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關系的教案

師生關系的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18 15:03:28

『壹』 教育師生關系專題

學是作為「教師」的人和作為「學生」的人之間進行的精神交流與對話。關於人的知識是教學知識中最重要的知識,師生之間那種「人的關系」是教學關系中最根本的關系。但現實狀況是,這種最重要的知識也是最貧乏的知識,這種最根本的關系也是最薄弱的關系。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修復這種狀況的經典智慧來源又何在?
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受制於現代教育對象和教師的自我意識,現代的師生關系基本上是一種「功能性的關系」,即為了滿足某種外在的個體或社會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來的社會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和學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現的,而是以各自扮演的「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面貌出現的,教師和學生真實的自我深深地掩藏在這種角色互動的表面之下,彼此之間缺乏一種本源性的真誠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對方作為存在意義上的「人」來看待。功能性的師生關系缺乏內在地自我維系機制,而是受外界因素制約並呈現出某種程度的「消費性」。師生關系的功能性,意味著教學行為外在於師生的共同生活,教學只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各自目的而尚可接受的一種手段性活動,而無法成為師生真實生活過程的構成性要素。目前的教學因為師生關系的這種功能性與「有效的教學」相去甚遠。導致這種功能性的師生關系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教師的自我定位。從教育的起源來看,教育首先是內在於生產過程的,長輩是教育知識的唯一來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剩餘產品後,少數知識淵博者將自己的時間從生產勞動中分離一部分出來或將自己的全部時間用來「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成為了知識的最主要來源。由於知識主要來源於教師,教師成了知識的權威,這種權威賦予了教師無可質疑的地位,學生不僅從情感上不能質疑教師,從能力上也不敢質疑教師。於是,長久以來在學生面前,教師「唯我獨尊」的意識逐漸形成並固化下來。教師將自己作為知識的提供者,教學過程的主導者,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者。教師首先不是把自己當人,而是首先把自己當做具有高度權威的教師;不把學生當人,而是把學生當做遠不如自己的學生。這種教師自我定位阻卻了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拉開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另一個方面是基於教師自我定位所致的學生主體性的迷失。教師「唯我獨尊」的角色定位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再生產並維系了一種「順從教師」的教育文化,這種文化成為了「被視為當然的現象」,不僅教師沒有動力去反思這種在今天看來極為不當的文化現象,學生也逐漸失去了反思的能力和動力。學生在這種文化的浸淫下,不再把教師當人,而是當做神;也不再把自己當人,而是把自己當做永遠不如教師的學生,自覺將自己塑造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學過程的被組織者以及學習效果的被評價者,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師面前被嚴重遮蔽和消解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能力受到了嚴重製約,教學實踐基本上按著教學計劃順利進行,學生失去了教師值得向其學習的資本,教師也失去了向教學實踐學習的機會。
教師不當的自我定位使得教師放棄了向學生學習的可能性;基於教師自我定位所致的學生主體性的迷失使得學生失去了促進教師向教學實踐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這即是說「教學相長」在功能性的師生關系中是無法完全實現的。
「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來源於《禮記》中的《學記》篇。《學記》成書於戰國後期,是我國最早、也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寫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一書早300多年,比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1800多年。在《學記》中,「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這樣表述的:「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促進)也。《兌命》曰:學學半。」通俗地講,即是說,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篇說:「(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
引用古典智慧,與其說是為了強調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毋寧是為了更加強調學對教的促進作用。因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對學的決定和促進作用是自然的,惟有學對教的促進作用是受到忽視和低估的。教師的權威地位和學生不如師的觀念使得教師認識不到學對教的促進作用;教師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的客體和對象,使得學生的主體性無法得到彰顯,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了制約,學生永遠只是沒法超越教師的學生,無法在教學過程中成為教師的發問者、刁難者和辯論者以及教師知識的來源者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這進一步導致了教師忽視學對教的促進作用,教師不當的自我定位得到進一步強化,如此等等。
事實上,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生父母受教育水平的逐漸提高,學生的知識來源愈發多元化了,能力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學校教育所能給予的范圍。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別說他的權威地位在客觀上已經並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教師一味強化自身的權威不僅會讓自己固步自封、停滯不前,也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更為嚴重的是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批判精神,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因此,為了打破如上所述的惡性循環,教師有責任將師生關系從「功能性關系」深入到「存在性關系」。所謂的存在性關系是指:師生之間的關系首要的不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而是「作為教師的人」與「作為學生的人」之間的關系。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運用想像力來從事意義創造和分享的過程。教師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與學生共同進行有關學習主題、意見、思想和情感的交換與分享,這就要求師生之間形成真正的交流。師生關系絕對不是二元對立的,而是出於共生關系中,體現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系」。海德格爾眼中的「共在」或哈貝馬斯所謂的「協商倫理」都指向了教育的「主體間性」。「主體間性」客觀上顛覆和超越了傳統的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存在的「主體」與「客體」、「主動」與「被動」的兩級模式,並代之以「你—我」的平等對話關系。
在存在性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同時亦是受教者,學生同時亦是施教者。雖然學生正在不斷地受教育,但他越來越不成為對象,而越來越成為主體了。他不僅越來越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教師的教育也越來越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正是教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含義。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相長才能成為可能!

