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女教師協和影院

女教師協和影院

發布時間: 2022-04-17 07:44:12

A. 跪求《女教師2016》百度網盤免費在線觀看,揚·霍布雷克導演的

鏈接:


提取碼:mrkx
《女教師》
導演:揚·霍布雷克
編劇:培特爾·亞爾喬夫斯基
主演:蘇珊娜·莫拉利、蘇珊娜·科內希納、瓊戈爾·考紹伊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斯洛伐克、捷克
語言:斯洛伐克語
上映日期:2016-07-04(卡羅維發利電影節)、2016-07-21(捷克/斯洛伐克)
片長:102分鍾
又名:老師有問題(台)、唔多掂老師(港)、Ucitelka、TheTeacher
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瑪麗(蘇珊娜·莫拉利ZuzanaMaurery飾)是這里的一間小學新來的老師,她格外嚴厲的行事風格和對學生的鐵腕統治手段令她剛到這所學校沒多久,就已經惹上了不少的麻煩。瑪麗對待學生非常的嚴苛,甚至會對他們進行體罰,她毫無顧忌的發泄著自己的情緒,完全不顧及教師的身份,只因為她有著很硬的後台和靈活的社交手腕。
在瑪麗的影響之下,一件轟動校園的學生自殺事件讓校長決定再也不能對她坐視不管,他聯合了家長委員會,試圖牽制瑪麗的權利。但很顯然,善良又有些軟弱的校長完全不是瑪麗的對手。

B. 求一部片子,影片里有一對猶太人父子被關在集中營里。

很好的一部電影。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該片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大獎,片子在戛納電影節試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個個含淚步出影院。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以極為樂觀的態度講述了一個極為悲慘的故事
。感人肺腑。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爾焦-坎塔里尼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美麗人生》劇情介紹

內容提要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說明書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

C. 求一部電影名字,那位記得的請幫助我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該片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大獎,片子在戛納電影節試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個個含淚步出影院。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以極為樂觀的態度講述了一個極為悲慘的故事
。感人肺腑。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爾焦-坎塔里尼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美麗人生》劇情介紹

內容提要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說明書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新浪)

笑對噩夢--淺談電影《美麗人生》

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D. 跪求女教師2016年上映的由蘇珊娜·莫拉利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女教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R7YlpvA-aSAF8YyfbdZtA 提取碼: p96s

《女教師》是由揚·霍布雷克執導,蘇珊娜·莫拉利、蘇珊娜·科內希納、瓊戈爾·考紹伊等主演的犯罪劇情片。

影片發生在1983年,講述了一名新來的女教師「達瑪莉」,若學生以及家長不滿足她的需求,便會對其給予報復的故事。

E. 學校月末教師聯歡,我是個剛畢業的女教師,要主持這個聯歡會,該怎麼准備,注意些什麼

讓你當主持人,你很榮幸,剛剛參加工作,正好是表現的好機會,要充分利用阿!讓你當主持人,說明你占很大優勢,第一年輕,第二漂亮,第三你有人緣,第四他們相信你。所以就不要緊張了。我看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充分准備,現場脫稿,千萬不要拿稿念;
2、多歌頌老教師的豐功偉績,多歌頌學校的成長壯大;
3、表演幾套自己的拿手節目;
4、與下面的教師互動,鼓動更多人參與節目;
5、不冷場,要有號召力、煽動力,敢於調動一切,關鍵時候自己的語言能跟上去,自己的節目隨時能拿出來;
6、注意調動異性教師的情緒,他們往往會助你一臂之力;
7 、控制節奏,掌握時間,晚會高潮一過,應考慮馬上結束。
說穿了就是個玩,祝你玩得高興。

