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倫理型教師

倫理型教師

發布時間: 2023-12-08 18:05:01

A. 教育將迎來哪些發展趨勢

一、發現式學習日益增多
發現式學習方法是探究式學習的一個方面,即學生利用學習資料和自身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在這個模式中,學生利用批判式思維,有時還通過開展實驗來解決開放性問題。發現式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學生創造與周圍環境交流互動的機會,這通常需要他們在現實世界中進行課外實踐。
二、倫理型教師
學生有了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如何保障學科學習的基本要求有效落實,如何確保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這是教師們普遍擔心的問題。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無疑是化解這一困惑的最佳途徑。這其中,教師的倫理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
三、更多應用混合式學習設計
將線上學習與線下面對面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方法在學校中的應用不斷增加。混合式學習的益處顯而易見,其靈活性、易於操作性、集多媒體與科技於一身的特性使其廣受歡迎。近期學校教育運作模式正在加大數字環境下的創新投入,而這些環境被廣泛認為是成熟的、有利於新的理念、服務和產品的產生。
四、數字化技術
1、教育資源的供給方式,要從單一的專業教育機構提供資源擴展到互聯網企業和社會教育機構。
2、探索網路化教育的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公平。原來總是強調通過教師流動來促進教育公平,但能夠受益的學生畢竟是少數人。在網路教育的背景下,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同時共享優質教育的資源。
3、鼓勵學校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對接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讓技術和教師的教學需求之間能夠無縫鏈接。
4、開展學歷教育的在線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可選擇性。
五、重設學習空間
一些思想領袖認為,新的教學與學習形式需要新的教學與學習空間。中國基礎教育逐漸從以講授式為主的傳統模式轉向更多學生動手參與的新模式,教室開始模擬真實的世界和社會環境,以促進學生間有機互動並解決跨學科問題。
六、學生從消費者轉為創造者
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不同的學科的學習者不再僅僅是簡單的消化和吸收教學內容,而是通過實踐和創造來學習。學校教學實踐的重心也在發生改變,創造力越來越成為主動學習和實踐學習的主旨。
七、轉向深度學習方法
目前,課堂教學日益關注深度學習。所謂深度學習,是指以創新方式向學生傳遞豐富的核心內容,供其學習並學以致用。對於閱讀這樣的日常活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小學部)以學生深層閱讀為目標;他們利用學習元平台組織學生進行四個階段的閱讀,分別為:共同初讀、個性化細讀、群體研讀和反思回讀,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和學習,並從共同閱讀經典著作中受益。

