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老師王伯主任
㈠ 六年級數學題
3/7 × 49/9 - 4/3 8/9 × 15/36 + 1/27 12× 5/6 – 2/9 ×3
8× 5/4 + 1/4 6÷ 3/8 – 3/8 ÷6 4/7 × 5/9 + 3/7 × 5/9
5/2 -( 3/2 + 4/5 ) 7/8 + ( 1/8 + 1/9 ) 9 × 5/6 + 5/6
3/4 × 8/9 - 1/3 6 ×( 1/2 + 2/3 ) 8 × 4/5 + 8 × 11/5
7 × 5/49 + 3/14 31 × 5/6 – 5/6 5/9 × 18 – 14 × 2/7
9/7 - ( 2/7 – 10/21 ) 4/5 × 25/16 + 2/3 × 3/4 14 × 8/7 – 5/6 × 12/15
17/32 – 3/4 × 9/24 3 × 2/9 + 1/3 5/7 × 3/25 + 3/7
3/14 ×× 2/3 + 1/6 1/5 × 2/3 + 5/6 9/22 + 1/11 ÷ 1/2
5/3 × 11/5 + 4/3 45 × 2/3 + 1/3 × 15 7/19 + 12/19 × 5/6
1/4 + 3/4 ÷ 2/3 8/7 × 21/16 + 1/2 101 × 1/5 – 1/5 × 21
1.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的中間向相反的方向行駛,3小時後,客車到達甲地,貨車離乙地還有42千米.已知貨車和客車的速度比是5:7,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時客車比貨車多行42千米,每小時客車比貨車多行42/3=14千米,所以客車速度為14/(7-5)*7=49千米/小時,甲乙相距:49×3×2=245千米
2.一筐蘋果賣掉5分之1後,又賣掉8千克,這時剩下的與賣出的比是2:1.這筐蘋果原來有多少千克?
兩次一共賣出了1/(2+1)=1/3,所以第二次賣掉了1/3-1/5=1/15,所以這筐蘋果原來有15/(1/8)=120千克
3.一輛快車和一輛慢車分別從南京和揚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經過2小時在離中點3千米處相遇.已知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5千米,慢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相遇時快車比慢車多行3×2=6千米,所以每小時快車比慢車多行6/2=3千米,所以慢車平均每小時行75-3=72千米
4.購買同款汽車,張叔叔分期付款要多付百分之7,李叔叔用現金一次性付款享受九五折優惠,張叔叔比李叔叔多付7200元,這輛汽車原價多少萬元?
7200/(1+7%-95%)=60000元
5.甲數的3分之2與乙數的5分之3相等,甲數與乙數之和為38,甲數是(18 ).
甲數和乙數的比為(3/5)/(2/3)=9/10,甲數為:38*9/(10+9)=18
6.一個長是4分米的圓柱體,把它截成8個小圓柱體所得表面積的總和,比截成5個小圓柱體所得表面積的總和多180平方厘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1200 )立方厘米.
截成8個小圓柱,表面積多了14個底面積,截成5個小圓柱,表面積多了8個底面積,所以底面積為:180/(14-8)=30平方厘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30×4×10=1200立方厘米
7.一個長方體的高減少2厘米後,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厘米,成為一個正方體.長方體的體積是(288)立方厘米.
表面積減少的部分是高減少2厘米所減少的側面積,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所以底面周長為48/2=24厘米,底面邊長為:24/4=6厘米,長方體的體積為:6×6×(6+2)=288立方厘米
(1/15+3/49)*15-45/49
=1/15*15+3/49*15-45/49
=1+45/49-45/49
=1
8.生產一批零件,原計劃每天生產80個,可以再預定時間內完成.實際每天生產100個,結果提前6天完成.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每天生產100個,按計劃天數生產,可以多生產100×6=600個,每天多生產100-80=20個,所以計劃天數為600/20=30天
所以這批零件有80×30=2400個
9.體育室買來75個球,其中籃球是足球的2倍,排球比足球多3個.這三種球各有多少個?