F. 想要女教師Uiteka(2016)主演趙達,黃奕的百度網盤免費鏈接誰有求分享

《女教師》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loaj

又名:老師有問題(台)/唔多掂老師(港)/Ucitelka/TheTeacher

故事發生在1983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瑪麗(蘇珊娜·莫拉利ZuzanaMaurery飾)是這里的一間小學新來的老師,她格外嚴厲的行事風格和對學生的鐵腕統治手段令她剛到這所學校沒多久,就已經惹上了不少的麻煩。瑪麗對待學生非常的嚴苛,甚至會對他們進行體罰,她毫無顧忌的發泄著自己的情緒,完全不顧及教師的身份,只因為她有著很硬的後台和靈活的社交手腕。

G. 誰知道這部電影的名字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

內容提要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說明書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

H. 尋找一部電影

《美麗人生》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
焦爾焦-坎塔里尼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

美麗人生
在第7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一舉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的黑馬。這部電影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美麗人生》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劇片,除了本屆奧斯卡金像獎以外,該片還曾獲得過總共二十八項國際大獎,在全球佳評如潮。《美麗人生》在美國的票房已經超過《郵差》,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外語片。迄今為止收入已近2300萬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億美元大關,而更令人稱道的是,該片的製作成本僅僅為650萬美元。 貝尼尼也由此成為奧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語片拿到奧斯卡影帝的外國演員, 取得了無數電影人畢生夢寐以求的成功。 貝貝尼1952年出生在義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個快樂的傳說》、《不法之徒》等電影,他的電影真實、簡練,而且總是熱情洋溢、充滿笑容 。《美麗人生》是他所執導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視角來反映戰爭的殘酷,而觀眾則在笑聲中領悟到人生的真諦: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時被黑暗所籠罩,我們依然能夠找到美之所在。

以上摘自:http://www.ontimes.net/html/yssk/mlrs.htm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該片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大獎,片子在戛納電影節試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個個含淚步出影院。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以極為樂觀的態度講述了一個極為悲慘的故事
。感人肺腑。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爾焦-坎塔里尼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美麗人生》劇情介紹

內容提要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說明書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新浪)

笑對噩夢--淺談電影《美麗人生》

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中悲慘生活的電影很多,最著名的莫過於《辛德勒名單》。然而天性樂觀幽默的義大利電影藝術家出人意料地從陳舊的創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鮮的東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麗人生》,即在充滿鮮血和死亡的集中營里找到了一種美麗。

故事很簡單:活潑樂觀的義大利青年圭多是個猶太人,他來到小鎮阿雷佐遇見了心儀的姑娘多拉,經過幾番巧遇和努力,他終於與多拉結婚,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約書亞。可是,好景不長,納粹在約書亞五歲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為了不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試圖讓約書亞以為這只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時,圭多慘死在納粹的槍下,而約書亞得到了「游戲」的最高獎賞。筆者在最近「奧斯卡獲獎電影展」觀看這部電影時發現在座的許多觀眾都哭了,深深被感動了,就像當年《媽媽再愛我一次》一樣,這次是偉大的父愛榜樣。作為導演和男主角的貝尼尼知道的話,恐怕不見得會欣慰,一定一臉的苦笑,作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他要的不是這個效果。

這絕對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時候種種離譜的舉動,特別是冒充從羅馬來的督學在課桌上跳起脫衣舞的情節將喜劇的因素加強到了鬧劇的程度,有趣的場面甚至不斷貫穿在集中營里,就是圭多最後被押走處死時,出現在躲在鐵箱里的約書亞面前的也是一個扮著小丑誇張模樣的爸爸。編導以喜劇的手法表現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難道是為了媚俗大眾不惜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悲劇才是媚俗。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試想,圭多在獄中僅僅是為了約書亞心靈不受到傷害才故意「欺騙」他的嗎?難道圭多自己不是這么認為的嗎:所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場瘋狂游戲,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他們:熱愛生活的人們。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只是在給兒子演戲,沒有發自內心對生活熱愛的人,是不會有這種燦爛的、讓人喜悅而充滿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兒子純潔幼小的心靈。

