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李金梅老師

李金梅老師

發布時間: 2024-08-20 08:16:37

如何評價不是院士的屠呦呦

【寫在前面的話】
首先抱歉,標題是為了吸引眼球。而且,讀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紹的工作並不適合用院士與否來評價,所以題目應該被批判。本文作為非正規博文一周後,題目將改回以下正文的標題。正文目前作為徵求意見稿,也將適當修改後發表於正式刊物,這相反於我平時一般先正式發表後請科學網置於博客的習慣。
在科學界,我有雙重身份:正在實踐的科學家和對歷史與現實的評論員。第二身份包括我對科學史的興趣。以前以介紹其他人研究過的科學史為主,近年對感興趣較長的中國近代科學史,我通過和北大醫學部張大慶老師和研究生黎潤紅的合作,獲得了一些史料、正在寫文章。如何呈現本文要講的工作,也得益於「GSK終身生命科學成就獎」評獎委員會的同事們的討論,他們是魯白、傅新元、馬紅、王小凡。
因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現一些情況,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關注,為了避免繼續過度解讀,而將其中無意義的部分轉化為較有意義的事情,我為本文加上目前對我博客感興趣的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標題。
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國重視一些在國內做出了傑出工作、而未獲適當承認的科學家。本文要介紹的兩位人物年齡都較大,其中一位還在病中。他們做出的貢獻,在我(作為科學的評論員第二身份)看來,值得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他們在國際國內的認可都遠低於他們的實際貢獻。兩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從未被推薦過,這是和題目的聯系。同時,我認為如果考慮中國「國家最高科學獎」,其委員會需要做好功課,至少了解到本文的層面,而不是因為爭議擱置考慮。
我希望,有比較多的人,從各方面使他們的成就和貢獻為世人所知。如果我們大家努力使他們能在有生之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才是我第一身份導致的小事件通過第二身份而帶來的意義。
饒毅
【以下為正文】
中葯的科學研究豐碑
在中國使用了上千年的傳統葯物,能否改善現代人類的健康?在中國,有些人可能不認為只是問題,而在中國以外的世界,中葯尚未成為主要的葯物來源。
對於中葯,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極端思潮。一種認為中葯在現代醫學進入中國以後毫無作用,另一種認為中葯不能按照現代科學標准來評判、而有中葯特殊的標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發現,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葯仍有益於人類,一個古老的傳統還含有很大的潛力改善健康。
回顧對它們的研究過程,可以看到極端思維的錯誤,而理性的思維,常常看起來是中間道路,卻是合理的、也是進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兩項工作都是以現代科學的方法,遵循現代科學的標准。他們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並挽救了無數兒童和成人的生命。
兩個葯物都來源於中葯,而且碰巧是兩位年齡接近的科學家於1970年代初期發現。在大型「523任務」研究抗瘧疾葯物過程中,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的屠呦呦是發現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個體科研小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葯抗癌作用過程中,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亭棟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治療作用的主要發現者。
在屠呦呦和之前,陳克恢曾於1920年代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短期工作,期間用中葯做出重要發現,特別是他對麻黃素功能的研究,聞名中外。在到協和工作以前,陳克恢留學美國留學獲得很好的科學訓練。在協和工作以後又回到美國,在學術界和葯物工業界,特別是葯理學界,陳克恢蜚聲國際。
1950年代後中國閉關鎖國二十多年。在北京工作的屠呦呦和哈爾濱工作的張亭棟都沒有可以和陳克恢相比的訓練背景。他們分別在1950年代就讀於北京醫學院(現北大醫學部)和哈爾濱醫科大學,他們在從事關鍵發現時期的工作條件也遠非理想。1960年代中後期和1970年代初期,中國正在「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熱潮中,是中國歷史上奇特的階段。在經歷了有些中國人把人斗人的劣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幾年、在將中國科學院和大學有經驗的科學家和教授紛紛被批鬥、關牛棚和靠邊站後,到1970年代初,大學、科研機構很多人都無所事事,甚至每天工作時間主要是看只有4版的《人民日報》等報刊,有些女科學工作者當時也加入上班打毛衣的行列,科研經費和科研課題更是很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竟然有人做出重要的發現,而且堪稱中國近代可能最重要的兩項葯物發現,其記錄迄今未被大量投資葯物開發的今天中國醫葯界所超越。
肯定和認可屠呦呦和張亭棟的工作,回顧他們的工作,不僅對於他們有意義,而且本文希望能夠刺激其他人更仔細的研究、以期總結有益的經驗和值得汲取的教訓,促進今後中國的醫葯更快更好的研究和對自然的有效探索。
青蒿素和屠呦呦
現在不少人知道青蒿素(artemisinin)的作用。它是起效最快的抗瘧葯,可以在一線使用,也是在對其他常用葯物如氯喹出現抗葯性情況下,可以改用的葯物。當然,青蒿素並非無缺點,也不是可以替代所有其他抗瘧葯的唯一葯物。但是,它確實治療了很多病人,有時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在結構上,青蒿素完全不同於其他抗瘧葯,是全新的一類葯物,迄今國內外仍然試圖尋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進療效、減少抗葯性。在科學上,青蒿素作用的機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仍然是研究的問題。
對於青蒿素的發現,知道的人也不少,但有較大爭論。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屠呦呦是否可以作為其代表人物。
