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文化
Ⅰ 教師職業道德既是一種行為規范,又是一種文化現象嗎
教師職業具有主體性和示範性的特點,因而在師生交往中教師的道德力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質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然而,什麼樣的道德規范能夠對教師的職業精神產生良好而有效的引領作用,教師又需要怎樣的職業道德規范呢?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職業的
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由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三部分構成。作為職業道德的教師道德規范,既不同於社會公德,也不同於家庭美德。誠然,社會公德作為人們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惡標准和觀念,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主要價值來源;家庭美德也是教師在家庭環境中作為家庭成員應該努力踐行的道德規范。但教師職業道德的職業性特點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更加突出諸如關愛學生、面向全體、尊重個性、平等民主、教育責任等內容,突出教師工作的環境特點、教師職業的勞動特點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在強調教師與社會、家庭合作的同時,也應維護教師的職業地位和尊嚴。比如,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對師德的建議就有這樣一句表述:教師要盡一切可能與家長密切合作,但也不能在教師專業職責等方面受到家長不公正和不應有的干涉。可以說,只有當教師的職業特點受到尊重和不被干涉時,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才可能被廣大教師真正認同和接受,才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職業性應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彰顯教師職業的特點,使之既有別於社會公德,又區別於其他職業道德,富有教師職業特色;二是對教師職業特點的尊重,維護教師職業的權益和尊嚴。彰顯教師的職業性質,尊重教師的職業特點,應成為制訂(修訂)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一條重要原則。
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道德的
職業道德規范不是法律,而是一種行業內部的職業要求和約定。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有著不同的內涵和效用。首先,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其次,法律規范具有強制性,而道德規范更多的是通過大家的認同而得到遵守,違反法律規范要追究法律責任,而違反道德規范主要是通過輿論譴責和自我反省來解決問題。第三,從深度上看,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而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因此我們說,法律是一個行業、社會正常運作和發展的最低要求,是公民行為的底線,而道德是我們追求和景仰的東西,是人性的制高點。
教師職業道德的道德屬性,決定了它對教師職業操守提出的要求不能像《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等法律法規那樣,僅僅規范教育者最基本的行為,而應該對教師提出更高的思想要求和更具體的行為准則,使之成為引領教師職業精神發展的航標和燈塔,成為促進教師育人實踐和專業發展的行動指南。但同時,這些准則也應該是引導的而不是強制的,是廣大教師認同並願意積極踐行的,是每一位教師經過努力都能做得到的。否則,無論那道德多麼高尚和令人景仰,也無法轉化為大多數教師的現實行為,終究會失去其引領教師職業精神發展的,失去它應有的美好價值和意義。
三、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人性的
道德終究是人的范疇的東西。沒有或不顧人性的道德,必將是神化的道德或獸化的道德。人性最基本的內涵當然是人的生存、尊嚴、自由、親情和名譽等需求傾向。正如法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所說:人性的首要法則,是要維護自身的生存。當然,人因珍愛自己的生命而珍愛他人的生命,因自己要生存而必須讓別人能生存。道德規范的人性化,是既要關照他人的生存、尊嚴和自由,也要關照自己的生存、尊嚴和自由。倘若僅僅要求關照他人的生存和尊嚴,而不顧規范對象自身的生存和尊嚴,那也許顯得十分無私和崇高,但也必將導致無效和僅僅是崇高。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該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事實上,教師固然不是一般的職業,應該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同時教師本身就是人類的一員,而不是獨立於人類之外的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能把教師推向神壇。比較世界各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給我們的啟示之一,就是應從高尚走向樸素,從只關注教師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關注教師本人的自由、尊嚴和權益,讓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人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比如1952年日本教師聯合大會正式通過的《教師倫理綱領》就有這樣兩條內容:教師不容許自身的自由遭受侵犯,教師要維護生活權益。
我國新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徵求意見時,在網路上遇到了教師們較多的抵觸甚至反感。有網友曾經這樣說:教師應該付出很多,包括青春,汗水,甚至有時候是生命,但教師也是人,和凡人一樣的人,所以教師也需要理解,需要社會的關愛和尊重。必須承認,這種抵觸和反感是人性自然的正常的反應,他們的訴求也是對他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規范的理性的表達。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只有富有人性,才能得到認同,只有得到認同,才能變成廣大教師自覺的職業行為。
四、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是具體的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師德規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現實性,既要有引領性,又要有具體可操作性。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出台的師德評價標准等,就是試圖從操作層面尋找或擴大師德規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比較而言,目前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還處在較為宏觀和缺乏層次性的階段,而西方國家早就開始注重區分師德規范的不同層次,對教師整體與個體提出了層次不同和較為具體的職業道德要求。比如,全美教育協會1975年修訂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大體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師德理想,二是師德原則,三是師德規則,這是從高到低三個不同層次的道德要求。其中,師德理想提出:相信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真理,力爭卓越,培養民主信念。這是對教師提出的最高要求,它指明了教師應當努力的方向。而在師德規則中,規范從對待學生和對待自己的專業兩個方面提出了十多條具體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師德規范不應該僅僅有空洞的師德理想,而應該包括具體的行為規則,它可以直接制約教師個人的從教行為和教師群體的道德修養。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應該在強調人民教師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追求的同時,緊密結合教書育人的崗位工作實際,提出更為具體的、針對性更強的、多層次的要求,以充分發揮師德規范不同層次要求的不同功能作用,如理想發揮激勵作用,原則發揮指導作用,規則發揮約束作用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引領教師的道德發展和專業成長,才能更好地建設與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師隊伍