以上摘自:http://www.360-v.com/bbs/dispbbs.asp?boardid=21&id=811

I. 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1)牛頓(1642—1727)牛頓是這一大批基督徒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他18歲進劍橋大學學習,竟然在27歲時就當上了劍橋大學的教授,這足以證明他的成就是多麼輝煌。他的科研領域涉及數學物理和天文學。他發明了數學上的微積分,出版了近代科學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力學三大運動定律,他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全世界的許多教師和家長所採用,作為向兒童進行科普啟蒙教育的經典素材。

牛頓雖然在科學上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他更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畢生認為,人類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經驗;所以,他研究聖經的興趣不在研究科學之下。據統計,牛頓所發表的科學著作只佔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學作品,總數字超過140萬字。他寫道:「我深信聖經是神的話,聖經是人受神默示寫成的。因此,我每天都研讀聖經。」「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而有證,實在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的。」
(2)法拉第(1791—1867)法拉第是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基督教會長老,他以發現電磁感應而聞名於世,被譽為「電學之父」,電容的單位則以他的名字命名「法拉」,他又是個發明製造家,發明了發電機和變壓器以及最早的電動引擎。

法拉第是個虔誠的基督徒,擔任著倫敦一教堂的長老聖職,每周講道多次,保留至今的講章有150篇之多。他的名言是:「聖經說什麼,我們便說什麼;聖經沒有說的,我們也不應說。」他相信上帝創世的統一性和連貫性,使他引入電場和磁場的概念。為了使社會大眾認識上帝智慧的創造,他公開示範在電學上的發現。他在晚年更是勤讀聖經,當他被記者問及對死後有何猜測時,他回答道:「猜測?我從沒有任何猜測。我深信所有的確據。我知道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聖經提摩太後書一章12節)。」

(3)焦耳(1818—1889)焦耳是英國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他為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奠定下基礎,能量的單位則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焦耳」。他提出焦耳定律,被譽為當時新科學的熱力學的始祖,他為熱力學第一定律(暗示宇宙不是自然衍生出來的)提供了實驗的基礎。

焦耳是個基督徒,他認為科學研究工作與聖經真理協調一致。他堅信神就是宇宙創造者,他列出他優先考慮的事:「承認信仰,服從神的旨意,然後從他手的工作體會他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4)麥克斯韋(1831—1879)麥克斯韋是英國物理學家,他的電磁理論及其相關方程式,為二十世紀物理學開辟了新里程。

科學界的朋友和同事都公認麥克斯韋是虔誠的基督徒,他是教會的長老。他經常研讀聖經,他的筆記本里記著他的禱告:「全能的神啊,你按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賜予他生命的靈魂,讓他尋求你。你統治所有受造物,教導我們研習你親手作的工,好使我們開墾土地善用資源,加倍努力事奉你;又使我們領受你可稱頌的話語,相信你差派主耶穌來,帶給我們救恩和赦罪的知識。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

(5)帕斯卡(1623—1662)帕斯卡是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他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16歲寫成投影幾何的名著《圓錐曲線論》;他研究了代數中二項式展開的系數規律,對概率論和擺線的研究也卓有貢獻。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閉流體能傳遞壓強的帕斯卡定律,壓強的單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帕斯卡」。

帕斯卡是個少有的「不愛世界愛上帝」的基督徒科學家。正當他的科研成就如日中升的時候,他竟從24歲起放棄了科學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他的主要著作《思想錄》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學經典。帕斯卡的科學方法帶有基督徒信仰的深刻印記,他對唯理論進行了批判。他認為,對上帝的啟示,人們必須接受(或拒絕),而不能僅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懷疑。上帝的無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種主張藉助於科學的原理就能解釋萬物的觀點,是極為狂妄自傲的臆斷。通過《思想錄》,我們能看到一個基督徒的心聲:「沒有耶穌基督,世界是無法生存的,因為那必然要麼就是世界毀滅,要麼就是世界活象一座地獄。」