「523」任務,是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應越南的要求、也考慮中國南方的瘧疾問題,而開始的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其組織起始為1967年5月23日,那是文革中開會都怕找不到安穩地方的時代。組織的主要協調辦公室一直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參與的單位遍布全國很多地方,北京、上海、雲南、山東…,人員至少幾百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規模合作項目,其中有很多人的集體起了作用。但是,是否有代表人物?誰是代表人物?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1951年至1955年就讀於北京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學專業,其後分配到中醫研究院工作。她僅有大學本科學位,於1969年被召集加入「523任務」。
「523」計劃分成幾個部分,分別製造已有西葯的仿造品、衍生物,從中葯中尋找抗瘧葯,製造驅蚊劑。在中葯裡面,不同課題組試了很多中葯,包括葯效較強、但副作用較大的常山。不僅古代中葯書上,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中國民間都有使用青蒿的記錄。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屠呦呦課題組的余亞綱梳理過可能的抗瘧中葯,共808個,其中有烏頭、烏梅、鱉甲、青蒿等。軍事醫學科學院用鼠瘧模型篩選了近百個葯方,青蒿提取物有60%~80%的抑制率,但不穩定。屠呦呦給課題組提供了篩選了多個中葯的清單(礦物葯:黃丹、雄黃、硫黃、皂礬、硃砂等;動物葯:鼠婦、地龍、蛇蛻、穿山甲、鳳凰衣等;植物葯:地骨皮、甘逐、黃花、菱花、鴉膽子、青蒿、馬鞭草等)。屠呦呦課題組也觀察到青蒿的效果,但水煎劑無效、95%乙醇提取物效價僅30-40%。1971年,屠呦呦本人的一個關鍵作用是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瘧作用達95-100%,這一方法的提出立即導致發現青蒿的高效性。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務的會議上報告這一結果,獲得大家注意,但並未成為唯一的重點,會議總結時組織者建議「鷹爪要盡快測定出化學結構,並繼續進行合成的研究;仙鶴草再進一步肯定有效單體臨床效果的基礎上,搞清化學結構;青蒿、臭椿等重點葯物,在肯定臨床效果的同時,加快開展有效化學成分或單體的分離提取工作」。
屠呦呦課題組工作其後集中於青蒿。倪慕雲先試圖獲得青蒿中的活性化合物,以後鍾裕蓉成功地獲得青蒿素結晶,她們取得分子式。由屠呦呦課題組成員攜帶青蒿素,以其他課題組(如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為主分析青蒿素分子、解析青蒿素結構。在獲知屠呦呦小組1972年結果的情況下,山東寄生蟲病研究所與山東省中醫葯研究所合作,雲南省葯物研究所都分別進行青蒿的提取工作,山東省中醫葯研究所和雲南省葯物研究所獨立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並分別命名為「黃花蒿素」(山東)和 「黃蒿素」(雲南)。1974年,黃花蒿素和黃蒿素都被認為都是北京的青蒿素。
雖然青蒿素歷史有很多爭論,無異議的是: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對於發現青蒿的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都很關鍵;2)具體分離純化獲得青蒿素的鍾裕蓉,也無疑是屠呦呦課題組的成員;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組是在公開會議上得知屠呦呦小組發現青蒿作用以後進行的。
有關青蒿素的歷史回顧很多,本文僅限於明確一個問題:屠呦呦確實在青蒿素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其他課題組和科學家,確實起了很重要作用,屠呦呦的工作有前人的基礎,也有她課題組人員起很重要作用。肯定她的作用並不埋沒其他人的作用。應該有更詳細的歷史記載,讓人們知道「523任務「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的貢獻。
砒霜和張亭棟
砒霜的化學成分為亞砷酸(三氧化二砷)。
用砒霜治病,中葯有傳統,西方也曾用過。含砷的中葯有砒霜、砒石、雄黃、雌黃等。北宋的《開寶詳定本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記載了砒霜的葯性。西方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也曾用亞砷酸治療白血病,但未獲普遍承認和推廣。
1971年3月,哈爾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葯師韓太雲從民間中醫得知用砒霜、輕粉(氯化亞汞)和蟾蜍等治療淋巴結核和癌症,韓太雲將其改制水針劑,稱\"713\"或\"癌靈\"注射液,通過肌肉注射治癌,有些腫瘤病例見效,但毒性太大而導致被棄。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的張亭棟繼續此工作。張亭棟1950年代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六十年代曾經參加西醫學中醫訓練班。
1972年後,張亭棟等一方面開始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無選擇地做太多疾病,另一方面他們將組分分別檢測,發現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輕粉帶來腎臟毒性、蟾酥帶來升高血壓的副作用。後兩者對於治療無用。
1973年,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雲在《黑龍江醫葯》發表論文,報道他們用「癌靈注射液」(以後也稱「癌靈1號)治療6例白血病病人。他們明確主要用砒霜的化學成分「亞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輕粉(氯化地汞)」,結果6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人都有改善,對其中一例有急性變的患者也有效。他們提到還正在研究對急性白血病的作用。
1974年,他們以哈醫大一院中醫科和哈醫大一院檢驗科署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發表「癌靈1號注射液與辨證論治對17例白血病的療效觀察」。總結他們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對不同類型的白血病進行治療,發現「癌靈1號」對多種白血病有效、而對急性白血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1976年哈醫大一院中醫科曾撰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五例臨床紀實》。1979年,榮福祥和張亭棟在《新醫葯雜志》報道癌靈1號治療後存活4年半和3年的兩例病人,皆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979年張亭棟和榮福祥在《黑龍江醫葯》發表《癌靈一號注射液與辯證論治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總結他們1973年至1978年治療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總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23例用癌靈一號,1975年至1976年用癌靈一號加少量化療治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靈一號加少量化療治12例。對於每一個病例,他們都具體分型,有明確的療效觀察。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緩解率70%,12例完全緩解,對病人的毒副作用小,他們還用十倍於成人的劑量,給12隻家兔注射癌靈一號,未見心、肝、脾、腎毒性作用。
