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師
【せんせい】這個就是【老師】這個詞用日文的寫法,讀法是【sai en sai-】「-」代表長音,用中文諧音讀就是【塞恩塞-】「-」代表長音
2. 日本的「老師」怎麼說
senn sei
教育行業對任何國家來說都非常重要,教育可以說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因為教育行業完善才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到各個行業當中推動行業的不斷發展創新。那麼想要教育行業比較突出完善的話,那麼就需要有優質的教師來進行教學,所以說教師各個國家也非常重要,對於日本來說,教師的地位也非常的高,但是日本卻沒有專門為教師制定教師節日。
4. 日本教師是公務員嗎
在日本中、小學教師屬於公務員,享受公務員待遇,工資高於同等學歷的其他公務員,同時從整體收入水平看,教師在社會處於中上等水平,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工資高於職業平均很多。至於醫務人員在公立部門的,醫院的應該都是公務員。
5. 日本的老師是如何督促學生學習的
記得每一次放假前,老師們都會恐嚇學生:「這次作業一定要寫,回來檢查!!!」希望以語言的形式督促我們進行學習。然而。。。到了快開學
其實,各個國家的老師都有不同的激勵學生的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日本老師督促學生學習的方式吧!
補習學校
為了能考上心儀的高中或者大學,日本的學生大部分會利用課余的時間在外補習。這種補習學校在日本,一般叫做「塾」或者「預備校」。學生的升學率與這些補習學校的知名度和業績直接掛鉤,所以它們紛紛推出考上名校免學費等各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其中,一所學校就因為它的激勵手段新穎而上了新聞。它就是香川縣高松市的高松高等預備校。
香川縣高松市的高松高等預備校為督促學生學習,勤動筆,向考生發放了「不合格橡皮擦」。該橡皮超出包裝的部分上印了一個「不」字,包裝紙上印上了「合格」二字。只要同學們持續使用,將橡皮超出包裝的部分用完,「不」字就會消失。當然,這塊橡皮只向學習高中畢業生課程的學生發放,一般不對外銷售。深感高考壓力的學生一拿到這塊橡皮肯定會瘋狂使用,趕緊把「不」字消失掉。
看到入學實績,看來這種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穎督促方式的確效果顯著,老師們其實也可以借鑒一下。
6. 日本稱呼老師 一般用kimi還是
一般稱呼自己的老師稱自己的老師為「先生(せんせい)。
kimi是君的意思,其實不是隨便可以用的,一班是老師對學生,或者上司對下屬,長輩對小輩用的,或者同輩用也可以反之則不可以用。
拓展:
日語(英語:Japanese;日語:日本_;日語假名:にほんご),又稱日本語,為日本國的官方語言,母語人數有1億2500萬人,使用日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1.6%。日語的起源一直爭論不斷,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語劃為阿爾泰語系,此說法已經普遍遭到否定,默·赫爾伯特和大野晉認為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西田龍雄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白桂思認為日語屬於日本-高句麗語系(即扶余語系),列昂·安吉洛·塞拉菲姆認為日本語言和琉球語言可以組成日本語系。有一種假設認為南島語系、壯侗語族和日本語系可以組成南島-台語門,即認為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
7. 日本老師為什麼下跪