足球有:(75-3)/(2+1+1)=18個,籃球有18×2=36個,排球有18+3=21個
10.一個長方體木塊,表面積是46.9平方分米,底面積是16.25平方分米,底面周長是18分米.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長方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記住這兩個公式@!@@
長方體的高:(46.9-16.25×2)/18=0.8分米
長方體的體積:16.25×0.8=13立方分米
11.同學們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參加競賽的男生比總數的20分之11還多100人,女生參加的人數是男生的4分之1,參加這次競賽的共有多少人?
11/20 *1/4=11/80
100*1/4=25
即女生參加的人數比總數的11/80多25人
所以參加競賽的共有:(100+25)/(1-11/20-11/80)=400人 12.「六一」歌手大獎賽有407人參加,女歌手未獲獎人數占女歌手總數的9分之1,男歌手16人未獲獎,而獲獎男女歌手人數一樣多,問:參賽的男歌手共幾人?
女歌手有:(407-16)/(1+8/9)=207人
男歌手有:407-207=200人
11. 師徒二人共同加工170個零件,師傅加工零件個數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1/4還多10個,那麼徒弟一共加工了幾個零件?
給徒弟加工的零件數加上10*4=40個以後,師傅加工零件個數的1/3就正好等於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1/4.這樣,零件總數就是3+4=7份,師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12. 一輛大轎車與一輛小轎車都從甲地駛往乙地.大轎車的速度是小轎車速度的80%.已知大轎車比小轎車早出發17分鍾,但在兩地中點停了5分鍾,才繼續駛往乙地;而小轎車出發後中途沒有停,直接駛往乙地,最後小轎車比大轎車早4分鍾到達乙地.又知大轎車是上午10時從甲地出發的.那麼小轎車是在上午什麼時候追上大轎車的.
這個題目和第8題比較近似.但比第8題復雜些!
大轎車行完全程比小轎車多17-5+4=16分鍾
所以大轎車行完全程需要的時間是16÷(1-80%)=80分鍾
小轎車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鍾
由於大轎車在中點休息了,所以我們要討論在中點是否能追上.
大轎車出發後80÷2=40分鍾到達中點,出發後40+5=45分鍾離開
小轎車在大轎車出發17分鍾後,才出發,行到中點,大轎車已經行了17+64÷2=49分鍾了.
說明小轎車到達中點的時候,大轎車已經又出發了.那麼就是在後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後來兩人都沒有休息,小轎車又比大轎車早到4分鍾.
那麼追上的時間是小轎車到達之前4÷(1-80%)×80%=16分鍾
所以,是在大轎車出發後17+64-16=65分鍾追上.
所以此時的時刻是11時05分.
13. 一部書稿,甲單獨打字要14小時完成,乙單獨打字要20小時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時,然後由乙接替甲打1小時,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時.兩人如此交替工作.那麼打完這部書稿時,甲乙兩人共用多少小時?
甲每小時完成1/14,乙每小時完成1/20,兩人的工效和為:1/14+1/20=17/140;
因為1/(17/140)=8(小時).1/35,即兩人各打8小時之後,還剩下1/35,這部分工作由甲來完成,還需要:
(1/35)/(1/14)=2/5小時=0.4小時.
所以,打完這部書稿時,兩人共用:8*2+0.4=16.4小時.
14. 黃氣球2元3個,花氣球3元2個,學校共買了32個氣球,其中花氣球比黃氣球少4個,學校買哪種氣球用的錢多?
黃氣球數量:(32+4)/2=18個,花氣球數量:(32-4)/2=14個;
黃氣球總價:(18/3)*2=12元,花氣球總價:(14/2)*3=21元.
15. 一隻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為20米/分的河中,從上游的一個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時30分,這條船從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船的順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為船的順水速度與逆水速度的比為2:1,所以順流與逆流的時間比為1:2.
這條船從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時間為:
3小時30分*1/(1+2)=1小時10分=7/6小時. (7/6小時=70分)
從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16. 甲糧倉裝43噸麵粉,乙糧倉裝37噸麵粉,如果把乙糧倉的麵粉裝入甲糧倉,那麼甲糧倉裝滿後,乙糧倉里剩下的麵粉占乙糧倉容量的1/2;如果把甲糧倉的麵粉裝入乙糧倉,那麼乙糧倉裝滿後,甲糧倉里剩下的麵粉占甲糧倉容量的1/3,每個糧倉各可以裝麵粉多少噸?
