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老師
A. 我的班長是才華貓作文
都說齊天大聖有七十二變,而班長郭菲,既不是什麼孫悟空,也不是什麼妖怪,卻也有七十二變的本領,同學們說她是一隻「多變貓」。
上課調皮搗蛋的同學認為郭菲是只「厲害貓」。自習課的時候,班主任有事,讓同學們自己復習課文。一些調皮的同學就想大鬧天宮了,有說話的、打鬧的、下座位的…郭菲見狀,走上講台,板著臉發話了:「別吵了!下座位的同學請回到座位上去。」聽他這么一說,倒有幾個同學挺識趣的,坐在自己座位上看起書來。不過,也有不吃她這一招的。郭菲語氣加重了:「你們也不想一想,現在是鬧的時候嗎?老師上完課已經夠辛苦的了,你們也不認真復習功課,還在這里搗亂,老師知道了,會多傷心呀!誰不想玩,我也想玩呀!要玩下課咱們一起玩…」那幾個調皮的同學被感染了,不再鬧了,靜下心來認真寫起了作業。你說,郭菲這只「厲害貓」挺有招兒吧!
可一下課她就變了樣。「大姐,有好吃的嗎?給點兒。」你瞧,她正向同學要麻辣土豆條兒吃呢!上課管人的時候還風度翩翩,一下課就成了這個熊樣兒,同學們看郭菲可憐巴巴乞討的樣子,就勉強答應了,可袋子剛打開,她就飛一般的把手插進袋子里,一抓就是一大把,然後迅速逃到沒人的地方,吃土豆條兒,你們說,他是不是一個「饞貓」!
B. 4.9x4.9的人物簡介
連載於《漫友·少年SUPER》,本作為黑白版,已收錄單行本,全3卷
第一回合——她的眼神
第二回合——原來是「拳擊」
第三回合——兔子論
第四回合——未來的賭注
第五回合——靠自己
第六回合——唯一的途徑
第七回合——因材施教
第八回合——眼角的淚光
第九回合——開戰
第十回合——溫雅的戰術
第十一回合——執著
第十二回合——郭菲那點事兒
第十三回合——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第十四回合——結束和開始…
金龍獎特別篇 ——葉楠的故事(連載版本為15,16話)
因雜志改版而展開新篇章並更名 雜志連載版為 4.9X4.9遺失地圖的旅程
第一回 新規則太扯了!
第二回 三個目標
第三回 偶像明星來了~
第四回 鬥牛要不要
第五回 1 VS 1.5
第六回 她/他們眼中的坡
第七回 流氓好多,你打還是我打?
第八回 跑~跑~跑~
第九回 弊端
第十回 阻力
第十一回 不要阻攔我!
第十二回 選擇題
第十三回 互相威脅
第十四回 就算沒有你
第十五回 步伐和可樂
第十六回 爭VS昕
第十七回 我是「老師」
第十八回 跟上他!
第十九回 戰斗的距離
第二十回 必殺技
第二十一回 我贏了?我輸了?
第二十二回 上限
第二十三回 每個人,都有小心事
第二十四回 左宥安
第二十五回 大人眼中
第二十六回 打個巴掌賞個甜棗
第二十七回 復仇者
第二十八回 幫助的方式
第二十九回 預備,開始!