精銳教育黃老師

『貳』 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學(二)

請參考:「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體現著尊重、民主、平等、發展、和諧的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親其師則信其道」。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要任務就是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麼,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良好的師生關系要靠師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教師在其中是起主導作用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師自我了解和了解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 教師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據,了解學生則是對學生因材施教的依據。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嚴於解剖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據此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紀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只有當他自己致力於他自己的教育和教養時,他才能實在地培養和教育別人。」其次,教師又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等。教師既要理解學生,將心比心,關懷備至,又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嚴格要求。教師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 師愛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師生關系是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在學校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封建社會的師生關系是師道尊嚴,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甚至對學生進行嚴厲體罰,學生也必須絕對服從。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關的關系是金錢關系,師生關系也受到這種金錢關系的污染影響。社會主義社會的師生關系則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是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照顧著、鼓舞著,那麼他便是溫馨的,溫暖的。尊師和愛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聯系又互相促進的。教師受到學生的尊重,就會產生光榮感,從而更加熱愛學生和熱愛教育事業,更加自勵自勉,處處身教言教都給學生以良好的榜樣影響。而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又會更加尊重和熱愛教師並聽從教師的教誨。 三、 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正確的學生觀是教師愛生的基礎,而正確的教師觀則是學生尊師的基礎。教師的學生觀大致可分為兩類:有的教師卻片面地認為學生中調皮搗亂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們處處與學生相悖而行,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或者對學生失去信心,放棄教育。與之相反,有些教師認為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拙的,聽話的還是頑皮的學生,都是可愛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們總是以滿腔熱情、堅強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學藝術把學生教育好。可見,教師的學生觀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也影響到教育的效果。教師不僅應有正確的學生觀,而且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往往是教師的學生觀的反映。學生尊敬教師,是向師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比較復雜,不能簡單地看成只是兩個極端:尊師心理和輕師心理。師生雙方都要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冷靜、客觀、全面地考察分析對方,才能樹立比較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從而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四、 教師的民主作風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因素。 教師的民主作風對生關系的影響極大。有些教師不學習和研究心理學、教育學和教學法,不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個人權威,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規律和原則,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一味要學生言聽計從。他們還任意懲處學生,使學生受到心理壓抑卻不敢發表意見,這種獨斷專行的教師作風是造成最壞的師生關系的主要原因。據有關心理調查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和藹可親、具有民主作風的教師;學生最討厭甚至內心怨恨的則是那些專制型的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平等與學生相處,教育教學中發揚民主作風,才能促進師生雙方互相信任,把師生關系推向和藹。要相信,師生之間是心相通、情相連的,學生的心靈永遠向他們的教師敞開著。 總之,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開展班級工作便會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叄』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什麼關系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 它是我國學者在引進前蘇聯的「主導主動」說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師生關系的模式,認為在教學中必須堅持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既明確教師發揮作用的目的和歸宿,也才能明確學生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發揮的落腳點。