鄉村教育經費不足的壓力越
來越大了;信息社會把原本就落後的鄉村辦學條件再一次向後拋得比歷史上任何時候的距離都遠[4]。但由於對農村教育經費
投入的不足,村級小學的辦學條件依然不容樂觀。許多村小不要說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基本的教學手段都難以滿足。甚
至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奇缺,買必需的辦公費用的錢沒有,買基本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的錢更沒有。不少的村級
小學學校用地狹窄,沒有學生活動場地;桌凳破爛;沒有基本的體育、音樂、美術及其他活動課教學設施。最為嚴重的是危
房特別集中。如在四川僅一個宜賓市現有危房學校481 所,其中村級小學就有351 所,佔有危房學校總數的72.97%,D
級危房面積占村級小學危房面積的68.08%,這已嚴重威脅著師生安全[5]。村級小學辦學條件差,已嚴重影響和阻礙著我國
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和提高。
二、村級小學走出困境的相應對策
村級小學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
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
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村級小學教
育,才能使村級小學走出目前的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 調整農村小學布局,提高辦學效益
專家們通過對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在不同規模學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認為農村小學合適規模是每校24 個教學班,不能
低於每校12 個教學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學校,生均費用遠遠超過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費用[6]。而目前我國過於分散
的村級小學布局使學校人數相差過分懸殊,客觀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和教育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針對這種狀況,應合理調整農村小學布局,解決村級小學生源逐年減少,辦學規模萎縮的問題。各鄉鎮應根據上級的有
關規定,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搞好農村小學布局調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規模過小、條件較差的學校,擴大部
分生源較好、地理位置較好的學校辦學規模;並積極創辦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從小學低年級起就到中心學校就讀、在校住
宿。這樣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資金集中起來使用,集中投資,既可保證重點,適當提高標准,加強軟硬體建設,充分發揮現有
器材設備作用,又可節省開支,從而加快了農村小學的發展步伐。在調整中,相關部門要認真做好人口測算,統籌規劃,合
理布局,搞好農村小學校舍布局調整工作。不要因為學齡兒童少,大范圍撤校並點,而違背了小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處理
好教學質量與學校數量的關系,從而提高辦學效益。
(二)加強村級小學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素質過硬的村級小學教師隊伍,一定程度上能彌補村小辦學條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
如何切實提高村小教師隊伍的數量的質量?以筆者看來,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特別是隨著大批老教師退休、離崗和「普九」需要,當前和未來基礎教育師資的需要及相應的培訓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村級小
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
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7]通過改善教師的招聘、社會地位和工作條件,從多方面調動村級教師的積極性,激勵他們獻身
農村基礎教育。對多年兢兢業業工作在貧困地區的村級小學教師進行優待,並以優惠的政策鼓勵部分剛畢業的師范生和其他
地區青年教師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師的整體素質。一方面,為了解決村小教師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知識面相對狹窄的問題,政府和教
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村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
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村小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
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發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
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意識到小學階段是人才成長的基礎階段,直接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而提高對
農村孩子教育的責任感: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
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
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三)以政府投入為主,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
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所存在的嚴重問題,使改善村級小學的辦學條件已成為當務之急。改善村級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
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
因為村級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大力度的投入,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
一名空話。為了保證將有限的教育資金用於村級小學辦學條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採用「噴
灌式」鄉村教育財政體制,直接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
