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班主任
Ⅰ 資深班主任:孩子不是天生笨,而是「積懶成笨」,爸媽是幕後推手
不少家長會發現,在孩子升入三年級以後,有的娃成績會出現「斷崖式下跌」,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三年級分水嶺」現象。
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越學越吃力,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是 因為智商不行,大概屬於「天生愚笨」,只能「認命」了 ,誰讓老天爺給咱扔來一個學渣,而不是學霸呢?
實際上,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這些現象背後的問題,根本不是孩子天生笨,更多的原因,是在家長身上。
丫丫上四年級,新學期開學剛兩個月,丫丫爸爸就接到老師電話,請他到學校來一趟,談談女兒的學習情況。
原來,老師課上檢查昨晚的課文背誦情況,只不過一個自然段,丫丫結結巴巴背不出來,很顯然是根本沒看。於是要她下課到辦公室背,一個課間,老師盯著她,丫丫一個字都沒背下來。
爸爸知道後,搖頭嘆息說: 「唉,這孩子就不是塊學習的料,從小就笨,別人學一個小時的東西,她得用三天才弄明白。」
老師正准備勸爸爸,沒想到丫丫突然開口:「我會背!」於是一氣呵成,一字不落地全都背下來。
老師和爸爸都很驚訝,問丫丫是什麼時候背會的,丫丫說: 「老師剛才出去了五分鍾,我自己看了兩遍,就全記住了。」
老師思索了一會兒:「看,孩子這不是挺聰明嘛! 她並不是笨,而是懶, 只要稍微勤快點,成績肯定有起色。 她這種懶也不是主觀的, 是你們平時盯得太緊了吧?孩子壓力太大,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的。」
爸爸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問題的根源,在於自己。
1)苛責嚴厲,上不完的輔導課補習班
孩子小學時,吸收知識是比較慢的,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父母過於嚴厲,以成年人的高標准來要求孩子,會給孩子帶來 巨大的失落和挫敗感, 喪失信心,進而放棄努力。
另外現在父母都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了太多輔導課、補習班,還有興趣特長也不能落下,孩子 總是被完不成的任務壓制著,看不到盡頭,自然就會「犯懶」。
2)家長緊盯,沒有喘息空間
樊登在演講中說,孩子做作業,家長最好不要在旁邊盯著, 一年級盯一年,將來就得盯12年,父母是自己把自己「套牢」的。
原因在於,家長緊盯孩子學習, 孩子的精力和思想都轉移到了應付父母的指責上,根本沒心思想眼前的作業, 這種高壓下的學習,等於沒學。
孩子沒有喘息的空間, 只要家長稍微有點鬆懈,孩子就會偷懶, 偷懶偷多了,成績當然是打折扣的。
3)快樂教育,過於寬松沒有底線
新一代父母摒棄了以前的「暴力教育」,奉行「快樂教育」,認為寬松的氛圍更適合孩子發展,於是放任自流,這就是矯枉過正了。
過於寬松沒有底線的教育, 聰明的孩子就會跟父母討價還價, 能少用力氣就少用,能不費勁就不費勁,變得越來越懶,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4)方法失當,缺乏時間管理習慣
孩子許多行為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尤其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孩子,長大也缺乏時間管理的習慣, 寫作業磨蹭,效率不高。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笨,其實是因為懶, 不會做時間規劃,經常拖延成習慣,形成了 典型的「拖延症」。
爸媽如果能幫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效率,樹立起「今日事今日畢」的信念,每天9點上床睡覺,也不成問題。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的主人公阿甘,是一個很笨的孩子,但由於有了母親對他的愛和引導,他的人生就像開掛一樣,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一個人完成許多壯舉。
所以 孩子笨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不覺變懶,人變懶了,心也就懶散不定了,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動力。
小學生本來就處在愛玩愛鬧的階段, 這6年是養成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黃金階段, 為將來的初中、高中打基礎的時期, 影響著人生後面的幾十年,更不能讓娃變懶。
如何幫孩子 擺正學習的心態,擺正學習態度,養成科學高效的學習習慣,保持學習動力,讓孩子「後勁十足」, 是家長們的必修課,這些問題在這本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中,有詳細的闡釋。
這本書是由資 深教育專家也是老師的於敏 老師編著。書中通過不同的經典案例,揭示小學生各個年級不同階段的成長秘密。
不同階段,孩子的教育需求不同,家長要明確 不同階段的不同教育要點,抓住關鍵, 幫助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
孩子不存在什麼笨與聰明的區分,只要父母做好引導,每個孩子都是出色的,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