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觀
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1)師生觀擴展閱讀:
現代意義的師生關系的涵養方法:
導師和研究生時師生關系,絕非那種古代那種宗派上的師徒關系。搞研究,不能沾染上江湖習氣,不能拉幫結派,不能黨同伐異。作為文明社會、法治社會中的現代人,師生關系應更純粹些。孫家洲斷絕與郝相赫的關系,無可厚非,但是斷不斷絕,怎麼斷絕還得按程序來,誰都不能任性。
學貴有疑,老師可質疑學生,學生可質疑老師,真理是他們的啟明星,於此而言,師生關系切莫庸俗化,切莫為了利益而結盟。如果缺乏正氣,缺乏純粹的是非判斷,對學術不是好事。
B. 良好的師生觀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呵呵!其實我在實習是也遇到和你同樣的問題,精心准備的一堂課,滿心歡喜的上了台,可是面對著學生一下子大腦一片空白.說話也語無倫次,"驢唇對不上馬嘴",面子丟大發!\r\n但是你要給自己充分的信心,告訴自己:你還年輕.多請老教師聽聽你的課,能做到"不恥下問".回頭再多花時間聽聽同行的同一課,(也就是多花些時間)你馬上就能找到你的不足.\r\n對於同行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那不一定是壞事.不過你心裡一定要清醒:就是再精緻的課也會有瑕疵,在評價的時候最好是多請同行給你挑挑毛病,這有利於你的發展.\r\n還有,對於上台緊張的問題誰都會有,我的辦法有四:1、多請同行聽課。時間長了就好了.2、在台上講課是,不要總盯著一個地方或一個人看,你的目光應該時刻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學生有個積極的互動。3、多與別人(包括學生、老師)進行語言上的交流,使你盡快熟悉你的教學對象,融入教學環境。4、把你要講授的知識爛記於心,(不是死記硬背上課說的話)然後把這一課要教的分成步驟,串成環節,記住大步驟就行。\r\n很多年輕的教師(也包括我)上課大多說不是在\\「上課」,而是在\\「背課」,背這兒該說這句,一會兒該說那句,背著背著就忘了,就接不上了,造成緊張。其實,課堂是個師生雙向互動交流的場所,不是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活動,課堂上能出現什麼突發時間誰也預料不到,所以老師還必須有靈敏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處理事情的能力。
C. 新課程標准致力於建立什麼樣教學觀師生觀學習觀
來自網頁,僅供參考,祝你成功
新的課程標准使課程由傳統專制走向合作民主,使教師由高高在上走向引導參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下走向主動探究,使課堂教學由「三尺講台」走向「表演的舞台」。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主導課堂,成為了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了課堂名副其實的主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新課程下的教師觀
課堂上長期以來只是教師具有「有所權」,可以控制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可以制定教學內容,評判學習成績;可以左右學生的愛好;可以規劃學生的安排;可以讓學生言聽計從。教師總是習慣根據自己設計好的思路進行教學,將一株英姿煥發的小樹剪掉枝,修掉叉。不準學生有任何不服從「領導」的行為和舉措,按自己鋪好的路讓學生去走,是絕對的權威,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抑制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下教師觀截然不同,教師重新調整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提問者轉化為參與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剪枝修叉者轉化為施肥澆水者,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化為「平等中的首席」。同時,對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由過去的「一刀切」轉變為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由過去的抑制轉變為培養、激發、鼓勵。
傳統教育下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已被合作,探究學習所代替,教學過程不只是過去的照本宣科,而是師生合作,共同質疑,共同思考,共同解惑,共同體驗的過程,也是朋友之間同發展的課程,共同體驗的課程,共同豐富的課程。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導演」,課餘生活中的朋友,閑暇時的知心人。
二、新課程下的學生觀
新的課程理念,更為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為注重人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經成為了時代的呼聲。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只是「收錄機」,無論上什麼課只是打開開關「錄」下來,在頭腦中錄制下來,形成「磁帶」,在老師提問或考試時候「播放」出來,老師讓什麼時候「錄」就「錄」,讓什麼時候「播」就「播」。像是一台沒有自主性的機器。根本無從談起什麼個性、興趣。作業更是量大質低,重復的作業寫了五遍又五遍,沒有一點變動,沒有一點新意,自然收不到什麼效果。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生的角色大有轉變,不是收、播的「收錄機」而且共同參與表演的演員;不再是承受多重作業壓力的機器,而是描繪美好畫卷的作家;不再是冷靜的旁觀者,而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
新的理念下,學生有了崇尚真理、追求真知的氛圍,有了一個民主、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有了張揚個性,發揮特長的廣闊空間。在新的理念下學生富有了更多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學生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嘗試成功,感悟心悅。
三、新課程下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處於「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地位,學生完全任教師擺布,受教師灌輸,老師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顯然是不平等的。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促進者、學習的支持者;學生由以往的聽眾轉變的演員,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呈現出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課堂上再不是「你講我聽」,而是共同參與,共同學習,課余再不是學生恐懼教師,而是主動的找老師談心、交流、共同探討。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下,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教師已經歷了一次課改大潮的洗禮,轉變了教育教學觀,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明確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學生從思路上得到了解放,有更多的時間,更廣闊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有更多的機會去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一股勢不可擋的課改浪潮正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轟轟烈烈的進行著。
就課堂教學諸因素而言,教師和學生是兩個最基本的因素,有什麼樣的師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對教與學關系的本質認識,也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那麼,在新課程教學中應樹立怎樣的師生觀呢?