他讀本科的時候,任課老師中有一位四十幾歲的日籍女教師。一天早上,全班同學照常坐在教室里等她前來上課。課八點鍾開始。五分鍾過去,沒有出現,十分鍾過去了,仍未出現。到八點十五的時候,那位日本老師忽然推門進來,三兩步跨上講台,「撲嗵」一聲雙膝跪倒,面向全體學生道歉:「睡懶覺睡過頭了,遲到十五分鍾,非常非常抱歉,懇請大家原諒!」台下的學生們誰也沒想到會出現如此一幕,頓時目瞪口呆。要知道,這不是在有插花的和室榻榻米上表演茶道,也不是在高級「料亭」(和式餐館)推開紙拉門斟酒上茶,而是在偌大教室里硬梆梆的水泥講台。她面對的不是光顧的客人,而是年齡比她小一代的一夥毛孩子。何況又不是犯了彌天大罪,只不過遲到十五分鍾罷了。可想而知,這個場面在她所教的中國學生心中引起了怎樣的沖擊和思考,後來成了我這位研究生研究日本文化的契機。 說起來,我也是老師,這個不少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我是經常遲到的老師。按理,我不該遲到。因為我住在校園里邊,從宿舍步行到教室,五分鍾足矣,可我偏偏遲到。所以遲到,蓋因神思恍惚之故。如半路上忽然想起教科書忘帶了。還一次快進教學樓大門時陡然發現衣著出了差錯:上身是蠻挺闊的西裝蠻潔凈的襯衣和蠻別致的領帶,下身卻仍是早上爬山穿的皺巴巴的牛仔褲,腳上是臟兮兮的運動鞋。若是前去表演「春晚」小品的趙本山老兄倒也罷了,而作為站在講台國旗下好歹為人師表的教授,無論如何都不成體統。何況我教的差不多都是如花似玉的女娃。這么著,匆匆然掉頭,急急然趕回,惶惶然進錯教室,如此折騰下來,一看錶,整整遲到十五分鍾之久。那麼我道歉了么?沒有,只是用蹩腳的日語講了剛才的狼狽過程,大家哈哈一笑,師生皆大歡喜。 同樣身為老師,同樣遲到十五分鍾,同樣由於非正當原因——穿錯衣服並不比睡覺睡過頭光彩多少——但那位日本女老師當場跪在講台上請求學生原諒,而我則以調侃的方式自我解圍。當然不是說我全然沒有愧疚之心,畢竟來迴路上心裡也火燒火燎來著。但我沒有道歉,即使道歉,怕也頂多輕描淡寫來一句對不起,絕不會有那般驚世駭俗之舉。 我不知道那位研究生准備從哪個角度就此展開對日本文化的研究。作為我,更傾向於認為是因為——原因固然多多——對這十五分鍾的感受和看法不同。我視之為一般性違規,即對學校規定的違犯。學校的規定多如牛毛,不具神聖性,總要有人違犯才有意思;她則有可能認為關乎榮譽,看成對榮譽、對教師榮譽的傷害。而對榮譽的傷害,無論來自別人還是出於自身,都是性質嚴重的難以寬恕的行為,遂以當場下跪這種超常規的形式懲罰自己,清洗名譽上的污點,消除被人恥笑的根據。總的說來,日本人更容易把工作中的失誤同名譽聯系起來看待,如官員會因自身經濟丑聞或部下行為不端而引咎辭職甚至自殺等等。 不過有一點我敢斷定,那位日籍女教師一定不是大學老師出身。因為據我所知所見,日本的大學老師很少有準時進教室上課的,遲到十五分鍾基本不算遲到。而且越是資格老名氣大的教授越是遲到,我就見一位重量級老教授動輒遲到半小時。日本的大學生這方面倒也老實,像聽課一樣乖乖坐在那裡等著,沒人探頭探腦,沒人拂袖而去,沒人幸災樂禍,更沒人事後投訴。教授來了也並不道歉,徑自操起自己那本所謂專著(日本的大學一般無指定教材),仰臉對著天花板滔滔不絕。我猜想,他大概既不像我這樣將遲到視為違規,又不像那位日籍女教師那樣看成對榮譽的傷害,而認為是大學教授的一項特權——細想之下,這未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榮譽感。
8. 在日本,"老師"這個職業曾經被叫做什麼
老師、醫生、律師復等。
他們具有一制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德高望重。
其實日語中【先生】一詞源自中國古漢語。
與現代漢語不同,在中國我們管學校的後勤、事務性班主任也叫老師,但日本人不會。【先生】這個詞不是每個學校里的人都配得上的,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等,也就是德高望重。
從側面反映出來,日本人比現代的中國人尊重知識和技術。
9. 日本的小學老師都是什麼學歷
日本的小學老師大多數是本科學歷。
中小學教師(包括中專)職稱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四個等級。 小學還有一個特級教師,相當於中學高級教師 。
高等學校教師職稱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等級。研究系列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教師職稱:
2011年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
2016年4月15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正式啟動本市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
這次改革打破了實施30年的中學、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將原來相互獨立的兩個職稱系列統一設置為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並在中小學(幼兒園)新設正高級教師職稱,將民辦教師、編外教師納入評價范圍。