有三個重要問題:1)張亭棟等是否確切知道治療癌症的作用來源於「癌靈一號」,而不是同時使用的其他中葯、和化療西葯?2)他們是否意識到癌靈一號的作用來源於三氧化二砷,而無需輕粉(汞)?3)他們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對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作用?這三個問題,在1979年《黑龍江醫葯》雜志中,可以看到張亭棟和榮福祥有明確答案:1)有三例病人(一位成人、兩位兒童),單純使用癌靈一號,不用其他中葯、不用化療西葯,也顯示療效,其中當時兒童存活已經4年,成人已存活9個月;2)在第11頁,他們指出「癌靈一號之有效成分為三氧化二砷」,其他中葯為「扶正」,他們明確這些中葯並非治療白血病、而用來支撐病人身體狀況;3)在第10頁和第11頁指出,他們明確指出對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
可以說,到1979年,張亭棟和不同的同事合作發表的論文,清晰地奠定了我們今天的認識: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特別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也既法國-美國-英國分型的M3型白血病)。
1981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 (指導:張亭棟;執筆:李元善,胡曉晨;參加人:李明祥,張鵬飛,榮福祥,孫洪德,李會榮,吳雲霞,檢驗科血研究室)在《黑龍江中醫葯》發表《癌靈1號結合辨證施治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73例臨床小結》,報道癌靈一號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達24%、總緩解率達86%。1982年的全國中西醫結合白血病座談會上,張亭棟、李元善公布了《癌靈1號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實驗研究―附22例完全緩解分析》和《98例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型與臨床療效探討》。
1984年,張亭棟和李元善在《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癌靈1號治療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分析及實驗研究」。總結他們1972年以來治療的81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緩解的22例。他們指出,完全緩解的22例中,7例為M2型,15例為M3型白血病(既APL)。他們也指出「以M3型效果尤為顯著」。1985年張亭棟等撰寫《癌靈1號(713)注射液治療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
1991年在《中醫葯信息》雜志,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榮福祥、王欽華、李金梅、馮秀芹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長期存活16例報告」,應該是1984年張亭棟、李元善文章中的的延伸。1991年文章指出,他們從1974年到1985年以癌靈一號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19例完全緩解,五年存活16例。
1992年,孫鴻德、馬玲、胡曉晨、張亭棟在《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癌靈1號結合中醫辨證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為「經驗交流」,介紹的內容完全相同於1991年論文。比較奇怪的是,英文文獻基本都引用這篇文章。這篇也是中文,內容是1991年的簡介,而實際發現在1973年就有文章,在1979年就明確對APL的作用最好。
張亭棟研究的幾個問題
張亭棟等當時的研究,沒有對照。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是覺得不能用不治療作為對照?1982年,張亭棟在《中西醫結合雜志》發表的評論文章,顯示他知道醫學研究的規范,但他指出「對於較嚴重疾病的患者建立對照組,即使是建立無害的『空白對照』,也是不允許的,只能用平素認為較好的療法與新療法來對照觀察。而對於某些『絕對』的治療也可以不必選用對照組,如對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惡性腫瘤等,也可以說明」。這種說法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但其中的道理很清晰。
中醫理論是否對於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有指導作用?如果我們今天復習這些文獻,可以看到,中醫辨證分型,對於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沒有意義。比如,他們談到對急性白血病的中醫分為五型,而治療時使用三氧化二砷並無差別,對於其他輔助的中葯,也許這些分型起作用,但當證明三氧化二砷有作用,而其他中葯不用也可以的時候,中醫分型的意義就沒有確定。而西醫對白血病的分型才對他們找到適應症起了作用。他們完全放棄中醫辨證分型以後,適應症和效果更確切。有趣的是,張亭棟、張鵬飛、王守仁、韓太雲在1973年的第一篇論文完全沒有談中醫理論,而其後多篇論文講解中醫辨證分型。
中國對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療的貢獻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曾被認為是白血病比較兇猛致死的一種。1973年,法國Bernard等推出的西葯化療大大提高了治癒率,其後改進的方案成為世界主流治療方法。1973年張亭棟等發現亞砷酸(三氧化二砷,As2O3)對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至1979年完全清楚其最佳適應症為M3型白血病(也就是APL)。
1983年,Koeffler 總結了多種化合物(包括維甲酸)在體外細胞培養對人白血病細胞的分化作用。1983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Flynn等報道用13-順維甲酸治療一例APL病人,對白血病有緩解、因其他原因去世。1984年,瑞典的Lund大學醫院內科的Nilsson報道用13-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1986年荷蘭的Daenen等報道用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1986年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Fontana等報道用13-順式維甲酸治療一例APL。