B. 四種師生關系類型

四種師生關系類型:權威型師生關系、放任型師生關系、對抗型師生關系、民主型師生關系。

C. 教育實踐中如何堅持教育的倫理向度

做一名倫理型教師:教師角色的倫理向度倫理型教師是相對於專業化教師而言的。在高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實踐被各種專業化要求捆綁,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感、專業自我等都成為教師發展的基本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倫理精神被遺忘、教師倫理失范等問題頻現。倫理型教師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教學的道德維度,以其基本的倫理品性對學生進行示範和價值引導。這是教師角色中隱含的倫理要求,也是引導學生道德成長的前提和保障。現代教育改革一直在努力地塑造教師職業成為一種專業,教師專業標准成為教師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大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中,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專業性方面的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展。然而,在教師變得越來越專業的情況下,教育並沒有變得越來越好。究其原因,是我們在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忽略了教師倫理的發展,以致教育喪失了基本的倫理精神。實踐證明,成為一個好教師最為根本的不是擁有專業技能,而是具備教育的倫理精神。一、倫理型教師的道德維度「倫理型教師」是加拿大學者伊麗莎白·坎普貝爾提出的概念,她主張「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努力」,作為一個道德實踐者,教師需要兩種承諾:其一,教師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應堅持一定的倫理標准;其二,教師是一個道德教育者,其目標是引導學生過一種道德生活。[1]這兩個方面可以看作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堅持的道德維度。成為倫理型教師,意味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自己的倫理身份: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授知識的人,他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對學生進行著倫理示範。同時,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關注學生的道德成長和精神成長,這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以道德教育者的身份參與教學。(一)什麼是有道德的教師教師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是指成為道德上高尚的人,道德上的高尚在任何時代都是稀缺的。而作為普通人,有道德意味著在符合道德底線的基礎上,盡可能去成為好人,擁有公平、正義、尊重、誠實、仁慈等美德。作為一種人格品質,上述諸種美德並非難以企及的道德高標,而是滲透在一個人內心中的道德情感和行為准則,無關乎能否做到,只關乎是否認同並願意付諸實踐的問題。
當一個教師真正養成了這些道德品質,在他的教育教學行動中就會自然地展示這些倫理美德,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如果說教師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那麼教師的倫理性則貫穿著整個教育,既要在教學中展現,更要充盈在教學以外的教育生活中。在以往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中,人們常常把教師描述為一種無私奉獻、自我犧牲式的職業形象,這導致了社會對教師的道德評價模式化、極端化:做到的教師被「捧上了天」,沒有做到的教師則遭致唾棄。其結果就是使教師自身陷入了一種道德虛空之中,無法展示自身真實的道德情感。因此,對教師而言,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並非充當道德聖人,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姿態面對自己、面對學生。道德原本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它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自然滋生的倫理品質,無需標榜。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德性是表現在行為習慣中的品格。對任何人來說,這種品格都應該是源於自身堅定的習慣,而不是外在強加的高標規范。對一個有良知的教師來說,他會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基本的道德品性,以一個成年人、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去對待兒童。當一個教師真正形成了這些道德品性,在他的教育教學行動中就會自然地展示這些倫理美德,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展現對道德生活的實踐。實踐證明,學生在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對教師的評價更多傾向於倫理方面的特徵,而非專業性方面。因此,如果說教師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那麼教師的倫理性則貫穿於整個教育之中,影響著當下的教學,更能對學生未來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二)教師為什麼要成為道德教育者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對「育人」這一概念的界定就揭示了教師角色的倫理向度,要求教師以道德的目的和方式進行教學,這是教育的常識。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或價值引導只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事情,學科教師只需關注教學就可以。他們雖然深知教書與育人不可分,知道教學具有教育性原則,知道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結合學科滲透,但對於教師作為道德教育者、成為倫理型教師的觀念依然有所質疑。因為他們認為知識教學與道德教育是有區別的,一個學科教師不應當承擔道德教化的職責。
知識教學與道德教育固然存在差異,教育中的道德領域與非道德領域也應當涇渭分明地加以區別對待,但這並不意味著知識與道德、事實與價值應當分離。麥金泰爾曾在《追尋美德》一書中以鍾表為例,闡述過是與應該的關系,這一關系在教育領域體現得更加明顯。教育二字本身就體現著一種強烈的價值關懷,「教」是中立的,可以教人學好,也可以教人學壞,在這種意義上,教育是教,教唆也是教;但「育」即「養子使作善」,本身便包含著善的目的。「教育」一詞的價值規定性就在於,教育不能把一個人教壞,而只能把他教好。在這個意義上,「好教育」的說法就是同義反復,而「壞教育」的說法則是自相矛盾。「教師」一詞與「教育」一樣,是一個具有倫理向度的概念,它們都包含著一種本身就是「好」的價值判斷,即一種向善性。教師是教人學好、使人向善的,而不是教人學壞的,這可以說是對倫理型教師最樸素的理解。二、如何做一個倫理型教師與專業化教師需要技能層面的學習或培訓不同,成為倫理型教師其核心來源於教師自身的改變,最根本的是對教育的理解和體驗。對教師來說,知識和技能都可能通過短期的學習和培訓而獲得,而倫理精神的獲得卻需要長期的價值引導和實踐體驗方能形成。對學生而言,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成才的需要,倫理精神的成長則是成人的根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兒童完整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性,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備人格和人性方面的美德,並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價值教育,踐行和傳遞諸種美德,引導學生過道德生活。(一)教師要具有基本的倫理品性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於,不僅是他所擁有的知識在影響著兒童,同時他自身的人格特徵也在深刻地塑造和改變著兒童,後者在某種意義上支配著前者。比如,當一個孩子喜歡或不喜歡某位教師的時候,他往往也會喜歡或者排斥相應的課程。因此,教師的倫理品性應當成為教師首要的職業素養。