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過對村級小學的危房改造、
校舍建設、必需的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的購置等,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趙家驥.農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2]李峨.跨越城鄉教育差距 鄉村父母進城陪讀[N].中國青年報,2002-10-22(5)
[3]李倫娥.一個鄉村教師的困惑[N].中國教育報.2002-9-1(3)
[4] 儲朝暉.全球化視野中的中國鄉村教育邊緣化問題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5.46.50
[5] 李世庄.改善村級小學辦學條件是當務之急[N].教育導報2003-1-17
[6] 劉惠林.中國區域教育投資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0.434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農村中小學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和對策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
1.編制不足, 負擔偏重。按照中小學教師編制標准(師
生比為: 小學1: 23, 初中1: 18, 高中1: 13.5), 而農村中小
學師生比一般都在小學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
近年來, 初中、高中學生數的增加正處於高峰期, 小學相繼
開設了英語課、配備了遠程教育設備, 增加了六年級, 而教
師總數並沒有較大增漲。由於教師缺編嚴重, 部分學校只
好採用加大班額和提高教師工作量等超常規辦法, 以解燃
眉之急。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重、壓力大、教學效率差成為
相當普遍的問題, 部分學校難以開足開齊所有課程, 新課
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實, 教學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2.年齡結構偏大, 老齡化嚴重。以某鎮為例, 全鎮40
歲以上的在職中老年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60%, 其中50
歲以上的年齡偏大的教師占教職工總數的30%, 佔中老年
教師總數的50%, 而且這些教師大多數分布在地屬偏遠、
條件艱苦、基礎教育最薄弱的小學。他們一般承擔著幾門,
甚至近十門課程, 工作負擔重, 時間長, 收入低。加之幾十
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數積勞成疾, 重病纏身, 工作心有
余而力不足, 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3.思想觀念守舊, 缺乏創新意識。在廣大農村中小學,
教師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普遍存在, 傳統陳舊
的教育教學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數中老年教
師, 年齡老化的同時心理老化, 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 平
時不注重業務學習, 不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 對新的教
學方法和前沿信息反應遲鈍, 抱著得過且過、推天度日的
思想。由於學習研究的傳統氛圍不濃厚, 一些青年教師一
走上工作崗位就經歷了「一年稜稜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
年圓圓渾渾」的「三年變奏曲」,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們便產
生了「三十不學藝」的惰性思想, 隨大流而動, 不注重吸收
和實踐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缺乏創新精神和競爭意
識, 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得不到鞏固和提高, 很難成
長為教育教學骨幹。
4.綜合素質不高, 工作適應能力差。一是教學能力較
低。廣大農村小學教學中, 兩大基礎科目成績偏低, 學生對
基礎知識掌握不夠, 基本技能較差, 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學教師隊伍知識
結構老化, 教學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較差, 教育教學方
法落後。二是一專多能的教師奇缺, 藝術類教學人才緊缺。
一些學校音體美課程的教學有名無實, 條件較差的學校
「課表有安排, 上課無教師」的現象比較普遍。面對重要的
喜慶活動, 部分學校或單位盡其所能, 居然處於連一台象
樣的文藝節目也拿不出的尷尬境地。甚至有的學校不惜代
價從外地特邀「高人」「裝裱門面」。三是對電教、微機、遠程
教育設備等現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夠, 難以共享先進的現
代教育信息資源, 造成資源浪費嚴重, 教育手段落後, 教學
效益差。
5.學科專業不配套。根據對某鎮重點初級中學調查情
況來看, 該校有教職工68 人, 專任教師56 人, 其中學科配
套的僅有35 人, 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2.5%; 學科不配套的
教師達21 人, 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7.5%。如計算機專業畢
業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語, 1 人教數學, 1 人教信息技
術, 學科配套率僅為25%。為了爭取學歷達標, 有三分之一
左右的教師學歷培訓不對口, 學科專業不配套, 成為教師
提高教學水平、發揮專業特長的一大障礙。
6.學歷結構不合理。學歷達標率低, 分布不均、結構不
合理, 造成專任教師跨專業、跨學段帶課現象比較普遍, 教
育教學質量得不到充分保證。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隊伍建設的措施及對策
1.從源頭上擰緊總閘門。首先要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
編制管理, 在核定編制時, 要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分布區
域廣、生源分散、教學點多等特點, 根據實際需要, 設崗核
編, 予以合理傾斜, 保證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的基本需要。
其次, 要依法執行教師資格制度, 嚴格執行教師資格認定
條件, 同時面向社會實行教師資格考試, 決不聘用學歷不
達標、業務素質不高等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教師隊
伍, 影響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 拓寬教師進出口渠道。大力推進教師公開招聘制
度,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能工巧匠」進教師