第三十回 是對手
第三十一回 悶騷對上三無男
第三十二回 擋下他
第三十五回 溫雅vs羅修
第三十六回 溫雅的意志
第三十七回 弱點
第三十八回 虐
第三十九回 苦澀的滋味
第四十回 那就是表白
第四十一回 日記
第四十二回 轉變
第四十三回 根源
第四十四回 理想碰撞現實
第四十五回 害怕失敗的膽小鬼
第四十六回 完全防禦
第四十七回 交叉反擊
第四十八回 無法選擇
第四十九回 我是拳擊手
最終回 再見 全書完
C. 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里美女如雲,有個人秒殺賈靜雯。那是誰呢
最經典的還是蘇有朋版的《天上屠龍》。因為這裡面有美!女性!如!雲!首先是家喻戶曉的女主角賈靜雯,她飾演的趙敏,可以說是記憶女神。
她是一個漂亮的教師,既可以俏皮,又可以攻擊滿氣,這樣趙敏沒有做作,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美麗多有豪邁豪邁,難得豪邁英姿,看起難忘。
15年後,經典依然是經典。整部戲最讓人羨慕的應該是蘇有朋這個榮譽,他身邊有很多美女一個人,怎麼能不讓人羨慕呢。
D. 結合自己的學習態度,說說我們應該怎樣向科學家學習這種探索精神。
我16歲的時候,從江西平江的鄉下考到上海華東師大,那是1981年,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很少打電話,見不到計程車,沒有地鐵,沒吃過西餐,沒穿過西服,沒有獎學金,沒有自費留學……今天這些都有了。」
在美留學10年的昌增益,用這樣的開場白追憶起自己16歲的時候,如今他已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的教授了。他面對的聽眾是來自北京景山、166中和4中的百名中學生和早已過了花季的百名科學家。中國科協以「談談我的16歲」新春聯誼形式開始了2002年首場大手拉小手活動。
剛過完79歲生日的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王綬王官老人手書一幅杜甫詩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送給少年朋友作為新春禮物,寄望他們將來人才輩出。
今年已是花甲的中科院微生物所教授孫萬儒講了他16歲時的一段往事:我16歲時家在鄉下很窮,上中學時,父親希望我不要念了去學裁縫。老師聽說後,跑了120里路趕到我家,說服了我的父母讓我繼續讀書。高一時,我的數學、物理、幾何、代數都是100分,只有化學考了99分,我拿著卷子去問老師到底錯在哪。老師說,你的鈷CO,O寫大了,應當是小寫,寫大了就成了一氧化碳,科學中差一點點就不是它了,你必須記住這一點。當時還考了些什麼,我都記不得了,但這個O讓我記了一輩子,使我在後來的科學研究中受益匪淺。
暢談會上,已是北京大學化學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劉歐,被她的母校景山中學邀請了回來。劉歐16歲時曾被選拔為首批11名中學生進入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師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教授,進行轉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她說:「當時我是個高一學生,生化知識遠沒有達到專業水準,面對數不清的實驗和枯燥的操作,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不斷向教授專家請教,所有的時光都泡在實驗室里。經歷了18個月的艱苦努力,我的論文終於通過了兩院院士組成的專家組的答辯,獲得了第九屆全國青少年科技論文金牌。那段經歷讓我成長,讓我懂得了只有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才會成功,只有鍥而不舍的人才會成功。當我後來再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那段日子。」
像劉歐一樣,不少參加暢談的中學生都獲得過各種各樣的青少年科技獎。面對成績,昌增益對他們說:得了獎當然很好,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你們現在還只是會學而已,還沒有為社會作出任何貢獻,並不是聰明就一定會有貢獻的。人生要經歷風雨和磨難,書本上寫的,科學家說的,甚至得了諾貝爾獎的,也有可能是錯的。要敢於挑戰權威,挑戰傳統。先學做人,後學做事。我將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送給你們,和大家共勉。
身為教育部副部長、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的韋鈺,今天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坐在了孩子們中間。她問身邊的李曉航:平常上不上網?李曉航說:上,但有用的信息不多。已是4中高一學生的李曉航問韋鈺:我們現在應該鑽一門科學還是都要鑽?