如前所述,教師基本的倫理品性表現為公平、仁慈、尊重、誠實、寬容等美德。對學生而言,讓他們最敏感也最關注的問題,或許就是能否受到教師的公平對待,以及被教師尊重。如果說宏觀領域的教育公平有賴於制度正義的話,課堂中的教育公平則主要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公正的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處處都面臨著能否享受教育公平的問題。一個教師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育公平,首先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對課堂這一微觀世界而言,教師的尊重是教育公平的基礎。只有在教師將學生作為具有平等人格和尊嚴的個體看待的時候,學生才可能獲得他應得的教育機會和資源。事實上,尊重不僅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也是教育本身的前提。一個不懂得尊重學生的教師,無法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公平公正的種子也就無法播撒在學生的心靈中。因此,沒有對每個學生在人格和尊嚴上的基本尊重,課堂中的教育公平就是一紙空談。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獨立人格、有尊嚴的個體,所有有關教育政策的實施和教育資源的配置最終都要落實在具體的人身上,沒有對個體的公正對待,真正的教育公平就無從談起。
在教師權威成為調節教育的唯一杠桿的情況下,談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是奢侈的。但事實上,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會導致學生對抗正當的教師權威。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尊重,是教師應當具備的另一個重要美德。在教育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起點都不一樣,需要區別對待,教師必須學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關注和指導。在不侵犯學生人格尊嚴的前提下,能夠以特別的方式關注特別的學生,能夠敏感地捕捉到學生的特殊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這是教師對學生最基本的尊重。實踐表明,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行為,往往體現在學業不良的學生身上。但越是優秀的教師越能夠通過合適的教育而促進弱勢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尊重理念也更多體現在他能否對處於劣勢的學生傾注教育之愛,並能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師應當具備的倫理品性就是一個美德清單,它們是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隨時都需要付諸實踐的人格品質。客觀地說,倫理美德是每個身處社會生活中的人都應當具備的,但對教師而言,擁有這些倫理品性具有更為特殊的意義,這既是教師職業的倫理向度使然,同時也是教師引導學生過道德生活的基本要求。(二)教師要承擔價值引導的責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是引導學生過道德生活的基本前提,也是倫理型教師的基本屬性。然而,教師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責任曾經一度遭到質疑,認為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控制。從古至今,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在試圖將好的東西教給學生,但是,「好」本身卻有著不同的標准。每個時代都將社會所需要的或意識形態所要求的作為好的東西教給學生,教育從而變成一種單純地迎合社會需要的活動,喪失了獨立性。在這種教育中,價值的引導太強大了,個人在它的洪流中沒有思考和選擇的餘地,只能被裹挾其中。錯誤的價值引導力量越大,學生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越遠。鑒於上述情況,不少滿懷教育熱忱和責任感的學者提出了教育要保持徹底的價值中立,只將確定的、客觀的知識或者描述性的事實告訴學生,關乎價值的事留給學生自己的理智去作判斷。馬克斯·韋伯就是這一主張的典型代表,他在《學術與政治》一書中指出,教師沒有資格以先知的姿態告訴學生有關「應該……」的知識,因為在「諸神」紛爭的時代,沒有靈視者,也沒有預言家,沒有人能回答什麼是應該。我們不能說韋伯是錯的,在那個政治浪漫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價值處於失序狀態之中,作為知識分子,保持自律、恪守理性的界限或許就是上策。但我們也不能說韋伯是對的,當他把事實與價值分離開來並將這一原則運用於教育的時候,也就剝奪了教育本該有的價值。從此,教育變成了灌輸,教育學變成了教學法,教師變成了教書匠。而這,或許並不是韋伯的本意。
與其以錯誤的價值誤導人,不如就保持價值中立。在這一點上,應該承認韋伯的明智之處。但問題在於,教育、教師以及學校這些概念昭示我們,教育就是價值的引導,因為教育是使人向善的活動;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學校是一個使學生獲得積極道德成長的專門場所。這使得教師必然要承擔價值引導的責任,以倫理的知識以及自身的倫理品性去感染和教化學生,引導他們向善。從根本上來講,學校與其他教育機構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學校教育能夠通過教師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引導學生的道德成長。「道德深深地植根在所有的正規教育之中。學校教育的經驗會使所有的孩子都發生改變,有的變得更好,有的則變得很不快活。這些變化常常並不是教師所計劃好的,甚至他可能並沒有明顯地看到。然而,教師必須背負著一個重要的負擔,和家庭一起,幫助孩子們面對和公正地處理道德問題……不存在『道德無涉』的學校,也沒有無價值觀的教學。實際上,從定義來看,任何人際之間的經驗都包含著道德的成分,課堂教學也不例外。」[2]可見,學校教育所承擔的道德使命,是促進倫理型教師產生的必然要求。越是在高揚教師專業化的教育大潮中,越不能遺忘倫理型教師存在的重要意義。教育是一項最偉大、最無私的事業,如孔子所言「有教無類」,如誇美紐斯所言「教育是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藝術」,這些哲言曾無數次地激勵世人投身於教育,關切一代又一代年輕的人成長、成熟。面對這樣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教師需要時刻審視自身,要給予學生平等的教育愛,以自身的倫理品質示範兒童,讓學生學會以道德的方式對待人和事。這既是教師的責任所在,也是學生的福祉。參考文獻:[1]坎普貝爾.倫理型教師[M].王凱,杜芳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3.[2]古德曼,萊斯尼克.道德教育: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取向[M].楊韶剛,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3.責任編輯︱張楚然感謝您的閱讀!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做一名倫理型教師:教師角色的倫理向度
做一名倫理型教師:教師角色的倫理向度
倫理型教師是相對於專業化教師而言的。在高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實踐被各種專業化要求捆綁,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感、專業自我等都成為教師發展的基本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倫理精神被遺忘、教師倫理失范等問題頻現。倫理型教師要求教師更多地關注教學的道德維度,以其基本的倫理品性對學生進行示範和價值引導。這是教師角色中隱含的倫理要求,也是引導學生道德成長的前提和保障。
現代教育改革一直在努力地塑造教師職業成為一種專業,教師專業標准成為教師教育中的核心要素。在大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中,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專業性方面的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展。然而,在教師變得越來越專業的情況下,教育並沒有變得越來越好。究其原因,是我們在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忽略了教師倫理的發展,以致教育喪失了基本的倫理精神。實踐證明,成為一個好教師最為根本的不是擁有專業技能,而是具備教育的倫理精神。

