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共同體
王慶燦教師的角色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參與者、合作者。陶行知從「教學做」合一的原理出發,倡導教師與學生共學、共事、共修養。他認為,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必然選擇。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的,教師要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教。若想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這不僅是為師之道,更是為人之道。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知識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教師要樹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觀念,要相信學生能成功、能成才。二、相互溝通,了解需求師生有效的溝通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之一。通過溝通,讓學生能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並能化為向上、向善的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各種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在情感上,師生之間能互相接受,教師熱愛學生,滿腔熱情地真誠為學生服務,構建一種相互理解、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洞察學生的思想動向,了解學生在知識上的需求,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要杜絕老師不顧學生實際,不問學生在知識上的需求,憑經驗教學,憑想像教學,這樣做必然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堪憂。三、相互約定,達成共識師生要換位思考,充分醞釀,形成共同的願景,制定學習共同體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應該是共同體成員真心願意為之奮斗的目標。此外,共同體成員還要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共同參與的主體活動,師生分別要遵守的承諾等。相互約定,達成共識,是形成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相互信任,同心同德,形成強大的合力,實現共同體成員的共同願景。四、相互督促,保證落實一個目標的實現要經歷確定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措施、如何落實這些措施幾個階段,其中關鍵在落實。計劃制定了不去落實等於沒有計劃,既然師生雙方有了約定,就要相互督促、想盡辦法、分工協作、各負其責、迅速行動,將落實進行到底。五、相互協商,共克難關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每一次的收獲都必須努力。在實現學習共同體願景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師生要相互鼓勵,在行動中不斷反思,共同進行多維度的立體診斷,修正前進的方向,改進思路,完善措施。在學習共同體出現困難的時候,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引領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以人格引領人格,以思想引領思想。六、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教師既是幸福的創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學生既是幸福的享受者,也是幸福的創造者。所以,作為教師,給學生幸福是自己的職責,給自己幸福是工作的回報。學生成長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構建師生合作文化,實現師生分享知識、經驗和智慧,把師生學習共同體打造成師生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言,「如果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創造,那學生就猶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種的農民一樣,獲得了真正的解放,潛能就釋放出來了。當鞋合腳的時候,腳被忘記了。當教育適合學生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生命的偉大創造。」
B. 如何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六人一組:將全班學生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準、交往技能、守紀情況等合理搭配,組成N個學習小組,每組一般6人,有組名、口號、小組公約及職責分工。
自願組合:根據學生的自主申報,由班幹部將學生分成兩部分:A為小老師,B為小學生。由每組的3個小學生去分別選擇1個小老師。這需要由班幹部在試運行過程中不斷調整,一般要經過3個月才能磨合。
教師參謀:當班幹部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小幹部們必要的幫助,有時還可以提供多種選擇,讓班幹部們自己決定。即使有點小問題也沒關系,總比教師包辦代替強。但教師也不能當甩手掌櫃,前三個月內,每周都要對小老師進行引導與培訓。
C. 談談對教與學的關系的理解
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學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新的教學理念是:教是為了不教,如何科學地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整個教學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又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教第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對於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後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麼教、怎麼學,不教不學。教師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於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總之,傳統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D. 上海理工大學怎麼樣啊
上海理工大學挺好的,是一所省部共建大學,上海市重點大學,教學質量也很高。
上海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應用研究型大學;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點建設大學、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單位。
學校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在工程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全程化、全覆蓋的「課堂教學-創新實驗-項目訓練-企業孵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學校在國內率先開設創業實驗班和創業管理第二專業,同時,作為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首批四家受理點之一,累計培育146個項目,成活率近62.3%,獲得了一大批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及全國性大獎。
2018年上海理工大學推出師生學術共同體交流計劃,為學生隨導師出境交流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每位教師到境外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時,最多可以帶4名學生,學校為每名教師和學生提供最高1萬元經費資助。
(4)師生共同體擴展閱讀: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11月,學校在人才培養平台方面,擁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工程教育實踐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級平台51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市級精品課程44門。
學校持續推進專業國際認證、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等,2013年在國內首個以純本土專業通過德國工科專業權威認證ASIIN認證;截至2019年6月,學校共有9個專業通過國際認證,7個專業通過中國工程教育認證,1個專業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