由於兩個糧倉容量之和是相同的,總共的麵粉43+37=80噸也沒有發生變化.
所以,乙糧倉差1-1/2=1/2沒有裝滿,甲糧倉差1-1/3=2/3沒有裝滿.
說明乙糧倉的1/2和甲糧倉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倉庫的容量是甲倉庫的2/3÷1/2=4/3
所以,甲倉庫的容量是80÷(1+4/3÷2)=48噸
乙倉庫的容量是48×4/3=64噸
17. 甲數除以乙數,乙數除以丙數,商相等,余數都是2,甲、乙兩數之和是478.那麼甲、乙丙三數之和是幾?
根據題意得:
甲數=乙數×商+2;乙數=丙數×商+2
甲、乙、丙三個數都是整數,還有丙數大於2.
商是大於0的整數,如果商是0,那麼甲數和乙數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數>乙數>丙數,由於丙數>2,所以乙數大於商的2倍.
因為甲數+乙數=乙數×(商+1)+2=478
因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當商=1時,甲數是240,乙數是238,丙數是236,和就是714
當商=3時,甲數是359,乙數是119,丙數是39,和就是517
當商=6時,甲數是410,乙數是68,丙數是11,和就是489
當商=13時,甲數是444,乙數是34,丙數是32/11,不符合要求
當商=16時,甲數是450,乙數是28,丙數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結果是.714、517、489三組.
18. 一輛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如果把車速減少10%,那麼要比原定時間遲1小時到達,如果以原速行駛180千米,再把車速提高20%,那麼可比原定時間早1小時到達.甲、乙兩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這個問題很難理解,仔細看看哦.
原定時間是1÷10%×(1-10%)=9小時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時間就會提前9-9÷(1+20%)=3/2
因為只比原定時間早1小時,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兩第之間的距離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師的解答如下:
第18題我是這樣想的:原速度:減速度=10:9,
所以減時間:原時間=10:9,
所以減時間為:1/(1-9/10)=10小時;原時間為9小時;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時間:加時間=6:5,
行駛完180千米後,原時間=1/(1/6)=6小時,
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時間為9-6=3小時,原速度為180/3=60千米/時,
所以兩地之間的距離為60*9=540千米
19. 某校參加軍訓隊列表演比賽,組織一個方陣隊伍.如果每班60人,這個方陣至少要有4個班的同學參加,如果每班70人,這個方陣至少要有3個班的同學參加.那麼組成這個方陣的人數應為幾人?
利用平方數解答題目:
根據題意,方陣人數要滿足60×3<方陣人數≤60×4,並且滿足70×2<方陣人數≤70×3
說明總人數在60×3=180和70×3=210之間
這之間的平方數只有14×14=196人.
所以組成這個方陣的人數應為196人.
20. 甲、乙、丙三台車床加工方形和圓形的兩種零件,已知甲車床每加工3個零件中有2個是圓形的;乙車床每加工4個零件中有3個是圓形的;丙車床每加工5個零件中有4個是圓形的.這天三台車床共加工了58個圓形零件,而加工的方形零件個數的比為4:3:3,那麼這天三台車床共加工零件幾個?
我用份數來
甲車床加工方形零件4份,圓形零件4×2=8份
乙車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圓形零件3×3=9份
丙車床加工方形零件3份,圓形零件3×4=12份
圓形零件共8+9+12=29份,每份是58÷29=2份
方形零件有2×(3+3+4)=20個
所以,共加工零件20+58=78個
(170+10*4)/7=30個
30*4-40=80個
或者:
把師傅加工的零件數減去10*3=30個,師傅的1/3就正好等於徒弟的1/4.
(170-10*3)/(3+4)*4=80個
一、分數的應用題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還剩30%,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鋼管長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餘下的1/3,還剩多少米?