D.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從倫理學上看,教師特有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的總和即構成了教師的人格。教師的人格在學校睜拍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首先,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對學生人格的形成起著奠基作用;

其次,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學業的發展起著催化和激勵的作用;再次,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

此外,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完善作用。

(三)促進功能

在實踐領域,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還表現在其直接或間接帆早昌地影響社會風氣,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著促進作用:其一,通過培養學生,對社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二,通過教師自身來影響社會,促進社會道德風尚的改變。

版本二

一、對教師工作的促進功能

教師職業道德相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教育計劃、教學大綱等,更靈活、更有效,能夠時時處處指導、調節與監督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教育行為的調節主要是通過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兩種形式來實現的。教師職業道德能夠通過激發動力、評價優劣、調節行為來處理和調節各種利益關系,保證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教育任務的圓滿完成,這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社會作用。

E. 如何理解教師專業倫理的幸福、公正、關懷三大原則

教師專業倫理的幸福、公正、關懷三大原則是指導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正確處理各種活動及利益關系的根本准則。
教育公正或教師公正是教師倫理生活的重要原則,公正既是教師幸福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的需要。以關懷倫理為基礎,建立以關愛學生為主的新型師生關系,關愛學生是每一位老師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

F. 道德教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我們可以把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形成和表現的德性,看做是教師的美德。教師的美德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格,或者說卓越的人格品質,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品格,這一種是理性的,不是通過道德評價來衡量的,另外一種是教師追求教育的倫理理想和道德價值而獲得的道德性的人格品質。這兩種品質都是好教師之為好教師的核心,它們都是在教師的專業工作中形成的,也就是在教育和教學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工作中自覺地追求教育的理想,追求教育價值的實現,追求個人教育實踐的卓越,才能形成優秀的教育德性。
教師的專業品質包括:教育機智,教育熱忱,敏銳,教育幽默,簡明清晰,深刻,創造等等。教師的倫理德性包括:仁慈,溫和,耐性,通達樂觀,明智,公正,節制,希望,正派,誠實,信賴,友誼,智慧,真誠,寬容,理解,信任,欣賞等等。以下對教師的倫理德性做詳細說明。
仁慈 仁慈就是善意和寬容。這是教師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美德。在學校教育中,兒童是經常犯錯誤的,這尤其需要教師善意的對待和寬容,因為兒童是在錯誤中成長的,錯誤是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
溫和 溫和是指不冷酷、不冷漠、不嚴厲,同時也不憤怒的個性。溫和與仁慈一樣,反對教育中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壓迫。溫和本身包含了一種嚴肅的指導力量,一種耐心和善良的力量 表現了一種親切的從學生的利益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的善意和愛意,一種不傷害學生的關心。溫和是教師實現自己的引導的最適宜方式。
真誠 真誠是言行和內心精神的一致,它表現在教師的教育行動和與學生的交往上,調節著教師與自己、他人、學生的關系。它是一種坦率、誠懇和真實,與謊言、虛偽、偽善、自我吹噓、表裡不一等相對立。從這些特徵可以看出,真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美德。
公正 公正包含正當權利的維護和平等,前者表現為對兒童的各種正當權利的保障以及不侵犯,後者表現為平等的尊重和平等的關愛,包括平等地分配教育的利益,平等地對待同一類事情。做一個公正的教師是非常重要的。