韋鈺面向所有中學生回答了李曉航的問題。韋鈺說,未來科學的發展絕對是交叉的,是跨領域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要交叉。國際腦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的決策、人的情感是分不開的,情感是人價值觀的基礎,這是我們過去不知道的。今天的青少年一定要全面發展,鍛煉你們的情感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共同工作的能力,走出去參與世界交流,這在我們的教育中是個很大的弱點。我覺得具體的知識並不太重要,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你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能力才是重要的。有用的信息是你的知識,對這些知識的運用才是你的智慧。
韋鈺表示:21世紀的科學不應該成為一種特權。科學不是為好孩子、為有錢孩子的,而是要面向所有孩子。科學要走向西部,走向貧困地區,讓那些沒有機會得到很好教育的孩子,像城裡孩子一樣學到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參加到21世紀的發展中來。科學進入教育主渠道,不光在大學,要在中學和幼兒園就開始,這已經是世界潮流。為我國培養20年30年以後的公民,科學普及非常重要,這種普及不是為了傳播知識,而是要造就一種科學精神,崇尚對事實的尊重,對真理的追求,求真求實求美。今天的青少年應該有一條更加科學的成長道路。
三所中學學生用自編自導的節目,展望了他們想像的未來50年科學的前景,166中學郭菲和她的同學以一首「大手無私拉小手科學路上斬荊棘」的詩朗誦,答謝了眾多科學前輩對他們寄予的厚望。
E. 小學五年級作文 我最難忘的一次經歷
一次難忘的經歷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事,有的回味無窮,有的苦澀難咽;有的早已忘卻,有的記憶猶新。
那是上四年級時的一次經歷。一天,我忘了帶作業本,因為我,全班同學都要多做一些作業。中午吃完飯,我一聲不響在坐在座位上寫作業,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我突然覺得這鈴聲是那麼的美妙,望著別人快快樂樂的樣子,我感到非常孤單。因為我一個人連累了全班同學,我恨不得幫同學們把作業做完。這時,一些同學的罵聲、抱怨聲、吵鬧聲一起擠進我的耳朵里,有的人甚至動手打我。霎時間教間里亂成一片,大家嘰嘰喳喳、七嘴八舌地爭吵著。有的人瞪著我,惡狠狠地說:「你記性太差了,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呀!」有的撇著嘴輕蔑地說:「就他這樣,學習肯定好不了。」還有的人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唉!怎麼天天都有不做作業的,害得我們每天都要多做作業。」這時馬皓軒走進教室,看到很多人圍在我的座位旁,就猜到這些人是為作業的事指責我。於是,他跑過來,拉起我說:「走,出去玩去。」一個同學說:「他犯了那麼大的錯誤,還出去玩?」另一個同學指著我的鼻子氣憤地說:「快滾出去吧,讓我們安靜一會兒!」站在馬皓軒身旁的同學攔住他說:「你跟叛徒玩,你也會跟這個叛徒一樣的。」馬皓軒看了他一眼,沒說話,拉起我走出教室。我對他說:「對不起。」「沒關系。」馬皓軒安慰我說:「以後注意點就行了。」頓時,我眼中充滿了淚水,這眼淚是甜的,因為這是感動的眼淚。
我很慶幸遇到了這么一個知心的朋友,在我悲傷、痛苦、無助的時候,是朋友用真誠的心撫慰我那受傷的心靈,我一定要記住這個教訓,徹底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
一次難忘的經歷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媽媽帶我去張店玩。當我們快到家的時候,沒想到天氣突然變了。盛夏的天氣,說變就變。只一會工夫,只見烏雲彌漫天空,天邊劃過一道道刺眼的閃電。媽媽說:「我們得快走,要不然會被大雨淋著的。」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我的腳步快了起來。就在這時,一道電光閃過,隨著就是一聲巨響。「我們走近道吧。」媽媽說。這時,我想起老師講的要遵守交通規則,抬頭看看烏雲密布、雷電交織的天空,再看看媽媽那焦急的神情。雖然心裡很矛盾,也只好無奈地點了點頭。媽媽穿過慢車道,翻過路欄,快速地越過車行道,再次翻過路欄,走到人行道上,回頭向我擺手示意。
於是,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地走過慢車道。雖然媽媽在前面作了演示,可我還是有些害怕。左看看右看看,確信沒有車,我才戰戰兢兢地爬上路欄。就在我跳下來的那一瞬間,一輛車從我身邊飛馳而過!我的身子一軟,倒在了地上,獃獃地連哭都不知道了。
媽媽拉著我的手走在人行道上,那危險的一幕還浮現在我眼前。我對媽媽說:「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叮囑我們:『寧走百步遠,不走一步險』……」說到這里,我看到媽媽的臉紅了。她說:「孩子啊!好好的記住老師說的話,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因為錄像可以重放,但生命卻只有一次啊!」
F. 請問周矣是幹嘛的
16-18歲時在四川上學,因家裡有特殊情況半途輟學,隨後隻身一人南下廣東, 開始他的人生軌跡,今天他自述曾經是一名泰拳運動員!(那些年 我19歲...