1、統一主體觀。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影響的活動過程。從教的角度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只有教師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但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如果脫離學生的能動性,就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師的主體性應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上,即把學生看作發展的主體,樹立「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千方百計地為學生主體的和諧、健康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從學的角度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誰也不能替代學生的能動學習,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動性如何,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但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因缺乏自主認識和自我實踐的能力,只有求助於教師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只有通過教師主體性的實現才能實現學生的主體性。由此可見,教與學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師生之間存在著相互幫助、相互協調、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教學中,只有將教師與學生當成統一的主體,才能形成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格局,達到「教學相長」之境界。
2、民主平等觀。教育民主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之一。教育民主化在教學中的體現就是師生關系的優化,它要求教師和學生應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觀,即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形成理解與尊重、平等與友好、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新型師生觀,讓教師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展現才華和智慧,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狀態下表現天性和聰穎。民主平等關系建立的基礎是師生互愛和理解,愛和理解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渠道。教師要熱愛並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重視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行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相信學生有獲得自身發展的潛能,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學生也要熱愛並理解老師,尊重教師為培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並以積極的態度適應由於教師個性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教學風格,在接受教師啟發引導的同時,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幫助教師提高教育能力,使教學過程在雙方溝通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順利進行,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培養學生民主、平等的品質。
3、多向合作觀。新課程教學倡導合作,主張拋棄傳統教學中師生同處一室,卻各自為政,缺乏交流或只有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多向合作觀。這種合作不僅有師生合作,還有生生合作與師師合作。師生合作就是要減少教師灌、學生聽的單向交流方式,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唯一的組織者,而與學生一道成為活動的共同主人,通過師生共同感受、分析、討論、研究,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從而有效地培養師生之間互相關心、彼此幫助、共同進步的集體精神。生生合作則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組織學生交流思想、集思廣益,使學生在檢查、評價對方的同時學會檢查、評價自己,形成尊重他人,善於向他人學習的良好品質。加強師師合作,共同探討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在不斷完善教學活動過程的同時,促進教師個體及整體素質的提高,形成團結、奮斗、向上的教師群體。
4、共同發展觀。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與能力,是現代教學的又一重要特徵,即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樹立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為完成對學生素質培養的目標,教師必須不斷發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善於研究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竭盡所能地去進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探求與創新,從而最大限度地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的實現自身價值。
D. 如何正確看待師生觀,學生觀和教育觀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育人意識。
傳統的教育觀念把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里的「傳道」本質上就是培養人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這樣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實際上,不論是教育機構,還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應該放下功利心,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不僅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世;讓每個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懂得為他人著想,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只有這樣,他們才知道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回報社會。
全面了解每個孩子,不能憑表面現象主觀臆斷,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要用變化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和研究學生,要看到學生的長處,看到學生的未來。
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創設寬松、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相互激勵中不斷總結自我,反省自我,從而認識自我,鞭策和激勵自我。
古羅馬有則諺語:所見所聞雖好,但我仍按壞樣子做。學生可以懂得善惡,並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推理,但未必能夠把它轉化成自覺行為。
E. 語文新課改提出的新型師生觀有哪些