(6)伽利略(1564—1642)伽利略是義大利物理學家,他的名字是和著名的比薩斜塔緊密相聯的,他在斜塔上所作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關於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的論點。伽利略首次通過實驗來檢驗理論推導正確與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因此,他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在天文學領域,伽利略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寫下《關於兩種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宣布哥白尼的「地動說」是完全正確的。

伽利略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和修士,他相信聖經來自上帝的啟示,相信科學與聖經不能互相沖突,他認為宗教信仰和科學信念之間並無矛盾。1633年6月,天主教皇烏爾班八世有感於基督教新教的影響日隆,決心維護天主教的利益,壓制伽利略《對話》的觀點。異端裁判法庭審問了伽利略,但伽利略始終認為自己正確,他說:「我難道不是一個基督徒嗎?我難道不能算教會的驕子嗎?我難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帝和他的獨生子耶穌嗎?要我悔改什麼?難道讓我將真理隱藏起來,褻瀆上帝,替(天主)教會丟臉嗎?」作為天主教徒,他又承認宗教會議、聖傳和教義的權威性;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相信依靠神的幫助、神聖天主教及使徒建立的正統教會所教導和傳授的一切。」伽利略在信仰和科學的關系方面堅持了正確的立場,認為哥白尼的學說符合聖經,而天主教皇是出於維護教廷的權威而迫害伽利略的,這一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舊教的一場沖突,不能簡單籠統地說成是宗教迫害科學。實際上,教皇並非為了維護聖經,而是利用天主教組織的政治權力壓制基督徒或傾向於基督教新教的科學家。
(7)開爾文(1824—1907)開爾文是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他以研究熱力學而聞名。他用精確的術語系統地闡述了焦耳熱力學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這兩條定律都反映出進化論並不科學。開爾文發現了絕對溫標,國際上就以他的名字作為絕對溫標的單位。

開爾文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說:「我們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愛的構思的證據……無神論的概念在愚昧,筆墨難以訴說。」他認為科學與聖經根本沒有沖突,並相

信:「就生命的起源而言,科學正面肯定了創造的力量。」一次,他的學生問他一生中最大的發現是什麼,他沒有說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卻說:「在我生平的發現中,最有價值的,是認識了主耶穌基督。」

(8)普朗克(1858—1947)普朗克是德國傑出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1900年,他提出了震驚科學界的「量子假說」,後來被科學家們用於解釋各種物理現象,驗證了量子論的正確性。量子論成為20世紀物理學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普朗克為開創物理學革命性發展的新紀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普朗克信仰上帝,從1920年起直到逝世為止,他一直擔任基督教會的執事聖職。他相信上帝是無所不在的,自然規律由上帝支配;他一再強調科學與信仰並非對立的關系,而是互相補充的。他在《宗教與自然科學》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籲科學家「朝上帝走去」!

(9)笛卡爾(1596—1650)笛卡爾是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他創立了解析幾何學,用坐標系來描述空間的點和坐標值的相互對應關系,他認為:「數學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樣,也都是由上帝所確立,並依賴於上帝。」

笛卡爾堅信上帝的存在,在他的主要哲學著作中,他寫道:「當我專心地想到上帝,完全向著上帝的時候,我發現並沒有任何產生錯誤或虛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後,回想到我自己的時候,經驗就告訴我,我仍然會犯無數的錯誤」。他還說過:「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體、或某些心智、或其他的本性,並不是完全美滿的,那它們的存在一定要依賴上帝的力量;如果沒有上帝,它們就一刻也不能維持下去。」