198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王振義用全反維甲酸治癒一例5歲白血病兒童。1987年王振義課題組在英文版《中華醫學雜志》報道用全反維甲酸(合並和單獨)治療六例APL病人。1988年,王振義課題組在美國《血液》雜志發表論文,總結他們用全反維甲酸治療24例APL病人,獲得完全緩解。這篇論文,使有關醫生矚目全反維甲酸治療白血病,引起廣泛重視,在國內外較快得到重復和推廣,為APL病人帶來福音。
1995年,大連解放軍中醫血液病專科中心黃世林、郭愛霞、向陽、王曉波和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林慧嫻、富麗等在《中華血液學雜志》發表「復方青黛片為主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臨床研究」, 以復方青黛片治療60例APL,完全緩解率98%。所用中葯復方含青黛、太子參、丹參、雄黃,估計是雄黃的硫化砷起作用。
1996年2月,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院的張鵬、王樹葉、胡龍虎等在《中華血液學雜志》當年第二期發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療72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總結他們自1992年至1995年用簡化為三氧化二砷(不含汞)治療130例APL病人中完成一個及以上療程的73例。初治患者完全緩解率為73%,復發患者完全緩解率為52%,與全反式維甲酸無交叉耐葯。
1996年8月1日美國《血液》雜志發表陳國強、朱軍、石學耕、倪建華、仲豪傑、Si GY、金小龍、唐瑋、李秀松、熊樹民、沈志祥、孫GL、馬軍、、張鵬、張亭棟、G Claude、陳賽娟、王振義、陳竺的合作論文。該文報道陳竺、王振義、陳賽娟等帶領上海血液研究所,用體外培養白血病細胞,開創對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
1997年,徐敬肅,段秀錦,徐瑩,辛曉敏,宋曉紅,張庭棟在《中國血液學雜志》報道對於一例三次反復發作的APL病人,每次用癌靈一號,獲得20年存活。
1997年《血液》雜志發表沈志祥、陳國強、倪建華、李秀松、熊樹民等論文,他們用純化的三氧化二砷治療15例APL,其中10例只用三氧化二砷,取得90%的完全緩解率。
1998年,世界最權威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位於美國紐約的Sloan-Kettering癌症紀念醫院和康奈爾醫學院的Soignet等的論文。他們在12例其他治療後復發的APL病人,用三氧化二砷,觀察到11例完全緩解,其機理可能和細胞部分分化和細胞凋亡有關。
從此,國際醫學界廣為接受三氧化二砷對APL的治療作用。
遲遲未至的認同
屠呦呦和張亭棟的研究成果,國際國內都認可:都得到了應用,直接產生治病救人的效果。但是,兩人由於不同的原因,個人沒有獲得中國充分的認可,也缺乏國際肯定。
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廣為人知。而屠呦呦的貢獻,卻一直有爭議。其原因,還待歷史學家細究。初步可以看到:與齊心協力的「兩彈一星」大計劃不同,青蒿素的研究幾乎從頭到尾經常出現矛盾,不同課題組之間矛盾,課題組內部不同人之間的矛盾。當時的研究人員,因為文革的原因,一般年資都比較低,有了課題組也相互不服氣。論文寫作不及時、發表不規范,英文論文更滯後,留下爭議的餘地。如果按現在自己先發表論文再與他人分享,爭論會少很多。不過,這樣雖然對科研人員好,對於病人就不一定是最好:如果都要等一家發了論文,其他課題組才能用葯,當時有些病人就不可能用葯,其中有些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張亭棟雖然被《紐約時報》報道過,但未受到中國的充分肯定,在國際學術和醫學界也幾乎默默無聞,其原因不在矛盾。他的課題組,有人發生過矛盾,但在很後面。從1973年開始發表的論文中,張亭棟的關鍵作用很清晰。他未被很好地認可,可能與所在地區有關,也和他英文論文較少、缺乏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有關。不能完全排除他本人沒有充分意識到其工作重要性的可能性。
1998年,在《中西醫結合雜志》,陳國強、陳賽娟、王振義、陳竺在專題筆談中介紹「自70年代初期,哈爾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哈醫大)在兩次實踐中發現三氧化二砷(簡稱氧化砷)治療繼續早幼粒白血病(APL)有效。進兩年來,我們與哈醫大合作,應用氧化砷注射液知道對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常規化療葯物耐用的APL復發病人」,肯定了張亭棟的工作。
但幾乎所有英文文獻,都不知道張亭棟的關鍵作用,引用的文獻不太提他的名字。幾乎所有英文文獻並不知道張亭棟發現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有關論文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發表。很多英文文獻,包括國內學者在國外發表的文獻,和國外學者的文獻,都將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發現定為1992、甚至1996年。例如,重復中國結果,也有助於將中國發現推到世界的1998年Soignet等的論文,在摘要中說中國有兩篇報道三氧化二砷治療APL的文章,在引言中說中國最近有報道三氧化二砷可以引起APL完全緩解,然後引用了孫鴻德等1992年《中西醫結合雜志》的短篇「經驗交流」、張鵬等1996年《中國血液學雜志》、沈志祥等1997年《血液》等論文。
1996年《科學》記者對三氧化二砷的介紹,雖然介紹了張亭棟,但說他的文章是1992年發表的。
張亭棟本人很少英文論文。2001年,張亭棟和陳國強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為王鑄鋼、王振義、陳賽娟、陳竺,通訊作者為陳竺)在國際期刊《癌基因》發表論文,介紹三氧化二砷,在引言中,他們也稱最近發現三氧化二砷對APL的作用,引用陳國強等1996年《血液》論文。在正文內,說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始於1971年,但沒有文獻,號稱治療了一千多不同癌症的病人,觀察到對幾種癌症的作用,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和特別是APL」,但是也無文獻引用。然後,文章說對APL作用的初步報道於1992年,引用孫鴻德的「經驗交流」。這樣,張亭棟本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就沒有引用自己1970年代的幾篇文獻,把自己在1973年和1974年公開發表的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的療效、和1979年明確提出對APL療效最好的發現,全部淹沒了。而1992的論文,在本質上,與1979年的文章無差別,既沒有改變所用的葯物成分、也沒有改變適應症。
2002年朱軍、陳竺、Lallemand-Breitenbach、de The等在《自然綜述癌症》介紹砒霜治療作用時,在圖中顯示了1970年代張亭棟的里程碑作用,但引文是孫鴻德等1992年經驗介紹(在引文中註明是證明三氧化二砷治療APL作用的第一篇論文)、和1996年張鵬等的論文。
因為1992和1996這兩篇文章是中文文章,而且沒有引用1970年代文獻,所以,國外學者一般不能知道原始文獻。