隊伍, 逐步淘汰現有不合格的教師; 對年齡在50 歲以上,
學歷、智力、精力都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工作需要的老
教師, 可以實行內退的辦法, 騰出崗位, 讓學歷層次高、知
識業務能力強的年輕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內部「新陳代
謝」,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工作能力。
3.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素質。建立和實施「中小學教師
隊伍素質提高工程」, 加強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管理和
實施力度, 大力開展以新課程、新技術、新方法為重點的新
一輪教師全員培訓和繼續教育。鼓勵中青年教師通過自
學、函授等途徑參加學歷補償教育, 挖掘教育內部資源, 大
力倡導校本培訓, 以青年骨幹教師為主, 建立「以新帶舊
(課程)、以青帶老(教師), 以低帶高(年級)」的反常規培訓模
式, 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和全員培訓機制, 營造和諧學習氛
圍, 促進教師內涵發展。
4.優化教育內部體制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進一步深化以「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為
主要內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變教師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變教師單位人為社會人, 形成「人員能進能出, 待遇能高能
低, 職務能上能下」的激勵競爭機制, 充分調動教育內部各
方面的積極因素, 激發教師積極進取的工作責任心。要大
力調整中小學結構布局, 堅決撤並在校學生少、辦學效益
差的中小學及教學點, 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以
解決教師緊缺, 資源浪費的問題。
5.對農村教育實行政策傾斜。出台優惠政策, 吸引更多
優秀教育人才紮根農村教育事業。
6.大力調整師范教育體系。根據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
需要, 加大對師范類大中專院校布局調整力度, 改革各級
師范類學校的教育體制、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
方法, 改善辦學條件, 加強內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
辦學效益。同時, 學校要幫助學生拓寬就業渠道, 不斷提升
師范教育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接受師
范教育, 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的
師資人才, 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全面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 多媒體技術已遍及各行各
業。在教育行業中也引起了強烈反應。勿庸置疑, 這種現代
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增強了生物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
性; 增大了課堂容量; 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提高了學
習效率; 優化了課堂教學質量;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
極性, 在許多方面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無法比擬的。然而,
多媒體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決定了它在輔助中學生物
教學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運用不當, 也會適得其反。
如何讓多媒體更好地輔助教學, 是一個長期困擾教育各界
人士的問題, 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本文就多媒體輔
助中學生物教學的利弊談幾點粗略看法。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
1.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效果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 「學習最好的刺激, 乃是
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 可以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而提
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介紹影響生態平衡的因素時, 把各種自然因素剪
輯成視頻畫面, 通過對畫面的切換, 展示出地震、海嘯、火
山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自然界的影響, 學生一目了
然, 一看便知。而人為因素影響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鏈的中
斷, 資源的破壞, 可以把收集來的破壞環境的照片和視頻
如工廠「三廢」亂排的狀況引起的水質、空氣污染; 亂砍亂
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塵暴; 掠奪性的開發導致的部分生
物物種瀕臨滅絕等現象做成電子課件。這些貼近生活的
畫面加上優美的語言描述, 極強地渲染了課堂氣氛, 使
學生不僅掌握了生態平衡被破壞的原因, 也身臨其境地
理解了環境保護和創造良好生態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
激發起學生的愛心和環保意識。也增強了其對生物的學
習興趣。
2.有利於把抽象的生物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
高中生物課本中的好多知識點都是比較抽象的, 如質
壁分離與復原, 光合作用的過程, 減數分裂過程, DNA 的復
制, 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遺
傳規律實質圖解等。學生理解起來往往具有一定困難。而
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以動畫的形式、動態的過程展示
給學生, 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形象、簡潔, 就
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有利於學生由淺入深, 由現象到本質的掌握知識重點, 突
破難點。
3.有利於把微觀世界模擬成直觀的宏觀世界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 微觀領域的深入研究不斷
地揭示了各種生命奧秘, 學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質必須能夠
現代信息技術.