(10)萊布尼茲(1646—1716)萊布尼茲是德國傑出的數學家、哲學家。他和牛頓幾乎同時發明了微積分,現在高等數學中所採用的積分符號,就是萊布尼茲發明的。為了紀念他和牛頓對積分學的突出貢獻,國際數學界便把「積分學基本公式」稱做「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萊布尼茲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創造者,他賦予這個世界以一定的規律,因而社會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則,這就是自然法。萊布尼茲認為;數學全然不是別的,而是上帝的傑作。他一向把他的淵博知識、他的研究工作同上帝聯系在一起,對他來說,對上帝的認識,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標。他說:「上帝不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質的源泉,是實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樣是處在可能性中的實事事物的源泉。這是因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恆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恆真理所依賴的理念的所在地。因為如果沒有上帝,就沒有任何處在各種可能性中的實在的東西,不僅沒有任何實在的東西,而且沒有任何可能的東西。」

(11)波義爾(1627—1691)波義爾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他用實驗闡明氣壓升降的原理,發現一定質量的氣體在溫度不變時,壓力和體積成反比,這就是中學物理教科書上著名的「波義爾—馬略特定律」。波義爾又是現代化學的先驅,他首次引入化學分析的名稱,將元素定義為未能分解的物質,開始了分析化學的研究。

波義爾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在科學和神學方面均有建樹,對宗教與科學的關系有精闢的見解。他認為,科學是宗教的一個卓越的學校,是一項宗教任務,是對上帝展現在宇宙中的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的揭示,科學是宗教的盟友,甚至受宗教的指導。波義爾相信,上帝創世時,除他之外不存在任何實體,沒有任何受造之物需他承擔義務或者能夠束縛他。如果上帝中斷對宇宙的維持,宇宙就會土崩瓦解。神力量的持續參與是必須的,因為規律並不是真正的力量,而只是規則性的一個表現方式而已。這就批判了僅僅把上帝作為宇宙運動的最初動力,從此就不需要上帝的錯誤觀念。波義爾在他的《基督教巨匠》一書里,認為科學與基督教信仰並無沖突,科學和信仰都承認人的智慧有限,只有藉助於上帝創造自然的模式和啟示,人們才能形成正確的觀念。波義爾對基督教護教學甚有研究,他還支持聖經的出版,在美國發行的第一本印第安語《聖經》就是由他資助出版的。

(12)道爾頓(1766—1844)道爾頓是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他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創立了原子論,使化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他因出版《化學原理的新體系》而獲皇家勛章,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

道爾頓在信仰上屬於正統的牛頓派學者,是虔誠的基督徒。他12歲時就在教會學校里擔任一些職務。他相信上帝掌管自然法則,使不可見的基本粒子成為可變的或可毀滅的。

(13)巴斯德(1822—1895)巴斯德是法國著名的化學家、微生物學家,他開創了微生物學及細菌學兩門新學科,他又發明了免疫種痘和低熱消毒法,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提出生源說定律,說明生命只能來自生命,反駁盛極一時的自然衍生的進化論觀點。

巴斯德在信仰上是虔誠而保守的基督徒,他認為科學與基督信仰並無矛盾,堅信科學拉近人與神的距離,他說:「對大自然越有研究,就越感受到造物主奇妙的工作。」他對上帝和福音都有堅強的信心,他說:「如果承認上帝的存在,這一個信心實比一切宗教的神跡更為超奇,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有了這種信心,這種悟性,那便不能不對上帝下跪敬拜了。」他常在實驗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禱告。巴斯德相信,上帝由於他無限的慈善,不可能為人類創造一種懲罰的災禍後,不同時為人類造出一種救葯來。為此,他孜孜不倦地尋找特效葯,發現了各種抗毒素,找到了預防和治療牛羊炭疽病、雞霍亂病、狂犬病等方法,大大發展了免疫學。

(14)孟德爾(1822—1884)孟德爾是奧地利遺傳學家,遺傳學的奠基人。1865年,孟德爾發表了題為《植物雜交試驗》的文章,提出遺傳單位(基因)的概念,並闡明其遺傳規律,為遺傳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孟德爾年輕時曾大病三次,他感到前途渺茫,在1843年進天主教修道院做修道士,學習了4年神學課程後,擔任了教會神甫聖職,後來被任命為天主教隱修院院長,專門從事神學教育工作。

