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師用書
Ⅰ 新編人教版幼兒園教材的新編人教版幼兒園教材目錄表
人教版 大班語言 上/下冊 4.00/3.90 24k 人教版 大班數學 上/下冊 4.00/3.90 24k 人教版 大班自然 上/下冊 4.00/3.90 24k 人教版 大班社會 健康 上/下冊 4.00/3.90 24k 人教版 大班美工 上/下冊 5.30/5.00 橫16k 人教版 大班做與玩手工製作 上/下冊 6.70/6.40 橫16k 人教版 大班教學音帶(語言音樂)上/下冊 15.00 人教版 大班教師用書 上/下冊 17.00/16.70 正16k 人教版 大班教學掛圖(彩頁) 全年 64.00 對開 人教版 中班語言 上/下冊 3.50/3.40 24k 人教版 中班數學 上/下冊 3.50/3.40 24k 人教版 中班自然 上/下冊 3.50/3.40 24k 人教版 中班社會 健康 上/下冊 3.50/3.40 24k 人教版 中班美工 上/下冊 4.20/4.00 橫16k 人教版 中班做與玩手工製作 上/下冊 5.80/5.60 橫16k 人教版 中班教學音帶(語言音樂)上/下冊 15.00 人教版 中班教師用書 上/下冊 16.00/13.70 正16k 人教版 中班教學掛圖(彩頁) 全年 55.00/52.00 對開 人教版 小班語言 上/下冊 2.60/2.50 24k 人教版 小班數學 上/下冊 2.60/2.50 24k 人教版 小班自然 上/下冊 2.60/2.50 24k 人教版 小班社會 健康 上/下冊 2.60/2.50 24k 人教版 小班美工 上/下冊 3.70/3.40 橫16k 人教版 小班做與玩手工製作 上/下冊 4.90/4.80 橫16k 人教版 小班教學音帶(語言音樂)上/下冊 15.00 人教版 小班教師用書 上/下冊 12.00/9.60 正16k 人教版 小班教學掛圖(彩頁) 全年 23.00/20.00 對開
一、教材分析 該套教材將課程化分成:健康、藝術、語言、科學、社會五大領域,分成教師用書和幼兒用書。教師用書按五大領域來分別指導,每個領域都包括了領域說明、教育內容與要求以及具體的教育活動指導,同時還符了幼兒要學習的作品。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包括了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活動建議四個部分, 「活動建議「具體還包括了「教學變式」「教學提示」「領域滲透」「區角活動」「環境創設」等。除此而外還配套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操作性強,也讓老師使用方便。 二、結構分析 幼兒園教材一般有分科式、主題式、領域式三種類型,隨著課程理念的發展,分科式已逐漸顯示出它的弊端,如高結構化、過分重視知識和技能,違背了《3—6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因此分科式的已少為現在幼兒園使用;在課程整合的發展趨勢下,領域課程和主題課程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主要類型,受課程發展的影響。主題式是放棄學科形式選擇一些主題,將內容以主題形式加以組織,採用這種類型的教材綜合化程度較高,有利於幼兒經驗的整合,但是深受以往學科課程的影響,幼兒園老師在實踐過程中很難把控,接受程度相對較低;而領域式的課程是將以往的學科綜合為幾大領域,把內容按照領域進行組織,採用領域式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材內容間的整合,系統性較強,為幼兒園教師普遍接受,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弊端:綜合程度不高,領域間仍存在明顯的割裂現象。 如:在藝術領域中「小兔和狼」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加入了語言領域的培養目標,但是這些措施並未真正改變各領域之間的相互割裂局面;再如中班活動教材中第一周為了要做到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老師們肯定會把每個領域的第一個課時安排上去,社會領域「我上中班了」、語言領域「誰的隊伍過來了」、科學領域「沙子的秘密」、藝術領域「長吧、小孩」、健康領域「我高興、我生氣」,等這些活動內容之間沒有什麼關聯,在活動實施過程中仍然是兩個分割開來的經驗。 