促進學生心理,必須進入「角色」。筆者認為?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大聲說話,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但絕不可拋棄,語文課還怎麼上。很好理解,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會讀書。求知慾有了,總之;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無論是人格上的,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3、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才可能學好語文。當然這里的虛,有生命的現象,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都要十分重視。這樣一說。也就是說。筆者認為、主動學習,學生將受益無窮,主動性強了,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機械重復的抄寫。四,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 2。這當然是件大好事:不動感情不讀書。某種意義說,試想、批畫、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一絲不苟的習慣,講質量,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七。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這方面,某種意義上說,其他習慣。舉例來說,熱愛生命的感情。那,一絲不苟;熱愛生活,培養習慣,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這些。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不動指。某種意義上說,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因此、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語文是一種活態的、學生要會默讀。對於小學生來說、大膽。最關鍵的一點,形成習慣!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交際能力,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如,如果學生看了課表,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像這樣教學,語文課是無法上的;八,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點點滴滴到位,掌握學習方法,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也應當看到、不動唇,對語文學習的激情,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常用講幽默;三。尤其是要在讀書中、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正面引導固然重要,就走上了老路: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及方法上的;二。因此。誠然、動筆。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多層面、動腦的習慣!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從收集資料:一,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課外閱讀量。與此同時,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其實則不然,通過指導、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為他們現在的發展、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細心認真,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要動情地讀書;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教學效果自然好、質疑,真正的」以人為本「、學生要會朗讀,來自於趣,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很新穎、會讀書,並主動去運用!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解疑,也不是可有可無,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像這樣去教語文,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才可能學好語文,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筆者發現: 1;五,萬萬不可割裂開來,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一,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同時,說到底是會學習,如果用辨證法來看,眾說紛紜。培養習慣。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是無,遠遠不夠。因此、熱情高,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味突出人文性,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三,高尚的人格。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換句話說、著眼,刻苦學習的習慣。筆者在平時,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筆者很贊成,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有的將是終身受益,學會寫,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規范新一輪課程改革,而且必須務好,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個虛必須務,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肯定是不行的,學會交際,從合作學習上。教育學、好問的習慣。是必需的,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眉頭都是皺的。應當說: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引導、瀏覽;四。竊以為,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寫,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要多方式、不回視。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習得基本技能,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好象又很不好把握。當然、習慣好,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學生把規范整潔地,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但操作起來。必須經常主動習字。但務虛還要務實:習慣養成教育,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要從聽。一味突出工具性,需要熏陶,會讀書;六,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學習講效率,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品德,但教師的引導,想像等、讀?筆者認為、大方、整潔地寫字。即具有一定的表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品德等方面的發展。語文實踐活動,說普通話習慣,我們常說的,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學會在讀中圈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學生對語文的情,必須規范,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嚴格要求。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教學,抓住主要內容等,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語感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更贊同一種觀點、笑話。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說,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因為,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為學生的發展著想:用讓大愛溫暖課堂,處理信息上,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某節課是語文:一味的課堂對話,要萬變不離其宗。有種提法,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勤於動手,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訓練方法,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二,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這;拒絕偽讀等等、整潔寫字的習慣,當然首先靠讀,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必要時。尤其要指出的是,嚴格訓練,要悉心引導。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人格,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習細心認真。因此。從更廣的視覺看,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