(15) 歐拉出生於瑞士,在那裡受教育。歐拉是一位數學神童。他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數學家之一(另一位是卡爾?弗里德里克?高斯)。他作為數學教授,先後任教於聖彼得堡和柏林,爾後再返聖彼得堡。歐拉是史上發表論文數第二多的數學家,全集共計75卷;
他發表的論文達856篇(另一說865篇),著作有32部(另一說31部)。產量之多,無人能及。歐拉實際上支配了18世紀至現在的數學;對於當時新發明的微積分,他推導出了很多結果。在1735年至1771年,歐拉的雙眼先後失明(據說是因雙眼直接觀察太陽)。盡管人生最後七年,歐拉的雙目完全失明,他還是以驚人的速度產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歐拉年輕時曾研讀神學,他一生虔誠、篤信上帝並不能容許任何詆毀上帝的言論在他面前發表。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說到,歐拉在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宮廷里,挑戰當時造訪宮廷的無神論者德尼?狄德羅:「先生, ,所以上帝存在。這是回答!」不懂數學的德尼完全不知怎麼應對,只好投降。

(16) 高斯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數學家,並有「數學王子」的美譽。高斯是一對普通夫婦的兒子。他的母親是一個貧窮石匠的女兒,雖然十分聰明,但卻沒有接受過教育,近似於文盲。在她成為高斯父親的第二個妻子之前,她從事女傭工作。他的父親曾做過園丁,工頭,商人的助手和一個小保險公司的評估師。當高斯三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帳目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軼事流傳至今。他曾說,他在麥仙翁堆上學會計算。能夠在頭腦中進行復雜的計算,是上帝賜予他一生的天賦。
高斯非常信教且保守。

傳教士與近代中國:
1 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醫院
中國此前也許有太醫院之類的東西,但那與現代的醫院概念相差甚遠。外國傳教士在進入中國後就開始醫葯活動。利馬竇開創了傳教與醫療並重的傳教路線,法國傳教士張誠曾用金雞納霜治癒了康熙皇帝的瘧疾,馬禮遜也曾澳門開辦西醫診所。 但最早在中國建立現代意義上醫院,對中國的近代醫學產生深遠影響的是美國傳教士彼得?伯駕。
伯駕(Peter Parker)1804年生於馬薩諸塞,183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1834年被美部會派遣來華,成為基督教第一個來華傳教醫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廣州新豆欄街7號的豐泰洋行內租屋開設「廣州眼科醫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稱「新豆欄醫局」。這是中國第一所新式教會醫院,西醫自此正式傳入中國。
1837年,伯駕在醫局內向關韜等3名中國人傳授西醫知識,使關韜成為中國第一個「西醫學醫」 。從這個意義上講,伯駕又是第一個向中國人傳授現代醫學的外國醫生。
後來的一些教會醫院在中國非常有名氣,湘雅醫院,齊魯醫院,協和醫院等至今仍然是全中國最好的醫院,雖然它們的名稱可能已經改了。

2 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圖書館
中國古代也有藏書樓,但是其功用是儲藏,與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大相徑庭。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是西什庫教堂北堂圖書館。 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的一些城市的教堂機構和教會大學中 創建了一座座令中國的藏書家瞠目結舌的明顯居於先進水平的新式圖書館。其閱覽規則,圖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技術 ,圖書在民眾中的流通狀況和藏書利用程度與當時大清帝國的古代藏書樓狀況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於開啟民智起了巨大的作用。