10. 在日本,教師的地位高嗎
日本是沒有教師節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不尊重教師,實際上恰恰相反。日本中小學教師職業被視作「聖職」,教師被稱為「先生」,與議員齊名。在日本人看來,教師是為社會做出巨大犧牲的職業,因而是無比神聖的,教師本身也是廉潔清正的。
日本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非常高。平時日本教師出門坐公交車,胸前都有教師牌,車上乘客看到以後都會起來給讓座。在他們看來教師犧牲很大,連老年人都會為教師讓座。在普通商店、超市,都有專門針對教師的打折商品,持教師證件每天都能享受到優惠。所以有人說,日本每天都是教師節。另外,針對目前國內出現的教師節扎堆給教師送禮送錢的現象,日本從來沒出現過。早在1951年,日本教職員組合制定了《教師倫理綱領》,用以指導日本教師的道德行為。日本教師本身都是非常廉潔的,雖然日本人比較喜歡送禮物,但在教師行業里送禮物送錢的現象是非常少的。
(一)確定中小學教師工資的因素
日本中小學教師的工資主要根據職務、責任、學歷、教師證書資格等級、教學年限來確定。按照日本《一般職職員工資法》和《教師公務員特例法》的規定,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結構為:基本工資、工資調整額、特別調整額、初任工資調整額和各種津貼補助。
日本中小學教師實行資格證書制度。每年公開向社會招聘教師,由地方教育委員會組織教師資格考試,應聘人員包括大學生、碩士、博士畢業生等、一般來講,學歷越高,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等級越高,工資也就越高。
日本中小學教師實行職務聘任制,只有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才能擔任教師職務。中小學教師職務分為首席教師、教師和助理教師三種。具有臨時資格證書的,只能擔任助理教師;具有普遍資格證書的,才能擔任教師和首席教師。日本中學生教師工資表按教師的職務等級分為4個等級,每一等內又分若干工資號,工資號按教學年限晉升。第一級為中小學、幼兒園的助理教師;第二級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第三級為中小學首席教師、幼兒園園長;第四級為中小學校長。
1990年日本中小學教師工資表共4級,每級內分15-39個工資號,最高工資為451900日元,最低工資為112700日元,二者相差4倍。
日本的高級中學,盲、聾、啞特教學校和海員學校的教師執行另一種工資表,該工資表分為4個等級;第一級為助理教師、實習助手和生活指導員;第二至三級為教師和養護教師;第四級為學校校長。每一級工資內又分若干工資號。1990年日本高中教師工資表分為4級,每級內分15-40個工資號,最高工資為477300日元,最低工資為112700日元,二者相差4.2倍。
日本教師除工資外,還有多種津貼。如撫養津貼、邊遠地區津貼、初任職調整津貼、函授教育津貼、住房津貼、期末津貼、加班津貼、管理職務津貼、特殊勤務津貼、交通津貼、寒冷地區津貼,等等。日本所有教師每年6月和12月還可以得到兩次獎金,數額等於5個月的工資總和。
在上述津貼中,專門為中小學教師設置的津貼有義務教育教員特別津貼和教職調整額。義務教育津貼是為提高教育質量、穩定師資隊伍而制定的措施,適用於所有從事義務教育的教職員,其支付標准按中小學、高中教師工資表來劃分,最高津貼額為20200日元,最低津貼額為4800日元。教職調整額是對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職員按職務和工作特殊性支付的工資調整額。支付對象限於中小學工資表和高中教師工資表中第一至第二級的教職員。津貼標准相當於本人工資的4%。
此外,對於從事通訊、農業、水產、工業、商船等產業教育的職員,加發本人基本工資10%的產業教育津貼,以鼓勵產業教育的發展。
(二)中小學教師工資的晉升與調整
日本中小學教師工資確定後,可在本職務等級內,按教齡晉升工資號。教師的工資晉升分為正常晉升和特殊晉升兩種。
1.正常晉升。根據《工資條例》第八條第六項與第十項規定:教職員在定級後12個月內以良好的成績完成本職工作者晉升一級,即每年晉升一次。但是,58歲以上者不在此列。根據《工資條例》第八條第六項與第九項規定,凡年齡在58歲以上的教師必須間隔18個月方能升級一次。教師是否提薪以兩個條件為准:一是工作好者可以提薪;二是缺勤兩個月以上者或受過處分者不能提薪,但以下情況除外:年度公休、因公負傷或因公病休;女教師產假;為試行「一周工作五日制」而帶著任務不必到工作崗位上班者。《人事院規則》第九條規定:正常晉升時間為每年4月1日、7月1日、10月1日或1月1日。凡工作已滿一年的教師於上述時間都能晉級加薪一次。
