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師生關系
❶ 師生關系,是怎樣的
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教育關系
教育關系是師生關系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也是師生關系的核心。 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是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這種關系是從教育過程本身出發,根據對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各自承擔的不同任務和所處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對兩者關系作出的教育學意義上的解釋。一般來說,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促進者、組織者和研究者,而學生一般是參與者、學習者,同時又是學習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體。這種關系形式,並不隨教師和學生的主觀態度而轉移,而是由客觀條件所決定,並且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活動中得以表現。教育關系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在教育關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活動中心都與教育目標有關,並體現著學校教育工作的任務與特點。這種關系既應符合教育科學規律,又應體現教育創造藝術,既能為師生雙方提供最大的發揮主體力量的空間,又能使雙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和諧發展。
心理關系
師生之間不僅有正式的教育關系,還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系。心理關系是師生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而產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這種關系能把師生雙方聯結在一定的情感氛圍和體驗中,實現情感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師生心理關系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學活動中一種客觀而基本的師生關系,它受到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直接影響。由於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所以師生之間的心理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貫穿於師生關系的全過程。師生心理關系對教學活動具有重要影響,是教學活動得以展開的心理背景,並制約著教學的最終結果。同時,良好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會促進師生情感關系更加融洽和諧,所以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甚至會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優化師生心理關系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
倫理關系
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折射著社會的一般倫理規范,同時又反映著教育活動獨特的倫理矛盾,因此師生關系也表現為一種鮮明的倫理關系。師生之間的倫理關系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一個特殊的道德共同體,各自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履行一定的倫理義務。這種關系處於師生關系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對其他關系形式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學生的道德觀念有很大部分是從教師那裡直接獲得的,教師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不僅有廣博的知識,還應該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確的道德思想,而這正是建立良好的師生倫理關系的關鍵。 但是,長期以來師生倫理關系在教育理論上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師尊生卑是古代社會師生倫理關系的特點,而在現代社會,師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為師生倫理關系的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追求,人性解放、民主自由是現代倫理的基本精神,因而,只有充分體現現代倫理基本精神的師生關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師生倫理關系。作為現代教育倫理本性的具體化和集中表現,現代師生倫理關系應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現教育崇善的基本特性,這也是師生倫理關系改革的方向所在。
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師生關系
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構建
生活中教師為學生創造和睦、寬松的環境,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才會樂於向教師說出真情實感,才會把教師當作朋友。古人雲:「親其師則信其道」。「親師」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前提,這一點與現代教育觀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門藝術,對待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內涵,對教育過程發生的問題在思想上要有明確的認識,處理要適度妥當,既不小題大做,過分渲染誇大,也不簡單粗暴,草草了事,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關系健康、和諧。怎樣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呢?
方法
1.遵循理解原則。小學生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總是上有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師生關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一位教師發現一個學生故意讓旁邊的一個同學抄作業,便在全班同學面前嚴厲地批評了他,說他這樣做是害了那個同學。挨批評的學生很不服氣,下課後,主動找到老師說:「我知道讓他抄作業不好,可是他說看看我怎麼做的。我想讓他看看也沒什麼不對。」聽學生一說,老師意識到自己調查了解不夠,沒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評他是不對的。便誠懇地做了自我批評,及時解決了出現的矛盾。學生認為讓同學「參考」一下自己的作業「沒什麼」,教師卻把這類事看得很嚴重,這就是認識上的差異。其實,學生實在不會做作業,看看別人怎樣做的,再動腦思考不是壞事,學生的學習願望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對於一點不動腦筋、完全照抄別人作業的學生還是要適當批評,絕不能聽之任之。諸如此類事情,師生雙方如果相互理解,就會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當然,學生對什麼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理解並不深刻,有時可能還有些偏激。