勇敢 勇敢的品質是運用理性抵抗不良的、痛苦的、危險的結果,是為了高尚或美好而堅持合理的行動。勇敢的人面對高尚或美好的目的堅定不移。它使人在任何情景中有著冷靜、沉著、樂觀、智慧的處理方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要承擔種種責任,抵抗許多壓制和誘惑,勇敢就是這樣一種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當然需要勇敢的品格,它使我們在各種現實的壓力下仍堅持合理的行動,按照我們的理性判斷採取最合適的行動。
希望 希望是對應然的價值和美好事物的樂觀和期待,是對價值理想的堅持和追求,代表著一種向上、向善、向前的願望。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障礙、限制、扭曲,容易失去對更好的未來狀態的期望,希望這種品質能幫助我們在困難和挫折中堅持信念和理想。教師的希望品格也包含著對於學生的信賴。
友愛 友愛的特點在於關懷、分享和相互性,它是將師生親密聯系起來的德性品質,是形成師生交往的紐帶。友愛是一種善,它表現了對學生的善意,同時也希望對方表達善意。這種互相的善意、關懷和祝福才是真正的友愛。雖然師生之間建立友情是非常困難的,但純粹的師生友誼是永恆、高尚的,不僅對於學生的成長和福祉有價值,而且對於教師本身的成長和幸福也具有重要意義。
正派 正派是指行為和言詞的合宜,是一個人言談舉止的風度和教養,反映出友善、愉快、通達、靈活、坦盪的品行。所以,作為個人的正派是一種良好的行為方式。教師的正派反映出教師在面對家長、面對學校的任何一個學生的態度和方式,是形成積極和諧的學校教育氛圍的關鍵。
明智(智慧) 明智是在具體的境遇中,能夠並善於考慮對教育和學生有益之事,是一種對教育行為的慎重選擇,諸如考慮行為的後果、為了正確的目的做出正確的決定、採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等,所以明智是一種道德行動的智慧。明智表現了教師處理教育中面對的問題的理性和智慧,表現了一種清醒、慎重、負責的能力。教師面對學生的成長,責任重大,輕率的行為可能會毀掉一個人。所以,教育實踐特別需要教師明智的品格。明智的教師是理性、善良的,因為明智涉及正確、高尚和善良。一個明智的教師,能夠把自己的品質卓越地表現在教育的行動中。
信任 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開展、進行、堅持教育活動的先決條件。信任意味著對學生存在、發展、進步的承諾。離開了對學生的信任,教師就無可避免地對學生進行操縱、監視、控制和懲罰,在信任基礎之上,交流和合作、尊重和理解的關系才能形成。尊重教師的尊重對於學生自尊的維護、學生人格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教育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聲音的表達者,如果教師以尊重的態度傾聽學生的聲音,平等地尊重每一個人的見解、思想、個性,理解學生的感受,教育事實上就已經在進行了。尊重是建立在平等、公正的心態之上的,它排除任何意義上的分等、貶低、輕視和歧視。
欣賞 欣賞是教師重要的教育習慣。每個學生都有可贊揚的品質,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支持性、鼓勵性的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同等值得重視的。欣賞意味著以一種謙遜的態度和寬容的情懷對待學生,真正地傾聽、理解和認可學生。教師的欣賞對於學生的發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任何貶低貶損學生、不耐煩、冒犯的態度都是教育的對立面。
教師的道德品質(專業的和個人的)不僅影響著教師的工作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關涉著教育價值的實現,關涉公民道德人格的建構和發展,因此也影響著社會的道德風尚和社會的道德秩序。如果說教育培養的公民不是掌握一些知識和技能的工作機器,而是一個有理性精神、有德性和有個性的社會發展的領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那麼,公民整體的人格品質的發展就是教育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根本就不是狹隘地教給人以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不是程式化的、固定的知識傳授過程,教師的工作也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教學或專業能力實踐的過程,而是一種整體的倫理實踐。其中,教師如何對待學生,如何出色地承擔自己的倫理義務,如何在教育中實現學生的人格品質的提升是他的專業工作的核心。
如果說教師的優秀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上,那麼,教師的專業發展應主要是教師的道德發展。教師教育最為重要的內容是針對教師的道德教育,從培養好教師的角度而言,教師的專業發展就不能像目前這樣把教學行為技能的訓練放在第一位,而是應把教師的倫理道德品格的培育、教師的教育目的感和價值感、教師的倫理實踐智慧等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因為,教師的道德品質和專業倫理是構成教師之優秀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的教育行動實現教育價值的基礎。
我們的教師發展需要一場真正的轉型,從技能和專業為中心的教師發展轉向以完整的道德品質發展中心的教師教育。這是一場非常重要而且亟須的教師教育的變革。