❷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五篇

老師,似一隻只色彩斑斕的蝴蝶,帶領我們飛進美麗的知識之路;老師如一支支默默無聞的蠟燭,點亮我們前進的心靈之路;老師,像一塊塊形狀各異的石子,引領我們通往人生的探索之路。一起來看看贊美老師 事跡 的 演講稿 五篇,歡迎查閱!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1

讀四年級時,我們班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年女教師——陸亞新老師。我心裡直打鼓:我們班的調皮是全校出名的,為此,從一年級開始,擔任的語文班主任換了一位又一位,現在這樣一位老教師,能鎮得住班裡的「八大金剛」嗎?

開學第一天的晨會課上,陸老師出乎意料地誇獎起我們班的優點:什麼運動會獲得年級第一;外出活動有禮貌會互動;陽光體育活動時像一隻只小老虎……總之把我們誇得個個好像是完人,誇到班裡的那些調皮鬼聽了更是搖頭晃腦、神氣活現。我的心裡只有苦笑的份:等著吧!陸老師,准有你哭的那一天。

果然,沒過幾天,班裡小劉首當其沖,在陽光體育活動時,因聽到班長挨罵,於是充當了一回「護花使者」。事後,老師當場在晨會課上舉行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的討論會,那次討論,老師不緊不慢的語氣迫使趾高氣揚的小劉低下了頭,而我們也從中受到了啟發。

又有一次,班裡的兩位「武士」趁中午休息時間,進行了一次「武藝切磋」。得到消息的陸老師匆匆趕來,又利用午自習時間給我們上了一堂「什麼是真正的親人」的課,她告訴我們:「緣分,讓你們四十幾位學生相聚在一起,所以,你們是一群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試問,你們忍心對自己將要相處五年的親人下手嗎?」那次。老師講了很多,我們忘記了下課鈴聲,都沉浸在思索中……

每一次當我們犯了錯誤,老師不會用高八度的嗓音來訓斥,而是用和風細雨的語氣和我們分析錯誤的原因,通過一次次的 教育 ,我們班的行為習慣大有好轉,竟然有一個月獲得了「示範班」,那是我們在校四年來從來沒有過的「殊榮」,它絲毫不遜色於「奧運金牌」。

人們常用「園丁」、「蠟燭」來稱贊老師,但是對我來說,老師就是呵護我們成長的使者,藉助這個 教師節 來臨之際,我祝美麗的陸老師身體健康!祝所有的「護花使者們」節日快樂!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帶著對綠葉精神的追求,帶著對教師的崇拜,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憧憬與熱愛,十五年前,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並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五接中學。回眸已經走過的心路歷程,十五年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這期間,他付出了很多。他愛學生,他愛三尺講台,他愛這一份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他更愛這一項神聖而又偉大的事業。他就是五接中學的朱昌寶老師。

蕭伯納曾說過:「人生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他燃燒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這是生命的真諦,也是朱昌寶老師工作至今的人生追求。十五年的努力與付出,他無怨無悔,矢志不移!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2015年朱老師懷揣教育的夢想,參加了市「名師之路」沙龍。這期間,他如飢似渴的讀教育期刊,品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 拜專家為師,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汲取他們的人格力量。他先後到清華、北大等名校學習、交流,撰寫 心得體會 十多萬字,前後有60多篇 文章 在各類雜志發表。如今,他還主持了市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農村留守中學生的現狀與健康發展的研究》。他用實際行動帶動了整個學校的教育科研。

朱昌寶老師常常想:做一個老師,就應該全身心地撒播愛的雨露,就應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陽光!當一個稱職的老師,愛事業、愛學生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原動力。只有播下愛的種子,才能得到真的收獲。

__年9月10日,朱昌寶老師收到了一張特殊的 賀卡 。那是孤兒唐紅剛寄來的。賀卡上寫到:「尊敬的朱老師,在我痛失雙親、倍感無望的時候,命運安排我做了您的學生,是您父愛般的諄諄教誨,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在我誤入迷途、自暴自棄的時候,是您雨中坐孤舟親臨開沙島家訪,撥開了我心中的團團迷霧;在我無家可歸、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是您把我帶到家中,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您的大恩我將永記心頭。現在我已經工作。今後。我要勇敢地面對生活,不辜負老師的殷切希望教師先進事跡演講稿5篇。……」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 故事 ,這是一段催人淚下的回憶,這是一個成功教育的真實寫照。以他們師生二人為原型的報道《孤兒淚》曾先後在《通州教育》、《南通教育報》刊登,並獲南通市168愛生徵文一等獎。

「朱老師,您真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我們老兩口給您下跪了。」看著老人激動萬分的樣子,朱老師的思緒又回到了九年前:20__年9月1日,當朱老師上完新學期第一課後,班上一個叫王霞的女生遞上一張紙條。「朱老師,您今天的開場白讓我對數學產生了一些興趣。小學的時候,我總是被數學老師嫌,說我腦子笨,進入初中後,我真的能學好數學嗎?」手持紙條,朱老師心情倍感沉重。午休的時候,朱老師與王霞進行了促膝交流。看到王霞漸漸舒展的眉頭,朱老師知道,學生心中的恐數症已經得到緩解。第一個星期天,朱老師主動登門輔導,眼前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破舊的草房在樓群中特別顯眼,年邁的老人在屋裡忙碌著。原來王霞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不堪窘迫的生活離家出走。也許自己的付出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我應該做到,我必須做到!這種想法突然從朱老師的腦海里蹦出。彈指一揮間,中考如約而至,王霞數學考了127分。如此優秀的成績讓王霞如願考取了南通體臣衛校,當她分配到市腫瘤醫院做了一名護士,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祖孫三人一起登門答謝。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王霞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難忘老師的諄諄教誨,難忘老師的登門家紡,難忘老師持之以恆的輔導,更難忘老師慈父般的關愛!做朱老師的學生,真的好幸福!因為他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培養!」

忘不了晨曦剛露他陪學生晨練的情景;忘不了披星戴月他到學生家中家訪的情景;忘不了夜深人靜他送學生去醫院看病的情景,更忘不了 畢業 生學生與他揮淚灑別的情景!

