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亮老師
㈠ 推薦一本書:《作文,多大點事兒》
《作文多大點事兒》讀書筆記
陳志亮
人民郵電出版社青霞編輯去年送我一本《作文多大點事》,今年2月23日開始翻閱,3月16日斷斷續續看完。
這本書的書名,《作文多大點事兒》,讓人看了有一種迫不急待的閱讀渴望。作文,一直是學生的老大難。有關作文的問題,從做學生起,到當上老師,寫好作文,感覺好難。正如著者非常老師在前言所說:「一是提筆忘字,下筆無言;二是詞不達意,跑冒滴漏(偏題);三是死板僵硬,毫無活力;四是形散意亂,立意不高。」這一系列的作文問題,難了我們的學生、難了我們的家長、難了我們的教師。閱完此書,找到了習作的幽徑,找到了練筆的信心,找到了表達的快樂。真切感受,作文其實就這點事兒。
「對稱結構」、「六根六塵」、「作文八法」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內容。
對稱,又分對稱字、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對稱的思想用在結構上,就會形成表達的干線。
在對稱這一塊里,非常老師還提及了作文的頭身尾。即開頭要開卷有益、開宗明義、開門見山,不要繞彎彎。
作文的身,引用了《心經》有一句話:「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身體上的器官,叫六根。這六根,分別達標了人的六個系統。
眼:就是眼睛,代表視覺系統。
耳:就是耳朵,代表聽覺系統。
鼻:就是鼻子,代表嗅覺系統。
舌:就是舌頭,代表味覺系統。
身:就是身體,代表觸覺系統。
意:就是大腦的神經、意識,代表意識系統。
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是上述六個系統觀察、感受的對象。
色:不是指顏色的色,而是指我們看到的一個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運動狀態等。
聲:耳朵或者說是聽覺系統聽到的對象。
香:鼻子或者說是嗅覺系統感受到的對象。
味:舌頭或者說是味覺系統感受的對象。
觸:身體或者說是觸覺系統接觸到的對象,比如說冷熱、粗細、干澀、擁擠等。
法:就是意識系統,想像中的那個對象。
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動用起來,才叫觀察。
非常老師又通過舉雪花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六根六塵」。
【聲法寫雪花】:雪花飄過,陣陣風沙,不知是風聲,還是雪聲。亦或是我內心裡發出的聲響?我的眼前沒有雪,但我卻能聽到它。聽雪的妙界,竟然如此!
【香法寫雪花】:雪花,一片片落下來,我深做一口呼吸,貪婪地就像把整個雪的世界吞進胸肺。那是一種涼涼的、濕濕的感覺,有一種沁人心脾、潤人膚肌的舒暢。吸進去的是空靈,吐出來的是所有的煩惱。這雪,難道是天上的氣息?
【味法寫雪花】: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團雪花,放入嘴裡,用舌蕾感覺,用意念品嘗,你會覺得,有一種比奶香更純凈,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種洗滌人靈魂,不知不覺你便與自然混為一體的味道。
【觸法寫雪花】:小心翼翼地黏起一葉雪花,雪花彷彿精靈,沒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卻永遠也捕捉不到它。它出現在你眼前,當你的手輕輕地捧起它的時候,雪花卻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瑩。
【意法寫雪花】: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撒人間的鮮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發慷慨,大把大把地把星星扔到凡塵吧?那銀裝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聖潔,如天堂一般神奇,因為只有神仙才可能有如此神功——用一種顏色,卻把人世間裝綴得如此華美。
看了非常老師關於結構對稱以及六根六塵的舉例,我也試著用「六根六塵」的方法來欣賞蘇教版一年級下第一篇課文《春筍》: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聲法。
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對稱詞。
一個一個——對稱詞。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色法。
像嫩生生的娃娃——意法。
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對稱詞。
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對稱句。
從課文結構看,第一段寫破土的春筍。第二段寫生長的春筍。兩段對稱,結構有了對稱,文章就有了層次。另外,課文開頭第一句就寫到了春筍,開門見山,不繞彎彎。
其實我們課文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只要我們引領學生感悟其中的對稱詞、對稱句,借用六根六塵觀察法,找一找,說一說,相信小朋友在平時潛移默化中,會寫作文,在熏陶感染下樂於作文。
此外,非常老師還重點提及了作文八法,個人覺得八法中「借古論今,談天說地」「對比鮮明,寫冷以熱」,這兩個方法在習作中可以適當運用,提高習作質量。