G. 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應該具有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是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職業道德素養呢?

當前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越來越先進,網路教育,空中學校發展迅速,坐在書房便能接受到各種形式的教育。但教育培養學生仍需要學校,需要教師。教師時時作表率,處處當榜樣,以自身的示範行為熏陶、引導學生,是任何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若能以良好的師德取信學生,高尚的行為示範學生,優雅的情趣感染學生,那麼,素質教育的實施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理論素養是教師為人師表的主導。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好壞、高低,決定著教師其它素養的優劣,決定著教師是否具有任職資格,直接影響對祖國下一代思想品德的形成。教師的理論素養包括社會主義倫理道德、法律知識、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教育價值觀、育人觀、學生觀、現代教學觀和教育質量觀。

專業素養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關鍵。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全方位去影響人,培養人,就應該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專結合的新型人才。一方面是專家,通曉自己所教學科以及鄰近學科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雜家”,即凡是學生需要學習和懂得的知識,教師都應當盡量地去學習、獲得。

情感素養是教師與學生聯系的紐帶。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動力性功能。即當人的情緒在高漲的情況下,可以滿懷熱情,全力以赴地去達到預定的目標,在情緒沮喪的情況下,人則會無精打采或畏縮不前。也就是說,情感對人的行為活動具有增力或減力的效果。在對一個班50名學生的學習成績調查中發現,38名學生學習成績好,他們對授課的教師表示喜歡,對其所講的課感興趣,做作業很認真;12名學生的一些學科成績較差,他們對講授該學科的教師不喜歡,對其所教的課不感興趣,聽講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由此看來,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要高度重視架設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語言素養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翅膀。語言是交流科學文化、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師語言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工作的成敗。有人曾說,教師的語言就如金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激發他們追求真、善、美的興趣與慾望。教師的`語言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職業技能,語言的清晰、准確,依賴思維的清晰、有條理,依賴語文方面的基本功,依賴思想修養和理論水平。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加強理論知識、語言知識的學習,加強思維的訓練,不斷改進和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力爭達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目的,使學生真正受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的熏陶。

心理素養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基礎。教師的心理素養主要體現在熱忱自信、志趣遠大、性格良好、胸懷寬廣。

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素養,就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表現出文雅詼諧的談吐,優雅端莊的儀表,從容大度的舉止,翩翩瀟灑的風度,就會產生一種魅力,形成自己美好的形象,就能夠通過這種魅力和形象去影響、感染、熏陶學生,從而找到人生最美好的感覺,享受教師這份職業帶給自己的美好、快樂的人生。

;
熱點內容
城市地理學第二版 發布:2024-09-08 11:51:47 瀏覽:590
商務英語的課程 發布:2024-09-08 10:56:37 瀏覽:317
歷史版菊花台歌詞 發布:2024-09-08 10:25:58 瀏覽:956
翹臀老師 發布:2024-09-08 08:39:05 瀏覽:424
卡農教學 發布:2024-09-08 07:41:08 瀏覽:750
二年級語文人教版重點 發布:2024-09-08 06:33:22 瀏覽:717
到位如何 發布:2024-09-08 00:04:00 瀏覽:992
億體教育 發布:2024-09-07 23:50:27 瀏覽:658
高考語文滿分 發布:2024-09-07 23:41:48 瀏覽:230
二年級數學故事ppt 發布:2024-09-07 23:24:09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