3、修築一條公路,完成了全長的2/3後,離中點16.5千米,這條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4、師徒兩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總數的2/7,比師傅少做21個,這批零件有多少個?
5、倉庫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總數的2/5,第二次取出總數的1/3少12袋,這時倉庫里還剩24袋,兩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兩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車和一列貨車同時從兩地對開,貨車每小時行72千米,比客車快 2/7,兩車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160元,其中褲子的價格是上衣的3/5,一條褲子多少元?
8、飼養組有黑兔60隻,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學校要挖一條長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長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長的1/2,兩天共挖了多少米?還剩下多少米?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2
二、比的應用題
1、 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 ,長與寬的比是 2:1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一個長方體棱長總和為 96 厘米 ,長、寬、高的比是 3∶2 ∶1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3、 一個長方體棱長總和為 96 厘米 ,高為4厘米 ,長與寬的比是 3 ∶2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4、 某校參加電腦興趣小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數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5、 有兩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從乙筐取出20%後,甲乙兩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來兩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 做一個600克豆沙包,需要麵粉 紅豆和糖的比是3:2:1,麵粉 紅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 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9,第二天看了24頁,兩天看了的頁數與剩下頁數的比是1:4,這本書共有多少頁?
8、 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比是2:3:4,這三個內角的度數分別是多少?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3
三、百分數的應用題
1、某化肥廠今年產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萬元,今年道值是多少萬元?
2、果品公司儲存一批蘋果,售出這批蘋果的30%後,又運來160箱,這時比原來儲存的蘋果多1/10 ,這時有蘋果多少箱?
3、一件商品,原價比現價少百分之20,現價是1028元,原價是多少元?
4、教育儲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納稅.爸爸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儲蓄基金,年利率為5.40%,到期後共領到了本金和利息22646元.爸爸為笑笑存的教育儲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5、服裝店同時買出了兩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但其中一件賺20%,另一件陪了20%,問服裝店賣出的兩件衣服是賺錢了還是虧本了?
6、爸爸今年43歲,女兒今年11歲,幾年前女兒年齡是爸爸的20%?
6、比5分之2噸少20%是( )噸,( )噸的30%是60噸.
7、一本200頁的書,讀了20%,還剩下( )頁沒讀.甲數的40%與乙數的50%相等,甲數是120,乙數是( ).
8、某工廠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噸,比上半月節約20%,上半月用水多少噸?
9、 張平有500元錢,打算存入銀行兩年.可以有兩種儲蓄辦法,一種是存兩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種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稅後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選擇哪種辦法得到的稅後利息多一些?
10、 小麗的媽媽在銀行里存入人民幣5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2.25%,取款時由銀行代扣代收20%的利息稅,到期時,所交的利息稅為多少元?
11、 一種小麥出粉率為85%,要磨13.6噸麵粉,需要這樣的小麥_____噸.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4
四、圓的應用題
1、畫一個周長 12.56 厘米的圓,並用字母標出圓心和一條半徑,再求出這個圓的面積.
2、學校有一塊圓形草坪,它的直徑是30米,這塊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著草坪的周圍每隔1.57米擺一盆菊花,要准備多少盆菊花?
3、一個圓和一個扇形的半徑相等,圓面積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圓心角是36度.求扇形的面積.
4、前輪在720米的距離里比後輪多轉40周,如果後輪的周長是2米,求前輪的周長.
5、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鋪一條2米寬的小路,這條小路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6、學校有一塊直徑是40M的圓形空地,計劃在正中央修一個圓形花壇,剩下部分鋪一條寬6米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7、有一個圓環,內圓的周長是31.4厘米,外圓的周長是62.8厘米,圓環的寬是多少厘米?
8、一隻掛鍾的分針長20厘米,經過45分鍾後,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9、一隻大鍾的時針長0.3米,這根時針的尖端1天走過多少米?掃過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5
1、救生員和遊客一共有56人,每個橡皮艇上有上名救生員和7名遊客.一共有多少名遊客?多少名救生員?