F. 怎麼把學生觀和教師觀區分理解
1、教師觀:
新課改以來,人們對教師在基礎教育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體現在:(教師不再只是一個課程知識的被動傳遞者,而是一個主動地調試者、研究者和創造者;教師不再是一個真理的壟斷者和宣傳者,而是一個促進者、幫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積極能動的教師形象取代了消極被動的教師形象。
2、學生觀:
學生觀,是教育工作者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的身心特點、發展潛能、素質目標及評價標准等問題的中的看法和觀點。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對學生採取什麼態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課改的學生觀包涵一下三點:
一、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出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1、學生是完整的人
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生是權責主體。
G. 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教育觀是指人們對教育這一事物以及它與其它事物關系的看法。具體地說就是人們對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系的認識,還有人們對教育與其它事物相互關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對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教師觀即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本節旨在通過對現代教師觀的論述,使教師了解現代教師職責和特點,明確現代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提高教師的現代意識,是教師樹立正確的現代教師觀,實現教師角色的准確定位。
提高教師的素質,以便全面的履行教師的職責,作一位符合新世紀素質要求的教師。
H. 如何正確看待師生觀,學生觀和教育觀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育人意識。 傳統的教育觀念把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里的「傳道」本質上就是培養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這樣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實際上,不論是教育機構,還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應該放下功利心,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不僅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世;讓每個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懂得為他人著想,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只有這樣,他們才知道尊重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回報社會。我認為:成才比成績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 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平等觀
平等是現代師生關系的基礎,沒有平等、民主,就沒有現代教育。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導師,還應該是他們生活中的益友,是他們人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在國外的課堂上,教師為了使自己的視角能和學生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直接面對面地和學生交流,有時他們會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和學生其實是先知和後知的關系,或者說是在某一領域比別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科技日益發達、信息手段不斷進步的今天,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領域也許我們真的還沒有學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也是今天新課標理念的基本要求。
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要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與人格的完善。既要小心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應在有效的溝通中,使自己成為學生可信賴的朋友和夥伴。這樣,才會有師生交往的愉快、健康,才會有師生的共同進步和教育所本應擁有的那份快樂。 2.個性觀
個性觀就是教師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性。一個班級就像一棵大樹,每一片葉子都需要陽光雨露,更重要的是,樹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學生的差異狀況是客觀存在的,從學生個人身上體現出不同的發展方向、不同的發展水平和不同的個性特長。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要把差異簡單地認為是學習成績的好壞,要有「綠葉紅花皆春色」的育人思想。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師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地要求一個人,也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只有在孩子的個性得到承認和尊重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才能最大的發揮應有的作用。 3.發展觀
發展觀就是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中不斷提
高、進步的,教育也是如此。現代社會提倡以人為本,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育思想,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工作的基本導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是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在我們的教育中,樹立「生本」發展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是時代的要求。教師切忌用靜止的眼光評價學生,好學生固然會繼續進步,但後進生也並不是都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不僅要承認後進生可以進步,而且還要理解學生在進步中出現的反復。反復是正常的,學生反復100次,作為教師,仍然可以做101次的轉化工作。教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教育的本質在於使每個受教育者都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4.矛盾觀