一滴汗水,一級台階;一份耕耘,一份秋色。朱老師一直耕耘在農村初中教育的第一線,全身心地投入到鍾愛的教育事業,先後獲得了市新長征突擊手、優秀團幹部、市「紅十字會系統先進工作者」、通西片第一屆「教壇新秀」及「168愛生行動」優秀教師。並被市政府記三等功一次。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是愛的事業,三尺講台承載的是知識的長河,翻滾的是生命的浪花。朱老師的生命因跟學生在一起而顯得永遠年輕,因不斷學習而顯得格外充實絢麗,他的明天會因為教育更加美好璀璨!

謝謝大家!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3

各位領導、老師:

今天,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向大家講述我校常老師的先進事跡。常老師是一位在農村任教近30年的老教師,在鄉村教育這一平凡的崗位上,她清貧而充實,溫和而堅定,平凡而激越。她幾十年如一日,讓平凡的工作變得不平凡,為的就是這一方熱土,這千家萬戶的孩子,這迎風翻飛,高高揚起的責任。

我剛來到這所小學時,就為常老師的工作精神而折服,大家常常說她是一位「工作狂」。不論寒冬酷暑,常老師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離校。批改的作業,我校沒有一位老師不佩服。學生家長對她是交口稱贊:「把孩子交給你,我們一百個放心。」家長們都爭著把孩子送給她教。

後來,通過同事的介紹,我漸漸對常老師的了解多了。原來,常老師是一位老民師,在邊遠的農村小學工作了有20多年,調來中心小學時間也不長。當時的那所小學教室簡陋,沒有桌凳,常老師就帶著孩子,用泥巴和土坯壘起桌凳;沒有黑板,用木板釘起黑板;老師少,就進行復式教學。在繁重的教學任務前,她再苦不叫苦,再累不叫累。有的學生因年齡小, 家務活 多,不能整天上課,她就背著小黑板,到家給孩子補課。

有一件事令我深深感動。在九十年代初,我們這兒開展了掃盲運動,常老師接受了一個大村的任務。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上課的時間正好趕上了 大雪 。因為冷,學員們都不願意來上課了。這時,常老師背上教材,扛上一塊小黑板,迎著風雪出發了。她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走,教完一個,再教下一個,一天要走三四個村莊。學員們被常老師感動了,說:「我們如果不好好學,別的不說,至少對不起常老師!」後來,她的這個小組再也沒人缺過課。常老師的掃盲工作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嘉獎。當我和她說起這件事時,常老師淡淡一笑:「沒什麼,只是盡自己的一份責任而已。」

是呀,「盡自己的責任而已」,一句話中,讓我們看到了常老師多麼高尚的師德

親身感受了常老師對孩子的諄諄教導,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為人師如為人父母。」常老師對待那些調皮、不愛學習的孩子特別有耐心。經常找他們談話,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給他們開小灶。晚上,我到她家竄門時,常看到常老師在為這些學生批改作業,研究教育他們的 方法 。

常老師對學生的關愛真是無微不至。記得她們班上有一位孤兒,常老師經常在生活上關心她。一個冬天的早上,常老師發現這位學生,衣著單薄,被凍得瑟瑟發抖,她立即帶著這個學生,到商店裡買了一件新棉襖。要知道,常老師平時,自己都捨不得買件新衣服。

常老師對學生的真誠關愛,也深深感染著她的學生們。她教過的學生,一說起她,都發出由衷的贊嘆。記得有一次,常老師不小心摔傷了,在家休息。這可急壞了她的孩子們,他們將自己的零花錢湊起來,買來營養品,一起來看望老師。有的孩子沒有錢,就偷偷從家裡拿來雞蛋送給老師。其他老師都非常羨慕,甚至還有些嫉妒,但也打心眼裡佩服她。

當常老師得知我要 說說 她的先進事跡是,她卻說:「我有什麼可說的,沒有高超的教學技藝,也沒有出色的教研成果,還是多寫寫別人吧。」不過,還是應常老師的要求,沒有說出她的真名。最後,讓我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對常老師的敬意吧!同時,也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雨果說過: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還要寬廣的是人的心靈。而我,正是一位塑造孩子們心靈的幼兒教師,小朋友們親切地叫我「查老師」。

春天,在蒙蒙細雨中,我和孩子們在花傘下靜聽小雨沙沙,做「小樹長高了」的游戲;夏天,我和孩子們在 種植 園澆水施肥,觀察玉米結穗,豆角掛藤;秋天,我和孩子們拾落葉,製作精美的葉貼畫;冬天,我們堆雪人,打雪仗,銀色的世界裡灑滿孩子們的笑聲。