2、王伯伯家裡的菜地一共有800平方米,准備用 種西紅柿.剩下的按2∶1的面積比種黃瓜和茄子,三種蔬菜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3、用28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5:2,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4、用84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這個三角形三條邊各是多少厘米?
5、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比是1∶2∶3,這個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多少度?這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
6、修路隊要修一條長432米的公路,已經修好了全長的 ,剩餘的任務按5∶4分給甲、乙兩個修路隊.兩個修路隊各要修多少米?
7、在"學雷鋒"活動中,五年級和六年級同學平均做好事80件,其中五、六年級做好事件數的比是3∶5.五、六年級同學各做好事多少件?
8、兩個城市相距225千米,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這兩城市相對開出,2.5小時後相遇,已知貨車與客車速度比是4∶5,客車和貨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9、用一根長282.6厘米的鐵條焊接成一個圓形鐵環,它的半徑是多少厘米?
10、一個底面是圓形的鍋爐,底面圓的周長是1.57米.底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11、小東有一輛自行車,車輪的直徑大約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鍾轉100周,從家到學校的路程是4144.8米,大約需要多少分鍾?
12、一隻掛鍾的分針長20厘米,經過30分鍾後,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13、一個圓形牛欄的半徑是15厘米,要用多長的粗鐵絲才能把牛欄圍上3圈?(接頭處忽略不計.)如果每隔2米裝一根木樁,大約要裝多少根木樁?
14、公園草地上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噴灌多大的范圍?
15、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米,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米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16、街心花園修建一個圓形花壇,周長是31.4米,在花壇的周圍修建一條寬是1米的環形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多少?
17、小明購買了5角和8角的郵票共16張,共用去10.7元.小明買這兩種郵票各多少張?
18、2002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男院士有1185人.女院士占院士人數的百分之幾?
19、甲、乙兩隊開挖一條水渠.甲隊單獨挖要8天完成,乙隊單獨挖要12天完成.現在兩隊同時挖了幾天後,乙隊調走,餘下的甲隊在3天內挖完.乙隊挖了多少天?
20、有一個兩位數,它的各位數字的和是7,若從這個數減去27,所得的數恰好是這個數各位數字的次序倒轉.求這個數.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6
1、一根繩長4/5米,先用去1/4,又用去1/4米,一共用去多少米?
2、山羊50隻,綿羊比山羊的 4/5多3隻,綿羊有多少只?
3、看一本120頁的書,已看全書的 1/3,再看多少頁正好是全書的 5/6?
4、一瓶油4/5千克,已用去3/10千克,再用去多少千克正好是這桶油的 1/2?
5、一袋大米120千克,第一天吃去1/4,第二天吃去餘下的 1/3,第二天吃去多少千克?
6、一批貨物,汽車每次可運走它的 1/8,4次可運走它的幾分之幾?如果這批貨物重116噸,已經運走了多少噸?
7、某廠九月份用水28噸,十月份計劃比九月份節約 1/7,十月份計劃比九月份節約多少噸?
8、一塊平行四邊形地底邊長24米,高是底的 3/4,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9、人體的血液占體重的 1/13,血液里約 2/3是水,爸爸的體重是78千克,他的血液大約含水多少千克?
10、六年級學生參加植樹勞動,男生植了160棵,女生植的比男生的 3/4多5棵.女生植樹多少棵?
11、新光小學四年級人數是五年級的 4/5,三年級人數是四年級的 2/3,如果五年級是120人,那麼三年級是多少人?
12、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420千米的A、B兩地相對開出,5小時後甲車行了全程的 3/4,乙車行了全程的 2/3,這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13、五年級植樹120棵,六年級植樹的棵數是五年級的7/5,五、六年級一共植樹多少棵?
14、修一條12/5千米的路,第一周修了2/3千米,第二周修了全長的1/3 ,兩周共修了多少千米?
15、一條公路長7/8千米,第一天修了1/8千米,再修多少千米就正好是 1/2全長的 ?
16、小華看一本96頁的故事書,第一天看了 1/4,第二天看了 1/8.兩天共看了多少頁?
17、一本書有150頁,小王第一天看了總數的1/10,第二天看了總數的 1/15,第三天應從第幾頁看起?