Ⅱ 教室職業道德除了倫理,教育,文化價值外還有哪些價值
沒有了。教師職業道德本身具有的特點1.階級性。馬克思說:「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2.繼承性。前人留下的高尚師德我們可以繼承和發揚。3.實踐性。教師的道德通過實踐體現出來。比如關愛學生、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等。二、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表現1.體現了崇高的理想性和明確的目的性。以培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為己任。2.體現了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具有鮮明的平等性。3.體現了社會要求與教師個體全面發展的一致性。三、教師職業道德相比其他職業道德的特點1、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比其他職業道德更高尚、更全面2.教師職業道德影響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深廣性。3.教師職業道德調節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自覺性4.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典型性和示範性5.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要以身作則,不能空談理論。教師的道德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體現出來,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讓學生和社會認同和贊許。6.教師職業道德具有示範性。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社會對教師的象形要求高,教師的道德對社會道德的構建和發展有著示範作用。7.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光榮性。教師的工作是培養祖國的接班人,教師在實現自己的生命、個體和人生理想和價值過程中與祖國聯系起來,具有光榮性。
Ⅲ 中國傳統文化對師德培養的作用
(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指教師自身要努力學習、永不滿足,同時在教育學生
時要勤奮教導、永不疲倦,即「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大教育家孔子
在《禮記·學記》中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
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
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也就是說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知道不足,知
道不足才能努力學習。西漢著名教育家董仲舒也特別強調「學而不厭」的重要性,他說:「強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強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也就是說,教師學習上勤奮努力,就會學識廣博、智慧明達;道義上刻苦努力,
品德就會與日俱增,日有長進的。此外,在學而不厭的基礎上教育者更要要誨人不倦。柳宗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切身感受,曾強調到「誨人不倦」是教師道德的重要內容。他說:「若言道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嗔目閉口耶?」也就是說,若說講道理和古代文辭,我是從來不對向我請教的人緘默不言的。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突出強調教師的行動教育,指教師的一言一行、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要時時、事事、處處都要通過自己的模範行為做學生的楷模和表率。孔子曾經說過:「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如果教師道德高尚、作風正派、行為端正,不需要相應的命令,學生也會按照教師的行為模式而行為,如果教師本身道德有問題,那麼教師的命令學生是不會服從的。孟子繼承並發展了這一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身正天下歸之」,主張「教者必以正」。西漢學者揚雄更是明確指出:「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謂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可以說,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這種巨大教育力量,
是來源於教育者的自我對象化的嚴格律己性和通過平等交往而耳濡目染、潛移默
化的真實感受,因此,它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敬仰、信任、共鳴、嚮往和模仿,從
而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
(三)學習之道,有教無類
孔子在《論語·衛靈公》中提出「學習之道,有教無類」的卓越思想,主張不論其貴賤、貧富、長幼、華夷、智愚,均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那之前,「學在官府」,也就是說只有貴族才有權接受教育,也就意味著只有貴族子弟才有當官的資格。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孔子創辦了私學,他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培養「賢才」和官吏,以實現其政治報復。他的弟子不分貴族,不分國界,不分種族,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在他創辦的學校接受教育。可以說「有教無類」思想的提出是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革新,並由此形成了平等、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基本師德倫理思想。
Ⅳ 新時期師德修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文明古國的中國,蘊育了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已經與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融合為一體,並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多個領域,成為影響人們的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師德修養必須重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
Ⅳ 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及教育思想的轉變,師德內涵不斷融入了新的內容,正確的是( )
師德內涵不斷融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
Ⅵ 在師德師風建設與中國傳統文化課中,認為知識儲蓄處於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什麼地位
師德師風的建設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品德修養,它是成功與否的基礎,知識儲備在其次,一個人即使再聰明,再有知識,沒有好的品德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Ⅶ 請問關於「老師的師德」名言或古文有嗎 是給學校做校園文化用的。急!!!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教師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學生們在成長!