如,把老師對他們的批評看成是找岔兒;教師的態度稍微嚴厲一點,就認為是不尊重他們、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問題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現象,因為他們終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會、家庭、學校,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有責任給他們講清道理,告訴他們什麼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錯誤的思想行為給予適當的批評是教師的責任,班主任老師要幫助學生區分善意的批語幫助和惡意的訓斥指責。教師提出批評,學生能正確對待,虛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現;學生提出意見,教師能夠耐心聽取,給予積極響應,也是民主的表現。教師有錯誤,及時承認,及時改正,就能獲得學生的諒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 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積極行動的先導。無論什麼事情,學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 2.堅持尊重原則。尊重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說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基礎,那麼,尊重就是這一關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論述教育的功能時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教師不尊重、愛護學生,便得不到學生的尊重。許多學生在調查問卷中說:喜歡和佩服尊重學生的教師。一個學生在投入「友好信箱」的信中寫道:「老師,您講課時我在下面小聲說話,您不但沒批評我,還讓同學們聽聽我有什麼看法,使我很感動,我覺得您這樣做很好!」 教師不是法官,學生不是被告,雙方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統一體,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沒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學生對教師的不禮貌行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師造成的。受舊觀念影響,教師往往唯我獨尊,遇事不去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不注意體會學生的思想感情,憑主觀印象辦事,獨斷專行,濫用職權,結果造成學生心裡極為不滿,出現抵觸行為,甚至在背後議論教師、給老師起外號等等。反過來,教師又抱怨學生品質壞,戴上有色眼鏡看後進生,師生關系成惡性循環,致使教師不能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學習,雙方的利益都受到嚴重的影響。應該明確的是尊重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出發點。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盡量減少失誤。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悉心呵護。作為一名教師,要心胸寬廣,善於用尊重他人的行為影響學生。對學生的不禮貌行為,教師應採取寬容態度,適當加以疏導,不激化矛盾。 教師偏愛少數優秀的學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不和諧的又一個原因。過去做班級工作提倡「抓兩頭,促中間」,好學生非常受寵,而大部分學生卻被冷落。教師這樣做,尊重的只是少數「好學生」,使大部分學生有一種失落感,這些學生不但會對少數「好學生」產生厭煩感,而且對教師也很不滿意。教師偏愛少數「好學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數學生。師生無親疏,無論哪一個學生都有長處,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善待每一個學生,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努力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給所有的學生創造表現才能的機會,這樣才能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做起。轉變教師思想觀念是突破口;調動學生積極因素,建立學生評價機制是關鍵;堅持理解和尊重原則是保障。教師有熱愛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會熱愛教師;師生之間關系協調,兩者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有時教師的一句平常話、一個普通的動作都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波動,對師生關系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絕不只是上面所探討的幾個方面。今後還應不斷實踐和總結,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
編輯本段扭曲的師生關系
案例
安徽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的兩名學生在課堂上打架,被曝授課教師楊經貴沒有制止,而是堅持繼續上課,以致一名學生死亡。 一個月連續發生三起弒師案。(人民網2008年12月10日) 女教師被逼向學生下跪道歉後進精神病院(《華西都市報》2008年12月8日) 教師因批評學生挨耳光並被打倒在地(《北京晨報》2008年12月8日)。 小學教師疑因體罰學生被家長要求道歉服毒自殺(中國網2008年12月15日)…… 教師不管、被毆、被辱、被逼瘋甚至被弒的新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蜇痛了人們的心。同時,也折射出當前中國教育的弊端,功利教育導致師生關系扭曲和變異。
原因
1、當前師德師風很不樂觀,教師的素質低、對學生不負責任,是師生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2、當前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對學生管理嚴格、要求嚴格,不但不會讓學生感激,反過來會惹來學生的記恨,家長的指責,由此學生的行為被縱容,無法無天,對教師沒有起碼的尊敬。 3、當前應試教育體系,注重知識教育,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使學生人格不健全,也不珍惜生命。 4、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風」,教師把教書作為生存的工具,而學生把接受教育作為參與社會競爭的工具,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是金錢關系、利益關系,而不復傳統的師徒關系,「亦師亦父」的師生關系盪然無存。
編輯本段培養良好師生關系的方法
提高師德修養
提高師德修養,塑造高尚師德形象。 所謂師德,是指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 師生關系
