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與孩子溝通
1、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
盡可能多向老師打聽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比如在團結同學,助人為樂等方面也要多加了解,這樣了解的孩子才是全面的。
2、講孩子的性格
將孩子在家裡的各種習慣、嗜好與交友情形等,坦白誠實地告訴老師,供老師參考。
3、和老師交流孩子的看法
探詢孩子對老師和學校的看法,如果覺得有些情況需要注意,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可以求證。但是求證的時候,應該盡量以「相信這是誤會」的態度,這樣氣氛會比較融洽,也容易解決問題。
4、顧忌老師的感受
對於所有家長來說,在跟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不管孩子在校的表現如何,成績如何,都不能把原因歸結到老師的身上。雖然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但是每個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愛好都是不同的,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也才能進行更好的溝通。
(1)老師如何與孩子溝通擴展閱讀
在跟老師進行溝通的時候,首先要對老師懷有感恩之心,然後再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比如說跟同學的相處情況,日常的一些行為等等,如發現有不好的地方,就需要能夠多去引導孩子進行改正。
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2. 老師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在學習和生活上應該和孩子溝通,老師溝通要理性和明智。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致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溝通的。
3. 孩子不聽話和老師怎麼溝通
第一、承認並主動去學校了解情況。
家長首先要配合老師,主動和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不聽話是怎麼回事。最好是親自到學校去,與老師面對面交流。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第二、了解情況以後,根據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首先,家長要承認自己孩子的不足,給老師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
其次,家長要讓孩子向老師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孩子倔強不肯,則要先與孩子交流。
最後,根據孩子犯錯的情節 嚴重程度,與老師協商處理辦法。以老師的意見為主。
第三、家長必須再單獨與孩子溝通。
與老師交流之後,家長必須還要與孩子交流。這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我認為這才是教育的本質)。幫助孩子分析,孩子的行為為什麼老師不認同。然後與孩子討論,孩子的做法在什麼情況下是合理,又在什麼情況下是不合理的。
我相信孩子是可以理解這些的,並且這也會為孩子以後的行為指明方向。
簡單地說,就是要把孩子內心的矛盾與情緒化解掉,而不能強行壓制。強行壓制可能當時有效果,但對孩子的後續成長是有害的。
4. 面對比較叛逆的初中生,老師要怎樣與孩子有效溝通
初中生處在叛逆期,老師想要和孩子溝通,可以採用啟發式的提問來和孩子進行溝通。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因為孩子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情,老師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來聽自己的。要學會去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用這種啟發式的提問就可以讓孩子去思考人生中的一件事情,這樣的話也能夠更加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成朋友
因為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以及承受力都不同,有的孩子非常的要強,什麼事情都要爭第一。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已經努力了,不想要成為第一。還有一種是如果家長和老師越逼迫,那麼就會越難受,最後還會被逼出心理問題。在因人而異的同時一定要對症下葯,根據每一個孩子的特性來解決問題,學會去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朋友來對待,才是最重要的。
5. 和孩子班主任如何溝通
首先帶著感謝的心情去溝通。與班主任溝通要謙遜,多聽聽老師對孩子的在校評價,然後也將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與老師溝通,千萬不要將孩子誇的特好,然後商量怎樣讓孩子今後各方面更好,不要說只有老師才能管好,老師說才聽的話,要家長學校一同管理教育孩子。
6. 老師如何和孩子建立聯系
一、要熱愛學生。愛學生,就要學會尊重學生。
愛是一種尊重。愛學生,就要學會尊重學生。學生天真、單純,容易受到傷害,其自尊心和人格需要在成人的正確教育和呵護下,方能健康地發展。作為教師,應該是學生自尊和人格的保護者和引導者。但做教師的往往受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容易形成盲目自尊,無視學生的人格,不容許有絲毫挑戰的畸形心理。突出表現就是有的教師放不下架子,把本來應該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得等級森嚴,學生常常需要看教師的臉色說話做事,稍有不慎,就會招致教師的不滿和處罰。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容易導致師生間的疏遠,甚至對立,從而影響到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應該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學會尊重學生,尊重他們說話、思考、做事的權利。當學生犯錯誤時,允許他們有解釋的權利;在討論問題時,允許他們有爭論的權利;在做事時,允許他們有思考、選擇的權利。要學會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教師在教育中不只是活動的設計者、領導者,更應該扮演好對話者、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教師只有學會尊重學生,就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師生間在這樣一種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交往,師生間的關系能不良好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魂靈。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看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
二、愛學生,就要學會寬容學生。
愛是一種寬容。愛學生,就要對學生有一顆寬容之心。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在他們身上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和錯誤。面對有缺點和錯誤的學生,尤其是少數「屢教不改」的學生,教師難免會產生急躁甚至惱怒的情緒,這種情緒也易引發過激的言行,如果不加以克服還可能導致師生之間對立情緒的產生。事實上,學生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尚未成熟,教師應該允許他們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完善。對待有錯誤的學生,多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弄清犯錯的原因,然後給予正確的引導。並且要看到學生的行為是有反復性的,不要期望經過一次教育,學生就能完全改正其不良行為和習慣。只要有了點滴的進步,就要給予鼓勵,呵護、引導,幫助他們完善成熟。總之,教師應有一種寬容、理解的心態,給學生多一絲微笑少一分嚴厲,多一層尊重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引導少一點約束,學生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信,多一點自由。只有在平等、自由的環境里,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師生才會融洽相處。