3 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女子教育
中國以前不是完全沒有女子教育,但限於富裕人家的家庭內部,且內容狹隘。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德國傳教士郭實臘的妻子在澳門收容了幾個窮人家的女孩,開辦女子讀書班。這可以說是傳教士在中國開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嘗試。西方傳教士開辦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對當時中國社會重男輕女的封建體制是一個很大的沖擊與挑戰,它突破了幾千年來的禁錮,開了中國女子受學校教育的先河。
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是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曾培養出許多傑出的女子人才,1911年的畢業生丁淑靜曾擔任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總幹事;1919年的畢業生李德全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衛生部長;1920年華北女子協和大學正式合並到燕京大學中,燕京大學遂成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學生的大學之一。燕京大學在五十年代初又成為北京大學的一部分,所以當今中國第一名牌大學--北京大學亦曾得益於基督教。
除了北京的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傳教士還在南方開辦了兩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學校,這就是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女學的發展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而且也與一個國家的興盛有關。誠如梁啟超所說"女學愈盛,國家愈強",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於個人,"皆可各執一業以自養",於國家,"保國保種",使國富強。

4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中國的所謂高等教育,如中央官學、國子監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現了。然而這種高等教育只是相對於當時的初級教育而言,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大學的出現則是在十九世紀,並且最早的大學都是由傳教士開辦的。
基督教大學在中國的出現是在1880年前後,當時的大學主要是在教會中學基礎上添加的大學班級。基督教在華的第一所大學是美國長老會在山東登州開辦的登州文會館。登州文會館原是一所小學,後演變為教會中學,1882年登州文會館正式升為學院。十九世紀中國的基督教大學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會館外,1888年美國衛理公會在北京開辦了北京文匯書院;1889年美國公理會建立了通州華北協和大學;1890年美國聖公會在上海的聖約翰學院設置大學課程;1893年美國長老會在杭州設立杭州長老學院。
和醫院一樣,中國的基督教大學保留到今天的,仍然是當今中國最好的大學。
5 傳教士與最早的東學西漸
大部分人知道傳教士對於西學東漸的貢獻,但是未必知道中國的論語,四書五經等翻譯成外語,介紹給全世界的也是傳教士。 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中學西傳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直接攜帶中國文獻回歐洲;選擇翻譯漢語典籍;著述評介中國文化學人的思想;以報告、書信、日記方式記述日常見聞;編著中英對照字典;編輯出版西方報刊等。1682年,柏應理帶走中國書籍400餘冊。1694年,白晉代走300多卷中國典籍贈送給路易十四。其中有影響的典籍包括鄭樵的《通志》、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還包括明《永樂大典》和清《古今圖書集成》。漢語典籍最早的西譯是《明心寶鑒》於1590年在菲律賓譯成西班牙文,譯者就是多明我會會士高毋羨(Juan Cobo,?--1529)。「明心寶鑒」是童蒙讀物,內容主要是訓誨幼童的格言。文獻不具有經典性,具有隨意性,沒有目的性,但確是開先河的。但到了耶穌會士時期,就具有了目的性選擇性。翻譯中國學術經典,是耶穌會傳教士入華傳教「適應性」策略之一。早在利瑪竇之前,羅明堅就進行了西譯漢語經典的嘗試。1578年,他輾轉來到廣東肇慶,用拉丁語試譯了《大學》的部分章節和《孟子》。譯著雖然影響不大,但有開創之功,成為利氏等人的先行者。1661—1662年間,郭納爵、殷鐸澤、柏應理等人,陸續將《大學》、《中庸》、《論語》譯成拉丁文,在法國出版。正是由於傳教士們的努力,中國的文化才被全世界所了解.

6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盲校和盲文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傳教士穆威廉(Hill Murray)在北京成立啟明瞽目院(Hill Murray Institute for The Blind解放後改名為北京盲校),這是我國第一所盲校。有位中國盲教員(據說是山東人,叫朱德光;另一種說法是一們姓沈的盲教員和外國傳教士合作),將盲字排出北京話的全部音節四百一十多個,人們稱它為「康熙盲字」(也稱北京盲字「或協和盲字」)。這是最早的漢語盲文的開端.一八九八年,女傳教士岳艾美(國藉不詳)在福州成立盲校。她以拼音方法制字過一套拼寫閩南話的「福州盲字」。這種方言盲文有字母三十多個,每個音節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點符。一九一一年前後,她又加以改進,字母增加到五十三個,聲調符號七個,每個音節由聲、韻、調三個點符級成。一九二0年前後,她還提出過一些簡寫的方法,簡寫詞的前後都有空格,可以說是我國盲文有分詞形式的先聲。