這種模式既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認識的主導,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它的理論基礎是教學認識論。教學認識論認為,教學過程在本質上是一種認識過程,同時,它又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教學認識既有別於其它形式的認識,具有自己的特點,即有領導性,間接性和教育性。首先,教學認識是教師領導學生認識的一種認識。很明顯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能等同於一般的人際關系中的兩個個體之間的關系,是有主從區別,地位差別和不同作用的兩個個體間的關系。 學生單主體模式。它認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同時它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教師所講授的教學內容的過程,真正的主體只能是學生而教師既不是主體,也不是客體,只是一種中介作用。 教師單主體的模式。它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才是主體。有人說: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意識行動的人,他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雖然也為教學所涉及,但他是作為教學對象進入活動的」,所以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有人認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的實踐活動過程。主體對待客體的關系是一種「為我」關系,主體是從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發去改造客體。它的理論基礎是一種不徹底的認識論。它把教學視作「教師作為社會人向社會承擔的社會實踐」,否認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認識的活動,從而認為教學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的實踐活動的過程。」它既不承認教學認識的特殊性,又否認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而只把教學活動看作一般的物質實踐活動。它用教師的實踐活動掩蓋了學生的認識活動,沒有認識到教師實踐對象的特殊性,既沒有認識到教師實踐的對象既不是一般的物質,也不是所謂的信息狀態,而是一種學生主體的認識活動。沒有把認識論貫徹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去,所以它是一種不徹底的認識論。 師生雙主體模式。它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存在兩個主體,即教的主體—教師和學的主體—學生。3 教學的主體具有雙重性,教師既是教的主體,又是學生學的客體;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教師教的客體。即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時有都是教學活動的客體。他們總是扮演著雙重角色,具有雙重地位,發揮雙重作用。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具有雙向性,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獲得發展。這種模式既承認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又肯定教師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如有的學者說「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雙邊過程。就參與者來說,教學過程的主體不僅包括學生,而且包括教師,是雙主體,不是單主體。它的理論基礎是一般的認識論。沒有看到教學認識的特殊性,沒有具體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間的差異(認識能力,實踐水平,行為方式等方面,)沒有把兩個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的特殊性從理論上表述出來。它僅從一般的認識論關於主體,客體及二者關系的抽象規定出發,停留於一些抽象的,籠統的議論,因而不可能揭示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正關系。 5 復合主體的模式。它認為教師和學生「都是具有認識和實踐能力的人,因此共同構成教學的主體」,「教學主體就是一種有教師和學生所共同構成的復合主體。它認為教育住客體的復合性在多層次上展現。4 首先,從整體上看,教育的主體與客體 都呈復合狀態。其次,從教與學兩種相關而不相同的活動分別而論,住客體也呈復合形態。最後,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分別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的地位看,他們各自同時處於不同活動中的主體與客體地位,每方扮演的角色,也呈主客體復合形。這也是從認識論的角度來闡釋師生關系的,它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關系在想像中的融合。 6 去主體的模式。它認為用「主體」一詞來概括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表徵教學過程中教師或學生的地位是不恰當的,也是不科學的。它認為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交往、合作的體驗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關系是一個體在共同探究有關課題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在討論、爭論、對話中向前推進、發展。正如小威廉姆E.多爾所說,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是師生共生、共存、共同建構過程中居於首席地位的人,是體中的一員。師生關系的構建是基於人對生命的體驗和對生命意義的把握;在體驗狀態中,師生關系趨向於人與自然、與社會、與他人的高度融合。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體驗著自己生命的意義、目的和價值;在積極的參與活動中,珍愛人生,獲得深刻、豐富的人生體驗,5 從而得到提高和發展。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是自我生命的體驗者和創造者,沒有主、客體之分。