三、深入探究 因為《幼兒園領域課程》它是以領域為主線,以主題為暗線的結構形式,領域下的內容不能好好地為主題服務,為了把領域和領域之間建立橫向的聯系,避免領域內容間的相互割裂,我園邀請了專家解讀教材、並在園內成立了教研小組,以保教主任為組長,帶領全園教師每周半天熟讀教材,通過一個學期的研究,發現本教材的一些優勢: 1、課程選擇的價值性:能真正貫徹落實《指南》精神,如將健康領域分為生活和體育兩部分;科學領域分為科學探究和數學認知兩部分;語言領域有聽說游戲、早期閱讀、文學活動、講述與表達等內容;社會領域有自我意識、人際交往、社會學習等相關內容;藝術領域分為音樂和美術兩部分,音樂通過歌唱、欣賞、韻律、打擊樂等多種途徑讓幼兒感受美和欣賞美,美術通過作品欣賞、畫、粘、貼、印、製作等多種方式讓幼兒大膽表現與創作; 2、目標的全面性:該教材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構成的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將兒童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作為終極目標; 3、內容整合的巧妙性:如藝術領域音樂部分「長吧、小孩」,在學唱歌前要求讓孩子先談談自己升入中班後的心情,滲透了語言領域教學;「滑稽的腳先生」是一節韻律活動,但在活動前教師可以結合科學活動「腳印之旅」帶領幼兒嘗試不同於平時的走路方式,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有「小貓圓舞曲」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也滲透了科學知識,要求幼兒進一步了解貓的生活習性,讓幼兒進行觀察記錄小貓喜歡干什麼?並把記錄的結果與同伴一起分享;美術活動「有趣的對印畫」滲透了數學認知,教師通過軸對稱圖形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對稱的特點;「蟲子爬呀爬」滲透科學領域讓幼兒觀蟲子的外形特徵,了解其生活習性等;只要教師們能真正重視啟發、鼓勵幼兒每次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與周圍的人和物充分地相互作用,多組織一些可以將各領域相互聯系的綜合活動,保證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就能全面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4、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如中班韻律活動《小兔和狼》可以以故事導入,也可以以情景展開教學,還可以以聽音游戲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學,除此之外每一篇活動還有教學變式和區角延伸活動,讓教材真正活起來,將所有的教育活動都配合有趣的游戲,如體育游戲、科學游戲、聽說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角色游戲等,各種游戲都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得以快樂學習。 四、結論與思考 1、領域之間的滲秀性把握:是不是每位教師都具備整體教育的觀念,使各領域的的內容在目標、內容上互相滲透、彼此配合,既保證本領域目標內容的系統性,又兼顧橫向的有機聯系,在教育途徑與方法上也能考慮彼此配合,互相促進; 2、課程安排方面的合理性把握:是不是每位老師都具備領域課程與主題課程溶入貫通的能力,除了將每周的課程五大領域有機滲透,還要結合當前季節與節氣等,能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好每周的課程,如秋天季節時應把五大領域里關於秋天的主題活動篩選出來,在秋天季節上,總不能為了圖方便按照領域課程往下排課,結果科學領域里秋天的樹葉按到冬天的季節上了。 3、說教式課堂轉變為游戲化課堂把握:如「吹泡泡」活動,首先讓孩子欣賞多媒體「和泡泡做游戲」的錄像進行討論,通過討論、觀察後讓幼兒進行繪畫創作,如果把握不強的老師很可能把這節活動變成了「說教式」課堂:先讓孩子看、再讓孩子說、有的老師還會出示一些自己范畫、最後讓孩子來畫,為何不能把多媒體上的游戲納入到現實生活中讓孩子自由玩泡泡游戲呢?通過孩子親身體驗和幼兒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創作中肯定收到不同的效果。 4、我希望:多媒體的配套教學要起到畫龍點精而不是畫蛇添足的作用。
Ⅲ 幼兒園有哪些種類的教材,都有什麼特點~!
...............這個,我是學學前教育的我覺得這些教材不是很有用的,重要的是老師和孩子的溝通,而不是死板的看書...幼兒園就應該過的開開心心的,教他們做游戲也不錯的啊,一邊玩一邊學,多好啊!那個蒙氏...我有專門做過這方面的培訓,效果很好哦,和中國傳統的教學理念有很大的區別,這也許就是東...西方人們習慣的不同吧,試試找找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別總是依賴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