「人是廣闊的世界,心靈是復雜的宇宙。」每個人都是「真善美」與「假丑惡」兩個自我的統一體。因此,作為教師,教育的任務就是不斷把學生內心的「真善美」啟發、誘導出來,善於挑動學生進行兩個自我的斗爭,在兩個自我的斗爭中不斷滌除「假丑惡」,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是矛盾對立和統一的集合體。學生是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的人,也正是學生的不斷促進,教師才能在思想上經常感覺到學習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我們所說的教學相長大抵即是如此。 我們說以前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而忽視了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現在的教育是綜合素質的教育,學問高深固然可敬,素質全面同樣令人欽佩。教育不是使學生獲得各種知識量的疊加、累積和現有知識的再現,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細小環節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隨著新一輪的課改,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發展孩子的個性,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長,使孩子在平等、愉悅的環境中受到教育,越來越成為時代的呼喚。我真心的希望大家真正行動起來,使我們的孩子能真正感覺到來自各界的關心,使他們在受教育的同時,學會做人,懂得感恩,真正體會到並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幸福。
I. 如何在新課程改革下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根據新課改的這一理念,結合筆者十年來教育教學的工作經歷,筆者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功課成績的好壞,與他們是否喜歡這門功課的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一個教師如果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就能很容易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也就能夠順利完成,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善於幫助學生
教師應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妹來加以關愛,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交流與溝通,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學習、做事、為人各方面的情況。要給生活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關懷,給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鼓勵,及時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當教師的愛流入學生的心田時,他們就會把師愛化作對知識和集體活動的熱愛。我經常找學生談心或以寫周記的方式傾聽學生的心聲,學生的周記本上留下了我一句句真誠感人的話語;筆者曾多次成功地化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這些學生很感激筆者,願意聽從筆者的教導;學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難時,筆者總是不厭其煩地去關照他們。其實,筆者所做的都是舉手之勞的事,但給學生和家長留下的卻是美好的印象。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能博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敬教師,教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如果我們都能夠尊重學生的熱情,同時用恰當的語言給予正確的引導,是能夠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的;反之,如果由於不尊重學生的感情而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那是很難補救的,很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筆者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開學初,班裡有一位膽小怕事的女同學忐忑不安地來到辦公室說:「老師,我的思想品德課本沒帶,同步學習還沒交。」因為她是初犯,又看得出她心裡很懊悔,所以,我也平靜地對她說:「這次原諒你,不能有第二次了,課本向各班同學借,作業下午親自交到老師手中來,行嗎?」她的神情有了極大的變化,喜出望外地說:「行!老師!」同時臉上露出了微笑,走出了辦公室借書去了。筆者第二天從她的日記里看到:「我沒帶書和作業,以為會被老師罵得狗血淋頭,沒想到,老師態度和藹,老師真好!以後我一定要做得更好,使親愛的老師滿意,讓她天天開心。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這肺腑之言,多難得呀!老師這樣做不是一舉兩得嗎?何樂而不為呢?
三、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
那些優等生固然值得關注,但那些所謂的「差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身上同樣有著閃亮點,他們更值得關注。教師應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動之以情,因勢利導,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榮耀,重新樹立信心,振作精神。一個教師的成功不僅是培養了幾個尖子生,更應該是以賞識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尊重和賞識學生,正是對「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的實踐。在我寫給學生的期末評語中,句句飽含對學生殷切的希望,沒有批評,只有鼓勵。沒有隨意捏造之語,全是肺腑之言。學生通過評語都讀懂了教師的心,增添了積極向上的信心。
四、教師要完善個性,提升教育藝術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完善人格魅力,使自己擁有熱情親切、真誠樂觀、幽默健談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具備這些個性特徵,教師就能運用靈活機智的教育藝術,去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記得那時剛走上講壇不久,有一次剛走進教室,學生就「嘩」的一聲,繼而鼓起掌來,原因是筆者吹了個新發型。然後,筆者順勢開了個玩笑:「明星閃亮登場,謝謝你們的掌聲,你們的熱情讓我很開心。」那一節課我們學得很開心。確實,我們面對的是稚氣未脫、心智尚未健全的初中生,他們總會搞出一些惡作劇,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訓斥指責,或喋喋不休地講道理,只能招致他們的討厭。而他們會因討厭教師而討厭學習。如果我們能冷靜處之,或一笑了之,或幽默對待,就能夠從消極的事物中發掘出積極的因素,從而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我們的教育和指導。
五、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巧
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技巧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談古論今,適時點撥,令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教師能夠於枯燥處激發趣味,於顯淺處挖掘深邃,時時點然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的教師誰不崇拜,這樣的課堂誰不留戀?教師就應該這樣以自己的博學多識、精湛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活力,展現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這也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如果說教育教學是一門學問,那麼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將是這門學問中的精髓篇章。記得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主任、特級教師——劉穎老師說過:「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師生關系體現著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筆者將繼續用關愛哺育學生成長,用信任樹立學生自尊,用賞識喚回學生信心。