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師德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教師整體素質的核心;也是良好師生關系建立的助推器。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胡錦濤同志曾在會見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時強調: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不忘黨和人民的重託;把培養優秀人才作為自己的重大責任,要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孜孜不倦地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育人水平;要率先垂範,為人師表,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就是說教師應該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教師是管人的人,但管人首先要學會做人,做好人,然後才有資格去教育管理人,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不杜絕教師隊伍中的不道德現象,不完善教師的人格形象,塑造學生靈魂又從何談起?所以,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樹立高尚的師德形象。首先,要有敬業愛崗,立志終生植根於教育行業,專心治學治教,躬耕教壇,孜孜以求,無私奉獻,這是干好教育事業的思想基礎。其次,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學法講法,以法執教,依照《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要求,履行自身的職責和義務。再次,弘揚敬業、愛業、艱苦創業精神,並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標准約束自己,完善自己。最後,把「教書育人」與「教書育己」統一起來,從細小事情抓起,堅持經常,形成習慣,以身立教,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形象給學生感染和啟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和諧學生的心靈。 尋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與關愛生命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讓學生真正的珍愛生命,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對生命的敬畏教育,感受生命是至高無上的。 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發展的要求;提升青少年的生活品質,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幸福的生活,是當代教育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作為未成年人教育主陣地的學校,應採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或講座,利用廣播、電視、錄像、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青少年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和諧自己的心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使其順利渡過青春期。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療,不斷提高其心理素質。探索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強化生命教育,打造「平安青春期」工程。
師道尊嚴
構建師生關系的新走向(雙向式「師道尊嚴」)。 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結成的相互關系的師生關系,它的走向是指師生關系的價值取向及其實踐結構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歷史上有兩種主要的師生關系價值取向:一是教師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如傳統「師道尊嚴」思想;二是學生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論和要求。現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師道尊嚴」。在新課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繼承「師道尊嚴」的合理內核,剔除壓迫、獨裁、體罰等非尊重學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師道尊嚴」,即雙向式「師道尊嚴」。雙向式「師道尊嚴」是現代師生關系新走向,可稱為「第三種結構」或「第三條道路」,具有尊重、溝通、分權等性。
改革教育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促成師生關系和諧。 近二三十年來,經濟領域的市場化風習很快蔓延到學校,大家都處於競爭之中,師生之間又多了一層利害關系,最終導致師生關系利益化甚至市場化,這樣怎能促成師生的和諧呢?學校工作應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的責任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老師不是老闆,更非警察。老師是知識的承載者、是知識接力中的前一棒,學生是老師知識的傳承者和擴大者。要根除功利教育,讓師生關系恢復和諧,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轉變觀念是做不到的,而必須進行教育制度改革,並同步進行包括戶籍制度、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在內制度改革,方可有成效。
❷ 師生關系的現狀
可以說一般只停留在教與學,並沒有深層次的互動。教育特殊性在於培養人,而不是可以標准化的物。人有情感,有認知和發展上種種不統一性,這要求教師職業應充滿人文關懷,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是鮮活有情感上需求和學習上各種困難的「教育學」定義上未完善的人,需要參與並制定適合自身的教學環境與規則的人,而不是有老師或家長、教育專家擬訂程序任務就可達目標的機器,所以需要老師去理解,共有共通情感,也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注指導逐漸明確方向目標,並不斷鼓勵修正。老師的一次示範、一遍講解都會進入學生心中腦中,影響其今後的發展。同樣,學生的理解和支持,認真的表情和態度都會極大激發教師發揮教學藝術的激情,所以師生之間應該是共生關系。
師生關系不是任何一種其他關系復制,因為他們是相互促進,互相成就彼此。名師出高徒,高徒也一樣造就名師!在一些所謂品牌學校名校之中,這是每天都演繹的常態。而薄弱校中,學生難以約束自律,教師只能不斷降低要求,教學相長往往陷入尷尬。在這個問題上,真心希望可以設計出更多的發展途徑或者准許留級等等。一味強調機會均衡,導致學生層次太多,教學組織變得十分困難低效。
師生是一種平等且非對立關系。總有人偏狹地認為老師總喜歡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對此,我只能誤會不淺,應該好好讀書!即便孔子也不是隨便把自己抬高的,遵聖那是後來者的行為,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❸ 新型師生關系有哪些呀
第一是「民 主平等」。 民 主平等已成為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
第二是「尊師愛生」。 學生對教師尊敬信賴,教師對學生熱愛,是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特徵。愛生是尊師的基礎,尊師是愛生的結果。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建立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中起著主導作用。
第三是「和諧相融」。師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師和學生集體之間、和學生個人之間,在心理上能彼此協調一致,並相互接納,教師的行動能夠引起學生積極的響應。
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能被教師時時關注,師生之間關系融洽,親密無間,團結協作,彼此相互依存,對維系正常的師生關系起著重大的情感作用。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
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教師 和學生為實現教育目標,以各自獨特的身份和地位通過教與學的直接交流活動而形成的多質性,多層次的關系體系。