一個人獨自離開家人 走進另外陌生的城市過著軍事化的集體生活。
在踏入職業隊的第一天我們就明白「付出與收獲」的意義努力了不一定成功 但不努力必定失敗 這個復雜的哲學問題。
那些年我們還小,卻學會了一個人躲在沒人看的地方哭...
教練經常會對我們說這樣的話「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揮霍青春時,我們在訓練場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同樣的動作,根本不懂什麼是青春,汗水早已滲透衣衫…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 我們結識了一群同齡的兄弟姐妹,我們相依為命。
那些年出早操,春夏秋冬從未間斷。
那些年早上跑大街,路人都認為我們是瘋子。
那些年跑幾千米,都是很正常的事。
那些年我們肩上杠鈴的重量,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敢相信。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綳帶膠布,可以繞地球一圈。
那些年在訓練中我們明白,其實到醫院縫針也可以很隨意。
在這個舞台上我們留下了太多,只因我們認為這個舞台是體現自我價值的地方。
我們的每個成功付出的不僅僅是汗水與淚水,
然而年少的我們卻已懂得,佳節來臨之際,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時間用來刻苦訓練。
也只為了在擂台和八角籠鬥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其實內心的我們又何嘗不想與家人團聚,
我們會委屈,會不安,會想過放棄,又會不甘心不捨得,種種思緒煎熬著!
我們發現當初的興趣已經不能作為維持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我們為之奮斗的目標失去了動力,那一刻我們彷徨了。
然而很快我們就發現我們對運動熱情已然成為了習慣,我們相信堅持下去絕望的深淵處就是勝利的曙光!當勝利來臨時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煎熬都將消散,這便是運動的獨特魅力!
練了體育才知道,汗流多了,衣服上會有白花花的鹽粒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冬天的風是可以在臉上劃出血口子的,練了體育才知道,肌肉拉傷撞傷關節扭傷是不用休息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一直保護我們的是那些沾滿汗臭味的護具。
練了體育才知道,肉皮掉的時候也可以是一層一層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長跑下來連呼吸都是疼的要命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操場上任何地方都是能當床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過年不放假是很正常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原來一次次的摔倒爬起不一定就能成為英雄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激流勇進其實是能成為習慣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尊師的情感是所有體育人下意識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不只有軍人才有鐵與血的風採的。
練了體育才知道,堅持的意義,是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的)!