★教師是學生的鏡子,學生是老師的影子。
★和藹可親的態度,永遠是教師良好教態的注腳。
★博學、耐心、寬容,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
★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
★愚蠢的教師只會傳授真理,聰明的教師應教學生發現真理。
★在教學上,要做教師兼學者;在寫作上,要做學者兼教師。
★慈父+慈母=教師
★教師要以東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培育人類的花朵,繪制燦爛的春天。
★教師,是播撒知識的種子,傳遞文明火炬的使者。
★嚴於己,而後勤於學生,這個無愧為教師的天職。
★聖明的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是現成的知識寶殿,而是鼓勵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教他們建築。
★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兒童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價。
★寧做奮斗者登山的拐杖,不做閑逸人享樂的溫床。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每一位有自尊的老師都會讓學生自尊心有發揮的機會。
★我是一粒土,我願化作學生成長的沃土;我是一滴水,我願融入學生思維的海洋;我是一粒沙,我願托起學生知識的大廈;我是一名教師,我是水,我是土,我是沙……,我是學生成長的導航塔!
★細節見精神,習慣成命運。
教育者和教師必須在他自身和在自己的使命中找到真正的教育的最強烈的刺激……把自我教育作為他終身的任務。 ——第斯德
教師就狹義說,是講授某門功課的教師,就廣義說,是有權威的,有智慧的,對人們有重大影響的人。 ——加里寧一
教師是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美崇高事物與新生一代之間的橋梁。——烏申斯基
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
兒童對於教師給予他們的良好感,反映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 ——贊科夫
身教最為美,知行不可分。 ——葉聖陶
熱情的老師,你要保持純朴,謹言慎行。 ——盧梭
教育者要有力量,就要象母親那樣關心和注意兒童的心靈。——裴斯泰洛齊
教師的藝術和技藝恰好是善於把心靈和才智結合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 ——蘇霍姆林斯基
1. 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2. 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
3. 對父母和同志,對集體和社會,對人民和祖國的義務感,要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麼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也談不上集體。
4. 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1.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2.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就是說咱們當教師的人要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一輩子,學到老。
3. 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為人師表,有好的品德,就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這樣就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
4. 「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這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
5.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葉聖陶
Ⅷ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是什麼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有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具體有以下六個內容(2008年修訂):
1.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社會主義,充分執行國家教育政策,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權力,並且不得違反黨和國家及地區的政策。
2.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教師必須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奮敬業,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和教課,認真指導學生,不能敷衍了事。
3.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應關愛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同情心平等對待每位學生,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和好朋友,保護學生的安全,關注學生的健康,維護學生的權益,避免諷刺、歧視或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遵循良好的指導思想,孜孜不倦地教人,把自己的才能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分數不應作為評估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教師必須恪守高尚的道德風尚,懂禮義廉恥,嚴格自律,以身作則,穿著得體,講文明,關愛團隊,團結一致,尊重同事,尊重父母,誠實正直,履行職責,並自覺抵制有償補習,或利用職位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師應秉承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勇於探索和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
(8)師德文化擴展閱讀
《規范》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優良師德的傳統,充分體現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道德素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范》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中起著指導作用,是規范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該《規范》不是所有教師的道德行為以及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要求,並且不能代替其他學校規章制度。《規范》的許多內容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有關規定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注意教育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