熱 愛孩子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沒有堆孩子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愛是幼兒的一種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聯系,能使幼兒產生 積極、愉快地情緒。我班新來的張陸欣小朋友沒上過幼兒園,還有腳趾內翻的疾病,走路不穩。剛入園時,情緒一直不很穩定,不是掉眼淚,就是不好好吃飯。我每 天早上熱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牽著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請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每餐飯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燦爛笑 容,開始學著自己吃飯、穿衣穿鞋。老師和小朋友要幫助他,他不僅不讓,還大聲的說:「我會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我幫他換了三 次,為他打來溫水擦洗,抱著他輕輕揉肚子,幫助消除痛苦。當他媽媽來接他時,看著乾乾凈凈的孩子以及洗干凈的三條褲子,感動的不知說什麼好。現在母子兩人 每天高高興興的來到幼兒園,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樣子了,他媽媽說:「非常感謝老師,是你們讓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們讓孩子快樂的生活。」在與幼兒的朝 夕相處中,他們對老師的依賴和信任,使我對他們更加熱愛。

光有愛是不夠的,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要教育好他們,就需要 淵博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為此,作為幼兒教師就要不斷探索科學育兒的道路,不斷克服困難。剛參加工作時,我沒有認識到常規培養的重要性,盲目愛孩子,放 縱他們,結果連正常的教育教學都難以維持,經過一段時間的虛心請教學習,反復思索,終於能夠較好的組織幼兒一日活動。

每次參加競賽,在園 領導的指導下,我都會有新的收獲,並能及時進行 總結 ,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又得到提高。而每一次的進步,也是克服種.種困難和艱辛得來的。2015年是我們家最 困難的一年,3月份婆婆因腎結石引起腎積水入同濟醫院治療,公公又突患心肌梗塞住院,一家人頓時忙成一團,而丈夫又必須出差上海,我成了家裡的支柱。我忙 完家裡,還必須准備園內、片里以及中心的系列觀摩競賽。憑著對工作的熱愛,我克服了這些困難,從園內選拔出來,又從片里選拔出來,最終參加中心觀摩競賽, 並獲得二等獎。目前,我在園內是推廣教育教學新觀念的骨幹教師之一。在教室環境布置、教育教學、游戲等活動中都能將發揮幼兒主動性放在第一位,每學期組織 的園內教學觀摩、游戲觀摩、班級環境競賽我班都能居第一,給其他教師迅速轉變思想觀念起到一定帶頭作用。

思想觀念的突破,也讓我對創新教 育有了一些理解。在組織活動中我不再只局限於一種正確回答,而是盡量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養成勤思考的習慣,對幼兒大膽精彩的想法多加贊揚,發展幼兒 的擴散性思維。我在本園率先進行了「美術活動中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的研究活動,並在取得一些成果後,在園內的教研成果發布會上進行了推廣。引導全園掀起 一股「美術創新活動」研究的熱潮,使大家積累一定 經驗 ,並成功運用在園內環境布置上。我園的環境處處體現幼兒的參與性、幼兒的創造性,獲得幼教中心和武漢 市教委領導的贊揚,各園教師都來我園參觀學習。

我連續三年參加園內「六一」節目編排,與其他教師一起利用本園英語教學特色,編排了「我們 是朋友」「白雪公主」「小班馬尋親記」三部英語童話劇,打破年年編排舞蹈的舊格局。在幼教中心「六一」匯演中獲得過優秀創編獎。在每學期的園內運動會上, 我編排的操節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動作發展特點,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並能具備一定觀賞性和游戲性,得到園領導和家長好評。

一個人能在自 己熱愛的事業中度過美好的時光,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我知道我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深信:今天操場上奔跑的追皮球的娃娃也許明天就會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 台上;今天音樂聲中傳出的稚嫩童聲,也許明天會響徹在世界音樂的殿堂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_____民族的希望,世界的希望,人類的希望。相信每一 位熱愛幼兒並對幼兒付出真情和汗水的幼兒教師在白發回首時,都將幸福地說:「我得到了人世間最博大的愛。」

謝謝大家!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演講的是一個群體的先進事跡,她們就是用高尚的師德、朴實的品質滋潤著__萬千子民的__小學那群普通平凡的女教師。

謝守珍老師如今已有50多歲,從17歲踏入__小學,到今天已有30多年。不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但她臉上的細紋卻告訴我們:教師不但是一份謀生的職業,也是畢生執著追求的事業,更是一輩子的希望和寄託。30多年,到底有多少學生在她的身邊成長,無法去統計,也無人去關注。70年代她意氣風發伴隨郝小度過艱難與坎坷,80年代她用青春給學校增添秀色,90年代她帶著年輕教師創造一個又一個教學中的奇跡…現在,她已腳步蹣跚、腰身佝僂,但你仍然可以在每次上課鈴響時看到她精神抖擻的背影,她用盡自己最後一絲光芒照耀郝小湛藍的天空。30多年,多少次為了畢業年級加班加點,顧不了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多少次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夜不成寐,忘記了自己身體的不適;又有多少次為了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夜以繼日的專研業務,提升能力。我很想舉個例子說明謝老師這些年來最讓人難忘的一件事情,也想用世上最華麗的語言贊美謝老師10950個日夜傾灑愛心的分分秒秒。回憶這一切歷歷在目,細數每天的日子,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哪一個學生不是細心照顧、無私給予?怎樣的 句子 又能表達謝守珍老師對事業、對學生演繹「大愛」的情懷呢!