過去四年時間花了整整四年,參加過武林風,香港電視台直播節目蘇州英雄戰,馬拉松,重慶商業賽等各種大小賽事,現在回顧四年時間就是一眨眼功夫走過來了。
退出這條道的時候是22歲,出來以後在深圳灣體育中心遇見一名雅典奧運會運動員「郭菲」,郭菲是一名女配運動健將,退役後從教練身份成功轉型為一名銷售,如今是「萬國體育」銷售總監。
其實在這里也要特別感謝菲姐,哪個時候是她和李凱一起培養了我,把我從一名運動員成功訓練成一名優秀的銷售,我能從第二次進入萬國體育時,首創新人業績最高者,(4周10萬)。
通過一年的學習,磨合,沉澱,以見習經理的身份正式離開萬國擊劍。
24歲時認識「啟航策劃」潘老師,第三次改變人生軌跡,進軍攝影機構策劃行業,以最恰到好處的時機很快有了自己的創新突破,辭去啟航策劃自己建設「金凱團隊」成為一名秀場策劃師,帶領團隊輔導中小企業260餘家,創造佳績4900萬以上,其中包含伊頓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伊頓劍學」以策劃總監兼市場總監的身份完美落地執行並銜接市場各種早教機構包括名校,將伊頓擊劍有了一個好的轉折,如今擊劍學員1500人以上,當然在此感謝董事倩芸姐。
未來向百業添加營養,輔導各種行業通過商業策劃,危機公關不走下坡路,讓百業有回轉的餘地,越來越好。
山西藝術學校時期(美術專業)1951-19581951年11月5日,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的有關決定,山西藝術學校正式成立,隸屬於山西省文化局。它是山西省第一所公立藝術學校,也是建國後全國較早成立的藝術學校之一。學校地址在當時的太原市並州東街4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主校區。首任校長力群、副校長洛林,歷任校長唐仁鈞、夏洪飛、喬耀世。
學校的任務主要是為剛剛解放的山西培養文化藝術方面的急需人才,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曲、電影放映、群眾文化等不同專業,培養方式主要以培訓為主。學校這一時期舉辦了近50期訓練班,培訓了5000餘名文化藝術幹部,他們分布在全省的工礦、農村、俱樂部、文化館、文工團及各地區藝校,促進了省內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當時的美術教師有趙延緒、力群、王學化、王世祥等。趙延緒早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力群曾就讀於杭州國立藝專,王學化畢業於華北聯大,王世祥畢業於四川美專。他們是新中國時期山西美術教育的締造者、奠基者。
這一時期,美術專業的任務重在培養文化團體的美術創作幹部及各地區藝校師資。這些美術人員成為山西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服務國家建設、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先頭骨幹,也為新中國時期山西的美術及美術教育事業在全省各地播撒下充滿希望的種子。 1958年12月5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西藝術學校基礎上成立了山西藝術學院,仍隸屬山西省文化局。學院成為與當時全國各大藝術學院並行的院校之一,是山西省藝術教育的重大飛躍。因學校面積有限,美術系借駐山西省委黨校、山西省建築學校辦學。院長夏洪飛,副院長武子慧,歷任黨總支書記王青野、巨玉秀,副書記蒲英,美術系主任婁霜,黨支部書記王奐。
學院設有美術系、音樂系、戲劇系和舞蹈科,分設本科、中專各部。本科學制五年,中專學制三年。美術系開設中國畫、版畫、油畫、工藝美術、雕塑5個專業。1959、1960年招生兩屆,共招本科生60名,中專生120名。
美術專業教師有:趙延緒、王紹尊、黃景濤、婁霜、蔣采蘋、趙球、董其中、肖惠祥、葉振興、吳徹、袁瓏、王世祥、劉劍菁、謝述先、張熙玉、王懷基、張一方、鄒蘭萍、鄔國廷、焦國輝、李惠然、吳國俊、張大敏、肖林、張宗載、鐵一等人。行政人員有:賈伯俞、劉萍、韓美等人。教師大都畢業於著名美術院校,有不少人是響應黨的號召來山西支援建設的,他們為山西的美術教育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與才華。