『肆』 教育學:師生關系

教學內容上是授受關系,職業道德上是相互促進關系,人格上是平等關系

『伍』 如何構建教學過程中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居於主導地位,因而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責任。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更新教師角色觀念,加強與學生交往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關系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換,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懷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把學生真正放在心坎上。教師要樂於和學生交往,及時掌握和了解學生的動態。教師是學生的領導者和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人際關系,必須遵循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教師應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地位和個人經驗,維護學生的尊嚴。學生處於身心發育時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因此,對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大動肝火,應注重感情的交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和啟發學生,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學生就會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碰到什麼問題就會主動告訴教師,師生關系也就更融洽。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教學的全部奧妙就在於熱愛學生。」學生的自尊心往往較強,希望周圍人能夠理解、關心和尊重他們。若老師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真心地和他們交朋友,他們就會從內心佩服老師,自覺向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坦誠相待,熱情關懷,就會縮小師生之間由角色差異而引起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重視教師思想道德素質與文化業務素質的培養
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業務素質是制約學生學習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因素。尤其是大學生評價老師的主要依據是教師的學識與人格,他們最尊敬的是課講得好,又平易近人,喜歡和學生交往的老師。因此,教師具備較高的師德修養、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一個根本條件。
第一,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
的榜樣。因此,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素養,要處處以身作則,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學生,在思想道德行為上做學生的表率。
第二,提高文化業務素質。教師要在教學上取得成功,得到學生的尊敬,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業務素質。因此,教師要牢固掌握本學科的知識,提高自己組織學生學習能力。
第三,注重教師的個性品質的培養。教師的個性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能否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3.採用激勵教育機制,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激勵教育機制,就是教師以激勵的教育行為(包括語言、體態等)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或自豪感,使他們將教師的要求內化為個體自覺行動的過程。採用激勵教育機制,就是以成功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動因。教師在課堂上積極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在教學上採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在提問題和講評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對各類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想方設法幫助各類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激勵教育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深入學生,仔細發現,用心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平時一些好的行為,教師要及時在班上給予表揚,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任何學習行為,教師都要給予積極的評價。教師還應該積極應用各種體態語言來激勵學生。教師用充滿慈愛、信任與期望的藝術語言和體態語言,不斷地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激勵學生好學上進,師生就可以共享成功的樂趣,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再獲成功的強烈願望。
4.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就必須靈活採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一種能夠使學生心情愉快的、無憂無慮的、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教師應從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和自身特點出發,形成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充分利用以多媒體和互聯網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使學生感知傳統教學中無法表現的事物和現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已成為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目標的高質量完成以及教學相長的迫切需要。作為一名教師應從自身出發,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加強自身修養,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關心學生,與學生建立真摯的師生情感。