2.特殊晉升。根據《工資條例》第八條第七項,《人事院規則》第九章第八節第三十七條到四十二條規定:成績特別優秀的教師,可縮短晉升期限提前晉升,或晉升兩級。這種晉升叫特別晉升。特別晉升有三種情況:(1)每年定期評選一次,給予全體教師的15%以特別晉升的機會。條件是:因教學成績特別優秀而受過表彰者。但在此期間除年度公休外,缺勤30天以上者不在此例。這種評選主要在偏僻地區的教師中進行。(2)給連續從事教學工作20年以上而將要退休退職的教師以「特別晉升」的機會。因為退職金與退休金是以退職、退休時的工資級別計算發放的。因此,對即將退職、退休教師特別晉升的評定北看做事關重大的事情。(3)特殊情況下的特別晉級。對因公成疾或因公殘廢的教師可以晉升二級,以資表彰。
除晉升工資號外,日本人事院每年4月還要根據私營企業同類人員的工資狀況和生活費用的變動情況,修訂中小學教師的工資表。
(三)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
日本教師社會地位高、工資待遇高,從而導致師資水平高,即世人所稱的日本教師「三高」。但這也有一個演變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個時期,日本中小學教師的起點工資雖然與進入企業的同等學歷者相同,但由於前者增長速度大大低於後者,因此,數年後,二者之間就有了較大差距。於是,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優秀人才紛紛流向企業,教師隊伍發生了危機。有鑒於此,1974年2月在日本國會通過了「關於維持和提高學校教育水平,確保義務教育的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員中的人才特別措施法」(簡稱「人才確保法」),明確規定:給予義務教育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員的工資高於一般公務員水平的優厚待遇,並強調從公布之日起按計劃逐步實施改善和提高工資待遇的措施。這項措施從經濟上保證和提高了教師生活水平。同時實行了「教師增薪三年計劃」,逐漸扭轉了教師工資偏低的現象,並超過了其他部門職員的增薪標准。現在中小學教師初任工資已超過一般公務員工資的16%。
此外,日本政府還在工資制度上,積極鼓勵高學歷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早在1985年日本政府就規定:(1)大專畢業生去幼兒園任教,起始月薪162100日元;去小學和初中任教164700日元;去高中任教164500日元;去大學任教153500日元。顯然是鼓勵他們去小學和初中任教,而不鼓勵他們去大學任教。(2)獲得學士學位的去幼兒園任教,起始月薪187400日元;去小學和初中任教190400日元;去高中任教190100日元;去大學任教188700日元。(3)獲碩士學位的去幼兒園任教,起始月薪219900日元;去小學和初中任教223400日元;去高中任教223000日元;去大學任教223900日元。(4)獲得博士學位去幼兒園任教,起始月薪262800日元;去小學和初中任教266900日元;去高中任教266500日元;去大學任教271100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日本中學教師不合格率很高,甚至比舊中國還要糟,但是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現在已經完全改觀。據1990年日本人事院統計,日本中小學教師中,大學畢業的佔94%;高中教師中,大學畢業的佔88.6%,碩士、博士畢業的佔10%。中小學師資隊伍素質的提高,有力地保證了日本科技的發展。
讓我們在把目光聚焦到今年教師節的主題: 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作為我國的第31個教師節,教育部將今年教師節的主題確定為「聚焦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據統計,我國目前共有鄉村教師約330萬人,他們常年堅守在農村,為了教育事業默默付出,但是他們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工資低、任務重、環境封閉而艱苦。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才「留不住」。
