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縝與葉企孫師生戀
❶ 什麼人阻止熊大縝平反
王文波阻止熊大縝平反。
1、用含沙射影的口吻寫材料,企圖堅持使冤假錯案不得平反,卻又版不肯明白權說出自己的心思,所以才用一些含沙射影的字句和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的手段。
2、這種人就用這種手段,一直陞官!
3、史建勛的目光離開了槍星,落在熊大縝的臉上,靜靜地看了一會,然後慢慢地放下槍,轉身從附近找來一塊石頭,對著熊大縝的頭猛然砸了下去……
4、主要是當時的人在建國後,以此為功,位居高官。
❷ 熊大縝的投身抗戰
就在抗戰全面爆發的這一年年底,東北軍從華北撤離時,萬福麟手下一個叫呂正操的團長堅決留下來繼續抗戰,後來又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在冀中建立了中國戰爭史上第一塊敵後平原抗日根據地。冀中平原地形簡單,又正處於敵人嚴密的四麵包圍之中,東津浦線,西平漢線,南石德線,北平津線四條鐵路均已為日軍所佔有。敵人運輸便利,特別適宜機械化運動作戰。在這里建立根據地,條件極為惡劣,斗爭非常艱難,缺醫少葯,傷病員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只好眼睜睜看著死去。通訊工具匱乏,內外聯絡都跟不上,打起仗來前後方上下級很難溝通。
一個面積有二十五個縣之大的區域,衣食住行生產打仗、物資供應和流通,都需要大批有經驗的管理幹部和專門人才。最重要的,打仗需要武器彈葯,根據地沒有自己的兵工廠,「沒有槍,沒有炮,自有敵人給我們造,」歌曲唱著輕松,實際是要用鮮血和生命換取的。抗日軍民有時也有自己動手製造土炸葯,但因技術問題而十分困難。要麼威力不夠,要麼容易出問題。有一回因為在平房頂上翻曬炸葯,不慎發生爆炸,死傷好多戰士。根據地急需大量武器炸葯通訊器材醫療器械和葯品,急需大批知識分子的幫助和參與。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先期來到冀中,後曾擔任冀中軍區二分區參謀長的張珍(原名張學淵,解放後曾任化工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委員)接受軍區司令員呂正操的命令,在北平、天津、保定之間建立秘密交通站,負責為根據地搜羅和輸送人才和物資,張珍接受任務後,潛回北平,利用他曾在輔仁大學作過助教的關系,找到他的輔仁同學孫魯(解放後任天津大學化學系教授),動員他和自己一起工作。1939年春節,孫魯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縝。孫魯向熊大縝介紹冀中情況,熊大縝找到葉企孫,很鄭重地提出自己要到根據地參加抗日。
葉先生感到很吃驚:「那麼,你不去昆明了?也不去德國了?到根據地,你覺得自己能行嗎?」熊大縝對老師的疑問一一都做了肯定的回答。約定好上路的日子到了,告別的時候師生都感到,心情很沉重。七八年朝夕相處,不是父子,卻親如骨肉,不是兄弟,卻情同手足。此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見。葉企孫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趕不走驅不掉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不祥之感。因為他太了解這個弟子,熊大縝太年輕,太單純,卻又太聰明,太能幹,在血與火的年代這一切恐非什麼好兆。臨別,他再一次叫住了熊大縝;「你放心去吧,我也暫不離開這里。你到那裡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及時告訴我。」
他到達根據地後改名熊大正,先是在軍區修械所當技術員,不久又調任印刷所所長。他過人的才乾和膽識,深得呂正操將軍賞識,三個月後,使被任命為供給部部長,全面負責整個根據地的物資工作。在葉企孫先生的幫助下,他的麾下很快就聚集起一百多名平津大學生和其他青年知識分子,各項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呂正操將軍在晚年所作的回憶錄中寫道:「熊任職後通過關系和各種渠道,購買了幾十部電台的原材料,裝備了部隊。為解決部隊黑火葯威力小的問題,他動員了有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和愛國知識青年到冀中軍區參加各方面的工作,還成立了技術研究社研製烈性炸葯,炸毀日寇火車。同時他還為部隊購買了不少醫葯和醫療器械。熊大正為創建抗日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