『陸』 教學中師生關系怎麼貫穿課堂內外

1、營造寬松型的課堂氛圍
寬松的課堂氛圍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形成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心理驅動心,也才能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臉上的笑容無疑會像春風一般輕拂每個學生的心胸,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消除了學生的厭煩情緒,使學生在心理上從接受老師、認可老師到期待老師,形成一個飛躍,進而達到想學、樂學的境界。其次,教師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現在課堂,把寬容與愛心化作無聲的語言——眼神,教師眼中流露的期望與鼓勵將時刻提醒著學生:老師在注意我,老師相信我,進而達到不能辜負老師的期望,努力學習的效果。
2、使用激勵性的課堂語言
一開始,激勵性語言的使用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一種技巧,它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利於調整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利於創造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效果,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者要尊重學生,巧妙設疑鼓勵思考,營造學生主動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杜絕「這個問題都不會,怎麼搞的?」此類打擊性的語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下次可要答對哦」、「你這個問題提的很好」等鼓勵啟發性語言,形成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關系,多討論、多提問、多辯論、精講授。
3、培養自由討論式的課堂風氣
教者培養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討論,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切口。放手讓學生在課堂討論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這里有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要達到這種效果,教者需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據教材,結合學生基礎實情,提出科學的討論題,既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完成實際教學任務,不影響教學進度;其次要有教學機智,在學生討論中要及時把握、及時引導,教者不但要思維敏捷,而且要引導得時,信息吸收要迅速,這就要求教者備課時要備到學生。再次,為了保證一個「面」,教者要在課前、課後做好每個基礎較差同學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也可事先進行適當引導,防止課堂討論中產生「死角」。
4、提供多重式的成功體驗
讓學生獲得成功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鞏固手段,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的現象是:老師講授時學生抬頭目視老師,老師提出問題時,他們立即低下頭。糾其原因,不是此類學生不想學、害怕學,而是此類學生長期處在課堂教學的失敗氣氛之中進行,他們害怕嘲笑和懲罰,不敢正視老師,更不要說主動提問了。事實表明,傳統的強制性方法並不能釋放學生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只有為學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個學生對知識產生如飢如渴的追求。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創建一個成功導向的課堂,營造一個「持續的支持性環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麼是人才?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要獲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課制中實施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多層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悅,這僅僅靠一些激勵性語言和高頻率互動是不夠的,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使一些學生獲得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支持,課前預習、課內外輔導等等;再次讓學生合作學習,組織優生與差生建立幫學小組,燕落到實處,這樣做,使差生及時獲得支持,掃清知識障礙,容易感受進步,從而感到自豪,如此,「持續的支持性環境」才會建立,所有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才能形成,班級內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5、樹立研究型的學習楷模
研究型教師將是學生探究型學習的持續動力,我們教師為人師表,不僅表現在師德上,更多的應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探討和追求上。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進和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制定好個人專業發展計劃,研究專業領域新動態,收集各類資料,教師對於新知識的渴望,對於學習的熱情,會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個學生,從而對學生的探究學習心理和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學生將更加崇敬老師,可以加速構建和鞏固新型的師生關系。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必須持之以恆,全面地投入。一旦這種新型師生關系建立,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標,也就能實現。

