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教師的體罰行為
近幾年,各地媒體接連曝出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已經成為了一個輿論討論的焦點,隨著網路曝光幾率的提升,漸漸有了很大的關注范圍。
關於「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可以說是不僅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問題,也關繫到學校和學生家長。
學校面對體罰事件究竟有沒有盡到一定的管理責任?而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本是為了教育卻沒想到遇見此類事件,帶來的將是什麼樣的矛盾?
教師本是為了教書育人,體罰事件的發生,引起人們深思,體罰學生會對學生造成的生理、心理影響,同時對教師行業也會造成影響。
教育中可以有懲戒,懲戒是為了讓學生們自律,是一種秩序的維持。但懲戒過度無疑是一種過激行為,是不可以被採取的。
面對體罰問題應如何?
1,作為教師要提高法律意識,了解法律法規的一些具體規定,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還要明確教師體罰學生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學會正確區分體罰與懲戒,教師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多些耐心,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讓學生們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2,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動向,當孩子犯錯時,共同討論教育懲戒的方法和尺度,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通過德育來幫助學生不斷健全自身,努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❷ 如何看待教師懲罰學生的問題
這個暑假頗不寧靜,接連爆出幾起教育相關事件。而這些事件幾乎都離不開教師的懲罰。
昨天在頭條上又出現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把學校分成兩類,一類允許懲戒,一類不允許懲戒,你會怎麼選擇?這本質上仍然是在探討教育需不需要懲戒。
從我國教育現實看,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家長、學生都會選擇有懲戒的學校。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已經認為許多孩子是教不好的,必須懲戒。
但如果我作為一個老師來選擇,我肯定選擇無懲戒的學校。如果無懲戒是從幼兒園就開始的,我相信有愛的教育一定有強大的力量把孩子教好。現在有許多中小學生短時間內教不好,是因為從小的教育沒有做好。
教育最難的也不是講好一節優質課,而是心靈喚醒。講優質課更多的技術問題,而心靈喚醒則需要投入豐富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不是技巧方法,也不是政策法規。教育從根本上講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尊重首先是同理,其次是同情。尊重不是口號,不是語言,而是心靈上的平等對待。凡是心靈上沒有尊重,只有語言或者表面行為的,必然不真誠,學生是可以內心是可以感知的。所以,現在很多老師反映教育不湊效,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師沒有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心靈平等的地位上。而是認為老師的地位就要比學生地位高的基礎上去實施教育,這自然不能觸及學生內心。
所以說,提高學習成績最佳的方法並不是懲罰,而是情感交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識。
教育真正的困難就是如何教育家庭教育不好的孩子。而這部分孩子恰恰是社會的問題所在。老師應該有很大的責任去幫助這些孩子。老師不能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素質低下就放棄這部分孩子,那這些孩子就永遠失去了教育成長的可能。
正是這些孩子家庭教育不好,才更需要老師去幫助他們。
所以,從教育的角度上講,老師是情感的事業。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❸ 如何看待老師體罰學生的行為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理性對待這一情況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待老師體罰學生的,但是我站在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就會覺得老師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或許站在老師的角度就會覺得教育學生如果不採取一些懲罰措施,孩子就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就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我是覺得幫助一個孩子改正錯誤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像體罰、動手打孩子這樣的方式就是最糟糕的。
找機會跟老師談談。當然家長要是覺得老師的體罰不合理,也是可以找機會去跟老師談談的。畢竟這是孩子的老師,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願意跟老師鬧得太尷尬,所以說能通過溝通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要上升的爭吵。
❹ 如何看待教師體罰屢禁不止
近幾年,各地接連曝出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已然成為了一個輿論討論的焦點,隨著網路的不斷曝光,也有了很大的關注范圍。
作為學校:學校對於教師的規范管理負有重大責任。應當堅決制止體罰行為,加強日常管理,強化師德規范,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質而言之,這種現象可能會一直存在,但是隨著大家的進步一定會越來越少。
❺ 你是如何看待老師體罰學生的你家孩子被體罰過嗎
首先我是明確不支持體罰的。這種行為不僅傷害孩子身體,還容易激發其對抗心理,對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可以說“百害而無一利 ”。但可惜的是“體罰 ”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甚至將來它也不可能被消除,這裡面有兩個深層次原因。首先所有的教育方法中都會運用到“獎懲方案”,這里對於沒有達成目標或者違法規則的孩子我們需要施加懲罰,這里就包含了“體罰行為”。其次,有時候面對特別頑劣的孩子,家長和老師發現言語管教沒有任何效果時也會選擇採用更為嚴厲的身體懲罰方式來約束他們。
第二,善於運用溝通的力量
有些老師非常沒有耐心,一旦孩子不聽話就會直接選擇粗暴地體罰。這讓孩子越來越害怕自己,嚴重到甚至激起兩方對抗,讓教育工作變得更加舉步維艱,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的教學示範。作為老師應該耐心地跟他們溝通,了解問題根源然後找到有效方法。用愛來感化對方,以耐心來包容對方,對待優點要贊美,對待不足之處要積極鼓勵。要想讓孩子改變就得先讓他找到改變的動力,而不是暴力。
❻ 你如何看待老師體罰學生現象
一方面,從家長的角度來講,「不打不成才」這是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正是因為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讓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而部分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行使好這一權利,而是出現了暴力傾向等違規違法行為。
另一方面,從學校教師這一角度來講,教師體罰學生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也想利用這種手段督促學生學習,改掉學習中的壞習慣,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價值觀念。但是,部分教師在體罰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方式和手段不恰當,而引發出諸多的社會問題等。
其實,這一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長、教師和教育部門等相關主體的共同發力。家長應以身作則,注重引導子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教師要嚴格按照教育部門的嚴格規定選擇恰當的管理和引導學生的方式,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因人施教;學校也要發揮主體作用,在對教師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的同時,也應定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養進行培訓。唯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好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教育是國家的立國之本。而這一話題在作文和面試中會直接或者間接地考查到,而遇到這一話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處理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培養答題思維。
❼ 江蘇一教師因學生默不出古詩猛扇其耳光,如何看待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為
老師體罰學生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對的,不管學生做錯了什麼事情,老師都不應該體罰學生,也沒有這個權利。通過視頻可以了解到,這名女教師因為學生默寫不出古詩,將所有的怒氣都撒在這名學生的身上,還扇了這名學生八個耳光。
面對發怒的老師,這名學生也並未做出任何的反應,周圍的學生看到後也都沒有說話。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有很多學生反應了這名女老師打學生的情況,學生們都是因為成績不好而體罰學生,學生看到有其他同學被體罰之後,也都是沒有管,反而認為很正常。
體罰是一種很簡單粗暴的方式,不僅對教學沒有任何的益處,反而會讓學生對老師產生懼怕的心理,不利於老師的教學,對孩子的成績沒有任何的幫助。如果學生成績不好的話,可以通過一些獎勵懲罰的方式,比如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買的一些書籍和好看的筆,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就需要多增加一些作業,例如背誦一篇古詩,也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家長,通過溝通了解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