其實,細細想一想,非常老師並不非常,也很平常。比如引用的「六根六塵」,其實就是我們作文課上經常提到的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品嘗到的、觸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那麼,指導看什麼、聽什麼、問什麼、品嘗什麼、觸到什麼、想到什麼,非常老師用對稱的方法把他們串聯起來,讓習作有了結構和層次。對稱,其實也類似於我們老師強調的圍繞一個中心從多個角度來寫。而非常老師之所以非常,就善於提煉平常,把平常的要求轉化成一個易教易學的方法。當然這種轉化,需要我們去多實踐,多思考,多動筆,就像非常老師在文中以多篇名家之作加以分析說明,以此幫助家長和孩子解決習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作文,其實就這么點事兒。
㈡ 《作文多大點事兒》讀書筆記
《作文多大點事兒》讀書筆記
陳志亮
人民郵電出版社青霞編輯去年送我一本《作文多大點事》,今年月23日開始翻閱,3月16日斷斷續續看完。
這本書的書名,《作文多大點事兒》,讓人看了有一種迫不急待的閱讀渴望。作文,一直是學生的老大難。有關作文的問題,從做學生起,到當上老師,寫好作文,感覺好難。正如著者非常老師在前言所說:「一是提筆忘字,下筆無言;二是詞不達意,跑冒滴漏(偏題);三是死板僵硬,毫無活力;四是形散意亂,立意不高。」這一系列的作文問題,難了我們的學生、難了我們的家長、難了我們的教師。閱完此書,找到了習作的幽徑,找到了練筆的信心,找到了表達的快樂。真切感受,作文其實就這點事兒。
「對稱結構」、「六根六塵」、「作文八法」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內容。
對稱,又分對稱字、對稱詞、對稱句、對稱塊、對稱段。對稱的思想用在結構上,就會形成表達的干線。
在對稱這一塊里,非常老師還提及了作文的頭身尾。即開頭要開卷有益、開宗明義、開門見山,不要繞彎彎。
作文的身,引用了《心經》有一句話:「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是我們身體上的器官,叫六根。這六根,分別達標了人的六個系統。
眼:就是眼睛,代表視覺系統。
耳:就是耳朵,代表聽覺系統。
鼻:就是鼻子,代表嗅覺系統。
舌:就是舌頭,代表味覺系統。
身:就是身體,代表觸覺系統。
意:就是大腦的神經、意識,代表意識系統。
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是上述六個系統觀察、感受的對象。
色:不是指顏色的色,而是指我們看到的一個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運動狀態等。
聲:耳朵或者說是聽覺系統聽到的對象。
香:鼻子或者說是嗅覺系統感受到的對象。
味:舌頭或者說是味覺系統感受的對象。
觸:身體或者說是觸覺系統接觸到的對象,比如說冷熱、粗細、干澀、擁擠等。
法:就是意識系統,想像中的那個對象。
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動用起來,才叫觀察。
非常老師又通過舉雪花的例子來進一步說明「六根六塵」。
【聲法寫雪花】:雪花飄過,陣陣風沙,不知是風聲,還是雪聲。亦或是我內心裡發出的聲響?我的眼前沒有雪,但我卻能聽到它。聽雪的妙界,竟然如此!
【香法寫雪花】:雪花,一片片落下來,我深做一口呼吸,貪婪地就像把整個雪的世界吞進胸肺。那是一種涼涼的、濕濕的感覺,有一種沁人心脾、潤人膚肌的舒暢。吸進去的是空靈,吐出來的是所有的煩惱。這雪,難道是天上的氣息?
【味法寫雪花】:如果你有雅趣,拈起一小團雪花,放入嘴裡,用舌蕾感覺,用意念品嘗,你會覺得,有一種比奶香更純凈,比糖甜更清澈的味道,那是一種洗滌人靈魂,不知不覺你便與自然混為一體的味道。
【觸法寫雪花】:小心翼翼地黏起一葉雪花,雪花彷彿精靈,沒有重量,你能感受到它,卻永遠也捕捉不到它。它出現在你眼前,當你的手輕輕地捧起它的時候,雪花卻幻化成了一滴水,透明,晶瑩。
【意法寫雪花】:雪花,漫天的雪花,一定是天上的神女普撒人間的鮮花吧?一定是宇宙之神突發慷慨,大把大把地把星星扔到凡塵吧?那銀裝素裹,真如天堂一般的聖潔,如天堂一般神奇,因為只有神仙才可能有如此神功——用一種顏色,卻把人世間裝綴得如此華美。
看了非常老師關於結構對稱以及六根六塵的舉例,我也試著用「六根六塵」的方法來欣賞蘇教版一年級下第一篇課文《春筍》: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聲法。
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對稱詞。
一個一個——對稱詞。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色法。
像嫩生生的娃娃——意法。
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對稱詞。
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對稱句。
從課文結構看,第一段寫破土的春筍。第二段寫生長的春筍。兩段對稱,結構有了對稱,文章就有了層次。另外,課文開頭第一句就寫到了春筍,開門見山,不繞彎彎。
其實我們課文就是一篇很好的例文,只要我們引領學生感悟其中的對稱詞、對稱句,借用六根六塵觀察法,找一找,說一說,相信小朋友在平時潛移默化中,會寫作文,在熏陶感染下樂於作文。
此外,非常老師還重點提及了作文八法,個人覺得八法中「借古論今,談天說地」「對比鮮明,寫冷以熱」,這兩個方法在習作中可以適當運用,提高習作質量。
其實,細細想一想,非常老師並不非常,也很平常。比如引用的「六根六塵」,其實就是我們作文課上經常提到的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品嘗到的、觸到的、想到的寫下來。那麼,指導看什麼、聽什麼、問什麼、品嘗什麼、觸到什麼、想到什麼,非常老師用對稱的方法把他們串聯起來,讓習作有了結構和層次。對稱,其實也類似於我們老師強調的圍繞一個中心從多個角度來寫。而非常老師之所以非常,就善於提煉平常,把平常的要求轉化成一個易教易學的方法。當然這種轉化,需要我們去多實踐,多思考,多動筆,就像非常老師在文中以多篇名家之作加以分析說明,以此幫助家長和孩子解決習作中遇到的一些難題,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作文,其實就這么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