18、學校運來2/5 噸水泥,運來的黃沙是水泥的5/8 還多 1/8噸,運來黃沙多少噸?
19、小偉和小英給希望工程捐款錢數的比是2 :5.小英捐了35元,小偉捐了多少元?
20、電視機廠今年計劃比去年增產2/5.去年生產電視機1/5萬台,今年計劃增產多少萬台?
㈡ 唐代電視劇中有很多稱呼形式,這些都是怎麼來的
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稱呼其婆婆亦呼為「大家」。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而呼太真妃為「娘子」;皇太後自稱為「朕」,這個可見《舊唐書·武則天傳》中則天登基之前的談話記錄;至於皇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而太子、諸王有時自稱為「寡人」,這個一可見於順宗為太子時同王叔文的對話,一可見於《舊唐書·永王璘傳》中永王說:「寡人上皇天屬,皇帝友於」;國公會自稱為「孤」,此可見《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時為唐國公的李淵的講話。
而對於太真妃和太子的「娘子」、「郎君」之呼非憑空無據,在唐代,沒有「老爺」之稱,奴僕稱呼男主人為「阿郎」;而稱呼少主人為「郎君」;稱呼主母和小姐俱為「娘子」。但是,「娘子」、「郎君」並非只用於奴僕稱呼主人,旁人見了女子亦呼其為「娘子」,見了少年女子也有呼為「小娘子」者;年長者也會叫少年人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詩中就描寫有:一個老人問李白「郎今欲渡緣何事」?然後告誡他「如此風波不可行」。
在唐代,稱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後再加以「郎」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縝為「元九」,唐德宗曾呼陸贄為「陸九」;而稱呼女子則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孫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蕭郎」和「蕭娘」作為普遍的代稱,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另外,既講到了「郎」,另兩個稱呼也不可不提:當時,女子稱呼丈夫的弟弟為「小郎」;而女婿又被稱為「郎子」,就如《無雙傳》中,無雙家人從小就戲呼王仙客為「王郎子」。
說了這么多,才發現還沒有講到當時的自稱。當時的男子多自稱為「某」,也有謙稱「仆」的,稱呼就比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後來的女子那樣謙稱為「奴」外,更多的是自稱為「兒」,同時,也有女子自稱為「某」的。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而不像後來那樣用的普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相互之間稱為「閣老」;刺使被尊稱為「使君」;縣令的尊稱為「明府」;至於縣丞等則被稱為「少府」。而他們都常被尊稱為「明公」。
另外,看看唐代官場中的相互稱呼和百姓見了皇帝或官員的稱呼,就感到那時人們間的關系遠較明、清時代更加平等: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為父親的尊稱,並不用於稱呼地位高於自己的官員,而且下級官員見了上級官員或者百姓見了官員,也並不像後世那樣奴顏婢膝。當時,對於官員的稱呼普遍是呼其官職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稱其「行第」。宰相見了一個刺使會自稱為「某」,而稱呼此刺使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這個刺使對宰相的自稱亦是「某」,同樣,這個刺使治下之民稱呼這個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對百姓的自稱亦同百姓對刺使的自稱————「某」。同樣,對於一個侍郎,無論是其長官或是其下級以至於百姓,俱呼其為「某侍郎」,而對於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獄中待審的囚犯,也是稱呼其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稱為「某」,而女子亦自稱「兒」同常時一樣。
例如,像郭子儀這樣地位的人,對給他家修牆的工人講話時,自稱為「某」,而工人回話是也自稱為「某」。
另外,百姓見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樣自稱為「臣」,這可見於明皇逃難時和一蓍老的對話,以及德宗出巡時與一農民之談話。
此外,還有我不能十分確定的一點,就是唐代諸王的世子,如果沒有另外封號的如何稱呼,我疑心是也稱為「某太子」的。在《全唐文》中,有「汲太子妃」的文章;而在《舊唐書·肅宗本紀》中,述說肅宗改名字的原因時,講到肅宗名字從「紹」改為「亨」是因為:「紹」字與宋太子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