他們修訂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製作教具,教學內容貫徹了民族化、地方化、現代化、群眾化要求,建立了集體教學制度,加強了藝術實踐。1959年,中央文化部錢俊瑞副部長曾到校參觀指導並給與好評。該時期美術創作有名的是山水畫長卷《同蒲風光》,由趙延緒、黃景濤等人為建國10周年獻禮而作,發表於《美術》雜志,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師生們還利用木刻印製傳單積極參加支援朝鮮、反對美帝等活動,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新興木刻的革命戰斗傳統。
1962年曹美等四名同學應征入伍,曹美的4件作品在1962-1964年連續獲得北京軍區文藝獎,3件作品入選第三屆全軍美展,1件獲得優秀獎,他們以其優秀的才能很快成為所在單位的創作骨幹。 1962年7月3日,由於國家經濟困難,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及省教育廳指示,山西藝術學院停辦,美術系、音樂系本科師生大部分轉入山西大學,成立藝術系美術、音樂專業,部分本科生及中專班提前就業。系址曾在省建校、山大北院2號樓、主樓、圖書館樓。
歷屆主任夏洪飛、吉林,副主任婁霜、張柯南、劉建昌、孔繁洲、黃萬品、王永清、樊維信、王長義、謝述先、賈永珍,黨支部書記王青野、劉文祥、賈振華、樊維信,副書記趙學周、夏洪飛、賈振華、樊維信、張順清、劉世華。
美術專業並入山西大學後,成為當時全校13個專業之一,婁霜兼任美術教研組主任,劉劍菁任教研組副主任。教研組下設基本練習、中國畫、版畫、雕塑、工藝教學小組。轉入山大的教師有:趙延緒、王紹尊、婁霜、吳國俊、劉劍菁、葉振興、趙球、董其中、吳徹、袁瓏、謝述先、張熙玉、王懷基、焦國輝等人。
此後,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陸續增加的有:仝獻普、張順清、初青雲、馬洪琪、李榮、史秉有、史希光、曹雯、胡有章、俞老四、劉長有、徐震、楊全仁、郭玉祥、韓植墨、劉治平、李德仁、於平、張明遠、陸剛、錢世剛、劉建平、冀榮德、吳小丁、王紀平、張衛東、張驊騮、董文運、霍耀中、陳昭、蘇志東、楊程遠、高鑫璽、彭景躍、郭秋英等人。行政人員有:李浩然、李滌生、蔣瑞娟、崔一兵、柯菲、張菱、張喜德、閆富寶、趙桂蓮、盧改芳、石曉瑋、李春敏、王素蘭、張文田、陳楠、王晉高等人。
1963-1965年招生三屆,學生50餘名均為本科。1966年「文革」爆發,停止招生。1972-1976年招收五屆「工農兵學員」170名,學制二年。1977年恢復高考至1990年,共招生600餘人。1978年為補充師資招收了李德仁、馬洪琪、胡有章、霍山中4名研究生,這是山西有史以來培養的第一批美術類研究生。
1964年後師生兩次赴忻州參加農村社教,繪制宣傳大寨、焦裕祿的幻燈片、連環畫等,積極配合了當時的活動。1969年,王懷基創作的毛主席塑像落成,成為山西大學具有歷史意義的標志建築。
1984-1990年,教師有9件作品入選第六、七屆全國美展,1件獲銅牌獎,2件獲優秀獎,張順清赴日舉辦個展,劉建平的《走過村莊》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赴日展出並在義大利ARTE發表,王紀平的當代藝術活動倍受關注。1988年發起、召開了「張彥遠及《歷代名畫記》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辦了「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師生作品展」,受到學術界的廣泛好評。謝述先主編的《美術高考指南》出版。
1963年以來,畢業學生的木刻創作相繼入選全國美展,亢佐田的《紅太陽光輝暖萬代》成為「文革」時期經典作品,趙益超、張明堂合作的《曉色初動》獲七屆美展金獎。山西大學培養的美術人才開始遍布省內外,成為藝術界的骨幹分子。 1990年9月,根據山西省教委晉教人字(90)70號文件,山西大學藝術系正式分設為美術系、音樂系。系址曾在南院藝術樓、物理樓、北院圖書館樓。歷屆系主任趙球、仝獻普,副主任仝獻普、韓植墨、魏詠,總支書記劉世華、王澤華、趙培文,副書記魏詠。
這一時期增加的教師有:陳俊、李蕾、武貴文、趙紫春、耿劍、梁永剛、李雅君、王玉璽、劉彩軍、喬金、武小明、王懷宇、王志俊等。行政人員有:石曉瑋、呂春香、王素蘭、張文田、陳楠、李春敏、王晉高、李星元、劉惠英、金輝等人。
教學上逐步形成了多層次的辦學結構,包括本科、專科、成人、研究生課程及社會辦學,加強了基礎課教學,擴大了專業口徑,深化了教育改革,為山西美術教育拓展了廣闊的空間,這一期間共招各類計劃內學生397名。