7 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漢英、英漢字典
1815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澳門為了翻譯工作,編寫了中國第一部英語學習字典《華英字典》。《華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漢-漢英對照的字典,篇幅大內容豐,有豐富的例句及解釋,並收錄大量成語、俗語。1844年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華韻府歷階》及1847年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漢字典》都把它當作參照基礎。

8 傳教士和中國最早的聾啞學校和手語
中國的聾啞人用手語進行表達一直是隨意的,不規范,不統一。我國最早創建規范的手語並建立最早的聾啞學校的是西方傳教士。?
1887年(清光緒13年),美國傳教士梅里士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聾啞學校,並搜集中國聾人手勢,同時將手指字母傳入中國。這是我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
9 傳教士與中國最早的麻風病院
麻風病是一種可怕的疾病,以前的中國許多地方發現了麻風病人就要被燒死,聖經中基督曾經多次治癒了麻風病人,成為傳教士們的榜樣。1921年,美國傳教士愛伯特和義大利傳教士法德路等在昆明市創建雲南省麻風病院,以後伯格理在雲南, 在以後其他傳教士在中國其他地方向及建立了麻風病院,給他些被家人,鄰居拋棄的可憐人帶來希望。

以上是我匆忙之間搜集到的資料,只是大海中的幾滴水.與傳教士有關的中國之最還有很多,比如.最早把阿拉伯數字,幾何學,天文學,各種現代科學等介紹到中國的也是傳教士。希望支持的朋友們補充。

我認為,傳教士們為中國走向文明進步所作的貢獻遠遠超過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所有群體,他們是對中國的近現代化貢獻最大的一群人。我們中國人不是忘恩負意的民族,有良心的中國人應當紀念這些與我們無親無故的人為我們所做的.謝謝。

J. 關於二戰電影的一個片名…很重要…

[電影]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該片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二十八項國際大獎,片子在戛納電影節試映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鍾之久,個個含淚步出影院。這部影片是由義大利的「國寶級」人物羅貝爾托貝貝尼自編自導自演的。以極為樂觀的態度講述了一個極為悲慘的故事
。感人肺腑。

編劇:溫琴佐-切拉米、羅貝爾托-貝尼尼
導演:羅貝爾托-貝尼尼
攝影:托尼諾-德利-科利
音樂:尼科拉-皮奧瓦尼
主演:羅貝爾托-貝尼尼、尼科雷塔-布拉斯基、焦爾焦-坎塔里尼

義大利梅蘭坡電影公司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
上海電影譯制廠 譯制

《美麗人生》劇情介紹

內容提要

猶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駕車來到阿雷佐小鎮准備開一家書店,途中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兩人好事多磨,終成眷屬。好景不長,圭多和兒子因猶太血統被強行送往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為了能和兒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在集中營里毅然前同行被分開關押。圭多不願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他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他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自己卻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

說明書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去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打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軍,將他抱上坦克。

熱點內容
班主任開班會內容 發布:2025-04-30 02:10:25 瀏覽:652
澳門歷史資料 發布:2025-04-30 01:51:59 瀏覽:478
一邊一邊英語 發布:2025-04-30 01:30:51 瀏覽:190
教小孩數學視頻 發布:2025-04-30 00:27:27 瀏覽:740
京東歷史訂單 發布:2025-04-30 00:00:48 瀏覽:97
師生師徒文 發布:2025-04-29 23:48:28 瀏覽:274
數學家語錄 發布:2025-04-29 23:25:47 瀏覽:917
老人地鐵飈英語 發布:2025-04-29 22:23:32 瀏覽:242
酒店預訂英語 發布:2025-04-29 22:15:48 瀏覽:876
補課高二生物 發布:2025-04-29 21:33:35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