D. 中學教師績效考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研究類型是什麼

當前基層學校的績效考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考核方案權力化。基本上所有學校都有教職工績效考核方案,但這些方案基本上都是學校行政會或教務處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之前的學校管理制度修改而成。以前的管理制度還沒有和金錢掛鉤,也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學校管理,更不完善,現在要成為發放績效工資的依據,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修改時校長、中層領導大多會有意或無意地把分值、權重傾向於自己,在方案的起草過程中,就已經把行政利益高於了教育教學利益。
筆者從2004年到2011年考察了思南縣東華鄉、鸚鵡溪鎮、寬坪鄉、亭子壩的17所學校、德江縣的和興鄉、煎茶鎮的8所學校的考核方案,這些方案大多數是圍繞「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制定。其中有8份考慮了教學質量的考核。從整體看沒有一所學校有行政崗位具體工作質量的考核辦法,而對教師工作質量和數量考核從備課、上課、教研、活動、班級管理、出勤等應有盡有。這些方案的制定一般都是校長擬定好後,交學校行政會討論通過,然後再發放到教研組一線教師手中,會上宣讀沒有人提意見就算通過。一般情況下教師不會提什麼異議,從表面上看這算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應該是一份民主的方案,其實不難看出這是領導權力化的方案。比如從25所學校的考核方案看,14所基本沒有考慮一線骨幹教師,更不說向一線教師傾斜;8所有所考慮但權重分不高。
2.考核過程行政化。考核的各個項目都是由學校的各部門領導記錄與考核。據筆者明暗走訪,多數學校考核過程帶著明顯的行政權力傾向,甚至有老師怨言:說你好,你就好;說你不好,好也不好。對教師工作過程考核不真實,一方面考核方案最終由領導班子敲定,他們的行政崗位不管幹得怎樣,沒有具體的要求,考核細則有利於行政領導。另一方面行政領導即使他們任教具體的學科,在給自己記錄的過程中,只加分不扣分。導致行政領導考核結果人均分遠遠高於一線教師人均分。學校的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等行政人員等崗位均加分,但是市縣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都沒有加分。在金錢利益驅動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演變為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3.績效考核等同化 績效考核是一項繁瑣而重要的工作,很多學校為了所謂的人性化管理,只制定了教師的「工作數量、工作質量」考核,導致績效考核中績效獎差額不大;更有甚者,學校根本沒有利用績效考核方案,到了績效考核時校長定好全校分差後,教師相互打分,最後學校行政會調整使整體分差在10分以內,使績效考核形同虛設。
4.考核結果隱秘化。由於考核方案、過程、記錄帶著明顯的權力傾向、利益傾向,對教師工作當然就不會是科學、真實、公平、公正的量性、質性評價,再加上考核的總分就是績效工資,就是金錢,相差一分或者幾分,往往有上佰元收入差距。於是學校對考核結果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如果有教師來核查就給其看一下,如果教師提出質疑,領導就會搪塞甚至發威。
5.同時績效考核還面臨著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素質不同,各年級師生比不同,造成年級與年級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績效考核的不同。學校在這些方面的考評很難找到好的平衡點。
要解決這些問題,把績效考核這件好事做好,考核方案的制定就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導向性原則。考核方案的各個項目、各項權重、各項分值要堅持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傾斜,真正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個教育中心,體現「促進教育教學」這個學校工作中心。要通過方案引導教師追求職業發展、提升職業幸福感,淡化行政管理崗位,幫助教師樹立堅守講台比從事行政管理更有價值的取向,通過考核營造研究教育教學、提升專業能力、關注學生成長的氛圍。
2.科學性原則。方案的制定必須嚴禁權力屬性的個人化,做到集民智、聚民心、集思廣益。成立考核方案制定小組,深入教職工、學生、家長,廣泛聽取意見,對學校運行的各個環節進行調研與分析,尋找制約學生成長、教師發展的因素、問題,重獎能夠解決這些瓶頸問題的人和事。對教師工作的考核能量化的才量化,不能量化的絕不量化。一線教師的平均分值應高於行政人員的平均分值,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的均分應該高於普通教師。考核主體應該多元化,根據不同考核項目,讓學生、家長、同事、領導參與進來。
3.真實性原則。考核的結果應該是教師工作的真實寫照,不僅是一位教師在德、能、勤、績方面的展示,更是一名教師對學生成長、學校發展貢獻大小的衡量,因此考核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真實。考核工作記錄人員應該以事實為准繩,及時收集有關考核工作的數據和材料,所有加分、減分都必須有據可查、有案可稽。
4.公平性原則。做到真正的公平的確很難,但我們要致力於相對公平,為和諧的人際關系、協調的工作、健康的心理努力。但是公平不等於平均,不等於相等,多勞多得、績優多得,成績顯著得的再多也應該得,這並不違背公平。老師的各項工作固然有具體的考核指標,幹部的各項管理工作同樣要有具體的考核指標。幹部考核記錄教師的工作情況,同樣教職工代表也考核記錄幹部的工作情況。兩種考核結果都要向全體工作人員公示,接受大家的互相監督。