三、對學生要有研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的「盡可能深切的體味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清規戒律」。只有體味學生的社會、庭布景、個性差異、樂趣快樂喜愛、心理轉變、成長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本
四、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互動性的關系
所謂互動性是指師生通過交往能達到彼此心理上的相互影響,相互促動教師在師生交往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內部動因,想方設法幫助各類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課堂上對難易不同的問題,在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快生感到有高可攀,慢生也感到有成功之時。如果慢生總回答不出對的問題,會挫傷他學習的積極性。回答對了給予鼓勵,回答不完全也給以鼓勵的話語,如「老師相信你會回答出來的,不要緊張慢慢想想吧!」等,使學生不至於思想緊張,這樣牽動學生思維之弦,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伸出援助之手,從而獲得知識,自然對老師從心裡感到欽佩。
五、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以贊賞的眼光鼓勵學生
每個教師都應相信學生的確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有一個非常熟悉的例子。有一位教育家到學校做實驗,隨意選一個班從中抽出一部分學生進行談話,告訴這些學生他們是教育家從同學中選出來的最聰明的學生。一段時間後,這些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正是教育家點亮這些學生心中獲得學習成功的信念之燈,使他們發揮出了潛能。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在教師不斷的期待和鼓勵中獲得點點滴滴的成功與進步的。教師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③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④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7. 老師怎樣與學生溝通最好
1、 理解老師是人,不是神。
理解老師是人,不是神,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每天要面對那麼多不同性格的學生,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關愛。還要面對不同的家長,還要面對學校領導的要求,還有家長的期待,還有升學壓力,班級評比,實在是辛苦和不容易。
2、 肯定老師的付出。
肯定老師,以看見的事實為基礎,不是盲目的肯定,老師愛每個孩子,都是為了孩子好,肯定老師為孩子們著想,為孩子們的付出。因為有老師教孩子,才讓我們家長安心工作。另外找到老師存在的優點,發自內心的欣賞,譬如老師邏輯思維強,那你贊揚老師這方面嚴謹,老師文採好,語言能力強,贊揚老師的溝通能力好。
3、 咨詢孩子在學校情況。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學習情況怎麼樣,有什麼優點,有什麼缺點,給老師添了什麼麻煩等等。
這樣你就知道老師眼中的孩子是怎麼樣的,了解清楚,根據老師說的情況,回家能夠針對性的和孩子溝通。
4、 請教老師。
已經了解清楚,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和老師對孩子評價。這個時候,需要向老師請教,老師帶了這么多學生,比我經驗豐富,針對孩子的特點,我需要怎樣做,還請老師指點,這樣向老師請教,表示對老師的尊重,同時也可以了解老師的想法。
5、 交流方法。
經過前邊4步,和老師關系拉近了,這個時候要表達自己的育兒觀念,讓老師知道你不是一個盲目的家長,你也有自己的思想。首先感謝老師給的建議。以今天咨詢媽媽的孩子為例,孩子沒按照老師要求,老師打了孩子,怎麼和老師溝通。原則不指責,不評價,不抱怨,抱著真誠解決問題。談自己的觀點,不談老師打了孩子。作為父母,我不會忘記養孩子的初衷,希望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孩子學習方面,我不想給孩子太大壓力。
8. 老師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和交流
我家的孩子現在14歲也進入了青春期。在學校不學習不聽課,經常打架。在家裡也非常不聽話,一有不順心就和我頂嘴。而且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不允許我看他玩游戲、聊QQ或者是刷抖音、刷快手。
我們倆說不了幾句話就能夠吵起來,這一度讓我陷入了非常的焦慮之中。後來為了改變我們之間的這種狀態,看了很多關於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交流方面的書。於是總結了以下最主要的三點:
第一,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保持情緒的平和,不要大吼大叫。在和兒子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越是暴躁的對兒子吼叫,兒子表現的就越叛逆。
於是我漸漸改變了自己的態度,用低緩溫和的聲音和他說話,用商量的口氣要求他做一些事情。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對我的說的話不再那麼反感,也願意聽從我的吩咐去做一些事情。
第二,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作為家長要給予平等。這個時候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一個大人了,不想再受父母的控制。如果拿出父母的威在他們面前處處壓制的話,只能引起他們更加的反感。所以和他們交流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像朋友一樣商量。
第三,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給予尊重。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和隱私,他們非常反感父母偷看他們的日記、QQ或者是其它的社交軟體。我們當父母要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不能去偷看他們的東西。
總之這個時期是一個很敏感的時期,我們不僅要改變孩子,還要改變自己,以陪伴他們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9. 孩子在青春時期,老師要如何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由於身體的發育、思想的成熟、心靈的復雜,青春期的孩子進入自主、苦悶、迷茫、躁動和敏感的人生關鍵期。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極易沖動。也許是體內荷爾蒙在作怪,一句話不對就和父母杠上,而且不會屈服。有時說急了,在感情沖動之際會說出讓父母心碎至極的傷心話。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沖動起來不考慮後果。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了解現在的孩子和我們代溝很深,學生一旦到了青春期,作為班主任就該理解和幫助,不要正面和他們發生矛盾,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和他們做朋友,想辦法讓他們把自己心裡想說的話說給你聽,而不是大發雷霆,什麼事都是學生的錯。好多學生都是老師不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青春期叛逆很深,導致他們走入歧路,所以老師很重要,做好學生的護航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