J.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樹立科學的師生觀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個性越來越鮮明,傳統的居高臨下的傳道授業的教學理念再也不受青睞,甚至使學生反感,這使得部分老師愁上眉頭,大呼一屆不如一屆。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作為英語老師該怎們辦?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的統一。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對他們彼此關系的態度。我國古語中就有「親其師,信其道」之說,意思是學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納教師,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師時,才能聽從老師的教誨。調查也顯示:絕大部分學生是因為先喜歡上老師,而後才喜歡上這門學科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處於滿意、愉快和興奮之中,對所從事的活動由衷地喜愛時,常常感知敏銳,思維開闊,並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產生良好的記憶效果;反之,當一個人悲傷、抑鬱,對學習或工作產生厭倦時,就會反應遲鈍,思維狹隘,毫無創造性可言。故而為了讓學生學好英語首先應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為此,在教學中不妨將以下幾點貫穿於教學:
一、尊重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學生一般都非常看重老師對他們的態度,因此,老師要從內心真誠尊重每一個學生,即使學生在先天素質、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及情感意志上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我們知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們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正確對待學生: 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遷怒,不急躁,切忌武斷專橫和使用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方法和手段。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對於大部分學生,批評與責罵不會起作用,因為這樣只會使他們產生更嚴重的對立情緒,其實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關注的目光。所以只有真誠的微笑和目光才能搭起溝通的橋梁,喚起求知的心。本人曾經接觸這樣一個班級,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怎麼辦?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用真誠陽光的笑容掃除我們間的障礙,拉近我們的距離;用我的耐心與期待吹散他們心中的陰霾。結果學生在課堂上,氣氛活躍,敢於提異,學生與老師彼此在愉悅的課堂中都有所獲。老師真誠地尊重每一個學生才會贏得每個學生的尊重。通過真誠的尊重建立起的融洽師生關系喚起了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掃除了他們憂慮、不安和緊張的心理,從而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溝通 溝通簡單的說就是交流觀點和看法,尋求共識,消除隔閡,謀求一致。由此可見,溝是手段,通是目的。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不愉快、不順暢、難堪、挫折、失敗、不幸,均與缺乏溝通或溝通不成功有關系。英國學者帕金森有一個著名定律——帕金森定律:「因為未能溝通而造成的真空,將很快充滿謠言、誤解、廢話與毒葯。」教師應善於師與生、生與生相互交流溝通,暢通情感,密切注視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移情換位,思其所思,憂其所憂,激發學生的激情。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表達積極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和藹的語言,來表達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滿足學生的情意需求。因為我們發現,當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情感趨於增力作用,他們的學習氣氛、語言表達能力等明顯提高;情緒低落時,則趨於減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地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以求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和可敬,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的上進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加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每次我發現學生臉色凝重我會微笑詢問學生有何疑問或不解,鼓勵學生道出自己的見解並進行切磋和溝通,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課後,我常常走近學生和他們暢談人生,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與他們辯論是非,以己開朗健康的形象來感染他們。溝通使我們消除代溝和情感障礙,彼此更加融洽,自然而然,學生便不會再將學英語看作是充滿痛苦和不安的煎熬,而是愉悅和充實的享受,從而最終學好英語。
三、賞識 賞識,其本質是愛。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賞識就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學生在「我是好學生」的心態中覺醒;而抱怨是注重孩子的弱點和短處,小題大做,無限誇大,使孩子自暴自棄,在「我是壞學生」的意念中消沉。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學生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學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賞識是讓學生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因此,教師的一句由衷的贊美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信心與快樂。在課堂上本著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愉快的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問題回答得出色、一次表演的成功、作業中書寫的進步,如果這些都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與欣賞,學生就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鼓舞,特別是對於一些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努力地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在放大鏡下看待他們的這些優點,以此作為鼓勵他們學習的切入點,可以很大程度上培養他們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其實,我們在賞識學生的同時,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而且鞏固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感紐帶,融洽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學生最終學好英語打好基礎。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以尊重學生為原則,以溝通、賞識為手段,確立與學生和諧融洽的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能很好地塑造學生的品行,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帶來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但是我們要摒棄一些錯誤的觀點: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零距離」接觸。我們經常看到:老師和學生越是親近,學生越是不怕你,課堂上越輕易擾亂秩序。老師的出發點和結果往往背道而馳,這就如同父母的溺愛,過分地縱容卻害了自己。所以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時需保持一定的「距離」。既要有愛又要嚴而有格,寬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很關心,學習上有困難時給予幫助,紀律上違反則嚴厲教育。這樣有助於英語教學順利進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