和許多國家一樣,日本也長期存在城市和農村地域間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質量的差距問題。那麼,日本鄉村教師是否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日本福島縣磐城市小學生在地震後重建的圖書館讀書。
教師待遇:政府提供住宅、生活補助和特殊津貼
參觀日本學校的人們會驚訝地發現,即便是偏僻的農村學校也會配備游泳池、音樂教室以及實驗器具齊備的實驗室、圖書館和計算機教室。雖然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的經濟實力,但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各地方公共團體,學校和教師為振興偏僻地區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
其實,過去在日本,地理上的隔絕被等同為文化經濟上的落後,教師不願去偏僻地區工作。這些地區的學校的設施狀況不佳。1960年前後,全國只有8.5%的中小學教師人口在偏僻地區從教。50歲以上的高齡教師的比例較高,大多數年輕教師只是持有臨時教師資格,缺少經驗的教師。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偏僻地區的教師們發起了一系列運動,他們召開全國大會,發表了決議書。決議書中明確提出,「偏僻地區學校能否成功運營是評價日本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於是,日本制定了《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在改善教師待遇方面,該法規定,市鄉村級政府負責偏僻地區教師的住宅建設和福利生活保障的配置、應向在偏僻地區從教的教師支付生活補助,並考慮支付特殊崗位津貼。該法第五條還規定,中央政府有責任實施通過國庫資金支持這些地區教師住宅以及偏僻地區集會場所的建設。
如今,日本偏僻地區教師的補助以及住宅費用都已經得到了妥善解決。大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待遇幾乎都一樣。
師資力量:教師輪崗保持師資平衡
另外,日本社會不再有對於偏僻地區教師的偏見,其中的一個原因在於教師輪崗制度。日本各省級政府會讓通過考試的正規教師,在規定的教育區域內輪崗。這些教育區域有城市的學校,也有農村以及偏遠地區的學校。這種輪崗制度可以保持學校間的師資力量的平衡。
岐阜縣小川小學五、六年級數學課堂的錯開式指導。(資料圖)
教學環境:國庫資金支持教學設施
《偏僻地區教育振興法》規定,市鄉村級政府要確保偏僻地區學校的教材教具的配置,以及充實教育內容,中央政府也有責任通過國庫資金支持教師住宅和集會場所。如今,偏僻地區學校的設施也都得到了大幅改善。為了解決家住偏遠孩子的上學問題,有些地方還配備了校車。部分地區還設置了教師培養設施,確保教師有足夠的培訓機會。
教學任務:明確標准避免超負荷
日本社會早已出現少子化現象,學齡前兒童減少,並存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隨著城鎮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生活。同中國一樣,日本農村教育也面臨著學校規模越來越小,數量逐年減少的困境。於是,日本也出現了「復式教學」:一個老師教幾個年級。但是與中國不同的是,日本《學校教育法》明確規定了復式教學的構成標准:在小學,包括一年級學生在內的兩個連續年級的學生數少於8人,或者不包括一年級學生在內的兩個連續年級的學生數少於16人時,才可以實施復式教學。這樣一來,不會出現學生年級跳躍、學生數量多、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問題。並且,在實踐中,各及政府都會採取小於國家標准來配置教師,以縮小城鄉教育差異。
與存在欺負凌辱和學習競爭的城市學校相比,有的日本家長認為被大自然環抱的偏僻的小規模學校更具魅力。特地從都市轉學到農村小規模學校就學的案例近年來也屢見不鮮。就這樣,在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日本的鄉村學校和教師用創造力將弱勢轉變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