一、尊重學生,樂於奉獻
人們把教師比作是蠟燭、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也應該象蠟燭一樣給學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園丁一樣精心栽培心愛的花木,對學生要親切關懷、耐心幫助、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注全部的愛.這種愛是建立在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的,是對學生未來的深切關注.這種愛應該是經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給學習好的同學,而對學困生冷若冰霜.因為教師的歧視和偏心,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挫傷自信心,從而導致他們拒絕教師的一切要求,產生逆反心理,自暴自棄,覺得前途渺茫,最終就會走向由厭學到棄學之路.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就必須主動的接近學生,了解學情,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每一個學生.真誠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及時批評教育;教師本人有了錯也應該勇於說對不起.並注意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信任是贏得學生心靈溝通的關鍵
人們之間的相互信任,一定會給人的思想和行為造成巨大的影響.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對人格的肯定和評價.學生成績的好壞有一部分就取決於教師對學生能力的信心.信任也是一種激勵的方式,這種激勵可以激發學生積極而熱烈的情緒,使他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攻克一切難關,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信任本身也是社會的一種要求,它可以使人們懂得怎麼樣去做一個受人疼愛的人,怎麼樣去尊敬別人.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對自己的學生滿懷希望、充滿期待,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德、智、體等諸方面會逐步得到完善.每個人都有被別人所信任的希望,學生一旦得到了這種滿足,他們就會感到鼓舞和振奮,就會產生巨大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克服學習生活上的重重困難,用自己的成功去編織自己美麗的人生之夢,進而把夢變為現實,做到夢想成真.
三、提高自身素質,展現人格魅力
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在師生關繫上,更是決定了學生對你的態度.再調皮的學生對於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的教師總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諧師生關系,教師的自身素質必須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質高,涵養好的教師才能散發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學生們喜歡的教師形象當然是年輕漂亮,有親和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漂亮是一種美,但這畢竟是不可能人人擁有的.作為一名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種美;面對學生,一張誠摯的笑臉,一句溫馨的叮嚀,這些也是一種美,並且是最永恆的美.在走進課堂時,不管有多大的煩憂,露出你真誠的笑臉,便可以拉進師生間的距離,常常,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次次真誠的交流就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使教與學互相交融,師與生互相尊重,達到至高的教學境界.
四、錘煉教學語言,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教師傳授知識,教育學生,主要靠語言來實現.教師的語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幽默風趣,邏輯嚴密,才能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抓住進而打動學生的心.所以,教師在語言表達中既要注意准確性、又要使其富於藝術性、要有感召力,有激情,有鼓動性.尤其是語文教師應講究語音、語調、節奏的抑揚頓挫,要一定的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來幫助,對語言進行渲染,使其能更加強烈地吸引學生.有些演員在表演時,什麼道具都沒有,卻能把觀眾的心緊緊抓住,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由於小學生活潑好動,教師更要做到語言形象、生動和直觀,而且運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踐.
五、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幫助者,不做知識的灌輸者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不僅要引導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而不是單純地識字寫字.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內容,把握教材的精髓,引導孩子讀書,感悟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減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量,增加學生的活動量,拓寬學生的參與面.鼓勵學生在課堂外自學,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用時間來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維的火花,我們就要允許學生隨時提問,隨時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同時,也要善於指點他們發問的途徑,引導學生問要問到點子上.
讓學生由靜聽,轉變為多感官並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做課堂真正的主人.
葉老曾說:謂教師主導作用,蓋在善於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不絕講說,學生默默聆受.
六、做學生的朋友,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提出教師是教學這個共同體中的首席,這就是說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再不是以前的教師高高在上,而是要能夠輕松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在創設的語境中參與自由交流,要向朋友一樣平等對待他們,在課堂上教師既是良好的引導者,又是一個熱心的、耐心的聽眾,還應該是一個談得來的朋友.一個與學生關系緊張的語文老師,他的業務水平再高、課備的再充分、語言再生動,學生也會對他產生一種排斥力,不願意上他的課.相反,如果一個與學生關系融洽的語文老師,即使他的業務水平一般,學生也會積極的學習,激發學生的積極因素.我認為提高語文課堂效率的關鍵在於學生和老師之間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七、對於課堂違紀的學生,多一些幽默風趣,少一些說教
在課堂上難免有違反紀律的學生,怎樣對待課堂的違紀現象是一項藝術,它關繫到教師對課堂的調控,關繫到師生間的和諧關系.一句看似簡單的訓斥損傷的是學生的自尊,影響的是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和諧關系受到影響.因此,在對待違紀學生時切忌簡單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樣對待?幽默風趣的語言勝過任何的說教.
八、關注學困生,多給他們一點愛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不能忽視班級中的學困生.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地與他們溝通交流,要給他們思考、發言,表現自己的機會,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互助的氛圍,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這樣學生也會更加的喜歡你,尊重你,更加喜歡你所任教的學科,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我所任教的倆個班級,我都是有的放矢的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讓學生體會到受到了尊重,感覺到在這個大家庭里是人人平等的.激勵他們不斷上進.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師生之間心靈的交流溝通,能創造出和諧、融洽、民主、恬靜、活躍的課堂氣氛.這將有利於師生雙方共同處於精神高度亢奮的狀態之中,也可以把兩者導入智慧的交流中,從而使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是決定性因素,這就要求我們自身要不斷加強學習,增強敬業精神,提高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素質吸引學生,尊重、關懷和理解學生,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

『柒』 如何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獨立參與活動,他們都是活動的主體,建構了教學中的共同體。在這共同體中,平等與信任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效果。只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會產生教師的「期望效果」,益於學生個性的有利發展。師生關系不佳、對立或緊張,學生受到教師的嫌棄,這將導致學生的精神痛苦和個性的畸形發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現代課堂教育教學建立平等與信任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信賴和尊敬老師,「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重大變革。