1992年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旅美畫家丁紹光來校訪問,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7月,山西大學承辦的「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太原和五台山舉行,教師劉治平、李德仁宣讀了論文。這一時期,李德仁出版了《東方繪畫學原理概論》、《道與書畫》、《徐渭》等專著,獲山西省社科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委人文科學一等獎等。
1991年劉建平的《走過村莊》入選法國秋季沙龍,1993年冀榮德作品獲得全國版畫展銅牌獎。1994年教師作品近十件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劉建平、冀榮德、胡有章、陸剛作品分獲山西省第十二屆美展金、銀、銅獎。1996年劉建平、冀榮德獲山西省首屆「跨世紀文藝新星」稱號,張順清獲得中國版畫家協會「魯迅版畫獎」。
1995年前後,畢業生趙毅凱榮獲沈陽集團斥資百萬、全國徵集標識活動一等獎,梁永剛等人獲得全國「美苑杯」大賽三等獎、優秀獎7項,牛晉平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版畫專業學生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並獲獎,體現了當時教學的整體實力和學生積極活躍的藝術創造能力。 1996年7月,根據《山西大學「九五」計劃及2001年遠景規劃綱要》,學校決定成立美術學院,是當時學校最早的4個學院之一。院名由中央美院教授朱乃正先生題寫。院址在北院圖書館樓,2004年遷入新藝術樓。
歷任院長仝獻普、韓植墨、王玉璽、高鑫璽,副院長韓植墨、魏詠、呂春香、於平、劉建平、王玉璽、劉彩軍、高鑫璽、安春保、賀強,書記趙培文、曹振漢、杜建民,副書記魏詠、呂春香、韓樹林。
這一時期增加的教師有:郭菲、王亞竹、史蕙、史宏雲、劉維東、吳光宇、王芊、曹棟、郭世光、李恆東、李曉陽、仲叢惠、趙建綱、曹峰、王璐、王麗雯、白釗義、武大明、武曉梅、張桐源、廉婷、蔣莉、龐卓贇、於躍、徐胤嫣、要宇、梁勇、劉勇、胡紫南、徐海濤、王永生、周濤、於歌、馮任軍、姚瀾、陳志勇、張惠新等。行政人員有:王晉高、陳楠、李春敏、李星元、劉惠英、金輝、張艷華、劉維東、賈煒玲、王倫梅、張秀玲、白冬青、趙成林、張一平、毛北義、白鷺等人。
1998年承辦了「全國第八屆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管理研討會」及「全國美術院校學生素描作品展」。同年申報美術學碩士點獲得成功,正式開啟了山西教育史上美術學碩士培養的先河。2000年又與音樂學院聯合獲得藝術學碩士點,同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職業教師培訓基地,與省城鄉規劃研究院聯合成立「山西大學城市設計學院」。2003年取得設計藝術學碩士點,2005年取得藝術學碩士點一級學科,2006年又取得了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點。至此,美術學院成為全國同類院校中獲得藝術學學科最全的碩士培養單位之一。
1999年郭玉祥、高鑫璽、王志俊設計製作的「國慶50周年赴京慶典彩車」獲總體設計一等獎,得到了專家和中央領導的好評,為我省爭得了榮譽。2002年高鑫璽完成了學校校徽、校旗、校慶標志的整體設計,韓植墨、王紀平、郭秋英、彭景躍、劉維東、武貴文、仲叢惠、李蕾、陳俊等人承擔了多項設計,為山西大學百年校慶做出了極大貢獻。
此外,王玉璽作品《山村童趣》獲全國第四屆體育美展銀獎,教師作品近二十件入選第九、十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科研成果顯著:高鑫璽《VI系列設計》獲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武小明《唐朝御醋》獲中國之星設計大獎賽銅獎,王志俊獲「香港設計2000」國際設計大賽亞洲區優異獎,高鑫璽主持完成了《榆次老城的修復與保護》,王紀平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博物館整體裝飾》,霍耀中、王懷宇主持完成了《皇城相府文化旅遊景觀規劃與設計》等課題。張明遠的《山西遼金彩塑的考察與研究》榮獲國家社科規劃基金課題。學院主編的《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美術作品集》、《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建院四十周年美術學論文集》、《藝術學:問題域和焦點的掃描》出版。