學校中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❹ 如何理解現代師生關系
一、教學相長的科學主義傾向:
1、共存
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過程。是一個由師生構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兩者缺一不可。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師生都把雙方看成是一個有機的共存整體,他們在同一個目標引導下憑借教育教學媒體,共同按教育教學規律進行運行,有效地完成其任務。雙方中若有一方打破這種共存關系,就會使教學秩序無法得以保持。
2、共生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過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長和進步,可以說學生每天都站在一個新的增長點上。
3、共創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目的的引領下相互作用於一個平台上,共同完成相應的教育教學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科學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完成相應學段的任務。
二、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傾向
1、共長
師生的共長是互為前提的,學生的成長是自身努力和教師悉心培養的結果。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藝術越高,學生的成長也越快。教師的成長程度在一定領域、一定范圍內也相應地受到學生的影響。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在專業知識和研究領域方面所成長的程度有相當大的差異,便是最好的例證。
2、共樂
學生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它需要學生完成課程標准規定的相應任務,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學生付出辛勤的勞動,這就需要學生處理好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關系,想方設法變學習為快樂的活動,從中體會到學會知識、增長了本領的樂趣。
❺ 師生關系
首先我要說,你不要對老師充滿恐懼感。即使老師「很生氣」,他也不會怪你的。
從你的陳述來看,你的家人可能與你的老師之間發生了一點誤會。在這種情況之下,老師心情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老師是誰?老師就等同於你的父母——父母生孩子氣的時候,什麼時候不是原諒孩子呢!老師也是這樣。所以你擔心老師會對你打擊報復之類,完全沒有必要。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分析分析這件事。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應該是復習功課很緊張的時候了,那麼你為什麼不在學校「自習」而是選擇回家呢?老師之所以拒絕你,也拒絕你的家人,他的出發點一定是善意的,他是希望你在校好好學習,畢竟學校的學習環境要好過家裡。
而你執意要回家自習,說明你有回家的正當理由。這種情況之下,你不妨對老師坦言相告。我想,老師聽了你的合理解釋,他一定不會阻攔你的。
和老師之間有了沖突,到底要影響到情緒,進而可能影響到學習,所以我建議你去找老師溝通一下,把你請假的真實想法跟老師說一說。放心,老師是不會計較自己的學生犯錯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❻ 現代師生關系的內容有哪些
師生關系,在我看來,很單純。師生關系既是教與學的關系,又是長輩與小輩的關系,還是成熟思想和幼稚思想的關系。首先,我來談談教與學的關系。作為老師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知識盡可能的教給學生,完成自己工作,實現的自己社會價值。而學生盡可能的學老師教的知識,使自己健康成長。本來很簡單的問題,但是因為人的客觀或者主觀的差異性,導致了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出現了差異。這些差異性,導致了師生關系的嚴重對立。比如,有的老師的知識是傳授出來了,可是學生不學,這就導致老師的工作不完成,也就實現不了老師自己的社會價值,老師就會感到苦惱,煩躁,這時,老師輕者批評學生,重者體罰學生,目的只有一個,使學生接受自己的知識。可是學生不理解,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老師管不著,結果就是有些學生就會頂撞老師,甚至毆打老師。而且,有些家長也認為自己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很懂事的,學生學不好的原因就是因為老師不會教,把家長自己的養兒習慣推得一干二凈。更有些家長,更是肆無忌憚的說道:「我孩子就是坐牢也不關你老師的事。」,這種後果只有一個,使簡單的教學關系,變成了「家長送孩子來學校不是為了學習,可是老師偏偏壓著學生學習」,這樣雙方牛頭不對馬嘴,自然會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了。所以,在我看來,老師可以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好學的學生,那些骨子裡不想學習或者家長根本不的學生,老師對他們不要太較真,這樣就能好好的保護自己了。
❼ 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什麼在我國現代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是師生關系的本質是:教育關系。
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是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這種關系是從教育過程本身出發,根據對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各自承擔的不同任務和所處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對兩者關系作出的教育學意義上的解釋。
教不嚴師之惰,一般來說,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促進者、組織者和研究者,而學生一般是參與者、學習者,同時又是學習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體。
這種關系形式,並不隨教師和學生的主觀態度而轉移,而是由客觀條件所決定,並且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活動中得以表現。
教育關系的建立,首先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於教師的專業知識、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
在教育關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活動中心都與教育目標有關,並體現著學校教育工作的任務與特點。
這種關系既應符合教育科學規律,又應體現教育創造藝術,既能為師生雙方提供最大的發揮主體力量的空間,又能使雙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和諧發展。
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1、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師生關系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2、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
3、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4、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
5、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7)現代師生關系擴展閱讀:
構建和詣師生關系的方法: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關系。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具有思想力和創造力的活體,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思想,快速接受事物的能力,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2、建立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
合作互動的師生關系,就是指使學生成為教育過程的平等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系特徵。
3、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深入學生,在課間盡量創造條件,與學生進行接觸,如與學生談心,與學生游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讓自己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
❽ 如今的師生關系是正常的嗎
我覺得不是的,現在的師生關系非常緊張,而且很多學生都不尊重老師,加上家長的蠻橫,讓老師的處境尷尬,所以師生關系越來越不正常。導致師生關系不正常的原因如下:
4、家長的偏袒和溺愛也成了罪魁禍首。獨生子,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心頭肉,手中寶。家長們都容不得自己家的小孩受一絲委屈。甚至有的孩子犯了錯,家長非但不對孩子及時糾正進行教育,甚至還進行偏袒,為孩子的錯誤行為找借口。在家庭教育中如此,在學校教育中更甚。
所以,多方因素導致現在師生關系的不正常。
❾ 師生關系是什麼樣
學生從跨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在學校里學習、生活、成長。教師要明確學生首先是以「人」的角色存在於社會之中,而每一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作為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作一個人來看待,尊重每一個學生,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情感,立足眼前,把握長遠,全方位地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1、把「以人為本」作為師生關系的起點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要求教師把學生當作有個性的人,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質、辨別事非的能力、興趣、愛好等。那麼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就不像大人那樣成熟,在他們身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教師對學生的錯誤一定要學會容忍,多作細致的思想工作。學生是社會中的人。學生從來不是孤立的人群,在他們身上總是打著時代和社會的烙印。教育就是要張揚人的個性,培養人的特長,而不是鑄成千人一面;社會需要具有千差萬別的特長的人,而且這種特長越突出越好。教師作學生的工作要多溝通,工作方法要因人而異,多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能偏愛學習好的,歧視學習成績差的,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學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現代的人與傳統的人在思想觀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是現代社會大環境的突出特徵。教師同學生的年齡懸殊越大,思想觀念、生存方式上的反差就越大。一般來說,教師成長時的學校、社會環境與現在的很不同,也就是說教師和學生不是在同一種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人。有的老師不懂得自己和學生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思想去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標准去評價學生,弄得師生關系很難融洽甚至緊張,還經常發生沖突,是文化的沖突。要解決這種沖突,教師必須融入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中,與時俱進,並給學生以積極、健康的人生引導。
2、著眼於民主與平等的運作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關鍵是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寬松、愉快,沒有任何心理壓抑和外界強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創新。
❿ 新型師生關系具有什麼特點
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一)尊師愛生
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不是封建等級關系、政治連帶關系、倫理依附關系,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
尊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教師的人格與尊嚴,對教師要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師的意願和心情,主動支持和協助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愛生就是愛護學生,它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是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熱愛他人、熱愛集體的道德情感基礎。
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而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賴,又可激發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
(二)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不僅是現代社會民主化趨勢的需要,也是教學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現代人格的具體體現。它要求教師理解學生,發揮非權力性影響,並一視同仁地與所有學生交往,善於傾聽不同意見,同時也要求學生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學會合作和共同學習。
(三)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教學相長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教師的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二是教師可以向學生學習;三是學生可以超越教師。
(四)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心理上協調一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表現為師生關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心理情感總是伴隨著認識、態度、情緒、言行等的相互體驗而形成親密或排斥的心理狀態,而不同的情緒反應對學生課堂上參與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起著重大的影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的各門課程是有不同情感的,它影響著注意力和時間的分配,帶來了各門課程學習的不平衡。這些都可以從師生心理關系等因素上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