『捌』 用師生關系分析作文教案

教學案例就是對一個教學過程中一個實際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
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個部分組成。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典型的教學事例的處理過程、以及對該案例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因此,教學案例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的某種具體教學情景的記敘,不僅記敘教學行為,還記敘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想、思路、對策等。教學案例不是課堂實錄,也不是教師教案、教師個案。如果對教學事件做靜態的,缺少過程性的描述,沒有以客觀真實為基礎,缺乏典型意義的教學事件,都不能稱為教學案例。

撰寫案例分析的途徑
1、一種是精心研製的,主要是先確定研究的主題,再進行教學設計,把相關的理論或教學策略自覺地應用在教學設計中,並實施;然後根據課堂現實進行案例分析,這一類的案例,教師的課後反思,著重圍繞研究的主題針對教學設計與課堂現實之間的落差(或超越了預設的目標,或沒達成預設的目標),以及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方法與得失,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尋找對策或提出新的問題與困惑。 2、 一種是「無心栽花」,事先沒有確定研究主題,甚至也沒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節課的精彩片斷感動了自己,因此課後就把課堂發生的真實感 3、一種是「借雞生蛋」.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學錄像,針對某個教學熱點難點問題,選擇某些課題的教學片斷,來加工成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的寫作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寫案例事實,二是寫案例分析。 撰寫案例事實,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於教師對教學事件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加之教師對寫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所以描述教學事件也就得心應手。撰寫案例分析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自己有針對性的意見或建議,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難度不大。 只要我們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案例分析;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玖』 師生關系在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哪一章

一、 教師自我了解和了解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 教師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據,了解學生則是對學生因材施教的依據。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嚴於解剖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據此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紀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只有當他自己致力於他自己的教育和教養時,他才能實在地培養和教育別人。」其次,教師又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等。教師既要理解學生,將心比心,關懷備至,又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嚴格要求。教師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 師愛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師生關系是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在學校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封建社會的師生關系是師道尊嚴,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甚至對學生進行嚴厲體罰,學生也必須絕對服從。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關的關系是金錢關系,師生關系也受到這種金錢關系的污染影響。社會主義社會的師生關系則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是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照顧著、鼓舞著,那麼他便是溫馨的,溫暖的。尊師和愛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聯系又互相促進的。教師受到學生的尊重,就會產生光榮感,從而更加熱愛學生和熱愛教育事業,更加自勵自勉,處處身教言教都給學生以良好的榜樣影響。而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又會更加尊重和熱愛教師並聽從教師的教誨。 三、 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正確的學生觀是教師愛生的基礎,而正確的教師觀則是學生尊師的基礎。教師的學生觀大致可分為兩類:有的教師卻片面地認為學生中調皮搗亂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們處處與學生相悖而行,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或者對學生失去信心,放棄教育。與之相反,有些教師認為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拙的,聽話的還是頑皮的學生,都是可愛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們總是以滿腔熱情、堅強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學藝術把學生教育好。可見,教師的學生觀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也影響到教育的效果。教師不僅應有正確的學生觀,而且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往往是教師的學生觀的反映。學生尊敬教師,是向師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比較復雜,不能簡單地看成只是兩個極端:尊師心理和輕師心理。師生雙方都要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冷靜、客觀、全面地考察分析對方,才能樹立比較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從而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四、 教師的民主作風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因素。 教師的民主作風對生關系的影響極大。有些教師不學習和研究心理學、教育學和教學法,不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個人權威,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規律和原則,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一味要學生言聽計從。他們還任意懲處學生,使學生受到心理壓抑卻不敢發表意見,這種獨斷 專行的教師作風是造成最壞的師生關系的主要原因。據有關心理調查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和藹可親、具有民主作風的教師;學生最討厭甚至內心怨恨的則是那些專制型的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平等與學生相處,教育教學中發揚民主作風,才能促進師生雙方互相信任,把師生關系推向和藹。要相信,師生之間是心相通、情相連的,學生的心靈永遠向他們的教師敞開著。