E. 科研機構讀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 遠高於 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我們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不過,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報班像文都鷹飛集訓營。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F. 中國大學研究生教育目前的現狀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現狀 只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應強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報考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的本科畢業生,筆試成績合格,但在面試的時候,老師了解到該生原在學校的本科教學,基本是圍繞研究生考試內容展開的,學生一進大學就把考研定為目標。所以這個學生雖然過了分數線,但實際上他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不完整和系統,即使錄取了,他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幾年,學校經常遭遇對這種學生錄與不錄的尷尬。 據張應強介紹,他們在進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這一課題時,在全國20多所高校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設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報考率、錄取率作為辦學水平的標志,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學生考研。有的學校甚至將本科的4年課程壓縮為3年,專門留出1年時間指導學生復習考研,把本科教學的完整性、連續性打斷,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備階段。 一位來自山東的學生告訴記者,山東某地級市的師范學院被人們稱為「考研培訓基地」,該校本科的課程設置基本與考研科目相對應,凡研究生考試沒有的科目一律不開或少開,而該校每年研究生的報考率、考取率也確實非常高。 張應強說,本科階段培養出的本應該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熱潮的沖擊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轉變。大學過分注重考研,這既是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又不利於高層次人才的選拔與培養。 考綱明晰研究生考試就像「科舉」 現在各高校為考研學生提供的服務可謂周到。記者上網瀏覽了全國一些重點大學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學校都提供了各考試科目的考試大綱。在考試大綱中詳細列出考試范圍、考查要點、參考書目、試卷結構形式、考試樣本、模擬考題。 記者登陸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看到2005年傳播學專業考試大綱。專業課為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新聞業務兩門,所列全部參考書目僅6本。在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這門課長達5頁的考綱中,一一列出考試重點、范圍和兩本參考書。由於兩本參考書內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敘述不盡一致,學校「為了方便考生復習」,還特別註明哪些考試內容在哪本書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這個考綱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說:「如此服務周到的考試指南,只差沒有將考題告訴學生了。可是,一個連考綱中規定的考試內容都不知道到哪本書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研究生考試變成這樣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記者登陸多個大學的研究生招生網,發現許多研究生專業都有同樣的考試指南。 武漢大學人文實驗班大四學生翟明煜說,現在考研容易多了,跟過去的科舉沒什麼兩樣,過去考試范圍不出「四書」、「五經」,現在甚至還不需要讀那麼多書,因為所有專業都指明了參考書目和考試范圍,本科沒有學某個專業的學生花幾個月准備也一樣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報考了憲法學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個月時間猛看幾本參考書,最後順利上線的。 記者在武漢大學隨機采訪了8位參加2005年研究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其中有4人是跨專業報考而且都上線了,講到跨專業考研成功的秘訣,他們都認為,只要按照考綱認真復習,原來沒有學過也沒關系。 教育專家說,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考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積累。現在的研究生考試使考生逐漸成為短時間加工出來的「速成品」,很難達到選拔優秀人才的目的。 生多師少 研究生成高級「打工仔」 研究生教育本應注重個性化培養,但由於擴招效應,現在導師指導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在專業上進行個性化設計和培養。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大學中,單純從導師所帶研究生的人均數上看,研究生人數並不多。比如武漢大學有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1.7萬人,指導教師有1700人,人均帶研究生10人,按3年計算,每一屆只不過3到4人而已。可記者進一步了解發現,平均數並不能真正反映實際的師生比。不少高校規定,在臨近退休年齡的兩至三年內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許多有指導教師資格的人並沒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剛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並獲准帶研究生的教師招生也比較少。這樣,名義上導師很多,實際上作為主力帶研究生的導師只是其中一部分,一個教師帶幾十個研究生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如武漢某大學新聞專業一名導師,一屆就招收碩士研究生達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帶有博士、碩士研究生40多人。還有一位導師一屆招研究生19人,共帶研究生50餘人。 碩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見到導師。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級「打工仔」,幫老師做課題,做完就畢業了;文科的研究生則基本上是「放羊」,導師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他的導師非常忙,學生基本上看不到他,與他交流要靠書信。記者與一些研究生座談時,他們也反映,以前導師都把研究生當人才,全心全意指導其搞科研;現在反過來了,研究生就是為導師服務的,有不少導師的文章由研究生寫,科研項目由研究生做。至於研究生是否學到了什麼東西,是否有所提高,導師並不關心。 因為學生多,一些比較負責的導師就對研究生採取集中上課的方式,結果與本科階段教學沒有什麼區別。武漢大學數學系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由於應試風的影響,本科院校許多基礎課都沒有開,他們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內容沒有學過,雖然考研時分數很高,可研究生上課時很多內容都聽不懂,導師沒有辦法只好補講他們沒學過的東西。而對於來自基礎較好的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研究生課上得毫無意義,水平得不到提高。 隨著研究生人數的增加,教學資源明顯不足,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縮短學制。湖北地區已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從2004年開始,將碩士研究生由三年改為兩年。記者與兩校04級的研究生座談,他們認為,縮短學制降低了學習成本和培養成本,從經濟上看對個人和學校都有利,但同時也降低了培養質量。他們說,兩年的確學不到什麼東西,因為第一年要上外語和政治課,專業課開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著找工作了,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學習,研究生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現在學生們將兩年制研究生戲稱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為此,人們在呼籲:研究生教育質量「縮水」問題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了。