1996年至今,各類計劃內招生近2000人,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學生參加全國藝術大賽頻頻獲獎,尤其是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已經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院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學術研究團隊,團隊正圍繞「融合中西藝術精華,弘揚三晉特色文化」的學術定位展開新的研究與探索,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推一批具有學術前沿價值以及三晉地域特色的高端學術成果。
H. 朱光明的人物履歷
一、學習方面:2009年以過河南省一本分數線的優異成績考入河南科技大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名列前茅,獲得河南省三好學生 等榮譽。
二、社會活動方面:
1、2010年,課余時間擔任外教Mistie、Chris的個人翻譯長達一年,幫助他們完成匯款等方面的事情多項。
2、2009年至2010年底,先後兼職於洛陽光頭香辣蟹、航空商務大酒店等地,並有多次家教經歷,廣泛接觸了各類人群,打通了一定的人際關系;
3、2010年12月創辦洛神文學社,文學社先後獲得河南科技大學十大魅力社團、河南高校文學聯合會理事會單位 、河南省優秀社團 (文學類唯一一個)、全國高校文學大賽優秀組織獎等 ,目前洛神文學社已發展成為洛陽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影響最廣的文學類社團。
4、2011年6月作為河南科技大學學生代表參加中韓國際佛學論壇。
5、2011年7月,作為負責人組織河南科技大學學生赴伊川縣城關鎮大庄小學支教,圓滿完成任務,獲得領導、老師、學生及家長的高度贊揚。
6、2011年8月,創辦面向洛陽高校發行的大型純文學雜志——《洛神》;同月,以優異的成績結業於洛陽文學院首屆作家培訓班。
7、2011年10月,參與組織的河南高校文學聯合會在河南大學科技館正式宣告成立,出席成立大會並作主題發言,當選為河南高校文學聯合會理事會理事兼豫西地區主席 。
8、2011年12月,參與組織、策劃河南科技大學第一屆嘉年華大型活動。
9、2012年4月,參與組織洛陽市牡丹詩會。
10、2012年5月,應邀為河南科技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學生幹部主講《如何搞好宣傳工作》。
11、2012年6月,參加第四屆全國日記論壇。
12、2012年7月,參與編寫的《河南高校文學》(第一輯)由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13、2012年9月,當選為河南高校文學聯合會副主席。
14、2013年5月25日下午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郭菲課題組專訪,訪談持續兩個小時。
三、獲得主要獎項、榮譽
1、2010年5月獲得河南科技大學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2、2010年7月獲得河南省第十二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小說類二等獎。
3、2010年11月獲得河南科技大學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4、2011年4月獲得洛陽市《牡丹》雜志徵文二等獎。
5、2011年5月獲得河南科技大學優秀學生社團幹部榮譽稱號。
6、2011年9月獲得人文學院2009級「專業興趣點培育」學術論文特等獎。
7、2012年1月獲得河南高校文學網優秀版主榮譽稱號。
8、2012年7月獲得河南省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9、2013年1月獲得河南科技大學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
四、發表論文情況:
1、《試論<百年孤獨>的荒誕性》,《河南高校文學》(第一輯),香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