『拾』 小學五年級心理健康下冊《如何正確對待師生關系》教案及教學反思

關鍵字:教案設計理念:青少年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理解、愛護和信任,無數事實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食糧和無形動力,那麼,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師生關系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一課。 教學目標:1、讓學生會正確看待師生關系,處理好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體會學習不是報答老師或報復老師的工具,而是為自己學的。 3、在師生關系中,喜歡不是必須的,即使老師不喜歡孩子,孩子也可以做個好學生。 教學准備:教育故事五年級牽手兩代《老師小瞧我》、下載歌曲《我相信》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二、活動記錄: 1、老師口述故事: 學生的心靈獨白:我真沒有想到,老師會那麼瞧不起我! 外國語學校在全市招生,我們老師推薦幾位學習好的同學去參加,讓他們去填寫登記表。我說我也想報考外國語學校,不料,老師不僅不讓我報名,還說我給學校丟人。我當時就急了,和老師頂撞起來。這不,老師又讓我叫家長。 唉,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了!我從上學起就沒有遇到過一個好老師。我不就是調皮點嗎?我不就是活潑好動點嗎?我不就是成績總是不如一般學生考得好點嗎?其實,我比他們那些書獃子聰明多了。可是,想不到,老師總是那麼小瞧我!上課不叫我回答問題也就算了,有時候我的作業寫得好了,老師竟然懷疑我是抄的。你說,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的老師呢? 針對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學生:他頭一低,不好意思地說:「我當然屬於那種老師不正眼瞧一眼的學生。」 學生:老師不是看不起我嗎,我就是要搗蛋,專門和老師對著干,作業故意不完成,上課故意和同學說話,讓他上不成課,氣死他! 學生:不就是考不上學嗎,無所謂,很多成功的大老闆都沒有學歷,將來我也弄個大老闆當當,說不定大學生還得給我打工呢! 學生:說真的,我還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經您這么一問,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同學也有她的道理啊。 教師總結: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往也和任何人的交往一樣,存在著相互吸引的原則——老師不可能喜歡所有的學生,學生也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任課老師,學生和老師之間出現矛盾、摩擦是無法迴避的現實。再說,在師生關系中,喜歡不是必須的,你不可能讓每一位老師都喜歡你,即使老師不喜歡你,你照樣可以做個好學生,讓他們瞧瞧,你是好樣的。 老師接著補充學生不知道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壓力。希望學生多理解、包容,因為老師和你們的父母一樣,是人不是神,可能有時對你們粗暴了一些,但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將來有一個好的前途。 四、活動小結: 同學們,不要讓別人對你的評價成為你前進的絆腳石,一個人的學習不是為家長學的,更不是為老師和同學學的,而是為自己學的。一個人要想自己有一個好的將來,就必須從小好好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以便更好的解決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你沒有必要非要用好的成績證明給別人看,對得起自己就行了。教學反思:通過這一節課的活動,希望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給老師看的,也不是專用來「報答」老師或「報復」老師的,就算老師對你印象壞透了,你還是應該努力學習,甚至說你更應該加倍用功,證實自己的好,給老師看才對啊!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如果你的學習完全取決於對老師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嗎?

熱點內容
張江生物晶元 發布:2024-11-01 14:02:26 瀏覽:33
真的嗎英語 發布:2024-11-01 13:30:06 瀏覽:503
師德事跡簡要 發布:2024-11-01 11:16:50 瀏覽:24
班主任設備 發布:2024-11-01 10:39:53 瀏覽:384
七八年級數學 發布:2024-11-01 10:37:56 瀏覽:863
什麼是烏木 發布:2024-11-01 03:59:52 瀏覽:119
顧丹老師 發布:2024-11-01 03:47:18 瀏覽:145
大學班主任班會 發布:2024-11-01 03:47:09 瀏覽:579
婦科唐老師 發布:2024-11-01 01:57:00 瀏覽:268
交往教學論 發布:2024-11-01 01:39:57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