G. 大學里有沒有隻做研究不做老師的工作

有,而且很多,
學校里的研究所、研究室、項目研發、學術研發等等都是在專門做研究的,不用講課。

H. 哪位大下能解釋一下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的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遠高於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

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

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

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8)師生比研究擴展閱讀: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在中國,研究生主要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研究生是通過擁有各高等院校舉辦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來進行招生,學制最少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十月聯考、同等學歷申碩、一月統招在職研究生等方式進行招生。

從2017年(包括2017年)起,雙證在職研究生統一命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參加12月底的全國統考,劃定相同分數線,畢業時同樣獲得雙證。招收與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高等院校,也有相關科研機構。

I. 如何確定數學教育研究課題 徐瀝泉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對策 一、調研目的、意義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工作涉及每一個家庭,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問題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公平,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問題之一。 《甘肅省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危房,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縣域內義務教育初步實現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學校和大班額現象;全省累計有30個縣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永昌縣就是這30個縣市區之一。 為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國家、省、市、縣《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對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基礎工作,全面分析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困難、問題,研究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對策與措施,特開展此項課題研究。 二、調研內容、要點 調查了解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狀況,並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學校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進行具體調研,重點開展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調研。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為主,分析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調查了解近年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舉措的實際成效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師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對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意見、建議。 三、調研方案、策略 (一)調研方法 通過數據採集、現場考察、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全面調研。 1. 考察調研學校,分別召開教師、學生和家長座談會,要求參加座談會的教師、學生、家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 2. 召開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負責人座談會,現場考察以外的學校負責人參加,並有廣泛代表性。 3. 召開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會,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領導、村主任等。 4. 採集義務教育學校8項指標數據,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二)調研時間與地點 時間:2013年9月底完成調研,並上報調研報告。 每個調研點選取調研學校:優質、一般、薄弱小學和初中學校各1所。 (三)組織與實施 1. 課題組成員分工。 2. 調研工作開始前,召開調研點有關人員和調研人員會議,統一調研要求,部署調研工作。 3. 調研工作結束後,課題組成員撰寫專題調研報告,總結調研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成績和經驗,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研究提出解決問題、推進發展的措施和建議,最後形成總調研報告。

J. 准備去英國讀研究生,有哪些國內網站匯總了英國大學的師生比例、入學率和畢業率(淘汰率)等信息嗎

不明白你為什麼要了解那麼詳細的信息。個人覺得學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其他的因素挑自己在意的參考一下就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top的學校可能樣樣都好,去不了這些的話,一般的學校肯定都有缺點。學生的國籍比例你可以給學校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類的發郵件問,城市犯罪率就直接google查吧,中國學生回國就業率這個我感覺學校不會去統計,你頂多能找到當地學生的就業率,這個可以在學校官網search。畢業淘汰率你可以google試一下或者也給學校發郵件問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告訴你。師生比例查學校官網或者郵件學校。入學要求在課程介紹那頁找。這些信息都應該你自己去搜,英語不練好,出國怎麼辦。怕麻煩的話可以咨詢中介,不簽約之前都不收錢。但是他們可能會推薦和他們合作的學校,個中好壞要自己看。 還沒去念呢,為什麼要擔心被淘汰呢。如果努力的話,是不會被fail的。再safe的學校,不努力還是會被fail。我以前在全英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一樣沒事啊。希望你不抱僥幸心理的好好努力~加油!

熱點內容
幼兒園教師師德培訓反思 發布:2024-12-25 00:12:21 瀏覽:137
叛逆期怎麼教育 發布:2024-12-24 23:40:51 瀏覽:123
什麼國家 發布:2024-12-24 20:00:32 瀏覽:523
謝絕家訪 發布:2024-12-24 19:55:57 瀏覽:348
暑期獨舞班 發布:2024-12-24 19:29:19 瀏覽:424
教師證的書 發布:2024-12-24 18:55:12 瀏覽:856
2017中考北京物理 發布:2024-12-24 17:31:12 瀏覽:34
老牛教學視頻 發布:2024-12-24 15:53:18 瀏覽:52
安家師生戀 發布:2024-12-24 14:12:57 瀏覽:680
七年級上冊生物基礎訓練答案 發布:2024-12-24 12:27:51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