王敏老師今年35歲,十幾年來從當初的懵懂稚嫩到現在的湖北省優秀語文教師。沒人知道榮譽的背後有多少勤奮的故事,沒有人知道每一次台上的掌聲響起又有多少次台下的淚流滿面。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她查閱資料、修改教材、請教專家、觀摩學習,她結合學情、精心預設、大膽試教、深刻分析…做完這些還遠遠不夠,為了講好一次公開課,需要她三天、五天、一個星期、一個月的策劃、准備和研究,才有了領獎台上手捧鮮花的一剎那,才有了__小學獎牌上閃亮的金色光芒。近年來,王敏老師所執教的多次公開課獲省、市一等獎,撰寫論文獲國家級一等獎,教學案例被多家教育雜志刊登發表。曾經燈下熬夜到天明,忘了被窩中年幼的兒子;曾經遠赴千里展風采,忘了病床上無人照顧的雙親;曾經勇挑重任樹新風,忘了自己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曾經舍小家為「大」家犧牲自我,忘了自己的節假日也有家人需要關懷…這些「曾經」的一幕幕、一樁樁,造就了今天的湖北省優秀教師、市級明星教師和縣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為郝小打造了一張熠熠閃亮的名片,在__小學史冊的扉頁上樹立了一面鮮紅的旗幟。

在這里,我不想表白郝小女教師是多麼的無私,鈴聲和書本相伴的每一天,她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我也不想標榜她們有多麼可貴的品質,面對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她們怎樣的努力都無須褒獎。__小學現有學生2270人,其中留守 兒童 800多人,單親兒童200多名。面對這組讓人驚訝的數據,她們用母愛詮釋著自己的事業。

田繼香老師長期從事低年級教學工作,因為她細心的關愛、耐心的呵護,讓無數孩子們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唐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說起當年的這個小天王,田老師仍然記憶猶新:他是一個叛逆的小男孩——父母在外打工,無人管教喜歡打架;上課不專心聽講,所有任課老師將他定為班級問題生;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會搖頭嘆息嗎?你會束手無策嗎?當田老師看到他時卻情不自禁的攬著他到了懷里。我不知道田老師是怎樣細心的引導讓他豁然開朗,我也不知道田老師是用怎樣的耐心面對他每一次的挑釁。我只知道從以前每天進辦公室到後來的一周一次,一月一次,每次進去都是垂頭喪氣,而出來時卻神采奕奕。就這樣,孩子來辦公室的次數越來越少,試卷上的分數卻越來越高。操場上再也看不到他耀武揚威欺負弱小的身影,課堂上又多了一雙純凈明亮的眼睛。田老師用自己的母愛改變了他!孩子在 日記 中這樣寫著:「我的媽媽從生下我就離開了,是爺爺和奶奶把我帶大的。上學後,我又有了一位媽媽,她就是田老師。每次犯錯田老師都會用她慈祥的面容和親切的微笑讓我感到後悔和慚愧。我願意為了田老師改變身上的所有缺點,因為我不想讓我的老師,我的媽媽失望」。這樣的愛沒有任何血緣的牽絆、沒有絲毫名利的驅使;這樣的愛在__小學的操場上、教室中、食堂里、無處不在;這樣的愛就是郝小女教師書寫「母愛」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在學校這片凈土上,還有數不勝數的巾幗娘子軍,無怨無悔,銘刻著歲月里不滅的痕跡:教壇新秀李金梅老師,朴實無華的黃輝老師,業務精湛的但紅老師、默默耕耘的湯麗群老師、幽默詼諧的張遠征老師……就是這樣一群淳樸的女教師撐起了郝小的半邊天;就是這樣一種眾人拾柴的力量舉起了__小學「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示範學校」、「湖北省優秀女職工組織」等一個個來之不易的榮譽稱號;就是這樣一份日復一日的平凡和朴實,叩響了__名校的大門。

梅花讓人想起不懼危難的壯士,綠竹讓人感嘆淡泊名利的隱者,青松使人敬佩威武不屈的將軍。我想找一個合適的稱謂送給這群開拓進取、默默奉獻的女教師。人們常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樣的評價太蒼涼,不是樂觀向上的郝小女教師!「一盞孤燈照朱筆,兩袖清風到白頭,」這樣的寫照太悲觀,不是追求職業幸福的郝小女教師!最後,我想到了大海:深邃寬廣猶如她們用淵博的學識默默無聞的培桃育李;浩瀚無邊猶如她們用慈祥的母愛甘心情願的滋潤童真。不用贊嘆、無須喝彩!任海上潮起潮落,她們孜孜不倦、頑強拼搏的壯志不減;任天邊雲卷雲舒,她們愛生如子、默默無言的大愛永存!

謝謝大家!


贊美老師事跡的演講稿五篇相關文章:

★ 贊美老師演講稿五篇

★ 歌頌教師的演講稿範文五篇

★ 中學生贊美老師演講稿5篇

★ 教師故事演講稿五篇

★ 歌頌教師的演講稿範文5篇

★ 我愛老師演講稿5篇

★ 歌頌老師的主題演講稿

★ 催人淚下的教師演講稿精選5篇集錦最新

★ 教師愛崗敬業奉獻演講稿範文五篇

★ 我身邊的最美教師演講稿5篇

熱點內容
我們的校園畫報 發布:2025-01-24 00:36:49 瀏覽:111
說服力英語 發布:2025-01-24 00:16:41 瀏覽:859
反函數教學視頻 發布:2025-01-23 23:23:54 瀏覽:116
生物提純 發布:2025-01-23 23:16:37 瀏覽:829
數學在線提問 發布:2025-01-23 21:55:05 瀏覽:101
家庭教育輔導 發布:2025-01-23 20:26:05 瀏覽:796
在倫敦英語 發布:2025-01-23 20:02:12 瀏覽:806
高中地理組卷 發布:2025-01-23 19:57:47 瀏覽:793
初二英語周記 發布:2025-01-23 19:23:09 瀏覽:840
造影多久可以要小孩 發布:2025-01-23 19:08:11 瀏覽:34